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 放大镜的昆虫世界|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教材分析这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微小世界的教学內容,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会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并能作好记录。
进一步体会使用工具观察比用眼睛观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乃至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蟋蟀的外部特征,并延伸到对其它昆虫的自行探究。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到小昆虫的细微构造,并描述或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属于昆虫吗?在你眼中这些昆虫是什么样子呢?谁能来简单的描述一下这些昆虫呢?(指名)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看能发现什么?2、师:那么,我们今天来进一步走进昆虫的世界,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二、奇特的身体构造1、课件出示问题,“想一想:人在冰面上行走,常常被滑倒,而苍蝇在垂直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能自由地爬行,这是为什么?”2、生答:3、师:也许看了这幅图片,4、课件出示:苍蝇脚放大后的细节图(图片来自幻灯)5、简述苍蝇脚的构造6、师:用肉眼和放大镜看苍蝇的脚一样吗?三、观察与发现1、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们认识那些常见的昆虫?2、生答3、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昆虫标本,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一来看看4、师:老师现在最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蟋蟀标本后,最想观察蟋蟀的哪一个部位?5、生答6、师:观察前,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准备怎么去观察昆虫?还有,观察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7、生答(师选择板书)8、生小组观察,师巡视观察9、小组展示汇报:观察什么?发现什么?10、师:课件出示高清蝴蝶放大细节图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昆虫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细致,思考深入,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翅膀等。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
2.难点:昆虫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图片,了解昆虫的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虫的认识和观察心得。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昆虫实物,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昆虫图片: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昆虫实物:准备一些昆虫标本或活体昆虫,供学生观察。
3.观察记录表:制定观察昆虫的特征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昆虫有哪些特征吗?”让学生思考昆虫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昆虫实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找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昆虫实物,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昆虫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大家一起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昆虫的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和特点,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
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
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
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
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 1.2 ~1.7 万个小眼,蜻蜓则有 1 ~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
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远,苍蝇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是一本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教学教材。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态环境、生命过程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教材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教材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将昆虫作为学科内容,教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符合现代科学教育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然而,教材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过于注重对昆虫物种和特征的介绍,而忽视了昆虫生态环境的展示。
昆虫的栖息地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理解昆虫的生命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昆虫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联系。
其次,在实验设计上,教材设计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较为简单,缺乏探究性和创造性。
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步骤,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另外,教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进行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听讲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合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可以增加对昆虫生态环境的展示。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和现场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昆虫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实验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具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实验内容。
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等。
教科版科学最新六下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本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于我们对昆虫的了解。
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观察的内容有: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
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当然观察内容不限于昆虫的这几方面,这里只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人昆虫世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观察发现,补充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是一本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学教材,旨在通过放大镜下观察昆虫的生态习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这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材偏重于描述昆虫的生态特征和形态结构,却忽略了对昆虫分类和进化历程的介绍。
从科学教学的角度来看,昆虫的分类和进化历程是了解昆虫世界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
因此,在未来的版本中,应该增加对昆虫的分类和进化历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更系统和完整的昆虫知识框架。
其次,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尽管教材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却缺乏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指导,如如何收集昆虫标本、如何观察昆虫行为等。
这些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版本中,应该增加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提供详细的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昆虫世界。
此外,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
教材大部分内容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学生可能会缺乏直观的理解和感受。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材可以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昆虫的特征和行为。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案例研究,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来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教材虽然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本科学教材在内容设计、实践操作、知识呈现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世界,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对昆虫的认识,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对于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会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了解昆虫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关注昆虫世界,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分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昆虫,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昆虫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放大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昆虫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分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能够描述昆虫的特点。
教材以观察昆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生物世界,探索生物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特征。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昆虫的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能够描述昆虫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生物、探索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特点。
2.难点: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并能够描述昆虫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昆虫的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点。
3.实践活动法:学生动手操作,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昆虫标本、图片等。
2.学具:放大镜、昆虫标本、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昆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三对足等。
同时,教师展示昆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记录下观察到的昆虫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昆虫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传粉、捕食等。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以下是我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的反思:1. 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明确表达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因此,学生可能会失去对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感。
2. 缺乏互动和探究:教师主要以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自主性,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发现。
3. 实践机会有限: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整理资料的活动。
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图片资料,无法真正理解昆虫世界。
4. 缺乏综合性学习:教师重点强调对昆虫生活习性和分类等知识的学习,但却忽略了将这些知识与其他科学领域进行连接和综合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对学科的整体性不理解。
5. 缺乏评价和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和困惑,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引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明确表达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
2. 引入互动和探究:引入互动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观察实物、进行实验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和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例如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资料整理等活动。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
4. 综合性学习:将昆虫世界的知识与其他科学领域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综合,例如与生态学、进化学等进行联系。
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全局性和内在联系。
5. 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困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引导。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最后,我将会根据以上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解读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解读第一篇: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解读《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现在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都发了牙,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
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
怎么办?是把这一课推后再上,还是随机应变。
我想,不管是昆虫,还是非昆虫,这节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能力和体会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的作用,所以,还是可以上的。
于是,我布置学生带上放大镜、纸和笔,一起来到学校的草坪里,开始了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观察小动物或小植物。
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
捉蚂蚁的、挖蚯蚓的、捉蜘蛛的,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男学生在草丛里找到了甲壳虫和小蜈蚣,胆子小的女生则去观察迎春花的花蕊,有的在池塘边挖到了青苔。
每有一个新的发现,都会引起一片哄动,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找到我,与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壮举”。
下课了,有的同学还未尽兴。
有的把蜘蛛带走了,有的托着一块青苔走了,说要继续深入地研究。
我坐在办公室里欣赏着孩子们一幅幅的记录,真为他们的细心所折服。
看--一棵青苔就像是一棵卷心菜;蜘蛛的腿上原来长着许多的刚毛;蜘蛛原来有4只眼睛,还有6只眼睛的……虽然,我们的科学课还不够深入,我们的孩子研究科学问题还不是那么地成熟,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我们学校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的美好!第二篇:《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并能作好记录。
进一步体会使用工具观察比用眼睛观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乃至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外部特征,并延伸到对其它昆虫的自行探究。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到小昆虫的细微构造,并描述或记录下来。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世界,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教材以放大镜为工具,引导学生走进昆虫世界,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昆虫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的技巧还需要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2.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昆虫的发现和感受,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昆虫标本或者图片。
2.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
3.准备观察昆虫的场所,如校园内的花园或者草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昆虫标本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对昆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昆虫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征和习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 含板书附反思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
二、教学背景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
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五、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具: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实物:蝴蝶、蜻蜓标本等干制标本。
学具:不同倍率的放大镜、多种昆虫的干制标本,记录用纸、笔。
(根据条件,至少具备蝴蝶、蜻蜓标本。
)说明与提醒:1.注意观察时着重昆虫的身体结构。
2.使用放大镜时要把观察到的图像及时记录下来,或写或画。
3.放大镜使用方法个别指导。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教师复习谈话:我们曾经细致地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等小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回忆并进行交流。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昆虫的触角、口器具有多种类型,很多种类的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可借助于放大镜的放大作用,观察昆虫的奇妙之处。
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对昆虫已有所了解,但只是大致地了解昆虫身体的构成情况,即主要特征,没有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
学生对昆虫充满着好奇心,观察昆虫是他们乐于参加的一项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微结构,可加深学生对昆虫的认识程度,满足学生对昆虫的好奇心。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放大镜的用途和特点,本课则使用放大镜观察奇妙的昆虫世界。
教学本课时,尽管适逢春天,但大部分昆虫并未出来活动,这给观察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一定数量的相关昆虫标本,在课堂上供学生观察;观察瓢虫、草蛉、蚜虫的活动及生活习性时,可借助于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获得对昆虫“动”的感性认识。
本课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为保证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提前制作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如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图片和文字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之处,增强探索昆虫奥秘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学生可能无法观察到活的昆虫,待天气转暖,昆虫活动时,再利用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弥补学生的这一“缺憾”。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第一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只能通过ppt图片和已有的知识展开。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我除了介绍教材中的资料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某些昆虫的生活录像片断(这方面的资料还是蛮多,挺好搜集的),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
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对观察结果没有的规定。
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这个活动,经历了这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总体感觉,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
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教学反思教科版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上完《放大镜》一课后开始准备下一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文中有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这一观察内容,备课时已感觉到今年的天气比较寒冷,而且已了解到这几天还会有低温出现,虽然刚刚进入春天,有些树木和草儿开始发牙,也有一些常青的植物,但昆虫家族还没有真正出现。
除了蚂蚁之外,蝴蝶、蚜虫等还不能进行观察。
因此我想,不管是昆虫还是非昆虫,这节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能力和体会放大镜等观察工具的作用,所以我准备布置学生带上放大镜、纸和笔,一起来到学校的草坪里,开展这节课的观察活动----观察小动物或小植物。
然而到了上课的时候,天公不作美,还下起了雨,于是只好改变上课的计划,还好我们学校的科学器材室有许多昆虫的标本,课前我把这二十多种(40多个)昆虫标本都放在了实验桌上,为的是激发兴趣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科版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
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本课的要求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要求较高。
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用文字表述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时,设计与现实差距还是挺大的。
学生观察昆虫很有兴趣,课堂秩序有些乱,对观察的目的应在观察前讲给学生,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观察记录,有些学生不知道记什么,可见对观察目的不清,下次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这点。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
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设计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设计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一、精心准备观察材料,实现观察的有效性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
在准备材料时,我知道实验室的橱柜里有一些干制昆虫标本,要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盒,但数量不够。
又因盒装标本只能从上方观察,难以观察到昆虫的腹部细节之处,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
也曾想到将后面单元调到前面来上。
就在犹豫之际,我在实验室的橱柜里偶然发现了一大箱精致的、透明的有机玻璃昆虫标本,为我教学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从中挑选出蜻蜓、苍蝇、蜜蜂、天牛等十六种不同的昆虫。
在开展观察活动时,我先给十四个组,每组提供一种昆虫观察,然后再组间交换,达到每组至少观察三种不同的昆虫,孩子们可以从六个面去观察昆虫细微之处的奇特结构。
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实现了观察的有效性。
二、调整指导方法,细化观察记录
在观察前,我结合多媒体课件、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观察活动中,一
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我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只要求学生从昆虫的眼、触角、足、翅等去观察,没有强调如何记录,孩子们只图新奇,不做记录,结果到汇报时,发言质量不高。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在第二个班指导时,我调整了指导方法,改进了板书设计,采用填表式:
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文字或画图)
并要求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记录完一种再交换另一种,使观察过程细化落实。
三、补充相关信息,拓展学生视野
在汇报环节,当学生说道:“我发现苍蝇的眼鼓鼓的,上面有一些小洞洞”。
我及时补充:这样的眼叫“复眼”,马上播放课件——蝇的复眼,并补充关于复眼的资料: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不同的昆虫其复眼中的小眼的数日不同,例如有一种蚂蚁的工蚁只有1个小
眼;蝴蝶有1. 2万一1. 7万个小眼;蜻蜓则有1万一28万个小眼; 家蝇有4千个小眼。
小眼的构造很精巧,它有一个如凸透镜一样的集光装置,叫角膜镜,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凸镜,下面连着圆锥形的晶体,在这些集光器下面连接着视觉神经。
当孩子汇报昆虫的触角后,我马上用课件补充关于昆虫触角的资料: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昆虫的触角就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可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味。
孩子们看了,听了,觉得十分惊奇。
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观察材料准备充分,指导细节观察到位,适时播放课件,学生学得十分投入,从而实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