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五 社会环境的开发建设
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发展重点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一) 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
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研究内容
• 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针对目前存在的早期教育过度或失当, 甚至把成人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婴幼儿这 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在国际上是一个新 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合理地激发婴幼儿潜 能,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研究内容
• 所谓“关心”,是指关注婴幼儿的健康和营养,关注 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关注他们逐渐形成的情感和社 会活动能力,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差异,它突破了传统 意义上“教育”范畴的局限性。
长宁、虹口、杨浦三个区、13 个街道孕至3岁母亲694人,集体 问卷
①上海19个区县336个托儿所和 有小托班的幼儿园,334名园长、 所长,759名保教人员,集体问卷
②上海市幼儿园中附设特殊班教 师30名,个别问卷
上海、广东、河北、宁夏、云南 0—3岁婴幼儿家长638人、各级早 教管理者67人、早教指导者113人 问卷;现场访问33户家庭,深度访 谈40人。
专题研究
1. 区域性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2. 早教中心管理服务职能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3. 早教服务场所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4. 婴幼儿爬行的研究 5. 促进2~3岁婴幼儿跳与平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6. 2~3岁婴幼儿认知学习特点的研究报告 7. 2~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 8. 婴幼儿玩物收放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9. 智力障碍婴幼儿及自闭症婴幼儿早期干预研究
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
• 课题研究成果有丛书17本、内部出版文 献5本、总课题组简报40期、论文22篇、 调研报告6篇、实验区实验基地研究成果 84项、优秀自制教玩具105项。
• 有多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市教委的相关文件。
关于“早期教养”的几个概念
专题15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紧扣新课标轻松赢中考模块三中国现代史中物理专题15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01专题视角05专题整合08中考预测09典例引领10中考实战04专题梳理03专题时空06核心素养07专题总结目录/CONTENTS02专题目标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掌握方法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大转变: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四大制度:①社会主义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一国两制”四个时期:①过渡时期;②探索时期;③“文化大革命”时期;④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一二三四专题概述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1966年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制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盲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随之展开,直接导致了1959年—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期。
之后,中共中央出台八字方针加以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甚至挫折,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1956年仿制成功歼5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1966年组建,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称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独立军种(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1956年——1976年,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文化大革命。
专题15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五外交方面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
六科技文化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是人们生活的空间和场所。
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当今社会,社会环境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思考。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社会环境的好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福利较为完善,社会环境自然也会更好。
相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社会环境也会相对较差。
因此,经济发展是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
其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的地区,社会环境往往也不够理想。
因此,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是改善社会环境的关键之一。
再者,文化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可以为社会环境增添色彩,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而文化的贫乏和单一会导致社会环境的贫乏和单一。
因此,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开放包容各种文化,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最后,政治稳定和法治建设是维护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
政治乱局和法治缺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环境的不稳定。
因此,建设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是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社会环境的好坏关乎每个人的生活。
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提高、文化的繁荣、政治的稳定都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加美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十五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与资源综合开发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生态脆弱区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的开发、湿地的保护命题情境以世界或我国某个区域的发展问题为主,考查频率较高,难度适中;题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学会分析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掌握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以及资源综合开发等相关知识资源综合开发流域内部的协作开发;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 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科尔沁沙地位于某某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 )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答案 B2.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答案 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某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
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
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某某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
阿斯哈图石林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浑厚粗犷,千姿百态。
材料三下图为某某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典型景观图。
针对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各自在经济发展中应防X的生态问题。
答案某某石林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阿斯哈图石林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
知识2 资源综合开发某某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某某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2013年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中国现代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目录
考点四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 国家行列. (2)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我国有了用于实战 的导弹. (3)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目录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得以恢复,文学艺术和 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意义 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 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 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目录
解析:选B.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
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发动起义,开辟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答案为B.
目录
2.(2012· 衡水质检)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 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 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
专题十五 中国现代精神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目录
专题备考引擎
高考导向 考纲扫描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4.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6.教育事业的发展 备考重点 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特点及现代 科技与教育发展的表现及阶段特征是复习备考的重 点内容. 2.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时,应注意 联系近代的思想解放专题,认识20世纪中国的思想理 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各 个理论成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时,应用表格、示 意图等方式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并注意紧密联系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分析科技 成果出现的社会条件和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以及 同政治文明史和经济文明史的联系. 专题概览
专题十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导学案--高考历史大单元二轮复习【新课标全国卷】
专题十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标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二、核心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经济全球化三、核心命题角度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对其反思;四、时空定位五、线索梳理线索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了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三大支柱,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线索2 经济区域集团化20世纪中后期,建立了欧共体(后发展为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线索3 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市场经济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全球化的产物,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六、考点梳理考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1)二战后,以英磅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4)1944年美国等44个国家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专题十五 常见题型(信息迁移题及综合题)解题技巧
专题十五常见题型(信息迁移题及综合题)解题技巧一、信息迁移题信息迁移题是一种新兴的题型,它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中所占的比得逐年增大。
其题型广泛,可涵盖选择、填空、实验、计算等各种形式的题型,内容亦全面(几乎可考查所有内容),可以这么说,在中考中解答信息迁移题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我们自身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而从近两年的中考阅卷情况来看,其解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们对此类题型的训练太少,解题不得要领。
信息迁移题的特点是,通过训练新知识的信息,要求我们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题给信息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用化学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题型分析及解法探讨如下:1、情景型信息迁移题在考查我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时,通过一种新的情景提出问题。
新情境可以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是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是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题目的解答往往与新情境无关。
新情境在这种题中所起的作用仅仅赋予考题以生活色彩、时代特色,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
这种信息迁移题一般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例1: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是由碳、氢、氧、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
请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写出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的氧化物。
(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3)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苛性钠的碱(4)生活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
(5)我国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工程,将要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审题与思路:常见的能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H2、C、CO,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汽水是把CO2溶于水得到的,CO2溶于水时,发生了CO2+H2O H2CO3这一反应,所以在汽水中存在的酸是H2CO3;碱是由金饷离子与OH—形成的化合物,在这些元素中只有钠一种金属元素,故碱为NaoH;氢氧化钠的俗称为苛性钠、火碱、烧碱等;纯碱是Na2CO3,它的水溶液显碱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专题十五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变迁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统一国内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答案】 D
【解析】 A 项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B、C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 项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符合 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中央对经济特区定位的时代背景,正确。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B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的政策,开始
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 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所以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
(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的特征。 【提示】 改革旧体制(改革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 主要特点。
【提示】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
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计划经济 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 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的不同。 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 不平衡。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近代有何不同。 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 ;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曲折发展,具有被动性。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1.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
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
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2)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森林生态农业是指模仿多层次的森林生态系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的新型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生产过程和提供产品角度看,森林生态农业接近()A.精准农业B.处方农业C.有机农业D.节水农业(2)推行森林生态农业可以()①充分利用光热资源②提高抗灾能力③促进农业机械化④防止作物病虫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生产基地。
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石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说明地质史上这里()A.植物茂盛,森林遍布B.海城辽阔,浮游生物繁盛C.地壳下降,泥沙沉积D.地壳较薄,岩浆活动频繁(2)黄石市是矿产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矿业强市。
表现在()A.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开采与加工B.国家500强企业少,未形成规模生产C.矿产品技术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D.缺少专用运输线,大量矿产品滞销4.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煤、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种植水稻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
班级管理学专题十五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一、我所在班级的考评模式1.考评模式我所在班级采用的管理模式近乎于基于自主管理的班干部与学生考评2. 方式的内容按班规的形式提出对学生生活、学习、卫生、体育锻炼和学习风貌等方面的要求及考评细则;列出表现优异的奖励方法和违规后的惩罚手段;班规中还涉及班委设置及对班级物品的分责管理方法,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爱做事”;同时班规中还设有班级目标,及班主任寄语。
内容涉及面很广,甚至包括校运会的安排;而考评内容主要与成绩有关,比如在综合考评中成绩优异的有加分项,考试进步不同名次也有不同的加分;考试成绩有时与座位相关或者采取轮流换座的均等方式。
3.实施过程班级考评主要按班规实施,有班主任和班委共同操作,主要包括平时的记录和阶段考评。
4.实施效果和问题总的来说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很多条目流于形式,阶段性考评很少实施;班级所有的问题都有班干部和班主任及时解决,往往不记录,不考评。
主要问题是班主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方案,班规有些条目流于形式,无法长期坚持下去。
二、问题的原因及提出改进办法1. 问题及原因班规流于形式,考评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班级评价体系把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看作是智力的核心,过分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并以这种考试的等级性、准确性把学生排队,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
虽然新课改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但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高中阶段,考评主要以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
在班主任和班委的共同管理下,班级仍然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被埋没了,多元智力理论无法实施,成绩差的学生在这种考评策略下得不到认可,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对于个体的发展是有害的。
班规流于形式,考评流于形式的另一个原因是班规中有些条目设置不合理,无法长期实施,进而使班规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考评策略缺乏可操作性细节,应该怎么奖励,奖励什么,由谁来记录,由谁来执行等等都没有落实。
【学霸笔记】微专题15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微专题15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一、历史性变革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表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2)表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1)含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从两方面理解: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专题十五+多元共生——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与区域扩展+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庄园 经济
12世纪,神道融合佛教等文化形成武 士道:《万叶集》《源氏物语》享誉 世界文坛;大和绘和浮世绘极具特色 ;借用汉字创制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7世纪末,模仿中国建立中
朝鲜
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仿 唐制管理国家;16世纪末
—
中国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在汉字基础上五 多元共生——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与区域扩展
①制度建设: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存,形成 二元政治格局。13世纪初,英王被迫签署《大宪章》;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 议会君主制时期。14世纪初,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 制阶段,王权强化。 ②城市自治:10~11世纪城市兴起,通过斗争赢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权。 ③拜占庭与俄罗斯: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罗马民法大全》 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俄罗斯通过伊凡四世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最终成 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1
2
3
抓主干 研高考 限时集训
专题十五 多元共生——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与区域扩展
1
2
3
抓主干 研高考 限时集训
承上启下——中古时期的世界
2.中古时期的亚洲(纲要下 第4课 P22-26)
国家
政治
经济
文化
阿拉伯 帝国
8世纪中期地跨 亚非欧三洲;哈 里发为最高统治 者
手工业和商业繁 荣; 阿拉伯商 人在亚、非、欧 三洲之间从事中 介贸易
1
2
3
抓主干 研高考 限时集训
承上启下——中古时期的世界
3.古代的非洲(纲要下 第5课 P27-29)
区域
代表国家
成果
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群
淄博专版届中考语文专题十五小说阅读PPT课件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情节安排评价:①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 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式,使小说结 构紧密完整;③倒叙式开头,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设疑 式开头,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 说的主题;⑤写景式开头,交代故 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⑥出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解题技巧】 小说主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表达主题。中 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情节梳理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常见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以下几种: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概括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专题十五 小说阅读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考点一 把握行文线索及小说三要素 例 这篇小小说以________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 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文章见P157 《飘逝的风筝》)
2019版一轮复习物理课件
【解题技巧】 1.把握文章的线索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
事件为线索,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以人物的 所见所闻为线索。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五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力提升
易错点 不能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征
【解析】【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深刻影响了日本。(2分)评析:东亚文化圈的基本
材料未涉及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仅凭旅游思想的多元化无法判断户籍管理是否松弛,排除B项;“身在江湖 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是受魏晋遗风的影响,但D项不能概括材料整体,且“盛行”也无从体现,排除D项。
4.[2023辽宁鞍山一模]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衰亡
【解析】
材料不涉及魏源对洋务运动的态度,且魏源卒于1857年,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推翻清 廷腐朽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革新政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6.[2023长沙适应性考试](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亚非其他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原生文
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 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 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什)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2023重庆一中模拟]中国古代,虎往往被整合到传统文化的观念世界里。孔子认为:“苛政猛于虎也。”东汉时期德 政服虎的故事频繁见诸史载,如《后汉书·儒林列传》载,东汉建武年间,刘昆任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因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场严峻的生存危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需要资源的支持,而环境的保护需要社会的支持。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的破坏。
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堪居住的地球。
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不是一件只能由政府或者环保组织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只有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公民,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试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练好题·考点自测1.[2024全国卷Ⅰ,21,4]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城市奇妙利用闲置的厂房和设备,细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化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相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4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建成后即成为“网红打卡地”,其设计不仅考虑了行车、行人,满意骑行、行人漫步观光的多种需求,还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没有破坏环境。
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从自身须要动身创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必需敬重客观联系④全面把握事物属性有利于事物价值的创建与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养分丰富。
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更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须要确定的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全国卷Ⅲ,21,4]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②部分区分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确定影响部分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更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4全国卷Ⅰ,22,4]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淌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
中考政治热点复习 专题十五 加强友好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人民版-人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专题十五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热点聚焦】材料一: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和重大现实意义,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二:2014年9月12日,某某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固树立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精诚协作,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己任,以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目标,以促进民心相通为宗旨,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动力。
全力推动某某合作组织朝着机制更加完善、合作更加全面、协调更加顺畅、对外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为本地区人民造福。
材料三:2014年11月9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
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
中国发展将给亚太和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和利益。
中国愿意同本地区各国携手实现亚太美好梦想。
材料四:2014年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贝尔格莱德出席第三次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发表讲话。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各国都面临稳定增长、促进就业、调整结构的紧迫任务。
同时,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安全稳定受到严峻挑战。
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潮流,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稳定.愿与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促进世界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
【知识】八年级(下)教材1.人类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全球化、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国际合作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社会环境的开发建设考纲指津【考点内涵分析】本专题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各个方面,具有综合性特点。
强调区域性,关注差异性,总结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作用产生的影响,提出改造、利用、治理开发的途径和措施,总的来讲是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改造劣势,择优发展。
根据考纲要求,对于本专题的考查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交通运输建设及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②资源跨区域调配与沿线区域的地理特征相结合考查;③海岛和海域开发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考查;④城市新区建设与我国城市化问题结合考查。
【考查类型概说】根据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本专题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主要涉及:①区域地理特征分析;②地理事物分布记忆;③图象判读能力等。
【考查趋势预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交通运输建设、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分析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等,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
第一,以我国某部地区为背景设置问题,要求从中寻求空间区位和分异规律。
第二,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总结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因果关系,要求学生具备从自然、人文综合的知识结构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目前西部大开发中已建或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四大工程就是针对我国区域差异,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例证。
本专题内容已成为近年高考的重点。
【考点核心整合】一、交通运输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链接·思考链接·提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一诗,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由陕西进入四川道路上的奇险景象,山高坡陡,在山区建现代化的交通路线比平原困难的多。
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臵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自古以来无论是区内还是区际交通联系十分困难,这里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加强交通运输的建设,也就是说,交通是大西南区域发展的关键。
建国后西南地区交通运输面貌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改善,发展了交通运输建设,加快了这里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其中,1997年建成的南昆铁路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但是跟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交通建设还是比较缓慢,这制约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为例)链接·思考链接·提示:当前,我国海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仍不容乐观。
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均遭受严重破坏,海底沉积环境受到污染,若不未雨绸缪,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而,海岸带环境质量的退化,已成为海岸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同时,这一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三、跨区域资源调配1.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著名的调水工程。
国内——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北水南调。
国际——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调水的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②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3)南水北调的意义。
①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②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③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能源资源跨地区的调配。
(1)西电东送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
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
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
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较大地区送电。
(2)西气东输①地理背景a.潜力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利用。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仍以煤炭为主,天然气资源的利用潜力非常巨大。
b.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陆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济、金融、贸易中心,其城市职能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切都使得上海市的用地日趋紧张。
兴建卫星城,只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
因城市用地数量是有限的,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却是无止境的。
因此,建设城市新区,扩大用地规模,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年高考【金题探究】例1:(2007年上海地理卷)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
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1~4题。
图: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 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基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
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
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
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运量小、占据道咱面积大的方式是。
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情况,结合图文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要求考生具有综合分析问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上图,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通过图片可以很明显看出京杭大运第3题,京津地区地区缺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黄河水量不足,再加上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很大,同时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进一步突出。
第4题,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热、水、土等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1)河谷地形(2)8 纬度差异(3)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4)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005年上海文综卷)据报道,2005—2020年,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将建设5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形成沪宁杭“1至2小时快速交通圈”。
(1)在长三角各城市间,规划中新增的五项轨道交通路线中,走向与现有铁路线不同的是(填写图中序号)。
(2)在现有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再建这些城际轨道交通线是出于什么考虑?【解析】此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交通建设的情况,考生要具备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②和③两条线路与现有线路不一致。
第2题,此题要求学生对城际交通轨道必须有一定的了解。
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城际交通轨道一方面有速度快、运能大的优点,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交通路线已经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必须建设新的更快的交通网络,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1)②③(2)速度快;运能大;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和发展。
(2005年广东地理卷)下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2)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坡地宜种植;100—200米的坡地宜种植;100米以下平地宜种植;在沿海沙地应种植。
(3)晒盐的海水最好从(填写图中字母)海湾引入,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深水港和工业区,最好分别选址在处、处和处(填写图中字母)。
(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解析】综合题在学科内体现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加工,通过逻辑推理判断等,得到必要的结论的过程。
本题以灵活的方式、开放的视角,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生活生产实际,模拟亚热带海滨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的规划,考查学生因地制宜规划的原则;既注重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又注重考查了考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突出考查考生的文字概括能力。
第1题,概括区域地理特征应从地形、气候、资源等多角度进行。
回答时一要思维全面二要使用专业地理术语。
第2题,根据地形坡度合理安排,较高较陡的坡地宜种植水土保待林,较低的坡地宜种植经济作物,平地适合种粮食蔬菜,沿海沙地应种植防护林。
第3题,晒盐的海水最好从B处引,因为这里人类活动少,水质好。
海滨泳场应设在水深变化较和缓、沙地分布广泛,距离城市较近处,C处合适;深水港除对水深有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避风条件,D处合适;F处临近港口,有公路通过,适合布局工业区。
第4题,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要着重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优势条件──滨海、海岛来考虑,同时要考虑不利因素,扬长避短。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岸线较长,人多地少等。
(2)水土保持林亚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蔬菜防护林(3)B C D F(4)由于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临海工业或者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2006年高考题:(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
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