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3胡国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规范
一、范围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本标准规定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 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 清洁、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 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 以及急救站等。
重视医护人员PPE的穿脱训练
美国埃博拉二代病例可能是脱卸时污染!
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之前应通过训练,确保能够熟 练掌握穿脱PPE顺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正确使用 PPE才能达到熟练的穿脱。在护理埃博拉患者之前 ,医护工作者要具有使用PPE的能力,包括在受训 的观察者观察下穿脱PPE。在训练过程中,医护人 员和训练者要评估熟练性和穿上PPE后的舒适性。
2
四、管理要求
4.1 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和 流程,建筑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 并定期检查与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发热 门诊 筛查 患者
定点收治病区要考虑医护人员轮休
三区做到完全物理隔断;护理站不应设在病区中间; 从潜在污染区回到清洁区必须设置强制卫生通过;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 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 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
培训可采用线上或线下形式,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培训周期
培训应定期进行,确保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保持更 新和掌握。
对患者的教育
告知患者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危 害和防控措施,提高患者的自 我防护意识。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勤洗 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 措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环境清洁与消毒
空气消毒
采用合适的空气消毒方法,如紫 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对病房、 手术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物体表面清洁
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区域的物 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
病原体残留。
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 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医疗废物处理
分类收集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以便 于后续处理。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规范
目录
• 引言 •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 • 培训与教育 • 监测与评估 • 法律法规与政策依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仅威胁患者安全,也影响医护 人员的健康。为有效预防和控制 此类疾病的传播,制定本规范。
患者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如使用负压病房或密封式转 运工具,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医务人员防护
个人防护装备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 装备,如医用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培训与指导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 了解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 防控制措施。
完整版)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完整版)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本规范旨在规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患者识别、转运、安置、培训和健康教育,以及清洁、消毒和灭菌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包括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引用文件本规范适用以下文件:XXX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XXX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XXX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XXX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XXX消毒技术规范XXX空气净化管理规范XXX生物安全指南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适用以下术语和定义:经空气传播疾病:指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室与外界压差宜为-30 Pa,缓冲间与外界压差宜为15 Pa。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指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
呼吸道卫生:指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管理要求为满足国家法规和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应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合理布局建筑,明确区域划分和标识,并定期检查和督导,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
4.2 在门诊、急诊就诊患者中,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并且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01
引言
目的和意义
1 2
防止疫情扩散
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防止经空气传 播疾病的扩散,保障医患健康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规范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助 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02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定义和种 类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定义
定义总结
经空气传播疾病是指病原体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飞沫、尘埃、气溶胶)进行传 播。
传播方式
经空气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及污染的物品表面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可以有效预防经空气传播疾病 。
07
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预 防和控制能力评估
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评估内容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评估应包括组织管理、感染风险、 感染控制措施、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
评估方法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查阅病历和记录等方式进行 评估,同时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
评估的频率和时间
频率
建议医院每年进行一次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评估。
改进措施
参考依据
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 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改进 效果。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医院制定感染防控策略和 计划的参考依据,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 科学支持。
08
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宣 传和教育
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和教育
宣传内容
基础培训-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范
宣教频率
在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出院前进行宣教,确保家属和陪护 人员始终保持警觉。
05
监督与评估
监督机制的建立
1 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和监督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规 范。
设立感染控制专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疗废物的处理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医疗废 物应按照特殊医疗废物进行处 理,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进行 包装和标识。
医疗废物应由专人负责收集、 运送和处理,避免在处理过程 中发生二次污染。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医疗废物 处理场所,应采取适当的清洁 和消毒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04
培训与教育
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基础培训-经空气传播疾病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范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经空气传播疾病概述 • 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 •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 培训与教育 • 监督与评估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经空气传播疾病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经空气传播疾病是指病原体以悬 浮颗粒或气溶胶形式通过空气传 播,并在易感人群中引起感染的 疾病。
定期对隔离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
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病情采取 必要的呼吸支持、氧疗等措施,以减 少患者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产生的气 溶胶传播。
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域前应穿戴 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医用外
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
医务人员应接受经空气传播疾病 防控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医务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护要求
10.3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和穿脱个人 防护用品的流程与操作应遵循WS/T311的要求,确保 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使用后的一次性 个人防护用品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 臵;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清洗、消毒或灭菌 后再用。 10.4 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 必要时应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疫苗。 10.5 工作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应采用 相应的免疫接种和(或)预防用药等措施。 10.6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应遵循WS/T 442的相关要求。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范围 名词术语 管理要求 患者识别要求 患者转运要求 患者安臵要求 培训与健康教育 清洁、消毒与灭菌 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范围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 、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患者安臵要求
7.4 疑似患者应单间安臵,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 者可安臵于同一病室,床间距≥1.2m。 7.5 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 制在隔离病室内。 7.6 无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院,对暂不能转 出的患者,应安臵在通风良好的临时留观病室或空气 隔离病室。 7.7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医疗机构中的诊疗应遵循医 院相关规定。
医务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护要求
10.1 诊治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 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医务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护要求
基础培训-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范
未来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将更加注重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 信息共享,提高防控效果。同时,随着智能医疗设备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应用于感染防控,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009
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 规范》2012
医疗废弃物处理
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弃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焚烧、消毒、回收 等,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医疗废弃物运输
采用专用车辆对医疗废弃物进行运输,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环 境污染和人员感染。
实践四
工作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 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
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
美国感染病学会《感染预防 与控制实施方案》2016
美国CDC《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最佳实践》2016
世界卫生组织《医院感染防 控指南》2016
THANKS
感谢观看
挑战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诸多挑战,如疾病的快速识别、空气和 表面清洁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需要医院各部门密切协作,遵循科学规范 ,提高防控效果。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将更加科学、规 范。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关注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的优化和临床应用。
确定感染风险评估方法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科室和病种进 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制定应急预案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要点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 《医院获得性感染防控指南》
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医院感染防控的策略和建议,为各国制 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要点二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JCI)制定的《医疗机…
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议内容
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优 化建议。
建议实施
将改进和优化建议反馈 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协 调资源推进实施。
建议跟踪与评估
对改进和优化建议的实 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06 法律法规与政策参考
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监测内容
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及 时发现并报告疑似感染病例。
控制措施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 估。
评估内容
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分析防控 措施的优缺点和改进空间。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02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特性与 传播途径
特性
01
02
03
传播速度快
经空气传播疾病在适宜条 件下能够迅速传播,短时 间内即可造成大范围的感 染。
传播范围广
由于空气流动的特性,经 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范围 往往较广,可以跨越地理 界限。
易感人群普遍
由于空气是人们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元素,因此所有 人都有可能成为经空气传 播疾病的易感人群。
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要求在医院内的密闭场所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并确保口罩遮盖口鼻部位。
增加通风换气
要求在医院内的密闭场所增加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间内的病毒浓度。
消毒防护用品的储备与使用
储备充足的消毒防护用品
医院应储备充足的消毒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使用消毒防护用品规范
要求医务人员在使用消毒防护用品时遵循规范,确保用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放射性废弃物,应进行专 业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
类健康造成危害。
05
职业安全防护与个人卫生习惯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医用防护用品
根据风险等级选择适宜的医用 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 、隔离衣、护目镜等,并正确
佩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防止飞沫传 播。
应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04
感染防控的设施与措施
建筑布局与设施
建筑应布局合理,分区明确, 便于患者就诊和工作人员管理 。
医院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呼吸道 疾病筛查区域,用于发热门诊 和/或呼吸道症状筛查分诊场 所。
医院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呼吸道 传染病隔离观察和治疗场所, 并配备相应的隔离和治疗设备 。
人体的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生态环境恶化和新型病原体的 出现,经空气传播疾病在医疗
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降低 患者感染风险,卫生行政部门
制定了本规范。
目的和范围
本规范旨在明确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包括预防措施、控制流程、监测与监督等方面。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规范》
(完整版)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经空气传播疾病airborne transmission diseases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3.2 负压病区(房)negative pressure ward (room)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室与外界压差宜为-30 Pa,缓冲间与外界压差宜为15 Pa。
3.3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s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
3.4 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Ø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 操作,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 、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 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 的操作等。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标准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及解读
重点区域、高风险人群培训与健康教育
8.2 医疗机构应在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重点区域、部 门和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知识培训 ,对就诊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 健康教育。
流行期间的培训与健康教育
8.3 在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 行时,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针对该传染病防控进 行宣教和教育。
4.3 应执行疑似和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安置和转运 的管理要求,呼吸道传染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 流行期间,应制定并落实特定的预检分诊制度。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管理要求
4.4 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做好疑似或确诊呼吸 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工作;应遵循WS/T 367的 要求,做好接诊和收治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 病区域的消毒工作。
7.2 集中安置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 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缓 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 ,不交叉。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
7.3 疑似或确诊患者宜安置在负压病房中。应制 定探视制度,并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患者安置要求
7.4 疑似患者应单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 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1.2m。
标准主要内容及解读
患者转运要求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
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经空气传播疾病airborne transmission diseases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3.2 负压病区(房)negative pressure ward (room)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室与外界压差宜为-30 Pa,缓冲间与外界压差宜为15 Pa。
3.3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s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3.4 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4 管理要求4。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经空气传播疾病airborne transmission diseases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3.2 负压病区(房)negative pressure ward (room)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室与外界压差宜为-30 Pa,缓冲间与外界压差宜为15 Pa。
3.3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s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
3.4 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定义和术语
空气传播疾病
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飞沫、气溶胶等传播 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暴露
指医护人员、患者等在医院环境中与病原 体接触,存在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
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患者管理
对患者进行排查和隔离, 防止空气传播疾病的扩散 。
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病例,应立 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疫区隔离
将病例所在区域进行隔离,防止疫 情扩散。
消毒处理
对病例所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杀 灭病原微生物。
健康监测
对接触过病例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
及时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和方法
,提高培训效果。
06
附录与参考文献
相关附录和表格
附录A
附流程图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 程
附录C
附录D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评 估标准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监测方 案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规范
2023-11-04
目录
• 引言 • 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 空气传播疾病的监测与报告 • 应急响应与处置 • 培训与教育 •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和目的
当前全球范围内,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经空气传播的 疾病如结核等更是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针对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至关重要。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加强空气流通与环境卫 生管理
加强患者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展空气质量监测 ,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合理安排陪护和探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 险。
04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制度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病种
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特别是呼 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的感染情
况。
监测重点
加强对发热门诊、急诊、病房 等重点区域和人群的监测,及
时发现感染病例。
监测方法
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方法,及时 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
监测数据分析与报告
数据整理
收集、整理医院感染病例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和评估。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数据 分析,找出感染危险因素。
麻疹
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可引起高 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水痘
水痘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可引起低 热、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水 泡和皮疹等症状。
风疹
风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可引起低 热、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皮 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2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措施
如医用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储备足够的消毒药品
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以确保患者接触的物品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储备应急物资
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以备患者治疗需要。
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确定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即时间、空间和 人群分布。
实施隔离措施
对性和实效性。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强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应急响应流程
快速响应,及时报 告
患者及密切接触者 的追踪和管理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统一指挥
隔离病区设置及防 护措施
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的落实
应急处置措施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
对疫情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向相关部 门报告
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贮 存和处置
报告流程与责任人
医院应建立空气传播疾病报告流 程,明确责任人及报告时限。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疫情信息。
医院应定期对报告流程进行检查 和评估,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
确性。
04
应急响应与处置
应急预案的制定
01
02
03
04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确定应急响应的流程和组织架 构
制定不同等级应急事件的处置 方案
强化室内通风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增加空气流 通,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的病菌浓度 。
感染控制规范
制定清洁消毒制度
对医院内的公共区域、医疗器械和物体表面等,应定期进行清洁 和消毒,以消灭病菌。
做好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接触 传播的可能性。
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
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或处理, 防止病菌的传播。
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
卫生部《结核病防治管理办 法》
Hale Waihona Puke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草案)
草案规定了医院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 的总体要求和一般措施,包括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报告、预防与控制,以及培训、考核和监督等 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患者识别要求,患者转运要求,患者安置要求,培训与健康教育,清洁、消毒与灭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经空气传播疾病 airborne transmission diseases
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传播的一类疾病。
包括专性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和优先经空气传播疾病(如:麻疹和水痘)。
负压病区(房) negative pressure ward (room)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房)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
病室与外界压差宜为-30 Pa,缓冲间与外界压差宜为 15 Pa。
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s
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例如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心肺复苏、支气管镜检、吸痰、咽拭子采样、尸检以及采用高速设备(如钻、锯、离心等)的操作等。
呼吸道卫生 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4 管理要求
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建筑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并定期检查与督导,发现
问题及时改进。
应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门诊、急诊就诊患者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
应执行疑似和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安置和转运的管理要求,呼吸道传染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制定并落实特定的预检分诊制度。
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做好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工作;应遵循WS/T 367的要求,做好接诊和收治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区域的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应掌握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遵循标准预防,遇有经空气传播疾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遵守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与流程,做好个人防护。
应为工作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5 患者识别要求
应制定明确的经空气传播疾病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并落实。
预检分诊应重点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必要时应对疑似患者测量体温。
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
工作人员应正确引导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到指定的感染疾病科门诊就诊。
6 患者转运要求
患者转运包括从就诊地到临时安置地,从临时安置地到集中安置地。
应制定经空气传播疾
病患者院内转运与院外转运的制度与流程。
疑似或确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应及时转运至有条件收治的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避免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负压转运车。
转运完成后,应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要求。
患者确定转运时,应告知接诊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7 患者安置要求
临时安置地应确保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或安装了带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手卫生设施,并符合WS/T 313的要求。
集中安置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无逆流,不交叉。
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
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宜安置在负压病区(房)中。
应制定探视制度,并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小于m。
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
无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对暂不能转出的患者,应安置在通风良好的临时留观病室或空气隔离病室。
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医疗机构中的诊疗应遵循医疗机构相关规定。
8 培训与健康教育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常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种类、传播方式与隔离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及佩戴,呼吸道卫生、手卫生、通风等。
医疗机构应在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重点区域、部门和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对就诊患者和工作人员进行经空气传播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
在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时,医疗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针对该传染病防控进行宣传和教育。
9 清洁、消毒与灭菌
空气净化与消毒应遵循WS/T 368的相关要求。
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相关要求。
经空气传播疾病及不明原因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应遵循WS 、WS 、WS 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患者转出、出院或死亡后,应按照WS/T 367的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清洗、消毒产品应合法、有效。
患者死亡后,应使用防渗漏的尸体袋双层装放,必要时应消毒尸袋表面,并尽快火化。
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
10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
诊治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具体要求详见附录A中表。
进入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的流程与操作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
使用后的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置;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再用。
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应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经空气传播疾病疫苗。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生经空气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时,应采用相应的免疫接种和(或)预防用药等措施。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应遵循WS/T 442的相关要求。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见表。
表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