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找工作]面GE的一些感受
海归女硕士88天找工作经历
海归女硕士88天找工作经历海归女硕士88天找工作经历历时88天,我终于收到了第一份offer,第90天收到第二份。
最后选择了第二份。
我是一名“海归”,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这样的“海归”可以直接与“海带”画上等号。
要命的是,我性别女,我从来都没有任何性别歧视,也从来不服输,但是为什么要提到这点呢,因为这三个月的经历。
“大龄未婚女青年”再背上一个海归的称号,找工作真的是难上加难。
从3月15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到6月11日接到第一份offer,整整88天。
因为有看到过一个海归写的文章,找工作整整找了161天。
熬过之后,回头想想,也许自己还算幸运吧。
也许,很多人觉得我这是无病呻吟,但是我相信和我有共同经历的朋友,一定能体会我的感受。
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炫耀或是抱怨,只是描述一个事实,描述这三个月的心路历程。
先来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是某211院校的小硕,学工科的,研究生期间参加了学校与法国一所工程师学校的交流,在法国学了两年之后,在法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里实习过半年。
法国的教育体系,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这里就简单一句话,法国的工程师学校比大学要好很多,我所在的这所学校排名从没下过全法前五。
但是没用,国内没有人知道这所学校,而且工程师学校从法语直接翻译过来是“学院”,所以受到歧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法国学习结束,拿到工程师学校的文凭,等同于硕士学位。
然后三月份回到自己的学校,准备论文的答辩,边找工作。
刚回到家,当然是很爽,很兴奋。
但是这样舒服的日子过不了一个星期,压力就来了,准备论文,找工作,而且6月份就要毕业了,一个“海归”,又拿着双硕士的文凭,找不到工作。
我其实觉得这个也没什么太大优势,但是“舆论“,就是所谓亲戚朋友的闲话可是会越来越多。
三年的国外生活,我已经对“流言蜚语“满不在乎,可是,我的父母呢他们不能啊,他们承受着舆论的压力,我也不好受。
开始投简历了,应届生网站以及三大招聘网站,每天除了写论文,就是上网投简历。
GE面经:成功拿到offer的经验和亲身体验
GE面经:成功拿到offer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第一篇:GE面经:成功拿到offer的经验和亲身体验终于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GE C&I OMLp Shanghai),写一点心得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流一下看法和经验,仅供各位参考。
一、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说起来容易,其实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不是一件十分清晰的事情。
技术、管理、销售、市场、服务、生产等等众多的职位眼花缭乱,刚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喜好了。
可是冥冥之中你是有自己的倾向的。
搞不清楚的话做做类似于职业测评、性格测验等的题有时候是有所帮助的。
大家受教育到目前的程度,满足温饱绝对没有问题。
要的就是能够使自己生活的更加快乐一些。
倘若做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你能力强,越做越好,你就会更加深入到这个职业中去,更加不能摆脱他,而你从内心来说是排斥这个职业的,也就更加痛苦。
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做的越好越痛苦。
长此以往,“人将不人,你将不你”。
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呢?二、处理好“想要的”和“能得到的”关系我们人人都有自己想要的职位,想去的公司,可是想去的不要我,要我的不想去该如何处理呢?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了我很久。
我的解决办法就是“广撒网”,这实在是出于无奈之举。
也是众多“面霸”诞生的直接原因。
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去到自己想去的企业,多试几家公司是克服运气偶然因素的好办法。
1家不行,就不信难道10家,20家公司都被拒?抓住任何一个就可以说是达到目标了。
而且求职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我相信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经历了找工作的阶段之后对自己都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因为它逼迫我们不得不把内心深处最根本的需求挖掘出来,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满足它。
而在求职之前,或许没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如此去做。
三、尽早、充分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机会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的。
为了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开始准备的是比较早的。
【留学生海归求职】应届生面试总结(送给大四学弟、学妹)
【留学生海归求职】应届生面试总结(送给大四学弟、学妹)●●●很少写经验总结方面的东西,怕误人子弟。
前一段时间还有感慨: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说明谁的话都不会说得绝对正确。
所以以下只是我个人想法,请选择性接收。
1. 优势与劣势不能决定胜败,要主动积极上大四前的那个假期,我和我父母说,我会跨专业找软件类别的工作,找工作一定不容易,工作待遇可能不会怎么好,当时的心情是很悲壮的。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自己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摆在我眼前的现实就是,跨专业、计算机从大三才开学、自己的专业跨度很大、没参加过比赛、没拿过奖,几乎没有一点相关性。
这直接导致了,刚来学校那会,想到找工作就发愁,后来痛定思痛之后,自己狠下决心,“跨专业怎么样?软件才学一年怎么样?没参加过比赛没拿过竞赛奖又怎么样,我就是想靠着这点家底找个说得过去的工作”。
上战场的士兵,要考虑的是如何杀敌应战,当你几乎处处是劣势的情况,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规避劣势,如何发扬自己的少得可怜的长处。
这个直接影响你的士气,直接决定你行动的积极性。
所以一定要认清,处处是劣势不一定会败,处处是优势也不一定会赢。
我再强调一遍,这个很重要。
2. 一定要有备而战,不要撞运气这个我要非常感谢帆哥,我当时给帆哥打电话聊天,他和我说:技术类的笔试,从网上随便搜那么10多套面试题,仔细背下来,基本上笔试都能过。
就考那么些知识点、翻来覆去就那些。
后来我去公司实习,研发前辈都和我讲,整天被追在屁股后面赶进度,谁还有心情和精力搞什么笔试题。
很多都是网上搜的,改进一下。
我想也是没有几个会像出高考题的那些大变态把折磨人、挖陷阱当做一种乐趣。
群面一次都没参加过,说不上太多,建议从网上搜一搜群面的题目,及其注意事项,做什么事最好都要有备无患。
3. 要把脱颖而出具体化、细节化不管是做简历还是面试,你都要考虑怎么样做才能让面试官更青睐我?要多站在面试官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把能给自己加分的东西具体化、细节化。
[留学生回国就业] 应聘GE之旅
[留学生回国就业] 应聘GE之旅wwaj让我写点求职经历发在这儿,那我就记录一下应聘GE的历程,权当灌水。
其实以前也想过把这些写下来,作个纪念,因为一面那天的经历多少有点离奇,只是知道自己写东西很慢,于是作罢。
这次就一鼓作气写吧。
先说明,我是计算机系小硕。
初次知道GE来我们学校招聘,还要归功于wwaj,他是GE在南大的校园招聘大使。
9月底从他那儿,知道GE的IMLP(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adership Program)会招聘计算机类的学生,虽然当时对这个计划一无所知,但还是被wwaj的介绍和它华丽的名字打动,于是回去做简历。
后来,在我们年级帮wwaj收了60份应聘IMLP的简历。
接下来是十月中旬GE的校园宣讲会,去听了,得知三个领导力计划(针对财务的FMP,针对生产管理的OMLP,还有IMLP)在全国一共收27人,觉得被录用是可遇不可求,于是不再抱什么希望。
以后的一个多月校园招聘开始热闹起来,而GE收了我们的简历却杳无音信。
直到11月20号,人事部门的Doris发来邮件,通知我26号去上海一面,我们系大概十个人收到了通知。
到了23、4号,我们开始犹豫,该不该去面试。
因为26号被称为“面试集中日”。
据传,我们系有一“面霸”当日有7场笔试或面试。
去面试IMLP希望渺茫,却会错过北电网络、上海贝尔等公司的招聘。
我最终还是决定去上海,理由很简单:自动放弃这个机会太可惜,就当去长长见识、锻炼自己吧。
因为是26号上午面试,所以25号下午就去了上海,住到堂妹家。
晚上8点接到中兴的电话,让我第二天上午8点去二面,被我推到晚上7点。
11点又接到上海贝尔的电话,让我第二天下午4点去南邮笔试(唉,现在的招聘单位都打算把我们练成快速反应部队),被我推到5点。
GE的面试是上午十点,一个小时,所以我觉得可以赶回南京先参加贝尔笔试,再参加中兴的面试。
一切的安排还很流畅,于是很满意地开始睡觉。
26号一早,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过苏州河、坐地铁、一路悠闲地准时来到GE中国所在的恒隆广场。
[留学生就业] 我的求职经历之GE篇
[留学生就业] 我的求职经历之GE篇GE今年的网申来得很早,九月中旬就已经开始了,应该是最早开始校园招聘活动的公司了,看到消息后我早早就投了简历,也是自己找工过程中投的第一份简历。
GE的网申相对于其它公司来说简单很多,就填一些个人相关信息和上传简历。
网申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长得让我觉得自己早就被BS了,甚至是忘记了自己申请过GE了。
在十一月底的一个中午,突然收到GE从上海打来的电话,hrjj的声音很甜美(呵呵,这也许是各大公司负责电话通知的hr的共同点了。
),说让我第二天花园酒店面试,最好下午也去一去华工那边参加校园宣讲会。
接到通知时我感到相当意外,之后就是狂准备了,毕竟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于是匆忙上网看了些面经,之后又到GE的网站上看了些相关的资料。
自己当时的心情居然相当平静,可能是因为自己之前已有过shell的一面和dtt的一面经历,对外企的面试有些底吧,又可能是因为自己在面试过程中无论表现好与坏都不会紧张的缘故吧。
当晚并无太多的担忧,只是早早上床睡觉了。
一面早上和事前约好的两个师兄早早地去到了花园酒店,结果比面试时间早到了一个小时左右,只好和他们边等边聊聊天了。
后来华工的同学也过来了,又和他们聊了起来。
这才发觉当天去GE面试的人中,中大和华工的人数严重不对称,大部分人都是华工的,不禁汗了一下在面试前hr有一个关于GE的宣讲,宣讲的过程hr问了一些问题,我鼓起勇气举手回答了第一个问题,hr对着我很nice 的笑了笑,之后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把自己胸前写着自己名字的牌举起给他看,hr又对我笑了笑。
宣讲结束后,就是正式的面试了。
10点面试准时开始,是小组讨论,faint!我们组居然总共有十五个人,围在一张圆圆的大桌子旁,比平时出去FB时还热闹。
小组讨论的题目相当有意思,hr拿出一个1000mL的太空饮水杯,里面装有约一半体积的实物,其中部分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玻璃珠,部分是铁夹子。
HR把杯子拿在手上,只让我们看了几眼就收回去了。
GE面经:成功拿到offer的经验和亲身体验-求职离职
GE面经:成功拿到offer的经验和亲身体验总算取得自身要想的offer(GEC&IOMLPShanghai),写一点体会心得出去,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吧。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沟通交流一下观点和工作经验,仅作诸位参照。
一、搞清楚自身要想什么说起來非常容易,实际上这针对许多同学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十分清楚的事儿。
技术性、管理方法、市场销售、销售市场、服务项目、生产制造这些诸多的岗位目不暇接,一开始的情况下都不清楚她们是做什么的,更算不上爱好了。
但是冥冥中你是有自身的趋向的。
搞不懂得话做个类似职业测评、性情测试等的题有时是有一定的协助的。
大伙儿受文化教育到现阶段的水平,达到吃饱穿暖肯定没有问题。
要的便是可以使自身日常生活的更为开心一些。
假若干了一份自身讨厌的工作中,假如你工作能力强,越干越好,你也就会更为深层次到这一岗位中去,更为不可以解决他,但你从心里而言是抵触这一岗位的,也就更为痛楚。
这就深陷了一个恶循环:做的越高越痛楚。
长久以往,“人将不人,你将不你”。
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挑选一个合适自身性情的岗位呢?二、解决好“要想的”和“能获得的”关联大家每个人都是有自身要想的岗位,想要去的企业,但是想要去的不必我,叫我的不愿去该如何处理呢?这个问题一样也困惑了我好长时间。
我的解决方案便是“放长线钓大鱼”,这确实是出自于无奈之举。
也是诸多“面霸”问世的根本原因。
假如您有充足的整体实力去到自身想要去的公司,多试几个企业是摆脱运势不经意要素的好方法。
1家不好,就不相信难道说10家,20家企业都被拒?把握住一切一个就可以说成实现目标了。
并且应聘求职的全过程便是一个提升和自我认识的全过程,相信大部分应届生经历了找个工作的环节以后对自身都是有一个更强的精准定位,因为它迫使大家迫不得已把心灵深处最压根的要求发掘出去,用自身的所有活力去达到它。
而在应聘求职以前,也许沒有那样的机遇使我们这般去做。
三、尽快、充足的提前准备古语云:人无远虑,君子和而不同。
海归的工作总结
海归的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海归,我在国外留学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工作经验。
回国后,
我经历了一段适应期,但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在这里,我想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海归,我带回了丰富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
于我在国内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与国外同行合作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同时,在国内的工作中,我也能够运用国外学到的知识,为公司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在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对于我在国内的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能够更好地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同事进行协作,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发展。
另外,作为海归,我也意识到了国内外的差异和挑战。
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文化
与国外有所不同,需要我不断地适应和学习。
我需要更加了解国内市场和行业的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同时,我也需要更好地融入国内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海归,我在国内的工作总结是,要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中,我会在国内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就业面试心得体会(5篇)
就业面试心得体会(5篇)最新就业面试心得体会(5篇)在面试前可以充分了解应聘单位。
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业务范围、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对应聘岗位职务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就业面试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最新就业面试心得体会精选篇1我经历过很多面试,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我在这里写下这篇博文并不是要向别人传授什么面试经验或技巧,我只是去记下自己面试的体会和感想。
1、面试要准备一份自我介绍,其实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年龄,毕业学校,有哪些技能,工作经历等等。
不要想得太严肃,其实很多面试官都是趁着那个时候看简历。
2、之前面试了几家企业,发现很多企业的HR和部门主管基本不沟通,HR在查看简历后就直接打电话让人来面试,并没有把简历发给部门主管看一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
这样导致面试时产生很多尴尬,真心希望未来少遇到那些只会关键字搜索和只会打电话的HR,我觉得这是对面试者的基本尊重吧。
3、发布招聘信息超过3、4个月的,请慎重考虑。
因为3到4个月还招不到人的岗位只有两种情况:一、要求很高二、不着急着招聘,只是挂着,能招就招,不能招就算了。
比如我以前的公司,他们一年四季都挂着招聘信息,只是挂着玩,三四个月才来一个面试者。
根本没想招。
因为根本就不急。
4、假如一个公司告诉你该岗位的薪资范围在5000—10000之间,那么当你被录用时基本都是5000,有些时候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让更多人投递简历罢了。
还有一种是“薪资根据个人能力决定”,这个是最扯淡的了,一场面试中面试官要是能看出你30%的能力就很厉害了,而且像我们这种做技术的,很多时候单纯聊天式的面试又能看出多少呢?5、面试和考试一样,时而状态好时而状态不好,每个面试官很多时候也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所以有时候会感觉还不错,有时感觉很糟糕。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不要因为一两场面试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留学生回国就业] GE失败实习体会
[留学生回国就业] GE失败实习体会实习是在今年3月--5月,是我自己从GE网站得到信息,自己投的简历,内容是帮助GE Medical System 财务部开发些信息系统。
当时我选择了用B/S开发,一方面是他们提出的需要,一方面是我当时ASP比较熟,已经做过几个网站了。
但浏览器功能有限,做大量数据输入时很麻烦(以前一直喜欢B/S,现在发现如果不是做信息发布、查询的简单功能,还是胖/瘦客户好),这也为这个系统的失败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为了简单说明,下面我就打个比方。
我去的时候 BOSS A 跟我说让我造房子(开发系统),并让 Manager B具体负责。
(Boss 不 Care detail可以理解)。
Manager B对造房子不太感冒(听说他马上要调到 China总部去,所以他花时间在这套系统上对他没什么好处只会占用他的宝贵时间),于是他对我简单介绍了一下,说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造个高层,由于我只是Inter Z,所以他说再有什么事你就找Staff C问吧。
我只能自己和Staff C沟通,永原型法8天开发了版本 1.0,Staff C 发现和业务有较大出入。
于是我再用10天升级到2.0,得到Staff C认可后这是我向Manager B申请Review,Manager B说很忙,拖了3、4天,此间我不断提醒他,我需要Review并按要求开始写用户手册和需求分析文档,并完善了功能版本2.2。
然后是可恶的非典,要知道我在GE Medical System,他们的engineer和sales经常去医院,还有人去小汤山。
出于好意BOSS A让Manager B通知我回家,此后我从没得到通知何时恢复,我自己在家写毕业论文并主动联系他们,1个月后开始继续。
复工后继续申请Review,一周后BOSS A同意Review,但那天前Manager B没有见过系统,也不愿参加BOSS A的Review,然后BOSS A打两个电话后,Manager B终于同意参加。
【海归找工作】从谷歌的招聘开始反思
【海归找工作】从谷歌的招聘开始反思“对于管理者而言,招聘是你最重要的工作。
”刚看这一句话,你一定会有质疑,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难道不是如何获取资金、组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从而实现企业利润吗?我想说,这样的思考往往是本末倒置的、表象的。
因为以上所有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的工作,都是经由企业的人力资源来完成。
因此,人力资源的差异也是造成企业竞争力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让我们来看看当今全球最伟大的企业之一谷歌是怎么从源头——从招聘开始造就企业竞争力的。
清晰的招聘工作定位头等重要的工作谷歌的领导人对每位面试者的态度都是一丝不苟的,无论面试者应征的是初级软件工程师还是高级总经理,谷歌的面试官都会认真投入时间和精力。
他们曾经在应聘一个人力资源主管时,在面试了50多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后,仍然觉得没有一个符合谷歌的发展需要,为了找到合适的人,他们甚至想从物理学家、律师合伙人等其他类型人群中挑选。
只通过这件事就足见谷歌对人才聘用的重视度。
创始人为了获取最好的人才,不但亲自参与到繁杂的面试过程中——谷歌前100名员工都是三位创始人参与选拔的——还亲自优化改革招聘体系和模式;同时,公司广开思路和渠道,挖掘自己想要的人才。
他们相信,在招聘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好的投资。
反观中国的很多企业,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者,我们时常抱怨下属的能力和素质,也因此质疑人力资源部招聘能力问题,但我们似乎并未有过从源头考虑过——那些本应由我们认真筛选的——候选人是否合适加入企业。
我们是否对如何挖掘出色的人才做过认真思考?在面对繁琐的面试流程以及大量的面试安排时我们是否会埋怨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甚至是否会认为在企业发展战略或业务扩张策略等工作面前,招聘这项基础业务本就不该自己过多考虑?事实上很多管理者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面对招聘工作。
明确的招聘标准只招大牛谷歌从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创造最伟大的公司,需要最顶级的人才,所以确立了“要持续地雇用顶尖人才”的目标。
海归就业发言稿
海归就业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海归学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海归就业经历和心得。
首先,我想讲一讲什么是海归,以及海归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什么是海归?所谓海归,是指留学生回国工作并服务国家建设的一种人才类型。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呈迅猛增长趋势,这些留学生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了更高的学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国际人脉。
因此,海归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海归就业的挑战和机遇回国后,海归学生往往面临一些就业挑战。
首先,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庞大,加上海归学生的回流,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而且,一些企业选择本地人才,对于海归学生存在一定的就业歧视。
此外,一些海归面临着薪资待遇不公平和职业发展不明朗的问题。
然而,海归学生也面临着很多机遇。
首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而这正是海归学生的优势所在。
其次,一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海归学生给予优惠政策和待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外,海归学生还可以通过国内外的人脉资源,开展创业或合作项目,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我的海归就业经历作为一名海归学生,我认识到自己在海归就业这条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广泛了解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同时,我不仅参加了国内外的实习项目,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创业比赛和创业培训。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海归就业的建议基于我的海归就业经历,我想给那些正在走海归就业这条道路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1. 充分利用留学机会:留学期间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
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国外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韩国留学生找工作】韩国海归关于找工作的心得体会
韩国海归关于找工作的心得体会在网上看了很多海归留学生首先一般想留在韩国差不多的企业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分高2. 英语好的同时韩语中等3. 女的要中看,男的要中用如果你是SKY , 这三所大学出来的,那么你的学分即使低了一点,公司也会让你去面试,面试也会有很大的优势。
(虽然从这出来的能力一般的比较多,但是学校优势确实存在)朋友关于找到了工作,但是对薪资水平不满意的帖子,我也简单的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如过说的不对请大家改正。
我先说一下我的履历 庆熙大学经营系 学分 3.72/4.3(大4上学期为止), 韩语TOPIK 6级, 英语马马虎虎, 上课只能听懂80%,超市,烤肉店都打过工,自我认为还是挺会为人处事的。
说实话,刚开始我觉得我的履历还可以,虽然说不上很好,但是不差,所以对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但是结果确让我很是郁闷。
上次朋友之间聊天,A 说某某去北京的우리은행了,一个月5000,我赶忙说,霍~ 不错啊,没想到话刚说完就招到旁边3个人的一齐鄙视,说这还高啊,生活费都出不来,北京怎么也得7000起还差不多,听完我当场无语。
比如三星,据听说好像这次招的基本工资是3000多,挺多人觉得很低,认为大材小用了,或者我在韩国拼了这么多年,月工资才3000多,不值~~~~等等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比国内的大学生多点什么?论专业知识,我们不比他们多学了多少,他们在混,我们也在混:!论英语,我们进大学还没考过英语4级,当然国内挺多买答案的,但是不管怎么的,大部分人还是靠自己的实力考过4级:论韩语,国内的确实不如我们,但是我们又能好到哪,基本都是4,5级语始报大学,不要认为语学院读到4,5级就很了不起了,估计考个TOPIK4级都困难(因为2011年开始,进到庆熙大的学生,一年内必须拿到TOPIK4级,很多人考了3次才拿到);论态度,觉得自己是留学生就自以为了不起,我很看不上。
说好听点,我们拿的是正牌韩国大学毕业证,说难听点,我们就是在花钱买文凭,包括我。
[留学生就业网] GE招聘及面试感受
[留学生就业网] GE招聘及面试感受先自我介绍:电气研三,高电压及绝缘技术专业,2003年到现在当了GE的校园大使。
今年本来主要目标是出国,但是,可以说偶然的机遇,得到了GE的工作机会。
基本上都快搞定了,写一点自己关于GE招聘和面试的感受,希望对需要者有些帮助。
1.GE招聘这里说的招聘是GE CHINA组织的全国高校招聘。
大概每年十一长假前,GE负责校园招聘的HR经理会组织各学校校园大使参加一次电话会议,讨论今年的一些校园招聘事宜。
此后,9月底到10月初,陆续学校BBS上会有GE招聘的职位介绍。
这个时候GE网站上也开始网申。
对于希望加入GE的同学,这个时候应该早些投送简历。
等到校园招聘tour开始后,HR 们都很难有心思上网再去查看简历了。
全国10几所高校到处跑,他们也比较累。
每年到各所高校的GE产业集团其实不太一样,甚至同一年到不同学校的集团也不一样。
这个主要看各个集团的决定了吧。
去年CTC似乎没有来,来了消费工业集团下属的高新材料,今年CTC来了,高新材料又没过来。
一般是4个左右到交大。
医疗集团年年都来了,能源集团前2年来了,今年来的是才合资成立的一个能源公司。
消费工业品集团也年年来。
由于GE着实庞大,所以每年给各位的感觉就是比较乱。
不同集团的招聘大体流程一样,但是也肯定有着不同。
同时面试这么多集团,实际上也就相当于面试不同的公司。
从我自己的感觉上看,GE招聘有自己一套流程,一旦你进入了他们的流程,就不用太心急(当然也要催催,毕竟大多数人都不会只找一个工作)。
再谈回来,各个集团来到学校后,一般就是2天计划,第一天宣讲会,介绍公司,及今年的招聘计划,各个集团介绍等。
第2天开始招聘会。
这里得到面试机会的主要是提前提交了简历的同学。
当然,当天也可以提交简历,不过取决于HR忙不忙。
如果预定的面试人数已经很多,当天的简历比较少机会面试。
当然也有集团是,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来参加一个群面,自我介绍一下。
比如今年的能源集团。
海外留学生找工作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海外留学的旅程已经接近尾声。
回首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我感慨万分。
如今,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篇感言,与大家分享我在海外留学生活中关于找工作的所思所感。
一、留学生活让我成长海外留学让我在学术、生活和心理上得到了全方位的成长。
在学术上,我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生活上,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适应不同文化。
在心理上,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二、找工作过程中的艰辛然而,当我从校园步入社会,开始寻找工作时,却发现这条路并不平坦。
以下是我在这段历程中的一些感悟:1. 语言障碍虽然我在海外学习了多年,但与母语相比,我的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求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扰。
有时候,即使我的简历和面试表现都很优秀,但因为语言表达不畅,我还是错失了一些机会。
2. 文化差异海外留学生活让我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在求职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招聘单位更倾向于本土学生,因为他们认为本土学生更容易融入团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既要展示自己的优势,也要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
3. 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这使得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面对众多优秀的竞争对手,我深感压力巨大。
为了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求职过程中的收获尽管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我依然收获颇丰:1. 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在求职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求职计划,如何撰写简历和面试技巧。
这些能力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建立了人际关系在求职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
他们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这些人际关系对我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了自信心通过不断努力,我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海归的工作总结
海归的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海归,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为我在国内的工作生涯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回国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海归的优势和劣势,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式。
首先,作为海归,我带回了丰富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这使得我在与国内同行合作时能够更加开阔眼界,更加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我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企业的运作模式,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其次,我在海外学习工作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我在国内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我在国外接受了严格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使得我在国内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胜任各种复杂的岗位和项目。
然而,作为海归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国内的工作环境中,我需要适应国情和公司文化的差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同时,作为海归,我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国内同行合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总结了一些适合海归的工作方法和发展方向。
首先,我发现海归在国内的工作中更适合扮演桥梁和连接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公司和团队带来更多的国际化资源和机会。
其次,我也发现海归在国内的工作中更适合注重个人品牌和职业规划,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海归,我深知自己在国内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发展方向。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和团队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机会。
找工作后的感想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
大学期间,我们总是以学业为主,生活相对轻松。
而步入职场,才发现工作并非儿戏,它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天早出晚归,面对各种工作任务,我渐渐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虽然有时会感到疲惫,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那份成就感让我倍感欣慰。
其次,职场人际关系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在校园里,我们主要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然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学会与不同性格、背景的人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也学会了如何处理职场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也让我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
再者,职场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大学期间,我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关注自己的不足。
而进入职场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短板。
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开始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明白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此外,职场生活让我更加珍惜时间。
在校园里,我们总觉得时间很充裕,可以尽情挥霍。
然而,进入职场后,我意识到时间就是金钱,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开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这种珍惜时间的态度让我在工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最后,职场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大学期间,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但具体规划却模糊不清。
进入职场后,我通过实际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我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明确的目标让我在工作中充满动力,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总之,找工作后的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我明白了工作的艰辛,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珍惜了时间,也坚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
我相信,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我一定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个海归的无奈求职经历_个人简模板
一个海归的无奈求职经历_个人简模板首先,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国内本科,二本院校,文科专业,毕业后很幸运地被美国综合排名20多的,专业排名前5的研究生项目录取。
在美工作4年多,现回国找工作已快4个月,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回国前的踌躇满志,已因现实情况有所收敛,但是本人并不想把自己当作鱼肉,各大公司为刀俎,对于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态度也是有一些微词,很多招聘人员把自己放在绝对的优势地位上,总认为应聘者一定就是仰视姿态,殊不知他们的行为正代表着一家公司,传播着公司的文化,应聘者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得以衡量一家公司是否值得去,是否尊重人才,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站-杭州我应聘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各招聘网投简历,发邮件外,就是去领英网上找目标公司联系人,加人微信或发邮件,很幸运地,有很多人都回复了我,并真诚地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历。
这一点,我真的是非常感动,尤其是本校校友和一些大公司的员工,真的是素质相当高,对于素未谋面的我,都能友好地交流,告知我非常有帮助的信息。
其中一位很特别,也让我印象深刻,是一位在猪厂的外籍员工,她在与我微信交流后直接问需不需要电话交流,我非常开心地答应了。
她一股脑地把自己做的工作,如何找到这份工作,自己的感受等等都很详尽地与我分享了,当时的我都快有点招架不住了,信息量过大,而且非常真实毫无保留的分享。
概括来说,这家公司非常大,福利不错,文化非常中国,这一点让她有一些不适应,尤其她提到了睡午觉的事情,她非常不理解。
我顿时会心一笑,哈哈,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是从不睡午觉,小时候经常因为不睡午觉被大人们嘲笑,取外号。
言归正传,我说回国想去大公司有好的职业发展,她说这家公司能否让你有职业发展我就不知道了。
这时的我,心里已经基本有了概念,或许猪厂不适合成为我的首选。
然而,神奇的是,第一个给我打电话去面试的就是猪厂,电话过来后的感觉有点草率,没有任何预约,电话中也没有多少交谈,直接就问你周几能来面试吗?我推迟了一天,她过一会就跟我确认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归找工作]面GE的一些感受从十月初递交简历到上上个礼拜六参加完在杭州的三面,我走完了ge今年招聘的整个流程。
现在把整个流程和其间一些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希望对今后申请ge的ddmm有所帮助。
一、递交简历ge的简历递交分两种方式:内部员工推荐和网上申请。
内部员工推荐主要是在ge工作的师兄师姐通过院系学工组老师的渠道收集简历,没有明确的名额限制,只要学工组老师觉得还过得去的简历都会推荐过去,之后hr会根据申请者的专业和简历情况做进一步的筛选,并把合适的简历发给ge各个不同的部门。
由于ge有很多不同的部门,并且每个部门的招聘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一个候选人完全可能接到好几个部门的面试通知。
网上申请在ge正式宣讲会前一个多月就可以开始了,ms也可以同时申请几个部门,由于我走的是前一个渠道,所以具体情况不是非常清楚。
有两点要特别提醒一下:1.ge是一家对专业有较高要求的公司,某一个职位可能会倾向于某几个专业的学生,那么其他专业学生的机会就会小很多。
比如一个理科学生想申请FMP(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即使他学了所谓经济或者管理的二专,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仍然差不多为零。
因此在投递简历之前对所申请职位的专业要求最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投递,这样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会大很多。
2.推荐和网上申请同时进行。
给我的感觉hr在处理通过内部推荐收集的简历时要求更高,筛选更严格,淘汰的比例也更大,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通过这种渠道收集简历的尺度放得比较宽,简历质量也参差不齐的缘故。
因此推荐和网申双管齐下不失为一种更加保险的做法。
二、电话面试通过简历筛选的部分候选人会接到电话面试,主要考察候选人的英语口语水平。
ge相信在ge的工作环境之下,员工的英语想不好都难,因此这一关只要求你的口语过得去就行,不会设置太高的门槛。
简历上表现出比较突出的英语技能的候选人则可以直接进入下一轮。
二、一面11月13号,ge在张江的CTC(Chinese Technology Center)进行了一天的集中面试,参加面试的除了上海高校的学生,还有部分浙大的学生。
相信这一天对经历过的人而言至今仍然历历在目,GE、联合利华、强生、四大,大公司好像串通好了一样通通把笔试、面试安排在这个并不晴朗的周六,在寝室里闲置了好久的我们还来不及体味一下收获多个机会的喜悦和兴奋,便要因为这些意想不到的冲突和被转嫁的风险而不得不提前选择、协调和统筹。
唉,至此方知卖身艰啊!世道惨淡,而雇主不良,但望于茫茫hr中寻求知我恤我之人,得话说那天上午风尘仆仆的赶到张江,所幸没有迟到,还有时间跟同组的成员先熟悉了一下,12个人,四个复旦的,余下的是交大、浙大和华理的。
正式面试前几个hr轮番上阵把先进材料集团和塑料部门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申请的是这个部门)以及具体的招聘程序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然后面试就开始了。
具体形式是一个小组讨论,每个人发到一个题目,5分钟时间准备,每人两分钟时间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二十分钟自由讨论,最后推选一个人作3分钟的presentation。
每个小组的题目都不一样,我们小组是一个发生在餐馆里的场景:一个顾客用餐时在汤里发现了一个像苍蝇的东西,叫来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是苍蝇,赶紧一口喝掉,然后说不是苍蝇,是葱花。
顾客没有质疑。
店长表扬了这位服务员,并把他树为其他员工的模范。
这个店之后年年获得“卫生文明单位”的称号。
建议:1.题目非常熟悉,但并不重要,讨论的过程才是关键。
2.第一个环节的时候思路一定要放开,想得尽量深一些广一些,前面的人已经谈及的观点最好不要重复,如果重复也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挖掘。
适当地记录下你觉得比较有价值的观点,这样会有助于你理清整个问题的脉络,并且在自由讨论的时候便于把握方向。
3.自由讨论的时候不要争着抢着去做leader,leader只有一个,大家都抢着做只会降低整个团队的效率,而这一点将直接影响到每个组员的切身利益。
一个团队里有很多角色,如果一个角色已经有人扮演了,那不妨给自己找个其它的角色做做。
重要的不是你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而是这个角色你是如何扮演的。
一个小组12个人讨论,10个妖怪一样的hr 在旁边盯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点儿细微的心思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你是在争着表现还是在为了团队的成功作出了牺牲和忍让,我想这些比我们高明很多并且阅人无数的hr们大概心知肚明得很。
有一组讨论的时候争得很厉害,一个复旦gg很不愿跟他们一起争,一直很沉默,只是在吵得最厉害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家别吵了”,结果他进了下一轮。
4.控制好自己发言的内容和时间。
言简意赅是最重要的,不要逮着个机会就说个没完,这样很让人反感,而且影响整个讨论的进程。
我们组有个人一有机会发言就恨不得把他对杰克.韦尔奇的深刻理解加以详细论述,导致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打断他的“精彩”演讲。
5.妥协。
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题目,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相对完整的思路,但是你的思路未必正确,所以当你发现你的思路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时,简洁的陈述你的意见,但不要过于坚持你的框架,毕竟二十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尽快得出一个多数认可的结论和框架才是最重要的。
6.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局限在细节,注意对全局的把握。
有时候当大家对一个细节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站出来对方向作一个引导会立刻使你不一样;还有对时间的马显得卓尔不凡。
7.最后的陈述是一项风险投资,如果你觉得你的头脑够清醒,能够说得够清楚,代表你的小组可以不辱使命,那么你就争取;还是需要有人让步的,所以争取不到也没关系,给上去的人多一些鼓励,别忘了他/她代表的是你的小组,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三个关键词:全局观、气度、思路。
四.、二面一面以后就到了午饭时间,草草地咽下史上最难吃的汉堡和薯条,然后便忐忑地等待宣判命运。
我们组过了四个,三个复旦的,一个华理的,那几个之前闹哄哄的人都打道回府了,心里暗暗地赞了一下hr的明察秋毫。
接着两个复旦99化学的师兄师姐领我们参观了CTC,并作了详细的讲解。
作为GE全球四个研发中心之一,我不得不感慨这里的气派、格调和与众不同,尤其是看到塑料的那么多实际的用途和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后,之前的陌生感立马被一种紧张的兴奋感所取代。
二面是面对面的,二对一或者三对一,面我的是两个面试官,一个hr和一个市场部门的经理。
一走进面试的小房间感觉就非常亲切,首先被要求就第一轮小组讨论的情况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包括我们小组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表现等等,稍加思考都不难回答。
之后用一两个关于简历的小问题作了个过渡,然后就进入了二面最tough的阶段。
GE塑料有CMT(Commercial Management Trainee)和IMT(Industry Management Trainee)两个培训生项目,我申请的是CMT,面试官先问我为什么要申请CMT以及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回答好以后面试官马上就他们掌握的情况指出我同时还存在很多劣势,追问我如何对待这些不足;紧接着又告诉我选择这个项目可能意味着很多牺牲,如何看待这些牺牲;之后又明确指出工作中会有非常多实际困难,并给出两个实际情况要我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面试官节节追问,一点儿都不给我喘息的机会,在大脑保持高度转动的同时,我甚至开始觉得他们说的很多情况都是那么真实,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这个项目是不是值得我去争取,我是不是合适这个职位,还好我表露出的立场始终没有动摇过,并且比较冷静理性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经历了这个压力环节以后,面试官给出了一些比较柔和的问题,主要想听听我对过往生活和选择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最后问题又回到简历上,ge的hr都非常聪明,围绕简历的问题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我做过的事情中归纳出很多共性让我来谈自己的理解。
这一轮面试一共面了我差不多一个小时,与面试官握手走出小房间的那一刹那感觉自己仿佛被掏空了一样,疲惫至极。
不过这两个面试官非常有质量的问题和面试设计也让我对ge的员工和ge更增添了一分敬意。
五、三面下午上海这边的候选人在恒隆集合以后坐车一起去杭州,在拓展基地与杭州的候选人会合。
当天晚上一个培训师给我们介绍了拓展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分组热身,主要是确定每组的队名、队徽、队歌、队训等,随行的hr和培训师会一直在旁边观察。
主要的培训放在周六一天,一共四个项目,都比较新,我之前也参加过拓展培训,但这四个项目一个都没见过。
每一个项目以后培训师都会引导大家进行总结,团队也逐渐得到磨合,我们完成项目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与第一轮面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每一个项目的难度都要大很多,并且队友的实力更强。
限于篇幅,不能每个项目具体展开,但基本的东西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草草的写完这些东西,希望可以帮助以后申请ge的ddmm更加熟悉这个过程,并且少走一些弯路。
在我申请ge的整个过程中受益于00级的师兄师姐很多,他们的热情、善良和质朴让我深深感动,还记得打电话给一个在北京的师兄问一些ge面试的基本情况,他的住处没有固定电话,于是打他的手机听他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跟我讲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整整说了半个小时,而他还在担心怕遗漏了什么没有告诉我;还记得另一个收简历的师姐几次给我发消息打电话了解我的进展,而这些都是我应该主动做的,但她的关心让她比我的动作更快;还记得拿到offer以后激动地跟另一个在上海的师兄说要bg他,他回消息说不要bg,只要求我要把我的经验都传给02的师弟师妹;还是这个师兄,我知道他在四大的工作很忙,可还是跟我说有问题一定记得打电话问他,不要怕烦他......或许他们不大有机会看到这篇文字,所以我悄悄地在这里说一声:谢谢!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
但我们只是不愿让父母知道,撇不开自家人。
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
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