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合集下载

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总结整理

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总结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斗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陈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一、辩证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有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3.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
一观。

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哲学理论,旨在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统一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推动的,而矛盾的解决则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观点指出,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把握。

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理解和改造客观世界。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强调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实践,而实践的目的在于指导认识。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推动,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完善和提高,实践也会受到认识的指导和推动,从而形成知行相统一的循环过程。

总之,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完善,而实践又需要认识的指导和推动。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了认识的全过程。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篇一: 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罗先树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分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三个部分。

学习哲学常识,不仅要明确这三个部分各自的知识范围,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来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都是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在解释客观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础上的。

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思维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认为辩证法不外是人们从客观物质世界中高度抽象出来的、能从根本上反映事物固有的内在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而不是人的头脑臆想的产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如何理解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2、如何理解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的 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 标准——实践?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 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 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真理问题 上的辩证法。
方法论意义: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上,我们必须 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我们实际工作 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 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 是错误的。
3、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 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 致。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谬误就是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 是相互联系的。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 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 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 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 着规范和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 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 为标准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 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四、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 思主义的精髓)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哲学三大方法论

哲学三大方法论

哲学三大方法论
哲学三大方法论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扩展资料:
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

科学方法论,包括培根阐述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笛卡儿论述的数学方法与演绎逻辑,以及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方法与中国曾邦哲的系统逻辑《结构论》。

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怎样区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黎清颂发布时间: 2009-12-17 19:21:40一、区别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

辩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性。

它包括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都是从外部世界角度分析人应当怎样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

认识论:是从人的角度提出人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的认识领域的规律。

二、联系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又把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于认识领域,使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就成为唯一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也贯穿着辩证法,不仅指出物质决定意识,也指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

辩证法:又叫唯物的辩证法。

它在解释世界状态"怎么样"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其主体都是物质世界;在讲联系时,强调"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便强调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以世界的物质性为前提的。

因此,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

坚持唯物论与坚持辩证法是有机统一的。

坚持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基础,只有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状态,才是唯物的辩证法。

坚持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又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首先,它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这就坚持了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范围原理名称原理主干内容方法论主干内容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辨证的辨证的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论物论真题回放2013江苏单科t25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哲 学 的 内 涵
哲 学 的 美好生活 功 的向导 能 社会变革 的先导
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功能
指导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高考警示钟】 在高考命题中往往在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思维水平、哲学的系统 从产生看 是对具体 帮助人们确立 化程度上做文章,设置误区、制造陷阱,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 知识的概 人生观、价值 理素质水平,如: 括和总结 观和理想信念 (1)错误的哲学也是来源于实践,也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具体科学知 识有着根本区别。 (2)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与科学成果往往结合在一起。比如, 《论语》提供了许多做人、处世、治国的具体知识,又蕴涵着深奥的哲学道理, 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之一,必须正确辨识和看待。
哲理总结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 【高考警示钟】 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意识也是生活中纷繁芜杂、 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不易辨识的现象,时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结合前面知识,总结一下 (1)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 【方法论要求】 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理及方法论要求吧! (2)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 要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常为高考关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

1. 辩证唯物论中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认识论主要包括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以及认识和时间的关系,科学理论与时间的关系;3.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果关系),发展的观点(质变与量变、前景性与曲折性),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 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

马克思基本原理分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动中都应当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3.科学社会主义其前身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成为可能。

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这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的任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本身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大块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大块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大块——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差不多是约定俗成,举世公认的看法。

我们通常把中学哲学教材的第一课划入辩证唯物论,把第二、三、四课划入唯物辩证法,把第五课和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第三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二节(也可以划入历史唯物主义)划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主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当然最后一框也可以理解为是全书的收关、总结。

北京那位老师说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而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那他指出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那一块的呢?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实在不敢苟同。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1.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之间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课本哲学常识六,七,八课价值观的相关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2: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原理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4: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5:集体主义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6: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原理7: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人生价值的相关原理: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原理2: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关系原理(动态角度)3: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静态角度)4:人生价值两方面内容及关系原理5: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6: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原理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原理8: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9: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辨证关系原理 10:理想与现实辨证关系原理11: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辨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简称唯物论):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规律的客观性;③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表现)。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观复习提纲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观复习提纲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三观复习提纲辩证唯物论原理名称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意识的作用: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A.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B.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积极、消极)规律性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观规律来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其他相关知识点: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4.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意识的概念: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要从全面的,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反对从主观出发)重视精神的力量。

原理名称于实践。

原理内容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方法论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性认识。

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
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
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