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合集下载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一、引言1928年至1931年,中国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进出口贸易也经历了不小的波动。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当时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1928年至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状况1.贸易总额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192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6.9亿美元,至1931年增长至约11.5亿美元。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贸易总额开始下降,1932年降至约9.8亿美元。

2.进出口贸易平衡情况在1928年至1931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其中,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尤其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矿产资源等。

而进口贸易则以工业产品、原材料和奢侈品为主。

3.贸易伙伴分析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美国家。

与美国、英国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占到我国总贸易额的绝大部分。

此外,与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1.出口商品(1)农产品:包括棉花、丝绸、茶叶等,出口量逐年增长,尤其是棉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2)手工业产品:如纺织品、陶瓷、木材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

(3)矿产资源:如钨、锑、锡等,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

2.进口商品(1)工业产品:以机器、电器、化工产品等为主,主要用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2)原材料:如钢铁、橡胶、石油等,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原材料。

(3)奢侈品:如珠宝、钟表、汽车等,主要满足国内上层社会的消费需求。

四、贸易政策与贸易壁垒1.国民政府的外贸政策: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外贸政策,旨在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保护民族经济。

如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等。

2.关税壁垒:国民政府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对外来商品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有利于国内产业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组成和分布形态。

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和分析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主要贸易商品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服装和纺织品,鞋帽和日用品,家具和灯具等。

这些商品以其良好的质量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原材料和矿产品,机电设备和高端技术产品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因此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主要是与能源和基础工业相关的产品。

二、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主要是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

中国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亚洲国家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此外,中国与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增长和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逐渐转变。

同时,中国的进口也从简单的原材料和低端产品转向了机电设备和高端技术产品。

四、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中国的出口总额在不断增加,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千亿甚至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总额也在不断增加,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化。

五、进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地区分布上有明显特点。

中国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外贸环境良好。

总的来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和优化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及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及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及政策变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增强。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贸易结构的调整、贸易方式的创新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及政策变化。

一、贸易结构的调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依赖于出口。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出口贸易所面临的困难也日益增加。

因此,中国开始积极调整其贸易结构,增加进口比重。

这不仅能够消费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商品,还可以提高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根据最近的数据,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比重逐渐趋向平衡。

2018年,中国进口总额为2.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全球总进口量的10.2%,进口比重已经接近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此外,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科技、服务和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

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出口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贸易方式的创新中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创新,推动贸易方式不断升级。

过去,中国主要通过海运、航空和公路等传统贸易方式进行对外贸易。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贸易方式逐渐兴起,这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和渠道。

以电商为例,中国的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3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8%。

此外,中国还推动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加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贸易中的应用。

这些新型贸易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推动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未来贸易模式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变化,以适应世界贸易形势的快速变化。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自贸区政策、降低关税等,以吸引外资、促进贸易自由化,发展对外经济合作。

自贸区政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中国已经成立了18个自贸区,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加工贸易为主导,以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29.2%;纺织品出口额为12.3%;服装出口额为6.6%;机械设备出口额为9.6%;交通运输设备出口额为7.9%。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到 2.1万亿美元,其中原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占比较大;高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这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对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较多,这对于国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由于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首先,对资源产品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有助于增加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进口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更多优质产品的进口,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

最新整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一、引言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促使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无论是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文就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近几年的重要变化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引起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

二、入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在20xx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也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20xx年~20xx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可以发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推动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不包括20xx年在内)。

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我国每年进口的贸易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全球化的逐渐深入,推动着我国贸易出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国际贸易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国际贸易商品流动过程中汇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就我国汇率的实际情况来说,在2000~20xx年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现有的汇率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急剧膨胀的进出口贸易的需求,进而我国的汇率制度逐渐改变为以“市场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对浮动有着严格管理的汇率制度”,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施的汇率制度为,人民币的汇率不再是跟以前一样只是对美元这一单一因素进行转换,而是多种汇率共同变化的新汇率制度。

而汇率制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短暂性的波动,但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而对于我国整体的进出口贸易额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主要出口商品的种类到贸易伙伴的国家,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从以传统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情况,转向了以加工制造品为主。

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出口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会。

中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制造基地,将原料和零部件从其他国家进口到中国,并在这里进行加工、装配和生产,然后再将成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种加工贸易模式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中心。

其次,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贸易伙伴的国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中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伙伴的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积极开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如巴西、印度、俄罗斯和非洲国家等。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消费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

此外,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还在调整和优化中,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

中国正在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向以技术创新和高质量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转变。

中国的电子产品、高铁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宽了出口市场。

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立、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都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

最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变化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需求波动较大,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驱动转型。

这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需要从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并重,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一、贸易模式的转变中国贸易模式由“出口导向型”向“内外贸并重型”转变。

在开放初期,中国以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大量从事加工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要推动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中国贸易模式开始向内外贸并重调整,注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

二、贸易结构的多样化中国贸易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出口商品的品种和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在过去,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鞋类、电子产品等。

然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开始逐渐转向生产和出口高技术产品,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机电设备等。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资源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以满足国内经济和发展的需求。

三、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贸易伙伴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贸易伙伴国向多元化发展。

过去,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开始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尤其是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的国家。

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深,互利共赢的局面逐渐形成。

四、贸易结构的地区均衡化中国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地区均衡化的变化。

过去,中国东部地区的贸易活动相对集中,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贸易规模较小。

然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随着这些战略的实施,中国贸易结构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强了地区发展的平衡性。

五、贸易方式的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贸易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升级。

传统的贸易方式主要通过海运、空运和陆运来完成,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在线支付等新兴贸易方式迅速发展。

中国通过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支付体系等,推动贸易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综上所述,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贸易模式的转变、贸易结构的多样化、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贸易结构的地区均衡化以及贸易方式的创新与升级等方面。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出口为例,中国开始向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类产品转型。

同时,中国的出口市场也在进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外,也向新兴市场拓展。

在进口方面,中国越来越注重进口国内无法生产或者生产不足的高端产品和原材料,同时也需要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高本土产业的水平。

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类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对于高端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世界的贸易,也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趋势。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将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推进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共同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4年春季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4年春季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中国2024年春季的对外贸易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总体形势评估2024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暖迹象。

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额有所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不过,尽管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进出口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

二、进出口总额分析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4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X亿美元,同比增长X%。

其中,出口额为X亿美元,同比增长X%;进口额为X亿美元,同比增长X%。

这表明中国外贸还在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

三、贸易结构变化分析从贸易产品的结构来看,机电产品仍然是中国进出口的主导产品。

其中,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明显增加,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则明显下降。

这表明中国正逐渐转型为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

四、贸易伙伴变化分析中国在贸易伙伴方面面临一些变化。

据数据显示,2024年春季,中国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继续增长,但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出现下降。

这可能与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其它因素有关。

五、外贸形势面临的挑战中国外贸形势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全球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会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六、政府对外贸易政策变化中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和,以应对外贸形势的变化。

其中,包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监管、降低贸易壁垒、拓展贸易伙伴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调整和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七、展望与建议对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的展望,预计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然而,中国外贸仍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外贸易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贸易合作,拓展新的贸易伙伴,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以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在2024年春季表现出回暖迹象,但仍面临一定挑战。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进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还体现在出口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首先是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中国自开放以来,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采取一系列开放政策,取得了惊人的外贸进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统计,1978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进出口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了4.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这种规模的扩大使中国成为全球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其次是出口商品的种类的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类、玩具等。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许多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国,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等。

这种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第三是出口商品质量的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中国的一些品牌如华为、小米等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高质量的产品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进口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中,依赖进口资源的特点非常明显。

中国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的石油、铁矿石、大豆等资源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2.国内外需的结合。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既受国内需求的影响,也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根据国内的需求来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

3.地区性特点。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在地区上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外贸的主要集聚地,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接近海港和国际市场,具有优越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商品组成以及其变化情况。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中国的国际贸易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总体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开放的初期,中国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上。

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商品转变。

首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占比逐渐下降,而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的进口占比逐渐上升。

这意味着中国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也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端领域转变。

此外,中国对服务型商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如旅游服务、教育服务和金融服务等。

其次,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商品上。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品牌化产品转变。

例如,中国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和服装等出口逐渐增加。

这表明中国正在向全球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和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变化情况: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中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逐渐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

这促使中国对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型商品的需求增加,进口和出口结构发生变化。

其次是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扩大。

这使得中国对更多种类的商品进口和出口,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第三是国内外需求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对更高质量和品质的商品的需求。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服务型商品的需求增加。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中国的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影响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进行分析。

一、贸易模式发生变化中国外贸在过去主要以中低端产品的批量出口为主,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成本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国外贸正在由传统的批量出口向质量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转变。

中国正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

同时,中国企业逐渐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贸易伙伴和市场结构调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欧盟等传统大国仍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对华贸易增速趋缓。

相反,中国的贸易伙伴正在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转移。

中国与这些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增长迅猛,呈现出互利共赢的局面。

此外,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为中国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贸易方式逐渐多样化中国外贸方式也在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加工贸易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中国正在加强对外投资和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同时,跨境电商也在蓬勃发展,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渠道和市场机会。

这些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外贸结构更加多元化,提高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综合竞争力。

四、贸易结构优化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外贸逐渐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增加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在产品类型上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贸易转变。

此外,中国外贸结构还在不断优化,向服务贸易比重增加,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

这些优化使得中国外贸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进口方面,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石油和矿产为主要类型,而出口方面则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为主要类别。

首先,关于进口商品结构,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对于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这方面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中国需要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其次,近些年来中国对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增加了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进口需求。

此外,石油和矿产是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进口石油和矿产成为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的重要渠道。

其次,关于出口商品结构,中国一直以来都以制造业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据了较大比例。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较强,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高,因此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

此外,纺织品和服装也是中国出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和出口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其次,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于品质和安全的关注度增加,从而导致了农产品和食品的进口增加。

再次,服务贸易的比重在增加。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服务贸易的需求也在增加。

最后,虽然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进口方面,依赖石油和矿产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需求的高度依赖进口。

此外,进口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例相对较低,依然存在技术上的依赖。

在出口方面,虽然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但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国内企业面临着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我国进口与出口的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

我国进口与出口的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

我国进口与出口的结构变化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在这一进出口贸易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趣和值得关注的现象和趋势。

一、进口与出口的结构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我们先来看一下近年来进口和出口的结构变化。

首先,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开始逐渐替代原来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从而使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例如,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并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产品,这些产品也成为了出口的主力。

其次,消费品的出口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与消费升级、出境旅游等因素密不可分。

例如,中国护肤品、母婴用品等消费品的出口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最后,在进口方面,我国的高科技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

这些高科技产品涵盖了计算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进口这些产品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发展趋势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不断升级,在进出口方面都有着稳定的增长。

那么,未来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又将会是怎样的呢?1. 推动出口商品品质升级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保持出口竞争力就离不开提升商品品质。

未来,我国出口商品品质将会持续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加出口贸易收入。

2. 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服务出口的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未来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方向。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发展高效能、高附加值的生产能力,加强服务出口和文化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

3. 推动贸易便利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未来,我国将在推动进口和出口贸易便利化方面加大力度。

例如,在进口方面,通过加速电子商务通关,改善物流和关务服务,提高商品的进口效率和便捷程度;在出口方面,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多样化市场拓展,加强海外投资,提高出口贸易的覆盖面和市场份额。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首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进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

这显示了中国贸易的活跃度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商品结构上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是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占比较高。

机电产品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其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和零部件等。

这些产品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

其次是服装和纺织品的进出口比重较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其服装和纺织品的出口规模巨大。

再次,化工产品也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化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其化工产品的进出口规模也较大。

最后是农产品的进出口比重较小。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其农产品的进出口比重并不高。

这可能与中国国内农业的自给自足水平较高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进行限制和制裁。

这给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困难。

其次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面临一定压力。

再次是生产成本的上升。

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使得中国在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减弱。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以机电产品、服装和纺织品、化工产品为主,农产品的进出口比重较小。

中方应加大贸易促进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面临保护主义压力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情况及变化情况我国在2001到2010年间都出现了顺差,即商品出口总量大于进口总量。

在2001到2008年间顺差逐渐增加,尤其从2005年开始顺差增长速度加快。

但是在2009年滑落。

具体数据如图一所示:总体来看我国出口总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率在2001-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以35.358%的增长率达到顶峰。

在2004到2008年略有下降,尤其是2008-2009年度下降严重,甚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

具体增长情况如图二所示:在2002到2009年间中国进口总值持续增长,其中2002-2003年增长率升高,随后有所下降。

2005到2008年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在2009年时呈现负增长。

具体数据如图三所示:进口初级产品基本都是上升趋势,其中非食用类原料以及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增长明显但是在2009年仍有所下滑。

具体数据参照图四:出口初级产品也都是呈上升,但是动植物油脂及蜡和饮料烟类并不明显,较为稳定,视频活动类的出口表现活跃,其中矿物类在2007-2008年有个突跃,在2009年回落。

具体数据参照表五:进口工业制品方面,其他商品较为平稳,机械及运输设备上升势头明显,在2008年到达顶峰。

其他类别基本涨幅在500左右。

具体数据参照表六:出口工业制品依然是机械及运输类上升较快。

与之不同的是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制品涨幅也都分别达到2500和2000。

其他商品依然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

具体数据参照表七:2001年进口商品分布与2009年相比基本相同,其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类比率提高,按原料分类的制品和化学品的比率下降。

9年间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一直是进口商品的主要成分。

2001年和2009年出口商品比例也基本稳定。

其中变化较大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和杂项制品类。

其他比例都基本保持不变。

小结:总的来看,十年间我国从进出口商品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十年间基本保持着顺差的态势,其中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类都占有着较大份额。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其外贸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进出口总体情况以及商品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自开放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14.93万亿元人民币。

与2001年相比,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以上。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外贸政策的和全球化的推动。

其次,中国的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例如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

而进口商品则主要是石油、钢铁、汽车等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这种商品结构的调整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国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等。

其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尤为频繁,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彼此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但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抬头。

这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导致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中国的竞争力。

此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推动国内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同时,积极寻求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并且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各国贸易伙伴的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

第29卷第2期2009年2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s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V01.29,No.2Feb.,2009文章编号:1000-6788(2009)02—0010—08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王振全・,田延宾L2,汪寿阳s(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617;2。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9;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至2001年加入WTO等重大事件,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构造断点内生的检验模型并通过仿真产生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检验1981至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序列结构变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i=/序列并没有发现结构断点;出口额序列是分断趋势平稳的,比较集中的结构变化断点发生在2001年中期,其它断点分别发生在1994年2月、96年7月和97年11月;它们与相关的重大事件对应.结果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是由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内生增长过程;而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有持续性影响,即进口贸易是外生增长过程.关键词数据诊断;单位根检验;结构变化;内生断点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志码AOnstructuralchangeinChina’SimportandexportWANGZhen-quanl,TIANYan-binl,一,WANGShou-yan93(1.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BeijingInstituteofPetrol-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2617,China;2.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3.InstituteofSystemsScience,AcademyofMathematicsandSystemsScience,CAS,Beijing100190,China)AbstractForeigntradeofChinahasexperiencedaseriesofimportanteventssuchaSunificationofexchangeratesin1994totheentrancetotheWTO.whichprobablyinducedstructuralchangesfortheireportandexporttradeofChina.Byconstructingtestmodel8inendogenousbreakpointsandproducingcriticalvaluesforteststatisticsonMontCarlosimulation。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地区分布和发展趋势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地区分布和发展趋势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 2 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加快我国产
业的升级换代。 3 适时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4 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5 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 发展速度较快。 2 出口结构比较单一。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0/31/
2020 2:39:57 AM02:39:572020/10/3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0/31/
谢 谢 大 家 2020 2:39 AM10/31/2020 2:39 AM20.10.3120.10.3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31-Oct-2031 October 202020.10.31
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特征
1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
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 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 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 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 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 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 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值的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 链的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国际 竞争力还不强。
地区分布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指该地区或国家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 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表明该地区或该国家同世界各 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 (1)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上海等;而 新疆等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往来很少。 (2)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

1928至1931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

1928至1931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

1928至1931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摘要:一、1928 至1931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1.贸易总额的变化2.贸易结构的变化3.贸易方式的变化二、背景分析1.国际背景2.国内背景三、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四、结论正文:一、1928 至1931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1.贸易总额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具体而言,贸易总额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1928 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4.04 亿元,到1930 年,这一数字增长至59.52 亿元。

然而,在1931 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贸易总额下降至47.67 亿元。

2.贸易结构的变化在1928 至1931 年期间,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原材料和手工艺品,而进口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发展,中国开始逐渐向国外出口一些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3.贸易方式的变化此外,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贸易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贸易方式,如通过中间商进行贸易,逐渐被新的贸易方式所取代,例如直接贸易、加工贸易等。

这些新的贸易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贸易效率,而且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二、背景分析1.国际背景在1928 至1931 年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首先,这一时期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这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日益加强,这也给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国内背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内政治逐渐稳定,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逐渐发展,特别是国内工业的逐步崛起,这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2期2009年2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sEngineering—Theory&PracticeV01.29,No.2Feb.,2009文章编号:1000-6788(2009)02—0010—08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王振全・,田延宾L2,汪寿阳s(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617;2。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9;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摘要我国进出口贸易经历了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至2001年加入WTO等重大事件,发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较大.本文构造断点内生的检验模型并通过仿真产生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检验1981至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月度数据序列结构变化、讨论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i=/序列并没有发现结构断点;出口额序列是分断趋势平稳的,比较集中的结构变化断点发生在2001年中期,其它断点分别发生在1994年2月、96年7月和97年11月;它们与相关的重大事件对应.结果说明我国出口贸易是由国际贸易环境决定的内生增长过程;而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有持续性影响,即进口贸易是外生增长过程.关键词数据诊断;单位根检验;结构变化;内生断点中图分类号F064.1文献标志码AOnstructuralchangeinChina’SimportandexportWANGZhen-quanl,TIANYan-binl,一,WANGShou-yan93(1.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BeijingInstituteofPetrol-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2617,China;2.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3.InstituteofSystemsScience,AcademyofMathematicsandSystemsScience,CAS,Beijing100190,China)AbstractForeigntradeofChinahasexperiencedaseriesofimportanteventssuchaSunificationofexchangeratesin1994totheentrancetotheWTO.whichprobablyinducedstructuralchangesfortheireportandexporttradeofChina.Byconstructingtestmodel8inendogenousbreakpointsandproducingcriticalvaluesforteststatisticsonMontCarlosimulation。

inthispaper,thestructuralchangesinmonthlydataofChineseexportandireportaretestedtoinvestigateeifectsofthechangeofinternationaltradeenvironmentanddomesticPolicytotheforeigntrade.ItiSrevealedbytheresultthat,althoughthedataofimportfrom1981to2006isaunitrootseriesdeterminedbythegrowthoftheeconomy.theexportisa.piecewisestationaryseries,sufferedtwoormorebreaks,oneofwhichiScoUectedinmid一2001associatedtotheentrancetoWT0,andtheothersisabout1994:02,1996:07and1997:11correlatedtorespondedeventsabove.Keywordsdatadiagnosis;unitroottest;structurechange;endogenousbreakpoint1引言自从单位根问题提出以来,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就一直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就宏观经济时间序列而言,如果它是平稳序列,意味着该序列具有均值回复性,冲击只会对总量产生短期影响,而不会改变总萤的长期增长路径;如果是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政策或个别事件对经济总量的冲击产生持续影响.自DF检验提收稿日期:2007.10-26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471021);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PHR(IHLB)作者简介:王振全(1956-),男,湖南衡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z计量经济方法与应用;田延宾(1982-),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汪寿阳(1957-),男,江苏人。

博士生导师.第2期王振全,等: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11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的序列平稳性检验.Nelson&Plosser(NP)采用单位根检验分析了美国14个总量的动态特征,发现其中13个序列是非平稳的;意味着冲击对美国绝大多数经济总量具有持续的影响【11.然而,Perron对此结论提出了质疑,他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如果数据的产生机制是具有结构变化的平稳过程,传统的单位根检验不一定能识别出来.换句话说,传统的单位根检验会把—个具有结构变化的平稳过程误判为单位根的非平稳过程.他认为,总量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能是由于在备选假设模型中没有考虑结构变化因素所导致的.籍此,他通过外生设定1929年大萧条和1973年石油危机为可能的结构变化点,对NP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14个总量数据中有11个是分段趋势平稳的f2】.然而,Perron的结构变化点是外生给定的,断点的选择受到数据先验认识的影响而遭到质疑.Zivot&Andrews(ZA)认为,虽然把大萧条和石油危机看作结构变化点是合理的,但是美国还经历了二战、1964年的减税、越战等其它重大事件,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结构断点.因此,结构变化导致的断点应由总量时间序列内生决定.为此,他们提出了单个结构断点内生的检验方法,对NP样本进行检验,并采用MonteCarlo模拟得到有限样本的精确临界值.结果发现无法拒绝其中3个总量序列是非平稳的【3】.然而,他们的工作因无法确定序列是存在单个还是多个断点而具有局限性.Lumsdaine&Papell(LP)将ZA方法延伸到两个结构断点,再次分析了NP数据.结果发现,分段趋势平稳的序列数多于ZA的结论,但少于Perron的结论【4】.此后,一个或两个内生断点的单位根检验被广泛用于宏观经济总量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Ben-David,Lumsdaine&Papell分析了16个工业化国家120年GDP和人均GDP时间序列的两个断点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一个断点检验相比,更多的序列拒绝了原假设,一半国家经历了战后经济减速,而大部分国家在第二个断点后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f5】.Narayan对斐济旅游收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f6】.【7】是最早对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结构变化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对GDP和三个产业部门实施一个或者多个断点的单位根检验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结果发现他们大部分序列是带有一个或者多个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过程,从而得出“中国经济是内生增长”的结论.王少平和李子奈运用内生和外生结构变化模型对我国的汇率进行了结构突变的检验和分析,得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结论【8】.梁琪和滕建州对中国1952-2004宏观经济和金融总量的10个时间序列的年度数据(包括进出口总额)进行了结构变化分析,发现其中有6个序列是分段趋势平稳的,对于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来说,并不能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9】.在相关研究当中,由于月度数据来源受限、季节波动性较强等原因,很少有人对我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进行结构变化分析.然而,宏观经济短期预测往往基于月度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如果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生成过程(DGP)是结构变化的平稳序列,简单DAF检验的结果很可能是单位根序列,则建立的预测模型必定带来非容许预测误差、得出错误的预测结果【10】.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平稳增长中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1994年汇率体制并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应地,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国际收支相关变量产生结构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对我国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时很少有人考虑结构变化,只是单纯地进行DF(或ADF)检验,结果发现它们是单位根过程.如果时间序列的DGP发生了结构变化,而这种变化并没有在模型中体现出来,则会导致接受非平稳原假设的错误结论【11J.在此基础上的差分处理或协整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作为以外向型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际收支相关经济变量对国际收支政策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响应相对要灵敏一些,其中进出口贸易额数据比较齐全,并且对政策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本文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1981:01—2006:12月度数据为样本(312个样本),分析上述事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可能影响.为了消除数据的季节波动性,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在此基础上,运用ZA一个断点和LP两个断点检验方法,分别对我国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等三个总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检验.对于两个断点的检验,由于LP的模型AA、CA和CC不能完整地描述我国的进出口数据特征,本文分析中还选取了更多的备选假设模型.此外,为了保证两个断点的检验势,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得到了两个断点检验有限样本的临界值.2模型和方法文[2】提出的DGP结构变化检验模型和算法对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提出了质疑;然而,其通过设定先验1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29卷外生冲击检验结构变化点的算法缺乏客观性,且检验结果对变化点的位置具有条件依赖,在数据的结构变化特征不显著时,这一检验可能失效,因此受到批评.更为客观的做法是,构造一个特定的数据依赖算法,内生给定结构变化点,并对之进行单位根检验、推断该点的准确位置【3】.为便于阅读和表述的完整性,本节简要介绍内生结构变化断点的单位根检验模型和算法,详细的材料参见【3】3和【4】.2.1单个断点的单位根检验针对[2】模型的外生性缺陷,[3】提出了内生结构变化断点模型.其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众多可能的结构断点中找到一个能最好地用分段平稳过程描述数据特征的点作为结构变化点,如果能够拒绝原假设,则承认序列是分段趋势平稳的;如果不存在这样的点,则不能拒绝单位根过程的假设【3】.假设原始数据是单位根过程,其序列的DGP是Ho:Yt=p+Yt—l+岛.(1)即假设序列.[纨}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单位根过程.其备选假设认为{玑)是结构变化发生在断点TB的分段甲稳过程kAyt=p+卢t+p+1(亡一TB)II(t—TB)+ayt一1+≥:ciAyt—i+et,(2)扛=1其中a<0,,(・)为示性函数1m)-{0,尝≤0一【1.,当>0・由于结构变化可能是整体漂移(趋势不变),也可能是趋势变化,或者二者兼具,因此,在文献【2】与[3】中将备选假设表述为A(取,y=0)、B(取目=o)、C(当口≠o,7≠o)三种模型.模型A表示序列在TB+I时点发生截距漂移,模型B表示序列在TB+I时点发生趋势转变,模型C表示同时发生截距漂移和趋势转变的结构变化.如果Q<o,则序列{yd是具有结构变化的平稳过程.于是,具有结构变化断点TB的平稳性检验归结为:日o:Q=0对日l:n<0.(3)发生结构变化的断点,TB,在[2】中为事先给定的已知点,在[3】中则是内生的.(2)式右边的滞后项用来克服随机误差的序列相关性,因此对于给定的样本,三个模型的滞后阶数k值不一定相等,且在同一个模型中也因TB而变.本文采用“t-sig方法”确定,即,首先设定最大的滞后阶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