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YB003 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
药品重点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为加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规范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上市产品的重点监测。
职责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专职人员、其他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
内容
1.药品重点监测的范围:
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品种;公司上市5年内的产品;根据安全性研究需要监测的公司上市品种。
2.药品重点监测计划
制定药品重点监测计划,每半年考察本企业生产药品的安全性,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应当开展重点监测,并按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报告;对公司生产的其他药品,应当根据安全性情况主
动开展重点监测。
3.药品重点监测方案
对于药品重点监测应先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估,再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监测方案同时上报河南省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备案,然后再进行方案的实施,监测结束后向省局不良反应中心提交。
3.1初步安全性评估
对于药品重点监测,药品安全委员会应立即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估,评估的资料包括(1)公司已开展的各类研究(临床前、临床研究)的安全性数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2)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和报道;(3)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发布的药品安全性信息;(4)同类产品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资料
评估的内容包括:已知的不良反应及估算的发生率,动物试验、临床研究中发现的潜在安全性信号,同类产品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他需要进一步明确的严重不良反应等。
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重点监测的药品,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通知中已明确了需要关注的安全性问题,则针对安全性问题进行重点评估。
标准操作规程药品
标准操作规程药品
《标准操作规程药品》
药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规程,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一种详细的工作
指导,规定了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流程、标准和要求。它是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遵循的重要文件。
在药品生产中,标准操作规程对药品的原料采购、质量控制、生产工艺、包装和储存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程包括了生产设备的清洁消毒、生产操作的标准化、质量检验的步骤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内容。通过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标准操作规程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和药房需要严格按照规程对药品的存储、分装、配制和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这些规程包括了药品的储存条件、配制方法、用药的规范及不良反应的监测等内容。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预防药品误用和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标准操作规程是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工具,它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
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一、目的:
规范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
二、责任:
药物警戒总负责人及ADR专员。
三、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的确认。
四、内容
1、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频率等,展开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是一种主动监测的方法,通过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和信息收集计划,在临床正常诊疗情况下主动收集与重点监测药品的使用相关的安全性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
2、在获得药品重点监测的批件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药品重点监测制定重点监测方案,在批准后60日内将方案报备ADR中心,30日内无意见,可实施重点监测。
3、重点监测方法设计
3.1不限制具体方法
3.2采用前瞻性方法
3.3监测方案中可嵌入流病学研究
3.4不用文献研究代替
4、监测人群:中国境内用药人群;普遍人群监测基本无筛选条件;特定人群监测,如老人、儿童、孕妇等。在无特殊原因,应采用普通人群监测,特定人群监测可同时进行,可共享普遍人群监测的数据。
5、病例数量:根据药品的特点、监测目标、统计学要求确定,并需考虑失访和终止的病例。原则上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量不应少于3000例,罕见病、
特殊病种的病例数量达不到3000例的,应收集监测期内或进口五年内的所有病例(不少于使用人数的80%)的信息。
6、信息收集
6.1收集地点:医疗机构、药店等
6.2收集形式:住院患者集中监测、登记-回访、问卷调查等。
6.2.1住院患者集中监测:信息收集地点在医疗机构,监测人群是住院患者,信息的收集形式是由医生、药师或经培训的护士通过查房、询问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药品使用、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信息。
SOP-003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防止不合格品出货,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成品出货前的检验。
三.职责质检部:负责对公司所有的成品进行检验。
四.参考文件
4.1依据图纸、样板、及相关规范进行检验;
4.2依据计数值抽样管理规定进行抽检;
五.作业程序
5.1车间根据成品完成情况,填写成品报检单通知品管验货,品管在验货前要落实好待验产品
的批号,客户要求以及相关资料,并对检验用的测试设备、程式、工治具应确认使用状况良好,再按抽样计划表对入库成品抽取规定的数量,再参照图纸、样板及相关规范里的检测项对产品逐一进行检验,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上。
5.2品管根据图纸、样板及相关规范判定抽检的不合格品数量,并将不合格数量与不合格内容
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上,再按抽样计划表的接收标准判定产品为允收或拒收,对判为拒收的批量产品,品管要及时向部门主管反应,并提交产品验货报告与不合格品样板,由主管确定拒收品处理意见,并在判为拒收的产品验货报告上写出处理意见。对判定为拒收的,品管要在2小时内将产品验货报告分发给车间与生产计划,由车间返工。在返修过程中,品管应派员监督并重检,直到产品合格为止。
5.3返工:经确认不合格品率已超过品质允许的标准时,品管可要求车间及时返工并说明返工
的品质问题,返工过程的品质控制由品管负责跟进。返工完成后,车间须重新报检,品管重新检验。
5.4验货记录:检验员在完成验货后,及时填写产品验货报告交部门主管审批,并将此验货期
间所有的表单记录一起存档。如有客户代表验货时由品管陪同一起验货,如客户要求使用自己的验货记录表时,品管要增加一封客户的验货记录表,待验货完成后,品管要将产品验货报告与客户的验货记录表呈部门主管签名,并复印一份客户的验货记录表由品管存档。
SOP-QC-003原辅料的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原辅料检验、复验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的文件。
范围:适用于原辅料检、复验操作。
责任:检验员。
内容:
1、仓库送请验单。
1.1 原辅料进公司后入原辅料库中转区(黄色区域)。
1.2 中转库保管员验收后填写请验单(应包括品名、批号、规格、数量、产地、时间等)。1.3 如为进口原料应附有卫生部授权的药品检验所的检验合格报告书,原厂家的报告书。
国产原料附生产厂家的检验报告书。
2、取样:按原辅料取样操作程序。
3、检验
3.1检验内容及方法
A类原料(重要物料):液体类原料目测应澄清无沉淀物,PH值和纯度符合使用要求,检查包装和标签是否完整;固体类原料颜色和受潮程度应符合要求,质量(规格)与包装上的一致,包装和标签完整清晰。
B类原料(一般物料):软桶等原料颜色应均匀,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成分对产品质量影响小,外观清洁、无污渍,密封性符合使用要求。
C类原料(辅助物料):目测标签、包装完整,包装材料外观整洁、印刷文字清晰、粘接牢固,纸质符合要求。
3.2检验人员收到请验单及样品,应及时核对(样品、检验目的)无误后再进行检验。
3.3 按检验品种的编号或品名选定检验方法。准备好检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药液及其
它必需品。如果规定了检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
3.4严格按规定的检验标准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QC
主管,但未经QC主管允许,不得对检验方法做任何更改。检验方法有问题时,应通知QC 主管使其得以解决。
3.5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时,可将一签有姓名的“仪器正在使用”的标签挂在仪器上。待
药品GSP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药品GSP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1.目的:为确保公司质量体系正常、有效的运行,保证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版)。
3.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文件编制、修改、审核、撤销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4.质量文件的起草、编制和修改:
4.1质管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GSP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和本公司药品经营活动的特点,负责起草、编制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质管部应根据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的修订、公司质量管理要求和经营活动变化,制订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修改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落实和掌握修改进度和完成期限。
5.质量文件的审核批准:
质量文件完成初稿后,质量负责人主持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予以修改,在评审和修改的基础上,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执行。
6.质量文件的发放、使用:
6.1质量文件的发放由质管部负责统一进行管理,建立《质量文件发放、回收记录》其内容包括:发放日期、文件名称、发放对象和签收等。
6.2质量文件应按使用范围及岗位数量发放。
6.3质量文件要注重时效管理。文件一旦修改,旧的版本应及时收回并作好记录,以防止使用无效的或作废的文件。
6.4质量管理文件发放、传递和使用,可通过公司内网进行发放,质管部按部门或岗位对质量管理文件的发放、使用进行管控。
7.质量文件的撤销、销毁:
7.1由于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公司质量管理要求的提高或
经营活动变化等原因须撤销有关质量文件的,由质管部提出撤销报告并详细说明撤销的理由、依据、撤销时间等,撤销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质管部通知各部门并及时收回被撤销的质量文件,以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的文件。
SOP-PM-003中药称量配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目的:建立称量配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生产符合工艺要求。
范围:称量配料岗位。
责任;操作员、QA检查员、车间主任。
内容:
1.生产前检查准备
1.1操作人员应按《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的要求,进行更衣后按程序进入生产区。
1.2检查称量配料工序是否具有“清场合格证”,检查设备是否具有“完好备用”标示和“已清洁”标示。
1.3检查当班物料的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是否有错。
1.4检查本岗位的衡器是否经校验准确。
1.5在生产操作前,将生产状态标志“生产中”挂于显眼的位置;同时要将设备的“完好备用”标示取下,改悬挂“正常使用”标示。
2.称量﹑配料的生产操作过程:
2.1在配料之前重新再一次校验称量器具,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按处方逐一复核领进药材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及检验合格报告单等,复核无误后方允许投入称量配料操作。
2.3称量配料过程中的计量、称量均应做到有人操作时必须有人进行监督复核,操作者和复核者均应签名.
2.4整个配料操作过程中,严禁用裸手直接接触待称量配料的药材,用来称量配料的器具在称量完一种物料时应重新更换方可继续进行称量配料;从称量、配料到投放提取,饮片的流转都要在清洁合格的容器具中进行,严禁中药材饮片直接接触地面;。
2.5称量配料完成后要在盛装的容器上悬挂状态标志写明品名、规格、批号、日期、工序和
文件编号:SOP–PM–003
文件名称:中药材称量配料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共 2 页第 2 页
操作者及复核者,及时转入下一道工序。
2.6及时、准确的填写批生产记录。
SOP-SB-003洗药机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洗药机操作规程。
2 范围:
一车间洗药机操作人员。
3 责任者:
一车间洗药机操作人员。
4 内容: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电源合格,确认设备有”完好、已清洁”标示并在有效期内.
应对设备的不同部位加入不同润滑油,减速机内加35号机油。除减速机半年加一次油外,其余需运行500小时加一次油。
仔细检查电源是否相符,接地是否可靠,声音有无异常。只有在一切均正常的情况下才允许投入使用。
4.2 操作
本岗位人员人员按本岗位更衣程序进入岗位。
4. 检查本岗位的清洁合格证和有效期,岗位生产指令及所需各种空白记录。
根据生产指令单,检查所需洗药的中药材,并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并有中药材的检验报告单,并填写生产状态标志牌。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各注油孔是否缺油。
设备进行空运转,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操作人员严格按洗药机岗位操作程序操作。
洗出的物料用洁净的不锈钢料槽盛放。
操作过程中及时填写原始生产记录。
每班结束后应彻底打扫卫生,品种结束时按清洁操作规程清场,并取得清场合格证,挂上已清洁标志牌。
清洁
清洁时间间隔:每次操作完毕应进行清洁。
出净物料后不要关闭水泵继续工作几分钟,桶体空转冲净为止。
清扫周围环境:用清水清洗后用墩布擦干净。
清洁工具处理: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消毒剂消毒15分钟,拧干存放于洁具间晾干。清洁完毕,挂上卫生状态标志牌。
4.4 安全注意事项
投料时,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
操作完毕时,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闭。
5 记录保管期限:
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6 附表:
《主要设备运行记录》(SMP-SB-007-D-01-A)7 附件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 ,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 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含量(CX)=ƒ·AX/(A′S/C′S) 式中,Ax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的 浓度;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 浓度;ƒ为较正因子。
1.3 流动相
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首选甲醇-水系统(采用紫外末端 波长检测时,首选乙腈-水系统),如经试用不合适时, 再选用其他溶剂系统。应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 必须使用时,应尽可能选用含较低浓度缓冲液的流动相。 由于C18链在水相环境中不易保持伸展状态,故对于十八 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的反相色谱系统,流动相中有 机溶剂的比例通常应不低于5%,否则C18链的随机卷曲 将导致组分保留值变化,造成色谱系统不稳定。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7.2121 .7.21W ednesday, July 2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1: 23:3721 :23:372 1:237/ 21/2021 9:23:37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7.2121: 23:3721 :23Jul-2121-Jul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1:23: 3721:2 3:3721: 23Wed nesday, July 2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 2121.7. 2121:23 :3721:2 3:37Jul y 21,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21日星 期三下 午9时2 3分37 秒21:23: 3721.7. 2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7月下 午9时2 3分21. 7.2121: 23July 2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7月21 日星期 三9时2 3分37 秒21:23: 37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9时23 分37秒 下午9 时23分2 1:23:37 21.7.21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是指对药品生产、检验、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操作规程,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药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是根据药品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制定的具有操作性的文件。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原料采购、仓储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操作规定。规程的制定要严格遵循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制定药品标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品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最终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
药品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需要全体员工全面理解和严格遵守,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点和规定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规程执行。而且,相关部门要对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程的有效执行。
总之,药品标准操作规程是药品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严格执行规程,才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2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SOP-FW-002-02
药品质量验收操作规程
编号:SOP-FW-002-02
加强对退货药品的验收管理,保证退货环节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混入假冒药品。
范围:公司所有采购到货药品和销后退回药品的质量验收。
职责和权限:
1.质量部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执行《药品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2.质量部负责人指导并督促质量验收员开展质量验收工作,有效履行职责。
受训人员:质量部全体人员。
内容:
1.采购到货药品的验收
1.1收货人员通知后,验收员通过系统打印《验收原始记录》(进货),在相应待验区域进行验收;
1.2按照产品批号逐批查验药品的合格证明文件,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对于相关证明文件不全或内容与到货药品不符的,不得入库,按照《不合格药品的确认和处理程序》规定执行。
1.2.1按照药品批号查验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从生产企业采购药品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应是原件,并加盖生产企业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从批发企业采购药品的,应是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报告书原件或复印件,并加盖批发企业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药品检验报告书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形式,但必须是不能被编辑修改的JPEG等图片格式。
1.2.2验收进口药品时,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
1.2.2.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
1.2.2.3《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字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1.3对每次到货药品进行逐批抽样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不得入库,按照《不合格药品的确认和处理程序》规定执行。
1.3.1对到货的同一批号的整件药品按照堆码情况随机抽样检查。整件数量在2件及以下的,要全部抽样检查;整件数量在2件以上至50件以下的,至少抽样检查3件;整件数量在50件以上的,每增加50件,至少增加抽样检查1件,不足50件的,按50件计;
药品生产监督操作规程
药品生产监督操作规程
一、目的
制定本规程是为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生产活动,保证药品生产活动按照批准的方案或者工艺规程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风险,确保生产记录、检验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从而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三、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其他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四、职责
1、质量保证(QA)室:对药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包括生产前准备情况检查、生产过程监督及记录审核等。
2、生产技术部:负责生产指令下达和批生产记录审核。
3、质量受权人:负责批生产记录审批和上市放行。
五、内容
1、药品生产时,QA专员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1.1合同生产组织生产我公司药品时,我公司派遣QA专员对合同生产组织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有需要时,生产技术部和工程部人员也可对合同生产组织的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派驻现场的人员应遵守合同生产组织生产现场的有关管理制度。
2、生产前准备情况检查
2.1确认生产前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需进行生产前准备情况检查,并填写《生产前工作检查记录表》(SOP-QA-0007-RPR01)。存在问题的,需监督相关部门完成整改后方可进行生产。
2.2生产前准备情况检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生产指令
1)生产指令经生产负责人审批后已发放至相关部门。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
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
处理系统组成 ,仪器应按现行国家技术监
督局“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定期检定并
符合有关规定。
1.1 色谱柱
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 。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添充剂 ,以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 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 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等 )也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 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离子交 换色谱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分子排阻 色谱使用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 剂;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使用手性填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 流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 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粒度、 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成的比例 、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供试品并达到系 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其中,调整流动 相组分比例时,以组分比例较低者(小 于或等于50%)相对于自身的改变量不 超过±30%且相对于总量的改变量不超 过±10%为限,如30%相对改变量的数
无论是定性鉴别还是定量分析,均要求待测峰与其他峰、 内标峰或特定的杂质对照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除另有 规定外,待测组分与相邻共存物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
2.3 重复性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一、检验前准备
1. 检验前应清洁检验设备和实验台面,准备所需的检验试剂和标准药品。
2. 确保检验人员身体健康,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
二、检验流程
1. 取样
根据检验要求,取样并记录样品信息。
2. 外观检查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3. 标识检验
检验样品标识是否正确,包括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4. pH值测定
采用合适的试剂进行pH值测定,确保样品符合要求。
5. 含量测定
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6. 杂质检查
检查样品中是否有杂质,包括微生物、重金属等。
7. 微生物检验
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检验。
8. 性状检验
对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状进行检验,包括溶解性、热稳定性等。
9. 稳定性检验
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检验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三、检验记录和报告
1. 记录检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和观察结果。
2. 编制检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质量评定
1. 根据检验结果,对样品的质量进行评定。
2. 若样品合格,进行合格放行;若不合格,进行退货或再加工处理。
五、保养和维护
1.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检验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水平。
六、紧急处理
1. 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检验操作,并进行紧急处理。
2. 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以上即是药品检验操作规程,希望全体检验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
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
《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
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机构、药店等药品经营场所中,为了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监督,采用电子化手段进行监管的操作规程。随着科技的发展,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药品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电子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药品的流动情况,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二是对药品库存的管理和监测。通过电子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掌握药品的库存情况,避免药品过期损失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是对药品的追溯和报告。电子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全程追溯,一旦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风险,可以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是对药品销售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电子化的销售系统,可以实现对药品销售的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药品的合法销售和使用。
综上所述,《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
药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药品电子监管操作规程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Can you please create a new and revised paraphrased version for me!
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直接
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药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了本操作规程,以规范药品检验标准操作流程,提高药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药学、化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药品检验的操作
规程和标准。
2. 检验设备和仪器应经过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标准药品和试剂,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4. 制定检验计划和流程,明确检验的目的和要求,确保检验工作的针对性和系
统性。
二、检验操作流程。
1. 取样。
(1)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不同批次的药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
(2)遵循正确的取样操作流程,避免外界污染和样品损坏。
2. 外观检验。
(1)对样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2)记录外观检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对,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 物理性质检验。
(1)对样品进行密度、溶解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的检验。
(2)使用准确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化学成分检验。
(1)对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检验,包括含量测定、纯度测定等。
(2)使用准确的试剂和仪器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微生物检验。
(1)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污染的检验,包括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2)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和灭菌方法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判定。
(1)根据检验结果和标准要求,判定样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华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文件标题:
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总页-分页10-1 版号A/0-2016 文件编号SOP-YB003
起草人日期原文件编号
审核人日期生效日期
审核人日期颁发单位质量保证部
批准人日期印数编号
分发单位及数量集团总裁、质量副总经理、不良反应监测部、销售部各1份
目的:建立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规范药品重点监测的程序。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药品重点监测工作。
职责:不良反应监测部具有资格的技术人员负责起草;
不良反应监测部经理审核;
质量副总经理审核;
集团总裁批准;
不良反应监测部、销售部负责执行,及其它部门辅助执行。
内容:
1 重点监测的概念和内容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药品重点监测主要是观察上市后药品在广泛人群使用情况下的不良反应,具体内容包括:
(1)研究已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观察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研究靶向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发生率、严重程度、风险因素等。靶向不良反应/ 事件包括:
a)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常规监测中发现的药品安全性信号;
b)严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发生率、风险因素等仍不明确的;
c)同类产品(相同活性成份/组方、相同作用机理)存在的严重类反应,且重点监测药品也可能存在的;
d)省以上药监部门或公司关注的其他不良反应/事件。
(4)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特殊种族/有基因倾向或某种合并症的患者,以及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数据的其他人群。
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YB003(5)观察到的可能与药品使用、包装、质量等相关的其他安全性问题。
(6)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不良反应监测部应针对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来确定重点监测的具体内容。
2 重点监测的技术要求
重点监测主要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即通过制定系统的监测方案和信息收集计划,主动收集与重点监测药品的使用相关的安全性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述的方法。重点监测一般在不干预诊疗的情况下进行。
2.1 监测人群
重点监测应建立在收集中国境内人群使用药品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监测对像的不同分为:(1)普遍人群监测:监测对象为使用重点监测药品的患者,对患者基本无筛选条件。
(2)特定人群监测:监测对象为具有某些特定条件的用药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长期用药患者。
在无特殊原因(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或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普遍人群监测。特定人群监测可同时进行,并可共享普遍人群监测的数据。
2.2 病例数量
病例数量应根据药品的特点、监测目标以及相关统计学要求(必要的分析最终所需的病例数)来设定,并需考虑失访和终止的病例。原则上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量不应少于3000例,罕见病、特殊病种的病例数量达不到3000例的,应收集监测期内或进口五年内的所有病例(不少于使用人数的80%)的信息。
2.3 信息收集
收集信息的地点包括医疗机构(如医院、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药店等相关药品使用单位。
一般情况下,医疗机构应作为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一个重点监测项目可在多家医疗机构(多中心)同时开展。医疗机构的选取应考虑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在保证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依次考虑选取以下医疗机构开展重点监测:
(1)省级以上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监测点;
(2)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医疗机构;
根据信息收集的形式的不同,重点监测可采用住院患者集中监测、登记-回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药品重点监测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YB003
方法信息收集地点监测人群信息收集形式适用药品
住院患者集中监测医院住院患者
由医生、药师或经培训的护士通过
查房、询问等形式对使用重点监测
药品的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药品使
用、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信息。
住院患者
用药
登记-回访医疗机构、药店
或其他用药机构
医院门诊患者、药店
购药人群、部分特殊
用药人群(如孕妇)
对准备使用或已经使用重点监测
药品的患者进行登记,并通过电话
等方式进行回访,追踪获取药品使
用、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信息。
门诊用药、
长期用药、
非处方药
问卷调查同上同上通过向患者或医生发放调查问卷
等形式,收集药品使用、不良反应
或其他相关安全性信息。
门诊用药、
短期用药、
非处方药
为避免信息收集的偏倚,病例选取应有连续性,如收集固定医疗机构某一时间段内所有用药患者的信息。其他偏倚因素也应在制定方案时加以考虑。
信息收集的项目应根据监测目标详细确定,并能确保监测目标的实现。随访期间失访患者的信息也应尽力调查,明确失访原因等。
2.4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应根据重点监测的目标、药品使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来确定。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均可作为重点监测的研究手段,推荐采用观察性研究,如病例系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也可以在整体的设计中嵌入一些子研究作为其组成部分。按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可采用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药品重点监测推荐采用前瞻性研究,但为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数据,也可将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可作为重点监测手段的必要补充,但不应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2.5 监测期限
重点监测开展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监测研究设计的需要来确定,新药监测期内和首次进口五年内的药品,原则上应在监测期内和进口五年内完成。
2.6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重点监测中发现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报告。
3 药品重点监测方案
药品重点监测方案由不良反应监测部组织制定,原则上,每个批准文号的药品制定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