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a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筋膜炎——筋膜治疗的原理
筋膜炎——筋膜治疗的原理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动骨"一百天好理解毕竟骨骼是人体最坚固的部分无论是损伤还是修复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那"伤筋"怎么也这么麻烦?我们来看看这个"筋"到底是啥筋膜是什么?肌肉的坚韧部分。
附于骨节者为筋,包于肌腱外者为膜。
是联络关节、肌肉而主司运动的组织。
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组织有约束和保护作用。
五脏与五体相合,其中筋膜与肝相合。
手部筋膜(肌腱)《素问·五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
”筋的收缩、弛张,可使骨节运动自如。
《宣明五气篇》:“久行伤筋”。
如果运动过久、过剧,则可使筋力衰弱而疲劳,甚至疲劳,甚至筋伤不能屈伸。
《灵枢·九针》:“肝主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生筋”。
筋的营养来源于肝,因为肝的精血充足才能养筋,筋得其所养,方能活动有力。
从身体组织来看,筋膜属于结缔组织。
其中浅筋膜对应结缔组织中的疏松组织,深筋膜对应致密组织。
筋膜系统是科学界较为前沿的理论。
可以把筋膜看成一个系统,类似于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当大脑想要做出动作时,通过神经系统把信号传输给肌肉骨骼;当细胞需要氧气时,血液携带氧气及一些物质通过血管运输到细胞。
那么筋膜系统是干什么的呢?筋膜系统是科学界较为前沿的理论。
筋膜:①是所有软组织的"骨架",人体内所有软组织都有筋膜分布,但又不像骨骼那样固定,筋膜内存在"基质",是筋膜可以滑动的关键;②所有"细胞医生"的聚集地,当组织、血液内细胞出现问题时,免疫细胞将其吞噬,消灭,然后筋膜内存在的未分化细胞分化成具体的细胞补充进去。
腰筋膜胸腰筋膜是人体后侧一片非常重要的结构。
胸腰筋膜协助直立姿势以及传递核心到上下肢的力量。
对于稳定身体及呼吸上都很重要。
它在背部形成一个X型,从肩胛骨下方开始,沿着对对角线的方式连接到对侧髋骨。
解剖列车——筋膜及其生物力学调控
筋膜的原理机制——张拉整体结构
• 骨骼是如何保持骨架的?
• 骨头是主要的受压元件(也可承受部分张力), 肌筋膜是周围的张力元件。想象一下,当移除 所有的软组织后,骨架就会散落一地,因为骨 骼失去了被固定在一起的元件而仅仅依靠在不 稳定的软骨表面上。
压力 元件
释放张力
保持 结构 不倒
塌
[图]骨骼承受收缩力,并以张力形式向外释放
• 最大的特点:①不接受神经突触的刺激信号, 甚至不受我们通常理解的非意识控制。②诱导 它们长期、低能量收缩的因素包括穿过组织的、 持续的机械张力;特定的细胞激素和药剂(如 组胺、一氧化氮、催产素)。但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血管紧张素、咖啡因等均不会对其 产生影响。体液环境pH值(酸性促进收缩); ③收缩速度慢,通常20-30分钟才有效果,持续 一个多小时后消退
筋膜理论的临床意义与作用
“肌筋膜(myofascial)”一词在过去20多年被大家广为认可,但仍可被广泛误解。比如在传 授“肌筋膜疗法(myofascial therapies)时实际上仍关注单块肌肉(肌筋膜单元),而没有特别指出 肌筋膜在人体上的路线和平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我们物理治疗中,只触碰肌肉而不触碰或影响其旁边的组织(如神经、血管、皮肤等)是不 可能且不完整的,否则将造成治疗师有意忽略其他组织对局部病灶的因果或连锁影响。
运动和推拿治疗的基本目的就是打开它们,使养分能畅通地到达细胞,使细胞代谢的废物能顺 利排出,让细胞的运行模式不再局限于“生存模式”而恢复到“社交模式”,重新具有了收缩、分泌、 传递的功能。与中医上的气滞血瘀的说法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日常触诊发现的扳机点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筋膜网状结构在此处的致密化,因此我们常常用 手法治疗扳机点就能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筋膜系统的代偿速度的缓慢,有可能我们只是治标不治本, 病情会有反复,因此还需要回归到整体,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时间上存在更早的或者会相互影响但一开 始却被忽略的“根源”。
筋膜学和运动康复的相关研究
筋膜学和运动康复的相关研究筋膜学是指对人体内部筋膜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治疗的学科,筋膜系统指的是人体内部覆盖着肌肉、骨骼、脏器等组织的薄膜,它们之间相互连结、交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结构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康复从业者将筋膜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运动康复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筋膜学的基本概念、筋膜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筋膜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筋膜学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筋膜学的基本概念筋膜学是源于德国的一种医学思潮,最早由Wilhelm von Decker在19世纪中期提出。
筋膜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系统,筋膜系统是这一整体系统中的关键结构体系之一。
通过对筋膜系统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内各组织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为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筋膜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解剖学和组织学,筋膜学家通过研究人体软组织和骨骼系统,揭示人体内部的筋膜系统;二是生物力学,筋膜学家通过对人体内不同层面上的力学作用和运动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了筋膜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二、筋膜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筋膜系统由许多层次的薄膜组成,这些膜相互交织,覆盖着人体内的每一个部位。
它们与肌肉、骨骼、脏器以及周围的其他组织相互连接,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筋膜在形态上呈肌腱状纤维结构,在力学上呈现出粘弹性和塑性变形的特点。
此外,筋膜系统还具有有自我缩抽作用,可以形成对身体内部的张力平衡系统。
这些特点使得筋膜系统对人体的功能和解剖学结构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筋膜对于运动功能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和神经等系统不是独立工作的,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是通过组织层面的相互关联实现的。
而筋膜系统的存在,使得这些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筋膜系统通过对张力的调节,使得不同层次的肌肉和骨骼组织能够协调运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另外,筋膜还对深部肌肉和局部肌肉组织的运动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神奇的筋膜
神奇的筋膜神奇的筋膜从人体解剖图谱中我们可以知道,身体之所以可以活动自如,那是神经传导信息,肌肉收缩带动肌筋膜(肌腱)去牵动骨骼,那么对筋膜的作用机理我们又了解多少呢?目前对筋膜组织功能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作为构成各种功能器官的支持组织,而广泛存在于人体各部的筋膜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分割、运输、保护作用。
临床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也是基于功能器官的机能和病理变化,很少涉及构成器官的筋膜组织在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中的作用。
筋膜是人的机体中最普遍的一类组织,它无所不有,它是机体的基础结构。
筋膜不仅给予机体一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形状,也为机体所有的其他系统,如循环、神经核淋巴系统等,提供支架结构和支持、稳固、营养、分隔营养通道。
另外,在筋膜组织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和感觉、运动装置,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终板等神经末梢,对筋膜组织的调节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筋膜可分为三层:表面筋膜、深层筋膜、內筋膜,在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名称:脑和脊髓周围的是脑膜,我们都知道脑膜炎的危害,轻者留下自卑的后遗症,重者死亡;骨周围是骨膜,你不小心骨折了,如没有了这层骨膜,就不会复原。
难以治愈的“股骨头坏死”就是“无菌性炎症”破坏了骨膜使其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还有一种被医学上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变异无菌性炎症”对脊柱骨膜的破坏而造成的;心脏周围是心包膜,如常见的早搏、心律不齐,心动力不足等,都是心包膜异常引起的;腹腔内表面的是腹膜,腹膜炎也是一种常见病,严重时会引起全身性中毒和休克;在皮下层包围整个身体和封闭肌肉和肌群的叫肌筋膜,我们习以为常绝大部分酸胀痛就是由它造成的,也是它最早提醒你该注意自身的健康了。
理解筋膜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整体而言全身的筋膜都是连续性的,包括器官、血管、神经、肌肉等所有组织,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筋膜就好像一件编织的毛衣,拉动毛衣上任何地方的一根线,都会引起离此处较远地方的变形。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筋膜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原林教授提出的新学说。
该学说理论源于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溯源,并受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经络理论及其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启发,学说的部分内容在针灸经穴的数字人研究过程中已得到印证。
筋膜学作为我国自主原创的现代生物学前沿学说,其提出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能对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以及经络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筋膜学说的提出及其意义1.1 筋膜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根据对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追溯,结合中医针灸理论、经络的现代研究和虚拟人研究成果,原林等提出人体存在第十个功能系统——人体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也可称作筋膜系统,对其相关内容的研究称为筋膜学[1-2]。
追溯筋膜的发育过程,从多细胞生物到三胚层生物再到高等动物,筋膜的发育经历依次为细胞外液到间充质再到筋膜。
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功能系统以后,所剩余的未分化部分发育为筋膜(或称成体间充质),在生物体内遍布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以干细胞为核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独立功能系统――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该系统的细胞学组成为结缔组织中的活性细胞(间充质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组织学构成为结缔组织;解剖学结构为全身的筋膜支架。
该系统基本功能是使生物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并通过细胞信号传导、分子扩散、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自身免疫调节和细胞组织修复等环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筋膜学说在针灸经络研究上的具体体现包括:人体筋膜系统可能是中医学中经络的生物学基础,其中“穴位”是筋膜支架上富含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而能接受刺激产生较强生物信息处,“经脉”为“穴位”间具有解剖学结构相连或神经传入接近的筋膜结构,各种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筋膜结构产生机械刺激,从而激活、强化筋膜系统发挥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产生生物信息(神经电信号、化学信号),调节人体功能细胞的生命活动(修复和再生)和机能活动(活性程度)。
筋膜管理的原理
筋膜管理的原理筋膜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按摩和调整身体周围的筋膜来处理各种现代疾病和疼痛。
它的原理是基于人体结构和概念。
在人体中,肌肉被包裹在筋膜中,而筋膜是一层三维网状的組織,它覆盖了全身,连接了骨骼、肌肉、器官和神经系统。
人体的筋膜连续分布,就像一个三维立体图案一样,贯穿全身,并形成各种器官和肌肉的支架,实现了身体的稳定和运动。
筋膜管理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一定的手法和技巧,对筋膜的松弛、拉伸和疏通,并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疼痛、促进良好健康状况的目的。
一、筋膜的作用筋膜是桥梁和支撑的角色,能够实现不同的肌肉之间的协同工作和相关性。
筋膜是人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纽带,它将身体内的几乎所有部分紧密连接起来。
筋膜具有承受和转移压力、形成身体内波纹、赋予身体形态和姿势、保护内脏和维持内脏的位置、支撑身体包括重力、提供肌肉运动需要的力量等多种重要作用。
二、筋膜管理的基本原理1、筋膜对身体的影响:在筋膜被合适地消息和不断进行远程处方理疗的情况下,筋膜会因其能力产生直接的身体影响。
通过放松紧张的肌肉和调整呼吸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系统的流动和降低体内的化学物质含量,从而使整个身体恢复健康。
2、筋膜治疗的过程:筋膜管理师通过刺激人体的筋膜,采用轻微的拉伸和压力技巧,来激活和加速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更好的自愈力。
由于大量的筋膜延伸直到肌肉的末梢,所以筋膜消息也能够提高肌肉内的收缩能力和弹性。
3、筋膜治疗的有效性:筋膜管理治疗的有效性是基于刺激筋膜来解决肌肉僵硬和疼痛的目的。
通过使用特定的刺激技巧和适度运动来揭示和纠正身体和筋膜间的不协调依赖关系,从而允许身体自我恢复并解决疼痛的问题。
4、筋膜治疗的利弊:筋膜治疗实施后,可以减轻筋膜、软骨、神经和其他人体结构的紧张和压力。
但是,由于可能需要重复的治疗,而且治疗完全取决于患者的反应和方法,所以治疗的效果是具有风险的,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成果都要被考虑,确保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筋膜的秘密:皮肤下的神秘世界(上集)
筋膜的秘密:皮肤下的神秘世界(上集)
德国国家电视台于2018年发布的探索筋膜秘密的纪录片。
畅游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各地筋膜研究领军者的带领下,一探“筋膜”——当下最时髦的解剖议题的奥秘
筋膜的秘密(上集)
皮肤下的神秘世界
筋膜是什么?
1
筋膜是直到最近才被我们重视起来的人体内的系统。
存在于人体全身的皮下和更深处,是隐藏在结缔组织里的白色纤维带。
筋膜约占人体重量的20%。
筋膜包裹着我们的肌肉、肌腱、器官,并将它们与我们的骨骼相连。
筋膜链
2
《解剖列车》的作者Tomas Meyers相信人体内有无数条筋膜线互相连接,身体疼痛的痛点和痛源有可能不在同一个地方,治疗时需要从总体来考虑。
筋膜背后的科学原理
3
运动医学家Jan Wilke通过超声波检测,发现脚踝活动时,大腿处的筋膜也有活动。
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试拉伸腿部后,颈椎处的活动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更加佐证了筋膜存在的整体性和力传导性。
亲眼看到筋膜
4
法国波尔多的外科医生Jean-Claude Guimberteau是世界上第一位让我们用肉眼看到筋膜的人,用物理事实证明了筋膜的存在。
意大利的“筋膜世家”
5
意大利筋膜学派代表人物、FM意大利筋膜手法的创始人之女、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教授Carla Stecco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人体筋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最终著成了人类解剖历史400年来的第一部人体筋膜图谱。
下集预告
筋膜跟运动,筋膜跟背痛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下一集的筋膜的秘密里,我们会跟德国筋膜专家和哈佛大学筋膜专家一起,继续了解筋膜,探索筋膜的奥秘。
筋膜放松的原理
筋膜放松的原理筋膜放松是一种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术来缓解肌肉韧带的紧张和疼痛。
筋膜是一层连续的结缔组织,包围和连接肌肉、骨骼、脏器等身体组织。
它起到支撑、保护和促进正常运动的作用。
当筋膜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肌肉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等不适。
筋膜放松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解除筋膜的紧张和刺激神经系统的反应。
首先,筋膜放松通过解除紧张的筋膜组织来改善肌肉韧带的状态。
当身体受到刺激或压力时,可能会导致筋膜紧张。
这种紧张会导致局部肌肉的供血和营养不足,造成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碍。
筋膜放松的手法和技术,如按摩、推拿等,可以刺激筋膜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筋膜的紧张,同时也改善了肌肉和韧带的运动效果。
其次,筋膜放松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来改善肌肉韧带的状态。
神经系统与筋膜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当筋膜组织受到刺激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筋膜放松的手法和技术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减少神经传递给肌肉韧带的疼痛信号。
同时,筋膜放松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放松反应,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提高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筋膜放松的原理还与筋膜的特性和结构密切相关。
筋膜是一层连续的结缔组织,具有弹性和延展性。
它紧紧包裹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并通过分片结构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使得筋膜可以接收和传递来自身体各处的拉力和压力。
当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筋膜可能会变得僵硬和紧绷,从而限制了正常的运动。
筋膜放松的手法和技术可以改变筋膜的状态,从而释放紧绷的筋膜,使其恢复正常的延展性和弹性。
此外,筋膜放松还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大脑和脊髓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和反应,包括肌肉的张力和运动。
自律神经系统则调节着身体的自主活动,如心率、呼吸、消化等。
筋膜放松可以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神经反应,从而改善筋膜和肌肉韧带的状态。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1. 肌筋膜的定义肌筋膜是指覆盖在肌肉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起到支撑、保护和传递力量的作用。
2. 肌筋膜原理肌筋膜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能够通过运动和拉伸调整组织结构,进而影响肌肉、骨骼和身体其他组织的功能。
肌筋膜在正常情况下是柔软而有弹性的,但在不良姿势、运动损伤、炎症等情况下,肌筋膜可能会变得紧张和僵硬,造成疼痛和功能障碍。
3.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3.1. 肌筋膜按摩肌筋膜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对肌筋膜进行治疗的方法。
通过按摩肌筋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筋膜的紧张,改善组织的弹性和柔软度。
肌筋膜按摩常用于康复治疗、舒缓肌肉疼痛和促进肌肉恢复。
3.2. 肌筋膜放松肌筋膜放松可以通过拉伸和锻炼来改善肌筋膜的柔软性和弹性。
常见的肌筋膜放松方法包括瑜伽、普拉提和伸展运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程度,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姿势问题。
3.3. 肌筋膜训练肌筋膜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来改善肌筋膜的功能和健康。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对肌筋膜进行拉伸、放松和收缩来调整肌筋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3.4. 肌筋膜疗法肌筋膜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肌筋膜来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常见的肌筋膜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和艾灸等。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肌筋膜的特定点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的修复。
4. 肌筋膜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4.1. 运动训练中的肌筋膜应用在运动训练中,肌筋膜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通过针对肌筋膜的训练和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技能和表现。
4.2. 康复治疗中的肌筋膜应用在康复治疗中,肌筋膜按摩和放松被广泛用于恢复肌肉和筋膜的功能。
通过对受伤肌筋膜的治疗和恢复,可以减轻疼痛、加速康复进程并预防再次受伤。
4.3. 肌筋膜疗法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肌筋膜疗法在疼痛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课件
• 两层之间的中胶质由于功 能层细胞向中间迁移---形 成中胚层。
PPT学习交流
13
三胚层动物的进化
• 外胚层进化为表皮、中 枢神经系统、感官。
• 内胚层进化出消化、呼 吸、内分泌系统。
• 中胚层支持系统中的细 胞进一步分化出运动、 循环、泌尿、生殖系统。
3. 出现原始间充质细胞。 4. 分化出功能细胞。 5. 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血细胞等)+纤
维+组织液。 6. 结缔组织的多样化:疏松、致密、脂肪、网
状……
PPT学习交流
17
支持系统本身的进化
PPT学习交流
18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
PPT学习交流
19
筋膜发生与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 → 三胚层动物 → 高等动物
模式图
PPT学习交流
10
二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 外层细胞的伸延和部分 外层细胞的内陷,功能 细胞层分化出:
①表皮细胞层;
②消化系统。
• 在两层之间为支持系统--中胶质。
PPT学习交流
11
三胚层生物的分化
扁虫成体
扁虫断面
PPT学习交流
12
三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 外层细胞分化出神经系统。
36亿年。
• 生命的出现:34亿年±(蓝细菌)。
• 单细胞生物的完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36-20 亿年。
•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PPT学习交流
4
多细胞生物
PPT学习交流
5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
• 多细胞形成优势物种,占地球现存的生物90%。 • 形态进化通过延伸、内陷和细胞迁移完成。
浅谈-筋膜学
浅谈-筋膜学筋膜学(Fasciology)是我国学者原林教授于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原创性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基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数字人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灸理论的筋膜学基础研究'和第407次香山科学会议'筋膜学研究'的成果上凝练而成。
筋膜学以筋膜为轴线诠释生物进化规律,创新性提出全身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筋膜软性支架网络,是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主要'土壤',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均离不开筋膜结缔组织所提供的支持(如营养)和储备(如干细胞)等功能。
筋膜学也是至今为止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科学理论成果,它将为中医学的创新发展提出科学支撑,为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愿景是: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伟大贡献!筋膜学的核心是人体结构的双系统理论,即人体是由筋膜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阴)和功能系统(阳)两部分组成。
遍布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支架网络是机体维持较长生命周期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们认为筋膜学从医学根基解剖学入手,提出了全新的人体观和方法论,将在世界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上带来一次革命,并引领中国的疼痛、康复、运动和慢病等医学领域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研发的'筋膜内热针'临床治疗技术,继承传统中医治疗理念并结合筋膜学理论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是中医现代化临床技术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
筋膜的分类方法筋膜: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解剖学结构。
筋膜的定义和作用:人体最大的器官和本体感觉系统。
我们特指的筋膜是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它形成整个人体连续性的三维立体支架网络,支持功能、储备细胞,贯穿和包裹在所有的器官、肌肉、骨骼、神经纤维和血管之中。
为人体功能系统提供稳定的机体内环境;为细胞的更新、修复提供新生细胞;对全身局部和整体功能调控...。
筋膜球原理
筋膜球原理筋膜球原理是一种基于筋膜的运动方式,通过特定的动作和技巧来调节和改变身体的筋膜结构,从而达到锻炼和放松的效果。
筋膜球原理是基于人体筋膜结构的理论,通过刺激和调整筋膜,使其恢复正常状态,从而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
筋膜球原理的核心概念是“筋膜连结”,它认为人体的筋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通过筋膜的调整和改变,可以影响到全身的运动和功能。
筋膜球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刺激筋膜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二是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运动方式来改变筋膜的张力和形态。
在筋膜球原理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按摩、拉伸、压力释放等。
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筋膜,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
拉伸可以改变筋膜的张力和形态,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压力释放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来改变筋膜的结构和功能,缓解身体的紧张和压力。
筋膜球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也可以用于日常健身和保健。
在运动训练中,筋膜球原理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康复效果。
在康复治疗中,筋膜球原理可以帮助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范围,加速伤口愈合和恢复过程。
在日常健身和保健中,筋膜球原理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舒适感。
筋膜球原理的实践方法非常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目标进行选择。
常见的实践方法包括使用筋膜球进行按摩、拉伸和压力释放;使用拉力带进行拉伸和强化训练;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身体训练;进行舞蹈、太极拳等身体表达活动。
不同的实践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和注意事项,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筋膜球原理是一种基于筋膜结构的运动方式,通过刺激和调整筋膜来改变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用于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日常健身和保健等多个领域。
通过合理地应用筋膜球原理,我们可以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医肌筋膜学
5.筋膜链与经筋学说
十二经筋
十二肌筋膜链
三大网络:神经—循环—纤维
HAOCHENG
什么是筋膜
1
四、筋膜和肌肉
HAOCHENG
筋Hale Waihona Puke 链1骨骼肌分类一、骨骼肌的肌纤维存在于骨骼肌中 以含白纤维多的肌称为时相肌。白纤维较宽大收缩较快,
能迅速完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持久。具有倾向弯弱和松驰的 特点。和爆发力有关。治疗以增加力量。(包括:三角肌、前锯肌、
常见12条力线
全身张拉整体结构
张力整体性
整体张力的结构是要在稳定性和机动性之间找到平衡 点。
肌筋膜提供了一个连续的网络,对于骨骼、关节囊、还有 内脏、肌肉。它能限制、稳定它们,又可以通过扩张筋膜 来调节对它们的压力。
整体张力结构所受的压力总是局限在某一部分,而应 对这种压力的张力则是整体的,连续的。例如:吹起的气 球
• 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粘连,特别是以骨关 节部位为核心,最易产生粘连,粘连周围组织发生变化。 如肩背痛,是颈椎、胸椎、锁骨、肋骨与肩胛骨之间的 复杂的粘连造成的。他们之间有重叠的骨结构、有相邻 的骨结构,椎体本身又有着复杂的小关节,这个部位由 于骨结构非常复杂,所以最容易形成粘连。
• 筋膜损伤
1、软组织的损伤模式 肌筋膜粘连-----挛缩-----硬化→钙化-----增生→骨化 是粘连 组织逐渐萎缩变化的过程。
2、筋膜粘连使组织气血运行不畅通 血管:血管是具有弹性的软管,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 如果被紧密坚实的结缔组织----肌筋膜包围着。如果这些 坚实的筋膜组织受伤挛缩,就会对血管产生压力。血管就 失去了张力和弹性,就会被挤扁、挤细,造成血液的流通 不畅和堵塞。特别是在下肢的粘连部位,血液的回流不畅, 血管就会逐渐萎缩、变形、弯曲,形成静脉曲张。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03
CATALOGUE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的关系
筋膜与经络的关系
筋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内外 环境的通道。筋膜和经络在人体中相 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和能量流动需要筋 膜的支撑和保护,筋膜的形态和功能 也会影响经络的正常运行。
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总结词
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和抵御外邪等功能与作用,对人体健康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内外的作用,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同时,经络系统还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 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此外,经络系统还能抵御外邪的入侵,增强人体的免
筋膜学的特点
筋膜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 域。同时,筋膜学还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人体内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
筋膜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筋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
作用
筋膜学为中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筋膜系统的观察和调 理,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应用拓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筋膜学在康复医学、预防医 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未来,筋膜学 的研究成果将更多地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和健康服务, 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筋膜对经络的影响
筋膜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会影响经络气 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疼痛等症 状的出现。
筋膜学原理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对原林筋膜学的反驳
对原林筋膜学的反驳对原林筋膜学的反驳1. 引言在当代医学领域,关于人体筋膜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原林筋膜学却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医学观点有所不同的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筋膜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我对原林筋膜学的理论表示反驳,认为其缺乏科学依据并存在一些逻辑和实证方面的问题。
2. 缺乏科学依据原林筋膜学的主要观点是,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网状结构的筋膜,这种筋膜可以传导力量和信息,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内部器官的功能。
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论证了这一理论。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领域,人体筋膜被广泛研究,但并没有发现它们具有传导力量和信息的能力。
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原林筋膜学的理论难以被认可。
3. 逻辑问题原林筋膜学声称筋膜网络能够影响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内部器官的功能。
然而,这一观点在逻辑上存在问题。
如果筋膜能够如此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身体运动,那为什么传统解剖学对筋膜的研究没有发现这种影响呢?如果筋膜的网络真的存在,那它为什么没有被广泛证实和接受?这些逻辑问题使我对原林筋膜学的理论产生了质疑。
4. 实证问题除了缺乏科学依据和逻辑问题之外,原林筋膜学还存在实证问题。
从临床实践和经验角度来看,我难以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原林筋膜学的理论。
尽管一些实践医师可能声称他们通过筋膜技术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但这些个案并不能被归因于原林筋膜学的理论,因为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和对照实验。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写这篇文章的写手,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的研究和实证数据。
对于没有足够科学依据和实证数据的理论,我们应该持怀疑态度,并注重临床实践和对照实验的研究。
尽管原林筋膜学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但它仍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和研究支持。
6. 总结和回顾本文主要对原林筋膜学的理论进行了反驳,并指出了其缺乏科学依据、逻辑问题和实证问题。
在对原林筋膜学的观点进行评估后,我认为该理论仍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中医学理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间充质组织片
.
24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铺片)
.
25
筋膜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 脂肪细胞(adipocyte)、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 多糖、糖蛋白、组织液。
淋巴管 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
量储备)
.
33
第二部分:支持与储备系统 (筋膜学)的意义
生物学意义 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所涉及的临床问题
.
34
筋膜学的生物学意义(1)
生物进化的三维模型 以往生物进化研究的重
点在于2点:结构从简单 →复杂;构成生物的最 基本单位—细胞从多能 →专能。筋膜学的提出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第三 条轴线----时空轴,既个 体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 →长。其生物学基础为 筋膜学。
酸软骨素、粘多糖蛋白及各种电解质等,构成
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
9
二胚层生物--水母
二胚层生物(水母)
模式图
.
10
二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外层细胞的伸延和部分 外层细胞的内陷,功能 细胞层分化出:
①表皮细胞层;
②消化系统。
在两层之间为支持系统--中胶质。
.
11
三胚层生物的分化
扁虫成体
扁虫断面
重要功能细胞的再生问题: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等不能再生,从筋膜学角度这些细胞仍需要
经定向干细胞和筋膜中的未定向干细胞补充(近年的
研究正在逐渐证实)。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筋膜学原理中国传统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对疾病的认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近代现代生物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和对生物进化的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生物学理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因而长期以来中医未被西方医学体系所接纳,进之有不科学之说。
然而,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临床病症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好的疗效,还有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能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理论所解释。
这些疾病常常用传统中医疗法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疗法能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被广大患者接受和欢迎的原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接受的趋势,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承认针灸在医疗体制的地位,但将中医归属到辅助医学的困境也标志着不能进入主流医学的门槛。
长期以来国家对针灸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提出了各种学说,但并无取得根本的突破,经络与穴位的实质结构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认可,我们根据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了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包括针灸疗法的机制),以期为针灸疗法提供一个医学生物学的研究平台,并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体筋膜在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筋膜学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体进化的过程中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人体的软性支架,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细胞以该支架为基础发挥正常功能,功能细胞的功能活动和生命活动(细胞更新)由支持系统提供支持(营养)和储备(干细胞)。
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构成机体的软性支架,形成有别于现有功能系统的新的功能系统——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
中医疗法的基本点是通过包括针灸、刮痧、梅花针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调整人体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通过中药汤剂的内服等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调整人体结缔组织和功能细胞的机能状况和生命代谢。
中医针灸刺激的解剖学基础为人体结缔组织所较丰富的筋膜结构(如:肌间隔、肌间隙等在旋转针体时能牵动较大范围筋膜结构并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刺激点(穴位)与非刺激点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不同。
中药通过改善筋膜的微循环状况(活血化淤)和上皮基膜的通透性(补气)调节功能细胞的再生和活性。
筋膜学理论的提出其意义在于:1、提出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即自体调节与监控系统(筋膜学),从而提出新的学科研究领域;2、指出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建立在生物学基础的中医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3、为疑难病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筋膜发育的缺陷;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治疗的机制等等。
我们提出筋膜学是在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筋膜聚集处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透明化处理可以构建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珠样结构。
通过分析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起源,我们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筋膜以干细胞为中心形成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称之为支持与储备系统;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称之为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
该系统从功能上相当于低等动物的间充质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任何一种新学说的建立必须有大量的实验基础,我们恳切期望各位中医业者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理解有关筋膜学的新学说,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以利于该学说的进一步完善。
其中所有的学术问题和争议由我一人负责,与其他作者无关。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原 林2005-12-21 于广州目录筋膜学原理.......................................................................................................................................a 目录..................................................................................................................................................c 第一章. (1)一、生命起源 (1)二、动物的进化 (2)1、原生生物的原肠形成 (2)初级间充质形成示意图 (4)2、三胚层的形成及其进一步的分化 (6)3、间充质的进化 (7)三、间充质的演化 (8)四、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9)1、结缔组织组织学结构 (9)1.1筋膜内的细胞 (9)成纤维细胞 (10)巨噬细胞 (10)肥大细胞 (10)浆细胞 (10)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10)中性粒细胞 (11)嗜酸性粒细胞 (11)淋巴细胞 (11)1.2筋膜的细胞外基质 (11)胶原纤维 (12)弹性纤维 (12)网状纤维 (12)蛋白多糖 (12)糖蛋白 (13)组织液 (13)归纳结缔组织的功能:1 支持和保护作用 — 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2 营养和输送作用 —-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淋巴管;3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4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量储备)。
(14)五、从结缔组织(筋膜)的发生分析人体功能系统的形成 (14)六、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的功能 (15)七、从筋膜学到生物进化的三维模型 (17)八、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与其他功能系统的关系 (18)人体功能系统相互关系模式图 (19)第二章筋膜学与针灸经络 (19)一、引言 (19)二、构建经络的材料和方法 (20)三、构建的结果 (21)1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重建和分布 (21)2、结缔组织的标记和重建 (22)附表 (23)四、 (24)针灸疗法的刺激组织与各类型结缔组织对应关系 (24)2 筋膜的发育生物学(从间充质到筋膜) (25)3 筋膜神经的发育生物学 (26)4 自体监控系统的概念和机制 (26)第一章一、生命起源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生存的宇宙诞生于150亿年,我们生存的太阳系为46亿年,地球的年龄比太阳略晚,地球在形成后很长一段时间(约10年)的时间完全没有生命,在地球早期的原始海洋中经历了从简单有机物(如甲烷)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如氨基酸、核酸)。
大量有机物在自然界的无数次碰击中特定成分和比例的有机物被包裹在一起, 能够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其需要的成分,并能够进行复制这就是原始的生命——细胞,说到底生命是无数偶然事件的必然,宇宙有的是时间。
在往后的35亿年的地球经历中开始了有生命的阶段,在这35亿年的时间内有很长一段约10亿年,地球只是存在单细胞的生物,他们大量繁殖占领了整个地球,他们各显其能维持着种群的延续,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的出现对生存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导致了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恶化,其中一些生物未能获取其所需的资源无法继续繁衍,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其中有些生物积聚在一起共同生存,获得了竞争优势,得以繁衍生息,生物进入多细胞阶段。
其中能够利用太阳光进行合成进化的为各种植物,能够利用从其他生物中获取能量与物质进行自身合成的为动物,分解其他生物而生存繁衍的为真菌,人类只是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
根据现在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烬,生物世界是在地球的特定环境中,基于碳水基的化合物无数偶然事件的集合体。
人类只是这种偶然事件的资讯\信息(INFORMATION)纪录的一种载体之一。
二、动物的进化动物占据了生物界的2/3,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能象植物一样直接利用太阳光线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植物和其他生物中获取能量和物质供给自身能量和自身合成的需要(异养),多细胞,没有细胞壁单有胞间连接,一般都具有运动能力并表现出各种行为。
1、原生生物的原肠形成动物的早期发育和特化分层,经历幼虫阶段,然后变形为成年个体。
无脊索动物中的海胆、海星及海绵是其中的代表。
其发育变形过程是受精卵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随着细胞团的不断扩大中央出现一个囊腔,其结构是外层被覆细胞内腔中充填着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既是由外层细胞产生也为细胞的生存和发挥正常的功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在胚囊形成的过程中外层功能细胞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其要点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层出现折叠(外包和内陷)和迁移(部分细胞从外层细胞向囊腔内迁移)。
前者折叠(外包和内陷)为生物进一步具有更完善的功能提供了物质(细胞)基础,这种以折叠的方式增加细胞数量的现象在生物进化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后者(部分细胞从外层细胞向囊腔内迁移)为进一步完善囊腔充填物的为功能细胞提供稳定内环境的功能提供了细胞源。
内迁的细胞悬浮于囊腔细胞外液形成初级间充质细胞,内移的细胞有丝状伪足,以伪足固着、收缩、延伸的方式沿囊腔内壁做变形虫移动。
开始相互连接,以后相互解离悬浮于囊腔细胞外液形内,含有间充质细胞的腔液成为初级间充质。
这些内迁的初级间充质细胞的进一步去向是:一部分维持其原始状态作为细胞储备随时转化为壁层功能细胞,修复功能细胞层的缺损,部分初级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功能细胞,如形成围绕消化管的肌肉。
同时间充质细胞本身也在进行横向分化以维持囊内细胞的数量。
初级间充质形成示意图结缔组织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从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到三胚层生物的间充质→高等动物的结缔组织。
在多细胞生物的原生生物,个体结构是由细胞层和细胞外液所组成。
包括生物外的细胞层完成了整个生物的全部功能(包括物质摄取、代谢产物的排出、感受外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繁殖),内部的细胞外液起到支撑及内部物质的交换,起到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从整体来看,原生生物可分为两个系统即由细胞层所构成的功能系统和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支持系统。
如海胆示意图:海胆生物图 海胆组织结构模式图 海胆组织结构示意图1、外胚层2、中胚层在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部分外层细胞向体腔内凹陷,形成内胚层形成原始消化腔。
未凹陷的细胞形成外胚层。
细胞外液充填于两层间形成原始中胚层。
如水母的原始中胚层相当于细胞外液的变形,由细胞层分泌的粘多糖蛋白,透明软骨素构成,呈胶冻状,称中胶层。
如下图所见:水母生物图 水母组织结构模式图 水母组织结构示意图1、外胚层2、中胚层3、内胚层在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原始的由生物壁层细胞凹陷后形成的消化道进一步延伸贯通,形成由头端的进入口和尾端的排泄口,使获取、消化和排泄功能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