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2)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9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9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冬日香山①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内含详细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内含详细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2019届江苏徐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2019全国Ⅱ卷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9全国Ⅱ卷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19全国Ⅱ卷,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

2019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9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语文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2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专题二文学文本阅读考纲解读考点分布考纲解读命题趋势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高考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如关注乡土文化),拯救意识强(如关注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总的趋势: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应该会延续2019的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将进一步向“人文精神”方向发展。

其具体特点表现为:1.指导思想: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命题原则:小说重视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散文坚持“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不论是有关内容、结构的题目,还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都与主旨密切相关。

3.选材特点: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

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拯救意识强,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

4.高频考点:小说主要分析人物;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分析表现手法;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语文二轮复习文档: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含解析

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完整版)2019年全国卷语文二卷

(完整版)2019年全国卷语文二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4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4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②晋(国)公,王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将安取衷.哉衷:中心B.以直谏事.仁宗皇帝事:侍奉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停止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相:察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皆不待其定而.求之德不厚而.望国之治B.此皆天之.未定者也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C.责报于.天以勇气闻于.诸侯D.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处涸辙以.犹欢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全国卷二语文含详细答案

2019年全国卷二语文含详细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阅读作业(全国卷用)一、【2019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阿成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

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车站。

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

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

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

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

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

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

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

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

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

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

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

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

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点睛:分析小说的叙事方式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是事件的叙述方式,主要有倒叙、插叙等,然后注意叙事的视角,以第几人称或谁的视角叙诉,然后是叙事的重点,叙事离不开人物,叙事选择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的哪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和结合文本分析作用。

【最新】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最新】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黑龙江)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黑龙江)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黑龙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消逝的钟声史铁生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

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

⑸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

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

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

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

“什么呀,奶奶?”“啊,骆驼。

”“干吗呢,它们?”“驮煤。

”“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

”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

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

”“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

”“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

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

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

“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

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

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

我止住哭声。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

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

他们在唱歌。

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

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

2019年全国卷语文二卷

2019年全国卷语文二卷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新】

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新】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推荐】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

【推荐】2019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向死而生王开岭①假若你是一个濒死者,从医生手中领过了诊断书,像预感的那样,时日所剩无几。

②你沉痛但平静地谢过医生。

虽然家很远,但你决定用脚走回去。

③通往家的路,突然很陌生,仿佛是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你走得很慢,很用力,这使你觉得累极了,双腿像灌了铅……真想,真想睡一会儿啊,于是你在临湖的一条石凳上坐下……又不知过了多久,你醒来了,阳光微醺,波光粼粼,空气中有股青草和树芽的甜味。

多好呀,陪伴这一切多好呀,真想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年轻的雀或一只蝉,只要还能留在世上,只要还有日出日落……你微微合眼,开始遐想风风雨雨、磕磕绊绊的几十年,具体或抽象、清晰或模糊的一幕幕……④想起童年夏夜里的“数星星”,你以为一定能数得清,于是便真的去数了,这多么令人鼓舞啊;想起作文本上的梦想,少年时的奖状;想起与你在课桌上划“三八线”的小姑娘;想起揭榜前的紧张和填志愿的激动;想起大学里的晚自习,绿茵场上的长途奔袭,论文答辩的激昂;想起毕业前的篝火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手风琴曲,赠言簿上“拯救世界”的大言不惭……你忍不住微微笑了,眼眶涌出一股湿热的黏液。

⑤继续往下想,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清晰,乃至面目全非了,像断线的风筝,仿佛自愿又仿佛被劫持着混入了更多黑压压“断筝”的队伍。

因瞻前顾后而背叛了初衷,因害怕落败而放弃了冲试,因圆滑世故而涂改了个性,因贪图惠利而委屈了人格,因攀炎附势而轻视了友谊……忙于升迁和工资待遇,忙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一路就这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蒙混过来了。

你发现把自己给弄丢了——那个血气方刚、英气飞扬的追梦少年再也找不回来了。

⑥唉,无端总被东风误,白了少年头,倘若还有来世——⑦倘若有来世,又会怎么样呢?⑧总之,你会换一种活法,不会再伪饰、再推诿、再欺瞒,不会再把鲜活的生命交给任何模式,你会奋然不顾去追随梦想、爱情和自由,听从生命最本色、最天然的召唤,做你认为最重要、最不能错过的事儿……总之,你不会委屈了生命,你要做回一个真实的、不折不扣的自己,任何绳套都不能挽留你,任何障碍都不能阻碍你,任何诱饵都不能使你回头……⑨这时候,你仍坐在湖畔的石凳上,夕霞似一片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你身体发烫,像刚跑完很远、很激烈的路。

突然,空气中跃出一丝凉意,你蓦地一惊。

⑩奇迹出现了,你确认刚才不过乃一假设,你不过被死神象征性地吻了一下,你活着,活得好好的,健健康康,又不算老,还有长长的日历,还有无数若隐若现、翩翩起舞的光阴……这复活的感受真是无法形容,大梦初醒般阵痛与庆幸!为此,你必须学会感思和珍惜,感激那虚惊一场的梦魇,报答这唯有一次的生命,决不辜负和怠慢了它!⑪的确,“向死”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人生体悟:当“死”闪电般刺透灰蒙蒙的天窗向你招手,生存的暗房骤然被照亮;瞬间,你看清了许多隐瞒着的“核”与真相……“死”还像一辆重型铲车,那些日常牢不可破的栅栏、貌似威严的俗规戒律、假惺惺的世故常道——竟多么虚妄,多么荒诞,积木般一触即瘫,权势、城府、争斗、盘算、谄媚、犬马声色、戚戚名利,与生命何干?与灵魂何干?在生死这样磐重的大题目前,全变渺小了、猥琐了,如儿戏一般。

⑫痛定思痛,有了这些思考,当你重返生活时,至少能变得从容一点、超脱一点,少些势利,少些俗套,少些束缚和烦扰。

⑬多少人都忘记生命的真实身份了。

(选自2012年8月7日《渤海早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写出了人在濒临死亡时的矛盾情感,既有痛苦、悲伤,又有坦然、洒脱;在结构上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第四段中的“你忍不住微微笑了,眼眶涌出一股湿热的黏液”,表达了人在回首往事时,对自己曾经的无知、轻狂行为的自嘲与懊悔。

C.结尾处“多少人都忘记生命的真实身份了”,表明很多人虽然痛定思痛,对生命有了深刻思考,但仍然麻木不仁,作者对此深表惋惜。

D.文章以第二人称“你”作为表达主体,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感情、阐述观点;同时“你”是泛指,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五自然段。

3.文章以“向死而生”为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D2.(1)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断线的风筝,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丧失自我、随波逐流的生命状态;(2)运用排比手法,罗列了种种追求虚华外表而失去生命本真的行为,强烈地表达了对自我迷失的不满和追悔之情。

3.(1)“生”和“死”截然不同,对比强烈、鲜明,可以激发读者兴趣。

(2)“由生而死”合乎常理,而题目“向死而生”似悖常理,能够发人深思。

(3)面临死之境地,人们会更珍惜生命,摆脱种种羁绊,活出人生真味,达到生之高境界,題目可以揭示文章主旨。

【试题分析】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首先分析标题的内涵,然后从结构、情感、主旨、艺术特色、对读者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分析。

“向死而生”,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从对读者的角度而言,“死”与“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合乎常理,以此为题,发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

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

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

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

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

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

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

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

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

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

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

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

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

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

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

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

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

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

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

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

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

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

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是不是?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

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

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停电燃烛起笔,引发思考,以来电打断思考收尾,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中间紧扣“思考”,按时间顺序行文,思路清晰。

B.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将岁月比作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认为在不知不觉中岁月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形象地诠释了“年根儿”的说法。

C.“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

”这句话是说艺术家只要抛弃世俗和虚荣,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就能创造出不朽的艺术典型,他的艺术生命就能达到永恒。

D.作者庆幸自己把时光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为自己抓住了大好时光而感到欣喜,巧妙地照应了前文。

2.分析“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去?”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综观全文,作者对“时光”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对你有何启发?1.A【解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章的内容,又考查文章的手法、语言。

B项,“比拟”错,应是“比喻”。

C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抛弃世俗和虚荣”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D项,“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庆幸”“为自己抓住了大好时光而感到欣喜”错,原文说的是为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把大量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感到羞愧。

2.承上启下。

上文说自己整年到处奔走忙碌,此处发出了究竟哪些足迹还在的疑问,此是承上。

下文转入另一层思考,即如何才能让生命的足迹永留人间,让时光永恒,此处的发问又有引出下文(启下)的作用。

3.普通人在奔波忙碌中,浪费了很多时光。

时光就是生命的过程,它不一定消失得无痕,它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存在或再生。

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高质量的艺术品让自己的时光永存,生命永恒。

文章启发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将时间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

应先到文中找出作者有关“时光”的看法,然后进行概括。

第一段“时光属于人生。

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

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第三段“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这两处内容指出人在奔波忙碌中,时光悄然而逝;第六段“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第七段“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