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2018年全册精写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精品教案课题:最大公因数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79例1—— 81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提问:什么是因数?2、说一说6和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3、创设情境: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新房,现在正在装修。
瞧,这是客厅的地面。
(电脑展现)我打算铺上地砖,假如请你们来铺设,要选边长为几分米(整分米数)的地面砖,才能不用锯又能整齐地铺满地面砖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
老师给大家准备给大家准备了一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那我们现在就用这张纸代替客厅的地面,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2、探索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说出: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
师:怎么铺?学生说出:每行铺16快,铺12行,刚好铺满。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学生说出:我用边长2 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
师:怎么铺?学生说出:每行铺8快,铺6行。
师:有没有其它铺的方法?学生说出:我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每行4块,铺3行,也正好。
(课件随着学生说的,一步一步演示铺的过程)师:还有别的铺法吗?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可不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按要求能不能铺?让学生明确要锯分铺了。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课件显示铺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3、观察发现,形成概念。
思考:“为什么边长是1、2、4分米的方砖才符合铺设要求?其它的都不行。
2018年人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2、使学生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个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玩过积木呢?下面老师给大家4个小正方体木块,谁能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A、教学例1 1、学生分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小正方体哪一组还能摆出从正面看:是这样的图形看看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师巡视指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学生汇报结果展示成果 3、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明确: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B、教学例2(根据三视图摆出立体图形)1、学生分小组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拼搭兰兰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四、课堂练习:练习一1、4题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授课时数:约8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第【1】篇〗教材内容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
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12个小方块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一、教材分析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
共设计为八个专题,依次为: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
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
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18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精品教案
出示例1、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师: 我们学会了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你能想象一下正方体展开后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答略)
师: 演示正方体展开图。
师: 我们怎样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如果知道正方体的数据,你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2)粉刷教室的内壁和天花板。
(3)要给长方体的游泳池里面贴瓷砖。
(4)两盒磁带,有下面三种包装方式,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哪种包装方式省包装纸?说明理由。
(5)一个长方形木块,被切成两块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求六个、五个、四个面的面积,并结合教材题目进行,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世界,去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数学本来面目。】
4、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 抹水泥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修改,小组长记录下问题,集体交流,解决全班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设计了部分自主检测题,学生通过自主检测发现自己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给自己这一部分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六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第29、第30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8~10题。
1.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投影仪,小正方体若干,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单位体积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师:要想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先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再数一数)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生:如果我们能把它切成一些小正方体就好了。
师: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为什么?生:体积是4立方厘米。
因为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师: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生:12立方厘米。
师:怎么得到的?生:1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师: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生:1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12×2=24(立方厘米)。
师: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生: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201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 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 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 整除的数偶数:能被2 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
个位上是0 或5 的数,是5 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 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 和它本身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 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 个(2、3、5、7、11、13、17、19)100 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_五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第_5章(单元)节 1 课时课题旋转设计者课标分析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新课标中对于该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学段分别有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第二学段,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第三学段,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于以前的基础,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转换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难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无学具准备:无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备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中国结吗?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鲜艳,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
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老师和大家一起动手,用中国结把教师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那老师这段时间挑选出了两种不同的中国结,第一种是小中国结,每个要用4分米的彩绳,第二种大中国结每个要用6分米的彩绳,两种中国结更做18个。
具体的到时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彩绳,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所给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帮帮老师吗?生:(1)做18个小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2)做18个小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3)做1个小中国结和一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做18个小中国结和18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2、师:课件出示问题问题(4)做18个小中国结和18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应该怎样列式?生:(1)18x4+18x6= (2) (4+6)x18=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先算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2)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共用彩绳多少分米4、师: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生:(1)先算乘,再算加法(2)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乘师再请个同学,你觉得呢?生再答5、师:确定了运算顺序就请大家动手计算,巡视,并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案与反思第【1】篇〗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二、复习引入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
(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三、新课教学(一)同分母分数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
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
(板书)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执教者:段佳其目录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1 观察物体(三) (10)2 因数与倍数 (16)3 长方体和正方体 (40).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78)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3)5 图形的运动(三) (153)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61).打电话 (188)7 折线统计图 (195)8 数学广角——找次品 (203)9 总复习 (210)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8年上期一、学情分析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精品教案
课型
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 教师 教 1、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2、5 的倍数的特征 学 2、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能正确区分奇、偶数。 目 3、通过学习发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标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数学思维能力。 教 学 重 教学重点:探究 2、5 倍数的特征,了解偶数和奇数。 难 点 教具 百数表 .卡片 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 2、5、3 的倍数和特征。 1、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什么 叫偶数? 什么叫奇数? 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 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没有因数 2 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4.个位是 0 的自然数一定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5.个位是 3、6、9 的数一定含有因数 3。( )
)
6.30.6 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 3 的倍数。( 7. 第 9 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下,所写的数可以超过 100。 (生验证) 设计说明: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了探究 2 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探究 5 的倍数的特征难度就减小了,所以在本环节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自己归纳特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 悦。 (3)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5、10、15、20、25、30;2、4、6、8、10、12、 14、16、18、20。 ) 在这两组书中 2 的倍数有( ) ,5 的倍数有( ) ,既是 2 的倍数 又是 5 的倍数的数有( ) 。 (学生完成以上题目)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并把适当的数填入上题括号中。 (生完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 5、10、15、20、25、30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 5 的倍数,也是 2 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 师: (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 0、5 的数验证一 下,所写的数可以超过 100。 (生验证) 设计说明: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活用教材。所以把教材以练习形式出现 的知识点搬到了本环节,以达到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穿插巩固的目 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 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 2 的倍数: ( ) 5 的倍数: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的数: ( ) 2、按要求填数 37、18、10、21、33、50、83、1、74、29、77、91、11、90、46 偶数: ( ) 奇数: ( ) 3、数学游戏 1)你说我答: 指一生任意说数另一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说出它是奇数、偶数、2 的倍数、 5 的倍数等。 2)我会组: 教师为每组的学生准备从 0 到 9 十张卡片,先有一名学生从中随意抽一张, 然后各组的同学在剩余的卡片中选一张玉所抽卡片组成 2 的倍数或是 5 的倍 数。 (组数十所选卡片要放在一抽卡的个位或十位上) 设计说明:本节的练习本着逐层升入的原则,从基础练习开始,由易到难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等。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如单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出的。
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
3.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本单元的知识应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很高。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对统计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比较易于接受。
教材以体育方面的素材为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凸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以便于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预测的过程,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经验迁移及比较运用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统计知识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从如何更方便地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进行尝试;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2.要在展示学生合并作品的同时,通过交流,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
3.要结合具体的素材,引导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展开有根据的推断与预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总结规律,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合作探究3的倍数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特征,能够找出3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根据找出的3的倍数,独立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百数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百数表,并提问,表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猜一猜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从而引出课题:3的倍数特征。
2.新科讲授活动一:自主学习首先,根据导入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的形式,找出3的倍数,学生根据横着看圈出的3、6、9、12……等数,此时教师提问学生:横着看,圈起来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哪些数字?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总结:根据前十个数的个位发现,3的倍数个位可以是任何数。
得出结论:只看个位上的数字,判断不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活动二:总结3的倍数特征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斜着看,能够发现什么?根据斜着看发现的,能不能总结出任意3的倍数特征?任意找几个3的倍数,把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探讨交流。
总结:学生会发现斜着看,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得到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巩固练习大屏幕呈现练习找3的倍数4.课堂小结大家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6.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品教案.doc
1.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2.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1.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
2.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1. 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
4.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1. 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
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猜想、验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校最近正在筹备庆元旦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叠罗汉,每3人为一个小组合。
请问叠罗汉表演可选派多少人参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发现叠罗汉的人数必须是3的倍数。
师:老师把全班的48人都派去参加这个节目行不行呢?生:可以,因为48÷3=16,48是3的倍数。
师:如果给你一个更大的数字,你也打算用除法来判断吗?这样太慢了,有没有更直观快速的判断方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体会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引发思考3的倍数到底有着怎样的特征呢?它是不是和2、5的倍数特征一样,都只看个位呢?2.小组协作,探究新知师: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你们的数字表,请你圈出其中所有3的倍数。
谁愿意上来圈?师:完成的同学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师:横着看,竖着看,发现只看个位都不行。
怎么观察呢?生:斜着看。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先自己独立观察,再与组内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师:谁愿意说一说第一斜行数字的特征?生1:我发现第一斜行的数,个位每次递减1,十位每次递增1。
“个位”与“十位”的数字和不变,都是3。
师:大家同意吗?谁能说说第二斜行?生2:我发现第二斜行的数,个位每次递减1,十位每次递增1。
“个位”与“十位”的数字和都是6。
师:根据这样的变化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第三斜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
(齐声说)第四斜行是12,第五斜行是15,第六斜行是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