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基础10

合集下载

传输基础知识培训

传输基础知识培训

信 道
解 调
解 码
信 宿
接收信息
接收信号
传输基本知识
传输系统分类: 传输介质:有线(电缆、光缆)、无线(微波、卫星) 信号的波形:模拟、数字 复用形式:频分、时分
传输基本知识
信道传输速率 信道的传输速率通常以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多少来衡 量。单位为比特/秒(bit/s)。
传输基本知识
误码 由于传输过程中难免有噪声和干扰,所以在收端恢复 的时候,对接受的信号误判(收端将1误判成0)。这 样的误判就称为误码。 误码率 误码率=误码数/总码数
SDH 介绍
等级与速率:
等 级 速率(Mb/s) 含2M数量 63 252 1008
STM-1
STM-4 STM-16 STM-64
1*155M
4*155M 16*155M 64*155M
4032
SDH 介绍
SDH设备的逻辑组成
TM——终端复用器 ADM——分/插复用器 REG——再生中继器 DXC——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 • • • • • • • • • • • • • • • • 常用的尾纤接口类型有:SC/PC(方头)、FC/PC(圆头)、LC/PC(小方), 华为155H光端机使用SC/PC接口,2500+光端机使用FC/PC接口 (1)根据华为公司目前所生产的光板,对STM-16系列的光板主要指标如下 (2.5G) S-16.1:传输距离0~30公里,发信功率-2db,接收灵敏度:-21db; L-16.1:传输距离0~40公里,发信功率0db,接收灵敏度:-30db; L-16.2:传输距离35~80公里,发信功率0db,接收灵敏度:-31db; V-16.2:传输距离120公里(有功放),发信功率12.5db,接收灵敏度:-31db; U-16.2:传输距离160公里(有功放、前放),发信功率12.5db,接收灵敏度: -38db; (2)对STM-4系列的光板主要指标如下(622M0 S-4.1:传输距离0~30公里,发信功率-13db,接收灵敏度:-31db L-4.1:传输距离20~50公里,发信功率0db,接收灵敏度:-31db L-4.2:传输距离35~80公里,发信功率0db,接收灵敏度:-31db V-4.2:传输距离35~120公里,发信功率0db,接收灵敏度:-38.5db (3)对STM-1系列的光板主要指标如下(155M) S-1.1:传输距离0~30公里,发信功率-11db,接收灵敏度:-37db L-1.1:传输距离10~50公里,发信功率-4db,接收灵敏度:-37db L-1.2:传输距离20~90公里,发信功率-4db,接收灵敏度:-37db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基带传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

2. 让学生了解基带传输的特点及优缺点。

3.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基带传输的基本过程。

4. 引导学生探讨基带传输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带信号与调制信号的定义及其区别。

2. 基带传输的概念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作用。

3. 基带传输的分类: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4. 基带传输的优点与局限性。

5. 基带传输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介绍理论知识和概念性内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

-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亲自体验基带传输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通信设备(如手机、电脑)的图片,引出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地介绍基带信号和基带传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通信场景,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详细分析基带传输在其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如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演示基带传输的过程。

5. 总结讨论:回顾全课内容,强化重要知识点,并开展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基带传输的资料,加深理解,并准备下次课的报告内容。

五、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活跃度。

-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基带传输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扩展学习的效果。

六、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例如雷达、卫星遥感等感测与识别技术使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大为提高;电话、电视、因特网(In ternet) 等通信技术与光、电、磁等信息存储技术几乎消除了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计算机、机器人等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控制能力。

2、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就是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

它能为人们更多更好地获得和使用信息服务。

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有人工的、半自动的和全自动的;从技术手段来看,有机械的、电子的和光学的;从适用范围来看,有专用的和通用的;【典型考题】:61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81 •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x )61 •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有两项:一项是微电子与光纤技术;另一项是—数字__技术,电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该技术。

2•用于扩展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和记忆器官的功能,消除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的信息技术是__D_。

A.感侧与识别技术 B .控制与显示技术C .计算与处理技术D .通信与存储技术61 •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知识点21:微电子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是关键性的技术。

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

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

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
“基本传输的概念”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输的基本概念或原理”。

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基本传输的概念通常涉及到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

基本传输的概念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输,如串行传输和并行传
输。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按位顺序逐个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数据同时传输多个位。

2.传输协议: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需要使用传输协议来规定数据的格
式、传输顺序和错误处理方式。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HTTP等。

3.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通常发生在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而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逻辑传输。

4.差错控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因此需要使用差错控制
技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在最后总结,“基本传输的概念”是指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及差错控制等方面。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组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介绍几个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
1. 信号传输:通信中的信息通过信号的传输来实现。

信号可以是一种物理量(如电流、电压),也可以是一种电磁波(如无线电波)。

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导线、光纤等媒介进行,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等无线方式进行。

2. 信号调制:为了适应传输媒介和提高传输效率,信息信号通常需要进行调制。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模拟调制(如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如调制解调器中的ASK、FSK、PSK等)。

3. 信道传输: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或媒介,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和衰减等影响,从而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为此,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4. 信号解调:在接收端,接收到的调制信号需要进行解调,将其转换回原始的信息信号。

解调过程通常与调制过程相反,可以恢复出原始信号。

5. 编码与解码:在数字通信中,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常常需要进行编码与解码处理。

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一种特定的编码格式,以便在传输中进行处理和恢复。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转换回原始的数字信号。

以上是通信原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原理对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有很大帮助。

九年级通信技术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通信技术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通信技术知识点归纳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传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通信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个领域。

本文将对九年级通信技术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归纳。

1. 信号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是信号与信息的传输。

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如声音波形;而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信号,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通信媒介通信媒介是传输信号的载体。

常见的通信媒介包括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和卫星等。

不同的媒介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和需求。

3. 数据压缩与解压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和降低成本,数据压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数据压缩可以减小数据的体积,并保证尽量少的信息丢失。

传输后,需要进行解压缩才能恢复原始数据。

4.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在通信技术中,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信号经过转换可以变为模拟信号,反之亦然。

转换的过程依赖于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5. 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和将调制信号转换为信息信号的过程。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的过程,而解调则是还原出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6. 传输协议与网络拓扑在通信技术中,传输协议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过程。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IP和UDP。

此外,网络拓扑决定了不同设备的连接方式,如星型拓扑、总线拓扑和环形拓扑等。

7. 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确保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它可以保护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8.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信息传输。

它包括移动电话、卫星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

移动通信则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通信,如手机通信。

9. 通信协议与标准通信协议是在通信过程中设备之间进行交流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HTTP、FTP和SMTP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10统考(附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10统考(附答案)

2010年上海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理论题(A卷)单选题:1、目前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优盘(U盘)存储属于________存储技术。

BA.刻录B.移动C.网络D.直接连接2、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质量,相关通信设备的比特差错率________。

CA.与数据传输质量无关B.可为任意值C.低于某个值即可(10-6)D.必须为03、模拟信道带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CA.bpmB.bpsC.HzD.ppm4、十进制数153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_。

DA.10110110B.10100001C.10000110D.100110015、计算机中能直接被CPU存取的信息是存放在_______ 中。

DA.软盘B.硬盘C.光盘D.内存6、属于有线传输媒体的是_______。

AA.双绞线B.微波线路C.卫星线路D.红外传输7、计算机系统识别出一个移动硬盘的过程属于操作系统基本功能中的________范畴。

CA.处理器管理B.存储器管理C.输入输出设备管理D.信息管理8、一个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数据源、数据通信网和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DA.发送设备B.传输信道C.接受设备D.数据宿9、在打印Word文档时,__________不能在“打印”对话框中设置。

CA.打印页范围B.打印机选择C.页码位置D.打印份数10、 Windows XP中的Media Player媒体播放器不支持_________格式的多媒体文件。

BA.MP3B.MOVC.AVID.MPEG11、在Word编辑状态下,对段落的缩进方式、左右边界调整等操作,最直观、快速的方法是利用__________。

DA.菜单栏B.常用工具栏C.格式工具栏D.标尺12、在Windows环境下,要将当前活动窗口或对话框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使用的按键是__________。

BA.<Print Screen>B.<Alt>+<Print Screen>C.<Ctrl>+<Print Screen>D.<Shift>+<Print Screen>13、如果短时间不使用计算机,使系统关闭显示器和硬盘以降低功耗,一般选择_________方式较好。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1. 通信基本原理:通信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编码与调制、信道的传输与传播、信号的解调与解码等方面。

编码与调制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信道的传输与传播是指信号在通信介质中传输的过程;信号的解调与解码是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2. 信道与信噪比: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介,可以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介质,也可以是电缆、光纤等导体。

信道的质量可以用信噪比来衡量,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用来描述信号与噪声的相对强弱程度。

3.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输容量大等优点。

常见的数字通信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多址技术等。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不同层次的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5.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指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分析等过程与方法。

信号可以是连续时间信号或离散时间信号,系统可以是连续时间系统或离散时间系统。

信号与系统理论是通信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基础。

6. 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以及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调相调制(PM)等。

7.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等。

8. 数据压缩与编码:数据压缩与编码是将冗余信息从数据中去除,减小数据量的过程。

数据压缩与编码可以将数据表示得更紧凑和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常见的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字典编码等。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带宽W】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比特数。

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

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

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

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

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

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

【数据传输速率Rb】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

单位为“比特每秒(bps)”。

其计算公式为S=1/T。

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

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

其中,N为进制数。

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

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且不断地生成和积累。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等过程。

2.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是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时所呈现的各种行动,包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等。

信息需求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所感到的、对其中一特定信息进行寻求和获取的需要。

3.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系统对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并从中获得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信息推荐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信息。

4.数据库与信息组织数据库是指存储、组织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和标引,以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5.信息传输与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以及各种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基础设施。

6.信息存储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特定的介质中,数字化技术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技术,如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等。

7.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的能力。

信息保护包括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

8.信息利用与知识管理信息利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决策中,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获取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9.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是对传统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再利用,以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保护创造性思维的产出,如版权、专利和商标等。

10.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信息政策是指政府对信息业的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

法律法规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定。

信息传输基础知识概要

信息传输基础知识概要

光 纤 减与 关电 系缆 图频 率 与 衰
衰减(dB/km)
图2.58 光纤与电缆频率-衰减关系图
2018/10/27
page 31
3.2.

无线电短波通信
在一些电缆光纤难于通过或施工困难的场合,例如, 高山、湖泊或岛屿等,即使在城市中挖开马路敷设电 缆有时也很不划算,特别是通信距离很远,对通信安
2018/10/27
page 8
2.
信道及其主要特征
2.1 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①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
(离散信号)传 输数据的信道。
②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
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
2018/10/27
page 9
2.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①模拟信号:时间上连续,包含无穷多个值 ②字信号:时间上离散,仅包含有限数目的预定值
全性要求不高,敷设电缆或光纤既昂贵又费时,若利
用无线电波等无线传输介质在自由空间传播,就会有 较大的机动灵活性,可以轻松实现多种通信,抗自然 灾害能力和可靠性也较高。
2018/10/27
page 32
波段
波长范围
频率名称
频率范围
代号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波长小于1米,称之 1000~10000m 30~300KHz 长波 为微波。 低频 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比较强,适合 100~1000m 300~3000KHz 中波 中频 广播和海上通信; 短波
例如:4级编码
一个信号往往可以携带多个二进制位,所以在固定的 信息传输速率下,比特率往往大于波特率。 换句话说,一个码元中可以传送多个比特(bit)。
2018/10/27
page 4
⑦带宽(Bandwidth):信号或信道占据的频率范围 ⑧信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信道的最大数据率 ⑨误码率(Bit error rate):信道传输可靠性指标 P= 错误的位数 / 传输的总位数

信息技术基础习题册2015

信息技术基础习题册2015

信息技术基础习题册2015信息技术基础习题册⽬录第⼀章信息技术基础(2)第⼆章计算机组成原理(10)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8)第四章计算机⽹络(50)第五章信息表⽰与处理(61)第六章数据库技术基础(71)第七章Windows基本操作(79)第⼋章⽂字处理系统(84)第九章电⼦表格处理系统(90)附录1 2013年期末考试(A卷)(97)附录2 2012年期末考试(A卷)(106)第⼀章信息技术基础本章知识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特点。

2.⼆进制与⼗、⼋及⼗六进制的转换关系。

常⽤⼆进制数在计算机内的表⽰,整数与浮点数表⽰。

有符号数的原码与补码表⽰。

3.微电⼦与通讯基础知识。

4.计算与计算思维的概念。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填空题1.从认识论层次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____________”。

2.信息是⼈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___________。

3.信息可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息的可重⽤性,源于信息可传递和可复制,但⼈们共享信息时不要忘记,__________。

5.信息处理指对信息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在信息处理环节中,对“信息施⽤”这个环节,可理解为_______和_______。

7.现代信息技术可定义为:“计算机技术、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结合。

8.所谓信息技术的“四基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信息技术的主要⽀撑技术是:__________和______。

10.⼈类社会已经发⽣过四次信息技术⾰命,其中第三次⾰命是:______。

11.微电⼦技术满⾜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传送网技术基础

传送网技术基础

分插复用器符号: STM-N
ADM
STM-N
2 Mbps
STM-N高速 光信号
STM-N 高速信号
发送/接收
单元
STM-N 高速信号
光发送/接 收单元
2Mb/s 2Mb/s
-24-
6.2.3 SDH网络中的基本网元(续)
再生器(RG) 再生器位于网络传输链路中途,是能够接收STM-N信号,并 经过适当的处理,使信号按规定的幅度、波形和定时特性继 续向前传输的设备。
1. SDH网络中的基本网元 主要包括:终端复用器(TM) 、分插复用器
(ADM) 、再生器(RG)、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DXC)
-20-
6.2.2 SDH光同步传输网简介(续)
SDH与 PDH 的比较
上下电路 信息结构 光接口信号 网管功能
PDH
SDH
不方便,不能直接从高速信 方便,可从高速信号中一次直接分插
16
•采用WDM(波分复用)技术,实现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 (如10Gb/s系统) •目前国际上采用WDM技术已研制出400Gb/s系统。
-19-
6.2.2 SDH光同步传输网简介(续)
SDH网络定义 是由一些基本网络单元(NE)组成,在传输媒质上进 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传送网络, 它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NNI)。
号中分出低速支路信号
插出低速支路信号
全世界不统一。 欧洲、中国:2Mb/s 美国:1.5Mb/s
全世界统一,有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 级,称同步传送模块 STM-1
各厂家不同,不能横向兼容
具有国际标准光接口信号和通信协 议,可实现横向兼容
开销比特少,网管能力不强 开销比特丰富,网管能力强

(完整版)信息论基础与编码课后题答案(第三章)

(完整版)信息论基础与编码课后题答案(第三章)

3-1 设有一离散无记忆信源,其概率空间为12()0.60.4X x x P x ⎡⎤⎡⎤=⎢⎥⎢⎥⎣⎦⎣⎦,信源发出符号通过一干扰信道,接收符号为12{,}Y y y =,信道传递矩阵为51661344P ⎡⎤⎢⎥=⎢⎥⎢⎥⎢⎥⎣⎦,求: (1) 信源X 中事件1x 和2x 分别含有的自信息量;(2) 收到消息j y (j =1,2)后,获得的关于i x (i =1,2)的信息量; (3) 信源X 和信宿Y 的信息熵;(4) 信道疑义度(/)H X Y 和噪声熵(/)H Y X ; (5) 接收到消息Y 后获得的平均互信息量(;)I X Y 。

解:(1)12()0.737,() 1.322I x bit I x bit ==(2)11(;)0.474I x y bit =,12(;) 1.263I x y bit =-,21(;) 1.263I x y bit =-,22(;)0.907I x y bit =(3)()(0.6,0.4)0.971/H X H bit symbol ==()(0.6,0.4)0.971/H Y H bit symbol ==(4)()(0.5,0.1,0.1,0.3) 1.685/H XY H bit symbol ==(/) 1.6850.9710.714/H X Y bit symbol =-= (/)0.714/H Y X bit symbol =(5)(;)0.9710.7140.257/I X Y bit symbol =-=3-2 设有扰离散信道的输入端是以等概率出现的A 、B 、C 、D 四个字母。

该信道的正确传输概率为0.5,错误传输概率平均分布在其他三个字母上。

验证在该信道上每个字母传输的平均信息量为0.21比特。

证明:信道传输矩阵为:11112666111162661111662611116662P ⎡⎤⎢⎥⎢⎥⎢⎥⎢⎥=⎢⎥⎢⎥⎢⎥⎢⎥⎢⎥⎣⎦,信源信宿概率分布为:1111()(){,,,}4444P X P Y ==, H(Y/X)=1.79(bit/符号),I(X;Y)=H(Y)- H(Y/X)=2-1.79=0.21(bit/符号)3-3 已知信源X 包含两种消息:12,x x ,且12()() 1/2P x P x ==,信道是有扰的,信宿收到的消息集合Y 包含12,y y 。

信息论基础线性分组码PPT

信息论基础线性分组码PPT

设码字x5 (x0 , x1, x2 , x3, x4 ), 可得 信息位 码字
00 00000 01 01101 10 10111 11 11010
x2
x3
x0 x0
x1
x4 x0 x1
20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改写为
1 1
x0 x0
1 0
x1 x1
1 x2 0 0 x2 1
二战期间在路易斯维尔大学当教授,1945年参加曼哈顿计划, 负责编写电脑程式,计算物理学家所提供方程的解。该程式 是判断引爆核弹会否燃烧大气层,结果是不会,于是核弹便 开始试验。
1946至76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他曾和约翰·怀尔德·杜奇、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合作。1956年他参与了IBM 650的程 式语言发展工作。
码字无关!
记S= en·HT ,称之为接收序列rn的伴随式.
36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n,k)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用列向量
表出:
h1,1
h1,2
H
h2,1
h2,2
h1,n
h2,n
h1
h2
hn
hnk
,1
hnk ,2
hnk
,n
其中,hn-i为H矩阵的第i列.
37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设en=(e1, e2,…,en)=(0,…,ei1,0,…,ei2,0,…, ei3,0,…,eit,0,…,0)
信息位 码字
00 00000
1(01) 1(10) 11
01 01101 10 10111
f (11) 11010
11 11010
1(01101) 1(10111) 11010
f (1(01) 1(10)) 1(01101) 1(10111)

传送的的组成 -回复

传送的的组成 -回复

传送的的组成-回复传送的组成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话、电视、互联网,还是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雷达、卫星通信等,都需要通过传送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本文将从物理层面、信息编码和传输协议等多个方面逐步介绍传送的组成。

首先,从物理层面来看,传送的组成主要包括发送端、传输通道和接收端。

发送端是信息的起点,它将要传送的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形式,并通过传输通道将信息传送到接收端。

传输通道可以是电线、光纤、电磁波等物理介质,不同的传输通道在传输速度、带宽和传输距离等方面有所不同。

接收端接收到传输的信息后,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形式,完成信息的传送过程。

其次,在信息编码方面,传送的组成包括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源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样、量化和编码等步骤。

采样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量化是将连续的信号幅度量化为离散的数值,编码是将离散的量化数值表示为二进制代码。

信道编码是为了增强传输可靠性而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的过程,常见的信道编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等。

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再次,传输协议是传送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传输协议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约定的一套规则和操作步骤,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完整接收。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协议套件、HTTP协议、FTP协议等。

传输协议主要负责分包、数据重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分包是将原始数据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灵活性;数据重传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或错误时重新发送数据;流量控制是通过控制发送速率和接收速率来保证传输的平滑进行;拥塞控制是为了在网络中避免过多的流量导致网络拥塞。

最后,传送的组成还包括网络设备和协议。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

传输网络基础知识

传输网络基础知识

其中华为公司的SD包括:B2SD和B2OVER,SF包括LOS,LOF,TMN 是具有自己管理业务的网络TMN 的管理业务由以下几个网络单元层NEL Network Element Layer1 是否发生掉波如果是则需要排查掉波的原因如发端OTU 故开始功率发生变化的站点排查原因1 由于光放大单元采用增益锁定技术因此输出光功率发生变2 如果输入光功率没有发生变化而输出变化尝试更换单板解1 如果主信道业务信道产生LOS的同时光监控信道也产生LOS3 如果在主信道业务信道产生LOS的同时OSC信道的收光功率n为波长的最大数量;W表示局间传输距离的分类:L表示长距网络单元层NEL Network Element Layer 当iManager T2100 网管距离下级的网元级网管很远且有DDN 当iManager T2100 网管与下级网元管理系统距离很近时组网1 是否发生掉波如果是则需要排查掉波的原因如发端OTU 故开始功率发生变化的站点排查原因1 由于光放大单元采用增益锁定技术因此输出光功率发生变2 如果输入光功率没有发生变化而输出变化尝试更换单板解1 如果主信道业务信道产生LOS的同时光监控信道也产生LOS3 如果在主信道业务信道产生LOS的同时OSC信道的收光功率n为波长的最大数量;W表示局间传输距离的分类:L表示长距5表示G.655光纤。

答:G.652光纤:(色散未移位光纤)W E W1S8K/INTR采用1:1保护时,最大容量为STM-N*2.用1:1保护时一定要求.线路保护倒换方式的特点:业务恢复时间短,一般小于答:简单地说,就是指:SDH分析仪在光的输入口对输入数据加抖动或者漂移,设备所能容忍最大的抖动或者漂移峰峰值特性(是单模还是多模),连接器的型号等问题;择适合的调制信号。

干净,如果待测的是裸光纤,应制作好裸光纤的端面。

机房的第一个ODF架上的连接器为界,监测系统机架、光波分复用器和滤光器(含端子)及外线部分的维护属于光缆线路端子为界,接线端子的维护属于SDH传输设备维护;上属于SDH传输设备维护,无人中继站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由线路维护部门或其它指定部门负责。

信号传输的介绍

信号传输的介绍

信号传输是适于传输的信号的简称,包括模拟传输信号和数字传输信号。

模拟信号传输是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以模拟信号传输的传输方式,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其内容的一种传输,是传导能量的一种方式,传输的过程中必定损失能量,通过放大器放大其信号强度。

在长途传输中需一级级放大其能量,但其杂音随其增大,所谓失真。

数字信号传输是将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以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方式,数字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也需要放大信号,数字信号利用一种电路构成的门限电压将接受到得信号简单打重组再生,生成完全消除衰减或畸变的新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基音之间的相关:
(a) 浊音
(b)清音
浊音或嗓音(又称“有声声音”,voiced sound); 清音或非嗓音(又称“无声声音”,unvoiced sound); 图(a)的浊音显示周期之间的信息冗余度,而且还展示了对应于音调间 隔周期的长期重复图形。对语音浊音编码:对一个音调间隔波形来编码, 并以其作为同样声音中其他基音段的模板。
a1 xk 1
,则
ˆ e2 E( xk xk ) 2 Exk2 2 xk xk 1 xk21
R(1) = 2 1 R(0) 2(1 ) R(0) R(0)
其中 =R(1)/R(0) 为信号的自相关系数。 显然只要0.5<≤1, 就可使σe2 < R(0)。 对于通常的电视图像, =0.95~0.98 , 此时σe2为R(0)的1/10~1/25, 意 味着误差信号的功率比原始信号降低了10~14dB, 对它的平均编码位 数自然可以减少了。 (5.2-11)
限制比特率;
降低编码过程的计算代价。
语音信号的冗余度
时域冗余度
① 幅度非均匀分布: 语音中小幅度样本出现的概率高; ② 样本间的相关: 语音波形取样数据的最大相关性存在于邻近样本之间; ③ 周期之间的相关: 当声音中只存在少数几个基本频率时,会像某些振荡波形一 样,在周期与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信 道 解码器
ˆ ek
' xk
ˆ - xk
预测器
' xk
预测器
接收端
图5.1 DPCM系统原理框图
发送端
5.2 最佳线性预测 含有量化器的DPCM系统:
带反馈的非线性系统,难以对预测器和 量化器进行严格的全局优化设计。
常用的简化方法:分别讨论,得到局部最优解。
DPCM系统的核心问题:预测器的设计
线性预测:
知道前面的符号 xL(k<L) , 再猜后续符号 xL , 则知道得越多,熵越小。
意味着该信源的不确定度减小,数码率自然降低。
实际上
数据源不可能用一个数学模型完全表示,并使得源的 输出始终和该模型的输出完全一致,精确预测(或产 生)这些数据。
实际情况中只能争取设计最好的预测器,以某种最小化的误差 对下一个取样值进行预测。
预测阶数的选择 直观上,增大预测阶数N可提高预测准确度; 实际上, 当N较小时,增大N有助于减小σe2; 当N足够大时,再加大N就不会有明显的结果了。 一般情况下,若{xi}为N 阶马尔可夫过程,则用N 阶预测。 当 N足够大使预测误差不相关即 E{ek ek+j }=0 (j≠0)时, 再增大N值将不会使σe2再减小。
发展历史
1952年,Bell实验室的B.M.Oliver 等人开始线性预测编 码理论研究。
同年,该实验室的C.C.Culter取得了DPCM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系统的专利, 奠定了真正实用的预测编码系统的基础。
直观理解:
预测编码技术: 从过去的符号样本来预测下一个符号样本的值。
频域冗余度 ① 非均匀的长时功率谱: 长时功率谱呈现强烈的非平坦性,意味着没有充 分利用给定的频段,或者说有固有的冗余度,如图 所示,功率谱的高频能量较低,恰好对应于时域上 相邻样本间的相关性,另外,可看到直流分量并非 最大。 ② 语音特有的短时功率谱密度: 共振峰频率(由短时功率谱得到)决定了不同的语 音特征,整个频谱随频率增加而递减,整个功率 谱的细节是以基音频率为基础,形成了高次谐波。 按一定时间段来计算声道滤波器的参数或语音谱 的包络,再以较低的速率来传递。
如果{xi}是各态历经的且N足够大,则R(k)可用下式估计:
1 R(k ) N
最小均方误差为 :
x x
i 1 N
N
i i k
(5.2-9)
e2 min R(0) ai R(i )
i 1
(5.2-10)
最佳预测条件下必然有ek的方差σe2小于xi的方差R(0), 甚至可能σe2 << R(0) 意味着误差序列{ek}的相关性弱于原始信号序列{xi}的相关性,甚至可能 弱很多。
电视编码中:采用主观准则(例如使“大误差”出 现概率最小的准则);
“预测器+熵编码”的保持型DPCM系统: 采用“误差熵”最小准则;
遥测信号等广泛的信源: 采用对各种信源保持一定预测增益的预测系数不变性准则。
5.3 语音信号的预测编码
语音压缩的依据 语音信号本身的冗余度和人类的听觉感知机理。
语音压缩的质量要求:下面三方面的折中 保持可懂度和音质;
R( N 1) a1 R(1) a R(2) R( N 2) 2 R(0) aN R( N )
(5.2-8)
自相关矩阵为实对称的Toeplitz矩阵, 因为是正定矩阵, 故可逆,可解得N 个预测系数使均方误差最小。
例5-2
设{xi}为N一 阶马尔可夫过程,其相关系数为:
R(k ) r (k ) |k | , 0 1 R(0)
则式(5.2-8)变为:
1 2 1 N 1 N 2 N 3
N 1 a1 N 2 a2 2 N 1 aN
图A 表示了这三种编码器的话音质量和数据率的关系:
音质 波形编码器

良 中 差 坏 1 2 4 语声编码器 8 16 32 位速率(kbit/s) 64 混合编码器
图A 语音编码器的音质和数据率
从具体的语音预测编码方法来看: 1946年,E.M.Delorain取得的增量调制(△M或DM: Delta Modulation) 专利, 实现简单,但要求取样率高,压缩效果不好;
当{xi}广义平稳时,有:
(5.2-6)
R(k i, k j ) R( j i) R(i j ) R(| i j |)
(5.2-7)
将式(5.2-6)和式(5.2-7)代入式(5.2-5), 并用矩阵表示有:
R(1) R(0) R(1) R(0) R( N 1) R( N 2)
解得:
ˆ xk xk 1
N=2 和 N=1的预测表达公式完全相同。
结论:
设{xi}为平稳的m 阶马尔可夫过程,则N=m 阶最佳线性预测器就是 在MMSE意义上最好的预测器,而且这样得到误差序列{ek}将是不 相关的。
但当考虑到人的主观感知效果特别是用于图像信号时,MMSE并不 是一个好的准则。
根据:
认为在信源符号之间存在相关性。如果符号的预测值与 符号的实际值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差值幅度的变化就 比原始信源符号幅度值的变化小,因此量化这种差值信 号时就可以用比较少的位数来表示差值。
DPCM的基础— 对预测的样本值与原始的样本值之差进行编码。
DPCM系统
xk
ek
ˆ ek
量化器 编码器
Sk
人耳听不到或感知极不灵敏的声音分量都可以视 为冗余的。
从增量调制到LPC编码器
通常把已有的语音编码器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波形编码器 (waveform codecs): 语音质量高,但数据率也很高; 语声编码器 (source codecs): 数据率很低,产生的合成话音的音质有待提高; 混合编码器 (hybrid codecs): 兼有波形编码的高质量潜力和语声编码的高压缩 效率,数据率和音质介于它们之间。
(5.2-2)
为了使预测误差在某种测度下最小,就要按照一定的准则, 对线性预测系数进行优化。
经典方法:
MMSE线性预测
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MSE)
ˆ e2 E{( xk xk )2 } 最小。 使得预测误差的均方值
当N 给定后,σe2是依赖预测系数ai的函数,使MSE最小,σe2对ai求导等于0, 有 :
⑤ 静止系数(话音间隔): 话音间隙使得全双工话路的典型效率为通话时间 40%(或静止系数为60%),话音间隙本身是一种冗余, 若能检测(或预测出)该静止段,便可“插空”传输更多 的信息。
⑥ 长时间自相关函数: 在较长的时间间隔(短时间隔一般为20ms,长时为几十 秒)进行统计,便得到长时的自相关函数。长时统计表明, 8kHz取样语音的相邻样本间,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9。
(5.2-13)
这时有E{ek ek+j }=0。
若N=2, 有:
ˆ xk a1 xk 1 a2 xk 2
1 a1 1 a 2 2
式(5.2-12)变为:
解得最佳线性预测系数为:
a1 1 1 a 1 2 1 2 0 2
利用条件概率进行预测,传送去除了大部分相关性的误差序列{ek},有 利于压缩数据。
R(i)越大(即{xi}的相关性越大),方差σe2越小, 所能达到的压缩比就越大;
R(i)=0(即{xi}的互不相关),方差σe2min=R(0)大, 此时利用预测起不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例5-1
x 令N=1,a1=1,即有: k
必须与预测采用的所有数据正交。
定义数据的自相关函数:
R(i, j ) E xi x j
得到:
(5.2-4)
R(k , k i) a j R(k j, k i), i 1,2,, N
j 1
N
(5.2-5)
自相关函数满足:
R(k i, k j ) R(k j , k i )
(5.2-12)
若N=1, 式(5.2-12)只有一行: a1= , 则 则由式(5.2-10) ; ˆ xk xk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