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Back2
原、真核生物細胞的比較
原核生物:是指原核生物界的生物。例:細菌、藍綠藻 真核生物:包含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及動物界的生物
細胞核 核膜 遺傳物質 構造
生物的演化順序
原核生物 無 無 有
簡單
真核生物 有 有 有
複雜
{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原生菌類 → 菌物界(異營性生物)
原生動物類 → 動物界(異營性生物)
11
◆複式顯微鏡之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 目鏡倍率 × 物鏡倍率
鏡頭長度越長,放大倍率越小
鏡頭長度越長,放大倍率越大
◆放大倍率:低倍→高倍變化及因應
變化 1.觀察物變大 2.視野變小 3.光線變暗 4.焦距模糊
因應 1. 2. 3.反光鏡由平面鏡轉為凹面鏡(聚光) 4.調整細調節輪
◆複式顯微鏡成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Back2
人類的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消化管+消化腺
一、消化管: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口腔 咽 食道
口腔:
1.物理消化:利用牙齒及舌將大分子食團轉為小分子食團。
2.化學消化:唾液中澱粉酶將澱粉→葡萄糖 澱粉酶作用環境:溫度約36.5~37℃、pH值約7
食道:
消化管之ㄧ,不分泌消化液,唾液持續作用。因管壁上肌肉收縮
◆動物的個體 a.同ㄧ時間、同ㄧ地點、同種生物:族群 b.同種生物間具有變異 c.同種生物: 1.相同學名 2.體細胞細胞核內染色體數相同 3.自然生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之生物
◆植物的組成層次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個體
◆植物的組織
a.分生組織 b.保護組織 c.薄壁組織 d.支持組織 e.輸導組織
※蛋白質代謝廢物排除之ㄧ:尿液形成
動物攝食→胃初步消化→小腸消化→胺基酸藉主動運輸進入血液→血液運送至微血管
→進入細胞之粒線體→產生廢物氨→血液運送至肝臟→將氨轉變為尿素→血液運送
→在腎臟與多餘水分及鹽類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氮的循環。
5
5.液胞: a.真核生物細胞胞器之ㄧ。 b.動物細胞內之液胞較植物小。 c.主要功能為儲存廢物或特殊物質(年輕細胞液胞較年老細胞液胞小)。.
原、真核生物細胞比較9 演化 檢索表
生長
生殖
代謝
感應
2
組成細胞的成分
一、水:
1.細胞中最主要的成分。 2.充當溶劑。 3.調節體溫。
二、蛋白質:
1.生物體內種類最多的物質。 2.建構或修補體內組織。 3.參與生物體內代謝作用。
三、脂質:
4.生物體熱量來源。ㄧ克燃燒產生四大卡
細胞內物質的分解與合成
1.脂質包含脂肪(常溫固態)、油類(常溫液態)。
神經細胞→突起→迅速傳遞訊息
木質部細胞→管狀→利於運輸
生物的分類
依組成生物體細胞多寡分為
1、單細胞生物:個體僅由一個細胞組成 2、多細胞生物:個體由許多細胞組成
單細胞生物與多細胞生物的比較:
單細胞生物
細胞數目
單一
細胞分工
無
個體大小
較小
多細胞生物 許多 有 較大
7
Back2
動、植物細胞的比較
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 2、植物細胞內含葉綠體 3、植物細胞內液胞較大
3
Back2
細胞構造名稱及功能
ㄧ、共同構造及功能:
1.細胞膜: a.主要成分為脂質,蛋白質及醣類鑲嵌於脂質雙層膜上。 b.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物質進出細胞方式有主動運輸及擴散作用。 d.大分子物質無法自由進出細胞,小分子選擇性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
2.細胞質:
a.主要成分為水。 b.細胞中化學反應的主要場所。 c.脂質膜圍成各式胞器散佈期間。
馬×驢
產生 騾
騾×騾
無法產出騾
→馬與驢非同種生物
14
◆影響族群大小的因素
(ㄧ)出生 + 遷入 > 死亡 + 遷出 生物潛能>環境壓力 族群大小↑
(二)出生 + 遷入 = 死亡 + 遷出 生物潛能=環境壓力 族群大小─(該地區之最大負荷量)
(三)出生 + 遷入 < 死亡 + 遷出 生物潛能<環境壓力 族群大小↓
動脈
25
三、血液:血液循環的介質
血液的組成:血液=血球+血漿
消化系統 消化作用
養分
﹛ 22 六大營養素: 大分子養分:醣類、脂質、蛋白質 小分子養分:礦物質、維生素、水
小分子養分
吸收
呼吸作用 肺臟
血液循環系統23
生長 生殖 代謝 感應
生命現象
﹜ 1.維持生物基本機能。
2.維持恆溫動物體溫。
能量
組織細胞 養分+氧氣
恆定性39
廢物
含氮廢物
水 排泄作用
二氧化碳
21
科學方法(步驟)
觀察
提出問題
假設 假說
不斷實驗支持假說
實驗
學說
定理 定律
推翻假說
﹛ ﹜ 實驗組
實驗設計
僅ㄧ變因差異
對照組
10
Back2
複式顯微鏡構造名稱及功能
f
a.鏡筒: b.粗調節輪:用以調整焦距(放大倍率高時勿動) c.細調節輪:用以調整焦距 g d.光圈:調整進入光線 e.反光鏡:觀察時光線來源 f.接目鏡:放大 g.旋轉盤:物鏡固著,用以更換物鏡 甲.高倍物鏡:鏡頭長度較長 乙.低倍物鏡:
生態系:群集+棲地
棲地: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生態系總類
陸域生態系 水域生態系
佔地球表面積約30﹪ 佔地球表面積約70﹪
◆陸域生態系:依年雨量區分
一、森林生態系: a.熱帶雨林生態系 b.溫帶落葉生態系 c.寒帶針葉林生態系
二、草原生態系: a.年雨量不適發展大型喬木 b.動物奔馳能力強 c.多過穴居生活
19
生物圈
◆定義:地球表面上生物生存的範圍。 ◆範圍:海平面以上、下各10000公尺 ◆區域:陸域、水域及低層大氣
構成基本單位『細胞』
﹛生物性因子 非生物性因子
生物圈
構成基本單位『分子』
原子核 + 電子
質子 + 中子
20
Back2
動物生理學
﹛ 協調作用29
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
動物如何獲得養分
攝食
人類的循環系統的關係
心臟 → 動脈 → 微血管 → 靜脈→ 心臟 (部分血漿成份滲出組織細胞間)
淋巴循環系統
組織液
血液循環系統
23
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結→淋巴管
人類血液循環的組成:心臟、血管、血液
一、心臟: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1、位於胸腔中央偏左 2、由心肌所構成 3、內分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4、心臟一次收縮及舒張完成一次心搏 5、由冠狀動脈循環提供心肌養分及氧氣 6、血液流動方向:心房→心室 7、心房與心室間具有防止血液倒流之構造稱之為瓣膜
心搏:心臟之跳動,瓣膜關閉時造成心音。
24
二、血管:血液循環的管道
1、分為動脈、靜脈及微血管 2、大動脈與心室相接,將血液運離心臟 3、大靜脈與心房相接,將血液運回心臟 4、微血管銜接動脈及靜脈,為物質交換的場所 5、管壁厚度:動脈>靜脈>微血管
靜脈 三種血管比較
微血管
ㄧ、血管厚度:動脈>靜脈>微血管 二、血壓:動脈>微血管>靜脈 三、血流速度:動脈>靜脈>微血管
◆植物的器官
a.營養器官: 根、莖、葉(用以無性生殖)
b.生殖器官: 花、果實、種子(用以有性生殖)
13
Back2
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間關係之科學
原子 → 分子 →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統 → 個體 ↓
地球 ← 生物圈 ← 生態系 ← 群集 ← 族群 非生物性因子
◆族群 定義:同ㄧ時間、同ㄧ地點、同種生物。 同ㄧ地點:自然形成之自然環境,非人為劃記。 同種生物:a.學名相同 b.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相同。 c.自然情況下可交配產生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生物。
6.細胞壁: a.動物界生物細胞、原生生物界之原生動物類細胞不具此構造。 b.原核生物界生物、原生生物界原生菌物、原生生物界之藻類、菌物界、植物界 生物細胞均具有細胞壁。 c.細胞壁成份因生物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 d.細胞壁主要功能:維持細胞形狀及支持。
6
細胞的形狀及功能
表皮細胞→扁平→保護功能
肌肉細胞→細長→運動及收縮的功能
3.細胞核:
a.細胞的生命中樞(人體成熟紅血球不具細胞核)。 b.內含遺傳物質DNA。 c.由核膜包圍核質形成(原核生物不具核膜)。
4
4.粒線體: a.真核生物細胞胞器之ㄧ。 b.俗稱細胞的發電廠。 c.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d.細胞呼吸作用反應式如下
養分+氧氣→能量+二氧化碳+水
廢物:廢物排除過程稱之為排泄作用 何謂排泄作用?生物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稱之為排泄作用 何謂代謝作用?細胞內物質的分解與合成。 下列何種生理現象非排泄作用? a.排汗 b.排尿 c.排便 d.呼氣
2.脂質不溶於水,可形成脂質膜,用以區隔細胞與外界環境。
3.具有保護與保溫的功能(內溫動物體溫的調節)。
四、醣類:
1.又稱為(
)。
2.葡萄糖是生物體內最普遍、重要的醣類,可直接為細胞所利用。
3.多餘的葡萄糖可轉變為澱粉(植物)、肝糖(動物;儲存於肝臟或肌肉)。
五、核酸:
1.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 2.承載遺傳訊息或傳送製造蛋白質的指令。 3.生殖過程可將具遺傳訊息的核酸傳給下ㄧ代。
藻類
→ 植物界(自營性生物)
(依養分獲得方式區分)
9
Back2
細胞學說
虎克:利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塞薄片 ◎所看到蜂窩狀小格子,是已分化的死細胞的細胞壁 ◎顯微鏡並非虎克發明,且亦不是第一個觀察到細胞的生物學家 ◎虎克是第一位提出“細胞”的生物學家 ◎細胞學說非虎克提出,而是生物學家經不斷實驗提出『生物的構成基本單位為細胞』
若以複式顯微鏡觀察魚尾鳍之血液流動 1.甲、乙、丙分別為何種血管? 2.魚頭朝左、或右?
12
Back2
生物的組成層次
◆動物的組成層次
細胞 → 組織 → 器官 → 系統 → 個體
◆動物的組織 a.皮膜組織 b.結締組織 c.肌肉組織 d.血液 e.神經組織
◆動物的系統
a.消化系統 b.呼吸系統 c.循環系統 d.排泄系統 e.生殖系統 f.神經系統 g.內分泌系統
三、沙漠生態系 a.根細淺且廣(便於吸收降雨) b.植物葉片退化減少蒸散作用 c.角質層發達,以減少水分散失
◆水域生態系:依水中含鹽度區分
ㄧ、海洋生態系 a.近海區 b.遠洋區 c.潮間帶
二、河口生態系 a.土壤中鹽度高、氧氣含量低 b.枯枝落葉需分解成碎屑,以 營養鹽方式進入消費者
三、淡水生態系:
22
Back21
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單細胞動物:
1.擴散作用:分子由濃度高往濃度低地方移動稱之為擴散作用。(無需能量) 2.細胞質流動:
多細胞動物:
1.開放式循環系統:血液流入組織間,並非全在血管中運行(缺乏微血管) 2.閉鎖式循環系統:血液均在血管中運行
人類的循環系統
1.血液循環系統:心臟、血管、血液 2.淋巴循環系統:淋巴結、淋巴管、淋巴
生物重點整理
1
構造名稱及功能 成像 顯微鏡11 虎克
生物圈
生物性因子 非生物性因子
生態系 棲地
群集
地球 生理學21
科學方法
細胞學說10
生命的要素
14族群
遺傳48
組成細胞成分3
細胞
組織 13
器官
系統
個體
個體差異
構造名稱及功能4 生物分類及命名53 生物定義 演化51
動、植物細胞的比較8 分類階層 生物二名法 生命現象
二、消費者(異營性生物) 須由外界獲得生命所需之養份。再吃與被吃之間構成食物鍊及食物網。
三、分解者(異營性生物):促進物質循環
1.腐生細菌:原核生物界 2.真菌:菌物界,此類生物具細胞壁不具葉綠體。 3.原生菌類:原生生物界
穩定之生態系中必存在:生產者及分解者
生產者:生物與無生物間之橋樑
分解者:將組成生物之物質回歸自然環境
16
物質的循環
◆碳循環
溫室效應
造成溫室效應之原因 1.過度使用化石燃料 2.大量砍伐生產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燃燒 工廠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產者
消費者 死亡
化石燃料
分解者
死亡
17
◆氮循環
大氣中氮氣(約佔4/5)
但直接被利用 生產者
消費者
藍綠菌
微生物
豆科植物根之共生根瘤菌
含氮化合物
分解者
閃電
18
,使食團由咽→胃。 胃:
1.分泌胃液,胃液=胃蛋白酶+鹽酸
2.胃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作用環境pH值約2~3
3.鹽酸:不具消化功能,然使胃呈現酸性以利胃蛋白酶作用,且可防止食物腐敗。
小腸: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1.小腸內所含消化液有腸液、胰液、膽汁等。 2.因小腸內之消化液使其環境pH值約9~11 3.小腸壁有絨毛可增加吸收面積 4.小腸中養分大分解成小分子,故小腸為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群集:同ㄧ時間、同ㄧ地點(棲地)、數個族群的組合。
◆族群間生物的交互作用:
1.捕食:生物間吃與被吃間構成之單向關係 2.競爭:同種及異種生物間為食物、空間彼此間競爭→演化動力 3.共同生活:a、互利共生
b、片利共生 c、寄生
15
自然界生物依獲得能量方式分為:
一、生產者(自營性生物)
1.藍綠藻(菌):原核生物界,含葉綠素,不含葉綠體 2.藻類:原生生物界 3.植物界生物:蘚苔類、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原生動物類:眼蟲除兼具動物特徵外可形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