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地理配套练习:第二章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3)
高二地理综合题练习(含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1、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分别是:AB (4分)(2)试分析B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3)小麦带①②种植的小麦类型有何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1、(1)玉米带棉花带(2)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耕作;属于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等众多河流流经,灌溉水源丰富;纬度低,光热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3)差异:①为春小麦,②为冬小麦。
主要原因:小麦带①比小麦带②的纬度高,气温低,热量偏少,小麦的生长周期短。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单、双季稻要求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在750mm以上和1500mm以上。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水稻产区分布图。
材料三材料二图中A地为宁夏平原,自古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
小麦、水稻高产稳产,枸杞、瓜果品质优良。
银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宁夏的水产基地,而贺兰山前广袤的草场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
(1)根据图示信息,描述我国水稻分布特点。
(6分)(2)有人提出“宁夏不应该种植水稻”这种观点试从生态环境角度为此说法提供论据。
(6分)(3)请提出宁夏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0分)2、(1)①水稻在我国分布广泛(或水稻在我国分布南北差异大);②集中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或南方地区);③北方和西北地区分布不均(或分散分布)。
(2)①宁夏平原虽然可以引黄灌溉发展农业,但由于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终年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2)水稻耗水量大,大量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水资源短缺;③大水漫灌导致该地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荒漠化威胁大。
(3)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农、林、牧业;②科技兴农,増加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③以农产品为原料,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发展节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⑤积极植树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向题;⑥完善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逆向思维:
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为农村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 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或其他服务业活动,促进 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思考与讨论
粮食产量
北大荒
1949年 1500万吨
耕地面积 1600万公顷
北大仓
1978年 4500万吨 2008年 8900万吨
3000万公顷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15年 10000万吨
?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三河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东北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理解: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措 施。 应用: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例1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商品粮比 重最大。 (3)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畜产品加工 (1)加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龙头企 业建设。 养畜 (2)抓好________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 共同发展。 社会化服务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三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___________、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和_______________,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松嫩 三江 (2)中部的东北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_平 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商品农业生产 黑土 ______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 基地。
【金版学案】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中图版必修3,自: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3•(配中图版)◆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湿地是指地球上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泊、沼泽地、湿原、 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海岸滩涂等的总称,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海域。像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 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都属于湿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 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 篮”、“鸟类家园”。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 (2)动物栖息地,提供大量粮食、肉类、水产、药材等物质。 但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则会带来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 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问题。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3•(配中图版)◆
(3)气候: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4)土地: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集中分布在松嫩 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其中,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是中国各种土壤中最高的。 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 区,其中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是保存较好的优良 草原之一。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3•(配中图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3•(配中图版)◆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地理•必修3•(配中图版)◆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C、D两地的主要油 料作物是_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__,B地粮食作物是 __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__。 (3)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之小船创作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战略。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必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人口战略(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
(2)战略措施:①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资源战略(1)资源现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②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
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1)环境现状: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措施: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1)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
(2)战略措施:①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
②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总结深化]1.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战略2.我国的资源状况和资源战略[对点演练]下图为我国某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2.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大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解析:1.C 2.A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因为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因此老龄人口增加快。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2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第1~2题。
1.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2.对于P地土地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措施是()A.抽水排湿,发展耕作业B.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沙特阿拉伯位于沙漠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水源成为农业生产制约因素,20世纪80年代前,小麦需要进口。
20世纪80年代开始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产量逐渐增加,1992年产量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但是,沙特阿拉伯政府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止小麦种植。
据此完成第3~4题。
3.沙特阿拉伯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设施逐步完善B.土壤改造技术不断提升C.周边国家市场需求增加D.光热资源优势日益体现4.沙特阿拉伯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的根本原因是()A.小麦生产成本过高B.小麦市场利润降低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22福建龙岩检测)通常处理秸秆最理想的方式是秸秆还田,但2020年作物秸秆焚烧新政策出台后,吉林省延边州按照错时、限量、轮烧要求,认真制订烧除计划,并及时对各县市烧除计划进行了调整。
据此完成第5~6题。
5.吉林省延边州允许焚烧秸秆可能是为了()A.提高地温,增加光照B.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C.改变土壤成分,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成本,利于机械化生产6.吉林省延边州错时、限量、轮烧秸秆的原因是()A.减缓全球变暖B.错时播种,提高生产效率C.减轻环境污染D.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出苗率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3、土地开发——开垦荒地
P91 开发形式
⑴进行水利建设 ⑵建立国营农场
扩大了商品粮和油料、糖料基地
北大荒
北大仓
问题:
破坏了湿地和生态系统
措施: ⑴不再开垦荒地; 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
( ⑵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P92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农业结构比较齐全、以耕作业为主
A 东部 黑龙江省
林B 省
C
东北地区
2.
•2.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水文)P89来自黑1.东
龙
北 地
8.
江
A
嫩
B
江
松 花江
区
自
乌 苏 里
然 环
7. C
3.
2.江 境
兴凯湖
的
辽河
6.
基
4.
本
图们江
5.
特
鸭绿江
征
地貌格局:半环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回顾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黑龙江、松花江等
黑钙土
分布:松嫩平原中西部
三江平原
冻土 P89
1.类型
季节性冻土 永久性(多年)冻土
2.冻土的危害
⑴增加气候寒冷程度 ⑵影响地表水下渗 ⑶影响工程建设
补充
2、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
• 工业基础 供大量生产资料(机械化)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甜菜、林业基地
林业:
有三大林区之一的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一)教材第54页思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A级抓基础(2019·惠州市调研)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3题。
1.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该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3.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奈曼沙漠纬度低,热量更充足,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较奈曼沙漠中的沙丘地貌有明显优势,B错;根据材料可知,奈曼沙漠终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对,D 错。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试题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差异也不大【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东部,A项错误。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降水呈减少趋势,南北差异大,故C、D项错误。
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东有长白山地和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具有山环水绕的特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具有沃野千里的特征。
故B项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能力。
2.沼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但近年出现诸如气候变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不再垦荒,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赤道分异规律B.由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D【解析】三江平原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该区域沼泽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冷湿、地形低洼,地表长期积水有关,这与局部特殊的地形有关。
冷湿的气候、冻土的分布为地表水长期存留提供了一定条件。
【考点】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2】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河流,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A.嫩江B.松花江C.鸭绿江D.图们江【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嫩江是松花江的支流,鸭绿江、图们江均不流经三江平原地区。
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某地形区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土壤贫瘠,广种薄收②大量外来人口涌入③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④该地区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旱涝灾害更频繁(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2.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图2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2)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3.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产量最多的省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两图分别是黑龙江省1981—2011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物单产B.市场需求C.气候变化D.交通改善(2)影响四种农作物单产总体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A.农业科技B.自然灾害C.生态环境D.土壤肥力(3)黑龙江省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A.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面积B.提高小麦和水稻的市场价格C.加快粮食产品的深度加工D.加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以保证稳产4.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东北地区(附答案)一、单选题如图是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1-2题。
1.字母所在区域与所属国家的组合,正确的是()A.M﹣﹣韩国B.N﹣﹣俄罗斯C.P﹣﹣朝鲜D.Q﹣﹣日本2.关于N、P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②N国与我国隔渤海相望③P国气候相对温暖④N、P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主要原因是()A.学生喜欢放长假C.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B.可以充分休息D.当地政府规定的4.某地区黑土广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三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基本特征.没有环抱东北平原的是()A.太行山脉B.大兴安岭C.长白山脉D.小兴安岭6.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A.沿海地区C.沿边地区B.自然资源丰富地区D.交通干线沿线地区7.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长冬无夏B.降水多集中在冬季,地表积雪时间长C.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D.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P为我国哪个粮食集中产区()A.三江平原B.成都平原C.洞庭湖平原D.松嫩平原9.关于P地区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三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一熟10.关于P基地种植的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A.小麦、大豆、甜菜C.小麦、油菜、甘蔗B.水稻、油菜、甘蔗D.水稻、花生、甜菜11.我国东北地区的纬度较高,但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最主要的原因是()A.有肥沃的黑土C.有灌溉水源的保证12.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A.东北人怕噪音C.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13.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C.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B.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D.平原面积广大B.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D.东北降水太多B.辽宁省的省会D.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14.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C.水资源丰富D.工业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东北地区的山脉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15-16题。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_高考通关-《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高考通关一、选择题1.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B.气温C.降水D.土壤2.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利用率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评价类别农作物A 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 22 16 水分满足率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 29 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 28.7 41.4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4.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5.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6.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B区域与A区域相比(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7.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东北稻米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A.光、热、水充足B.生长期长,病虫害少C.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8.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398元/千克。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地价上升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水稻种植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珠江三角洲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含解析】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生产区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分布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中国的农业练习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选择题图1为我国某⼀省级⾏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A.塔⾥⽊河B.雅鲁藏布江C.淮河D.长江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B.种植⽔稻为主的耕作业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D.放养⽺、马、⽜为主的畜牧业下图甲、⼄为我国两个盆地。
读图回答3~4题。
3.甲、⼄两盆地发展⼯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运便利B.劳动⼒充⾜C.油⽓资源丰富D.⽓候适宜4.甲盆地的⼩麦品质好于⼄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地形平坦B.温差⼤,光照⾜C.⼟壤肥沃D.⽔源充⾜读右图,完成5~6题:5.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 D.甜菜6.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向是A.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B.⼤⼒发展林业,改善⽣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产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风沙危害D.提⾼复种指数,充分利⽤光热资源,努⼒增产粮⾷右图表⽰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期等值线及⽔系分布。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期最早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8.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年内⽇平均⽓温≥10℃持续期间⽇平均⽓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读我国某区域“⽇平均⽓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图,完成7~8题7.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A.东⾼西低B.西北⾼,东南低C.北⾼南低D.南北⾼,中间低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热条件最好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1~12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4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
第34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人地协调观)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环境1.X围:某某、某某、某某三省及某某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易错提示】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X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某某自治区东部。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某某省、某某自治区,在某某省、某某省也有少量分布。
(1)开发:荒地的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易错提示】“北大仓”变回“北大荒”的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②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③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④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②劳动力数量减少③农业科技水平提高④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东
B.甘肃
C.广西
D.内蒙古
1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2分,14题16分,共28分)
13.下面甲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乙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年份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
1978 55.0% 19.8% 4.9% 15.4% 4.9%
2008 40.2% 44.1% 6.2% 1.3% 8.2%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
14.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2)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1.B
2.D
3.C 解析:1.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
2.甲图中P 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3.甲图所示区域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4.A
5.D
6.D 解析:4.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5.苹果为暖温带
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7.B 8.D 解析:7.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8.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沼液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9.B 10.A 解析:9.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前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具有生产规模小、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和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
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种植业比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11.C 12.C解析:11.从当地产蔗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只有C项符合。
12.由图可知,利用8亩蔗田的副产品,可饲养两头奶牛或两头肉牛,饲养奶牛可多收入5 600元,即每亩多收入700元;菇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饲养奶牛对交通要求较高。
该循环经济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衔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又利于发展经济。
13.(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
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①(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②(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③(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④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解析:(1)地形特征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气候特征要结合地图做出正确的定位。
(2)该地为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产品等。
14.(1)①电力工业建材工业②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2)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3)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解析:(1)甲和乙工业部门可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教材内容做出回答。
(2)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
(3)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