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中国的农业(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会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爱农村和农民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了解?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

(3)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如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成功案例,如袁隆平杂交水稻、东北黑土地等。

(2)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的原因,如气候、土壤、科技等。

(3)提问:从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经验?4.问题讨论(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低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强调我国农业生产的优势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2.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绘制分布图。

3.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成功案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第六讲 中国的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第六讲 中国的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第6讲中国的农业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晶;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初步学会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初步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大致位置。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

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耕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三.教学难点:四大农业区一.农业的地位稻谷、大豆、谷子、茶、桑、柑橘等都起源于我国。

1.农业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提供生活必需品、原料、市场、劳动力、资金把农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问题:(1)人均耕地少。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较差。

水旱灾害最严重。

(3)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一半以上,林业不足4%,牧业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牧业比重较低。

近年的变化:种植业比重逐年降低,牧业、渔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林业的比重仍然偏低。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且垦殖指数较高;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边远山区。

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很大。

东部地区的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耕地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土地后备资源不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云南等边远省区,开发比较困难。

(5)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受污染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

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6)不少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种植业(耕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粮食作物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全国3/4的耕地和农业劳动力都投入粮食生产。

稻谷:我国的粮食作物中,稻谷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4讲中国的农业学案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24讲中国的农业学案

第24讲中国的农业[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运用区域认知方法了解我国主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2.联系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变化特点,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根据资料综合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农业概述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二、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1.种植业【填图绘图】在上图中标出下列内容:①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②我国主要甘蔗和甜菜产区。

(1)分布:东部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

(2)内部差异①成因:南北________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3)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①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南方一般为120天,北方一般为270天,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推荐文章高中地理关于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模拟题热度: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热度:高二地理选修三教案热度:高二地理选修六教案热度:高二地理选修6教案热度: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重点】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纺织工业)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

2024年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实用【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掌握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3.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了解?有哪些问题想要探讨?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三、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多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气候: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湿润,北方干旱,为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同的气候条件。

土壤:我国土壤类型丰富,但部分地区土壤贫瘠,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2.讲解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地区:地势较高,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农业发展以旱作农业为主。

华东地区: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以热带作物种植为主。

3.讲解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问题: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解决途径: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四、课堂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课后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我国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及其成因、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中国的农业地理”教案

“中国的农业地理”教案

“中国的农业地理”教案标题:中国的农业地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农业的分布情况,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稀野生动物。

二、教学内容1.农业的重要性。

2.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3.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4.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地图册。

2.投影仪。

3.教学软件: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位农民的日常生活,引出农业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农业的分布情况,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农产品产区规划。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展示各组的农产品产区规划设计。

2.提供反馈:针对各组的报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查找资料,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

2.设计一个针对青藏地区的农产品产区规划。

3.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看法。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讲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下次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掌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 理解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特点。

2.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3. 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二)讲授新课1. 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师介绍不同农业生产的类型,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 分析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如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

2.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如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等)。

- 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3. 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如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农业类型及其区位因素。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提高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现状。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讲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收集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熟知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3.根据图形分析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4.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分析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学案的导学问题预习回顾有关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忆农业的基本概念,划分类型,农业的特点以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导入本节课。

教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预设:农业是以动植物的生产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发展区位因素。

【学生探究一】【问题研究一】、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看图思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形成条件【学生回答】:学生看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区分布图,让学生思考中国农业地区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总结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总结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我国种植业南北向的差异3、看图地图册P180 总结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教师小结】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交通、科技等方)【巩固练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设计意图】对点演练巩固学生知识,熟知影响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中国农业教案高中

中国农业教案高中
高二地理导学案
初中地理
第四章
《中国的农业》教案(第 1 课时)
高二地理 刘珩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出我国东北、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自然和人文因素总结出我国不同地区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从而树 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能分析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原因,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前三个单元教材设计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而本部分知识是中国的人文环境的第一章节。 这其实是对自然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的具体事例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其实是对自然地理知 识的一种延伸,也是与高中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的结合。因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构建完整的 知识体系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是农业的分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难 点: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2.读图分析法;3.自主与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对中国各区域的自然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农业区位因素也做了详细的学习。本章 节的学习借助的是初中教材,所以很多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会有复习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在 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充分。所以,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另外,由于学生地理思维不 够严谨,在思考问题时往往片面或者不能站在高中知识的高度来解决问题,因而更要重视引导学生 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教学评价】 1、 通过练习 1 让学生意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达到能够用地理区位来思考解决实际问 题目的。 2、 通过中美之间玉米带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发达国家之间差异有更 清晰的认识。 3、 通过对南方水稻种植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西北地区自然区位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农业问题 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_中国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_中国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熟知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3.根据图形分析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4.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分析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学案的导学问题预习回顾有关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忆农业的基本概念,划分类型,农业的特点以及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导入本节课。

教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预设:农业是以动植物的生产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发展区位因素。

【学生探究一】【问题研究一】、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看图思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形成条件【学生回答】:学生看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区分布图,让学生思考中国农业地区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总结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总结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我国种植业南北向的差异3、看图地图册P180总结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教师小结】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交通、科技等方)【巩固练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设计意图】对点演练巩固学生知识,熟知影响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地理农业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地理农业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掌握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分布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3)了解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分析农业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关注;(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3)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概述2.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3. 农业产业结构4. 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问: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新课(1)农业概述:介绍农业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2)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我国主要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分布特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3)农业产业结构:介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4)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问题;(2)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2)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农业、保护环境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现状;(2)撰写一篇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地图、图表等地理工具;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doc

最新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doc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1.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阅读、观察、实验一、知识回顾蓝藻细胞与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二、探究新知(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通过问题探讨的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元素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3、元素含量:根据在细胞中的含量,将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⑴大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⑵微量元素: Fe、Cu、Zn、Mn、P、Mo 等。

⑶主要元素: C、H、O、N、P、S⑷基本元素: C、H、O、N⑸最基本元素: C4、组成人体的细胞,细胞鲜重中,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是O 含量从多到少(前四种)是怎样的? O、C、H、N 细胞干重中,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是C从多到少(前四种)又是怎样的? C、O、N、H 。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5、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___化合物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6、细胞内的化合物⑴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

[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⑵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⑶占细胞鲜重的化合物是水。

⑷占细胞干重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⑸占细胞鲜重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7、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____C___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8、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蛋白质_______,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__水_______,它是生命之源,离开它,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9、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都一样。

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的种子中含脂肪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差异。

2. 掌握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

3. 理解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二、知识概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有养殖业和林业。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水平低下;传统农业阶段逐渐引入农业工具,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现代农业阶段则借助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中国的基本农田是指具备一定农业生产潜力,农田质量好、自然条件适宜,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田。

中国的农耕区域划分主要有北方小麦区、东北稻作区、江南水稻区、西南亚热带作物区、西北马铃薯区等。

3. 中国农业发展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等问题和挑战。

人口多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导致劳动力效率低下。

4. 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了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加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习资料阅读等方式,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一、知识介绍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加入人工因素,实现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活动的一种经济行为。

2.中国的农业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现代化农业经营的缺乏、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

3.中国的农业资源中国的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人力资源等。

其中,土地资源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土地质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和农业适宜性也不同。

二、知识重点1.中国的农业分布中国的农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域性,一般分为东北、华北、黄淮海、江淮平原、西南山地、华南、西北七个区域。

其中,东北地区的农业发达,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黄土高原和陇东地区的农业以小麦种植为主要经济作物,江淮地区则以米、麦、棉、油等作物种植为主。

2.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对传统,仍存在大量农民自耕自种,但是在近年来,政府力度逐渐加大,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并推行了多项农业发展政策,例如“三夏”生产方式、雨养农业、农村新土地承包制度等。

3.中国的农业发展问题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规模效益低、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同时,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极易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危房屡禁不止等土地流转问题。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中国农业资源的类型和分布,学习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模式。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国的农业分布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介绍,难点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农村危房屡禁不止等问题的探究。

3.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和案例分析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影像资料,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阐释。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 分析农业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难点:不同农业类型的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农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生分享对农业的认识,教师总结: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二】讲授新课1. 农业的基本概念(1)农业的定义:农业是利用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2)农业的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

2. 不同农业类型的特点(1)种植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如粮食、经济作物等。

(2)林业:以种植、经营森林资源为主,如木材、竹材等。

(3)畜牧业:以养殖动物为主,如家畜、家禽等。

(4)渔业:以捕捞、养殖水产品为主,如鱼类、虾类等。

(5)副业:以加工、加工农产品为主,如食品加工、工艺品制作等。

3. 不同农业类型的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1)种植业:气候、土壤、水源、劳动力、技术等。

(2)林业:气候、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市场需求等。

(3)畜牧业:气候、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市场需求等。

(4)渔业:气候、水域、生物多样性、市场需求等。

(5)副业:市场需求、技术、政策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农业类型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其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农业的认识和感悟,拓展思维。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板书设计高中地理农业一、农业的基本概念1. 定义:利用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生产农产品的活动。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农业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农业

第18讲中国的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2.能指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的分布。

先学过程: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农业概述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1.种植业(1)分布: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①九大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珠江三角洲。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我国东北平原盛产的农作物有( )A.甘蔗、玉米 B.小麦、玉米C.甜菜、棉花D.水稻、棉花2.云贵高原的特点是( )A.地面平坦,一望无际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地面崎岖,多“坝子”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3.山东鲁花集团生产的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南部沿海地区4.我国糖类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南甘(蔗)北甜(菜)”——地形B.“南甘(蔗)北甜(菜)”——热量C.“北甘(蔗)南甜(菜)”——地形D.“北甘(蔗)南甜(菜)”——热量后教过程: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程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更正。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然后共同总结。

(快尖班适用)1.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4)题。

(1)该作物是( )A .甘蔗B .甜菜C .棉花D .大豆(2)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 .光照B .热量C .水分D .风能(3)2014年春季,图中③省区遭遇严重旱灾,使得该省区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某种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该种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A .花卉B .甘蔗C .香蕉D .油菜(4)③省区重点发展上述农产品种植所依托的优势资源是( )A .气候资源B .土地资源C .劳动力资源D .水资源当堂训练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中国的农业教案
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可以粗略分为两个较小的领域:人文地理学及自然地理学。

为大家推荐了中国的农业教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地理农业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掌握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

-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关注。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激发学生对家乡农业发展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

-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2.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综合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吗?2. 展示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各类农业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讲授农业生产类型:- 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

- 畜牧业:包括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 水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淡水渔业等。

2. 讲授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分布区域:- 通过地图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分布特点。

3. 讲授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某一农业生产类型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区位因素。

2. 案例分析:- 分析某一具体农业生产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分布区域及区位因素。

2. 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家乡某一农业生产类型的资料,分析其特点及区位因素。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

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

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

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
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商品粮
基 地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3.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

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

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4,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
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