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8讲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梳理】农业的重要性2018年9月22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他谈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因素)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地位: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区位因素: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粮食。
(4)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国。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补充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农业的发展课件
西北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太湖平原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畜 雅鲁生藏产布,江谷以地进入国际市场立为体目农标业。
闽南三角地区
坝子农业
珠江三角洲
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原、山地、丘陵、海拔) ②气候(热量、降水、光照) ③土壤(肥力、性质) ④水源(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科技,④国家政策,⑤交通
运输,⑥其它如:地价、资金、管理、技术(化 肥、农药、良种、冷藏等)
五、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1、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比重偏大;林业、渔业和牧
业的比例太小。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科技水平低,单产低
科技兴农,产业化发展
3、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 境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
农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 条件 肥沃
不利 条件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伏旱洪涝,人均耕地少
农业 一年两熟到三熟,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 特色 地适宜养蚕
发展 方向
保护耕地和湖泊水面; 建设商品粮、棉、油、水产、经济作物基地; 发展林地,保持水土; 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三江北大仓, 两江三湖居中央, 成都平原西南望, 珠江三角在南方。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农作物:棉花 生长条件: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优势区域重点: 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西北内陆棉区 主要分布: 黄淮海平原 南疆盆地 生长条件: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B 1.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 )
①改变土地经营权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挖掘耕地后备潜力④作物品种不断改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3,中国的农业——畜牧业
四大牧区 牧场特点 内蒙古牧区 草原牧场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优良畜种 三河马、 三河牛
细毛羊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牦牛 高寒牧场 牦牛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发展 方向
增大耕地投入,提高单产; 增加建设用地,保障能源基地建设, 复垦工矿废弃地
知识点1:中国的农业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中国的农业——种植业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产业区位选择第52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课件湘教版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农业区位分析
精讲点拨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关键词” 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优势因素等。关键词不同,回答 角度也不同。 (1)综合分析,要全面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 既包括有利的方面,又包括不利的方面。
2022年,固阳县成为“药食同源”试点地区,11家试点企业推出黄 芪酒系列、黄芪超细代茶粉等产品。2023年11月,黄芪被列入“药食 同源”物质目录。固阳县黄芪深加工产业将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1)分析固阳县适宜蒙古黄芪种植的自然条件。(6分) (2)与春季播种相比,说明秋季播种对黄芪育苗的益处。(4分)
2.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少数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 ) A.人口规模大 B.消费水平高 C.飞机航班多 D.冬季蔬菜少
答案:B
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人口规模大不能保证 人们能接受豌豆尖较高的价格,A错误;根据图示,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大城市,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消费水 平高,人们更容易接受豌豆尖较高的价格,有利于豌豆尖卖出好价格,提高经济 收入,B正确;豌豆尖的运输不一定用飞机运输,较近的地区可以采用高速公路 运输,飞机航班多不是选择在这些城市的主要原因,C错误;这些大城市冬季蔬 菜不少,D错误。故选B。
政策 法规
劳动力的__数__量____、___素__质___和 ___价__格___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 经营方式等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 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 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 品的___价__格___等,都对农业生产 有很大影响
(3)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创新
(3)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创新+素养限时练【配套新教材】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业交错带、西北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
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B.地形、水源、地形、降水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D.降水、水源、热量、地形2.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正确发展方向是()A.增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实行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业D.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
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在农牧交错带,宜()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下图示意全球不同程度土地退化面积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有关全球土地退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B.非洲土地退化严重主要跟沙尘暴频发相关C.欧洲降水丰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D.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大于北美洲6.目前在我国农牧过渡地区,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措施为()A.加强湿地管理,维护其生态功能B.禁樵禁牧,保护基本农田C.合理利用土地,退耕还草D.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新疆天然草地面积广阔,达5726万公顷,但至2000年,天然草地的85%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的面积达37.5%。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3章 第21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21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内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 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4)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和降水充足, 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平原、丘陵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2.季风水田农业的问题与对策拓展延伸我国的特色农业类型(1)河谷农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2)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以及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绿洲农业多呈岛弧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通过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土壤肥力和冲刷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人们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在河谷底部的溪流、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种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用材林。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影
有利 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
响
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一、中国的地形
4.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 影
不利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响
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 农业、城市的建设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兴修
治 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
引淡压咸;植树
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
措 工程;营造防护林(长江中
造林,保持水土
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
施 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保持林;加固堤坝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 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 分布不均
类型齐全 地区分布不均
分布广泛 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 类型丰富
空间分布不均,南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 分布广泛、相对集
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
鱼类:舟山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 成因,分析我国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掌 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八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耕地资源与粮食
第十八章第2节一、选择题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况。
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粮食总产量上升B.粮食自给率上升C.粮食单产下降D.粮食商品率下降2.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0—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B.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C.2000—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2005—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3.1990—2000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 )A.洪涝灾害频繁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C.生态有所改善D.水域面积增加最多【答案】1.D 2.C 3.C解析:第1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率。
1990—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
耕地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项正确。
第2题,耕地的转换方向有转入和转出之分,转出表现为耕地减少的方向,转入表现为耕地增加的方向。
据图可知,2005—2010年耕地转入率最低;1995—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2000—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项正确。
第3题,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1990—2000年耕地转出的方向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域等生态用地。
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项正确。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 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
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从南往
北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淮 河以南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东北一年一熟。所以,我国种植业的制宜,使耕地资源得
• 社会条件: • ①市场,②劳力,③机械,④政策,⑤交
通运输,⑥其它如:地价、资金、管理、 技术(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
编辑ppt
8
•
(2)我国种植业分布
•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
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
的差别。一般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 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 甜菜 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
地
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编辑ppt
17
2、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 (1)重要性: • ①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
•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 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 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 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 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 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 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 显的差异。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
第二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进出口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2.我国的粮食安全(1)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目标是什么?提示: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2)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途径我国现状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目前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潜力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请说出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提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说出我国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
提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提示: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②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③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④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2.耕地资源保护必要性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政策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措施数量已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做到占补平衡质量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命题视角(一) 耕地资源及开发现状演绎法学习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总体特点特点表现数量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质量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空间分布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后备资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2)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二、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我国耕地资源数量问题及变化趋势2.我国耕地资源质量问题及变化趋势3.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1)耕地集约利用:指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导引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农业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因素。
南方的等亚热带水果;北方的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业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适宜发展业和适宜发展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展梯田东南亚砖红壤区的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土河西走廊的农业;新疆的□10农业(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①②③④(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下图中,①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2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3)分析玉米与大豆轮作对土壤的作用。
单一种植玉米消耗地力,土壤肥力下降,与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大豆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 亚洲主要发展
【规范表达】
① 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② 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
③ 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 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右图),提 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2023·广东卷)龙胆草(左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 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水—分田” 之称(中图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 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
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 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
2025版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含答案课时规范练4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4·河北邯郸第一次调研)昭苏县位于中亚内陆腹地的一个山间盆地,气候为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适合春油菜生长,每年油菜花开放季节,游客络绎不绝。
2002年至今,昭苏县油菜生产由常规品种转向杂交品种,种植面积超过小麦,成为该县第一大作物。
2013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昭苏油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据此完成1~2题。
1.2002年以来,昭苏县油菜成为全县第一大作物的主导因素为()A.政策B.地形C.经济D.劳动力2.昭苏油菜花的最佳观赏时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3·湖南5月大联考)菏泽地区为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大力发展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
该技术与其他栽培技术相比行距更宽,播种前须将种植区域土壤用水浇透,保证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分供给充足,还需适时覆膜。
覆膜后,在龟背状畦(畦为由田埂分成的小块田地)的顶部播种西瓜种子。
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
据此完成3~5题。
3.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比其他栽培技术行距更宽的原因是()A.利于作物充分吸收水分B.利于农民田间管理C.保障作物生长空间D.提高农田土壤肥力4.采用棉花—西瓜间作套种技术,其中西瓜的最佳覆膜时间是()A.4月B.6月C.8月D.10月5.棉花种植后覆盖地膜并拉紧、压实的目的是()A.防止水分蒸发B.发挥光效作用C.避免风沙破坏D.维持土壤温度(2023·福建南平三模)设施农业通过人为调控环境因子,为生产对象提供较适宜的生长条件。
北京市设施蔬菜的设施类型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
下图示意2010—2021年北京市设施蔬菜在蔬菜产量和设施农业产值中的占比。
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可种植品种多B.土地利用率高C.交通条件改善D.“菜篮子工程”7.与露地蔬菜相比,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安全性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①高温高湿,易生病虫②喷洒农药,不易扩散③滥用化肥,土壤板结④施用粪便,滋生细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3·山东济宁二模)鱼菜共生AI(人工智能)工厂是采用“生态+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工厂,其在包厢养鱼和立体式水培蔬菜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AI技术进行生产。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
对点训练
[2021·湖南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
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 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归纳提升
1.亚洲水稻种植业
特点
原因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 程量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__气__候__温__和__,降水丰富等 交通运输便利;__市__场__广__阔__;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 学技术先进
(4)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__大__,商品率__高__,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 读世界典型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B中亚、C __美__国__(填国家名称)、G阿根廷以 牧牛为主,E__南__非__、F__澳__大__利__亚__ (填国家名称)以__养__羊__为主,农业 地域类型属于__大__牧__场__放__牧__业__。
大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特点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
原)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3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3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地理背景(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②热量条件:夏季温暖,雨热同期;冬季寒冷,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③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
④农作物生长时间:4-10月。
(2)地形条件: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布局的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茧、苹果等。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三、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微点1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 总量丰富,河川径 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源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一、种植业
有利
不利
政 策
保障和推动农业的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积 极性
社
会 劳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 经 动 富, 济力 条
件
市 场
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推动农业发展、促进 农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农业
知识链接----农业概况
1、概念 在土地上,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狭义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
2、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为我们提供衣、食、用等生活资料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 :热量和降水、光照、昼夜温差、雨热配合
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的产量最多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3>五大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南疆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生长条件:1、夏季高温、光照强、降水丰沛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成都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思考1】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与乙相比,甲商品粮基
地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
甲
①黑土,土壤肥沃;
②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高;
③病虫害少,少施农药,清洁无污染;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甲
乙 丙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2>经济作物分布 糖料作物
甜菜
特点: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较短 分布:黑、吉、内蒙古、新 (40°N以北,中温带)
甘蔗
特点:喜高温、需水量大, 生长期长
分布:台、闽、粤、 桂、琼、云、川等 (24°N以南地区,热带)
⑧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⑦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①商品谷物农 业:东北地区
②季风水田农 业:南方平原 及缓坡地区
⑥河谷农业: 青藏高原(湟 水谷地、雅鲁 藏布谷地)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⑤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③立体农业: 南方丘陵、山地
④基塘农业:珠三角
2>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评价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不利条件:
水源紧缺 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有 雨冬利热季条同温件期,:度不地低利势,条平热坦件量,: 土不光地有 不改壤足照形肥利造,充平足坦条措,,件施昼土改:夜壤造气充措温肥候足施差沃,;夏大,地季形;有高;温地多形雨平,坦光热
改沃 交造通,措便地广利施人。稀、机与 热与气械高温化我 量大原较程灌价国 不棚度比高溉低源高东 足.较,水。培充,,地源部足育海势;。相拔平良三地节兴排大比较坦水修灌广种障农水结低,人,业利合碍,水、 、 、:稀跨 鱼 引旱,流 塘 淡不涝域 —淋地利、台调 盐条盐田水 、碱件、、 生、物措风施沙
2、生长的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3、土壤呈沙性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 4>出口基地
商品棉基地 (花卉、蔬菜、
出口农业基地
水果、观赏鱼等)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6、 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1>我国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 2、发展条件:
• 1>光热丰 • 2>雨热同期 • 3>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 4>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但相对不足 • 5>物种丰富
一、种植业
3、中国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旱地
冬小麦、春小麦、玉米
甜菜 花生、大豆
水田 水稻、冬小麦
甘蔗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2>经济作物分布 油料作物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
—长江流域 (有南迁北移趋势)
河 北 河南
四川盆地、
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花生
贵州
油菜
—山东丘陵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
农业产业政,不利于农业 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人均资源量少
受经济条件限制、 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低
一、种植业
• 5、商品性基地:
• 1)粮食作物: • 条件: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
地区
• 商品粮基地名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 平原、江淮地区、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成都平原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 丘陵 山区
土地: 土壤、地价 水源 河湖水量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政策
交通: 便利,扩大了影响范围 劳动力
机械化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技术: 良种培育、耕作技术等
一、种植业
• 1、地位:
• 世界是最大的粮、棉生产国; • 农产品生产数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猪牛羊肉、花生、油菜籽 • 前列:大豆、茶叶、糖料 • 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种桑养蚕世界最早
④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实现机械化;
乙
⑤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
⑥未开垦商土品地粮基多地,增产潜力大。
丙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思考2】 高考一轮区域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的农业 改革开放后,丙商品粮基地
的地位逐年下降,原因有哪些?
①人口增长,人均粮食减少; ②城市化速度快,非农占耕; 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 植面积下降; ④地价、劳动力价格上涨,粮 食生产成商本品提粮基高地。
油菜
纤维作物
棉花、亚麻
作物熟制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棉花、黄麻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种植业
4、评价 中国农业发展条件
有利
不利
气 候
自 然土 条地 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著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