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唱お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垂直结构分形分析
T h e s t u d y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na a l y z e t h e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i n f o u r l e v e l s o f t h e v e t r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1 5 ma i n t r e e s p e c i e s i n t h e p l o t b y u s i n g b o x . c o u n t i n g d i me n s i o n .F o u r l e v e l s o f t h e d o mi n a n t s p e c i e s f r o m b o t t o m t o t o p a r e A c e r 6 n r b i n e r v e .A.ma n d s h u r i c u m .A .i n o r t o nd a T i l i a a mu r e n s i s . a mu r e n s i s .A. m o r b o nd a A. ma n d s h u r i c u m a r e i n t h e d o mi n nt a p o s i t i o n i n t h e f u t u r e c o mmu n i t y s u c c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p o s i t i o n o f U / mu s l a c i n i a t a a n d B e t u l a c o s t a t a d e . c l i n e s .w h i l e P i n u s k o r a i e n s i s d e c r e a s e s nd a t h e n i n c r e a s e s .Ot h e s r s h o we d t h e l o w s p a t i a l o c c u p a t i o n d e g r e e i n a c c o mp a n i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第 3 8卷 第 4期 20 0 2年 7月
南 京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
J OURNAL OF NANJ NG I UN I VERSI TY
V0 . 8.No. 13 4
( NATURAL S E E ) CI NC S
2 Isi t f pi cl y C ieeAcdmyo S i c ,S e yn ,1 0 1 ,C ia .nt ueo Ap l dE o g , hn s t e o ae f e e h a g 1 0 5 hn ) cn s n
Ab t a t s r c : Ac o d n o t e ma s c n e v to y o h i h o g a lf r s a o y,t e r u h s e g h a d c r i g t h s o s r a in h p t e s t r u h t l o e t c n p s h o g nes ln t n z r - l e d s lc e twe e c lu a e a e n t e a mo p e i o nd r l y rt e r a d o s r a in O e t e eo pa i a e n n p m r a c l td b s d o h t s h rc b u a y a e h o y n b e v t V o r h Ko e i e c n p n Ch n b iM o n an . Th e u t h w h t t e z r - ln ip a e e t a d r u h e s r a p n a o y i a g a u tis e rs l s o t a h eo pa e ds lc n s m n g o n s ln t r o o sa t f r d fe e t we t e o d t n 。a d t a h i s a o a a i t n & e mo e i p ra e g ha e n t c n t n o i r n a h c n i o s n h t t er e s n lv ra o s r r m o tnt f r i i t a h s u o we t e o d t n . Th e o p a e d s l c m e ti l h n t oe d o t a h c n i o s r i ez r - l ip a e n a n s x ̄t 1 9~ 2 l t g o h s a o 0 m i p a r wt e s n. n n n h o r s a d t e c r e l d n o g n s n t i . - 1 3 r ,wh e s t e z r - l ed s lc me ti e r a i g i h mn i g r u h e s l g h 1 2- . l e s l r e a h e o pa ip a e n d c e sn t e n s n r n e o 4~ 1 l.a d t e r u h e s ln t s i ' sn V l i o - r w h s a o a g f1 5 r n h o g 1 n s e g h i r e i O e 2 r n n n g o e a g r l t e s n.Th p l t n o e a pi i f a c o t o e p r m e e s i ea ie r s a c i s i l i u s d. h s a a t r r ltv e e r h fdd as d s s e n S o c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共存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共存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长白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天然气候屏障之一,位于中国辽宁省、吉林省和朝鲜的交界处,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高的山脉。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群落之一。
这种群落是由阔叶树和红松树组成的,阔叶树包括华北混交树种和针阔叶交替乔木树种,红松树则是典型的单种群落。
这些树种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研究的重要内容。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树种组成和空间分布与长白山的海拔高度和坡度密切相关。
树种之间的关系复杂,它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作为长白山的指标性阔叶乔木,榛子树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代表性树种之一。
榛子树是典型的阔叶乔木,它的径向生长对长白山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其它阔叶树种相似。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榛子树的径向生长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气象变化、土壤环境和林分结构等多种因素。
研究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树种径向生长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对榛子树的径向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强度和方向随着时段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长期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将影响林分密度和林分结构的变化,导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总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树种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必要加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研究,在了解其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保护和管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研究
树 (1 cm ≤DB H < 4 cm) 、中树 (4 cm ≤DB H < 10 cm) 及大树 ( DB H ≥10 cm) 3 个生长阶段.
112 数据处理方法 11211 空间格局及空间关系分析方法 1121111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本文涉及的格局分析全部采用点格局分析法. 点格局分析法考虑了种群中所有个体之间的距离 , 而不仅仅是最近邻体. Ripley’s k ( t) 函数为 :
An
∑∑ k ( t) = A
wij It ( i , j) Πn2
(1)
j=1 i=1
式中 ,为样地中个体总
数 ; t 为距离尺度 ; dij 是植物个体 i 和 j 之间的距离 ,
A 为样地面积 ; wij 是以 i 为圆心 , dij 为半径的圆周长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应用 Ripley’s k ( t) 函数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 结果表明 :蒙古栎 、色木槭在所有研究尺度 上分别呈完全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 ;红松 、水曲柳分别在 0~13 m 及 4~12 m 尺度范围上出现聚集分布 ;紫椴则在 0~41 m尺度范围上呈现聚集格局. 紫椴 、色木槭随着种群发育 ,聚集尺度范围及聚集规模逐渐减小. 紫椴不同生长 阶段间在小尺度上呈现空间正相关 (最大尺度不超过 3 m) ;色木槭幼树与中树在 11~12 m 尺度范围呈现空间正相 关 ,而幼树与大树在 4~6 m 尺度范围出现空间负相关. 红松与紫椴 (3~8 m、38~50 m) 、色木槭 (3~18 m、46~50 m) 在小尺度以及较大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 ,与蒙古栎在大尺度 (48~50 m) 上呈空间正相关 ;蒙古栎与水曲柳 (2~3 m、 10~14 m) 、色木槭 (3~4 m) 在小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 ;色木槭与紫椴则在中等尺度上 (11~36 m) 呈空间正相关. 关键词 :空间格局 , 空间关系 , 林冠空隙 , Ripley’s k ( t) 中图分类号 :S71815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21522 (2006) 增刊 2220045220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质量快速评价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质量快速评价张建亮;王清春;崔国发;陈永财【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13(032)005【摘要】根据林地的自然性、林地质量、林分生长状况、群落完整性和稳定性五方面特征,选择17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一级”小班9个,占2.190%,“二级”小班个数和面积分别占97.080%和97.627%,“三级”小班3个,没有“四级”小班.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总体质量得分0.858,等级为“二级”,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阔叶红松林的总体质量较好.类准则层质量评价中,群落完整性质量等级为“三级”,群落稳定性“三级”的小班个数和面积占20%以上,表明人类长期的林下干扰对阔叶红松林质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总页数】7页(P624-630)【作者】张建亮;王清春;崔国发;陈永财【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北京,100083;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安图,13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状况 [J], 付士磊;刘兴双;宋晓东;张文和;刘娜2.一种基于多波段遥感影像的土地质量快速评价方法——以枞阳县耕地质量评价为例 [J], 周松;甄怡君;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公路致死影响下两栖类动物数量稳定性风险评价 [J], 王云;杨艳刚;史国强;王卓聪;朴正吉;张伶俐;曹广华;周红萍;陶双成;孔亚平4.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的研究 [J], 臧润国;郭忠凌;高文韬5.应用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评价样本人群膳食质量 [J], 陈建平;何宇纳;翟凤英;于文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区天然红松阔叶林乔木种多样性变化
长白山区天然红松阔叶林乔木种多样性变化金永焕;谷会岩;申光日;周莉;代力民;牟强;王景田;李太兴【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4(022)001【摘要】以长白山区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于不同年度进行中度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并根据树高划分为主林层、中林层、更新层,分析和探讨了经过人为干扰以后的28年恢复期间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人为干扰后,天然次生林内林分的乔木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均较小,林分均匀度指数在择伐后的5年间迅速减小,直至第28年为止始终小于原始林;在28年恢复期间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Smpson指数在不同高度层的分布格局变化均较大,且同原始林相比相差较大;林分不同层内乔木树种的多样性变化动态较复杂.【总页数】7页(P59-65)【作者】金永焕;谷会岩;申光日;周莉;代力民;牟强;王景田;李太兴【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吉林省延边森林调查规划院,吉林,延吉,133610;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安图,131600;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安图,131600;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吉林,安图,13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2【相关文献】1.红松阔叶林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J], 邱宝鸿2.红松阔叶林择伐后早春植物物种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J], 郭忠玲;杜凤国;郑焰峰;赵秀海;马元旦3.降水变化对红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王楠楠;韩冬雪;孙雪;国微;马宏宇;冯富娟4.不同经营模式对天然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戎建涛;梁文杰;曾庆伟;刁军;5.择伐后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 [J], 金永焕; 周莉; 谷会岩; 代力民; 申光日; 刘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
维普资讯
植 物生 态 学 报
l | r ,
2O ,3 22 8 20 O 8 2()3 ~ 5
Pa t cl ( hns es n l o  ̄ C ieeV ro ) nE o i
长 白 山 阔 叶 红 松 林 样 地 ( B ) 群 落 组 成 与 结 构 C S:
和林下层树种则表现 出倒 “, J 形或 “ ” 。红松 、 ' L形 紫椴 (
au es )蒙古栎( n tn/ 、 r s
m n oc )水 曲柳 ( rx u ogla 、 i Fai s n
m nsuc )色木槭( c 21) a d ra 、 hi Ae 1 1 和春榆 ( l saoi ) r7 0 0 Umujpn a 几个 主要 树种 的空间分布 随物种 、 c 径级 的变化表现 出不同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ns i gp.T e hcns, t kadw t o i aai fie yr ne aoyw r s nf at P<0 0 ) es n as h i es s c a r l n cp cyo lt l e u dr np ee i ic l t k o n eh d g t t ra c g i n y( . 1
Absr c : e s e isc mp n n s p ce v rie n olpo ete n g p a d u d rc n p n b o d la e n s t a t Th p ce o o e t ,s e isdie st sa d s i rp risi a n n e a o y i r a —e v d Pi u i
维普资讯
林 业 科 学 研究
FoetRee r h rs sa
20 ,9 3 :4 0 6 1 ( )37~ 32 5
文章 编 号 :0 19 ( 06 0 -3 70 10 一4 8 2 0 )304 -6 1
长 白 山阔 叶红松 林 林 隙 与林 下 土壤 性 质 对 比研 究
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 的有效性发生改变 , 导致林隙 中的土壤和凋落物 的理化性质也 出现 差异 。林下地表
凋落物厚度 、 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 0 0 )林 隙中凋落物全 N 全 K含量分别 比林 下高 1.7 p< . 1 , 、 04 %
和 2 .3 , 07 % 而林下全 P和有机 C含量分别 比林 隙高 1.3 52 %和 1.6 。林隙中 0~ 1 m和 1 26 % 0e 0~ 2 m土壤含水 0e
s e is dv riisi a r i ee tf m h s n e a o y T e S a n n W in rid x,e e n s n e d a u p ce ie st n g p wee d f r n r e f o to e u d rc n p .h h n o — e e n e v n e si d x a b n— n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长白山是我国北方显著的山地自然区域,在这里,阔叶红松林是林带分布最广、生态系统最丰富的生物群落之一。
阔叶红松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性生物群落,其生长状况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尤为明显,热量平衡变化也是生长季节中的重要过程之一。
阔叶红松林的生长季节是从春季到秋季,整个季节内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与植物的状态密切相关。
季节初早春期,由于气温低,阔叶红松树种仍处于冬眠状态;温度逐渐升高后,红松的新芽开始发芽、吸收水分和养分,逐渐生长。
这个时候,植物的蒸腾作用逐渐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快速流失。
温度逐渐升高,到达一定值后,红松树种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
此时,蒸腾和光合作用也随之增加,土壤水分也逐渐减少。
夏季是生长季中温度最高的时期,阔叶红松林的生长处于快速增长期。
树木的极限温度和光照强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阳光和热能被吸收,并被用于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
夏季阔叶红松林极易出现干旱现象,此时土壤含水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个时候,土壤水分含量的快速流失会加剧红松树种的蒸腾作用,但开始难以平衡由这种蒸腾作用带来的水分亏缺。
到了秋季,环境温度再次下降,植物的生长状态进入了一个退化的阶段,植物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这也就意味着植物的营养摄取也随之减少。
随着湿度逐渐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又逐渐变得充足,植物逐步进入生长季节的最后一个时期。
总体来说,阔叶红松林的生长季节的热量平衡变化程度较大,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不过,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并为我们探索地球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科学规律提供了有力线索。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更新特征
第20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0No.22019年3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Mar.2019文章编号:1009-4822(2019)02-0161-07DOI :10.11713/j.issn.1009-4822.2019.02.004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更新特征周振钊,范春楠,郭忠玲,郑金萍(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摘要:采用样线调查法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林中扩展林隙(EG )为57.17%,冠林隙(CG )为19.73%;侧枝填充(CG /EG )在11 20a 对林隙填充作用达到最大,扩散指数I δ为0.5517,林隙在红松阔叶林中呈现均匀分布格局;林隙产生速度为0.263个/a ,CG 干扰速率为0.17%/a ,冠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为588.24a.当EG 面积为200 400m 2,林隙形成时间<20a 时更新量最高,此后更新总量有下降趋势;林隙内不同位置更新总量变化相似,但更新树种有一定差异.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增大林隙中心阳性树种有减小的趋势,其他位置更新树种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当林隙形成时间为21 40a ,扩展林隙面积<200m 2时单位面积更新株数量较大,更新量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面积的增大林隙中心阴性树种有减小的趋势,其他位置更新树种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关键词:林隙;森林更新;红松阔叶林;长白山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8-12-04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600).作者简介:周振钊(199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E-mail :371631060@qq.com ;通信作者:郭忠玲(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E-mail :gzl65@126.com.Gap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PineBroad-leav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Zhou Zhenzhao ,Fan Chunnan ,Guo Zhongling ,Zheng Jinping(College of Forestry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 :The gap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pine broad-leav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were studied by sampling line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G in the forest was 57.17%and CG was 19.73%.The diffusion index (I δ)was 0.5517,and the gap showed a uniform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gap generation rate is 0.263/a ,the canopy gap interference rate is 0.17%/a ,and the return interval of canopy gap interference is 588.24a.When the EG area is fixed at 200 400m 2,the regeneration amount is the largest when the formationtime is less than 20a.With the increase of gap formation time ,the total regeneration amount has a downward trend.The change of center square positive tree species was similar to the total number ,and the center square positive tree species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the gap formation time increasing ,and the neutral and negative regeneration of the middle and edge samples were dominant.When the gap forming time is fixed at 21 40a ,theregeneration amount is the largest when the extended gap area is less than 200m 2,and the regeneration amoun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The negative tree species in the center and middle sampletended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rea ,and the neutral and negative tree species were dominant in the regeneration of edge samples.Key words :gap ;forest regeneration ;Korean pine broad-leaved forest ;Changbai Mountain林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小尺度干扰,是森林更新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环境[1-5].林隙的形成改善了林内的光照条件,构成了不同于郁闭林分的异质性生境,使得阳性物种入侵生长,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森林的更新循环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林隙特征[4-8]、林隙内部环境[7,9-12]、林隙中物种多样性[3,5,13]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林隙中更新树种的耐荫性及其随着林隙面积、形成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很少.本文以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不同形成时间林隙及林隙内不同位置乔木更新量及更新树种耐荫性进行研究,以期理清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林隙与乔木天然更新数量和种类之间的关系,推动红松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开展,并为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天然更新和经营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地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地自然概况本项研究主要集中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N 42ʎ23' 42ʎ36',E 126ʎ55' 129ʎ00'.长白山是东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及历史、社会原因,长白山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亚洲东部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红松阔叶林是长白山地区水平地带性植被带,分布于海拔1100m 以下的玄武岩山地.土壤为火山灰形成的暗棕壤,气候属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3 14.9ħ,降水量为600 900mm ,全年日照时间2271 2503h ,无霜期109 141d.红松阔叶林结构复杂,多为混交异龄林,林内植物种类众多.其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 )是最主要的针叶树种,其他代表性的有紫椴(Tilia amurensis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色木槭(Acer mono )、蒙古栎(Quercus mongotica )等阔叶树种.下木覆盖度一般在40%左右,主要有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 )以及种类繁多的草本植物.1.2研究方法1.2.1野外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样线调查法.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林带内选定一点,用罗盘仪指示按固定方向1为中心样方,面积为4m ˑ4m ,4个2m ˑ2m 的小样方;1’为中间样方,面积为2m ˑ2m ;1”为边缘样方,面积为2m ˑ2m 图1林隙内样方设置Fig.1Layout of sample square in gap行走,在遇到林隙后,记录行走距离,调查所遇林隙.本次调查在林中前进距离为1632m ,出现林隙30个.林隙调查内容包括扩展林隙、冠林隙的长轴与短轴;在两长轴和短轴的交点处设置4m ˑ4m 的小样方,分成4个2m ˑ2m 小样方,调查草本和灌木植物的平均高度、多度和盖度等;同时,在扩展林隙两长半轴、两短半轴中点及林隙边缘各设立1个2m ˑ2m 的小样方进行植被调查;在林隙边缘选择标准树1 3株,钻取边缘木年轮条,根据边缘木释压反应出现的时间以及林隙内倒木和不同树种树桩的腐烂程度确定林隙形成时间(见图1).另外,为了进一步确定林隙形成时间,调查林隙内倒木腐烂等级,包括林隙树种种类和腐烂等级.林隙倒木的腐烂程度分为4个等级[5]:Ⅰ级,倒木结构完整,树皮和外观无明显变化;Ⅱ级,倒木已有轻微腐烂迹象,木质依然坚硬,但树干颜色逐渐变成棕色,并且产生霉点;Ⅲ级,倒木已进入腐烂阶段,树干颜色近暗黑色,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木材失去原来的形状和结构;Ⅳ级,倒木已经腐烂,树干结构不完整,毫无抗打击能力.通过记录样地内倒木树种及腐烂度等级,并咨询专家和老林业工作者以及自身的经验,初步预估林隙的形成年龄.1.2.2数据整理1)林隙面积.本次研究采用椭圆面积公式计算扩展林隙和冠林隙的面积[14]:A =πLW /4,式中:A 为林隙面积;L 为长轴长;W 为短轴长.261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2)林隙空间分布格局.林隙的空间分布格局指林隙在整个红松阔叶林中的空间分布形式.与分析生物种群的分布格局相似,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相邻网格式的样方调查方法来确定林隙的空间分布格局(Lawtonand Putz ,1988).本次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单位长度内出现的林隙数和全线路上出现不同林隙数的不同区段数进行统计,根据种群分布格局的扩散指标I δ(Index of dispersion )研究林隙的分布格局[15-16]:I δ=q ∑n i (n i -1)/[(N -1)N ],其中:q 为区段数;n i 为第i 个区段中出现的林隙数;N 为所有区段中出现的林隙数总和.若林隙呈随机分布,则I δ=1.0;若林隙呈聚集分布,则I δ>1.0;若林隙呈均匀分布,则I δ<1.0.3)树种耐荫性.按曲仲湘介绍的更新划分标准[17],将胸径≤2.5cm ,树高≤3m 的乔木统计为更新乔木,结合《中国植被》[18]、郭利平等[19]、陈高[20]对树种耐荫性的研究,将本次调查的更新乔木按照耐荫性划分为阳性树种、中性树种、阴性树种.分类结果见表1.表1树种耐荫性分类Tab.1Shade-tolerance classification of tree species树种类别物种名阳性树种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amurensis 、稠李Prunus padus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山丁子Malus baccata 中性树种髭脉槭Acer.barbinerve 、假色槭Acer.cerpseudo-sieboldianum 、青楷槭Acer.tegmentosum 、花楷槭Acer.ukurunduense 、白牛槭Acer.mandshuricum 、山槐Maackia amurensis 、裂叶榆Ulmus aciniata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春榆Ulmus davidiana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阴性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 、色木槭Acer.mono 、拧筋槭Acer.triflorum2结果与分析2.1林隙大小、面积比例及分布格局2.1.1林隙大小林隙大小是林隙的主要特征之一,通常用其面积来衡量,它是研究林隙环境和林隙更新最重要的指标[16,21].本次调查中扩展林隙(EG )线段长为933m ,所占比例约为57.17%,面积最小为160.32m 2,最大为797.18m 2;通过的冠林隙(CG )长为322m ,所占比例约为19.73%,面积最小为9.89m 2,最大为348.13m 2.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林隙动态规律,以100m 2和200m 2为梯度,分别统计CG 和EG 的大小分布状况,见表2.表2扩展林隙(EG )和冠林隙(CG )统计Tab.2Statistics of expanded gap (EG )and crown gap (CG )EG 级/m 2﹤200200 400400 600600 800∑EG 级/m 2﹤100100 200200 300300 400∑数量21279301097430数量比/%6.740.023.330.010033.330.023.313.4100面积比/%1.826.825.046.41008.725.736.828.8100图2CG /EG 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变化Fig.2CG /EG variation with gap formation time由表2可见:EG 面积主要分布在200 400m 2,平均为451.24m 2,比例为40%;CG 面积分布在200m 2以下,平均为154.17m 2,数量比例为66.3%.在一定程度上,CG /EG 反映了林隙边缘木侧生长对林隙的填充情况.CG /EG 值越小,表示侧生长填充越大;反之,则表示林隙的侧生长填充程度小.为明确本次研究中林隙边缘木侧枝对林隙的填充情况,按照林隙形成时间对CG /EG 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在林隙形成<10a 时林隙侧枝填充的比例较小,当形成时间在11 20a 时,侧枝填充比例达到最高,继续增大时CG /EG 呈现增大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林隙边缘木侧枝填充对林隙填充有限,在红松阔叶林中林隙边缘木侧枝对林隙的填充作用大概在11 30a 达到最大.361第2期周振钊,等: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更新特征2.1.2林隙分布格局林隙的空间格局可以反映出林隙在整个红松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计算可知,本次调查的林隙扩散指数I δ=0.5517<1,说明在长白山地区红松阔叶林内林隙呈均匀分布,这与臧润国等[14]的研究结果相同.正是由于乔木因自然死亡、风倒形成新的林隙以及不断被填充,才使森林表现出周期性生长循环的特点.2.2林隙形成时间及对更新的影响林隙形成时间是指林隙自形成以来至调查时的时间.在单株树形成的林隙中,林隙的年龄就是形成木倒或枯后至今的年龄;而对有多个形成木的林隙,由于各个形成木自形成至今的时间不同,选取其中最早1株形成木的形成年龄作为该林隙的年龄[15,22].本次研究综合考虑倒木树种、腐烂等级、边缘木年轮条释压反应以及咨询专家意见,最后确定林隙的形成时间,结果见表3.表3林隙形成时间Tab.3Gap formation timet (形成)/a≤2021 4041 60≥61∑数量6153630比例/%20.0050.0010.0020.00100.00通过调查及资料分析可确定林隙形成时间最短的为5a ,最长的为119a ,以21 40a 以前形成的最多,达15个,占总林隙数量的50%.由表3可见:调查的长白山红松阔叶林30个林隙主要是在114a 内形成的,据此可以进一步统计出该地区林隙的平均产生速度为30/114=0.263个/a ;以冠林隙面积比计算,则林冠的平均干扰频率f CG =19.73%/114a =0.17%/a ,林冠干扰周期RI CG =1/f CG =1/(0.17%/a )=588.24a ,说明群落内任何一点平均每588a 左右经历1次冠林隙干扰.图3林隙形成时间与更新量的关系Fig.3Relationship between gap time and regeneration 林隙形成时间是林隙动态特征的一个重要变量.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增加,林隙内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光照,不但影响林隙中更新量的变化,同时还会影响到一些更新树种是否能够生存[5,21].为了避免林隙形成时间和面积对更新的共同影响,本次研究在分析林隙形成时间对更新的影响时,选取9个EG 面积相近的林隙,分析林隙形成时间对更新乔木数量和种类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见:不同形成时间林隙中树种更新数量存在较大变化.在形成时间小于10a 的林隙更新总量最大,为17500株/hm 2;更新总量有随着形成时间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林隙中不同位置的更新量也随着形成时间发生改变,中心样方的更新量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增大而减少;中心到边缘的中间更新量也是在小于10a 时最多,且10a 以后变幅较小;边缘样方更新量表现出先减少,30a 后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分析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林隙形成初期,林隙内环境变化较大,有利于稍喜光树种更新,随着林隙边缘木树冠向林隙内的生长以及林隙内更新树种生长进阶的逐渐填充,使林隙内的环境向正常林分环境恢复,能够更新的树种将以耐荫性树种为主,更新也较为困难.这也就解释了林隙中表现出树种更新数量减小的趋势.为理清林隙中更新树种种类的差异,本次研究对9个林隙中不同位置样方的更新量和树种进行统计,并按照表1树种的耐荫性对更新树种进行分类,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尽管更新树种在林隙内不同位置数量不同,但多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阳性树种所占比例趋于减少,原有林内更新的耐荫性树种亦经历了由多到少的过程,并随着林隙的恢复又表现出增多的现象.由于调查区域位于红松阔叶林的中心区域,远离其他(阳性)树种分布区,因此受到母树种子传播的限制,同时调查过程中未遇到较大的林隙,林隙内更新树种种类与相邻林分相同.461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表4不同形成时间林隙中各位置更新树种Tab.4Composition of regenerated tree species in gaps of different formation timest (形成)/a树种类别样方位置中心中间边缘物种数量密度/(株·hm -2)物种数量密度/(株·hm -2)物种数量密度/(株·hm -2)<10阳性1625————中性11250162521875阴性16250243751250011 20阳性——1313——中性——131311250阴性1312511250293821 30阳性162516251156中性22031220312781阴性13131469115631 40阳性——————中性110423104253542阴性16252187512500图4林隙面积与更新量的关系Fig.4Relationship between gap area and regeneration2.3林隙面积对乔木更新的影响林隙面积对林内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存在着较大的影响[5,20-21],而这些因素对林中乔木的更新数量和种类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固定单一变量分析林隙面积对更新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形成时间在20 40a 的14个林隙,统计EG 面积对林隙内更新树种及其数量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更新总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当林隙面积小于200m 2时更新量达到最大,为14688株/hm 2.当面积到达600 800m 2时更新量为8750株/hm 2,更新量下降了40%.中心样方更新量的变化趋势与总体更新量变化趋势相同;中心到边缘的中间样方更新量开始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当林隙面积大于400m 2后又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边缘样方的变化趋势则表现为林隙面积小于200m 2时更新量稍小,随着面积的增大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可以看出,400m 2可以作为林隙的分界点.结合更新树种分析,当林隙面积小于400m 2时,林隙干扰产生的环境变化相对较小,髭脉槭等中性偏阴树种的大量发生,导致更新树种密度增大;同时,紫椴、色木槭、红松等耐荫性树种则受到一定限制,更新不良.当面积大于400m 2时,林隙内环境变化较大,只适合暴马丁香等中阳性树种侵入,更新数量受到一定限制.为进一步说明更新量和物种的变化,对这14个林隙中不同位置样方的更新量和树种进行统计,并按照表1树种的耐荫性对更新树种进行分类,结果见表5.从更新树种的种类上看,中心样方中阳性树种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比例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有上升的趋势;在中间样方,更新树种种类要比中心样方和边缘样方的种类多,而且无论在哪个面积条件下,更新树种中都包含了3个类别的树种;边缘样方中,更新的树种主要以中性树种和阴性树种为主,只在EG 面积为200 400m 2时出现过阳性树种,但所占比例较小,并且随着面积的增大阴性树种的比例又有增加的趋势.彭建松等[23]的研究指出,林隙的存在不但增加了光到达森林下层的持续时间,而且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加,林隙内的光照强度也明显增加,即光照强度是大林隙>小林隙>林下.本次研究中中心样方的光照条件应该处于最高水平,所以也就解释了在各个面积条件下阳性树种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林隙面积增大阳性树种比例有所增加;中间样方的光照条件相对中心样方有所减弱,所以阳性树种的更新量要小于同样面积中心样方的量;边缘样方光照强度较低,更新树种多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561第2期周振钊,等: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更新特征表5不同林隙面积下各位置更新树种组成Tab.5Composition of regenerated tree species under different gap areasEG面积/m2树种类别样方位置中心中间边缘物种数量密度/(株·hm-2)物种数量密度/(株·hm-2)物种数量密度/(株·hm-2)<200阳性115631625——中性2125039381625阴性128132437511875200 400阳性1469178—234中性213284148461563阴性1469293811016400 600阳性13131313——中性——1187511250阴性2625131311250600 800阳性16251938——中性——16251625阴性——2938115633结论和讨论林隙干扰是森林循环更新的一个重要阶段[18,24],对森林更新、结构、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26].通过统计得出,本次调查的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EG在林中所占比例约为57.17%,CG所占比例约为19.73%,CG/EG比在0.3 0.4;本次调查的林隙扩散指数Iδ=0.5517,林隙呈均匀分布格局,这与臧润国等[14]的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中林隙是均匀分布的.本次调查的林隙以21 40a以前形成的最多,最长的为119a,最短的为5a.林隙的平均产生速度为0.263个/a,林冠平均干扰速率为0.17%/a.冠林隙的返回间隔期为588.24a,刘少冲等[9]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研究中计算出的返回间隔期为434.8a,臧润国等[14]研究显示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干扰的周转期为667a,闫淑君等[27]研究指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干扰返回间隔期为357a,臧润国等[28]对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研究得出干扰返回间隔期为159a,可以看出,红松阔叶林林隙的返回间隔期要比中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长很多.不同形成时间林隙在更新量和更新树种上存在一定差别.本次研究在形成时间小于10a的林隙中更新总量最大,为17500株/hm2,并且随着形成时间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宋新章等[16]在对杨桦次生林林隙更新的研究中指出,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增加,更新密度会增加.张春雨等[27]的研究指出,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增大,林隙中土壤条件会更利于更新.这与我们的结果不太相同,分析原因,首先可能是研究的林分条件不尽相同;其次本次研究在分析形成时间对更新的影响时,固定了扩展林隙的面积,这就导致了林隙中的光照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影响了更新量.这一点在更新树种上也有所表现,更新树种中,中心样方阳性树种随着林隙形成时间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中间和边缘样方更新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不同林隙面积下乔木的更新量和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更新总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当EG面积小于200m2时更新量达到最大,为14688株/hm2,这与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相吻合.赵桂玲[29]的研究表明,种子库发展为地上植被的最佳林窗面积为150 500m2;龙翠玲等[30]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研究表明,林隙树种更新密度形成峰值的两个区域为150 200m2和350m2.林隙内中心样方更新量的变化趋势与总体更新量变化趋势相同,中间和边缘样方的变化幅度和趋势比中心样方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乔木风倒或砍伐形成林隙后,光照增加,同时倒木的形成也会减少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使得林内的有效资源有所上升,促进了林下乔木更新.宋新章等[8]的研究表明,随着林隙面积增大,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也会迅速生长起来,从而限制了林隙中乔木的更新,这种现象在光照条件更好的中心样方和中间样方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对光照条件变化不大的边缘样方影响不大.从更新树种的种类上看,中心和中间样方中阴性树种随着面积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边缘样方更新以中性和阴性树种为主.661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0卷综上所述,林隙面积对林隙中更新乔木种类和数量有较大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成熟的红松阔叶林可以通过人为干扰制造林隙,为森林更新创造条件.林隙的面积应控制在<200m 2较为合理,有助于林隙内天然更新.当更新苗木长到20a 左右时,可采取适当的抚育手段,保留目的树种.这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带来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的循环发展和有效利用.参考文献:[1]Kneeshaw D D ,Bergeron Y.Canopy gap characteristics and tree replacement in the southeastern boreal forest [J ].Ecology ,1998,79:783-794.[2]管云云,费菲,关庆伟,等.林窗生态学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16,52(4):91-99.[3]Jin G Z ,Tian Y Y ,Zhao F X ,et al .The pattern of natural regeneration by canopy gap size in the mixed broadleaved-korean pineforest of Xiaoxing ’an Mountains [J ].Journal of Korean Forestry Society ,2007,96(2):227-234.[4]宋新章,张智婷,张慧玲,等.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采伐林隙幼苗更新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3):504-509,516.[5]Moghimian N ,Habashi H ,Kooch Y.Influence of wind throw events on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fertility status at localscales :A case study in Hyrcanian forest [J ].Europe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3,3:160-167.[6]李猛,刘洋,段文标.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浅层土壤温度的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2013,32(2):319-324.[7]段文标,王晶,李岩.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小气候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561-2566.[8]宋新章,张智婷,肖文发,等.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幼苗更新动态[J ].林业科学,2008,44(3):13-20.[9]刘少冲,王敬华,段文标,等.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特征[J ].生态学报,2013,33(17):5234-5244.[10]罗大庆,张晓娟,任德智.藏东南色季拉山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小气候比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6):48-53.[11]吴文娟,王庆成,许丽娟.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中水曲柳种群格局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10):54-59.[12]张春雨,赵秀海,郑景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47-352.[13]何中声,刘金福,郑世群,等.林窗对格氏栲天然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J ].植物科学学报,2012,30(2):133-140.[14]臧润国,刘涛,郭忠凌,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状况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2):135-142.[15]臧润国,郭忠凌,高文韬.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4):349-353.[16]Lawton RO ,F E Putz.Natural disturbance and gap phase regeneration in wind-exposed tropical cloud forest [J ].Ecology ,1988,69:764-777.[17]曲仲湘.植物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8]吴征镒,王献溥,刘昉勋,等.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9]陈高,邓红兵,代力民,等.综合构成指数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2005,25(7):1725-1733.[20]郭利平,姬兰柱,王珍,等.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866-872.[21]刘少冲,段文标,陈立新.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大小林隙光照时空分布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8):46-51.[22]d ’Oliveira M V N ,Ribas L A.Forest regeneration in artificial gaps twelve years after canopy opening in Acre State WesternAmazon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261(11):1722-1731.[23]彭建松,柴勇,孟广涛,等.云南金沙江流域云南松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2):114-117.[24]De Lima RA F ,de Moura L C.Gaps disturbance regime and composition in the Atlantic Montanerain forest :the influence oftopography [J ].Plant Ecology ,2008,197(2):239-253.[25]Gray A N ,Spies T A ,Pabst RJ.Canopy gaps affect long-term patterns of tree growth and mortality in mature and old-growthforest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281:111-120.[26]宋新章,张慧玲,肖文发,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2):17-24.[27]闫淑君,洪伟,吴承祯,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126-1130.[28]臧润国,杨彦承,刘静艳,等.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J ].林业科学,1999,35(1):2-8.[29]赵桂玲.林窗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分成果简介[J ].中国科学基金,2013(4):218-221.[30]龙翠玲,余世孝.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树种更新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 ].山地学报,2007(6):684-690.【责任编辑:郭伟】761第2期周振钊,等: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及更新特征。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王蕾;张春雨;赵秀海【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09(045)005【摘要】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 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总页数】6页(P54-59)【作者】王蕾;张春雨;赵秀海【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4【相关文献】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与空间分布 [J], 陈贝贝;赵秀海;倪瑞强;黄珍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幼苗组成及多度格局的影响因素 [J], 邱华; 舒皓; 吴兆飞; 李明鲁; 殷正; 张春雨; 赵秀海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紫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J], 张健;郝占庆;宋波;叶吉;李步杭;姚晓琳4.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J], 李步杭;张健;姚晓琳;叶吉;王绪高;郝占庆5.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 [J], 王绪高;郝占庆;叶吉;张健;李步杭;姚晓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_蒋延玲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蒋延玲 周广胜* 赵 敏 王 旭 曹铭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摘 要 用密闭静态箱式法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中的土壤呼吸作用。
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
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呈单峰曲线,7月最大。
6、7、8、9各月平均土壤呼吸作用分别为0.22、0.32、0.23和0.13gC ·m -2·h -1。
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地下5cm 的土壤温度比气温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使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但水分过多也会对土壤呼吸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土壤碳排放减少。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土壤呼吸 动态 影响因子S OIL RESPIRATION IN BROAD _LEAVED AND KOREAN PINEFOREST EC OSYSTEMS ,C HANGBAI MOUNTAIN ,C HINAJI ANG Yan _Ling ZHOU Guang _Sheng * ZH AO Min W ANG Xu and C AO Ming _Chang(Laborator y of Quantitativ e Vegetation Ec ology ,Ins titute of Botany ,C hine se Academy of Sci enc es ,Beijing 100093,China )A bstract The emission of carbon from soils to the atmosphere occurs primarily in the form of CO 2as the resultof soil respiration .Increased storage of carbon in soil could help offset further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CO 2,whereas a release from soil could significantly exacerbate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CO 2and reinforce the greenhouse _war ming effect .B ecause of the enormous carbon storage in soils ,even a small change in soil respi -ration will be equal to or even exceed the annual CO 2input into the atmosphere from land use changes or burn -ing of mineral fuels .Thus ,changes in soil respiration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n at -mospheric C O 2concentrations and therefore affect climate change .Controlling soil respiration potentially can a -bate increases in atmospheric CO 2concentr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soil respiration dynamics of the broad _leaved and Kor ean pine forests at Changbai Mountain ,and to pr 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quantitatively as -sessing carbon source /sink relationships ,soil respiration in broad _leaved and Korean pine forests at Changbai Mountain was measured using a static closed chamber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urnal dyna 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presented a single _peaked curve with the maximum occurring around 18∶00.The seasonal dyna 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also sho wed a single _peaked curve with the maximum occurring in July during thegrowing season .The mean soil respiration rat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ere 0.22gC ·m -2·h -1in June ,0.32gC ·m -2·h -1in July ,0.23gC ·m -2·h -1in August ,and 0.13gC ·m -2·h -1in September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would accelerate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Compared to air temperatures ,soil temperatur es more pr ecisely reflect the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More soil water in a certain range would improve soil respira -tion rates ,but excessive water in soil would restrain soil r espiration rates and decrease C O 2emission rates from the broad _leaved and Korean pine forests .Key words Changbai Mountain Broad _leaved and Korean pine forest ,Soil respirati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土壤呼吸作用是全球碳循环中一个主要的流通途径,导致土壤碳以CO 2形式流向大气圈。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3赵晓松1,233 关德新1 吴家兵1 金昌杰1 韩士杰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 要 根据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气象观测塔上16个月的风速、温度、湿度及气压的连续观测资料,根据中性层结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对数变化规律,利用廓线法中的牛顿迭代法计算了该森林的零平面位移d 和粗糙度z 0,结果表明,d 和z 0均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d 较大,z 0较小,而非生长季恰好相反,标准化的零平面位移d/h 和粗糙度z 0/h 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平均分别为01867,01764和4147×10-2,3159×10-2。
与叶面积指数对比分析发现,d/h 和z 0/h 与叶面积指数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
敏感性分析表明,牛顿迭代法求d 和z 0对风速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精度高的仪器和长期的数据积累。
关键词 零平面位移,粗糙度,阔叶红松林,牛顿迭代法中图分类号 S7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5-0084-05Z ero 2plane displacement and roughness length of the mixed forest of broad 2leaved and K orean 2pine in Changb ai Mountain.ZHAO Xiaosong 1,2,GUAN Dexin 1,WU Jiabing 1,J IN Changjie 1,HAN Shi 2jie 1(1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 2cology ,2004,23(5):84~88.Based on logarithm law of wind profile under neutral stratification ,zero 2plane displacement d and roughness length z 0of the mixed forest of broad 2leaved and K orean 2pine in Changbai Mountain were calculated with Newton it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16months profile measurements of wind speed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ress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 and z 0ha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In growing season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z 0was lower.Normalized values ,d/h and z 0/h ,were in the magnitude of 01867,01764and 4147×10-2,3159×10-2in growing season and dormant sea 2son ,respectively.d/h and z 0/h were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eaf area indexes of the forest.Sensi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teration approach of calculating d and z 0demanded high precision measurements of wind speed in the profiles.This work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ng term measurements with high 2precision instruments.K ey w ords zero 2plane displacement ,roughness length ,mixed forest of broad 2leaved and K orean 2pine ,Newton iteration approach.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93)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KZCX12SW 201201A1)。
描写红松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描写红松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红松林是一种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其壮丽的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红松树生长在北半球寒带地区,包括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它们通常生长在寒冷且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海拔较高的地区。
红松林的外观特点引人注目。
红松树是一种高大而挺拔的树种,通常可以长到30米以上,并且具有粗壮的树干和密集的针叶。
这些针叶通常呈现出深绿色或蓝绿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红松树的树皮通常是灰褐色的,表面有着纵向的裂纹,增加了其视觉上的纹理感。
红松林的生态环境也是其引人入胜的一面。
红松树属于耐寒植物,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因此在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广泛分布。
红松林的地面通常被厚厚的落针覆盖,形成森林的地被层,这不仅能减缓水土流失,还能提供营养物质供其他植物吸收。
红松林还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吸引了许多鸟类、兽类等野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红松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从生态角度来看,红松林是一种重要的碳汇,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起到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的作用。
红松林还能够稳定土壤,保持水源的清洁和稳定。
从经济角度来看,红松林提供了木材、树脂、花卉等丰富的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红松林还是许多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为了保护红松林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保护红松林的意识。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和监管红松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加强红松林的保护与恢复工作,进行人工苗圃培育,促进红松林的自然更新和生态恢复。
最后,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红松林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为红松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红松林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保护红松林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责任,也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
估算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该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成生物量的量度。
通过对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的分析,可以对其生产力进行估算。
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定位样地,在一定时间内对样地内各种植物进行调查,得出其生长速度、生物量等数据,进而计算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同时,还可以采用遥感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生产力的估算。
根据相关研究,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大约在每年每公顷2000-3000克左右,其中以红松为主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高。
不过,由于生态系统受到的人类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生产力也会有所波动。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简介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简介
门票:
暂无信息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简介:
红松是东北的珍贵树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
1958年,黑龙江省在红松林最集中的小兴安岭南坡,建立了丰林自然庇护区,面积为18400公顷。
丰林庇护区地形平缓,海拔280-683米,为坡状的低山丘陵地和宽广谷地,丰林河及汤旺河的支流贯穿全区。
在寒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区内有高等植物568种。
红松是我国东北的乡土树种,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为其分布中心,丰林庇护区的红松无论在林木株数和蓄积量上,都占80%以上。
红松以其优良材质和多种用途而著称于世。
红松树高可达30-40米,材质松软,易于加工,不易开裂,是建筑的优良用材。
树士富含松脂,种子含油率达70%以上,区内除红松林分布外,还生长着多种针阔叶林,如鱼鳞松、兴安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暴马丁香等。
林下的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增添了森林的特色。
每当初春,山花烂漫,百鸟齐鸣;时至盛夏,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深秋来临,五花山色,风光绮丽;秋去冬严禁,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湿润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庇护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珍贵的红松资源,同时也成为一座天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为生物工作者研究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的生态、群落的变化、发展和演替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张弥;吴家兵;关德新;施婷婷;陈鹏狮;纪瑞鹏【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6(17)9【摘要】以叶片光合作用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两种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紫椴(Tiliaamur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拟合结果不同,直角双曲线方法简单,但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更符合生理意义.由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出4个树种的初始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max以及暗呼吸Rd大于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结果,而光补偿点Lcp随树种不同而有差异.两种方法得出4个树种的α、Rd大小顺序相同,分别是α为水曲柳>紫椴>蒙古栎>红松;Rd为水曲柳>蒙古栎>紫椴>红松,但由两种方法得出的Pmax、Lcp值大小顺序有差异.【总页数】4页(P1575-1578)【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光补偿点;暗呼吸【作者】张弥;吴家兵;关德新;施婷婷;陈鹏狮;纪瑞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1【相关文献】1.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垂直结构分形分析 [J], 耿绍波;汪兆洋;赵秀海;李英爱;赵忠林;史宝库;宋彦彦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对高浓度CO2的响应 [J], 王书凯;靳来素;王淼;高干荣3.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计盒维数 [J], 耿绍波; 汪兆洋; 赵秀海; 李英爱; 赵忠林; 史宝库; 宋彦彦4.福建19种主要造林乡土阔叶树种光响应曲线特性分析? [J], 李莹; 陈永滨; 范辉华; 汤行昊5.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共存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高露双;王晓明;赵秀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
长白山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王琛瑞; 吴劼; 梁战备; 黄国宏【期刊名称】《《林业研究(英文版)》》【年(卷),期】2004(015)004【摘要】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
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
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
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
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
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
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
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 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
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
图2表3参37。
【总页数】5页(P268-272)【作者】王琛瑞; 吴劼; 梁战备; 黄国宏【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 中国;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林肯 NE 68583-0915 美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2.5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白山森林分布
长白山森林分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属长白山植物区系,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植被主要以红松阔叶林、针叶林、岳桦林、草甸、高山苔原等组成,从保护区边缘至山顶,高程相差近2000米,而水平距离仅45公里。
在这么短的水平距离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等变化悬殊,呈现的山地垂直分布带谱。
并从下到上依次形成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四个植被分布带,包罗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景象,是欧亚大陆从中温带到寒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是玄武岩构成的平缓山前台地。
地势平缓,山地棕色森林土为本带主要土壤类型,同时在排水不良的地区也发育着沼泽土。
该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植被类型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林相层次明显,生物群落复杂,灌木种类也较丰富,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草本植物更为繁多。
针阔叶混交林的代表植物中,针叶树以占优势的红松为代表。
此外,尚有长白落叶松、鱼鳞松、红皮云杉、长白松等;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白桦、山杨等。
由于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优越的自然环境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及丰富的饵料,所以这一带动物种类较多,且多为广布型种类。
如东北虎、梅花鹿、麝、紫貂、马鹿、青羊、野猪、猞猁、水獭以及中华秋沙鸭、鸳鸯、金雕、黑琴鸡、榛鸡等。
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多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
针叶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100-1800 米之间。
地形为倾斜玄武岩高原,气候冬寒夏凉,土壤主要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
植被以针叶林为主,种类较针阔混交林贫乏,针叶树占绝对优势,以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
除针叶树之外,伴生有槭树、花楸等阔叶树,但林下灌木、草本种类较针阔混交林带明显减少。
树冠郁闭度很大,林下阴暗潮湿,苔鲜类发达,厚度可达10厘米以上。
本带动物种类大为减少,除部分鸟类、兽类和两栖类中的极北鲵外,鱼类很少出现,爬行类也只有极北蝰和腹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