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引言在现代生产制造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可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溯源,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以及满足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方法。
什么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标识产品标识是指给产品附加的唯一标识符,以便识别和跟踪产品。
它可以是一串数字、条形码、二维码、RFID标签等形式。
产品标识可以包含关于产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号、序列号等。
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是指为了实现产品追溯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
它包括了产品标识的规定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可以随时追溯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供应商、原材料等。
同时,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也可以帮助追踪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其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及时了解原材料的来源和流向,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3.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产品标识,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信任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2.提供产品安全信息:通过产品标识,消费者可以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原材料信息等,帮助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3.追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通过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可以更容易确定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产品可追溯性流程
产品可追溯性流程1.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制定清晰的产品设计规范,并对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出明确要求。
记录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决策和验证过程,确保产品设计的可追溯性。
2.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商符合相关质量和合规要求。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供应商审核和评价机制,记录供应商的资质文件和质量验证报告,以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3.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控制和记录。
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并确保工艺参数符合制定的标准。
记录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检验结果,以及生产员工的培训记录和操作手册,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4.批次管理:对每个批次的产品进行标识和记录。
为每个批次分配唯一的标识码,记录批次的生产日期、生产地点、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参数等信息。
通过批次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追踪和溯源,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5.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同环节的质量检验,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和成品的质量检验。
记录每次的检验结果和采取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6.销售和配送:对产品的销售和配送进行管理和追踪。
记录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的信息,以及产品的配送和接收信息。
对产品进行质量追踪和投诉处理,确保产品在销售和配送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7.售后服务与反馈:建立售后服务和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用户的投诉和建议。
记录用户的反馈信息和处理结果,对产品进行追踪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8.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分析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和合规性的风险进行记录和跟踪,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概念:规范四项检验状态标识(机加、总装、油漆、铸件),实现一个目标(质量可控率达到100%)。
1 适用范围1.1适用于本公司成品、半成品、零配件、毛坯件等(以下统称为产品)的日常标识管理。
2 职责2.1技术质检部负责厂内产品的标识管理工作,做好产品质量原始检验记录;2.2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完工检验状态标识,完成产品下转、入库或废品堆放等工序;2.3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数目的清点,按标识对产品及零部件进行分区存放;2.4销售部门做好产品发货原始记录,跟踪产品市场流向。
3 机加产品的标识管理3.1机加零件工序完工或全部完工后,要求做好检验状态标识,使该零件在生产流程中便于识别区分。
3.1.1工序完工的检验标识:单件、小批合格零件用记号笔在每个工件上打“√”并注明转序内容,如:车完后标识“√”打在外圆,注明“车转”;插键完后写“插转”;铣键完工后“√”打在键上;批量合格件在转运箱或上层工件上面醒目位置写上“车转或铣转共X件”等。
3.1.2机加全部完工的检验标识:单件、少量机加件用记号笔在每个工件打“√”;批量件在转运箱上层工件上醒目写上“合格共X件”。
3.1.3不合格件应与合格件分开存放,不合格件由检验员用记号笔在工件上明确标识“废”、“返工”、“返修”等。
工件返工、返修后再进行复检,然后作出相应标识并消除原不合格标识。
3.2部分轴类、轮类、座类、联轴器、机头等工件机加完工后要求打钢印检验标识。
标识的位置应在零件便于观察或装配后能看到的非配合表面,要求字迹清晰、醒目,并且做到每类零件标识位置一致。
3.2.1 合格件及返工、返修后合格件打钢印“2”号;让步接收工件打钢印“4”号,标识为“4”号的工件未经允许不得作为配件发货。
3.2.2 MY系列半联轴器,钢印“2”号打在径面刨槽处;MY320十字滑块合格件直接打供方代码,如:屹泰打钢印“1”号,鑫坪打钢印“2”号,江海泵业打钢印“3”号;让步接收件打“4”号加供方代码,如“41”表示是屹泰单位的让步接收件。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全套
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全套1目的对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批号管理,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进料到成品全过程,对产品追溯的全部活动。
3定义无4职责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可追溯的信息;5程序5.1从已交货的某个客户产品中随机抽取某个产品进行追溯,从产品标识中获取该产品的信息(产品名称、批号/限用日期、生产日期等)。
5.2根据该产品的信息,查仓库《发货单》及《入库单》,核对追溯产品上产品名称、批号和数量等。
5.3同时调取追溯产品的留样,核对追溯产品的信息(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
5.4从品管部查询该产品的《成品检验报告》,可查询该产品的质量信息(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及检验时间、检验人员等)。
5.5同时从生产部查询该产品的《灌包装记录表》,可查询该产品的包材的名称、批号、数量,可追溯每道工艺上的当时操作人员。
5.6根据生产日期、包材名称查车间《领料单》,可追溯到该产品所用包材的名称、批号,查《包材检验报告》,可查询到该包材的供应商或客户。
5.7根据5.5可以查询该产品的半产品名称、批号,查询该产品的《半成品检验报告》,可查询该产品该批次半成品的质量信息(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检验时间、检验人员,半成品生产时间、有效期等)。
5.8根据半成品批次、送检日期从生产部调取制造车间《配制记录单》,从记录上可查阅该产品的原料代号、原料批号、生产人员、生产时间、称料人,复核人等信息。
5.9从《配制记录单》查原料代号、原料批号可追溯到原料的《原料检验报告》,从而可知道原料的供应商、供应商的CoA、供应商的送货时间等,追溯结束。
5引用文件/相关文件无6相关记录无7修订记录实施日期版本修订内容修订原因编制审核批准。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对公司原材料、成品的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确保能在公司内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质量∕环保问题时,能追溯到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的来料、半成品、成品的来料日期、生产日期、生产班次、数量等记录,为不良原因分析提供依据.锁定不良范围。
2.范围所有生产用原材料、成品的标识与追溯性管理均适用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管理.3.2质保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品质管理.4.原材料类别无5. 工作程序5.1 原材料入库5.1.1生产管理仓库管理人员核对供应商“送货单”,对材料材质,材寸及数量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收,并将物料置于“待验区”内,通知质保部受入检验员对原材料实施检查。
5.1.2质保部受入检验员对原材料进行品质检查时,对照原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管理明细表。
5.1.3质保部受入检查合格时在材料指令书/现品票上盖“合格”印后,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将原材料入库并填写《材料出、入库明细表》,不合格时在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放入原材料不合格置场。
5.2原材料检验5.2.1质保部受入检验员按照《检查规定》及检查基准进行检查。
5.2.2检验结果合格时在材料现品票上盖“合格”印,不合格时在材料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5.2.3不合格的处理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5.3原材料标识与记录5.3.1.1保持原有供应商现品票5.3.1.2材料指令书、现品票。
5.3.1.3受入检查结果判定印。
5.3.1.4记入到原材料受入记录表。
5.2标识与记录5.4.1在生产前,填写“检验流程单,检查结果判定状况填入到“检验流程单”中,检验流程单随原材料流动。
5.4.2 成品入库时,现品票上检验员栏内必须盖有检查者印章“检”印。
5.4.3成品发生不合格时,检验员在部品包装上贴附“待选品”。
全数外观检查部品入库时,外观检验员在现品票备注栏中注明“全检品”不贴附“待选品”。
入库人员将贴附“待选品”或现品票备注栏注明“全检品”。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SO13485程序 )
程序文件编号:NK/QSP-753-01版号:A/0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1日实施:2018年02月01日拟制:审核:批准:受控编号:受控印章:1.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职责3.1.生产部组织实施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各阶段产品可追溯性的唯一性标识以及标识的位置和方法。
3.3. 质量部负责所有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检验状态或印章使用。
3.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和不同品种、规格、批次、货源单位进行明确标识和记录,防止混用。
4.5.仓库、车间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
4.工作程序4.1.进货物料4.1.1.物料进厂,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对于本身未做产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物料,需贴物料标识卡,注明物料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
4.1.2.经质量部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1.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保持原有产品标识,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1.4.对于紧急放行的物料用“紧急放行”标签或印章对其进行标识,便于追溯(本公司不执行紧急放行)。
4.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4.2.1.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如未能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车间可在盛装的容器上直接标明其名称、型号(规格),进行标识。
4.2.2.对于待检品,需放置于待检盒,对于合格品,需放置于合格品区,对于不合格品(包括物料),需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3.成品标识4.3.1.加工完成或各种原因退回的成品,如包装上已有注明,可不再做产品标识,放置于待检区(检验后,可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
4.3.2.检验合格的成品,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
4.3.3.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直接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pptx
. word 可编辑 .
1
学海无涯
3.6 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保管好各 种物品标识。
4.工作流程(附后)
5 要求
1. 采购计划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2. 供方选择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3. 选择供方询价和比价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学海无 涯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出入库进行规范管理,防止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批次 和不同质量的原料和成品,混淆和误用,对产品实现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外协产品和公司内生产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3.职责 1. 生产部门负责外协成品、零件、热处理的编号。 2. 采购部门负责钢球、保持架、防尘盖、密封圈等配套产品的编号。 3.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产品标识,提供并提供有关采购品的技术文件。 4.各生产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产品可追溯性的实施,对制造过程中产品状态的进行 标 识,合理的使用和保管产品标识。生产过程各操作工负责本机台产品检验状态的控 制:若检验合格,则标示合格标记;若不合格,则标示不合格标记;未检产品不作标 记。 。 5.质检部门负责采购品和成品的检验,并对各单位的质量相关记录进行定期检查。 负责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各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 的制定与审批。当产品无法确定状态时,视同为未检验状态,相关部门应予以记录, 由质检科进行,并重新检验,确定其检验状态。
如 20外协),其批号为 T4AA 160825X02
二、外协锻件、保持架、钢球、密封件配套件批号编号方法
字母(D、B、G、F、M)型号+合同号(合同号要区分厂家)
(详细版)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详细版)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引言产品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能力。
本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我们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能保持可追溯性,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迅速定位和纠正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 程序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提高客户信任度- 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持续改进生产过程3.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生产线,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4. 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监督和检查各环节的执行情况。
- 生产部门:负责实施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措施,确保产品标识清晰、准确。
-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 物流部门:负责产品的运输和储存管理,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5. 程序内容5.1 原材料采购- 采购部门应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并进行供应商评估。
- 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 原材料进厂后,应进行验收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2 生产加工- 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批号,制定生产批次记录。
- 在生产过程中,应确保产品的标识清晰、准确,便于追溯。
- 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5.3 包装- 包装部门应根据产品批号和规格,进行合理的包装设计。
- 确保包装上的标识清晰、准确,便于追溯。
5.4 储存和运输- 物流部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储存和运输安排。
- 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 运输过程中的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追溯。
5.5 销售和售后服务- 销售部门应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批号,进行合理的销售安排。
- 售后部门应建立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问题。
6. 文件和记录- 本管理程序应有详细的文件记录,包括相关法规和标准、可追溯性流程、操作指南等。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标识和可追溯性是一个组织内核的关键方面,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管理风险和满足法规要求。
流程步骤以下是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的步骤:步骤一:标识需求在开始任何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之前,确保准确地标识需求和要求。
这包括明确定义客户的需求,产品或服务的特定要求以及适用的标准和法规。
步骤二:标识过程和输入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输入要素。
这些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设备和技术。
对每个环节和输入要素进行标识和记录,以确保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步骤三:标识输出同样地,我们需要标识产品或服务的输出。
这包括成品、服务交付和客户满意度。
确保对每个输出进行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将来追踪和管理。
步骤四:建立追溯性建立一个有效的追溯系统,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可追溯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识号、日期和相关记录来实现。
追溯系统应该能够追溯到每个环节和过程,并保留记录以备将来审查和验证。
步骤五:跟踪和管理定期进行跟踪和管理追溯系统。
这包括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更新和修订,并确保追溯系统的有效运行。
跟踪和管理也包括记录和审查异常情况,以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步骤六:培训和沟通为组织内部的员工提供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相关培训和沟通。
确保员工了解流程和要求,并积极参与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实施。
培训和沟通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承诺,从而提高整体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
总结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流程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关键步骤。
通过正确标识需求、过程和输出,建立追溯系统,并进行跟踪和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法规要求。
组织内部的培训和沟通也是确保流程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1. 引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恰当的标识和追溯性程序,企业可以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标识和追溯性程序。
2. 产品标识的概念和作用2.1 产品标识的概念产品标识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使用的各种标识符和代码,用于区分、追踪和识别产品。
产品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序列号•批次号•条形码•RFID标签•二维码•产品描述•产品型号2.2 产品标识的作用产品标识的主要作用是为产品提供唯一的身份标识,以满足以下需求:•追溯性: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追溯产品的制造过程、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安全性: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识别出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售后服务:通过产品标识,可以方便企业进行售后服务和保修管理。
•市场营销:通过产品标识,可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和产品推广。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对产品销售情况、用户反馈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 可追溯性程序的建立3.1 设计产品标识体系建立有效的可追溯性程序需要首先设计产品标识体系。
产品标识体系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进行设计,考虑以下因素:•标识符的种类和形式:选择适合企业产品的标识符种类,如序列号、条形码等,确保标识的唯一性和可读性。
•标识符的编码规则:制定标识符的编码规则,如批次号的命名规则、产品型号的编码规则等,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标识符的标注方式:确定标识符的标注方式,如标识符的位置、大小、字体等,确保标识的清晰可见。
•标识符与产品信息的关联:建立标识符与产品信息的关联数据库,确保标识与产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一致性。
3.2 实施产品标识和追溯性程序实施产品标识和追溯性程序需要以下步骤:1.标识生成:根据产品标识体系和编码规则,生成标识符并进行标注。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IATF16949程序
5.2
进货物料标识
市场部
品质部
仓 库
1.原材料和外协件等物资进货检验合格后,仓库保管员分别按规定的标识内容做好入库品的台帐,填写物卡,按有关规定放置,挂上相应的物卡,做到帐、物、卡相符,发放时坚持先进先出,分开批次。
4.3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注1:当考虑产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到: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加工过程的历史;
—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4.4成型标识:用模具成型的方法在产品表面做标记。
4.5印记标识:用各种印记(钢印、胶印、书写等)的方法,在产品表面或包装上做标识。
1.收集或由顾客反馈不良品信息:
产品名称、发货日期、制造批次号、数量。
2.根据顾客信息,追溯成品出库单的发货日期和成品制造批次号、数量。
3.根据出库单追溯成品入库日期和生产批次号、数量。
4.根据《产品送检单》追溯《工艺流程控制卡》上记录的生产日期和生产批次号、数量。
5.根据《工艺流程控制卡》中的原材料批次号追溯到供方原材料批次号。
《工艺流程控制卡》
5.4
工序标识
生产部
工序标识:各工序在合格半成品标识卡上标注制造批次号,供下道工序识别和记录。每道工序由操作员和检验员在《工艺流程控制卡》上签字或盖章。合格品由检验员进行状态标识。
5.5
成品标识
1.成品包装直接在外包装箱上进行标识,含:产品名称、型号(或顾客型号)、数量;本公司的商标、名称。
4.6标牌标识:标识制作在标牌上,再将标牌粘贴或挂在物料、产品表面、包装或运输容器上。
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1. 引言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本文档旨在为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以保证产品质量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管理目标通过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达到以下目标:1. 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2. 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 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和售后责任。
3. 管理流程3.1 产品质量追溯性计划制定产品质量追溯性计划,明确追溯的范围、标准和要求,并确保计划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2 产品质量数据记录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数据的记录和保留,包括生产过程、采购材料、质检记录等。
3.3 产品质量追溯当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或客户投诉时,进行产品质量追溯,根据产品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3.4 问题分析与处理对追溯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召回、退货、修复等,同时完善相关记录和报告。
3.5 持续改进根据产品质量追溯的结果,及时分析、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责任和权限4.1 质量部门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包括制定计划、记录质量数据、进行追溯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等。
4.2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按照质量部门的要求,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理。
4.3 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负责记录采购材料的质量信息,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理。
4.4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负责记录客户投诉和产品质量问题,并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配合质量部门进行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处理。
5. 监督与审核质量部门定期对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进行监督与审核,以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和改进。
6. 结论产品质量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简介在现代的供应链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或产品的包装上使用的各种标记、标签或编码,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的产品。
产品标识通常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识别: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产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产品追溯: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记录,便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
•产品验证:通过产品标识,可以验证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3. 可追溯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将产品或原材料的信息与其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相连接,实现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踪。
可追溯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管理风险:可追溯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产品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要求。
•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可追溯性管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信誉和价值。
4.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在开始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
标识要素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方式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也可以使用印刷、贴纸等传统方式。
产品可追溯制度流程
产品可追溯制度流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建立和实施产品可追溯制度是必要的。
产品可追溯制度通过追踪和记录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目的本文档旨在给出产品可追溯制度的流程,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并提供追溯能力以应对潜在的问题。
流程概述1. 确定追溯需求:明确产品追溯的目的和要求,例如追溯的信息范围、时间跨度和追溯的节点等。
2. 建立追溯框架:根据追溯需求,制定适用的追溯框架,包括追溯标识、追溯系统和追溯记录等。
3. 设计追溯系统:制定追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能够记录和管理追溯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生产过程记录、质量检验数据等。
4. 标识和记录追溯信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标识和记录追溯信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追溯信息查询和分析:建立追溯信息查询和分析的能力,使得在需要进行追溯时能够迅速定位相关信息并进行溯源分析。
6. 追溯后续措施:根据追溯结果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如责任追究、产品召回、质量改进等,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相关要点-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追溯。
- 搭建统一的追溯系统,确保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 定期进行追溯系统的审核和改进,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 培训员工,提高其追溯意识和操作能力。
- 针对不同产品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追溯流程和标准。
-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结论通过建立和实施产品可追溯制度,组织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并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和解决。
在制定产品可追溯制度时,需要考虑到追溯需求、追溯框架和追溯系统等关键要素,并与相关利益方合作,共同推动制度的落地和执行。
(完整版)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可追想性管理控制程序SG- QCX - 09A 1 / 3拟定方管理方品证部品证部赞同审察拟定拟定日〖更正简历栏 : 〗NO版次更正记录更正页更正人修改日期产品可追想性管理控制程序SG- QCX - 09A 2 / 31.目的经过对公司原资料、半成品、完成品的表记与可追想性管理,保证能在公司内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质量量∕环保问题时, 能追想到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的来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来料日期、生产日期、生产班次、数量等记录,为不良原因解析供应依据. 锁定不良范围。
2.范围全部生产用原资料、半成品、完成品的表记与追想性管理均适用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管理.3.2 品证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质量管理.4.原资料种类无5.工作程序原资料入库生产管理库房管理人员核对供应商“送货单”,对资料材质,材寸及数量可否一致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收,并将资料指令书(卷材)、现品票(板材)贴在原资料包装上,并将物料置于“待验区”内,通知品证部受入检查员对原资料推行检查。
5.1.2 品证部受入检查员对原资料进行质量检查时,比较原资料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管理明细表,对资料的材质成分证明的有效期(有效期1年)进行确认。
品证部受入检查合格时在资料指令书/ 现品票上盖“合格”印后,生产管理库房管理将原资料入库并填写《资料出、入库明细表》,不合格时在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放入原资料不合格置场。
5.2 原资料检验品证部受入检查员依据《检查规定》及检查基准进行检查。
检验结果合格时在资料现品票上盖“合格”印,不合格时在资料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 .5.2.3 不合格的办理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5.3 原资料表记与记录保持原有供应商现品票程序编号校正号页码产品可追想性管理控制程序SG- QCX - 09A 3 / 3 资料指令书、现品票。
受入检查结果判断印。
记入到原资料受入记录表。
5.2 半成品、完成品表记与记录在部品生产前,填写“工程流转票” ,将部品部番、生产数量、生产LOT、资料材质、作业者、检查者、检查结果判断状况填入到“工程流转票”中,工程流转票随部品流动。
产品追溯管理流程
产品追溯管理流程产品追溯管理是指通过追踪和管理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信息,以便在产品质量问题或风险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调查、跟踪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是一个产品追溯管理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确定追溯的目的与范围在制定产品追溯管理流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追溯的目的与范围。
追溯的目的可以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应对法律法规的要求。
追溯的范围可能是整个生产供应链,也可能是一些特定的环节或风险点。
二、建立信息采集系统为了能够进行产品追溯,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确保能够收集到关键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信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产品的出货信息等。
三、标示和编码四、建立产品追溯的数据库产品追溯的信息需要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数据库可以建立在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上,也可以采用云端存储的方式。
数据库需要具备安全、可靠、高效的特点,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五、建立监控与检测体系为了确保产品追溯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监控与检测体系,通过对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控与检测可以包括设备状态监测、环境监测、产品质量监测等。
六、建立追溯调查机制当产品质量问题或风险事件发生时,需要迅速进行调查和解决。
建立追溯调查机制可以帮助企业追溯问题的根源,找出责任和失误的环节,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扩大和重复。
七、信息分享与通报产品追溯信息可以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共享和传递,以便能够全面掌握产品的流向和质量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通报的方式将问题和风险及时向相关利益方通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和纠纷。
八、建立报告与反馈机制产品追溯的结果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报告向企业的管理层汇报,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将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进行反馈给相关利益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1对于出货的完成品,顾客对出荷现品票有格式要求时,按顾客格式;
5.5.2现品票的粘贴要牢固,避免脱落;
5.5.3待检品要放置在“出荷待检区”。
5.6完成品检查记录
5.6.1按照《检查规定》实施。
5.7产品追溯
5.7.1实现可追溯性的标识
5.7.1.1生产LOT按照部品包装箱上的工程流转票上记录的成品LOT号进行识别。
5.7.1.2对于外购部品,由物流部门将外购部品上现品票标识的出荷日期记入到入库单中。
5.7.2.1可追溯性路线的说明
详见《原材料追溯性管理流程》
6. 引用文件
6.1《检查规定》
6.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形成记录
7.1原材料受入检查记录
7.2原材料入库明细表
7.3原材料领用单
7.4工程流转票
5.4.3完成品发生不合格时,检查员在部品包装上贴附“待选品票”。全数外观检查部品入库时,外观检查员在现品票备注栏中注明“全检品”不贴附“待选品票”。入库人员将贴附“待选品票”或现品票备注栏注明“全检品”的部品运送至修复班组进行修复作业。修复班组修复及外观全数检查实施后,由外观检查员再次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在现品票右下方盖“检”印后入库。
制定方
批准审核Biblioteka 制定管理方高成富
制定日
2018.07.05
〖修改履历栏:〗
NO
版次
修改记录
修改页
修改人
修改日期
1.目的
通过对公司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确保能在公司内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质量∕环保问题时,能追溯到发生异常及客户投诉产品的来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来料日期、生产日期、生产班次、数量等记录,为不良原因分析提供依据.锁定不良范围。
5.2原材料检验
5.2.1质保部受入检查员按照《检查规定》及检查基准进行检查。
5.2.2检验结果合格时在材料现品票上盖“合格”印,不合格时在材料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
5.2.3不合格的处理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3原材料标识与记录
5.3.1.1保持原有供应商现品票
5.3.1.2材料指令书、现品票。
2.范围
所有生产用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的标识与追溯性管理均适用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管理.
3.2质保部负责生产全部过程流程品质管理.
4.原材料类别
无
5. 工作程序
5.1 原材料入库
5.1.1生产管理仓库管理人员核对供应商“送货单”,对材料材质,材寸及数量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收,并将材料指令书(卷材)、现品票(板材)贴在原材料包装上,并将物料置于“待验区”内,通知质保部受入检查员对原材料实施检查。
5.3.1.3受入检查结果判定印。
5.3.1.4记入到原材料受入记录表。
5.2半成品、完成品标识与记录
5.4.1在部品生产前,填写“工程流转票”,将部品部番、生产数量、生产LOT、材料材质、作业者、检查者、检查结果判定状况填入到“工程流转票”中,工程流转票随部品流动。
5.4.2 完成品入库时,现品票上检查员栏内必须盖有检查者印章及工程外观检查者的“检”印。
7.5出荷记录明细
7.6出荷检查记录
7.7工程检查记录
7.8生产日报
7.9材料出、入库明细表
7.10每日盘点表
5.1.2质保部受入检查员对原材料进行品质检查时,对照原材料化学成分检测报告管理明细表,对材料的材质成分证明的有效期(有效期1年)进行确认。
5.1.3质保部受入检查合格时在材料指令书/现品票上盖“合格”印后,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将原材料入库并填写《材料出、入库明细表》,不合格时在现品票上盖“不合格”印,放入原材料不合格置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