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4 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 2003 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 5 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 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br>1/7<br><br>

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 由行星及其卫星、 矮行星、 小天体 (包 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 宙中并不是唯一的。 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 它们 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 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 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 61 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 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 讲解: 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 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 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 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 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 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 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 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 或者星云的气体和 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 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 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 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宇 宙充满了活力。<br>2/7<br><br>

新人教版选修1:1. 2《探索宇宙》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1. 2《探索宇宙》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案)

课型;新课

具体内容

教案设计的分析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宇宙探测,开发,保护的现状,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宇宙新探索学习,学会全面分析的方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2>通过对宇宙环境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辨别是非的能力3,感悟目标:通过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加强爱国,爱科学教育.

说大纲:该部分是大纲中的理解应用部分,是考点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重要课题.

说教材:

1,本节课的内容从世界宇宙新探索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及开发宇宙资源的意义.是联系1.1―1.2节和1.4节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b5E2RGbCAP

2,教材分析仪宇宙探索和开发为线索,展示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和各过发展状况.

3,教材中对中国航天发展的内容,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对美,苏,中三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比较法教案,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

教案重点;宇宙空间资源、宇宙探测的意义

确立依据:这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对于理解和掌握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发展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展示航天照片,神州5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录像播放来突出重点。p1EanqFDPw

教案方法:课件展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教案法、世界宇宙新探索利用案例展示法、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跨学科分析法、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列表法DXDiTa9E3d

宇宙资源―课件展示法、宇宙环境保护―讨论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辨证分析,读―看---议―讲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第1篇: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说教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1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增长关于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2.在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突出对学生进行人类自豪感的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豪情和信心。

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方面是人类宇宙观的不断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艰辛,鼓励学生投身科学事业,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通过阅读“中国向宇宙进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过程及各阶段的意义

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人类宇宙观变化过程

主要教具

图片:1.原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

2.“阿波罗”16号飞船的航天员和月球车

3.“太空实验室”航天站

4.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设想

5.2000年4月27日降落在南非开普敦郊外的卫星

主要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宇宙探索的发展

1.古人对宇宙的探索

过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最初是基于想象。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史中,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关于宇宙神话的内容。

设问:你知道我国的哪些神话故事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

师生讨论:我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文娲补天”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话小说中关于“天宫”、“月宫”的描述等。

过渡:除了一些神话故事以外,结合“天文历法”,在古代也出现了关于天文观测的仪器。

设问:你知道的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有哪些?

师生讨论: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有:①圭表,由直立在在地上的杆子和朝南安放的一个水平横尺构成,正午阳光照射到杆子上,根据地上杆影的长短和周期变化,可以测定时间、方向、节气,夜晚可以测量恒星的上中天,观测恒星年的周期。现在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_9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_96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扩展生命的首选地。地球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那么到底宇宙中有着外星人的存在吗?人类又如何走向太空呢?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问题。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设计这一研究性活动,配合地理新课程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推动新课程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根据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设计人类如何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意识。

③加强学生对未来领域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归纳学习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探讨与反思

随着今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国逐渐步入航天强国之列,国家更加强了对宇宙特

别是月球的航天探索,神舟五号和六号相继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这激发了欧美、俄罗斯、日本甚至印度等国家又一次对月球探险的高潮。月球探索在停止了20年之后又重新被全世界所关注。一部分国家都相继提出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的设想。

但是月球和地球不一样,要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谈何容易?因此本课通过大量学生活动,师生共同对月球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展开了对月球基地的假想。这节课在一个很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课堂中。

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试题选择题2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人教版

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练习试题选择题2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人教版

1.人类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月球 B.火星 C.哈雷彗星 D.比邻星

2.太空环境除具有_______的特点外,还有微流星体和流星体等.

A.超高温、强辐射和高真空

B.超高温、低辐射和高真空

C.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

D.超低温、低辐射和高真空

3.我国在1999年11月20日,成功地在______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

A.酒泉B.西昌 C.金昌D.太原

4.人类开发宇宙,进军太空,其目的是()。

A.利用与地面相似的物理条件进行空间材料加工试验

B。研究太空的强辐射和失重等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

C.开发利用宇宙环境中丰富的矿产资源

D.清除太空垃圾

5.利用GPS卫星进行导航定位,是人类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方面.GPS接收机至少应同时接收_颗GPS卫星的信号,才能确定接收机所在的三维位置.

A.2 B.3 C.4 D.5

6.关于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宇宙探测的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卫星

B.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使人类从空间探索阶段进入到了对宇宙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C.宇宙探测的发展目前还难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

D.随着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

7.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伴随着______事件永载世界航天史册.

A.“水星”号载人飞船升空

B.“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

宇宙探秘教案

宇宙探秘教案

宇宙探秘教案

《宇宙探秘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知道常用的天文距离单位。

3.常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一些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的知识,建构关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下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星空的美,初步领略宇宙的神奇,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

2.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情况,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

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学生对宇宙知识是了解一些的,课前还搜集了一些关于宇宙的资料.给学生发表看法和展示的平台,激起他们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对宇宙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探索宇宙的一些理论;通过数据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具器材:课件、气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新课

播放《大自然--星空唯美延迟拍摄》视频,学生领略星空的美。

【活动二】PPT出示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学生说说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神话故事?

教师:这些美丽的神话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

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宇宙有多大?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

图中

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1:1.3《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教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1:1.3《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教案

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巨星、中子星、白矮星、暗

矮星和黑洞;(2)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变过程。(3)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2、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宇宙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很缺乏的,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同时学生对未知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这节课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神秘的宇宙,为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法点拨

学生在课前应阅读有关宇宙的书籍,如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和《时间简史》等,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信息,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为课堂的发言和提问

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小组讨论,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做好“气球膨胀和黑点运动”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星系运动的正确理解,如果学生讨论后没有的结论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大爆炸宇宙论。

教前准备

一人一机学习环境,(黑马教学软件组织教学)。

《宇宙起源》网络课件一个,课前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上调试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网络协作式学习、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回顾恒星的形成,展示各种各样的恒星。

在地球上遥望夜空,宇宙是恒星的世界。恒星诞生于太空中的星际尘埃(星云),恒星是在熊熊燃烧着的星球。一般来说,恒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只是由于距离

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课教案

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课教案

题目:探索宇宙生命之谜——优质课教案

一、引言

宇宙是一个奇妙而神秘的地方。人类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宇宙探索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优质的课程和科普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种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巨大奥秘。

二、教学目的

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有:

1、让学生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

2、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了解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4、让学生了解探索宇宙生命的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的内容介绍如下:

1、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

教师简要介绍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宇宙中的星球、天体、行星、尘埃云和黑洞等。教师还可以介绍生命的本质和基本生命体质的组成。

2、科学方法

教师介绍科学方法,包括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实验等方法。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

3、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教师介绍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和生存策略,包括极地和深海生物、太空中的微生物以及地球上各种适应于不同环境的生物等。

4、探索宇宙生命的方法和工具

教师介绍目前探索宇宙生命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探测器、望远镜和搜寻生命的信号等。还要提到搜寻行星和外星生命迹象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本教案中将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先简单地讲授宇宙和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渠道深入学习和研究。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1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过程:

1、1957年10月,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实现了在没有地球大气干忧的情况下,人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3、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二、宇宙探测的意义:

㈠天文意义

1、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

2、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

3、测量到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㈡生活意义

人们利用卫星进行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以及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从中获得许多实际利益。

三、宇宙资源:

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类型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四、太空垃圾:

1、太空垃圾的来源:

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2、太空垃圾的危害:

由于空间垃圾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因此,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课题: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课题: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课题: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课题: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3、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宇宙环境的保护的意义

智能训练:

办一期关于宇宙探测和开发的墙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宇宙环境的保护,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重点难点】宇宙探索的意义

【教具】

投影片、录象资料

阅读要求:

《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俄设立“宇宙天气”预报站》、《人类开拓宇宙空间的设想》

【课型教法】

新授课阅读、议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一)古代:从古代起,人们就幻想穿过地球大气层,飞上太空。

(二)宇宙探测的发展

1、无人航天器时代

1959年10月,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邀游太空,把整个世界着实吓了一大跳:苏联人竟然造了一颗星星,让它在世人

的头顶上转来转去……这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航天时代开始了。从此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上天后,发现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还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2、载人航天器的发展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加加林只在天上兜了一圈儿,又给世界带来一场更加强烈的震撼。在冷战岁月,这给一些人留下的印象是,“登天已不再是一个美丽的梦”;但给另一些人留下的印象却是,“太可怕了”第一回合中苏联人的遥遥领先,极大地伤害了美国人的自尊心.美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挽回局面。“阿波罗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宏伟、壮观,坚强、惨烈的登月计划终于任1969年达到巅峰。登月成切了,竞赛结束了,面子挽回了。其成果无疑是巨大的,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作为。这仿佛证实了这样一种说法:在这场赶超中更多的是为争那一口气。但事实并非是为争一口气!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高中高一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构造,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缘由。

二、力量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学问、提取重点和找出学问间内在联系的自学力量。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索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猎取学问的力量。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留意识别和抵抗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究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究宇宙神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展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纳本期供应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展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楚地呈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一般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局部,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拟数据”表格,让学生比拟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觉,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特别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特别一般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假如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一般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宇航员与月球车》

【教师总结】人类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又有了太空实验室,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天器从无人航天器发展到载人航天器,通过这些手段,人类知道了磁层、宇宙射线和一些大行星表面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播放录像】《火星》、《木星》

【教师讲述】在世界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航天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学生阅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阅读材料

【播放录像】《东方红1号卫星》

【教师总结】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原先关闭得紧紧的“天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扇一扇打开,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增长了千万倍。但航天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美国的火星计划耗资2675亿美元。有人曾计算,用航天飞机每运输100克货物约需1500美元。

【教师提问】人类为什么不惜代价,不懈地从事宇宙探索?

学生回答:认识了解宇宙、开发利用宇宙、带动科技发展。

【教师补充】人类认识了解宇宙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宇宙,目前人类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教师提问】宇宙中有哪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何利用?

学生讨论。

学生读书:“开发宇宙”

【教师补充】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人们利用宇宙空间这个特殊环境,通过人造卫星可从远距离观测地球,迅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例如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能为我们更好地做出天气预报;又如,根据卫星照片发现哈萨克已干涸的库兰达里河河床下是一个大湖泊,在沙漠下发现几处淡水;再如卫星提供的国外小麦产量的准确预报,仅美国一年就获得两亿美元的好处;卫星还可以在人类还未发现时预报小麦锈病虫害,可及早防治。同时人类还在卫星上进行大量科学实验。1996年12月,俄美首次成功地在“和平号”轨道站培育并收获第一批太空小麦,从播种到成熟仅用97天,证明生物在太空是可以发育的。这对于人类在未来星际飞行中解决食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超市中还出售有太空育种的西红柿、辣椒,其个大且抗灾能力强。宇宙具有的失重、高真空、超净和极端温度等条件是生产某些特殊物品所必需的。1992年10月我国利用一颗返回式卫星做搭载培育生物实验,培育出防癌生物——石刁柏。再如,火箭所需耐磨的铅铝合金,在地球上制造时,铅总要沉到底部,冷却后得到的不是一种均匀的合金块,而像一块分层蛋糕,如果在宇宙

中生产这种合金就方便多了。根据统计约有400种地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失重环境中制造。

【教师提问】人类为什么要把眼光投向宇宙,研究宇宙资源的开发?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类生存的地球,由于人口的迅速膨胀,已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未来也将面临生存空间紧张的问题。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补充陆地资源,人类在研究开发陆地环境的同时,已在向海洋和大气环境进军。人类还把目光投向宇宙,不断探索宇宙,研究宇宙资源的开发,以解人类未来所面临的种种生存问题。

开发宇宙资源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它的规模、技术、经济投入都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的,需进行国际合作。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永磁铁是哪个国家制造的?这个工作计划由多少个国家参与?

学生回答:中国,十多个(美、中、俄、法、日等)。

【教师讲述】人类在探索宇宙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而且它已经对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危害。

【教师提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太空垃圾。废弃的航天器、航天器爆炸后的碎片、从航天器扔出的垃圾。它们与航天器之间相对速度很大,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

【教师补充】自1975年以来,约有4600颗废弃卫星及同样多的失事火箭及其它航天器的碎片在近地轨道上游荡,它们中虽然每天有2~3颗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层被烧毁,但仍以每年200~300件的速度增加。它们的运行速度是炮弹飞行速度的几十倍,所以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1996年1月,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避免与一个失效卫星发生碰撞,机上宇航员不得不对航线进行调整。1995年,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发射的太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在太空运行8个月后被“奋进”号航天飞机收回,经检查,其外壳被太空垃圾撞击布满麻坑。1983年一小块剥落的油漆曾撞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前窗。目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在地面监控中心与宇航员密切配合下可及时躲避太空垃圾,而人造卫星则难以躲避。人类现在正研制限制太空垃圾、减少危害的方法,这同样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一起来保护宇宙环境。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宇宙的现状及宇宙资源的利用情况,大家可否设想一下,今后宇宙探索手段及宇宙资源利用的方向。

学生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