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心理特征与职业选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的心理特征与职业选择研究
摘要:职业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把职业理解为“个体一生中所承担的工作或职务的总和及其相继历程”。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的匹配无论对个人择业,还是对组织提高绩效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失业问题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人”才是组织发展的真正动因所在,组织员工必须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需要,也只有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岗位相互适应,即人(能)岗匹配,才能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发挥其最大效能。
一、个性与职业
(一)个性及其意义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并且经常影响个体行为的,并使个体与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总和。
即个性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经过长期塑造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个体的总体,本质的描述。
它既表现这个体,又代表这个体;它是需求、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与气质、性格、能力构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在实际生活中对管理者而言,区分各种类型个体的个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
要管好人,首先得了解人,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类型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做好管理工作;对个人而言是科学地设计个人职业生涯,避免职业道路上盲目性和盲从性的关键。
管理活动可以发展人的积极个性。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它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通过催化作用促使个体形成与发展为社会所需要的个性特征。
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组织了解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都有利于减少冲突和矛盾,建立和谐的组织关系,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
总之,个性研究是组织选聘人才协调员工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职业及其意义
职业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学认为,工作是生产产品的过程,是人们为了保持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从事的活动。
当个体承担起维护社会共同生活的总体
劳动的一部分责任时,他就开始扮演他的职业角色。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将职业理解为“个体一生中所要承担的工作或职务的总和及其相继历程”。
首先,它涉及“工作者”而不是“学生”、“母亲”、“子女”等这样的社会角色;另外,一个个体一生中可能从事多项工作;最后,这个概念包含有变化、延续等发展的含义。
工作或职业对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除了正常的休息之外,人一生中至少有一半时间用来工作,可见工作对人生意义非凡。
在渴望被承认和追求成功的共同心理基础上,工作为人生提供着多重意义。
尤其在时下,事业有成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也是个体产生自尊的源泉,尽管它不是提高个体社会地位和自尊心的唯一方式。
但是,职业一直表明着一个自我概念。
如:妇女不再满足于只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而去参加劳动、谋去职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得一个和男人相当的身份和自我形象;另外,有些失业者或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终止职业生涯的人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生理和心理问题。
这都表明职业形象是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
然而并非所有的职业都能让人称心如意。
一份令某人羡慕的工作对他人来说并不能使其满意;同时,一项他感兴趣的工作可能由于无法给予他所期望的报酬或者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而迫使他不得不放弃。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因素如就业机会等;生理因素如健康状况等;还有心理因素等三项。
由于心理因素不易判断而常为人忽视,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搭配
个性与职业的匹配问题是早期组织行为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霍兰德提出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以来,它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指导运动以及人才招聘选拔等实践活动。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工作效率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一项针对800名男性的追踪调查研究中发现,其中160名成就最大者和160名成就最最小者相比,在智力方面几乎没什么差别,然而成就大者有理想,有强烈的进取心;表现出自信、不屈不挠、谨慎认真等个性特点。
另据研究表明个性在预测工作效率,缺勤离职等个体和组织行为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气质与职配
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并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表现出
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决定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因素。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气质都各有千秋。
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关键在于尽可能做到气质与工作和职业的合理搭配。
1、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结合。
对气质类型研究比较普遍的是一种四分法。
它始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该理论认为:有些人易怒,动作剧烈,是由于黄胆汁过多,所以称之为“胆汁质”;有些人热心,喜欢活动,是由于血液过多将其称之为“多血质”;另一些人则冷静,善于计算,是由于粘液过多,所以称为“粘液质”;还有一些人神经过敏,易于郁闷,是由于黑胆汁过多就被称之为“抑郁质”或“神经质”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强,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迅速敏捷;他们活泼好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善于交际,亲切有生气,但往往有轻率不沉着等表现,其特点是性子“活”。
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和动作迅速而难以自制的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映的不随意性占优势;情绪兴奋性高,外倾性明显,抑制能力差,反应快,但不灵活,他们大多都热情直率,胆大、易怒、急躁,其特点就是性子“急”。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的粘液质内倾性明显,他们沉着稳重,情绪发生慢,言语、动作、思维较迟缓,注意力稳重显得庄重、坚韧,但也往往表现出淡漠等,其特点是性子“稳"。
抑郁质者柔弱易倦,言语动作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强,体验深刻,胆小忸怩,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到的细小事物,对问题理解深刻,容易变的孤僻,其特点是性子"慢”。
2、气质与职业的匹配
气质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在工作中不能孤立地考虑个体的气质特征,要使气质适应于工作的要求,不能让工作迁就与个体的气质。
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形成一定的风格,即通过教育的影响在原有的气质基础上形成特有的有助于取得成功的动作方式和方法系统。
(二)性格与职业的搭配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体社会本质的集中体现。
如某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的热情忠厚,虚心谦逊,与人为善,严于律己,遇事果断。
这种对己、对人、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是他的行为特征,而他的偶然的冷漠并不能代表他的性格特征。
性格与气质有着很大的区别:性格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气质是遗传的是先天生成的,是比较稳定的;性格的内容侧重于社会道德意识,有好坏之分,而气质的内容侧重于生理意义,无好坏之别;性格的形成具有阶级性,没有相同性格的人,而气质则不然,有气质相同的人。
有关性格的学说理论很多,如,个性特质理论、独立——顺从说等。
在此主要应用霍兰德执业人格类型的相关学说来讨论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问题。
霍兰德提出了个性——工作适应性理论,并编制了职业人格能力测试。
该测试能帮助被测者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从而科学地作出求职择业的决策。
霍兰的职业选择理论是在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六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而形成的。
根据该理论,现实性性格的人喜欢使用工具、实物机械或与物有关的工作,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研究型的人则生性好奇,勤奋自主,喜欢各种与生物科学、物理科学有关的活动,具有极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欲望,爱好科学和医学工作;艺术性性格的人天资聪明,不拘小节自由放任,他们喜欢不受约束,具有较强的语言、美术、音乐、戏剧和写作等方面的天赋和技能;社会性则尤喜参加咨询、培训和教学等各种能理解和帮助他人的工作,它们友好热情、乐于助人,具有与他人相处共事的能力,爱好教师、护士、律师等一类的工作;组织型的人则是雄心勃勃,友好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他们有很强的支配欲,喜欢领导和支配他人,具有领导、说服等与人交往的能力,爱好与商业、管理等活动有关的工作;常规型则是尽职尽责忠实可靠,具有办公室工作和数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喜欢做系统地整理信息、资料一类的事情。
以上六种性格类型并非各自独立,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种类型的不同组合,只是起主导作用的类型不同而已。
占主导作用的类型决定了职业个性取向,并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作效绩。
成功的职业生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类型与工作条件之间的适应状况。
根据以上分析和相关的职业要求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性格与职业的搭配关系。
(说明:上表中并未穷尽所有职业只是列举典型的职业类型作为范例仅供参考)(三)能力与职业搭配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行理特征。
它包括智力、性向和成就三部分“智力是个体的一般能力;性向是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能力;成就是指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个体在学识、知识等方面所能达到的较高平”。
智力与工作难度的匹配
任何工作都存在着对智力的要求。
智力低下的人将不宜从事难度较大的复杂工作。
如果给智力较高的人安排一个难度较低的工作就会因为缺乏挑战性而导致其工作漫不经心或不耐烦进而导致绩效下降,造成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将给组织利益带来损失。
如美国一家电子制造组织招收智力中下的员工从事流水线作业,结果这些工人工作认真,生产效率较高。
研究表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般能力,并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
因此,组织在招聘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业务能力测试,以便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同时个体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某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选择的理论意义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搭配的意义就在于:首先,气质和性格是个体选择职业的基础,他告诉个体从事哪个行业,选择是么样的职业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更有利;其次,能力则表明了个体所能达到的职业高度和可能达到的职业高度以及个体职业生涯的成长速度等,离开了能力一切都只能是空谈或幻想;再次,如果个体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属的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明白地知道自己在性格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就可以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避免盲目性和盲从性,从而减轻自己和社会的就业压力。
同样,如果管理者清楚地了解他们的下属有关这方面的完备的信息的话,就可以顺利地做到人岗匹配,使人尽其才,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降低组织人力成本和人力资源损失;最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存在着差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个性心理特征的三个方面并非各自独立存在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每个个体都如这个空间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点,而且,每种职业对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虽然有相似之处或相近指出,就其最佳选择而言仍然是有差别的,怎样对待这样的差别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搭配
个性心理特征和职业的合理匹配,对提高组织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合理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的搭配对个体职业生涯而言就如食物对于健康和生命。
虽然吃糠咽菜也可以维持人的生命,能让人活下去,但是你可能是精神恍惚一脸菜色。
营养搭配丰富合理的食物使人容光焕发健康长寿,而且还能给人带来快乐。
同样的道理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的合理搭配能使个体的职业生涯更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并将延续个体的职业生命,给人生带来欢乐。
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像照顾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一样,照顾我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要认真分析我们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优势劣势以及各职业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要求,尽量做到两者之间
的协调。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态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个性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当工作环境与个性类型一致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 .
总之,人力资源是组织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的主宰,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组织中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要靠人力资源来推动。
但是,一个组织光有人力资源的堆积还是不够的,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否则,第一资源只会使组织产生更大的内耗。
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人”才是组织发展的真正动因所在,组织员工必须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需要,也只有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岗位相互适应,即人(能)岗匹配,才能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发挥其最大效能。
主要参考文献:
张德. 《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5月第4版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9月第3版
周生贤:《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山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吕建国、孟慧.《职业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2007-08-01第二版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9月第3版
王丽萍《能岗有效匹配的方法基础——工作设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
罗伟良《人力资源配置的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模型》/ 苏永华、聂莎、彭平根.《人事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