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口蹄疫病毒的实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中。目前 口蹄疫的检测技术主要 有病 毒分 离技 术 、 血清学检 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1 生 物 学 实验
2 . 2 补体结合 试验 ( C F T)
1 9 5 2 年 建立了 c F r , 它是最早标准 化的检测方法 , 成 功
种2 — 7பைடு நூலகம்龄乳 鼠分离增殖 病毒成功 。选 2 ~ 7日龄乳小 鼠 , 于 颈背部皮下接种病毒感染液 0 . 2 m L, 一般接种小 鼠于 2 0 ~ 3 0 d
种急性 、 热性 、 高度 接触性传 染病 。 目前 , 口蹄疫是全球最重 要的动物健康 问题 之一 , 世界大部 分地 区时有 发生 , 常在牛
微 量 细 胞 中 和试 验 、 空 斑减 少 中 和试 验 。V N T既可 定 性 又 可 定量 , 国 际 检 疫 条 款规 定 用 此 法 判 定 进 出境 动 物 是 否 感 染 或 携带 F MD V 。
能严格 区分亚型 。口蹄疫 在世界各地几乎都被列为必须 申报 的疾病 , 诊断 只能在指定 的实验室进行 。送检样品包括水泡 液、 剥落 的水泡 、 抗 凝血或血清等。死 亡动 物可采集淋 巴结 、
的F MD检 测方法 。2 0世 纪 7 0年代末 期 , R w e y e m a m u等 建 立 。V N T是利用血清 中和抗体与病毒的特 异中和作用 , 使病 毒对易感 动物 和敏感细胞失去感染能力 的原理建立 的。 根据 接种病 毒一血 清混合物 的动 物发病死亡数或 产生细胞 病变 ( C P E ) 的细胞管数来判定血清 中所含抗体的量和型别 。检测 病毒一血清混合物的方法有 乳鼠中和试验 、细胞 中和试验 、
口蹄疫悬浮灭活疫苗质量控制措施
[ 摘 要 ] 结合 几年 来 的 口蹄疫 生产 质量 管理 实践 , 对 质量控 制 的意 义及 质量 控制 的保 证 措 施 ( 原
辅料、 工 艺、 检验 等 方 面对质 量控 制措 施 ) 等方 面进 行 了综述 和探 讨 , 为 建 立科 学合理 的质 量控 制 措
施, 保证 产 品质 量提 供参 考 。
2 0 1 3 , 4 7 ( 1 1 ) : 6 5~ 6 7 / 武春芳 , 等
中国兽药杂志
口蹄 疫 悬 浮 灭 活 疫 苗 质 量 控 制 措 施
武春芳 , 韩 四娥
(金 宇保 灵 生 物 药 品有 限公 司 , 呼和 浩 特 0 1 0 0 3 0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1 0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2—1 2 8 0【 2 0 1 3 )1 1—0 0 6 5— 0 3 [ 中图分类号 ] ¥ 8 5 9 . 7 9 7
疫 的 防控 是 一个 系 统 工程 , 高效 、 安 全 的疫 苗 是 防 止 口蹄疫 疫 情 发 生 的最 有 效 方 法 之 一 。我 国 多 年 来 一 直采 取转 瓶 培养方 式 生 产 口蹄 疫 , 该生 产 方 式 存在污染率高、 收获率低等问题 , 对 疫 苗 质 量 的 控 制 存在 一定 的 困 难 。从 2 0 0 9年 开 始 , 国 内部 分 口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a n d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i n t e r m s o f r a w m a t e r i a l s , p r o c e s s , i n s p e c t i o n )w e r e
【动科前沿】口蹄疫检测技术新进展
【动科前沿】⼝蹄疫检测技术新进展⼝蹄疫检测技术新进展⼝蹄疫诊断检测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已从细胞培养、⾎清学诊断技术扩展到分⼦⽣物学诊断技术领域。
这些新技术不仅敏感、特异、⽽且简便、快速、经济、⾼通量化。
⼀、病原学检测技术1新的敏感细胞系因⽜甲状腺原代细胞和羔⽺原代细胞在⽣产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很少进⾏⼝蹄疫诊断的实验室及因⼝蹄疫呈地⽅流⾏性的地区,很难得到⼝蹄疫阴性的动物。
⽽现有的细胞系对⼝蹄疫敏感性存在局限性,因此,研究者对⼝蹄疫毒更加敏感的细胞系的进⾏了研究。
Brehm等建⽴了⾼敏感⼭⽺胎⼉细胞系,结果表明,在分离7个⾎清型的⼝蹄疫病毒更加敏感。
并且该细胞还可以分离猪⽔泡病毒和⽔疱性⼝炎病毒。
LaRocco(2013)年将αv亚基和β6亚基同时导⼊到⽜肾细胞系中构建稳定表达细胞系LFBK-αvβ6,结果表明β6亚基⾄少在100代可以稳定表达,且增强了对⼝蹄疫病毒的易感性。
2分⼦⽣物学诊断技术2.1环介导转录等温扩增技术⼝蹄疫的传统诊断⽅法是由特异性病毒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介导的,通过观察细胞培养中的病变效应。
另外,常规反转录聚合酶式反应和实时定量聚合酶式反应⽤来补充⼝蹄疫病毒感染的最初诊断⽅法。
然⽽,这些检测⽅法⽐较费⼒,并且需要昂贵的试验室设备。
为解决这些问题,Yamazaki等⼈建⽴了⼀个简单、快速和实⽤的反转录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鉴定动物及其产物中的⼝蹄疫病毒。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先是由Notomi等⼈报道的,并且成功应⽤于许多病毒的检测,李健等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了⼝蹄疫快速检测⽅法,同时评价了该⽅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该检测⽅法检测体系具有极⾼的特异性,只能检测到⽬标病毒,与其他类病毒物较差反应,灵敏性较⾼。
2.2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就是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中的每⼀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从⽽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分析。
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小鼠模型的初步研究
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小鼠模型的初步研究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对家畜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
目前,灭活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常用手段之一。
然而,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一直是口蹄疫疫苗研发中的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小鼠模型对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进行初步评价。
本实验选取15只特定病原体自由(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
第一组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第二组注射伪疫苗作为对照组,第三组不接种疫苗。
随后,使用鼻饲管给每只小鼠注射0.2 mL乙酸盐缓冲液液悬剂,然后将突触后液体用玻璃针转移到新的容器中,用离心机将低浓度的乙酸盐缓冲液液悬剂离心。
接着,将高浓度的乙酸盐缓冲液液悬剂分装入离心管中,用超滤器制备分出的细胞过滤液。
最后,将过滤液里的病毒红细胞用卡氏染色,然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病毒。
实验结果显示,与伪疫苗组和对照组相比,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小鼠在病毒感染后表现出较低的体温上升,并且无明显的病理损伤。
同时,免疫组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出较高的免疫效力。
实验还发现,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后,小鼠产生了针对口蹄疫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副反应的监测。
结果显示,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后的小鼠体重增长正常,并且未发现明显的疫苗相关副作用。
研究还对小鼠的内脏器官进行了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初步评价了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结果表明,口蹄疫灭活疫苗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效果。
此外,免疫后的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副反应,说明疫苗的安全性较高。
尽管这些发现仍需在更大样本量的实验中进一步验证,但这些初步结果为口蹄疫灭活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口蹄疫的防治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综上所述,通过小鼠模型实验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口蹄疫灭活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降低体温上升和病理损伤的程度,并且显著提高抗体滴度。
口蹄疫疫苗146S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数 据有显 著差异 ,S h i r a i 认 为 可用这 种 在 此 基 础 上 我 国形 成 了 比较 完 善 的 方法来代替动物攻毒保护 『 生 试验 , 从多 口蹄 疫 灭 活 疫 苗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近
4 . 单 克 隆抗体夹 心E L I S A定 的研究 和开 发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量 。筛选 出针对 口蹄疫病毒1 4 6 S 特异 位 点 的单 克 隆抗 体 包 被E L I S A 板 ,加
五 、 展 望
大 多 数 发 展 中 国家 对 口蹄 疫 的
入 被检 测 的病 毒 抗原 ,随后 加入 针对 预 防和 控制 主 要采 用普 遍 免疫 接 种 的 1 4 6 S 特 异位 点 的单 克隆抗 体 的酶 促 反 方 法 ,目前 我 国广 泛使 用 的 口蹄疫 疫 应 系统 ,根 据 最后 的显 色情 况 ,应用 苗 主要 是 灭活 疫苗 ,其安 全性 和 有效
合物时 ,补体 因子与该复合物结 合而被消耗 ,溶血系统 中没有游 离补体将不发生溶血 ,试验结果 显示 阳性 ,将病毒做适 当的连续 稀 释 ,根 据 最 终 阳性 显 示 结 果 ,
从 而 确 定 病 毒 抗 原 含 量 。然 后 经
消耗的成本较高 ,操作过程复杂 ,在
实际规模 化 生产 中的实 用性较 低 。 建 立 一 种 快 速 、精 准 、操 作 简
验 比较 ,确 定 相关 性 ,以一 定 大小 的 口蹄疫 疫苗 的 质量 控制 。
扩 散环 作为标 准定 量 1 4 6 S 抗原。
随 着 生 物 学 技 术 研 究 的不 断 发
口蹄疫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为通信作者口蹄疫疫苗最新研究进展何随彬1,2 金盈宇3 龚志亮1 金耀忠1 姜法铭1 曹 杰1 叶承荣1*(1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299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3上海希迪乳业有限公司上海201302) [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可感染猪、牛、羊等多种主要家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在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政府将其排在一类动物传染病首位,这充分显示了国内外对该病的重视程度。
预防和控制牲畜口蹄疫是各级政府所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目前疫苗免疫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口蹄疫疫苗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口蹄疫新型疫苗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口蹄疫;FMD;FMDV;新型疫苗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易感动物高达70余种,发病率极高,传播速度快,通常在牛群、猪群、羊群中大范围流行,发病率可达100%。
发病动物的特征症状是口、鼻、蹄和母畜乳头等部位出现水泡,或水泡破损后形成的溃疡或斑痂,表现出流涎、跛行和卧地等,导致家畜生产力大幅下降,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包括A、O、C、Asia 1和SAT1、SAT2、SAT3等7个没有交叉免疫保护的血清型,在长期的相互传播感染中又形成了80多个亚型,为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严峻挑战[2-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新时期口蹄疫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动物疫病净化的需求,疫苗的研制不断深入和改进,已从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等传统疫苗向合成肽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方向发展,旨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疫苗来推动口蹄疫防控进入更高阶段。
口蹄疫研究进展.
1997年,口蹄疫在台湾爆发,涉及整个台湾岛; 1998年以来,我国周边地区包括缅甸、马来西亚、蒙古、韩国、
日本等均相继爆发口蹄疫。 我国自建国以来曾发生过5次大流行,尤其是1999年发生的牛猪
口蹄疫是该病在国内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 目前,邻国蒙古的口蹄疫大流行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畜牧业。 目前国内情况。Details in Green Book
四、防制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被FMDV感染的动物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无论在家畜还是野 生动物的FMD的流行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这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OIE权威人士指出:二十一世纪消灭口蹄疫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1)疫源难以根除。FMDV感染的动物谱太广,且长期带毒排毒,病毒在体内存活
数月、数年或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大量的隐性感染动物和广泛的疫源 地,大量的带毒的、被保护的野生动物形成的自然疫源地等等。 2)传播媒介难以切断。 3)FMDV的复杂性。FMDV有O、A、C、Asia I、SAT1、SAT2、SAT3七个血清型和65 个亚型。各血清型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且不能交叉免疫,在毒力和抗原性方面特 别容易发生变异。 4)急需建立新的检测技术。近年来,国外已应用ELISA、PCR技术检测FMDV。目 前对进出境活动物、皮、毛等畜产品以及大量的冻肉、鲜肉等带毒检测,现有的 方法都不能满足快速检测及时调运的要求。也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疫源追踪、抗 体检测以及疫情预测预报。因此,需要研究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新的诊 断、监测方法。
5、琼脂扩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淀试验 可分型鉴别动物血清中的FMDV抗体
6、查毒试验(probang test,食道-咽部病毒探查试验)是以牛、羊食道-咽部分泌
物(O-P液)为样品,检测康复动物(活畜)是否带毒。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摘要:口蹄疫是世界性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研制高质量、安全有效的疫苗,不但是决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也是成功预防、控制直至最终消灭口蹄疫的先决条件。
目前,除传统疫苗仍然在口蹄疫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外,国内外诸如亚单位疫苗、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合成肽疫苗、可饲疫苗和多表位疫苗等的研究和探索已全面展开,有望为口蹄疫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口蹄疫;疫苗;进展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0IE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之首。
口蹄疫的平均致死率仅为1%,但是被感染动物会100%发病,且传播效力极高,使实际畜产量锐减。
根据0IE规定,一旦暴发FMD,所有感染和接触的动物都必需宰杀并销毁尸体。
目前,除大洋洲和北美,口蹄疫已侵袭过所有大陆。
2001年英国暴发口蹄疫损失约90亿英镑,绵羊是此病的有力传播者;我国部分地区于2005年及2009年分别暴发Asia I型和A 型FMD,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奶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对外贸易。
FMD是由FMDV引起的,其基因组是一条单股正链RNA,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是在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后发现的第一个脊椎动物病毒。
FMDV分为O、A、C、Asia 1、SATl、SAT2和SAT3共7个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
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常规疫苗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口蹄疫。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FMDV新型疫苗不断涌现。
本文综述了口蹄疫常规疫苗和新型疫苗的现状,并对口蹄疫疫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常规疫苗1.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口蹄疫病毒丧失感染力而保留抗原性,再添加佐剂后制成的。
1925年Belin首次用甲醛灭活牛舌皮组织病料制成了灭活疫苗;1934年Schmidt 发现了能增强灭活苗免疫效力的氢氧化铝胶佐剂,使免疫效果日趋完善。
猪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猪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国内现有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虽然完成了GMP改造,实行了GMP管理制度,但根据日常监管及飞行检查中发现,仍然存在许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些因素皆可能影响口蹄疫疫苗的质量。
另外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生物制品生产技术,国内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在口蹄疫疫苗生产工艺和检验技术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蹄疫疫苗生产工艺落后对于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国外大部分疫苗生产企业已不采用转瓶生产技术,改用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目前国内企业的转瓶培养技术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每个班组每天接种转瓶数达到千余瓶,很难保证零污染,过多的转瓶根本做不到逐瓶进行无菌检验,仅靠肉眼观察,根据培养液颜色变化排除污染转瓶,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只要有一瓶污染培养物混入抗原液中,就可能因内毒素引起疫苗的副反应。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疫苗质量问题,必须改转瓶培养为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技术不仅可保证生物安全,也可提高疫苗的均一性,结合现有的疫苗抗原浓缩纯化技术,生产出高度纯化的高效疫苗,是提高现有疫苗质量,降低疫苗副反应的根本措施。
二、口蹄疫疫苗检验技术有待提高现有的疫苗质量标准中规定效力检验必须采用本动物进行检验,由于国家实行100%的强化免疫政策,很难选出易感的检验用动物,采用血清中和试验选择易感动物,在技术上难以排除具有细胞免疫的非易感动物,在检验实际中经常发生检验数据不规律的问题,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因此必须尽快研制体外检验技术,代替现有的本动物试验。
在这方面农业部已组织了多次试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理想的替代方法。
三、口蹄疫疫苗生产用毒种免疫谱和免疫原性不理想,应及时更换目前的疫苗生产用毒种除亚洲I型已统一更换为江苏毒株以外,O型毒株有3株,其中有的毒株年代较久,免疫原性并不理想,应及时更换免疫谱更广、免疫原性更好的毒株用于生产和检验。
四、口蹄疫疫苗佐剂依赖进口,国产佐剂难以达到安全要求目前各企业采用的疫苗佐剂除常规的矿物油佐剂外,主要为进口的206佐剂,该佐剂易于乳化、粘度小、免疫副反应小,是口蹄疫疫苗的主要佐剂,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使疫苗生产成本偏高。
口蹄疫疫苗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FD M V培养 的悬 液 中 含 有 四种 不 同结 构 的粒
子 ,其一 为感 染 性 的完 整 病毒 粒 子 ,直 径 2 ±2 3 n , 降 系 数 1 6 ; 二 直 径 2 n , 降 系 数 m沉 4S 其 1 m沉 7S 5 的空衣 壳 ; 三 为直 径 7 m 沉 降 系 数 1 S 其 ~8 n , 2
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 进 方 向 。
关键词: 口蹄疫疫苗;生产;质量控制
中 图分 类 号 :¥ 5 . 85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7 2 1) 3 0 0 - 5 0 5 8 6 (0 20 — 0 6 0
口蹄 疫 (M ) 由 口 蹄 疫 病 毒 (o t a d FD 是 F o- n- m uh d sae vr sFD ) o t i e s iu ,M V 引起 的 一种 急性 、 热
BK 2 H 一 1细胞 贴壁 或 悬 浮培 养 方 式 生产病 毒 抗 原 ,
用 二 乙烯 亚胺 (iay eh ln i ieB I 灭活 bn r t ye emn ,E )
病毒 , 理或化学方法纯化病 毒抗原, 物 用
性、 高度接 触性 和可 快速 远距 离传 播 的动 物疫 病 。 FD M V属 微 核 糖 核 酸 病 毒 科 (ion vr de p cr a i ia)口
作用 相关 。 在过 去 , M F D灭活 疫苗 生产 过程 中抗 原
部采 用扑 杀政 策是 不现 实 的 。采 用疫 苗 免疫接 种
来控制 疫 病 的流 行 则更有 效 。在 我 国该病 的预 防 免疫 主要 依靠 灭活 疫苗 。 F n灭活 疫苗 的研制始 于 2 i 0世 纪 3 年 代末 , 0 G hm d 1 1 c i i t(9 9年 ) W lm m 和 a d a n等 (9 7年 ) 13 将
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发展
病毒 抗原 生 产方 式 主要 有三 种 方式 :
牛 舌 皮 组 织 生 产 的 F e k l 养 方 rn e 培
法 ; 瓶 B K2 细 胞单 层 培 养法 ; 转 H 1
B HK2 1细胞 悬 浮 培 养 方 法 。转 瓶单
层培 养 方 法是 劳 动 密 集 型生 产 方 式 ,
紧接 着 ,B HK2 传 代 细 胞 系得 到 了 1 的优 点 。 上个 世纪 6 0年 代 ,人们 就
安 全 ,是 目前 主 要 的 生 产 方 式 。 截 应 用 ,传代 细胞 比原代 细胞 具有 较 多
乳 化 等 方 面 不 断 丰 富 和 发 展 ,在 动 物 疫 苗 生 产 中 已形 成 具 有 示 范 性 的
疫 苗,经 历 了 2 0年 的 时 间 。F MD
14 年 ,Fekl 首次采用牛舌 97 rn e等 上皮 细胞培养 F V获 得成 功 ,为抗 MD 原 的大量 生 产提供 了经济 、稳 定 的途 径 ,该疫苗在欧洲 F MD防控 中发挥 了
巨大的 作用 。但 这 种疫 苗制 苗材料 来 源不 易 , 使生 产和 应用受到限制。 2 .单层 细 胞培 养毒 。F e k l rn e 等 培养 系统 建立 以后 ,组 织培 养学 快速 发 展 ,原 代细 胞培 养体 系也 迅速 建立
史 ,F MD 疫 苗 经 历 了灭 活 疫 苗 、 活
疫 苗 、 灭 活 疫 苗 、新 型 疫 苗 这 一 历 史 进 程 。 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 疫 苗 从 最 初 的 舌 皮
中来 ,获 得 了符 合 实 际 应 用 的 F MD
疫 苗—— 铝胶 甲醛 灭活疫 苗 。
组 织 毒 经 甲醛 灭 活 制 成 的 疫 苗 到后 来 的 细 胞 培 养 病 毒 经 B I 活 制 成 E灭
口蹄疫的防控研究进展
口蹄 疫 ( f o o t a n d mD) 是 由具 有 抗
关键词 : E l 蹄疫 : 防控 : 研 究 进 展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5 .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顺 序 编 号 : 1 6 7 2 — 5 1 9 0( 2 01 3) 0 5 — 0 1 1 0 — 0 2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n t h e Pr e v e nt i o n a n d Co nt r o l o f Fo o t a n d Mo ut h Di s e a s e
畜 牧 与饲 料 科 学
An i m a l Hu s b a n d r y a n d F e e d S c i e n c e
2 0 1 3, 3 4 ( 5 ) : 1 1 0 — 1 1 1
口蹄疫 的防控研究进 展
张 晓 燕
( 山西农 业 大 学 , 山西 太谷 0 3 0 8 01 )
⑤ 疫苗 的不 良反应 导致 强制 免疫 制度 未完 全实
施, 从 而 导 致 某 些 地 区 突发 口蹄 疫 疫 情 。 常 见 的疫 苗
原易 变性 、血 清多样性 的 口蹄 疫病毒 引起 的一 种急
性、 热性传染病 。 口蹄 疫 具有 易感 动 物种 类 繁多 、 传 播
途 径 多样 、 四季 均 可 发病 等 特 点 。 该 病 的死 亡 率 很 低 ,
口蹄疫灭活疫苗基础研究
口蹄疫灭活疫苗基础研究作者:李培林等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年第09期摘要:口蹄疫灭活疫苗目前仍然是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手段。
随着悬浮工艺和纯化工艺的改进,使口蹄疫灭活疫苗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基础研究也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种毒制备的一些因素,包括细胞状态、接毒量的改变及毒液保存条件对种毒质量的影响。
基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细胞状态会影响收毒时间的变化,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LD50毒价的变化;第二,接毒含量增高,收获时间缩短,而低剂量、正常剂量接毒传代试验均能获得合格的种毒支系,适宜地改变接毒量有助于提高种毒质量;第三,不论是4 ℃冷藏保存,还是-20 ℃冷冻保存,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毒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4 ℃保存的毒液下降率明显低于-20 ℃保存方式。
因此,上述因素在生产中要细化研究,对提高种毒质量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BHK-21细胞;口蹄疫灭活疫苗;种毒制备;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9-0028-03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1,2]。
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而我国农业部也把该病列为第一类防控疫病。
对于口蹄疫的防控,目前仍以灭活疫苗为主。
此项措施在我国重大疫情中发挥巨大防治作用。
对于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以及员工素质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因此,疫苗质量提高离不开工艺革新以及基础方面的优化研究。
工艺革新是疫苗制备企业的硬件系统,由企业的综合实力决定。
而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种细胞的驯化与筛选、种毒的优化制备以及抗原纯化等相关研究[3,4]。
从种毒制备人员的自身素质讲,筛选制备出良好的种毒,不仅给疫苗前端解决了问题,而且也给后端工艺带来可喜的成果。
因为种毒质量好坏、抗原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口蹄疫抗原中的有效成分,而且关系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的技术研究
2024年第1期(总第416期)畜禽业生产指导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的技术研究梁俊武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玉林537000摘 要 在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猪疫病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
疫苗作为生猪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其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以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为研究对象,从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2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验证了其质量。
关键词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猪疫病;质量控制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4.01.0100 引言随着全球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猪疫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凸显,疫苗在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猪疫苗,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疫苗的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因此,对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概述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由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通用名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株+/GX/09 7株),商品名为保蹄灵,英文名为swinefootandmouthdiseasevac cine,inactivated(Type0,Strain0/Mya98/XJ/2010+StrainO/GX/09 7)。
成分主要有灭活的猪口蹄疫O型病毒变异毒0/GX/09 7株和东南亚拓扑型缅甸 98毒0/Mya98/XJ/2010株,灭活前1mL疫苗中病毒含量应至少为107TCID50或每0.2mL病毒含量应至少为107LD50。
每头份疫苗对猪口蹄疫型0/GX/09 7株和0/Mya98/XJ/2010株2个毒的效力应至少各含6个PD50。
每头份疫苗中每个毒株病毒含量应分别不低于600ng。
疫苗性状为淡粉红色或乳白色略带粘滞性乳状液。
此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注射方式为耳根后肌内注射,10~25kg猪1mL/头(1/2头份);25kg以上猪用量为2mL/头(1头份)。
口蹄疫灭活抗原稳定性及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的研究
口蹄疫灭活抗原稳定性及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的研究口蹄疫是一种对家畜特别是猪类、牛类和羊类等产生严重危害的病毒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唾液、粪便和体液传播。
为了控制和预防口蹄疫的传播,灭活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防控手段之一。
然而,口蹄疫灭活疫苗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研究新的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
稳定性是衡量疫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灭活疫苗的制备主要采用化学灭活方法,即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试剂使病毒失去复制能力。
但是,在灭活过程中,病毒抗原的稳定性往往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因此,研究稳定性与灭活疫苗效力之间的关系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我們使用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体外试验来评估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效力。
我们首先通过动物模型进行了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选取了一群健康的动物,并分为灭活疫苗组和对照组,每组动物数量均为30只。
在接种灭活疫苗后的一定时间内,对动物进行了定期监测和疫苗效力评估。
结果显示,接种灭活疫苗的动物显著减少了口蹄疫相关症状的发生,免疫效果显著。
接着,我们在细胞培养体外实验中对灭活疫苗抗原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
我们将疫苗样品暴露于不同条件下,如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不同离子浓度,并观察其对病毒抗原的影响。
结果显示,灭活疫苗样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pH值和离子浓度对疫苗效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疫苗抗原稳定性与灭活疫苗效力之间的关系。
尽管灭活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稳定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
例如,可以考虑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抗原的表达转移到其他适宜的载体上,从而提高病毒抗原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探索其他疫苗制备方法,如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等,以提高灭活疫苗的效力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稳定性及其效力检验是当前口蹄疫控制与预防的关键问题。
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康桂英【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5(031)012【总页数】2页(P49,70)【作者】康桂英【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
由于该病传播迅速、难以防治,所以,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技术成为防治该病的必要措施。
目前,口蹄疫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病毒培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首先,从患病家畜无菌采集病料,做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提取物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物的特性做出诊断。
到目前为止,从病料中分离提取病原体是检测口蹄疫最可靠的方法。
1.1 细胞培养口蹄疫病毒的分离培养最初采用单层初代猪肾细胞,随着培养系统的完善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创新,发现了许多新的培养口蹄疫病毒的细胞,常见的有初代小牛甲状腺细胞、小牛肾细胞、乳仓鼠细胞等。
杨永钦等用BHK-21细胞来传代培养兔毒O型两个毒株,结果发现少量毒株在116代后可观察到点状细胞脱落、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细胞病变严重。
在对于AsiaⅠ兔化毒在BHK-21细胞传代培养在22代时就出现细胞脱落。
王光祥等用仔猪心肌原代细胞对口蹄疫病毒进行培养,然后再用ELISA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培养前后病毒完全一样。
1.2 动物接种目前,用于口蹄疫病毒鉴定的动物有:乳鼠、豚鼠、仓鼠、乳兔、鸡胚,以乳鼠、豚鼠最常用。
从病料中将病原体分离提取后,接种于2~7日龄乳小鼠,在24h左右观察小鼠变化,结果小鼠行动不便,四肢僵直,呼吸急促,最终导致小鼠死亡。
豚鼠也经常作为口蹄疫实验感染的实验动物,将口蹄疫病毒于豚鼠腿部的皮肤或在颈部皮内接种,第二日在接种部位可见到水泡,随后水泡慢慢消失,没有发现糜烂面,但是在口腔中发现水泡。
2.1 凝集抑制试验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球凝集试验,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可用已知血清来鉴定未知病毒,也可用已知病毒来检查被检血清中的抗体滴度。
口蹄疫疫苗研究的进展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为其特点。
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研究极为重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长期以来,FMD疫苗接种作为特异性免疫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在防治中被广泛应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FMD疫苗的研制不断深入,已从传统疫苗向新型疫苗方向发展。
1灭活疫苗1930年Frenkel H S等[1]首次成功地实现了FMDV的体外培养,满足了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并实现了对病毒量化研究。
1931年4月在柏林微生物学会首次召开了专题学术会议,确定了FMD疫苗研究的方向。
1962年英国的Mowat和Chapman等开始用乳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培养FMDV,生产灭活疫苗并迅速商业化。
目前应用的灭活剂,主要有乙酰乙烯亚胺(N-acetylethylenimine,AEI),灭活曲线为线性。
主要作用于核酸,蛋白抗原性保持较好,但毒性较大。
后来改用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eimine,BEI),其毒性较小,被广泛应用[2-5]。
FMD疫苗的免疫佐剂有氢氧化铝胶、司班、轻型矿物油。
由于疫苗佐剂的不断地更新,已由最初的水佐剂发展成现在的油佐剂,其他一些佐剂也相继问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8]。
尽管FMD灭活疫苗在FMD预防和控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灭活疫苗本身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国外学者先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欧洲暴发的FMD是因使用了灭活不彻底的抗原制备的疫苗所引起。
2活疫苗常规FMD活疫苗,是把原始强毒用生物学方法在生物媒介(如乳鼠、乳兔、鸡胚、细胞等)进行连续传代驯化。
FMD灭活苗进展
口蹄疫灭活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口蹄疫疫苗生产的历史背景,概述了细胞单层和悬浮培养对其生产的重要作用。
同时,讨论了现代疫苗生产的关键要素,如病毒抗原的灭活、浓缩、纯化和疫苗最终的配方。
浓缩抗原在超低温下的保存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也推动了国家和国际疫苗库建立的进程。
口蹄疫病毒抗原纯化包括非结构蛋白的去除(NSPs)后可以区分疫苗免疫的动物与FDM感染的动物。
因此,结合纯化疫苗的使用和NSPs抗体的检测可以为区分免疫失败感染动物和有效免疫动物提供一个标志系统。
我们要牢记现代疫苗对控制疾病暴发和筛选隐性感染动物的贡献,笔者认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应重新考虑疾病爆发时使用扑杀政策而不是接种疫苗才能恢复出口的这些有分歧的规定。
关键词控制;口蹄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疫苗库;病毒灭活;病毒生产前言口蹄疫发生在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的许多国家(30,68,79)。
过去,英国、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日本、加拿大和美国通过扑杀政策控制口蹄疫暴发。
早在1982年英国就对其扑杀政策进行了立法(42)。
然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仅仅在二战后,通过引入Frenkel培养技术和将病毒培养在幼仓鼠肾细胞(BHK)系中才获得充足疫苗,进而有效控制了口蹄疫的暴发。
尽管加入皂苷素佐剂的口蹄疫铝胶苗的质量不断提高,但在1991年欧盟所有国家都停止了使用口蹄疫疫苗。
在南美,多年来都对牛进行强制性免疫,充其量只是限制了口蹄疫的暴发。
这主要是由于所用的疫苗质量不高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民的消极态度造成的。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不同疫苗批次被独立管理并且由政府控制实验室,同时逐渐引进了具有持久免疫力的油苗。
农业社区对疫苗重新恢复信任,积极配合疫苗接种。
因此,在广阔的南美,口蹄疫仅偶尔零星暴发。
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是“无口蹄疫国家“,并获得了国际兽疫局认可的非免疫无口蹄疫国家身份(30,79)。
南美控制口蹄疫的故事告诉我们,控制广泛传播的疾病,关键是所用疫苗质量的好坏。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摘要对口蹄疫疫苗的研制历史和不同疫苗的特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帮助。
关键词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家畜的急性传染病,羊、猪和牛都可患此病,有时还可以传染给人,其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和鼻、蹄、乳头等部位皮肤形成水泡和烂斑。
本病传播迅速,危害性强,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国际动物贸易间必须检疫的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农业部也将其划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也是最具政治经济色彩的烈性动物疫病。
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控制和消灭口蹄疫的工作,而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疫苗免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措施。
口蹄疫疫苗的研制最早由Belin(1927)在20世纪初期提出,到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广泛研究的程度。
第一个应用的灭活疫苗是Waldmann等(1937)用人工感染的牛舌上皮和水泡液中的病毒制得,应用牛舌上皮细胞需要收集足够的细胞材料,并且整个收集过程要求保持无菌,这促进了对适宜细胞系的研究。
1947~1954年Frenkel在牛舌上皮细胞增殖FMD获得成功,方法简单,价格低廉。
1965年Telling和Elsworth开始用发酵罐大量生产悬浮细胞,现在几乎所有的FMD疫苗都以这种方法生产。
口蹄疫疫苗的灭活最初使用甲醛,但研究证明该方法有活病毒残留,而且甲醛灭活FMDV后,有效免疫抗原146S病毒粒子损失较大。
1959年Brown和Crick首先用乙酰乙烯亚胺(AEI)灭活病毒制造疫苗[1],1975年Bahnemann首创了口蹄疫的二乙烯亚胺(BEl)灭活苗[2],现今广泛应用的灭活剂主要还是以乙酰乙烯亚胺(AEI)、二乙烯亚胺(BEl)和β-丙内脂为基础。
目前应用于商品疫苗大规模生产FMD病毒抗原的技术有3种:①牛舌上皮组织生产的Frenkel培养法;②在转瓶单层BHK-21传代细胞上生产的单层培养法;③在发酵罐中BHK-21传代细胞上生产的悬浮培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级 的厂房 内, 要在 Q A系统的框架 内, 按照规 定 的制苗 规程来 进 行 ,必 须达 到可 以防止 任何 来 自生 产工 厂的 病毒 逃逸的 生物 安全级 别。GMP生产车 间 内应 严格 密 闭,在与 外界相 通处 要安
装 双 HE A 过滤 器来 过 滤 所 有 的 空 气 , P
多 生 物 源 性 的 材 料 ,例 血 清 、 蛋 白 胨
和 动物 源性水 解 乳蛋 白等 ,所 以必 须
要 求 这 些 产 品 的 供 货 商 提 供 疫 病 检 验
强疫 苗的 质量控 制和相 应 的检测技 术 的研 究直 接关 系到 口蹄疫疫 病防控 的
成败 。
报告。例欧盟 的 1 9/14 E 9 9 0 / C官方指 技 术是 关键 因素 ,必须按 照 G MP规 范 令 明确要求 检测这 些原 料产 品 中是 否
一
,
量 直接影 响到 终产 品的 好坏 ,所以 应 严 格加 以控制 。理 想的种 毒应 该具 备 以下特性 :在细胞培养物 上容易生长 、
内的无 菌状态 ,调节 好细 胞生 长的 各
种 最佳 生长 条件 是更加 重要 的。 由于 口蹄疫 病毒 不耐 酸 、碱 和不 耐热 ,所
以 对 p 值和 温 度 的控 制 是 关 键 。 H 此外 ,
解酶很敏感 ,在生产 中必须加 以重视 。 当前 , 口蹄 疫 的双价 苗 生 产技 术 已经成 熟 ,并 用于 大 批量 的生 产 。对 于 其 质量控 制最 关键 的部 分在 于必 须
维普资讯
口 蹄 疫 灭 活 疫 苗 质 量 控 有= = I 和 检 测 技 术声 研 究 进 展
张怀 宇 ’ ,王泰健 。赵启祖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北京 10 8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00 1 北京 10 3 009
口蹄疫 (otad Mot i ae F o- n - uh Ds s , e
些 不 足 , 例 如 疫 苗 生 产 过 程 中 可 能 出
为 了保证 整个 生产环 境 的安全性 ,排
除 任何活 病毒或 外来 的物 质污染终 产
品的 可 能 性 。
都 是 使 用 乳 仓 鼠 肾 细 胞 ( HK一2 ) B 1
克隆 1 3传代细胞 系,进 行单层培养或 悬 浮培 养。单 层培养 系统 属于 劳动 力 密 集型 的生 产 系统 ,人 为不确 定因 素 多 ,相对 容 易污染 和散 毒 ,因而提高
或 其他 生产 线设 备 中进 行 ,在 活病毒 能 有效 抵抗流 行毒 株。定 期对 各个种
存 在 的 区 域 内 要 产 生 规 程 要 求 的 梯 度
子 批 的 毒 株 进 行 相 应 的 理 化 、 型 特 异
用转 瓶单 层传代 细胞培 养法或 悬浮 培
养 法 生 产 制 苗 用 抗 原 , 用 二 乙 烯 亚 胺
疫 点 周 围 一 定 区 域 内 进 行 环 形 预 防 接
用:其抗原 特性 明确 ;没有 微生物 污
染; 与最初的侯选毒株同源;均质性高;
种 。在 实际生 产 中使用 的 口蹄 疫疫 苗
主 要 是 常 规 灭 活 疫 苗 , 其 制 造 工 艺 是
疫 苗的 生产 应在无 菌的 不锈钢 管道 内
( 一)生产过程 的质量控制 I蹄 定性 和 分发 。由于 口蹄疫病 毒本 身具 q
疫 灭 活疫 苗 的 生 产必 须 严 格 在 GMP标
有 容 易 发 生 变 异 的 特 点 , 因 而 有 必 要
F MD)是 由口蹄疫 病毒 引起 的一种 急 性、 热性 、 高度接触传染性 的动物疫病 。 口蹄疫对 各 国的畜牧业 有着 巨大 的危
I蹄疫 灭 活疫 苗的 质量控 制贯穿 Z l 于 其 整个生 产过 程 ,从 最初种 毒的 筛
选 到 最 终 成 品 的 出 厂 ,每 一 个 步 骤 每
一
病 毒产量高 、稳定性强 以及抗原谱广 。
官 方 的 监 察 实 验 室 应 按 照 各 个 变 种 的 流 行 特 点 对 生 产 用 种毒 毒 株 进 行 筛 选 、
个程 序 都 必 须要 进 行 严 格 的 控 制 。
口蹄疫 病毒 对微 生物 所产生 的 蛋白分
。
新 热 00 8758 ̄1 订 服 00 8758 ̄1  ̄ 闻 线( 1) 7535 3 阅 务( 1) 7835 7
sdaO @6.t ukO7 a3 e n
维普资讯
负压级 别 ,材 料和 人 员进 出 负压 区均
性 、免疫 源性 等 各项检 验 ,以 保证 种
毒 的 质量 。 目前 , 口蹄 疫 疫 苗 生 产 厂 家 一 般
( E )对病毒 进行 灭活 ,利 用油佐 剂 需 消毒 等一 系列 的措 施 ,其 目的就 是 BI
乳 化配制 疫苗 。 由于 常规 口蹄疫 灭活 疫 苗的生 产工 艺和产 品本 身仍 存在一
含有牛海绵状脑病病毒 。 口蹄疫 灭活疫 苗 用的种 毒株 的 质 所要 求的 ,生 产人 员经培训 合格后 方 可上 岗。悬 浮培 养系统 属于 技 术密集 型 生产 系统 ,操 作相 对 容易 ,并 且不 易散毒 ,因而保 证整 个生 产密 闭系统
口蹄疫 灭活疫 苗的质 量控 制
建立和 完善 种毒 的种子 批制 度,同时
种毒 的传代 次数 也应 尽可能 的少 。所
有生 产用毒 株应 由官 方的 口蹄 疫参考 实验室标 明其 生物 学特性并分类保存 。 制 苗用毒 株必 须具备 下列 条件措 施主 要是
以广泛 的大面 积免 疫预 防为主 ,配 合 以扑杀 疫 区内的病 畜和 易感动物 并在
生 产 工 作 人 员 的 专 业 技 能 和 无 菌 操 作
现的 由于灭活不完全导 致的散毒风险 , 疫苗 佐剂 中的一些 成分 等会导 致动 物
体 出现 副 反 应 及 成 品 疫 苗 效 力 检 验 费
时 费 力 等 等 , 因 而 如 何 能 够 更 好 的 加
由于 口蹄疫疫 苗 配制 成分 中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