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远老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札记

合集下载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析教学反思-学习文档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析教学反思-学习文档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析教学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析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材简析:本文是小学生苗苗对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完全口语化,浅显易懂。

季老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苗苗是一名谦虚好学的小学生。

两者的对话让我们明白: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本文作为阅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语句,完全口语化,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建议: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在学生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了解季老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

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小学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教后随笔《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

行文完全口语化。

我原以为可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提高自学的能力,于是开课就让孩子们自由读,找一找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中一共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课堂也不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局面!因材施教是不变的真理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

行文完全口语化。

我原以为可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提高自学的能力,于是开课就让孩子们自由读,找一找季羡林和苗苗的对话中一共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抛出,读过之后竟然无人能回答,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有些气恼,一番责问之后,我反省自己,是不是问题给的太大,学生还没有透过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于是我换种方式说:“苗苗提了些什么问题?季羡林爷爷是怎么回答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然后根据回答再分类,看看谈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突然感悟: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完全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才是合理有效的。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问题,即指引线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简化,游刃有余,张弛有度,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课堂也不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局面!因材施教是不变的真理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后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略读课文,又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四教导反思.doc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四教导反思.doc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四教学反思-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四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

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2.同学们对节目的了如指掌足以说明这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一期好的节目不仅需要好题材,更需要对话双方彼此尊重、真诚相对,以及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

你想学习采访吗?让我们一起跟随12岁的女孩张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家,欣赏他们的访谈片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一教学反思-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我的季先生的见解感受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交流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学,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二、同伴互助,检查自学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教师重点讲解)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见教案后)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⑴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⑵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此部分的目标与过程并不统一,加强品读)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心得体会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心得体会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实际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也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闲书”到底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把课外书称为“闲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

那季老为什么还要主张看闲书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3)从季老和苗苗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阅读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你们也来说说自己阅读的感受吧。

3.小结: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其实,“闲书”不闲。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设计意图】“闲书”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话可说的,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来谈谈季老支持读“闲书”的原因。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要学会选择有益的“闲书”。

至于后两个话题——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不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可略处理,只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四、感情朗读,品味题目1.感情朗读。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进行“现场再现”。

请同学们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2.品味题目。

再来读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想想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呢?预设:(1)与二人名字、身份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和大树交流的内容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了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2. 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讨论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3. 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了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难点:帮助幼儿在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3. 观察法:组织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图片:大树、小苗、阳光、水分、肥料等。

3. 观察工具:放大镜、笔记本等。

4. 实践活动材料:种子、花盆、土壤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导幼儿关注小苗和大树的生长过程。

2. 新课:讲解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3. 讨论: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总结大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努力。

七、教学反思:八、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协助幼儿,了解所观察植物的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肥料等。

九、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回家后的观察记录和家长的协助程度。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优秀5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概括说出季老先生和“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

3、能组织语言用一段话语说出自己对读书的感受学习重点: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

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吸引人,怎么吸引你们了。

生: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

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

师(出示课文插图)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师:他们在1999年8月21日北京大学季羡林家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

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画,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

(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出示课件)水浒传、绿林好汉、嗯、三侠五义、彭公案二、自主学习,交流概括见解(一)静心自主学习师:全文就围绕读书的话题展开真诚的对话。

在对话中对读书都有自己的见解。

分别是怎样的见解呢?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

.学生静静读书10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二)引导交流概括1、-突破难点----关于读闲书师:我们交流交流。

生: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应该多读一点闲书。

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

师:我们继续补充。

为什么主张看闲书呢?生:因为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

师:季羡林爷爷的见解容易明白,那苗苗的见解呢?生:喜欢读闲书,也认为多读课外书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2、其他观点生:苗苗说自己偏科,只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等。

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喜欢语文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喜欢语文是不够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1.了解小苗和大树的生长变化过程。

2.通过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3.通过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话理解小苗和大树的生长过程,并学会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图片、小道具、词卡、录音设备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幅生长树木的图片,让他们谈谈对树木生长变化的观察和想法。

2.简单介绍小苗和大树的生长过程,并引出对话主题。

第二步:角色扮演(15分钟)1.准备小道具,将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小苗,另一名学生扮演大树。

2.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展开对话。

教师可以指导并补充相关的句子和词汇。

第三步:对话整理(10分钟)1.学生们停下对话,教师引导他们整理刚才的对话。

可以使用大黑板或白板,让学生们将对话内容整理出来。

2.教师检查学生的整理情况,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或补充不足之处。

第四步:对话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整理好的对话内容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场景或情境的设定,让学生们能更好地运用对话。

2.教师巡视指导,指出学生们的不足之处,并提供帮助和提示。

第五步:对话表演(20分钟)1.每个小组选出两名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其他学生可以评价表演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2.教师给予表扬和建议,同时进行点评和总结。

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对话中的不足之处。

第六步:拓展练习(15分钟)1.教师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词汇卡片,让学生们进行配对练习。

2.可以设计一些填空或搭配练习,巩固对话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写一篇接龙式短文,并附上相关的图片。

2.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发挥想象力,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学生们对小苗和大树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记
定边镇学区学校共同发展体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
本课教学总共1课时第 1课时
主备人
李秀琪
参加人
审核学校
审核人
分享学校
分享人
学习目标:
学习策略:
针对预习训练和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注意教师的点拨。出错的地方要用红笔及时纠错。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讲讲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作者窃读的滋味是什么?
学:认真看,仔细想,我自学,我快乐!
自主学习——完成以上问题
研:轻轻说,仔细听,我研讨,我进步!
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有解决不了的疑问整合成问题提出来)
展、练:大胆说,勇敢辩,我展示,我自信!
集体交流——理清课文思路。
(大胆展示,积极补充,勇敢质疑,鼓励创新)
巩固提升-----训练
说说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
检测反馈
谈谈学了这一课后你的收获。
拓展延伸
作业:
1、我能区分这些形近字,而且还会组词呢。
抄()梭( )炒(Fra bibliotek峻()吵()酸( )
教 学 流 程
教学调整
温故知新
导学释疑
导:(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策略、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策略:
通过抄写词、句积累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学校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浅显的词句。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商量沟通。

学习完课文以后,我支配了同学对爱好读书的同学或新来的实习老师进行采访活动。

并且写了访谈录。

同学对访谈录的格式把握得很好,但是,采访的问题预备得不是很充分,有的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双方沟通的话题不是很深化,上下文之间的连接也不够自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全面进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进展同学呢?在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此有了许多思索: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育同学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同学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培育同学语文素养塑造同学的心灵,由于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表达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

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同学的心灵。

培育同学的爱好,把写作作为同学的需要。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同学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行分。

同学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深厚爱好,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渐入佳境。

教学中要留意低起点,多鼓舞,命题切合同学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同学的需要。

引导同学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糊涂,更无知,更顽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

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经常能到达欲罢不能的程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经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0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0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10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学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关键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解色朗读课文,学会抓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及事例体会人物特点。

3、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1、认读生字(彭、侠、嗯),找形近字,扩词。

2、审题:“小苗”、“大树”指谁?比喻什么?3、季老和苗苗对话的内容讲了哪几个方面?请抓住要点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看出苗苗是个()的孩子;季老是个()的著名学者。

5、从季老与苗苗的对话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认读生字,说说初读后的感受二、审题入手,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三、自读,抓事例研讨人物特点1、多读闲书。

2、阅读积累古诗文3、学习要做到三贯通,下一代:季老:亲切幽默,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

1、爱读闲书。

2、只喜欢语文,偏科。

3、学外语。

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崇拜学问者。

四、掌握本课读书方法,积累读书方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自读课文,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学习访谈中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述,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①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 阅读《我的童年》节选。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1.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最近电视上《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谈话型节目十分火热。

这些节日以什么吸引观众获得大家的青睐呢?(学生自由谈这类节目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这些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主持人幽默、睿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熟悉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发,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学习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安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闻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许多闻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

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闻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留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状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沟通沟通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存古诗文)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喜爱读书的小学生,虚心好问,对季老的敬重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擅长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依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绽开争论,沟通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沟通,重点沟通“闲书”问题:(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争论看闲书。

那么究竟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沟通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快,帮忙写作。

教师也特殊喜爱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翻开学问的大门”。

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闻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日,教师想说的是,假如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五、品尝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1.与二人名字相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缎∶缬氪笫鞯亩曰啊房挝募切鹆艘幻?忻缑绲男⊙-爰鞠哿忠-慕涣鞣锰福?谇崴珊托车钠?罩校?梦颐歉惺艿搅嗣缑绲闹善?肜衩玻-惺艿搅思鞠哿掷弦-那浊校?哪?肫揭捉?耍?褂屑鞠哿掷弦-韵乱淮?囊笄邢M?肷钌畹墓匕-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我读到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以访谈录的形式写的,主要写了苗苗向季羡林爷爷讲述自己喜欢读的书和自己偏科的情况,季羡林爷爷让苗苗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早学外语多背古文,并要注意中西贯穿、古今贯穿、文理贯穿。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了读书时要读有益的书,这样收获才会更大,假如读了一些对身体和心理不利的书,那就适得其反,危害身心安康了。

所以看书不但要选择有益的书,还要更多地涉猎其他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不能偏科和要早一些背诵古文和古诗,假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偏科的话,就会像跷跷板一样,不平衡。

现代科技的开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要想全面开展就不能偏科。

就比方每一节课,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都要认真地学。

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开展。

还有古诗和古文,都是古人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和韵味。

我们假如能早一点背诵一些,对于我们理解祖国的文化历史是有意义的。

这篇课文还让我感受到了季羡林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和指导。

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和在读书方面对下一代的指导和帮助。

他提出的不偏科、多看书、多背古诗文,还要中西贯穿和学外语,这才是21世纪的人才标准。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大树博大的胸怀,小苗茁壮成长需要大树的遮蔽和呵护,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大树的。

希望这这个宁静而美妙的夜晚,我能有更大的收获!《小苗与大树的对话》3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因为,它不仅仅让我理解了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季羡林爷爷,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方法。

这是一篇访谈录,主要讲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到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爷爷家作采访。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思路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思路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思路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

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4n)》、“绿(l))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4ng)”、《济公传(zhu4n)》,要注意读准确。

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以促进习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

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及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及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

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测学情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

(师板书:苗苗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您浏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正文如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浅显的词句,要求同学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舞同学自己运用已把握的学问和方法把课文读懂。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同学争辩沟通。

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爱好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沟通;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同学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同学朗读时,我留意引导同学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学校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同学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不过,全文内容较浅显,没有过多浅显的词句。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放手让同学沟通苗苗和季老沟通了几个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抓住看闲书以及还要看哪些书这两个问题让同学争辩研读沟通,同学说得很好,学得也很深刻。

我想这与课前的预备是分不开的,由于课前我先让同学*完成《同步》上的阅读理解题,这样同学在家思考时间就比较充裕,思考得也会比较深,课堂上沟通也自然而然地流畅、深化。

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们的孩子都很懒,你让他自己提问,并思考不懂的地方,同学往往会把这个作业吃掉。

所以我想我们是否可以先牵一点,先设计几个问题带回家作为预习的要求,要同学回答并写下来,而不仅仅停留在疏通字词等基础上。

这样的话,就能提高同学预习的深度,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让同学沟通、表达、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以及更多地落实语文实践来促进同学思维的进展,这样不是能更好地促进同学语文力气的形成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多少人阅读中吸取养分,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小学语文教研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老师碍于脸面, 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

须知,学生与教师原有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

所以 ,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案例:教学同一课文,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我指导学生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

经过一番指导,学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声音有点低。

”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评价了,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刘亚魁,你读得真不错,‘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惊讶的语气读得很准确。

”……慢慢地,我觉得学生由拿着放大镜给同学找缺点逐步地向客观的评价甚至是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

分析: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

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

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而不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

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

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今后我将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案例:同样一课,教师读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读完了,要请同学们来评一评,好吗?”孩子们很认真地听着。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怀远老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札记
语文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乎,形式多,花样多,更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但细细咀嚼,却又感觉平淡,缺乏内涵和品位。

而有一些简单朴实的课,初听不怎么样,但越嚼越有文化气息,书卷气浓。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领异二月花。

”“简不是简单无物,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并以简化教学过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它需要教师要有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正如李怀远老师所执教的《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我认为,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的课就像一杯真正的没有任何香味的水,自然、和谐、不事雕饰地美。

1.教学内容简约。

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我想,课前李老师肯定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

只有课前在“深入“上下了工夫,课上才能做到“浅出”。

李老师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最主要的五大块,每一块都设计了具体要落实的学习任务,如:(1)读出下面的词语;(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4)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5)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都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内容简约,重点突出,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
裁剪,大胆地进行了不得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浮光略影。

2.教学过程简化。

李老师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五大块,实施的时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条理很清晰,也没有让学生感到复杂深奥。

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重点也就更突出了。

3.教学媒体简便。

众所周知,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有时使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用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

李老师只用了幻灯展示了季羡林爷爷的生平介绍,苗苗和季羡林的人物形象,以及“闯关”的问题。

没有五花八门的动画,最主要的还是靠粉笔在板书。

4.教学语言简洁。

李老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都做到了精炼、简洁、准确。

如:当学生对究竟“是谁背的忘不了”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时,教师说“你觉得怎么理解好”,委婉地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没有给出固定答案,学生怎么理解都行,因为每个人读书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又如:当教师让学生思考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时,有个学生的问题很简单,教师没有说他回答得不好,而是说“这个问题如果你不问他,你知道答案吗?”学生很快就把答案说了出来,这时教师又说“那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学生说不要了。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采访时要提一些分量重,只有被采访的对象才能回答的问题,不问就能知道答案的题目就免了。

执教者避免了啰唆杂乱,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真实、朴实、简单、高效,便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了。

这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交流中去共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