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简述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体整体的运行状况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解释了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而总供给则是工资、利润和租金等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供求关系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周期理论则解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周期性的特征。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分析、建模和政策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发现经济问题和模式。
建模则是通过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分析是评估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制定和优化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对于理解和指导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可以提供政策方向和决策建议,帮助解决经济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与微观经济学相辅相成,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行为,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和实证依据。
兰大网络教育会计学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C
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业_ C1. 下列哪一点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A.缺乏市场B.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C.政府决定生产什么D.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B.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标准答案:B.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2. 凯恩斯认为,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是A.总需求B.总供给C.总投资D.净出口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A.总需求标准答案:A.总需求3. 工资下降将引起A.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下移动B.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上移动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标准答案: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4. 根据简单凯恩斯模型,货币需求取决于A.累进税率制B.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政府开支C.社会保障支出D.农业支持力量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D.农业支持力量标准答案:D.农业支持力量5. 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上升A.增加投资B.增加税收C.增加转移支付D.减少税收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B.增加税收标准答案:B.增加税收6. 一般的说,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A.投资小于储蓄的组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C.投资等于储蓄的组合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组合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 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标准答案: 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7. 如果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征税来增加政府开支,而这税款中的一部分本来为个人和企业用于消费和投资,一部分用于储蓄,那么挤出效应A.部分存在B.不存在C.全部存在D.不能确定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 A.部分存在标准答案: A.部分存在8. 在凯恩斯区域,宏观政策的效果是A.货币政策更有效B.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等有效C.财政政策更有效D.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无效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C.财政政策更有效标准答案:C.财政政策更有效9. 假定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乘数为 4,政府支出增加了 80亿美元,那么A. 收入增加将超过 320 亿美元B. 收入增加 320 亿美元C. 收入增加小于 320亿美元D. 收入增加不确定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 B. 收入增加 320 亿美元标准答案: B. 收入增加 320 亿美元10.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a、会减轻政府发行公债的实际负担b、对债务人有害,对债权人有利c、对储蓄的人有利d、对固定收入者有利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a、会减轻政府发行公债的实际负担标准答案:a、会减轻政府发行公债的实际负担11. 如果消费曲线是直线,则:a、储蓄直线也必然是直线b、随着收入的增加MPS将下降c、随着收入的增加MPC将下降d、在任一收入水平上的APC都相等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a、储蓄直线也必然是直线标准答案:a、储蓄直线也必然是直线12. 在三部门经济中,用支出法核算GDP,其构成项目为A.消费、投资B.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C.消费、投资、净出口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标准答案: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13. 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有A.投资增加B.政府购买增加C.储蓄增加D.消费增加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 C.储蓄增加标准答案: C.储蓄增加14. 消费曲线函数C=20+,其中C为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根据以上信息,MPC应为:a、b、c、d、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d、标准答案:d、15.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A.向右上方倾斜的B.向右下方倾斜的C.一条垂直线D.一条水平线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C.一条垂直线标准答案:C.一条垂直线16. 假如乘数为4,投资增加100亿元,均衡的实际GDP将A.增加400亿元B.增加大于400亿元C.增加小于400亿元D.不能确定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A.增加400亿元标准答案:A.增加400亿元17. LM曲线在凯恩斯区域呈A.水平B.垂直C.向右上方倾斜D.不一定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A.水平标准答案:A.水平18.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表明a、为了提高总产品水平,必须接受更高的价格水平b、实际总产品水平与物价水平无关c、实际上总产品水平可以在不影响物价水平情况下增加d、在经济中存在大量闲置的经济资源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b、实际总产品水平与物价水平无关标准答案:b、实际总产品水平与物价水平无关19. 下述哪一个不是交换方程的组成要素:a、物价水平b、货币流通速度c、利率水平d、货币供给量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c、利率水平标准答案:c、利率水平20. 如果与收入无关的消费为 300亿元, 投资为 400亿元, 在边际消费倾向为,则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水平为A. 770 亿元B. 4300 亿元C. 3400 亿元亿元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亿元标准答案:B. 4300 亿元1. 进行市场体系的总均衡分析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方法;错对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2. 在计算GDP时,所有在新建筑上的支出都计作投资错对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对3. 可以用 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错对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对标准答案:对4. 货币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错对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5. 工资指数减少了失业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错对本题分值:用户得分:用户解答:错标准答案:错。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
2005年世界人均GDP前10名国家
排序 国家 人均GDP 排序
1 卢森堡 69,056
6
2 挪威 53,465
7
3 瑞士 49,246
8
4 爱尔兰 46,335
9
5 丹麦 45,015 10
单位:美元/人 国家 人均GDP 冰岛 44,133 美国 42,076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日本 36,486
25 折旧
50
转移支付
120 政府购买
200
企业间接税
75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解:
1、GDP=C+I+G+NX =500+(125+50)+200+15=890 2、NDP=GDP-折旧=890-50=840 3、NI=NDP-间接税=840-75=765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
为何入GDP
含义:企业把自己的收入转移到社会或其他 经济主体。如企业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
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折旧为什么计入GDP 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
于总投资中。
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 5、PDI=PI-个人所得税=605-80=
525
举例:2
某国如下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政府财政税收500亿元,公司业主利润收入
600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100亿元,未分 配利润为6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20亿元, 工资总额为1500亿元,社会折旧总额为200 亿元,社会保障支付10亿元。 计算:GDP、NDP、NI、PI、PDI。
宏观经济学01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 • i > s(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
• 三部门包括政府部门。
• 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 予后,还是用于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了。
•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DP=C+I+G+X-M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1)消费:C
• 消费(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 到GDP一半以上。
• 收入方面:Y=C+S+T,T是净税收=全部税金- 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
所以: C+I+G = Y= C+S+T,
即 I+G = S+T , I= S+(T-G),(T-G)为 政府储蓄
•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 权等收入。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 入,类似于中国的个体户收入。
•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 租金常混在一起,无法区分。
PPT文档演模板
宏观经济学01
3)厂商收入
A.去年生产今年售出的一辆小汽车
经济学与会计学
经济学与会计学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经济学和会计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学科。
虽然它们在方法论和研究重点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旨在提供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深入理解。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它们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一、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体系的运作机制、经济活动的规律以及资源的分配效率等问题。
经济学通常涉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层面的分析。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研究的领域。
它关注的是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并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企业)之间的交互和决策。
它研究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竞争等微观经济行为,并探讨这些行为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市场效率。
二、会计学的定义与范畴会计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信息的记录、处理和报告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提供决策者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工具。
会计学通常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1.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经济事项的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等工作,以提供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信息。
2.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它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控制、预算编制、绩效评估等管理决策活动,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业绩管理的工具。
三、经济学与会计学的联系与差异尽管经济学和会计学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经济学提供了会计学研究所需的宏观和微观经济背景,而会计学则为经济学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支持。
从方法论来看,经济学倾向于运用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而会计学则更注重对财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经济师 培训课程
作为经济师,你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师培训课程,供您参考:
1. 宏观经济学:学习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与分析。
2. 微观经济学:学习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和企业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市场机制和市场失灵等经济现象。
3. 会计学:学习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分析和成本管理等内容。
4. 金融学:学习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基本原理,了解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 统计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技巧。
6. 市场营销学:学习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调研等相关知识,了解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7. 企业管理学:学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包括组织行
为、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等内容。
8. 经济法律法规:学习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了解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和合规要求。
9. 政策与法规研究:学习国家经济政策和相关法规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了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0. 实践课程:进行实地考察、实习或者参与模拟经济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师培训课程,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培训机构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您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或院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
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经济系统、市场机制、经济政策等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学类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下是常见的经济学类专业: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并从整体上考虑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经济主体如何产生、分配和利用资源,并在市场上交换商品和服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消费者、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
3. 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资本市场、证券、投资、货币市场等方面的学科,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投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内容。
4. 会计学会计学是研究企业会计信息的编制、处理、报表及运用等方面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会计信息的产生、使用、利用以及会计制度的设计与监管等方面。
5. 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课程主要研究基础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及经济数据的系统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经济统计学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经济预测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6.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学主要学习各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跨越国界的流动及其政策和后果,主要研究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制度、案例和相关法规等方面知识。
7.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发展和竞争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竞争、市场结构、资源配置、政策规制等方面的知识。
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和产业链等方面。
8.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等方面知识。
它的研究方向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种种现象、政策和制度设计、劳动力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以上仅是经济学类专业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相关专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增多。
会计用学经济学原理
会计用学经济学原理
会计学主要涉及记录和分析财务数据,以便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然而,学习会计不仅仅需要了解会计的具体规则和技巧,还需要掌握一些经济学原理。
首先,会计需要了解一些微观经济学的原理。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在会计学中,了解个体经济人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供求关系对于理解财务数据的产生和解读至关重要。
例如,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情况制定定价策略。
通过对这些决策背后的经济原理的理解,会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提供相关的建议。
其次,会计还需要了解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控。
会计师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指标,如GDP、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所处的
经济环境。
此外,会计师还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和财务状况。
另外,会计学还需要借鉴一些管理经济学的原理。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企业管理决策的经济原理。
在会计学中,了解企业决策背后的经济原理可以帮助会计师更好地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
例如,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会计师评估企业不同投资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综上所述,会计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也需要借鉴一
些经济学原理。
了解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会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数据,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
经济学类专业有哪些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经济学类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类专业。
1.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结构,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策调控。
2.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国际贸易的规则、政策和实践,以及跨国公司的运作。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国际市场,评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掌握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技能。
3. 金融学:金融学关注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和投资决策。
学生将学习金融市场的运作原理、投资组合管理和金融工程等课题。
毕业后,他们可以从事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工作。
4. 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经济现象、测试经济理论和预测经济变化。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概率论、统计推断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
5. 会计学:会计学关注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报告。
学生将学习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等内容,培养成为财务专业人员和决策者。
6.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专业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影响。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政府政策的效果,研究税收、福利和公共支出等课题。
7.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地区间经济差异、发展和合作。
学生将学习地方经济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增长等内容。
8.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问题。
学生将学习劳动力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内容。
除了以上的专业,还有一些交叉学科专业也与经济学有关,例如:- 非营利组织管理- 经济地理学- 城市经济学- 经济法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这些仅仅是经济学类专业中的一部分,每个学校和国家在经济学专业设置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无论选择哪个专业,经济学类专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为学生们在各个行业中的就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一组商品(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
就业: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国民产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构成了国民产出总量,它反映了该国的生产水平。
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有多个,如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或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
总需求:一个在一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净值: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及新增加的产值。
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总结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产出的增长率,专门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确实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显现的时期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
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3、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情愿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5、开放经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差不多上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进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进展的阻碍,而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阻碍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阻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操纵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阻碍宏观经济的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固经济、减少失业、操纵物价、对外平稳的目标。
二、国民收入衡量的方法。
1、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NX.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
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储备投资三部分组成。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2、总收入的方法中,国民收入要紧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
会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会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财务,还涉及到了宏观经济的许多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一些与会计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首先,要了解宏观经济学对会计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白它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而会计则是用来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分析经济环境和预测经济走势的理论基础,而会计则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集中展现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资源。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供应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货币供应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而会计中的货币计量是货币供应分析的重要基础。
当我们了解到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时,就能更好地预测利率、通货膨胀和就业等方面的宏观经济走势。
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会计通过财务报表的编制和统计工作,为计算和分析GDP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而会计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则是计算GDP的基础。
此外,在宏观经济学中,净出口也是一个关键概念。
会计通过记录国际贸易的收支,为净出口的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减去进口,它对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平衡有重要影响。
净出口的变化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而会计记录和分析国际贸易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汇率的走势。
此外,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会计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记录企业的投资活动和资本结构,提供了投资分析的数据基础。
会计的投资信息可以帮助宏观经济学家预测投资需求、资本市场走势以及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最后,会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还包括了财政政策的分析。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干预经济的手段。
会计记录和分析财政收支数据,提供了财政政策分析的重要依据。
宏观经济学家通过分析财政预算和财政赤字等会计数据,可以预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会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涵盖了货币供应、GDP计算、净出口、投资分析和财政政策等方面。
初级会计考经济学吗
初级会计考经济学吗关于初级会计考经济学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初级会计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在满足无限需要时具有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这在会计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专业会计师的角度出发,分析初级会计考经济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初级会计考经济学的内容初级会计考经济学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在宏观经济学这个领域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指标,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理解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等概念,以及了解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则涉及了生产和交换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价格和均衡、成本和利润等内容。
二、初级会计考经济学的重要性1、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无论是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践都需要经济学知识的支撑和指导;2、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进行;3、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成本管控、价格管理等工作;4、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制定相关的预算和财务计划;5、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规划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从而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初级会计考经济学的学习方法1、系统地学习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掌握常见的经济指标和统计方法;2、积极关注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变化,掌握经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3、学会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经济问题,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1、某餐饮企业在抖音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推广,但不确定是否值得花费这样的广告费。
针对这一问题,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微观经济学中市场需求和供给规律,分析广告投放对销售的影响,并通过成本管理和销售预测来判断广告的投放是否划算。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会计学宏观经济学 (2)
1.假设自然失业率为4%,历史上与之基本匹配的通胀率为5%。
如果下一年的预期通胀率为3%,那么()。
A.失业会扩大B.私人投资有可能减少C.货币量流通量将减少D.居民储蓄将减少E.实际利率将上升答案:A2.滞胀是一种()的经济现象。
A.经济增长的同时物价下降B.经济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C.经济停滞的同时物价上涨D.经济停滞的同时物价下降答案:C3.按收入法核算GDP时,以下哪项应计算在内。
()A.工资、利息B.利润、租金C.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D.以上均是答案:D4.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而货币政策应是()。
A.当机立断B.相机行事C.单一规则D.适度从紧答案:B5.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中,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进口与汇率负相关B.净出口与汇率负相关C.出口与汇率正相关D.进出口与汇率正相关答案:B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被称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是()。
A.消费B.进口C.投资D.出口答案:B7.自然失业率()。
A.恒为零B.依赖于价格水平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E.可以消除答案:C8.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反映了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其均衡的条件为()A.投资等于储蓄B.投资加税收等于储蓄加政府支出C.政府支出减税收加出口减进口等于储蓄减投资D.投资加税收加进口等于储蓄加政府支出加出口答案:C9.假设经济增长率为6%,资本增长率为5%,劳动力增长率为1%,且资本与劳动力的产量弹性分别为0.4与0.6,则相应的索洛余值为()。
A.1.4%B.2.6%C.3.4%D.4.2%E.4.8%答案:C10.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为了对抗经济衰落,刺激国民经济增长,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B.降低商业银行再贴现率C.在证券市场上卖出国债D.下调商业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答案:C11.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而人为的提高产品售价,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41《宏观经济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宏观经济学》属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它研究一个社会整体经济中的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变化,以及整体经济的运行,涉及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与产出的增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等问题,既考察短期的经济波动,也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
学习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对经济生活的初步了解,以及初等数学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图形和数学函数,利用图形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试题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答题技巧:相关知识点要回答全面,因为都可能是采分点,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简明扼要,进行必要解释,切忌长篇大论。
四、论述题 (每题20分,共40分)答题技巧:列出相关知识点并详加阐述,要点全面、明确、清晰、一目了然,论述详细有条理,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独立思考。
要求画图的一定要画出图形分析,图形也是采分点,作图标注要清晰,便于结合图形阐述。
此外,有些题目虽然不要求画出图形,但是结合图形分析会更方便,这样的题目建议大家也画出图形来。
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导言(简单了解)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含义(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计入GDP的经济活动需要具备的条件(了解):主要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来理解。
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重点掌握):用公式表示支出法核算的GDP为GDP=C+I+G+(X-M)。
用公式表示按收入法核算的GDP构成,GDP=工资+净利息+租金+公司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
4、其它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掌握):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5、三部门经济恒等式(了解)。
6、四部门经济恒等式(了解):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构成的经济。
从总支出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则:GDP=C+I+G+(X-M)。
从总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则: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
从总收入的角度看GDP的构成:GDP=C+S+T7、了解国民收入与进口及净出口的关系。
8、注入量和漏出量(了解):注入包括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等变量,注入量变化会使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
例如,投资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
漏出包括储蓄、政府税收、进口等变量,漏出量变化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
例如,税收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将减少。
第三章总支出的构成部分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重点掌握):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a+b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
2、平均消费倾向(APC)(了解):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3、投资函数(了解):一般地,线性投资函数可表示为:I=e-dr,其中e表示自发投资,d表示投资的利率弹性,r表示利率。
4、自发投资的含义(了解)。
5、自主消费的含义(重点掌握):C=a+bY。
6、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重点掌握):MPC+MPS=1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分析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与变化(重点掌握):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C +I(收入恒等式) C=a+bY(消费函数) I=I0 解联立方程式,就得到均衡收入:Y=(a+I0)/(1-b)。
2、用收入—支出法说明国民收入的均衡(了解):通过总支出(总产出)与总收入的关系确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方法,叫做收入—支出法(掌握图形)。
均衡条件就是:总收入=计划总支出,即:Y=Ca+MPC·Y+I。
3、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与变化(了解);4、乘数原理(重点掌握):乘数,即“倍数”,其本意是指某一变量变动引起其它变量成倍变动的幅度。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指自发支出变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相应变动的倍数,即:乘数=收入增量/自发支出增量。
各种自发支出均有乘数作用,主要有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b/(1-b))、平衡预算乘数(始终为1)和出口乘数。
5、加速原理(重点掌握,可参看答疑指导)。
6、注意区分计划总支出与实际总支出;计划储蓄与实际储蓄;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
7、重点掌握“节俭悖论”。
第五章宏观财政政策1、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掌握):通货紧缩缺口是指为了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上移动的距离。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为了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下移动的距离。
2、内在稳定器(重点掌握):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或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的能够自动并即时地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的因素。
它主要包括所得税(或累进税)、政府转移支付,公司的储蓄也有类似的作用。
3、挤出效应(重点掌握):指增加政府支出(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排挤私人投资的现象。
4、功能财政(了解):政府实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只要实现了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根据功能财政思想,在经济衰退时,应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5、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重点掌握)。
第六章货币的供求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银行体系创造货币(重点掌握);2、货币乘数(重点掌握):总存款增加的倍数叫做货币乘数,即Km=1/rd,货币乘数大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
3、凯恩斯流动偏好三种动机(重点掌握):凯恩斯流动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或谨慎)动机、投机动机,人们的三种动机产生了对货币的三种需求: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4、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了解):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M/P=kY-hr。
5、流动性陷阱(重点掌握):即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认为债券的价格已经不能再高,只会下跌,因此宁愿手持货币,即使有再多的货币供给,人们也不会用来购买债券,此时,货币需求曲线为水平线。
6、货币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掌握,凯恩斯学派货币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对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率改变总支出,最终对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货币供给影响经济的机制是货币供给M→利率r→投资I→国民收入Y。
第七章宏观货币政策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重点掌握,清楚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内容和局限性);2、货币政策的工具(重点掌握):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调整法定准备率的作用效果很猛烈,调整贴现率的效果有限,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有效的政策手段。
第八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均衡:IS-LM分析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均衡(重点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及其变动)。
2、会用IS-LM模型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3、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均衡(了解)。
4、BP曲线及其位置(重点掌握):BP曲线用来表示一个开放经济的国际收支平衡。
当一国与其它国家进行交易而收支相抵时,其国际收支达到了平衡,称为“对外平衡”。
BP曲线的位置取决于净出口曲线和资本净流出曲线的位置。
5、IS-LM-BP模型(清楚此模型的含义,不需要应用解题)。
第九章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分析1、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变化(重点掌握):(相关内容可参看答疑指导)。
2、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变化(重点掌握)。
3、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均衡(重点掌握两部门)。
4、价格粘性(了解):价格粘性是指价格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反应迟缓,不能迅速做出调整。
形成原因:①不完全竞争,如垄断。
②不完全信息:表现为信息不对称,价格调整的风险。
③工资粘性。
④菜单成本:改变价目表是有成本的;更重要的是,传递信息的成本。
5、供给约束均衡(重点掌握):对于供给约束均衡的经济,调整总供给的经济政策能直接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供给管理有效,需求管理对这种情形无效。
6、需求约束均衡(了解)。
7、重点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会应用其解题。
8、适应性预期(重点掌握):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本期价格的变化率来预测未来的价格,并且考虑预期的误差。
9、理性预期(重点掌握):假设经济主体都是合乎理性的人,即他们都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信息来谋取最大利益。
在此前提下,当人们对未来做出预期时,不仅利用过去的信息和知识,包括政策效应的知识,还要利用手头现有的一切信息和知识,对未来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这种预测与经济理论的推论相一致。
因此,这种预期被称为理性预期。
10、静态预期和动态预期(了解)。
11、影响总供给的因素(重点掌握):自然和人为的灾祸;技术变动;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厂商承担风险意愿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劳动供给或劳动需求的变化。
12、长期总供给曲线(了解)。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种类(重点掌握):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变换工作和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动引起的失业,叫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失业。
2、通货膨胀含义、类型(了解)。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重点掌握):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并超过总供给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当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物价总水平便会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形成与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因此,通货膨胀被描述为“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4、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了解):产出效应(价格信号扭曲,皮鞋成本,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有利影响等等);收入分配效应;对就业的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等等。
5、通货膨胀的原因(了解):(1)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需求、供给、经济结构等方面。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6、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了解):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7、菲利普斯曲线(重点掌握图形):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作政策决策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如果菲利普斯曲线平缓,则抑制通货膨胀要付出较高失业率的代价;若菲利普斯曲线陡峭,则降低失业要付出高通货膨胀的成本。
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