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经济评论第13期-迎接自贸区:有准备才有机会

合集下载

完整2013年《半月谈》时事政治汇总

完整2013年《半月谈》时事政治汇总

2013第1期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将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

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

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

因此,机遇需要我们做出主动的因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

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

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提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发展。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今天,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不见转机,发达经济体热衷贸易保护主义,亚太地区矛盾多发,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不利变数。

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仍然是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工业革命,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再平衡,新的挑战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发展成本全面上升。

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发展的国内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展望

“ 中国有潜力到2 0 3 0 年成为现代 、和谐 、有 创 造力 的高收入社会 ,但这并不会轻 而易举地
人2 0 2 2 年交班时,中国可能已把美 国赶下世界的 顶端。从皮鞋 、拖把到手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把西方世界所有东西的价格都拉 了下来 ,中国未 来还将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产 阶级 。文章还预 测汉语未来将挑战英语的全球霸主地位 ,担心 中
我 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 中保持基本稳定,
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建议将2 0 1 3 年经济增 长预期 目标确定 为7 . 5 %,C P I 为4 %左
右 。这一方面与 “ 十二五”规划 的预期 目标逐
步衔接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向市场传递积极 、 1 3 年世界经 济仍处在深度调 整期 ,国内需求 面临一定下行风 险 ,物价上涨 压力有所上升 ,全年经济增长与今年大体持平 。 考虑所处 的发展 阶段和潜在 的不确定 因素 ,为
美 国今年底和德 国明年 的大选 ,使 美国和
欧盟经济政策 的连续性面临不确定性 。O MT 和 Q E 3 短期 内对稳 定金融市场 、降低市场避 险情 绪 、提振需求预期 都有积极作用 ,但 由此 引发 的新一轮为防止本 币升值 的全球性货 币宽松竞 赛 ,对短期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 在货币宽松的同时 ,发达 经济体财政状况依然 捉襟见肘 ,被迫实施 紧缩性财政政策 以应对主 权债务压力 ,不利 于结构改革 的推进 ,也 限制
成 为现实 。”这是世界银行今年早些 时候题 为
( ( 2 0 3 0  ̄的中国》的报告的预测 。英国伦敦政治
经济学 院东亚问题专家雅科斯说 ,西方未来十年 需要适应中国的新一轮崛起 ,一个 以此为特点 , 西方并不熟悉的时代正在缓熳来临。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回顾与展望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回顾与展望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回顾与展望作者:刘建颖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09期[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我国进出口形势持续严峻,增速明显放缓,制约进出口发展的困难增多。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任务紧迫。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交织的形势下,预计2013年全年进出口增速将略高于上年水平。

[关键词]外贸形势;全球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9-0004-03[作者简介]刘建颖(1983-),女,湖北武汉人,商务部研究院,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一、2013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运行特点(一)总体增长缓慢,增速逐步回落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99769亿美元,同比增长86%。

其中出口105282亿美元,增长104%;进口94487亿美元,增长67%。

受热钱因素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出现较大起伏,如图1。

图12012年1月—2013年6月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与增速(二)消费类商品增长相对较快,出口单价有所提高2013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7%和181%。

消费类产品出口增长相对较快,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和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101%、134%、137%、109%和184%。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钢材和集装箱等投资类商品出口下降或增长率很低。

在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箱包、手表、生丝、塑料制品和鞋类出口平均单价分别上涨182%、156%、155%、128%和94%,反映企业逐步从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如图2。

图22012年1月—2013年6月中国重点商品月度出口增速(三)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较快2013年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3588亿美元,同比增长63%,占我国外贸总额的519%,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高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高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高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1.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包括: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暂停或取消部分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同时,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等。

(1)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举措是如何体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的。

(6分)【答案】(3)(6分)①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2分)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2分)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2分)【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本题为体现类主观试题,知识指向明确,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回答本题关键是找出关键词,然后用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材料中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强调了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探索实施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本题难度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言简意赅的歌词,道出了改革开放战略抉择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全国人民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共同信念。

在正确对待改革问题上,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一)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稳中向好,有望超过美国位列世界货物贸易第一位1、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2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7.6%,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有望超越美国位例世界货物贸易第一位。

其中出口13.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同比扩大12.8%。

从月度具体数据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同比增速在经历了前三季度较大波动后趋于平稳。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9754.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进出口10220.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3%。

进入三季度,我国进出口10629.4亿美元,同比增速回升至6%;第四季度,我国进出口11001.4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其中,10月、11月和12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5%、9.2%和6.5% ,总体呈现低位平稳的态势。

图表 1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月度走势2、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货运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进口货运量与贸易额走势基本一致,价格对出口影响在减小2013年我国进出口货物量359960万吨,同比增长4.4%。

其中,进口货物量为230271万吨,同比增长10.4%;出口货运量为129689万吨,同比减少了4.7 %。

从我国进出口货运量与进出口贸易额的走势来看,进口货运量走势与进口贸易额走势基本一致,进口价格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进口贸易额的增加是由进口数量增加带来的。

而前三季度出口货运量与出口贸易额呈交织波动,即出口货运量较高时,出口贸易额较小,而出口货运量减少时,出口贸易额反上升,这说明出口货运量与出口贸易额的波动受价格影响较为明显,四季度影响逐渐减小,呈现出量价齐增的态势,出口环境有所改善。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国家 推动 经济服 务化 、金 融化 ,发 展 知识经济 ,占据 全球分工 的高端 环节 ,
投 资 配套 能力 大幅 度下降 。三是 经济
基 本 面发 生变 化 。短 期需 求收 缩 与 中 长期潜在增 长率下 降叠加 。 从 全年走 势看 ,三季 度应 为短 期
底 部 ,四季 度 有 望 小 幅 回升 ,实 际 上 9
V I E WP O I N T- 观点 -
栏目 主持 魏书 传 栏目 邮箱: w s c 8 7 0 7 @ 7 2 6 . c o m
2 0 1 3年 第 0 2期 总第 3 6 8期
2 0 1 3 年 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文, 余 斌
2 0 1 2 年 滑 经 坡 济 , 增 实 长 际 持 上 续 是
没有看到希望。
续 ,到三季度 当季经济增长只有 7 . 4 %。 从 2 0 0 2年到 2 0 1 1年 ,在 这 1 0年 中 ,
中国季度经济 增长平 均水平 是 1 0 . 6 %。 即便 国际 金融危 机发 生 以后 ,中国经
济增 长经 过连续 6个 季度 的滑 坡 ,在 政府 4万亿 经 济刺 激 以后 开始 连续 攀 升。2 0 1 2年经历的经济增长持续 滑坡 ,
在 进 入 后 工 业 化 社 会 以 后 ,发 达
竞赛 ,对短 期资本 流动 和物 价上涨 都
将 产 生 影 响 。在 欧盟 和 美 国 ,采 取
O M T和 Q E 3以后 ,日本 、澳大利 亚等
都 开始实施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来防止 本 币升 值 。我 们可 以明显 观察 到 ,人 民
步 增强 在传统 制造 业优 势环 节 的竞争 力 ,尤 其是创 造 出更高 端 的 、具 有更 高 附加 值 的新 兴产 业 ,抢 占先进 制造 业 制高 点 。现 在 中 国的产业 出现 腹背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

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外部挑战的对策内容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如何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环境,深入理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应怎么面对,明确了我国的经济地位,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分析。

关键词:转变整复职能营改增战略机遇期一、我国2013年经济现状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

五大亮点成为上半年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尽管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但经济运行仍不乏亮点。

亮点之一:经济增长比较平稳。

一季度GDP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回落幅度很小,且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保持在7.4%—7.9%的区间。

上半年增长7.6%,也还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

亮点之二: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基本平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多万人。

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农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数是444万人。

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在增加的。

亮点之三:物价总体平稳。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0.9个百分点。

亮点之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增长基本稳定。

亮点之五: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畜产品增长基本稳定。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回顾及全年展望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回顾及全年展望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回顾及全年展望作者:牛犁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8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表现出“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预期的政府换届投资冲动并未出现,制造业产能过剩、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和经济活力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库存适度回补,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经测算,预计2013年上半年及全年我国GDP将分别增长7.6%和7.7%左右,CPI将分别上涨2.4%和2.5%左右。

建议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成本,激活经济自主增长动力。

一、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一)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呈现出弱复苏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总体上呈现出弱复苏态势。

一是经济增长平稳。

一季度GDP增长7.7%,较上年四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但仍略高于预期调控目标。

4、5月份,工业生产增长9.3%和9.2%,较3月份稳中趋升。

5月份PMI指数50.6%,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之上。

物价总体温和上涨,1-5月份CPI上涨2.4%;就业状况总体稳定,没有出现失业率明显提高的问题。

二是增长靠短周期因素。

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稳增长政策、换届效应支持下的基建投资,以及库存调整等短周期因素拉动,而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等中长周期性因素受制于产能过剩。

三是增长方向不明确。

总体上经济在温和小幅复苏,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存在减速的风险。

也就是说,当前既不能肯定地判断经济强劲回升,也不能明确经济必然呈现减速的态势。

(二)投资名义增速较快,实际增速更快。

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4%,增幅略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24.1%,增幅同比加快19.5个百分点;在商品房价格明显反弹、销售面积大幅增长35.6%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增长20.6%,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但是,制造业投资呈减速态势,仅增长17.8%,增幅同比放缓6.7个百分点。

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

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作者:邢华马小芳来源:《前线》2013年第12期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习近平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等国际会议时也多次指出,要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环节。

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要求我国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新兴经济体面对的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开始显现。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主动调整期,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也面临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和挑战。

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给我国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一是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面临压力。

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

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

进出口相抵,顺差2311亿美元。

这延续了我国近年来顺差不断收窄的趋势。

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对外贸易新优势。

二是保持利用外资规模稳定面临不确定因素。

欧债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全球投资者避险意识上升,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下降。

2013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2013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2013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作者: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4年第01期过去的2013年,世界经济在危机与徘徊中,且行且调整。

放眼望去,逐步走出危机的美国经济还尚未站稳,欧元区在艰难中调整,日元大幅贬值,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冲击。

但在各经济主体中,中国经济却始终一枝独秀,虽历经危机,却没有慌乱了阵脚。

2013年,中国成为各国期待的“救援者”,包括欧洲在内的国外领导人来访中,都提出了期待中国的投资与合作的意向。

在这个被称为“最后的金砖国家”里,改革与转型成为高层与百姓的聚焦热点。

在此,我们通过盘点这一年中发生的重大财经事件,找寻促成市场、政府、企业、个人以及我国外部环境改变的重点因素,审视改革的进程与沟坎,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做一些总结和思考。

下面是我们用大事记的方式绘制的“2013年度改革风景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上榜理由:各界公认为是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媲美的改革方略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涵盖了16个领域、60条具体任务,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重大的体制改革让中国社会全面地向“市场化”转型,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些改革举措在放开准入、对外开放、金融、公共财政、养老金、放开二胎等领域都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榜理由:开启自贸区改革的探路进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

范围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

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工商登记、减税制度再改革上榜理由:为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开了个好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改革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改革信号

Cover Story封面故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改革信号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但根据中央的判断,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巩固,2013年必须切实保证在“稳”的前提下,做好“进”的工作。

梁朋作为执政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方式,在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来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会议主要从宏观方面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来年经济工作。

在来年的全国“两会”上,由政府按照中央的定调和部署制定具体实施举措。

具体的议题一般包括如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引导民间投资、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保证金融货币政策稳定等。

2012年12月16日,为期两天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胜利闭幕。

作为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的首次经济决策会议,本次会议更是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发中外各界高度关注。

复杂经济形势下的政策抉择走过国内外经济环境困难重重的2012年,经历了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出口遇冷,中国“内需增长”开始走上前台。

在承前启后的2013年,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前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做好201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幸福和成果。

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同时指出,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欧元区仍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是否会有新一轮市场动荡,以致加剧欧元区的衰退形势仍未确定;而美国则面临“财政悬崖”的危险,日本经济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能否摆脱长期通缩,也存在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为自身利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转嫁危机的趋势有所抬头。

2013年413联考申论真题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2013年413联考申论真题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2013年湖南省公考《申论》真题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粉笔题库版(一)“给定资料5”中有学者指出“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

请结合“给定资料5”,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0分)要求:内容全面,认识透彻,表述准确,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强调了制造业的作用。

制造业发展具有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1、创造的就业岗位组合优,全面带动各行业就业;2、积累生产秘诀,避免竞争威胁;3、单位产能高,出口能力强,无适应性问题;4、实现产品换代和技术进步后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无缝衔接;5、打造高端产品,塑造产品形象。

6、促进经济发展,避免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例子:1、德国经验:战略上重视制造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2、日本教训:制造业转移,出现产业空洞化,创造力减弱;美国教训:发展虚拟经济,转移制造业,导致次债危机,经济萧条。

因此,我们必须:1、转变观念,战略上重视制造业发展;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3、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加大政府扶持和补贴力度,维持制造业稳定;4、重视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教育。

(二)“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

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15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一、重视工人:1、政府战略上重视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通过政府扶持和补贴等手段,维持制造业就业稳定;2、工人待遇高,受尊重。

二、重视教育:重视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和企业承担培训费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发放补贴;企业投资参与职业技术培训。

三、重视立法: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加强监管。

四、调动社会力量。

协会、商会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供咨询。

(三)假如你是某企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学习了“给定资料7”后,请你写一个倡议书,号召爱岗敬业、积极创新。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2014年走势预判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2014年走势预判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走势预判(一)主要有利因素1、宏观经济平稳、深化改革预期营造良好外贸环境2013年我国经济呈“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7%,较上季度略有回落,全年经济增速7.7%,高于7.5%的增长目标,经济运行整体平稳。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同时创新调控方式,CPI、PPI和PMI等经济指标震荡回升。

在此基础上,2014年我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我国外贸已经从出口强劲增长转变为出口、进口平衡发展和进出口增速“个位数”的新发展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政策基调,推动外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我国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将保持经济增速以及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的平稳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常态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2、关税调整、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多项促外贸措施的深化落实推动外贸稳定增长2013年国务院集中出台了一揽子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通关模式改革、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以及关税调整等在内的多项举措。

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2014年我国将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一是新增和进一步降低税率的产品包括活塞航空发动机、手机和平板电脑取像模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二是对煤炭、原油、化肥、铁合金等原料产品征收出口关税;三是对原产于东盟各国、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等自贸区产品实施协定税率;四是应对国际贸易争端需要,对数控曲轴磨床、三维打印机、焊接机器人、水晶、碧玺等税目进行调整。

随着政策措施的分解和落实,2014年政策效应将逐步凸显。

上海自贸区落地以来,相继出台了多项贸易和金融开放政策,通过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2013年经济领域的三件大事

2013年经济领域的三件大事

全面取消贷款利率管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内容如下: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三、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四、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全面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后的好处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此举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促进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总体看,此项改革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不再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自主定价,提高发放涉农贷款的意愿;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满足多层次涉农贷款需求的能力,提高涉农贷款资金的可得性;有利于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政策,营造各类金融机构间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不断优化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对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改革没有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

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013中国经济挑战与趋势

2013中国经济挑战与趋势

2013中国经济挑战与趋势作者:阮青松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01期重民生促内需保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逻辑思路为:以关注民生拉动内需,以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增长虽然财政收入一直超常增长,但普通民众生活的压力依然不小。

部分人觉得“自己成了GDP增长的无关者”2012年12月15至16日,为期两天的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备受瞩目。

本次会议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九个字——“重民生,促内需,保增长”来概括,其逻辑思路为:以关注民生拉动内需,以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应该说,这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2013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增长在2012年明显下滑,增长幅度仅为2.2%,不仅低于2011年2.7%的增长率,更是远低于2010年4.0%的增长水平。

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并且在随后的两年中面临滑入再度衰退的风险。

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为2.4%。

由于欧债危机在2012年继续恶化,拖累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美国虽然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但美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疲软,只有2%左右。

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及由于钓鱼岛问题导致的日趋恶化的中日经贸关系,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势头放缓是我国明年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利因素。

大多数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有关国家,目前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

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困境必将以外溢的方式影响到我国,同时,我国经济还面临自身内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因此,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趋向下滑的风险,我国明年的经济增长将面临艰巨挑战。

促内需是保增长的必由之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未有一个大的经济体能够长期依赖出口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主要经济体都必须主要依靠拓展内需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3~2014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含5篇)

2013~2014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含5篇)

2013~2014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含5篇)第一篇:2013~2014年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201~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

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于2002年,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历了史上增长最快的上升阶段。

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美欧长期以来依靠资产泡沫和过度负债拉动需求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外需增长将大幅回落;而国内此轮地产调控的深刻背景意味着房地产调整或伴随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过去十年来快速推进的重工业化进程和以土地为中心的粗放型城镇化过程将明显放缓,原有增长模式下的内需增速将有所下滑。

从供给面来看,持续多年投资扩张使多数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过去几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工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随着项目投产,未来产能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

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供给已步入拐点;而在原有发展模式方式下,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要素生产率和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难以重回上升通道。

2013年美欧国家仍将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去债务化的逆向过程,欧洲实体经济可能延续下滑,而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弱势,中国出口难以再现较快增长,资本流入可能维持低位水平。

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中国出口同比可能仍是个位数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延续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过去几年的泡沫化发展已经对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收入分配、通胀压力、金融财政体系稳健和社会稳定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房地产调控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社会发展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此轮地产调控持续时间很可能超过往年。

随着中央对住房行业的定性回归民生角色,政府可能建立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的长效机制,至少在2013年中央针对房地产将保持偏紧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我国外贸政策的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我国外贸政策的选择

第25卷第6期宿州学院学报V o.l 25,No .6 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 niversity Jun .2010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10.06.005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我国外贸政策的选择孙曼娇(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分析了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产生的严重影响,认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进一步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发达国家可能会加大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美元疲软会导致我国出口减缓,美元升值也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长。

强调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应该注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多地将汇率作为调节进出口的工具。

只有调整实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的外贸政策,才是我国企业在危机和竞争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长远之计。

关键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优化出口;外贸政策中图分类号:F753/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0)06-0011-05收稿日期:2010-04-18作者简介:孙曼娇(1989-),女,安徽安庆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7级本科生。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世界深陷在由金融危机演变而来的实体经济衰退之中无法自拔,直到目前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这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是次贷问题,根源却深植于美国过度超前的消费观念与不加控制的信贷操作及随之产生的无以计数的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市场的管理失序和对巨额利益不加选择不避风险的追求,最终在美国经济的繁荣表象之下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当它引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全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都不得不为美国的债务与错误埋单。

经济危机爆发后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国政府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评论
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11日第13期总第16期
迎接自贸区:有准备才有机会
近年来,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加速重塑,我国面临“二次入世”的风险;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内外挑战日益加剧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亟待升级。

顺应改革创新的要求,2013年9月29日,倍受关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建设上海自贸区旨在通过试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后向全国推广。

受改革需求刺激,目前广州、深圳、
天津、厦门等多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申建自贸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申建行列中。

那么建设自贸区究竟会为地方经济带来什么,各地该如何做好准备?
一、自贸区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重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的要求,不仅会为自贸区内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会对自贸区外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意义一:在自贸区内产生“四个改变”和“一个改善”
一是改变区内投资经营管理的方式,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以充分的投资经营自由,为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创新类金融服务、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医疗护理等领域打开大门。

二是改变对区内物流贸易的管理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境内关外”,并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有利于加快货物通关和集散速度,节省通关成本,使贸易更加便利化。

三是改变对区内金融和外汇交易的管制,通过允许发行更多品
种金融产品、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等改革措施,鼓励金融市场创新,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改变对人员自由流动的限制,对自然人临时入境、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情况将采取更加宽松、便利的政策,为自贸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自贸区通过改善区域消费环境,充分利用商品免税政策,打造国际化、商业化的消费环境。

意义二:将从产业、要素和布局等维度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随着货物流、商品流、人流的不断汇聚,自贸区所在区域的物流、贸易、旅游、消费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速度:自贸区将催生大量的转口运输和内陆运输需求,并吸引更多国内外物流服务企业向自贸区所在区域集聚;自贸区优良的消费环境和吸聚的人气成为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
自贸区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模式、服务理念、高端人才的外溢影响下,区域内高端制造、互联网、创新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将获得跨越式发展空间。

二是提高区域经济对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自贸区巨大的制度和政策优势必会对周边区域的资源产生巨大虹吸作用,更多周边区域的企业将把功能性的企业总部迁入自贸区,社会资本将向自贸区汇聚以寻求商机,大量人才也将涌入拥有更多优秀企业的自贸区。

自贸区的虹吸作用将促成区域间的良性竞争,为应对资源争夺的挑战,自贸区外不得不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加快制度改革和创新、采取差异化竞争等手段,加强对各种要素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提高要素利用的效率。

三是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向外转移。

中国的种植、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日用化学品等行业竞争力较弱,而经上海自贸区流出的同类商品拥有更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对自贸区外上述行业冲击较大。

为应对产业冲击,自贸区所在城市必须淘汰落后产能,转移落后产业,提高自动化、
智能化生产比重,加速产业工人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适应,这些结果将间接促使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

意义三:创建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才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多个城市申建自贸区,是由于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也是由于区域转型亟需“自贸区”作为改革抓手,所以地方积极申建自贸区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多市踊跃申建也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场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能仅凭上海的单打独斗,而要全国的齐心协力。

更重要的是,发展若干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改革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同样具有“改革试验田”性质。

特区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形成的模式也不只一种,多元的模式和经验对当时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贡献巨大。

同样地,若要避免模式推广过程中发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发展若干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可确保形成更加全面的、多元的改革推广模
式。

二、申建自贸区需要在功能定位、制度创新和软硬环境上做足功夫
中国最终需要建设多个自贸区,并不意味着地方省市现在可以轻松坐等获批。

在国家尚未同意自贸区“扩容”的情况下,现在应该做的是“照镜子”,对照国家选择试点地区的标准,从功能定位、制度创新和软硬环境等角度入手,努力打造出机会的“窗口”。

(一)是否有明确的地区功能定位?
区域特征决定自贸区的定位,申建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加以选择。

目前,国际上除综合型自贸区,还有转口集散型、保税仓储型、工贸结合型、旅游消费型等多种类型自贸区。

不同类型自贸区的形成有其历史、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原因,其中经济和地理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不同的功能定位也将从不同角度发挥出自贸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表1 自贸区类型及主要功能特征
自贸区类型功能特征典型
综合型综合金融、制造、
物流、贸易等多种
功能
较高的国际化程度、港口吞
吐能力、制造业水平、金融
贸易等服务业发达程度、政
府服务水平
美国对外贸易区、汉
堡自由港、新加坡自
由港
保税仓储型免除外国货物进
出口手续,货物可
长期处于保税状

较强的港口仓储能力
阿姆斯特丹港自由
贸易区
转口集散型从事货物转口及
分拨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克隆自由贸易区、巴
拿马自由贸易区
工贸结合型从事进出口贸易、
加工和装配制造
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人力成
本优势
迪拜自由港区
旅游消费型以商品贸易、旅游
消费为主
良好的旅游资源和消费环

香港自由港
资料来源:赛迪经略整理 2013,11
(二)是否具备了制度创新能力和执行条件?
自贸区并不是单纯依靠降低税收、开放部分投资领域等政策优惠发放“红利”,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制度创新比优惠政策具有更加持续的推动力,也将构成自贸区更核心的竞争力。

发展自贸区所需的制度创新能力,不是简单地引入发达国家的成熟机制,而是在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时,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环境,将发达国家在
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中国化、本土化。

(三)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软硬环境?
发展自贸区需要良好的软、硬环境。

在软件环境中,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是自贸区改革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同时,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民间组织体系、重要产业的保护体系、就业保障体系等也是自贸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软件。

在硬环境中,港口港区设施、智能化管理设施、交通设施和电、气、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自贸区功能发挥的基本要件。

自贸区和良好的软、硬环境是捆绑在一起的“套餐”,因此,发展自贸区不能只“拿来”前者,而拒绝后者。

三、发展自贸区的应对策略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此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不是中央送给上海的“政策礼包”,而是中央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担交予上海,因为上海具有较成熟的条件来承担这一历史重任。

目前,很多保税区正在筹划升级为自贸区,这
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可取。

许多保税区的监管执法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与国际接轨能力仍然不强,还需要“洗洗澡,治治病”,目前尚不具备成为自贸区的软硬条件。

第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自贸区类型。

北京临空经济区、广州南沙新区应充分发挥综合功能水平高的优势,定位成为国际综合性自贸区;宁波、青岛、大连等地可依托现有的仓储基地和物流优势发展侧重物流仓储功能的自贸区;深圳、天津等地宜凭借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人力成本优势发展侧重工贸结合的自贸区;厦门、珠海等地以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侧重旅游消费功能的自贸区。

第三,加强制度创新能力。

加强制度创新,政府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依靠制度手段鼓励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成为常态不是依赖个别人的“神来之笔”,而是需要制度的“母机”作为前提,即一些更基本的原则和制度;二是强化政府制度创新的职能。

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成本最低的创新形式。

作为制度创新的主要生产者和供给者,政府应强化该职能,将制度
创新工作摆在与社会管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第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

一是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效能。

加快自贸区内外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协调区内外的政策制定和要素流动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建立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业务分包互助服务等平台;加快扩充金融监管指标,不断改良金融衍生品风险预警机制等。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加强港口港区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港口泊位改造,提高深水泊位数量;加强疏港公路和疏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提升自贸区的集聚、辐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