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思考
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问题与策略
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问题与策略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一大战略,其中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是关键的工作内容。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及发展能够做到地区之间的互惠互利,促进京津冀地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对国家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优势作用。
文章结合京津冀地区发展主要探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 科技; 协同; 创新;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a major strategy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in whic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the key work.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an achiev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regions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flects the advantage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Keyword: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nergy; innovation;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东部规划了京津冀科技发展圈,京津冀代表着国家科技进度,遵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利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等,充分体现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作用,致力于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一个关注者和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在此,我将分享我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心得体会。
一、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区域内的一体化合作。
在我认识中,这种合作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大大缩短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交通时间,加强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优化经济结构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优化经济结构布局。
通过统筹利用资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京津冀一体化区域能够提高整体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城市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了新兴产业,提高了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合作机制的建设,京津冀三地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协同,推动城市间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实现了更加协调统一的城市发展。
我所在的城市与京津两地在产业合作、人才流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改善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例如,近年来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使得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优化经济结构布局、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了京津冀三地的协调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条件。
作为居住在京津冀地区的人民,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设,共同为我们的家园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谈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现状;解决对策1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我国领土总面积中,京津冀的土地面积的比重约为 2.3%,在我国总人口数量中,京津冀的人口数量比重约为8%,在我国经济总量中,京津冀的经济量比重约为12%。
在京津冀区域中,具有非常雄厚的科技力量,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具有非常高的科技研发能力,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不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尚未制定统一的规划设计、超越行政区划的统筹协调机制;第二,京津冀具有比较高的协调发展难度,制定的规划目标,过于追求大而全,存在极为严重的无序竞争现象;第三,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非常大的落差,存在极为严重的产业同构化、同质化问题,同时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割裂问题;第四,产业合作中的密切性偏小,不能高效对接。
针对北京主要行业的配套,主要局限在北京本地,和津冀的合作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第五,周边人口不断聚集到北京地区[1]。
2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1 对政策藩篱进行打破,对环境条件进行优化针对完善的区域创新政策法规框架进行构建,对能够对活力进行有效释放、便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法律环境进行营造。
对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政策进行彻底落实,将政策对接进行有效打通,对不同政策藩篱进行着力破除,对政策落地、政策对接体制机制中的障碍进行彻底消除,必须要将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坚决打破。
将合作创新作为主要载体,以高效配置、自由流动区域中的多种要素,如资金要素、技术要素等,促使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形成。
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建设和完善,将行政区划对基础设施的垄断予以打破,尤其是要对京津冀三地全部城市之间的交通一体化进行有效推进,将京津冀区域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如中梗阻问题、断头路问题等[2]。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居民,我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一进程,深刻体会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对于推动协同发展进一步提供参考和思路。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化合作,京津冀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
例如,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上具备较强的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源,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促进物流和人员流动,提高区域的整体效率和吸引力。
因此,我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区域间的合作,京津冀可以形成一个高效便捷的城市群,实现各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优势互补。
例如,天津作为港口城市,可以承担起货物的进出口任务;北京作为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可以提供高级人才和科研机构;河北省可以发展农业和制造业,形成产业链和服务链。
这种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升级,可以提高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京津冀地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三地可以合作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另外,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发展成果将影响全国的发展进程。
通过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可以在政策创新、改革经验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积累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高瞻远瞩的思考 , 应在坚持此定位 的前提 下分析保定实 际, 提 出发展重点和对策。 根据保定市 的经济 现状 与发展原则 , 保定市发展的 目标应定位在高端服 务之城 , 加大休 闲产 业 、
动7 个人就业。 保定有较好 的基础资源 , 也有较大 发展空间 , 发展第 三产业 既符合保定市经济发展
的需求 , 又与京 津 冀协 同发 展 的 战略相 契合 。
表 l 保 定 市 三个 产 业 占 比统 计 表 %
力 于将 保定市打造成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 、 京
津 产业 转 移 的承 接 地 、 外 资 进 入京 津 乃 至北 方 市
定位 、 人文 定位 、 市场定位 、 建设定 位 、 教育定 位
等。 确 定 一个 城 市 的定 位 , 必 须要 在 充分 了解 该 城
市的实力及其周边环境 的基础上 , 发现城市的特 色资 源 , 找 准 自身 的 比较优 势 , 找准 突 破 口。
2 0 1 4年 出 台 的{ { 2 0 1 4 — 2 0 2 0河 北 省 新 型 城 镇 化规 划 》 中指 出 , 保 定 市 作 为畿 辅 节 点 城 市 , 利 用 地缘 优 势 , 谋 划 建 设 集 中承 接 首 都行 政 事 业 等 功 能疏 解 的服务 区。 保 定 市委 、 市政 府 多次 提 出要 致
第1 7 卷第 3 期
2 0 1 5年 9月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讨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径。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提出,京津冀地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
京津冀地区应该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中,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应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领域科技创新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政府应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降低创新成本,提供创业扶持和便利服务。
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科技创新者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要加强科技创新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对优秀的科技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鼓励更多人参与科技创新。
京津冀地区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因此京津冀地区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要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京津冀地区工作和创业。
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大学生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京津冀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要与实际产业紧密结合,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京津冀地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还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的发展。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讨,需要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协同创新的目标。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协商议政XIANGYIN本栏责编 / 胡泽瑞***************12乡音2023-08■ 李俊岭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河北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保定市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创新驱动引领,承接疏解力度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不断深入。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协同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
自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至今,京津冀三地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硕果累累。
交通一体化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生态环境呈现出根本性好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一是系统分析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的问题。
京津冀各地市之间发展能级、承载能级、创新能级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现阶段在很多京津优质产业疏解上出现了明显的“蛙跳”效应和“孔雀东南飞”现象。
同时,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区域资源要素的顺畅合理流动和科学有序聚集,一定程度形成了“高资源聚集、低区域流动,高成果产出、低区域转化”的两难局面。
具体看,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密集、人才资金相对充裕、服务业发展繁荣,产业多处于区域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但工业、制造业发展相对上海、深圳来说,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还有待加强。
津冀产业则大都处于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制造配套环节,尤其是河北这一情况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吸引京津成果落地转化成效不明显,承接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仅占京津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6%。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感悟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心得感悟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员,我深感这一战略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参与和观察,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感悟。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
京津冀地区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协同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北京的高端产业可以向河北和天津等地转移,降低北京地区的生产成本,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地区交通发达,但在城际交通和交通拥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例如,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网,这将进一步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为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互补性强,通过协同创新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例如,北京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可以与天津的制造业相结合,形成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
这种产业协同创新对于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可以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政府协调和合作。
京津冀地区涉及到多个省市的利益和发展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协商和合作,形成合力。
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例如,可以建立定期的高层会议和工作组,协商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协同发展的落地和实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政府协调和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作者:赵秀丽邱锐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9期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保定市重要发展机遇,在这一宏观战略背景下,应当利用保定特殊的区位优势承接京、津产业,通过科学规划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要突出生态理念,这要求在产业承接上有所取舍;新型城镇化强调民生理念,要求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要注重产业园区发展应当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承接园区建设规划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2015年度第二批委托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秀丽,河北金融学院法律系教师;邱锐,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23-02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始步入实施阶段。
保定市作为“京保石发展轴”和“津保发展带”的交汇点,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
作为农业大市,如何通过培育产业承接能力、优化产业承接环境、提升产业承接竞争力,成为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任务。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一般认为“传统的城镇化”包含:人口集聚、非农产业扩大、城镇空间扩张和城镇观念意识转化4个方面的内容。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根据中央要求,新型成镇化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增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四个价值取向和评价指标。
2015年9月23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的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发展要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两轮驱动、促进三个集中、实施四大战略。
一条主线,就是建设经济强县、建成全面小康。
两轮驱动,就是改革驱动、创新驱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挑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挑战与对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发展,需要在京津冀之间形成分工合理、梯次明显的科技创新产业链。
但综观河北的实际,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转化能力不高、科技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制约了河北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文章认为,应从创新投入方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效果、打造优质软环境等层面着手,加快创新型河北的建设。
标签:科技创新;挑战;政策1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1.1 科技投入不足(1)从政府层面看,投入强度较低,结构合理性较差。
河北省在2014-2015两年内的R&D经费支出费用额度和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见表1),仅占江苏的1/5、北京的1/4。
政府科技创新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河北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2)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对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较弱。
由于科研创新以及产品除旧更新的价格较高,加之现阶段的行业基准不够完备等因素,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不足一直阻碍着河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2015年为例,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为0.90%,而河北省企业仅为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省2015年有效发明专件数7740件,而相邻的河南省11305件、山东省33785。
2014、2015年河北省规模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远低于京津地区以及临近的山东、河南,单个企业平均R&D 支出额更与其他发达省份相差甚远(见表2),企业自身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的不足,是阻碍河北省创新发展的一大难题。
1.2 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一方面,研究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同以2015年为例,河北省用于实验发展的经费占89%,用于应用研究占9%,用于基础研究占2%。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在R&D经费支出中的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地区甚至平均水平,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实施全面创新 叫响科技立市锻造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保定市
实施全面创新叫响科技立市锻造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保定市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思路与对策作者: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厅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7年第3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保定市以建设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及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为契机,参与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实施全面创新,叫响科技立市,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目前,保定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现实基础。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效果显著。
保定现有高校17所,其中各类科技人员11万人,48名“两院”院士领军其中。
建有产业研究院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7家,重点实验室36家,国际合作基地13家,各类创新平台总数200多个。
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对集聚创新要素、吸引创新人才、激活创新成果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保定市在光伏、风电、输变电、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等重点领域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取得了一些标志性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突出的创新能力为保定创建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持。
创新融资体系初步成形。
坚持以“小”的科技资金撬动银行“大”的资金,用科技贷款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科技金融改革,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加快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逐渐提升。
与创新科技国际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辐射全球的政、产、学、研、资、用等多个层面的项目对接、孵化和第三方服务等国际合作平台。
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中小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
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暂行规定》《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企业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型城市建设,从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经验来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发展路径。
保定融入京津冀城市圈域经济对策建议
(四)相关政策支持。
为全力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保定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自身首都功能疏解及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
2022年3月26日发布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核心。
保定出台《2022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保定市将围绕京津冀城市群重构,借势推动“大保定”建设,拓展空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保定市将拉大城市框架,启动主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加强规划引领,做大城市发展空间。
加速中心城区“东拓、西扩、南联、北延”,构建大城市格局。
(五)农业区位优势明显。
保定市是农业大市,国土面积为2.0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079.8万亩,2022年农作物总耕作面积达1,588.4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比例达77%,为122,405万亩,瓜果类共219.9万亩,所占比例为14%,可以看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可为对接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方面提供充足地域。
作为京津冀协同的发展腹地,保定市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区位优势,承接京津的农作物耕种模块。
三、制约保定对接京津冀发展的因素尽管保定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先天优势,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发展劣势。
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并对症下药,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
(一)城市化水平低。
根据城市圈域经济理论我们可以知道,首先要具备的是大城市,而保定在这方面出现了欠缺,2022年年末保定总人口1,022.9万,其中城镇化人口439.1万人,城市化率为42.9%。
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75元,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9%。
距离达到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地区比较落后。
保定共有9个贫困县,占河北省贫困县总个数的23.1%,数量较多,各个县市贫困差距较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作为中国北方的经济核心区,京津冀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取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出发。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资源利用不均衡、不高效的问题一直存在。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比如,通过京津冀三地在交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跨地区旅游市场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提升创新能力角度出发。
京津冀地区拥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具备丰富的科技资源。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合作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如今,京津冀地区已经建立起了连续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型发展势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再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改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努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减少车辆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从优化产业布局角度出发。
京津冀地区各自拥有一批不同的产业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
比如,北京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冀州、津州等地转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化产业布局,可以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推进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比较分析
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协同能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协同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元素。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产出占全国比重的比较高,包括科研人员数量、科研项目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领域,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与此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协同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跨区域的科研合作项目逐渐增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京津冀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二、存在问题1. 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尽管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北京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等领域表现突出,而河北、天津等地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2.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京津冀地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并不高,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也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能力的提升。
三、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京津冀地区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规划,促进各个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均衡发展。
可以引入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河北、天津等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打破区域间的壁垒,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京津冀地区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大保定”发展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大保定”发展对策作者:孟祥林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第01期导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保定为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构建“小三星+大三星+三子团”的“大保定”城市体系。
“小三星”就是以保定主城区为核心的徐水、满城和清苑,“大三星”即以“小三星”为核心的高碑店子星、望都子星、安国子星。
三个子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外围空间扩展,在行政区划内和行政区划间理顺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碑店与涿州、定兴、涞水整合在一起,构建保定北侧子团,望都需要与定州、安国等整合在一起构建保定南侧子团,高阳需要向东扩展与任丘整合在一起,以任丘为核心构建跨行政区划的保定东侧子团。
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保定西侧走马驿镇的发展力度,使其成为连接“涞源一阜平”的重要节点城市。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保定;节点城市一、问题的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议题中,保定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保定曾经是河北省省会所在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京津整合发展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限制,保定虽然近邻京津大都市,但并没有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快车道。
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抓住更多发展机会,保定首先需要从行政区划内部做文章,理顺各个中心地问的关系,通过在行政区划内进行分片发展的方式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子中心城市。
保定所辖行政区域面积较广,东西部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通过构造城市链的方式将东部与西部连接起来,在东部地区构建子中心城市同时,也要在西部地区构建子中心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充分发展这个子中心城市的作用,整合周边的镇级中心地,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承接作用和辐射作用。
在保定行政区划内,除了保定市以外,高碑店、涿州、安国等县级中心地都是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市,定州虽然已经从保定行政区划分离出去成为省管市,但仍然能够与上述县级中心地建立联系,跨行政区划在保定周边构建“子城市团”。
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争做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排头兵
44/2017 年 03 月 (上)共产党员题报道专吴文锋 swdk2006@近年来,保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双城联创”(创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揽,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创新发展在保定春潮涌动、风生水起。
一是形成了借力京津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
与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实现对接合作全覆盖。
探索建立了园区共建、筑巢引凤、政企牵手、企业联姻、托管合作、产业联盟六种协同创新模式。
与科技部、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端创新资源深度合作,清华同方智慧谷、清华启迪、北大未名、北大青鸟等项目落户保定。
二是横向上搭建了一批承接转化的创新平台。
白洋淀科技城、中国电谷产业园、长城汽车研发中心、安国中药都、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等18+N高端平台集聚辐射效应不断显现。
其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京外首个创新中心,已吸引86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了聚集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四要素,具备内生造血功能、良性循环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纵向上建立了直接服务产业链的创新体系。
与中国科协共创“853”合作机制,被确定为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同69个全国学会合作建立56个学会服务站,全部建在企业和产业链上。
成立了2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00多家。
与48位院士合作建立21家院士工作站。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000多家,众创空间达58家,上市企业达82家(全省第三位)。
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培育了一批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长城、英利、立中、奥润顺达、巨力、晨阳等行业领军企业,九孚生化、同光晶体、四方三伊等高端创新企业,均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一批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保定市创新驱动做法作为河北省两个典型经验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会心得
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京津冀三地的区域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合作协调,还是企业的资源整合,都需要各方在协同发展中互相配合,共同担当责任。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一个城市群,京津冀的交通网络、能源供应和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再次,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仅需要重点推进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注重农村的发展。
只有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口的有序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只有通过协同创新和合作,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发展战略,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才能够实现京津冀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的进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是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京津冀地区聚集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集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发展,需要深入探讨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背景和意义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
京津冀三地在科技创新领域各具特色,资源互补性强。
北京市聚集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雄厚;天津市则是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协同创新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创新效率;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也将为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虽然三地各自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但协同发展程度还不够高,科技创新资源还存在浪费和重复的现象。
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人才流动不畅、政策约束等问题也制约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
1. 加强政府引导,形成政策合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地科技创新资源汇聚、合作共享,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跨地区协同创新,激励科技人才跨地区合作。
2. 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鼓励各方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3. 加强科技信息共享,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市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思考
[提要] 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保定市作为核心功能区已经承接了京津的部分科技企业,而保定市本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要抓住机遇,利用京津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有效整合,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保定市政府也要发挥引导和桥梁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协同创新;保定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HB14GL058);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54546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5日
一、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最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京津冀三地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三地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三地在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的引领下,已经在交通、
生态环保、产业、科技等一些重点领域开展了协同创新,其中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始终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在未来,北京还将加强三方面的建设:一是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将与科技部共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全球创新人才港建设;二是用好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将与科技部共同打造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和创新创业高地;三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辐射作用,北京将促进科技资源和成果更好地服务全国。
天津努力打造产业创新中心、高水平现代化制造业研究转化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创新创业示范区。
2014年后相继设立天津自贸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在区内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依靠其自身地理优势,招引国际化人才,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天津致力于建设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项目,承接北京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服务周边。
保定作为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建设了白洋淀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等一批创新平台,涌现出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于河北省第二位。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保定市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数量增长迅速,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量为912家,截至2016年3月,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量已达到4,151家,其中2015年认定的数量为2,537家,同比增长262%。
新增小巨人企业65家,总数达到145家。
(二)政府政策支持到位。
为鼓励保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保定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八条措施(暂行)》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2015年又出台了《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保定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保定市科技金融合作资金及合作贷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保定市科技创新驱动创业工程实施方案》和《保定市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三)科技资金渠道拓宽。
保定市政府将1,2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保定金能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等4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
另外,政府和科技局也努力寻找新出路,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015年,河北银行在保定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与政府和科
技局合作,推出“科保贷”等创新产品,并能够为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直至上市期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差别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
目前已经为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2.49亿元的贷款。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建议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不够、技术创新产出有限、企业治理不规范、融资渠道单一、区域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仍然制约着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大背景下,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京津科技创新资源,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切实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让创新在保定市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
(一)加强人才培育,就地转化创新能力。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推动创新驱动要有载体和抓手,最终要落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上。
”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
科技创新资源往往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保定市的高校聚集,同时毗邻京津,应该充分利用三地的科研资源,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员培训,提
高人员的科技创新素质和技能,切实转化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
除了技术研发人员,企业更需要创新型的战略管理人才,政府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智力平台,采用灵活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政府应引导各类智库与企业的对接,将智库的“外脑”转化成企业的“内脑”,为企业的
战略与管理创新出谋划策;第二,政府可以实施“双创导师”等人才工程,从北京和天津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现场培训、远程培训、在线培训,真正培养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的
领军人物。
(二)培育绿色创新主体,创造有效供给。
当前,保定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产业集中度高,这些产业相比京津地区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反而在环境污染方面有一定的“贡献度”,因此在协同创新中,
应加快绿色创新主体的培育,以科技创新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
对于保定来说,传统农业更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定市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智力支持
和科技能源。
在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解决方案指导下,
保定市太行山山麓的山区可发展养老、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在有条件的涞源、涞水等县乡区域发挥丰富饲料资源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畜牧业的转移,并将培养绿色创新主体作为市级规划,以科技协同创新实现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三)加强对接京津,建立多元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作为创新排头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有跨界的新思维,政府也应该为企业搭建“跨界”服务平台,除了“创客空间”这种物质资源之外,为企业“跨界”提供更多创新资源。
首先,政府可以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导者的跨界思维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跨界”领袖担纲,培养领导者的跨界意识。
搭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领导者的“社交型互动平台”,并定时举行论坛会议,鼓励各行精英建言献策,扩大受众人员,使企业拥有跨界发展的人脉资源和人力资源;其次,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搭建多源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平台,使企业能够接触和获取跨界的信息资源。
促进孵化器与当地高校的合作,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基础,不仅要选项目,更要选拔具有跨界思维的创新创业后备人才,挖掘有潜质的人才提前进入孵化器培养。
(四)加强金融创新,保障科技资金供给。
河北银行保定市高新区科技支行已经成立近一年,已经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保定市政府还要进一步发
挥引导和桥梁作用,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加快正规金融渠道和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将科技支行作为打造保定科技金融特色服务的切入点。
第一,加强各种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支行形成“政府+银行”、“银行+创投”、“银行+担保+保险”、“银行+科技小贷”等的全新业务模式,创新全渠道融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第二,建立科技金融联盟,以保定市辖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持的重点,将政府、园区、创投、担保、资评、保险纳入科技支行的联盟范围内,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孵化、育成到蜕变过程中资金融通与人才培养等全流程金融服务;第三,建行、农行、交行等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科技支行,这些银行的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政府可以加强与这些银行的合作,鼓励其在保定成立科技支行,引进其成熟产品和经验,并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特色创新服务。
(五)加快国际化步伐,搭建跨国服务平台。
国际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无论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还是寻求新合作伙伴,保定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必须将眼光放在全球范围内。
第一,目前河北省的两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创新园区都在保定市,保定市政府应以这两个园区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合作创新的示范作用及技术溢出效应,将成功的国际合作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第二,继续加强国际企业研发园和国际
科技合作基地等国际合作创新载体的建设,支撑全球创新资源在保定落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合作为模式”的创新和孵化平台;第三,组织企业家“走出国门”,以政府的力量带领企业到国外寻求新技术、新项目、新伙伴,为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政治支持、政策支持,组建法律咨询、技术咨询、跨文化管理咨询服务小组,为企业扫清国际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