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3.1 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国际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衰弱,美国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宣告结束;亚、非、拉美国家民族意识崛起,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启示。
(2)国内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尊孔复古思潮甚嚣尘上。
2.新文化运动(1)开始的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2)性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1917.1,蔡元培)和《新青年》;(4)主要内容:民主和科学(5)三个层面:提倡新民主,反对旧民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6)其他重要知识点A 1918.5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 文学革命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评价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1)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和封建主义旧势力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上的准备。
局限性:(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源;(2)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缺乏改造实践性;(3)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3.2 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又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3)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总复习-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捷径。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只有“兴民全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3.要不要社会革命。
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客观形势是: 第一,民族危机的加深。 军事侵略: 1904——1905 年 在中国东北发生日俄战争,日本 战胜俄国,侵略势力趁机扩展到 南满。英国则趁日俄相斗这机, 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经济侵略:铁路和矿山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到19 14年,列强的铁路直接投资约2.92亿美元,筑成的铁路3772公里。 在矿山方面,到清政府灭亡时止,列强控制了中国全部铁矿的开 采,控制了煤矿机器开采量的90%以上。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早年被李鸿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章派去过朝鲜。甲午后,他又受李 鸿章推荐,从小站练兵开始,逐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羽毛丰满,北洋六镇牢牢抓在他手 里。庚子事变后,受李推荐,他受 任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宰相当 国,权倾一时。直到 1908 年,光绪 帝与慈禧太后驾崩,溥仪登基,他 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 1911 年武 昌起义爆发,他被重新启用。
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1908 1908
《 钦 定 宪 法 大 纲 》 光 绪 和 慈 禧 死 溥 仪 上 台
1911
撤军机处, 设责任内阁
影视
革命形势高涨
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及随员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 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 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 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 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上,尊孔复古
2、挽救共和的努力
宋案和二次革命
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 中有关总统颁布命令须经内阁 同意副署的规定,迫使唐绍仪 和同盟会的几个阁员辞职。经 过频繁更换内阁,最后武力威 胁参议院任命其亲信赵秉钧为 内阁总理,达到了直接操纵国 务院的目的。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之评 价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 的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 以民族主义为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 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充,反映了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当时中国人 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对推 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孙中山开始认 识到,只有推 翻清朝封建专 制制度,才能 够拯救中国。
李鸿章衙门大院(天津)
1、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 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 会。入会秘密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 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 兴中会总部。兴中会的建 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初步形成,表明孙 中山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高度评价 辛亥革命。1939年5月 4日,他在延安举行的 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 会上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的。”
湖 北 军 政 府
人物介绍: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 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 他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当时,孙中山远在美洲, 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 上海,孙武与蒋翊武失 去联络。革命党人错误 地自认为“资望”不够, 以手枪逼迫黎元洪担任 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散布各地
下,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 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了 两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
近代史第三章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历代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
辛 亥 革 命 :彻底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 国 社 会 :从此开始由专制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皇帝在过去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如今 都可以打到,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 思想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汹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 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袁世凯想当皇帝,妄图恢复君主专制制度,“辫 帅”张勋率3000“辫子军”进京上演复辟丑剧,之所 以败下阵来,正因为民主、共和观念在辛亥革命后已 深入人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 读书时与同学的合影
孙中山毕业后,在澳门、广州等 地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在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 臣李鸿章,主张学习欧洲各国“富强 之本”,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 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认为清政府若采纳,则“不过二十年, 必能驾欧洲而上之。”但却不为李理 睬。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三民主 义”。 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 和政体.
孙中山(1866~1925)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内外交 困。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向 参议院提交辞职咨文。4月1日,正 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 世凯。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开始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为维护民主共和,从1913年起, 孙中山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为挽救共和付出了毕生精力。 直到晚年与共产党合作,才开始了他一 生中的伟大转变。
中国近现代史(3)
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旳广泛传播
➢五四后,中国先进旳知识分子中形成了一批马克
思主义者 ;(传播旳主要条件)
➢宣传马克思主义旳团队纷纷涌现 ;
➢与多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旳斗争中,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五四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者注
重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种决策》
决策指出:党成立后旳中心任务是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组织工人阶级旳队伍。
➢选举了党旳领导机构
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旳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旳产物,
是一种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旳、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 南旳是完全新型旳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五四运动成为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旳开端。
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旳内涵极其丰富,涉及:为中华民族旳 振兴而努力奋斗旳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与科学旳 理性精神;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敢于变革旳探索精 神;为捍卫国家与民族利益而不怕牺牲、顽强斗争旳 革命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旳关键。继承和 发扬五四精神,要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 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旳开端
五四运动暴发旳背景
北洋军阀政府旳反动统治下,社会矛盾极其锋利;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旳胜利指明了民族解放旳新
道路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旳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旳壮大,为五四运动
奠定阶级基础 ;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上旳准备 。
民众觉醒,大规模旳爱国运动蓄势待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一、武装反清起义及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昌首义前的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1895年)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 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精品课件
陆皓东(1868-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潮州起义 1907年,惠州七女湖起义 1907年,镇南关起义 1908年,钦州起义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 终结
精品课件
讲 授 要 点
一、举起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辛亥革命 与建立民国
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方案 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封建帝制的覆灭
2.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 的失败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 力,物能尽其用, 货能
畅其流。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遭到拒绝,放 弃
精品课件
16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工作
精品课件
17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工作 华兴会: 1903年,湖南长沙、黄兴、宋教仁等
精品课件
光复会: 1904年,上海,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 秋瑾、陶成章等。
第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
“地权失平”,必须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与政治革
命同时进行,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精品课件
27
民族革主义命方派面在:主论张战推中翻清表政现府出,但来对的革弱命是点否会招
致帝国主义的干涉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 总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干涉;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6
二、资关产于阶孙级中革山命名派字的活动
视频:孙中山与革命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7
关于孙中山名字
• 谱名孙帝象,学名孙文、孙德明,字载之,入 耶教时,名孙日新,行医时他的汉文老师区凤 墀为他作一音之转改为孙逸仙,在美国护照上 的英文名字则是Sun Yat-sen。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 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
徐志摩 梁思成 金岳霖
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汝其勿 悲。…………
才女林徽音建筑艺术 家(参与国徽设计)
猛士林觉民 林徽音的堂叔
惊天动地谱春秋——革命过程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5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 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 壑,不可遏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 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 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必要性、正当性和进步性。了解辛亥革命失 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认识旧民主主 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 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要知 点识
结
构
辛亥革命的酝酿 辛亥革命的过程
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0
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 命阻断了清末 新政,应该是改 良而不是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1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概要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优待条例》:
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 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暂居皇宫, 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 政府保护,等等
“二次革命”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遭暴徒枪击,3.22.伤重逝世 。 6月间,袁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 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 职。并派兵南下,进人江西,发动反革命内战。 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组织讨袁军,发表讨 袁通电。黄兴迫于形势,也在南京逼使都督程德全宣布讨 袁。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重庆等省区先后宣 布独立。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二次革命” 。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 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 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 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客观 原因
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 合绞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辛亥革 命失败 的原因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 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 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分节知识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患:1904-1905,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
内忧: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开始: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结果:“预备立宪”并没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危机。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创始人——孙中山时间——1905地点——美国檀香山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孙中山,黄兴等时间——1894地点——东京机关报——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时间:1905-1907派别:革命派VS改良派阵地:《民报》《新民丛报》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皇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大家]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社会]结果:革命派取得胜利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带领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5月起因:清政府皇族内阁为修建铁路筹集借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② 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③ 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④ 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⑤ 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 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① ② ③ ④
6
第二节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成立了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 中国同盟会。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5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 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被讥为“皇族内阁”。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待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1年底,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正式先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why?)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单选]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非曲直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单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
3、[单选]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4、[单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的一部宪法是《钦定宪法大纲》。
5、[单选]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6、[单选]1895年春,兴中会设总部于香港。
7、[单选]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8、[单选]同盟人的机关报是《民报》。
9、[单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
10、[单选]中暂定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
11、[多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2、[多选]中国同盟人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3、[论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针对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洲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某个的满洲人”,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
他说,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3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1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方面条件促成辛亥革命爆发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被统治者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其特点是: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清政府持“中立”态度,结果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英国侵入西藏地区。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表现为反洋教斗争、抗捐、抗税、抗租、抢米斗争、罢工、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起事等。
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
2.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1)“新政”的实施及内容:(领会1)(选择)《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清末“新政”涉及: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及其破产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长达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王朝封建统治,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并非真正向资本主义迈进的立宪。
1911年5月,组建“皇族内阁”,引起立宪派不满,也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形成(“推翻清朝旧房子”的主观力量)(领会2)(选择)(1)阶级基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第三章
组建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年 8 月 20 日, 全国性革命政党
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政
共同的 奋斗目标
统一的 领导机构
主张 武装斗争 的手段
公认的 领袖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势力,而且推动 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 制度的终结
三、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宋教仁案 二十一条 镇压二次革命 正式大总统 西原借款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及买办资产 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尊孔复古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 的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 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 “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 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行社会革命,才 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不能充分发 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三)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 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 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 民共享。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4月,清政府成
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 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
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
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
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
!
主 观 目 的 客 观 措 施
预备仿行
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内乱可弭
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 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 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 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 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 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 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 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 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 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 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邹容
新照片——当代中国人抵制日货和法货
小组讨论 你是如何看待在今天中国人 抵制日货或者法货一事?
我们中国人特别需要的,是这样一种 爱国主义:它的前提是清醒;清醒地知道 自己的缺陷和弊端;清醒地明了自己落后 在哪里、已经落后到何种程度;清醒地了 解强敌的优势和实力。爱自己的祖国不爱 到无知和热昏的地步,恨敌人恨对手不恨 到拒绝学习对方长处的地步。处于优势时 不乐观。处于劣势时不绝望。 ——丁学良
秘密传阅的革命报刊
蔡 元 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1905-1907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双方 代表 阵地 革命派 孙中山 民报 改良派 康有为、梁启超 新民丛报 主编 章太炎 梁启超
1、内容 (1)要不要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论争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2、影响:通过论战,革命派揭露了立宪派为清政府统治辩护 的丑恶面目,划清了革命与立宪的界限,宣传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好了舆论准备。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的局限性
第一,在革命纲领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在依靠对象上,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群众基础有限,尤其是没有动员民 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 第三,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 党。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 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成立时间 1894年 1904年 1904年 1906年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刘静庵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二、军阀割据 1917年,府院之争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 1917年9月,广州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 军政府,掀起护法运动。 1918,孙中山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国民军、皖系、奉系联合执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近现代史重点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为《民报》。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1901年4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邹容的《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论战的焦点: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华民国,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以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国务大臣13人,其中满族9人,而满族中皇族又达到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论》,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
其重要的有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以及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明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按价征税。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
这是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多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
起义失败后,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当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1年底,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为什么南京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国民政权?
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利益。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第二,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第三,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袁世凯掌权到1927年张作霖逃出北京,控制中央政权达十五六年之久。
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好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思想文化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914年5月,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
北洋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掌北京政府时,“西原借款”前后共8项,总数达1.45亿日元。
袁世凯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①发动“二次革命”。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
袁,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②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民党。
③发动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朱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④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⑤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民党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0年8
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炯明部回师广东。
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