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重点-读后整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后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读后感篇1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
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
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
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
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
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
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
妈妈也表扬我大方。
《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
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二、正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三、参考译文1.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论语十则(整理)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第一则:为人处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十则]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论语十则]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论语十则]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论语12则知识点总结
论语12则知识点总结1. 仁:《论语》中频繁提到“仁”这个概念,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孔子认为“仁”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仁的实践需要具备诸多品质,包括宽容、尊重、担当等。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仁”的不断诠释和强调,以及他对于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2. 学习: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进取的过程,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
他还强调了“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对过去的学习和总结,来开拓新的见解和认识。
这种对学习的重视,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孝道:《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孝道是一种基本的人伦之道,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他认为孝道贯穿于一切德行之中,是一种处世的准则。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和强调,以及他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
4. 仁政:孔子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百姓。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是以仁为本,以爱民为首要考量。
这种仁政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政治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之一。
5. 割鸡焉用牛刀:这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解决问题应该按照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办,不要用过大的力气。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谦逊和圆融的处世哲学,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处世接物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6. 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教育应该普及于全体百姓,不分贵贱贫富,不分男女老少。
他认为,普及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他鼓励人们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开拓新的见解和认识。
这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重点知识点归纳
论语重点知识点归纳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和思想。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论语》的重点知识点进
行归纳。
1. 孔子思想,《论语》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理想。
孔子强调修身以求道德完善,提倡君子之道,强调人的修养
和道德自律。
2. 弟子言行,《论语》中还记录了孔子的弟子们的言行,如孟子、子路、子贡等,他们与孔子的对话和争论,展现了孔子学派的
多元化和丰富性。
3. 仁义礼智信,《论语》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
观念,这些思想贯穿于整个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4. 政治思想,《论语》中也包含了孔子对政治的思考,主张君
子治国、仁政、贤能治国等观念,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教育观念,《论语》中还包含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涉及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教育观念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完整版)《论语》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论语》知识点整理《论语》知识点整理一、《为政以德》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在这里强调以“德”来治理国家,而现代国家则强调以“法”为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答题建议:治国以“德”为重,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而治国以“法”重,则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
应以“法”为主,以“德”为辅。
2.[课文解读]第三大题: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答题建议: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与法治间的对比来探讨,摆正“法”与“德”间的关系。
二、《克己复礼》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在这两段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答题建议: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注:本文中的“礼”指社会典章制度“标准”,就是用戒律信条和礼义文貌“规范”君子。
本文中的“乐”指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文化总汇,就是用情感感化人心,教化人心。
(2)这里所说的“仁爱之心”当如何理解答题建议: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2.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学思想的重要参考。
以下整理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仁爱之道《论语》强调仁爱之道,即和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他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将仁爱的思想应用到社会和政治实践中。
2.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念,强调学习的持久性和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学习思考,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治理能力。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阐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社会和平,这是孔子追求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养自身,才能够带动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4.博学多才的重要性孔子重视全面的知识和才能,在《论语》中提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主张研究古代典籍,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他也强调修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
5.君子的标准《论语》中反复强调了君子的标准,即有德行、有才能、有行为规范的人。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完善,以仁爱之道对待人,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谦虚谨慎,遵守道德原则,以身作则,以德化人。
6.家庭伦理《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伦理的观点,强调了父子、兄弟和夫妻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家庭是人生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7.政治思想《论语》中涉及了一些关于政治治理的观点。
孔子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以德治国。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8.教育理念孔子提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学而篇-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习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 仁爱思想:提倡以仁爱为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礼的重要性: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二、为政篇- 为政以德:主张领导者应以德治国,以身作则。
- 民为邦本: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应以民为本。
- 政治诚信:领导者应诚实守信,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八佾篇- 礼乐教化:通过礼乐来教化民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 社会等级:明确社会等级制度,各司其职,维护社会稳定。
四、里仁篇- 仁者爱人: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能够体恤他人。
- 仁与不仁:通过对比仁与不仁的行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五、公冶长篇- 君子与小人:通过比较君子和小人的品行,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
- 诚信交友:强调交友应以诚信为基础,避免与小人为伍。
六、雍也篇- 君子的品德:详细描述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 学习与思考: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倡导学以致用。
七、述而篇- 孔子自述:孔子通过自述其学习和教学的经历,来启发弟子。
- 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
八、泰伯篇- 德行的传承:讨论了如何通过教育和实践来传承德行。
- 君子的忧患意识:君子应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九、子罕篇- 稀有的品德:孔子讨论了一些稀有但重要的品德,如谦逊、宽容等。
- 行为的自我约束:强调个人应当自我约束,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十、乡党篇- 社区和谐:讨论了如何在社区中建立和谐的关系。
- 礼节的重要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节,以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先进篇- 弟子的评价: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德和才能。
- 学习和进步:通过弟子的例子,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十二、颜渊篇- 仁政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仁政的理想,即以仁爱为原则治理国家。
- 君子的责任感:君子应当有强烈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祉。
以上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知识整理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③,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整理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篇章,主要内容围绕孔子的教育观点展开。
第一节:为人《学而篇》首先强调了为人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先做到“身体力行”,即自己率先做到所教导的事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效仿。
他还指出,人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讲究诚信待人。
第二节:父母孔子深信子女应该尽孝道,他提倡孝道,认为尊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责任。
他还强调了尽孝的重要性,认为孝顺父母的人才能做到为人的根本和基础。
第三节:朋友在交朋友方面,孔子提出了“与君子交,其德也孔”,即交朋友要慎重选择,与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为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格局。
第四节:言语孔子非常注重言语的表达,他认为言语应该准确、有力,以及言辞恳切、吐露真情。
他还强调了说话要有分寸,避免滥用言辞,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第二章:为政篇《论语·为政篇》主要讨论了孔子对于政治和治理的见解。
第一节:政治孔子对于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一个好的政府需要有贤能之士来治理。
他主张政府要以德治国,以道德作为治理的基础。
第二节:仁政孔子提倡仁政,他认为仁者才能担当治理之责。
他强调了仁者应该关心民生,以及处理社会问题时要公正不偏。
第三章:八佾篇《论语·八佾篇》主要围绕孔子对祭祀仪式的看法和对人类社会价值观的传承进行了探讨。
第一节:祭祀孔子认为祭祀是一种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是传承和弘扬社会价值观的方式。
他强调了祭祀应该正派庄重,注重礼仪和仪式的规范。
第二节:礼仪孔子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了要恪守礼仪,积极培养良好的仪态和行为习惯。
第四章:里仁篇《论语·里仁篇》主要围绕孔子对于里仁的思考和解释展开。
第一节:里仁孔子认为里仁即为仁至於内心深处,是一种对他人关怀和关心的态度。
他强调了仁爱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要善于为他人着想,以及宽容和谅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整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⑲曲肱而枕之(胳膊) ⑳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定;恳切) 仁在其中矣(仁德)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❽重点句子翻译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技能)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
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
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
关键在于要“知新”。
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
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
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
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成长历程、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返回导航 上页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文白互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论语重点归纳总结
论语重点归纳总结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被整理成《论语》,成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论语》以言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真理。
本文将对《论语》中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子的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雍也》):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孔子鼓励人们向身边的人学习,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管对方是智者还是愚者。
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孔子强调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悦的,他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人际关系与礼仪之道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强调要待人以诚,不要把自己不愿意受到的待遇施加于他人,提倡互相尊重和关爱。
2. "言不及义,无所取闻"(《子路》):孔子认为言语应该具有实质和意义,不应该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谈论无关紧要的事情。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路》):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坦荡豁达,而小人则常常为小事烦恼。
他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三、政治与治理之道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述而》):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公义和大道,而小人则只顾个人利益。
他强调君子应以公正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2.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为政》):孔子强调君子应当无私心、无私欲,只以公义和道义来治理国家,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罕》):孔子认为君子应当言行一致,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摘要: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十二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十二章包括了“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颜渊”、“子贡”和“宪问”等篇目。
这些篇章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道德准则,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为政”:讨论治国理政的原则,主张德治和仁政。
3.“八佾舞”:讲述礼乐的重要性,认为礼乐可以调节社会秩序。
4.“里仁”: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
5.“公冶长”:讨论个人品德的修养,主张诚实守信。
6.“雍也”:讲述中庸之道,认为过于极端的行为和观念都是有害的。
7.“述而”:讨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8.“泰伯”:讲述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9.“子罕”:强调君子的道德标准,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爱、诚实、勇敢等品质。
10.“颜渊”:讨论君子的为人处世,主张应该以义为依据,以礼为规范。
11.“子贡”:讲述治国理政的方法,主张以德治国,以法治辅助。
12.“宪问”:讨论人的道德品质,认为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尽管《论语》十二章写于两千多年前,但是其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再如,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论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20篇,包括论语本篇和子罕篇。
本篇又分为20个章节,包括孔子的思想、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论语》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古代经典。
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是《论语》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儒家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念。
孔子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人们应该追求仁,以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他还强调了礼仪、忠诚、信义、孝道等传统美德,认为这些美德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此外,孔子还强调“中庸”、“正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观念,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伦理体系和政治理论。
总的来说,孔子的思想包括了道德、政治、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礼仪在《论语》中,孔子对于礼仪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仪礼和习俗,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言谈,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
孔子提出了“礼不敬不行”、“不敬虽礼何以行”、“敬其疾而防之”等观念,强调了社会上层阶级的礼节与仪容,以及对社会底层阶级的尊敬和爱护。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规范和规则,使得礼仪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三、道德在《论语》中,孔子对道德有着深刻的思考和阐述。
他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他还提出了“孝道”、“忠义”、“信义”、“仁爱”等观念,强调了家庭和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与平衡。
四、政治在《论语》中,孔子对于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他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理论,包括“仁民爱物”、“民贵君轻”、“政以德为本”、“用民之力而不为”等观念,强调了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行之道来治理国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些言行和他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以下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整理:1. 管子问学:管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学问的方法。
孔子告诉他学问要从基础开始,先学习礼仪。
他还强调学问的重要性,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 子罕第四:这篇章节中,孔子讲述了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准则和处世之道。
他说自己在年轻时好学上进,但不满足于学问而是追求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即要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去影响他人。
3. 子曰知者不惑:这里孔子谈到了知识对于人的影响。
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知道真理的人不会迷惘,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4. 君子坦荡荡:孔子提到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坦荡荡、诚实宽厚,不卑不亢,有分寸和节制。
他还强调了做人要有原则,不随波逐流,要预见未来的发展。
5. 子曰居上不骄:孔子教导人在担任重要职务时要保持谦虚和节制。
他说“居上者虽称贤,若不慎为恶,必自贬而取辱”。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子夏问学: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关于学问的问题。
孔子告诉他要多读书,学习先贤的经验和智慧。
他还强调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令人羞愧的事情。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在这里谈到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他说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善于实践、积极行动的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8.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孔子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说有好朋友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他还说要善于结交朋友,并对朋友保持真诚和宽容。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一些知识点整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和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 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XXX,名丘,字XXX,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XXX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XXX与XXX并称“XXX”,被XXX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乎逾(yú)矩(jǔ)罔(wăng)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XXX说:“研究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志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相识我,我却不痛恨,不也是君子吗?”3.课文探究:第1句:讲研究方法第2句:讲研究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XXX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本人:替别人办事是否是不遗余力呢?跟同伙来往是否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涵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知识点整理
论语知识点整理《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录弟子编纂而变成。
它以语录体居多,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说“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解释加点词语1.研习而时习之(按时备考)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蒙蔽,意思就是深感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乎(有毒)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搞,当做)15.人不堪其忧(承受)16.知之者不如不好之者(懂)(代词,??的人)(讨厌,嗜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容预演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高远(钟爱,固守)30.莱齐而将近思(恳切地回答)(多考量当前的事)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就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提“存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重点(一)君子的道德品质:仁德--理想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君子之道四:其行其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为政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颜渊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颜渊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路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子路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子张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子罕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卫灵公篇》)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先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鼓。
”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为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毛思功,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季氏篇》)子夏曰:“小人之过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原文】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所担心的是:直到死时还没有好名声被人称道。
”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孔子说:“君子态度端庄持重,不与人争执,能与人合群,不与人勾结。
”【原文】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文】子张说:“这同我听说的道理不一样。
君子尊敬贤人,同时容得下普通人;称赞有德才的人,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如果我自己是个非常好的人,那么同谁不能相容相处呢?如果我是个不好的人,别人会拒绝同我在一起,我又怎能去拒绝别人呢?”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正确地爱人和恨人。
”孔子说:“财富与地位,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君子宁可不享受。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君子宁可不摆脱。
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能成就好名声?君子哪怕吃一顿饭的短暂时间也不离开仁德,匆促急迫的时候也必定立足在仁上,颠沛困窘的时候也必定立足在仁上。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穷困之中,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之中。
有仁德心的人为了心安而行仁,智者为了利益而行仁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知人。
”子曰:“句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子张问仁。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人矣。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悔,【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诚实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成绩,慈惠就能很好的使唤别人。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每个家庭从老至小,要各正本为,各行其善道,是人类本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好途径。
男女各以八德为做人的规范。
男子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女子八德是:孝、顺、和、睦、慈、良、贞、静。
以此代代相传。
教子婴孩。
教妇初来,奠定做人的基础。
强调要按道而行,对照自己,找到本为。
1、儿子道:从小要学好道德,学好本领、技能,长大才能够去施展发挥,才能报效祖国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2、姑娘道:女人是世界的源头,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必须要从姑娘做起,姑娘性格要温柔,要像棉花一样,即温暖又洁白又柔软,要平等待人,没有分别心,要自爱,应洁身如玉。
3、丈夫道:男人是一家之主,是社会的栋梁,要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要领妻子孝敬父母走正道。
男人要立足三刚,性刚无脾气,心刚无私欲,身刚无嗜好,给家庭成员做出好榜样,使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4、妻子道:女人要明确重任,要上敬下和,要用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公婆,尊敬丈夫,助夫成德,慈爱儿女教子成长,为人类培育出好的种子是善的人根。
这是女人应该做的责任。
5、老人道:老年温和性如灰(过了火的木头),家务皆宜推,引导子女入正轨,清闲入庭围,养心性,讲道德,莫说是和非,无忧无虑笑嘻嘻,人称有福气。
从启示中我们还知道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犯上伤下,恨、怨、恼、怒、烦都是疾病的根源。
心不善不孝做逆反规律的事都会伤害身体。
世间难治的疑难杂症都是自己缺德招来的报应。
要从自身清理缺点,找出原因,从家庭的伦理道德中找到自己的亏欠,那么要身体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忏悔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把心理面不愉快的阴影拔出,这就叫拔阴取阳,在加上药物的治疗才会健康,只要对症下药,各人找回自己,了解自己,就能得到健康和幸福的钥匙。
而自身找回自己就是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心量要大,“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清理自己内心的脏东西,每天要用感恩的心态,用微笑去温暖服务你身边的每个人,使他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样做才能得到一个非常健康的身体,过着和睦快乐的人生生活。
愿祷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家家幸福,人人吉祥!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仁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
”仁指好的道德。
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
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
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
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
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
他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
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评暴力,反对战争。
这是儒家仁政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二)修身养性—学习方法-知己【原文】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译文】孔子说:“我不怨恨上天,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仪文章而上通天命。
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相近,由于习惯不同,就相差渐远。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人不但要学习,而且对于学过的知识还要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心里不也是很高兴吗?就连远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来请教,自己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学问大小而不怨恨,这不也是有德行修养的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真诚呢?我给别人传授东西,有没有好好准备过呢?”【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显得骄傲,节俭就显得寒酸。
与其骄傲,不如寒酸。
”孔子说:“君子心地宽广平坦,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