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中海研究)

合集下载

粤派、海派、京派、浙派地产研究总结

粤派、海派、京派、浙派地产研究总结

粤派地产研究总结第一部分发展阶段一、粤派地产华南起步1、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东湖新村成为粤派地产的标志性起点作为粤派地产标志性的起点,1979年12月21日,该项目打下第一根桩,在不花国家一分钱,中外投入资金不足1000万元的情况下,共盈利港币数千万元。

(2)广东第一批房地产企业诞生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有关房地产开发业商品化的有关政策,拉开了房屋和土地商品化的序幕。

1981年秋天,深圳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迎来了第一个业主。

1982年,奉国务院、中央军委之命,基建工程兵属共2万人南下参加特区建设,就地改编为深圳市早期市属房地产施工企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第一批房地产企业诞生,它们大多是由原来的国家机构演变而成。

至此,作为一个泛地域企业群体,粤派地产形成广州、深圳两大中心,进入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

2、起步与挫折(1980-1994年)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房地产业基本上还是国企的天下。

与此同时,在关东各地都活跃着大量乘坐三菱越野吉普和丰田皇冠得工程承包商。

1991年8月22日,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和田炳发表《珠江三角洲启示录》,发起对这片土地的全国性的思索。

1992年前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办法》等出台,与些同时,港资地产商也初次进入广东。

这一时期,中国的整体经济出现强力腾飞。

房地产在开发和销售方面,基本上以香港模式为准,而商品房的销售对象也主要是华侨和港澳同胞。

与些同时,房领域出现大量投机行为,到1993年,国家意识到信贷失控的风险,开始实施双紧政策。

3、隐忍与等待(1994-2000)(1)粤派地产企业在市场低迷时纷纷成立:1993:李思廉和张力创办富力集团的前身天力集团;合生创展开发华景新城,1996年许家印创办恒大集团等。

这一分阶段,万科、中海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领跑者。

(2)在等待中发展。

4、复苏与扩张(2001-2009)2001年以后,由于广州地产市场信息的利润率已经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而深圳又开始衽土地紧缩政策,北伐成为必然选择。

企业内部控制对比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比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对比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兼论中日航空业的困局 (2)第二节毕马威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兼论安达信的消亡 (13)第三节绿城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以万科、中海为标 (22)第四节巨人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兴与衰的更替 (28)第一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兼论中日航空业的困局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创建于1971年,是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注:前四大分别为达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美联航和大陆航空公司),从载客量来看则是世界第3大航空公司。

它从仅有56万美元,3架波音737客机,经营达拉斯、休斯敦和圣安东尼奥的短程航运业务的地方性小公司,发展至目前拥有超过300架波音737客机,每天出发超过2700班机,员工数目超过3.5万人。

最令人惊奇的是,它创下了1973年以来连续30多年赢利的业界奇迹,也是惟一一家连续盈利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连续4年(1997-2000年)被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日航空业的困局。

我国五大航空上市公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和上海航空,最近几年动辄亏损并接受国家注资扶持。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五大上市航空公司更是无一盈利,亏损总额占全球航空公司亏损总额的比例高达56%。

日本航空市场更显萧条,以被视作“支撑国民荣誉感”及“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为例,最近5年里竟有4年出现亏损,今年甚至爆出日本历史上金融业外最大的破产重整案件并被东京证交所摘牌。

究其差异,可以发现美国西南航空十分注重内部控制管理,与大型软件公司联手打造内部管理和控制系统,有着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从而为达成持续获利目标保驾护航。

以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总结美国西南航空的成功经验,反思中日航空业的困局,探讨航空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方向。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

一张图告诉你中海、万科谁更牛!0 条答复 415 次阅读复制链接中海地产是地产界的一个标杆、一面旌旗。

万科、龙湖、绿城高层都带队向去中海学习过,近两年浮现的几家快公司,世茂房地产、融创、旭辉,其老板都表示要向中海学习。

那么,中海地产终究牛在哪里?下文由攸克地产原创,原标题为《开发商学中海为什么只到皮毛》,邦主已获取转载受权。

连续 12 年收益率行业第一学习中海地产的什么?中海值得开发商们学习的地方有许多,但中心是成本控制或许是收益率。

中海收益率之高,中国房地产公司稀有其匹。

3 月 13 日,中国国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本文均简称为中海地产或中海)宣布的年报显示,中海地产整年实现净收益231.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3.16亿元),同比增添23.1% ,毛利率超出35% 。

合约销售额13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94亿元)。

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说,房地产公司的收益率下滑已经是不行阻拦的趋向。

中海亦是这样。

依据年报,过去12年它的纯利复合增添41.7% ,而过去 5 年纯利复合增添34.7% 。

但这几个数据,毫无疑问是紧紧占有了行业第一的地点。

让我们看它近三年的详细收益数据。

2010年中海地产实现净收益126.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 亿元),同比增添66.6% ,净收益率为27.9% 。

当时好多媒体报导,中海成为内陆首家年净收益超出百亿元人民币的房企。

饶有兴趣的是,那一年,行业老大万科以1081.6亿元成为国内首家销售额超出1000 亿的房地产公司。

但是,万科2010年的净收益只有72.83亿元。

而中海的销售额只有565 亿元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万科一半,净收益却高出万科 5 成以上。

2011年中海地产销售额870.9亿港元(人民币708 亿元),同比增添29.8% ;净收益为151.2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5亿元),净收益率为31.1% 。

2011年万科销售额为1215.4亿元,净收益为96.2 亿元,净收益率为 13.4% 。

万达、绿城、万科、龙湖、华侨城、保利、中海这7家地产公司的业务有什么不同特点

万达、绿城、万科、龙湖、华侨城、保利、中海这7家地产公司的业务有什么不同特点

【万达,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而且优势非常明显】万达的战略很清晰:统一、可复制的产品(万达广场),高效的执行力,自持商业在前期保证准时且百分之百(满铺)开业经营,给销售物业(住宅和外围商业街)一个好的销售条件,住宅可以同时追求速度和利润,同时留下一座不动产。

最后这句最重要,王健林对自己定位不是开发商,是不动产经营商。

万达广场经历过3-4次调整,11、12年大爆发阶段两年开了几十个场子,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

同时也有了一大批稳定跟随的商家。

万达的军事化风格明显,企业运营效率非常高,从拿地到商场开业的周期卡的很死,团队执行力强,一旦运营计划被拖延当地总经理直接下课。

万达为了商场的百分百开业,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从很早就开始自己打造或者扶持一些主力业态,比如万千百货(现已更名万达百货)、万达影院、大玩家、大歌星等等,减轻了招商压力;对第一批入驻商家的优惠力度很高;为了不空铺,也允许一些不够档次或标准的小商家进驻;为了赶开业进度可以帮商家装修店铺甚至铺货,这些在业内都是很有名的。

万达的这些特点为他在政府关系和拿地阶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优势,政府都愿意把比较优质或有潜质的土地低价提供给万达,一是因为万达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炒热一个区域,政府可以在周边土地增值中获益,二是万达的执行力和快速开业,能够让政府在其一届任期内既卖地又出政绩。

万达的住宅乏善可陈,在业内也没什么影响。

高端系的万达公馆简直是为土豪量身定制的浮夸货。

万达的管理体系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制,集团的话语权非常大,地区公司和项目团队偏执行。

在重要节点(如开业前)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调动多方资源支援到一处,也有可能集团的团队直接到项目上替换整个项目团队来操盘。

万达的商业人才这两年是流失最严重的,随着国内商业地产的兴起,老万达人被挖的非常厉害。

王健林则在尝试一个很大胆的路数,把很多相关行业的高管跨行业招进来,比如管超市的找来统筹运营等等。

万达最可怕的是王健林本人对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理解高度,甩开同行两条街,这一点上,任何人都没有评价的资格。

中海与万科

中海与万科

中海与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业中表现最稳定、最专业化的两家,虽然两家同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但是他们由于起源与发展的路径、以及接受的市场熏陶不同,导致两家企业的行为、性格与气质迥然不同。

在中国1998年商品房市场放开之后,以及2005起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与全行业爆发式成长与整合阶段,中海与万科的发展模式对全行业影响更加深远。

万科在A股上市,我们称其为A股性格。

中海在香港上市,我们称其为H股气质。

■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万科模式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爆发式增长、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资本市场泛滥,万科以规模为诉求的模式开始被广泛借鉴。

万科也因此获得了超常规发展,开始启动业务大量外包,自己主抓融资、资源整合,公司形式越来越象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的过程环节则完全依赖于外部协作完成。

以规模为标准的万科模式,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监理、装修与采购、销售、物业管理等环节上,只要能外包的都外包,自己收缩到融资、拿地领域。

这一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更多拥有雄厚资本、但是并无房地产开发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企业蜂拥进入,并备受追捧。

但是,当万科这种模式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时候,一旦项目繁多,管理半径增大以后,对于工业化与标准化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地产业就是不可战胜的挑战。

■以深度挖潜为导向的中海模式与万科的极度开放不同的是,中海地产则相对保守。

比如中海并不习惯全面的业务外包,而是在各个开发环节、业务单元能力提升上,注重自身能力的延展与积累,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

如果将万科比喻为流行歌星、超女,那么中海则更像是美声唱将,自我而内敛。

即使在2005~2007年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海也将保持财务稳健、追求适度扩张,作为发展的约束,更是将其利润来源均衡分布于包括港澳在内的19个城市。

2007-8-28,住宅工程界的最高权威奖项、中国房地产界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詹天佑大奖正式揭晓,20个“2007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中,中海独占7席,占总量的三成多。

地产五虎将:万科 中海 万达 绿城 龙湖

地产五虎将:万科 中海 万达 绿城 龙湖

地产五虎将:万科中海万达绿城龙湖一、万科:英雄式的行业领头羊,企业治理水平一流无论是王石个人还是万科,都有一种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万科从先动优势中获益良多,业务线可以说全国最长,哪里都能看到万科的项目。

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像这个国家很多行业先行者那样利用市场优势蒙钱,而是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1.产品:研发水平全国领先万科的产品研发水平也是全国领先的(也有万科研究院),产品定位中端和刚需,对市场需求的定位和判断比较精准,相应地创造出多条有竞争力的产品线,从最早的青青家园、城市花园到金域蓝湾、万科城等等不一而足。

万科对住宅尤其是首置、首改类的住宅的理解是走在行业和市场前列的,产品看着朴实但好用耐用,反而在销售阶段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卖点,主要靠出色的前期定位和客群锁定赢得大势。

所以万科在营销上也以规范动作为主,全部使用代理公司销售,可以说是业内营销最规范的一家开发商。

2.经营:大师级管控作为规模巨大的企业,万科的节奏感、对政策大势的把握以及项目开发周期的管理堪称大师级别,最近动荡的五年也走得比较稳当,不声不响的把中国开发商拉近千亿的世界。

单项目上的开发速度相对稳健,每年整体规模也以控制为主,很多城市公司到了年底甚至都开始放缓推盘速度,多么让人羡慕嫉妒恨的玩儿法。

3.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万科的管理水平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不像上面说的万达的中央集权、绿城的诸侯分封两个极端,万科在集团-区域-地区公司三级管理上的边界、权责划分相对比较合理和明确,对地区公司的放权比较大但集团和区域又有一套管控体系。

整体来说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水平都不怎么样,这一点上应该说国内只有万科、中海、龙湖有真正的大企业范儿。

二、中海:一代宗师,利润老大,成本控制高手中海首先很有历史底蕴,其前身中海建在文革后就作为支援香港建设而成立,在港澳承建或者参与过一批又一批重要的工程,包括机场、迪士尼、填海、驻港部队、大型酒店等等。

万科与中海地产对比研究

万科与中海地产对比研究

万科与中海地产的对比研究2010年,万科26岁,中海31岁。

这一年的8月,万科市值900亿元,中海市值1100多亿元;这一年上半年,万科销售367亿元,中海244亿元;万科半年净利28亿元,中海44.6亿元。

两个标杆,谁是第一难解难分。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最专业、开发能力最强、表现最稳健的两个标杆,由于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两家企业行为和气质各异。

在中国的地产江湖中,万科和中海的差异天然地把中国房地产行业划分为两派,一个是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它的追随者包括保利、恒大、碧桂园等;另一个是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它的门徒包括绿城、龙湖和华润置地等。

万科是一家管理层强势、进取并持续取得成功的公众企业,而中海则是较早于香港上市的央企红筹,低调而沉稳,追求效益与股东价值最大化。

因为发展模式的差异,很难说清万科和中海到底谁是中国最优秀的地产公司,但二者的差异在财报中表露无遗: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首屈一指,但在净利润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收利润率和成本控制等经营效率指标上,中海技高一筹。

在如今宏观调控的大势之下,两个标杆仍旧风格迥异,以万科为代表的规模派正谋求在三、四线城市做规模,而以中海为代表的利润派在继续蹲守一、二线城市求利润。

作为彼此认可的对手,二者又在互相模仿。

2008年之后,万科已不再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而中海则在扩大联合经营和并购的模式下在规模上发力。

因为深交所第二只股票,因为明星企业家王石,万科是最被市场与大众认知的地产企业,这一方面源自万科的规模和实力,另一方面则源自万科的品牌溢价能力,万科进入的城市和区域,房价通常会涨,而中海过于薄弱的品牌知名度通常会让人误认为是一家中海油的下属公司。

规模万科作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规模无人能及。

在总资产、营业收入、销售额等经营规模指标上,万科仍旧是国内表现最优异的公司。

中报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万科的总资产是1605亿元,而2009年年末这一数字为1376亿元,增长高达16.64%。

万科、华润、万达、龙湖、海尔、天鸿宝业、中海发展、绿城、绿地等12家房地产公司组织架构图 (1)

万科、华润、万达、龙湖、海尔、天鸿宝业、中海发展、绿城、绿地等12家房地产公司组织架构图 (1)

法律室 项目事务部
成本管理部
万科城市公司组织架构
万科项目部组织架构
华润置业总部
华润置业城市公司组织架构
万达集团总部组织架构
龙湖地产组织架构
海尔地产组织 架构图
绿城
绿地
金地房地产公司组织架构
其他未知房地产公司组织架构
房地产公司组织架构图
万科总部组织架构
万科华南
集团华南区域分管领导
总经理 总经理 助理 助理
华南区域指导服务中心 副总经理
深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副总经理
常务副总经 理
工程总监
项目总监
中山 广州 公司 公司
东莞 公司
销售 深圳物 经营部 业公司
万客会 总经办
会员推广 与维护 品牌推广 与维护
计划 信息 准化 深圳采购 施工组织方案 优化和质量管 理
项目发展部 HR
万创公司
深圳发展 华南新城 市发展 统筹协调
建筑设计 装饰设计 景观设计 结构水电设计 标准化设计 综合管理
财务部 客服中心
坂雪岗项目经理部 东海岸项目经理部 金域蓝湾项目经理部 17英里项目经理部

中海地产_案例研究房地产集团战略

中海地产_案例研究房地产集团战略

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阶段研究:内地地产业务可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扩张期三个阶段1992-2001发展期扩张期2002年-至今1988-1991探索期•1988年8月8日,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设立分公司•1989年4月29日,深圳公司第一个地产项目海富花园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中国海外大规模投资内地房地产的开始•1992年8月20日,中国海外集团整合香港和内地地产业务,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1992年10月9日,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3年8月9日,中海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8年6月8日,中海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批准成立。

•2001年6月27日,中海兴业(成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南地区•2002年8月8日,深圳中海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海外集团在内地地产业务及管理架构的重新整合•2002年12月,长春公司成立,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东北地区•2003年5月,南京公司成立•2003年10月8,中山公司成立•2004年1月15日,中海地产西安公司举行揭牌成立仪式,标志着中海地产业务拓展至西北地区中心城市•2004年6月8日,中海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1月22日,正式组建佛山公司•2005年8月26日,成立宁波公司•2005年11月28日,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到目前,中海地产进入了内地19个城市一.中海发展历程二.中海发展模式三.中海管控分析三.中海规划设计及产品发展四.中海人力资源中海地产发展模式研究:采用的物业持有和物业发展并重的稳健策略,平衡长短期投资回报,虽然2002年到2007年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1.1%,但仍远远低于采用“快进快出”模式的万科50.7%的复合增长率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海万科“集团将构建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业务结构,坚持‘精品永恒’理念,重视投资物业,平衡长、短线投资资源配置,逐步提高投资物业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定回报。

为什么买万科的房子

为什么买万科的房子

超过75%的客户选择万科的房子是为了享受万科物业的服务,中海地产的房子售价往往比周边的项目高出3000元/平方米……在消费者购房时的考虑因素中,物业服务与配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调查,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在此背景下,花样年、万科、绿城等开发商纷纷创新商业模式、试水“云服务”,希望将物业管理由劳动密集性产业变为智力密集性产业,从而应对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房企的“云服务”还在探索之中,离实现赢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曾表示,随着房地产供应逐渐过剩,原有的“拿地-开发-卖房”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的下半场将进入“服务时代”,谁能提供更好的配套与服务,并能挖掘业主需求提供增值服务,谁就有望在房地产的“服务时代”脱颖而出。

然而,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去年10月发布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受刚性成本急剧上升与税负居高不下影响,相当数量的物业服务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在此背景下,以花样年彩生活、万科物业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将“云服务”与物业管理相结合,尝试探索全新的盈利模式,但目前仍在探索中,成效并不大。

辉立证券分析师陈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花样年彩生活的主营业务收入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物业管理,且收入增长依赖于管理规模的扩张,尽管公司在社区资产运营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增值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尚不具备实质性增长条件。

物业对购房影响力上升/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宋卫平指出,目前大家购买房子越来越多地考虑房子背后的服务因素。

记者从“2014年价值地产总评榜”组委会了解到,万科、恒大、世茂、碧桂园等龙头开发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法几乎一致,都是在服务上做文章。

让物业管理承担更周到的居家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

“以往在决定购房者意向的重要因素中,价格与地段占了绝对优势,但近年来物业服务与配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告诉记者,由于优秀的物业管理能更好地维护社区环境,并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长远而言有助于为项目带来更大的升值空间,因此购房者为其支付溢价的意愿也更高。

中海 万达 万科三巨头成本限额标准

中海 万达 万科三巨头成本限额标准

完全精通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弄清楚所有分项工程的成本标准,建立自己企业的成本限额体系是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今天分享一下:中海.万科.万达三巨头的限额标准,看完之后,就算您不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您对地产开发过程中每一步骤大的成本也会有个清晰了解和认识了,以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您的属下等等,再也蒙骗不了你了......1、万达所有项目均应实行结构限额设计,限额指标详见附件1:《万达结构设计限额指标表(2014版)》(以下简称《限额指标表》);2、本限额指标用于指导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及签订设计合同,并作为设计结果审核的标准之一;3、项目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招标及签订设计合同前,应根据《限额指标表》和项目的实际情况上报限额指标,经审批后作为发标文件的一部分,审批流程如下:4、本限额指标为集团对外发布的指标,内控指标可上浮不超过10%;5、《限额指标表》中未列的业态类型,由项目公司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上报审批后执行。

万达结构设计限额指标表(2014修订版)本限额指标不包括基础垫层、桩基、地基处理和二次结构;1、本标准旨在强化公司项目前期及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2、推进设计阶段成本管理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3、掌握可靠成本信息,保证影响成本的主要要素在设计阶段控制在合理范围,挖掘成本控制的重点,以符合公司成本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3.1项目限额内容及范围包括成本限额和主要指标的限量控制,内容见附表1。

附表13.2制定限额指标:通过分析我司项目的指标,并与同行的限额设计指标对比,制定适合于我司的限额成本指标。

本指标为项目达到交付要求及销售推广而发生的设计与设计相关的费用的限额。

其中包括的内容为含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总平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含公共部位、会所、样板房装修)、专项设计(含基坑支护、人工湿地、特殊水景、人防工程、燃气工程、幕墙、铝合金、钢结构、标识系统、智能化、室内灯光设计、灯光及泛光照明、变配电及专线、结构检测等)、审图及专业设计顾问等费用。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

万科物业与中海物业的分析比较在物业管理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脱颖而出。

其中万科以观念超前、服务精品见长,中海以管理优势和市场规模领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者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为自己的企业赢得品牌。

本文通过万科和中海物业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规律性东西,用以指导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前言综观物业管理在深圳20年的发展,有这样几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第一家物业公司成立,到公房改制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物业管理走向千家万户的普通居民为第一转折点;以莲花二村"一体化"管理为标志,确立深圳物业管理模式为第二个转折点;鹿丹村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拉开了市场竞争的序幕为第三个转折点。

作为全国物业管理发源地的深圳,物业管理能取得全国瞩目的成绩,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为重要的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努力探索对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再拓展到机电维护、环境设计、企业策划、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安全、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

一些有品牌的公司潜心揣摩,结合不同的物业硬件和业主需求,提出并实践了一些新概念、新做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突出企业形象和显示管理实力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万科物业从早期提出的"酒店式管理"到近期的"无人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管理报告制度";中海物业管理倡导的"一拖N模式"、"氛围管理";深业物业实施的"精品战略";金地物业实行的"产学联手";"保姆计划"、"四点半学校"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

万科、保利、中海、恒大等房企SWOT分析一、万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

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万科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

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

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7%和33.6%。

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胁绿城、恒大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

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保利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

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

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

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

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4.良好的执行力将保证公司高速发展。

劣势1.公司在2009年购入约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土地成本较高,这使其应对市场调整时的销售价格弹性较小。

万科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万科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万科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是一个房地产公司。

总部设在广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万科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万科的企业文化企业标识2007年,万科集团更换LOGO标识。

标识语“建筑无限生活”更改为“让建筑赞美生命”。

新标识由四个"V"组成。

其寓意如下:1、四个“V”旋转围合而成中国传统民宅中常见的窗花纹样,体现了万科专注于中国住宅产业的业务战略。

2、四个“V”朝向不同角度,寓意万科理解生而不同的人期盼无限可能的生活空间,积极响应客户的各种需要,创造性的为人们提供各种差异化的理想居住空间。

3、四个“V”形状规整有序,象征万科推进更加工业化的全新建筑模式,从而提高住宅质量水准,减少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

4、四个“V”相互呼应循环往复,代表万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

5、四个“V” 鲜艳活泼,寓意万科员工生趣盎然、健康丰盛、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

企业理念建筑为了生命住宅建筑为了生命而存在,又为了生命而发展。

只有在适宜于个人的生活空间中,人们才能更多地感受生命的价值。

而人类生命的升华又在呼唤着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更优美、更自然的居住空间。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各种人群多样化的居住需要,为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生活空间提供无限新的可能。

建筑延拓生命住宅的建筑和使用过程充满了人与环境的对话。

优秀的建筑不仅倾听人类生命的呼唤,而且也努力响应自然生命的需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在自然生态环境变得异常脆弱的今天,万科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未来住宅的建造和使用都成为自然生命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在进行的一些试验将有希望大幅度减少建筑过程的资源消耗,也将帮助人们在住房使用中更多地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使用各种资源。

建筑充满生命住宅建筑本身可以因扎根于历史、尊重自然、或因其独特创意而让自身充溢着生命。

成都万科城市花园与中海名城的成本比较分析

成都万科城市花园与中海名城的成本比较分析

成都万科城市花园与中海名城的成本比较分析万科与中海在2000年几乎同时在成都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万科在东面教育产业园区,占地760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m2;中海在南面的高新区,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

两个公司均在2000年底启动项目的第一期,基本情况对比如下:因成本对于各公司均属重要机密,我们只是间接收集到部分中海的原始成本资料,包括总承包合同、进度款支付申请表、部分分包合同。

结合能在现场看到的环境、外装修用材档次,按成本构成的分类作对比分析:一、地价成本中海也是直接从政府手中取得土地所有权,地价为76万元/亩,加土地出让金8万元/亩,除以容积率后的楼面地价为840元/m2。

万科城市花园的地价一部分为20万元/亩,一部分为23万元/亩,均含土地出让金,折算成楼面地价为285元/m2。

二、前期费用中海在项目操作上亦是比较规范,我们在勘察设计、报建、水电气增容费上未取得与成本相关的资料,暂按城市花园的相同价格测算。

三、建安费用1、中海名城一期既有小高层也有多层,小高层约占1/3,施工单位的按三级二档取费并下浮5%,但甲供材和甲方定价的材料不下浮,综合考虑总价约下浮了3%;万科城市花园均为3-6层的多层住宅,也是按三级二档取费但不下浮。

在取费等级上城市花园要高出3个百分点,约24元/m2。

2、在结构设计方面;中海名城的施工图是西南设计院设计的,该设计院的作品在业内公认较为经济合理;万科城市花园也有6万平米为该院设计,但城市花园的另外6万平米为“深圳市中深设计院”设计,结构设计过于保守,每平米含钢量达58kg;且图纸错漏较多,成都万科也因在该院设计费中扣减了40万元作为赔偿。

这一点导致城市花园的成本增加约180万元,平米造价上升约15元。

3、地质及产品自身形态的影响;①城花:城市花园地处狮子山,属缓坡地带,且地质为微膨胀粘性土,此两点导致城市花园的造价上升约62.4元/m2(详附件——坡地及膨胀粘性土对城市花园成本的影响);万科城市花园的部分顶层住宅采用的是假复式结构,在结构上有两层梁柱,共有102户,按每户增加结构成本25000元计,则整个一期的造价每平米上升21元。

万科、金地和中海项目发展的对比分析

万科、金地和中海项目发展的对比分析

万科、金地和中海工程开展的比照分析我们选取了金地、中海两家企业,就工程开展方面的情况,与万科进行了比照,期望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以助于提升我们自身工程开展操作和管理水平。

金地和中海,都是值得万科关注的行业对手。

金地,是地产行业的后起之秀,保持强劲的开展势头。

它采取典型的尾随战略,在许多方面学习和摹仿万科,其05年的目标就是要到达万科01年的水平。

尽管与万科存在许多共性,但在其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区别于万科的特征。

中海,向来以来就是万科学习的对象,其工程开展方面的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为中海内地业务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工程资源上的保障。

一、土地储藏规模万科、金地和中海,土地储藏规模的比拟概述:万科、金地和中海,土地储藏的力度都非常大,三者对于业务增长的期望都比拟高。

但它们在土地储藏方面面临的主要矛盾却略有差异。

金地,在经历了一个土地储藏高潮之后,其进一步的土地储藏重新受到资金条件的约束。

为保持其业务的增长势头,金地将会积极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以此满足土地储藏的需求。

中海,内地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行将建立,资本将得到显著的补充。

充裕的资金面临策略投向的选择。

扩大对二线城市的投入,加快跨地域开展的步伐,是中海必然的开展趋势。

万科,土地储藏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工程开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保证获得足够土地的同时,已经开始对未来盈利模式进行思量,并着手研究房地产产业化的问题。

以下是2002年初至2003年一季度,万科新增的土地储藏的汇总:地区工程地块建造面积〔万平米〕获取方式广州南海黄歧工程32.80挂牌上海城花南块工程 3.18协议出让新龙路工程11.75协议出让景洪新村工程 5.0邀标深圳华宇工程13.0挂牌南昌四季花城大二期30.00协议出让武汉三湾工程90.45协议出让成都前锋工程9.5拍卖鞍山营城子工程17.3协议转让合计212.98截止2002年底,万科土地储藏总量为706万平米。

02年,新开工面积为167万平米。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

规划设计:中海VS万科VS绿城在房地产开发的实践中,常常可以碰到“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为营销预设了卖点和卖相”、“一个设计方案害死一个项目”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后一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设计公司自己没有专业能力,做出低下水平的作品;另一种是开发商自以为是,听不进专业意见,最后的结局是项目失败,建筑师承担罪名。

一、规划设计管理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1.规划设计是开发商的产品,而不是建筑师的作品规划设计是开发商的产品,责任也应由开发商承担,开发商是毫无疑义的核心,建筑师只是开发商统一领导下的一个重要角色。

很多人认为,好的规划设计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地产利润空间。

但我认为产品的设计本身并不会带来附加价值。

中国地产业最大的危险除过度营销外,就是过度设计。

因为营销或设计都不是客户价值的载体,客户只对他所能获取的价值买单,客户不会长期为建筑师的理想买单。

正如中海地产总建筑师罗亮曾经说过,“中国有太多建筑师想把自己的设计做成作品,而不是适应于住户居住的需求,风险非常大。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建筑师的创作,而是说这种倾向需要引起关注。

建筑师只需要在地产公司呆上三个月,就会明显改变他原来的想法。

客户不是建筑师,他可以去感知或认同,但没有义务去读懂建筑师的语言。

”对开发商而言,住宅设计不需要大师,只需要建筑师,建筑师不做作品,只做产品。

作品与产品如同时装与成衣的关系,设计师要转变的观念就是,你做的不是时装,是成衣,地产公司的建筑师要做的是优质的产品而不是有争议的作品。

这会给一些没有市场意识的建筑师一个打击,特别是刚从学院出来有着许多理想的设计师。

历史上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很少是为市场考虑的商品。

因此,开发商需要创造的是一种不失文化水准的商品。

住宅产品中要融入文化,是为了照顾人们的文化需求,而不是照顾建筑师的文化追求。

2、规划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构建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我们从房地产经营开发的战略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方案和图纸设计,而是为特定的目标市场设计出一个可盈利的住宅产品和营销战略。

陈谊的一声叹息:中海人事大清洗始末

陈谊的一声叹息:中海人事大清洗始末

陈谊的一声叹息:中海人事大清洗始末离职风波陈谊终于走了,中国建筑总公司一位高管朋友对拆姐说。

45岁的陈谊是中海地产的总裁。

拆姐跟陈谊交集不多,但跟他在中建总公司的几位老同事有些接触。

因为与董事长郝建民的斗争失利,这位“娘娘”过去两年一直被打入冷宫,不开心写在每一次早朝的脸上。

那位高管朋友给拆姐发了一封陈谊的离职信,洋洋洒洒1600字,离职信标题名为《重回起点再出发:善知慧行,阳光共赢》,痛诉23年中建革命史,但拆姐只看到其中六个字:忠义两责已了!这六个字显然是写给郝建民先生的。

忠义两责已了!不给郝(sha)董(bi)织毛衣,陈谊娘娘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

军校宫斗中海地产可以说是地产界的“黄埔军校”,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在内的大房企,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时不时挖一下中海的墙脚。

中海还可能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利润率最高的房企。

这是曾经最令王石胆寒的房企,2000年王石曾发起过一次合并,想让万科与中海合并,打造一架中国房地产的超级航母。

然而这次合并在中海老大孔文杰的抗拒下失败了,王石不得不转抱华润宁高宁的大腿。

戏剧性的一幕在过去一年里发生。

中海不断有高管离职,从营销公司董事长曲咏海、到助理总裁范逸汀,如今再到总裁陈谊。

陈谊并非中海离职职位最高的管理层。

但据拆姐所知,中海外集团的财务总监肖喜学最近也递交了辞呈,而在10月份辞任中海地产执董的阚洪波,也走在辞职的边缘。

但这一切人事的剧烈变化,因这家央企的封闭和低调,并不被公众所注意。

“今天的中海与过去的中海已经截然不同了,”一位中海管理层人士对拆姐说,在郝建民接班孔庆平后,这家央企经历了管理层换代、合并中建地产、管理架构改革等诸多大事,历时两年,这场央企里的甄嬛传终于在2016年年初迎来大结局:甄嬛郝建民把所有娘娘都干掉了。

派系林立将日子拉回到2013年。

当时57岁的孔庆平卸任中海董事长,48岁的郝建民接任。

就像万科王石放权给郁亮一样,孔庆平同样给郝建民留下了一个业绩到达巅峰、但山头林立的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