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存量贷款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路径探析作者:郭玉红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01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路径。

关键词:农信社;风险管理;路径农信社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紧密围绕发展战略,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培育风险合规文化,逐步构建覆盖全面、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面推进信用风险权重法计划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全面推进信用风险权重法计算。

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计算各类表内风险加权资产时,要从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相应减值准备,然后乘以相应的风险权重。

二是计算各类表外风险加权资产时,应将表外项目名义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得到等值表内资产,再按表内资产的处理方式计量风险加权资产。

三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资本办法》规定,对各类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准确计提监管资本。

对于借助通道投资形成的资产,要按照“穿透原则”采用基础资产的风险权重;对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非保本代客理财、远期资产购买等表外业务,要按照实际承担风险计提资本。

四是要确定现金类资产、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对公共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债权、对一般企业的债权、对符合标准的小微债权、对个人的债权、股权和非自用不动产等的划分标准和流程,做到分类准确,对应的加权风险资产计算精确。

二、建立信用风险限额管理办法和建立信用风险内部报告体系要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办法,分别确定重点客户限额和组合限额的设置方法和具体流程。

建立限额监测报告制度,设置相应监测指标,重点监测接近限额的重点客户和组合客户的风险情况,并深入分析,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对于突破限额的,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信用风险。

同时要建立限额主动调整机制,限额变化必须经高级管理层审核通过。

对于集中度风险,要建立集中度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缓释工具,对行业、地区、单一客户等集中度指标进行限额管理,并制定突破限额的风险处置流程。

浅析农信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

浅析农信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

浅析农信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较高的信贷风险。

为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避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从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政策、加强内部监管和提高信贷员素质等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如何抓好信贷风险防范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贷款风险可控,避免出现坏账;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预警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其次,农村信用社应优化信贷政策。

根据不同的客户和风险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高风险客户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批标准,对低风险客户给予更多优惠。

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定价体系,根据风险情况对不同的借款人收取不同的利率和费用,合理衡量风险与回报的关系,确保盈利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第三,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内部监管。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各个部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按照规定和要求正常运行。

建立内部审核、风险评估和合规管理等机制,加强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最后,农村信用社应提高信贷员的素质。

加强对信贷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降低信贷风险。

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信贷员积极控制风险、优化信贷业务。

总的来说,为了抓好信贷风险防范,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信贷政策,加强内部监管和提高信贷员素质。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全面规避潜在的信贷风险,才能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农信社存量贷款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农信社存量贷款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康社 会的 重任 。由于地位 和 责任特 殊 . 农
信 存 量 贷 款 风 险 高 于其 他 金 融 机 构 。存 量
贷 款 风 险 管 理 力 求 寻 找 出 一 条 规 避 风 险 的 途 径 .增 强 农 村 信 用 社 自 身发 展 能 力 .
等原 因受到 的冲击更 大一些。 是 在农 村实行 联产 承包 责任 制 时,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 济 转 轨 之 际 , 营 观 念 未 经
稳定 的信用 贷款客 户 , 贷款 方式 多为 信用 贷 款 。 面 对 经 济 转 型 、 有 权 和 经 营 权 的 所
变 化 , 村 信 用 社 经 营 意 识 没 有 跟 上 市 场 农 变 化 的 步 伐 。没 有 采 取 保 障信 贷 资 产 安 全 的 措 施 , 有 对 贷 款 对 象 及 贷 款 方 式 进 行 没 调整 , 信贷资 产质量 的恶化 。 使
成 因分 析
1农 信 用 社 经 营 观 念 落 后 形 成 的 贷 款 . 风 险 。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 场 化 进 程 推 市
期挂账 , 随着 空壳 企业 的破 产 、 闭, 款 倒 贷 债 务 变成 坏 账 。
三 是 基 层 商 业 企 业 在 经 营 权 、 有 权 所
款 人 的 经 营效 益 下 降 , 至 整 个 行 业 的 不 景 甚 气 , 响 到 农 村信 用 社 贷 款 的 收 回。 影 市 场 经 营 的 风 险 对 农 村 信 用 社 存 量 贷 款 的 影 响 ,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是 主
≯ ≯

农 信 用 社 存 量 贷 款 风 险 的 普 遍 性

农 信社存 量 贷款风 险管理 的路径 选择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额信贷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信用社也应逐步满足客户的需要。

但是,大额信贷业务涉及到的金额较大,风险也相应地加大,如何在规范大额信贷业务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风险,成为了农村信用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完整的管理结构、详细的业务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科学的评估模型等。

同时,根据大额信贷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现全员参与,确保风险能被及时、准确地把控。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大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隐患。

二、风险评估大额信贷涉及到的金额较大,如果风险控制不到位,不仅会给信用社带来风险损失,还会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是规范大额信贷业务的必备条件。

应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大额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等级,并据此向客户发放信贷。

同时,信用社应定期对大额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评估,随时调整风险等级,确保管理和控制环节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客户的调查大额信贷业务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信用社应对客户的资产、信用记录、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客户资产来源、偿债能力,对客户的信用评级、资产质量等进行评估。

并在发放大额信贷之前,对客户的企业经营与管理、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进行授信决策。

客户调查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客户调查研究不足可能会导致风险产生。

四、授信审查大额信贷审查是农村信用社授信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准确严谨的授信审查流程,全面了解客户的信誉、资产、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规划等信息,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和期限,确保授信的审核决策合理准确,从根本上保证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

同时,信用社还应对授信条件的合理性、标准的确定、确定借款人承担风险义务的监管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大额信贷的授信决策合规有效。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信社开始通过发放大额信贷来开拓市场。

然而,大额信贷业务具有风险高、责任重、管理难等特点,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规范大额信贷业务,保证业务安全稳健。

一、加强贷前风险管理首先,农信社在进行大额信贷业务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客户尽职调查。

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或个人,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尽职调查,综合考虑客户背景、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其次,对于客户的借款用途也要进行严格把关,要提高对不合规借款用途的辨别、判定和杜绝。

最后,对于贷款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也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综合考虑客户风险、市场利率等因素,确保风险可控、回收期合理。

大额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农信社应定期对客户进行跟踪、分析、评估,及时了解客户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确保客户能够按时还款。

对于出现逾期还款、拖欠利息等行为,农信社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适时调整还款期限、追缴担保物等手段,避免贷款违约。

农信社在进行大额信贷业务时,还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了解业务风险、承担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审批程序和业务流程,严格要求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合规性和严谨性。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信社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例如,可以建立客户风险信用评估体系,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型建立,对客户进行量化评估和分类管理;同时,在客户管理、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监督和自动化处理。

总之,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是农信社目前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降低业务风险水平、提高农信社贷款业务的安全稳健性。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第一篇: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新形势下农信社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本文摘要】为使农村信用社达到“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加快业务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改革目标,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县联社与基层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关系由独立法人变为统一法人,基层信用社成为县联社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

为使农村信用社达到“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加快业务发展,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改革目标,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内部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随着新的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行机制重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加快,新的业务品种不断推出,各类风险防控成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竞争力和公信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农村信用社频发风险案件的成因剖析㈠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存在“重发展、轻风险”、“重规模、轻质量”、“重激励、轻约束”的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重要部门、要害岗位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和监督。

管理层风险理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控断链,导致网点管理不到位和管理失控;信用社管理者个人主观决断、盲目信任、照顾情面等行为,对规章制度、风险防范视而不见;极少数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差,片面追求个人得失和经济利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风险。

㈡规章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适用性。

有些规章制度与业务发展缺乏同步,新业务开发推广和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㈢执行力弱化和缺失。

从近几年案件来看,员工的素质决定着执行的质量与效果。

岗位职责不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乏力,员工对已制定下发的规章制度缺乏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漠视制度,如查库制度、授权制度、交叉复核、更换密码及密码使用等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以传统、习惯操作代替制度执行,从而造成管理漏洞、形成风险隐患。

当前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如何控制

当前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如何控制

当前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如何控制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其新增贷款业务面临着诸多风险。

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风险,保障农信社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的主要表现1、信用风险部分借款人可能由于经营不善、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此外,一些借款人可能存在恶意逃废债的行为,也会给农信社带来损失。

2、市场风险受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所投向的项目或产业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下降、价格波动等风险,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3、操作风险在贷款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流程不完善或存在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贷款风险增加。

4、政策风险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如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的变化,可能使得原本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或企业失去政策支持,从而影响其还款能力。

二、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1、信息不对称农信社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农信社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从而在贷款决策时可能出现偏差。

2、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农信社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难以对贷款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和控制。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农信社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不足,在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从而增加了贷款风险。

4、外部环境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等外部因素,也会给农信社的新增贷款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控制农信社新增贷款风险的措施1、加强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农信社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同时,要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因素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确保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不完善,一些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还比较弱,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潜在风险还比较高,尤其是现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正面临重大改革的转轨时期,监管体制、监管范围和监管重心应及时调整。

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有以下几点思考:一、要向“三管一提高”的监管理念转变。

(1)管法人:要重点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县级法人的监管。

要在法人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等方面加强监管,努力使监管工作和改革工作协调推进。

第一、严格准入是前提。

对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要严格把关,不仅要审查学历、资历等基本条件,更要注重审查思想品德、经营行为、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二、管住法人代表是关键。

要全面推行联社主任与理事长分任制,进一步明确职责。

第三、加强行为管理是保障。

通过制度安排使农村信用社代理人遵守行为规则,执行共同的行为规范。

(2)管风险:第一,突出贷款风险管理。

把不良贷款列为农村信用社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建立不良贷款按季分析和考核制度。

督促落实不良贷款“双降”工作主任负责制,社要实行重点监控,不断创新清收不良贷款的方法和手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和手段,通过拍卖、“打包”出售、置换等多种形式,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

第二,强化资本约束。

应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积极制定增资扩股计划,按照股权结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大力吸收各类专业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入股,增强农信社的自我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强风险评价。

当前重点加强对县级联社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对其风险指标和内控制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3)管内控:即严格监管农村信用社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培养农村信用社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

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引起够的重视。

通过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将出现多样化,组织形式也将多样化,既有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还有统一法人的农村信用社和实行两级法人的农村信用社。

农信社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农信社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农信社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风险管理文化:农信社应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评估、岗位分离、授权审批、内部审计等方面,确保各项业务操作合规、风险可控。

3.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严格把控贷款发放的各个环节,提高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的质量,加强贷后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4. 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关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有效控制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

5. 防范操作风险: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操作风险监控体系等方式,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防范操作风险。

6.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7.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8.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响应监管政策,主动接受监管检查,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农信社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

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

论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首先,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在向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提供贷款之前,农村信用社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明确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的可行性。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合理评估贷款的风险程度,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其次,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这包括加强对贷款审批和发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贷款申请和发放的程序规范和合规,减少人为操作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跟踪,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按时归还。

此外,农村信用社还应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共同分担贷款风险。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农村信用社可以借助其他机构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共同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为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最后,农村信用社还应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及时获取和分析贷款风险的相关数据,发现和预测贷款风险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和回顾,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对贷款风险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以及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农村信用社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保障自身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除了前文提到的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合作机制和风险监测预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类型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首先,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管理。

市场风险一般与市场利率、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对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来说,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风险和价格风险上。

论防范和化解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论防范和化解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论防范和化解农信社信贷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作者:李卫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11期农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金融,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支持。

但是,农信社只有在信贷工作中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才能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才能在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农信社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才能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如何防范和化解农信社信贷风险?笔者总结出以下方法和途径。

一、端正服务方向,牢记农信社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作为农信社广大干部职工,首要的任务便是端正服务方向,把农民需不需要、农民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特别是对于农业大县(市),要在贷款工作中,首先要解决好农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资金需要,在此前提下,再解决农村工商业的资金需要。

目前在农业为主的县(市),农信社市场定位仍然是服务“三农”,主要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一户两户富不算富,只有千家万户富了,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即使是农村工商业,也主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这些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农村“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监管当局在监管中,即要监督农信社的内控、风险与法人,更要监督农信社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情况,农信社在农业资金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不能支持其他行业。

在科目归属上,必须真实、准确,避免什么贷款都往“农户贷款”科目里装,一经发现,从严查处,因为这也是坑农、害农的行为。

同时,在审查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时,要把是否坚持支农方向和支农工作成效作为重要内容,对背离支农方向或支农效果较差的取消任职资格。

另外,要正确看待农户贷款出现不良的问题,这既有农村的信用环境、农民的信用观念问题,也有农信社自身管理上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农信社农贷风险现状与对策选择

农信社农贷风险现状与对策选择
具 备政 策 性或 准 政 策 性 特点 ,使农 信
( )操 作 风 险 是 农 信 社 信 贷 风 三 险 的重 要 因 素 ,在产 权 制度 改 革 时期 尤 显 突 出 。 当前 农信 社 操作 风 险 主要 体 现 在 内 控 制 度 和 治 理 机 制 缺 陷 及 内 部 员 工 操 作 失 误 、违 反 操 作 规 程 、 信
放 关 。 按 照 “ 别 对 待 、择 优 扶 持 ” 区
上还 不 够 ,预 警 调 控 机 制还 不 完 善 。 四 是 风 险 管 理 的技 术 方 法 比 较 落 后 。 ( )风 险 管 理 程 序 不 科 学 、 责 三 任 不 明 确 。一 是 贷款 审批 约束 机 制 不 强 。 各 个 岗 位 在 管 理 上 具 有 从 属 关 系 ,没 有 专 门 的 贷 款 风 险 控 制 与 管 理 部 门 ,审 贷 分 离 在 执 行 中大 打折 扣 。
加 强 农 信 社 农 贷 风 险 管 理 ,确 保 服 务 “ 农 ” 的 同时 ,有 效 防 三
范 信 贷 风 险 ,事 关 “ 农 ” 问 题 的 有 效 破 解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的 三
顺 利 进行 及 可持 续 发展
■戴 勇 / 文
、广 年 来 , 由 于 商 业 银 行 加 大 农 村
不 足 ,并 缺 乏 现 代 信 贷风 险管 理 必 须
强化 农 贷风 险分 析管理 对 策选择
( )完 善 信 贷 政 策 , 创 新 信 贷 一 产 品 。 一 是 对 因 政 府 行 为 导 致 的 信
贷 风 险 , 按 照 谁 出 政 策 谁 负 责 的 原
的 技 术 手 段 ,信 贷风 险管 理 还 没 有 实 现 从 以 实 物 管 理 为 中 心 向 以价 值 管 理

浅议加强农村信用联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浅议加强农村信用联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浅议加强农村信用联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对于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支农服务能力以及全面实现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一是从思想素质上着力构建防御系统。

在思想上构筑合规风险管理的屏障,包括员工思想行为教育培训系统、业务操作控制系统、内控制度查询系统等三个子系统。

其一,开展员工违规成本测算教育活动。

将历年来信用社因违规被开除或辞退的员工的典型材料加以总结分析,侧重对其在信用社工作和离开信用社之后的劳动强度、工资收入、社会地位、家庭幸福指数等各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对其违规行为进行成本测算分析,总结其违规行为对个人、对家庭、对同事、对集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整理成册,供员工学习。

通过广泛开展违规成本测算教育活动,让员工明白违规对个人、家庭、集体的危害,引导员工树立“违规就是风险”、“一人违规,全社遭殃”的理念,教育员工汲取教训,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

其二,开展“三铁”(铁帐、铁款、铁制度)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聘请退休老职工采取巡回宣讲的方式,对在职员工开展“三铁”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在岗员工对农村信用社在“三铁”精神、背包精神、勤俭办社等优良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全体信用社员工对农村信用社光荣传统的认识,增强在岗员工对信用社的归属感,弘扬农村信用社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全体信用社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

其三,实行案件防范谈话制度。

谈话的对象主要是各信用社负责人、一线重要岗位业务人员、在案件排查工作中发现有风险隐患人员以及平时曾经有过违规记录的人员。

谈话实行分级管理,联社领导负责对辖内各信用社负责人及联社员工,各信用社负责对本社员工。

通过开展谈话,根据掌握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堵截案件的发生。

二是从业务流程上着力构建监控系统。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大额信贷业务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业务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此大额信贷业务也伴随着风险较大的特点,如果风险管控不到位,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并强化风险管理成为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大额信贷业务风险的挑战在当前农村信用社大额信贷业务中,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挑战:1. 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大额信贷业务时,客户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信贷的风险。

一些农户或农村企业的信用记录不良,还款能力不足,或者经营风险较大,都会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风险。

2. 市场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大额信贷业务中,可能会面临市场供求不平衡、价格波动等风险。

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大额信贷资产来说,存在着不小的市场风险。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在大额信贷业务中的一种固有风险。

包括工作失误、操作过程的疏忽、制度和流程设计的不当等,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4. 利率风险在大额信贷业务中,由于涉及到较大的资金规模,利率变动对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敞口管理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规范大额信贷业务的必要性面对上述挑战,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和强化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保障资金安全规范大额信贷业务是为了保障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

在大额信贷业务中,若不能严格控制风险,一旦发生较大的不良债务,将对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 提升经营风险管理能力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可以帮助农村信用社提升自身的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严格的贷前审查和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敞口。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大额信贷业务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持农村企业和农业生产,助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是确保农村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选择哪些策略来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呢?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机制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风险的潜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可以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农村金融风险中的信用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和风险控制,避免信用风险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3.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手段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经营手段是增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进和发展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如农村金融保险、衍生产品等,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并提供恰当的风险保护措施。

4.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加强监管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风险。

5.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容易导致风险。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推广普惠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可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降低金融风险。

6.推动科技创新科技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金融风险。

7.提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

提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8.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

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从全局角度更好地把握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复杂化,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农村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首先,了解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对于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融资需求不稳定、偏好风险偏好等。

因此,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

二、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

这个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监测与评估等。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

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可以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指导,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五、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降低金融风险。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和应对潜在风险。

六、提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

应加强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一、概述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金融风险也存在较大的挑战。

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了解农村金融风险农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多个方面。

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确定,将有助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三、加强监管与制度建设为了有效应对农村金融风险,必须加强监管与制度建设。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风险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四、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模型是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农村金融数据,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模型,可以帮助预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优化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是防范信用风险的关键。

应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征信系统,加强借款人信用评估,改善信用信息公开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规程,加强风险预警与控制,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

七、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可以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例如,发展农村金融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可以帮助农户降低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八、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路径。

应支持农村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九、加强多方合作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各方的合作与支持。

要加强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以及社会资本的合作,形成共同应对风险的合力。

十、总结构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保障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通过加强监管与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模型、优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以及加强多方合作等路径选择,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路径选择

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路径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深化合作机制、建设农村金融风险信息平台、加强金融风险评估、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加强内外部合作、培养金融人才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监管机制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仍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机制是加强风险防控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要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二、加强金融知识教育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金融知识水平。

当前,我国农民的金融知识普遍较低,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因此,应在农村社区、学校等场所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增强他们自我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创新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农业和农民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金融风险。

四、深化合作机制农村金融风险防控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的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各方应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农村金融风险。

五、建设农村金融风险信息平台农村金融风险的防控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因此,应建设起农村金融风险信息平台,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建立起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农村金融风险。

六、加强金融风险评估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金融风险评估的力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估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化解。

七、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农村金融风险防控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信社大额信贷业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因此,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成为农信社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析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

一、规范大额信贷业务规范大额信贷业务首先需要加强风险意识。

农信社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风险测评和信用评级来确定客户授信额度和利率。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制度,针对大额信贷业务,实行多级审批,明确审批职责,排除潜在风险。

二、加强风险管理1. 做好风险预警机制农信社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大额信贷业务的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等各种风险。

开展风险管理要分析各种风险的潜在危害,及时预警处置,减少风险的损失。

2. 严格风险控制农信社加强风险控制,要坚持“逐笔审查、全程控制”,通过全面、详尽、真实的资产负债和业务风险管理,精准把握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情况。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引导客户合理运用资金,防范贷款滥用、挪用和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风险监测系统建设农信社应该构建科学的风险监测系统,建立与公司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体系,科学、正规、系统地获取、清晰地整合和科学地处理各种业务信息,有利于加强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控制,增强公司的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制1. 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为防范大额信贷业务因各种风险而引发的损失,农信社应该积极制定、执行和完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在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方面,农信社应该坚持风险可控的原则,并根据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标准,量身打造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2. 完善核心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各项业务符合监管要求和公司规定。

在大额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农信社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司核心管理制度,强化审批和贷后监管,完善贷款追偿工作机制,及时处置逾期贷款和坏账,避免风险对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

农信社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路径探析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承担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任务。

在开展大额信贷业务过程中,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工作,以确保资金安全和信贷资产质量。

本文将从规范大额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对农信社的业务路径进行探析。

农信社应该加强对大额信贷业务的规范。

在开展大额信贷业务前,农信社应该制定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明确合作农户的准入标准,要求农户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明确审批流程,建立多级审批机制,确保审查环节的权责分明;明确贷后管理措施,及时跟踪贷款用途和还款情况。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范体系,才能规避风险,确保业务的正常开展。

农信社应该强化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一方面,农信社应该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并建立风险分类和评级体系。

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将客户划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以便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

农信社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和分析客户的信用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农信社还应该加强与政府、农业相关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农信社应该持续改进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加强对业务操作的监督和检查。

农信社还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业务研讨会,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

农信社在开展大额信贷业务时,应该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责任和要求;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风险分类和评级体系,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还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农信社要持续改进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

只有这样,农信社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信社存量贷款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作者:吴金星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10期摘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三农”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由于地位和责任特殊,农信存量贷款风险高于其他金融机构。

存量贷款风险管理力求寻找出一条规避风险的途径,增强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能力,建立规避风险的有效机制。

本文从普遍性和个性上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存量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存量贷款规避风险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对象和现行的政策环境、经营体制、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合作社发生存量贷款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

按照普遍性分析存量贷款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体制转变、市场变化、自然风险、政策性的因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因此,探寻一条规避风险的途径,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农信用社存量贷款风险的普遍性成因分析1.农信用社经营观念落后形成的贷款风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化进程推动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每一次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引起的新旧体制转轨,都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的冲击。

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因自身素质、经营观念落后等原因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

一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信社没有把集体贷款债务分摊到户形成呆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由于农村信用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际,经营观念未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及时做好农村集体债务的分摊落实工作,至使一些农村集体贷款债务没有分摊到户。

有的虽已分摊到户,但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工作力度不够,面对农民不认可或农民认账不认还而束手无策,从而最终形成了大量的呆滞、呆账贷款。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倒闭使贷款成为坏账。

许多乡镇企业借转换经营机制之机,用欺诈或变相欺诈的手段将新老账务划断,把贷款债务留在了已经为“空壳”的老企业,财产转移到新组建的新企业中。

农信社追讨无策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长期挂账,随着空壳企业的破产、倒闭,贷款债务变成坏账。

三是基层商业企业在经营权、所有权发生变化时没有采取措施,使贷款质量恶化。

基层商业企业在实行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制度放开、报酬放开之后,采取了租赁承包及拍卖等方式经营权、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是稳定的信用贷款客户,贷款方式多为信用贷款。

面对经济转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农村信用社经营意识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没有采取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措施,没有对贷款对象及贷款方式进行调整,使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

四是企业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资产发生了转移,而农村信用社未能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贷款的债务转移。

另外,合资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也时有发生,使贷款债务追讨更加困难。

2.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的影响。

市场经营风险的影响主要分为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人的影响和市场风险对信用社的经营的影响等两个方面。

从市场对贷款人的影响来看,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尔虞我诈,给贷款人经营带来风险。

市场竞争导致了一些贷款人的经营效益下降,甚至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收回。

市场经营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存量贷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信用社没有意识到市场风险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忽略了必要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贷款户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缺乏预见性,人为的给存量贷款造成风险。

二是没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网络,市场信息把握失误。

由于农信社没有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没有建立市场信息的收集、咨询、分析网络,基层社的信贷人员往往对市场的信息不堪了了,有时只能依靠贷款户自己介绍市场的相关信息,误导了基层信贷人员对市场的判断。

于是,出现了对没有市场的项目或企业发放了贷款怪现象,给存量贷款风险埋下隐患。

三是农信社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驾驭市场经营。

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受到了知识结构的影响,对贷款评估、技术分析、市场分析及对新技术、新产品信息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低下,对一些只有短期效益而没有长期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企业发放贷款,使信贷资产存量转化成为高风险贷款。

由此可见,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存量风险形成的影响,有程序上的缺失,有制度和机制的漏洞,关键是农信社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无法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

3.国家政策对信用社贷款带来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作为必须承担国家“三农”政策,宏观调控农村经济任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民、农业经济的支持是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

目前,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利益低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风险先天性就大。

因此,党和国家的一些对农业的导向性政策必须通过信用社信贷,来体现党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关心,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有风险也必须落实。

第二,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及农民来讲,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一些带有政策色彩的问题贷款的处理比较棘手,因此一些贷款就成为政策性呆账贷款,成为具有高风险性质的贷款存量。

第三,由于农村信用社实行为社员服务的政策,不能单纯追求利润。

因此,抵御贷款存量风险能力较差。

4.信用社干部自身素质给农村信用社贷款存量风险一是受到地方行政干预,信用社不能自主选择贷款人和贷款方式。

其二是为了竞争和争夺市场乱拉客户,不讲求经济效益,盲目发放贷款。

其三是贷款不按规范化管理程序办事。

个别农村信用社信领导专横,一个人说了算;有的一味照顾领导关系,不敢坚持原则。

一方面是信用社干部素质低,决策不当使不该贷款的对象贷了款。

另一方面在已发放的贷款中,由于贷款对象不当和贷款方式选择不当而造成了大面积的逾期贷款,形成了较严重的贷款存量风险。

二、规避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途径1.信用风险化解的途径。

信用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也是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以上所述种种原因,贷款人的信用观念被淡化,在这时期信用发生危机给农村信用社存量贷款造成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人有意违约或因客观原因无力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而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存量资产损失的风险。

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贷款人不能如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贷款应收未收利息不断积累循环上升,坏账损失更难消化。

对于这种情况规避存量贷款的风险,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解决。

第一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存量资产损失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确属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由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承担消化,逐级向上报力求尽早解决。

第二给农村信用社适当放权,使之在有确凿证据的基础上有权核销一定额度的呆账。

在农村信用社自身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允许其提高呆账核销比例。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使农村借款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时得到补偿,有能力尽快恢复生产,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第四重建农村信用,确保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

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和经营环境特点,采取贷款信用连带担保办法。

在难时能贷得出,期满能换的上。

若一家违约众人连带信用受损,共同承担责任。

一方面信用担保行之有效,另一方面增强信用社贷款的保障。

第五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

伴随着老一代农信员工推出工作一线,新一代年轻员工上岗。

建立健全信贷规章制度、完善信贷流程,树立严格遵章办事的工作作风成为农村信用社规避风险要务。

同时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是规避风险的关键。

第六转变经营观念,严格监控贷款使用过程。

对因贷款人变更、企业破产等事项出现时要及时介入,采取财产保全等法律措施减少风险;对因不作为造成的贷款风险,追究经办人的经济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刑事责任。

2.规避财务风险的途径财务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经营亏损,历年挂账难以核消。

不生息资产比重过大,流动性困难,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形成于1996年农行与农信分家形成的历史包袱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时期的保值储蓄没得到国家的补偿,形成的巨额亏损。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资本金成本较高,各项存款中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到了60%以上。

其大量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利率严重倒挂,形成的亏损。

针对这些问题规避财务风险的途径是:一是厘清责任,共担历史包袱。

按照历史包袱形成的原因,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各自承担责任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

二是利率政策向农信倾斜,解决利率倒挂。

中央银行应体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对农村信用社转存于央行的农民存款实行利率优惠,解决利率倒挂的现象。

三是实行减免税收政策。

农村信用社承担支农的重任,国家可将其作为农业企业从而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对贫困山区和高风险信用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的优惠政策,以使其充分得到休养生息,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

3.规避经营风险的途径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是指其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存量贷款资产风险。

规避经营风险的途径:一是要树立市场经济经营理念,明确服务“三农”的宗旨,做强不做大,量力而行,规模适中,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强化领导。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选聘有现代金融管理能力的人出任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使农村信用社经营健康发展,控制经营性信用风险。

第三,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稽核监督,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和责任追究制,保障农信经营绿色发展。

第四,创新服务农村经济产品,强化成本意识在做强服务“三农”事业的同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五,要加强信用社员工教育及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并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为农信事业培养一大批有敬业精神、有经营思想、甘心为“三农”服务的干部职工队伍。

参考资料:[1]浅谈湖南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对策《企业开发》2009.9[2]改革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农信风险管理《贵州财经学报》2006.2(作者单位:寿光农村商业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