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2.3制取氧气同步教案

合集下载

2.3 氧气制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氧气制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氧气制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气的特性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及其原理;3.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实验器材:石膏模型、导管、酵母、糖和酵母培养液。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我们必需的? - 这些物质是怎样得到的?2. 氧气的特性和作用•讲解氧气的分子式、气味、颜色以及与燃烧和呼吸的关系;•探讨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3. 氧气的制取方法•示范演示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讲解各种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过氧化锌法、过氧化铅法、过氧化氢法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制取方法的利弊。

4. 实验探究•准备酵母发酵实验;•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以及如何收集和判断其性质。

5. 应用案例分析•讲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炼钢、发动机燃烧等;•讲解氧气在医疗抢救中的应用,如氧气吸入疗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自选一个氧气制取方法进行实践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课堂总结•简要复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做好笔记;2.思考并整理氧气的制取方法、应用领域、实验探究等方面的问题;3.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探究和应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对氧气的理解和认识的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

下一节课将针对学生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教案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化钾+ 氧气加热
第一环节
[实验探究]
分析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结合书中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第二环节
[阅读资料]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教师讲解]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师强调]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板书]
二、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环节
[小组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对比化合反应,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表下过氧化氢
溶液中产生
的氧气
2、加热过氧
化氢溶液,
检验产生的
氧气
3、检验常温
下加入二氧
化锰后的过
氧化氢溶液
中产生的氧

观察现象并
解释:常温
下,二氧化
锰可以加快
过氧化氢的
分解速率
理解并思
考,催化剂
是否是唯一
的,如何设
计实验验证
氧化铜是过
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
组内讨论、
交流,总结
并展示结果
培养学生
观察实际操作
能力、分析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

引导学生
通过归纳形成
概念
温故知新
3、表示AB→A+B+……。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3.氧气收集、检验方法的掌握。
4.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究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5.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课堂练习: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9.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化学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体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看能坚持多久?(体验游戏)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二、推进新课[过渡]氧气是生命的养料,到目前为止,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吗?[归纳总结]分离液态空气法(工业制法);分解氧化汞。

[讨论交流]在实验室中用这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是否适合呢?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考虑哪些因素?[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药品的原则:原料易得、产物纯净、安全环保、操作简单。

[过渡]阅读教材第37页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演示]实验2-5(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教材第37页的表格)。

[特别提醒]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②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时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③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④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⑤用排水法收集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归纳总结][过渡]在实验室中,还常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但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为什么呢?[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教材第38页的探究实验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讨论交流]①该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吗?怎样用实验证明?(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②二氧化锰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课题制取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一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梳理空气、氧气的学习要点,建构物质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的作用。

科学思维: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探究氧气的制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讨论思考根据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氮气;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交流讨论:倾听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制取气体收集装置: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中注意事项先分析实验装置,然后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2个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2个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
小结:让学生回忆三战得出的结论,由此引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回忆课堂所学,总结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催化剂
学生了解生活,开拓知识面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随堂检测: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完成课堂习题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检查课堂效果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从学生感兴趣的角色扮演出发,视频引起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
新授:
探究问题一:化学反应速率之战
〔演示实验〕教师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二氧化锰的作用
观察加入二氧化锰前后的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也为后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探究问题二:化学性质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学习,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
仪器、药品
1、试管、烧杯、托盘天平、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引用“英雄”和“魔鬼”这两个角色,再结合《生活大爆炸》中的大象牙膏实验视频。
进行角色代入,被实验吸引,急于探究原因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课后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的第2.3节,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氧气的特性、制取的方法以及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并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了解氧气的一些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能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1.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了解氧气的一些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性高锰酸钾、蒸馏水、锥形瓶、玻璃管、水槽、点火棒等。

2.教具: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引出问题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导入问题:你知道氧气是什么吗?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展示实验操作步骤使用投影仪和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关键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将锥形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用玻璃管连接锥形瓶和水槽。

2. 加入试剂:将酸性高锰酸钾加入锥形瓶中。

3. 开始制氧:将蒸馏水注入锥形瓶中,使试剂溶解。

4. 收集氧气: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玻璃管收集氧气。

第三步: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制取氧气的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第四步:实验结果观察与讨论实验结束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制氧方法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制取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熟练程度不同,教师进行分层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氧气的制取原理,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安全、准确、规范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了解我国在氧气制取技术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如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室安全等,以便课堂上积极发言。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登山、潜水等活动中氧气的应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这些活动中起到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制取氧气(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2.3制取氧气(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并动手制取氧气。

能力目标: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收集等基本实验操作。

情感目标: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基本操作。

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规范性。

三、【教学用品】实验仪器:试管、橡胶塞、导气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铁丝、棉花、木条、火柴、高锰酸钾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PPT六、【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阅读教材,了解下列重点知识)1、什么是催化剂?什么是催化作用?2、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何区别?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三种?(二)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我们知道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还能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三)新课学习2、分解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溶液。

【演示实验】[实验2—5]过氧化水 + 氧气H2O2H2O O2【设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演示实验】[实验2—6]【课件展示】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胆矾溶液)、氧化铁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具有催化作用。

3、加热氯酸钾(KClO3,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的混合物制氧气。

氯化钾 + 氧气KClO2【学生交流】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讨论】反应物只有一种,反应前后物质的种数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1.催化剂、催化作用(难点)了解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归纳认识催化剂的概念与作用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了解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3. 分解反应(重点)知道分解反应特点,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4.氧气的工业制法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氧来乐”是养鱼伯伯的“救命药”,鱼塘内定期使用可避免鱼儿缺氧死亡。

【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

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我们进入化学实验室探究过氧化氢是如何分解放出氧气的?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就可放出氧气,通常还放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探究实验(1)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课堂讨论上述实验中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吗?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可重复使用。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净、干燥、称量,会发现反应后的二氧化锰与反应前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且化学性质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①在试管中加入5 mL约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无氧气放出或只有少量氧气放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且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作业小结的内容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等。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会进行教学反思。我会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思考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课程开始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氧气的基本知识,但对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让他们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将会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指导他们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力量。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将能够看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将能够培养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实验过程培养过程与方法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我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3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主题。在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中,制取氧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3.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并运用到氧气制取实验中。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制取氧气的最佳条件,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氧气的场景,如登山、潜水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提出问题:“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氧气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讲解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氧气的其他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步骤,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以及注意事项。
3.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讨论并分析其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氧方法的适用场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3 制取氧气 教案 (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3 制取氧气 教案  (1)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5.装配顺序和铁夹位置。

6.操作先后:先预热后固定;先气泡均匀后收集;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原因: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教学反思:
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本节课活动较多,应注意节奏的控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在反应中放出热量;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

氧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研究方面还有许多用途。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火箭的发射等。

氧气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所以我们要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操作](1)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2)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实验现象]加热开始后,水槽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过一段时间后,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有首歌唱道“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大众离不开共产党”。

这是为什么?实际上鱼儿与瓜儿都离不开的氧气,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

本节我们重点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鉴别方法,先看预习提纲。

【学生展示】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1)固体加热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2)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讲授新课〕〔引导分析〕分析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从原料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来分析有何异同?能否用同一套装置获得氧气?〔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型〔演示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反应原理(二)反应装置(固体加热型)(三)实验步骤1、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问题: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演示并讲解气密性检查方法及原理2、装药品、装棉花、集气瓶装满水备用;3、固定装置;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再定点加热)5、收集: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6、先撤导气管,后撤酒精灯引导注意操作要点:a、为什么试管口放棉花?b、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为什么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小结〕总结实验步骤:1查、2装、3 定、4 点、5 收、6离、7 熄,可简单归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为什么?那种方法更纯净?(五)检验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验满: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一、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室收集证据和做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依据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及形成结论。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其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和分工协作能力。

三、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走进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实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和使用方法。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对氧气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说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回忆再现。

【科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及气体的收集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调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六、教学难点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氧气的物理性质,检验氧气的方法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c.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瓶收集满的氧气,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是如何制取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制取氧气做好铺垫。
4.学会运用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学习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获取、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b.各小组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装置选择、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等。
3.拓展作业:
a.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其他制取方法及其优缺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b.学生可以探讨氧气在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预习作业:
a.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气体的收集、纯化和检验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
a.书写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列举三种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分析其优缺点。
c.描述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教学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3.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制取氧气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b.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氧气制取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其次,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未佩戴防护眼镜、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并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7.课后作业:布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制取氧气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室制氧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模拟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熟悉实验流程,降低实验风险。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在讲解氧气制取原理时,部分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的操作不规范;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例如,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将加强对学生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将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取氧气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你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既然氧气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和探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板书: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3)加热氯酸钾。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观察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状态的物质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讨论交流:阅读课本P45~46,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加入药品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
(用手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什么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炸裂试管)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试管炸裂)
(5)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排水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6)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那是导管里的空气,收集的气体不纯;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7)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排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8)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水槽内的水倒流,从而使试管炸裂)
归纳小结: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将导管伸入水槽;
③根据酒精灯高度固定好试管,试管口略向下;
④点燃酒精灯;
⑤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当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时,证明气体已集满,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取出,正立于桌面上;
⑥将导管撤离水槽;
⑦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注意事项: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药品平铺试管底部;
③铁夹夹持试管三分之一处固定;
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试管口放棉花团;
⑥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⑦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水+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
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
(需增加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可以用锥形瓶、广口瓶、烧瓶替代试管。

)
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
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
(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

)
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
实验:(1)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
(2)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倒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
(3)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
这个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氧化锰即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除了不用在试管口放棉花团之外,其他均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一样。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讨论:上述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中,有什么特点?
都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学习课本P40资料卡片“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分离,是物理变化。

三、练习设计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在线”部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并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能力在线”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