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中开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父母要从自身的言行举止入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尽量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纪律性,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学校教育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家长是孩子的双重引导者,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体系,包括理论知识的普及、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引导孩子正确树立“礼貌、守纪、助人、自律”的基本行为准则,让孩子明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多么重要。

社会教育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又一个重要舞台,社会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从中汲取养分。

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孩子在参与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多陪伴孩子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多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

媒体教育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一大助力。

在农村地区,孩子们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媒体手段,比如电视、网络等,引导孩子积极观看一些有益的节目和网站,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可以通过一些媒体教育活动,比如绘画比赛、读书活动等,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并不够良好,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谈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农村地区,有些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或劳累等原因,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存在疏忽。

家长首先需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要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

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在孩子面前吸烟、骂人等不良行为。

也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定期帮助家务,礼貌用语等。

这样,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就能不知不觉地接受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地方。

在农村地区,一些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养成。

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灌输,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能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习惯养成能力。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成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社会也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农村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也会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影响。

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和教育。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倡导文明礼仪、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良好价值观念,引导农村小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劳动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农村地区,要想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行为养成;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社会则需要倡导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进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投入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首先,家长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整理书桌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对小学生的主要行为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如遵守规则、礼仪文化、勤劳节俭等。

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正向引导。

其次,教师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者。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等途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如在孩子们的作业上多给予认真、细心、仔细的评价;在管理上不断营造优秀文化氛围等等。

还应该在校园管理和事件处理中,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处理事务,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

教师的教育方式要体现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应建立起健全的教育机构、服务机构等,为小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和培训;社会还应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普及生活常识、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开展爱心助学、救助、关爱等活动。

综上所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不断努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32、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日常习惯和礼仪的教育

32、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日常习惯和礼仪的教育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日常习惯和礼仪的教育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学,离上派较近,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大多为失地的二代农民,丢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本身的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外出务工早出晚归,他(她)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

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较宠爱,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从而导致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行为粗鲁、张口脏话、随地吐痰者等现状,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日常习惯文明礼仪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我校进行了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生日常习惯和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日常习惯和礼仪养成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优化环境,营造学生日常习惯和礼仪氛围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营造良好的习惯和礼仪氛围,是促进礼仪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学校围绕文明习惯和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

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

如: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坛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二、课堂渗透,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和礼仪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

因为在各种途径中,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计划性、主动性更强,活动的效果更明显,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更强的作用。

因此,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等,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和文化传承的差异,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家庭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强调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农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起立、问候、整齐列队等基本的行为规范。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孩子的互助、友爱和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社会经验。

社会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社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社会,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要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农村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局限,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教育的全方位支持,才能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所以,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与工作的成绩以及生活的质量,进而影响我们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孔子告诉我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

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

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认清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调查,居住在本地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多数,这些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具有以下特点: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

家庭条件好的,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

城乡结合部学校招收的学生多属打工族、经商族的孩子。

他们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

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完农活忙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特别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二、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1、耐心辅导、不断鼓励、持之以恒。

一年级刚进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行为习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有行为习惯的概念,这时需要家长协助。

正如上面说过的那样,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大多在外务工,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要辅导孩子的意识。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人:李永霞单位:阿克苏市第十二小学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十日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又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使课题具有现实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全国少工委文件《关于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特别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教育,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

”(二)教育现状使课题具有创新价值我校成立于2000年,原为铁路系统学校,2004年交归地方。

由于地处阿克苏市火车站附近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比较集中。

2005年起,我校学生中外来流动儿童已达60%。

目前随着火车站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源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我校1197名在校生中,外来流动儿童仍然占到50%。

其中有3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

这就造成相当比例的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这无疑就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压力,怎样改变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是我校德育工作者刻不容缓思考的问题。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教育孩子:1. 从小教育孩子要有礼貌,说话要文明,遇到问题要心平气和。

2. 与孩子共同学习、玩耍和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3. 父母要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以此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孩子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强调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鼓励学生在遵守规则和班级纪律的基础上争取自己的权益。

2. 定期开展课堂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要坚持劳动、勤奋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 建立奖惩制度,强化正面激励,及时表扬优秀表现,使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到肯定和快乐;同时,对不良行为要采取适当的惩罚,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孩子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和培养。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建议:1. 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脾气暴躁、情绪失控等问题。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要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和义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己整理书包、洗漱、整理办公桌、床铺等,锻炼他们的自理和协作能力。

4. 强化孩子的劳动观念。

要让孩子学会勤奋工作、珍惜物资、爱护环境、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总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共同体。

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孩子们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家庭入手。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要有文明的言行举止,不说脏话,不打架闹事,不乱扔垃圾等等,要求孩子们积极模仿。

也要注重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比如说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学会耐心等待,要学会尊重师长和长辈,要学会团结友爱,要学会勤俭节约等等。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说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遵守纪律等等。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奖励机制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人际交往,这都会影响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社会教育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社会可以通过媒体、政府、 NGO 等渠道来普及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传播,引导社会公众一起关注、支持和推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予以高度重视。

家庭应当做好前期的奠基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习惯;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致力于培养出一支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农村小学生队伍。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以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为载体坚持常抓不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逐步养成。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整体素质不高,有部分家长不识字,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在外打工,即使闲暇时也很少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

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

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

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根据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情况,具体落实良好的行为。

教师要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构建养成教育网络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养成教育任务。

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道德知识上的教育和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并监督他待人接物的礼仪。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相结合是最好的模式。

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我校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出生在农村的农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有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农村教育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良好人际交往习惯三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农村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讲究学习的环境。

其次,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划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分配精力。

此外,还要鼓励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如读书笔记、考试技巧等。

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农村小学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加强生活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生多从事农活,面对很多安全隐患,需要学习正确的安全行为,如如何正确使用农具、如何预防火灾等。

其次,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卫生习惯。

农村环境相对较差,农村小学生要学会个人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此外,还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如学会自己做饭、洗衣服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为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三、培养良好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农村小学生社交能力的体现,也是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礼仪习惯,使他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懂得敬老尊师、友善待人、团结合作。

其次,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增强农村小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养成一直是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不仅仅关乎孩子的个人发展,更与社会的未来与稳定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习得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注重纠正孩子的错误。

例如,不捡垃圾、不乱扔、不说脏话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发挥模范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通过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帮助孩子逐渐养成遵纪守法、习惯劳动、尊敬老师的好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与引导,通过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孩子的思考与表达,引导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尊老爱幼、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面。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书籍、电视、家庭活动、游戏、户外活动等。

通过这些途径,孩子可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规范,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这些途径也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素质。

总之,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共同塑造的结果。

家长需要一直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要注重德育、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热爱集体的品质。

社会教育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社会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做出正面的贡献。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关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体现了孩子的素质教育,也是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奠定基础。

本文将阐述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良好品德培养良好品德,是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首要任务。

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教育与文化中所形成的,是道德、修养和心灵状态的统一体现。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品德如何教育,运用有趣的故事、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等方式,引导孩子体验深刻的理解。

二、关注课堂纪律小学阶段,课堂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

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讲课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齐声读单词、统一动作齐心协力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良好的语言的学习。

三、弘扬集体荣誉感在班级里,强化班级的统一性和荣誉感,让孩子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让孩子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完成班级任务,达到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努力提高班级成绩。

四、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教育小学生遵守规则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接受规则的过程就是接受生活、接受社会的过程,做事不能一次性做好,需要在学习中经受挫折、接受改正。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大纲,规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遵守时间、节奏。

五、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开始,和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合作,共同照料孩子。

尤其是现阶段,随着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不断上升,学校和家庭应该保持联系,提醒孩子如何正确戴口罩、勤洗手,并加强对孩子的卫生知识普及。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共同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农村小学生在教育背景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下,往往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农村小学生最早接触和了解社会的地方,家庭
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要有敬业爱学的
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们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守信、勤劳等。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守规矩、以德为先。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
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场所。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
操和道德观念。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道德素养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社会的参与也是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
会机构等应该积极参与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社会大
众也应该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
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需要家庭的支持与引导、学
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于塑造学校良好的风气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要注重养成学生的自律习惯。

在农村小学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需要独立完成大部分任务,如自己管理作业、自觉整理书包、自律地完成作业等。

教师要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和监督来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觉安静、遵守纪律,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自律行为,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律能力。

要重视对学生的环保、卫生意识的养成。

农村小学生通常生活在相对原始的环境中,因此有必要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还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爱干净、讲卫生等,以预防疾病和维护自身健康。

要培养学生的友爱、诚信习惯。

友爱和诚信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帮助他人。

要引导学生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抄袭、不作弊,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纲常意识。

规矩纲常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道德故事、进行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和遵守规则的积极态度。

教师要自身身体力行,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环保意识、友爱和诚信品质、规矩纲常意识等,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孩子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影响。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家庭教育。

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的行为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有纪律、有关爱心的人。

家庭教育还需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家长需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学校教育。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境。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各种形式的普及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倡阳光、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模仿学习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要注重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社会教育需要通过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奉献精神等良好品质。

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爱心人士来学校开展一些讲座,向学生讲述一些社会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性格、特长都各不相同,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因材施教。

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

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学生流动性大且参差不齐。

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孩子,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家长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调查发现,我校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为外来民工子女。

因此,我校学生在文明礼貌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校园内摸、爬、滚、打现象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有的还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搭板缝隙中;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肥西县的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大的方面来说,几十年来,文明国家意志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在文明礼貌方面不容乐观。

譬如,在语言文明方面,礼貌待人方面等,中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深州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

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搞、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文明礼貌的培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正因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浅谈城乡结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四川省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邹小英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地处高县庆符镇,随着高县政府的搬迁,庆符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城所在地,而我校的定位由原来的乡镇小学变为城镇小学;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更满足高县老百姓对的教育需求,成为高县县城人民所信赖的学校;我校必须从以前的定位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为积极争取创建“特色名校,质量强校”而努力奋斗。

但由于我校刚定位于城镇小学,而面临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很大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他们来到县城,因受到县城外界环境的干扰,思想没有乡镇小学的单纯、行为习惯没有没有乡镇小学的规范;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造成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故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尽快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健康、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所在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校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就是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状况,找准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切实解决学生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健康的道德品质,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外在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并形成内驱力,开拓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科学发展。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4-12T15:23:06.5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作者:韦仲毅[导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永恒话题韦仲毅南宁市罗贤路小学 5300074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在学生成长过程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小学是人生奠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必须重视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把行为习惯落到实处,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本文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找出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行为习惯调查分析对策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着手,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在学生成长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小学是人生奠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必须重视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把行为习惯落到实处,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城乡结合部学校地处农村和城市之间,学校生源以进城务工人员、村民、廉租房子女为主。

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长素质不高,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缺乏教育方法。

受家庭环境和居住地特殊性的影响,孩子们行为习惯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化,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

因此,要想解决城乡结合部学校所面临的教育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现状分析城乡结合部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在学校所体现的行为习惯具有以下特点:(一)文明礼仪习惯方面:1.大部分同学文明礼仪方面表现较好,但是表现不均衡。

许多同学在校园见到教师能主动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但是与同学相处时很少能用到礼貌用语;有客人来学校参观、访问时,部分学生会对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胆怯、不够大方的一面。

因此文明礼貌用语方面有待加强。

2.文明礼仪受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

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学生流动性大且参差不齐。

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孩子,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家长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调查发现,我校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为外来民工子女。

因此,我校学生在文明礼貌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校园内摸、爬、滚、打现象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有的还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搭板缝隙中;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肥西县的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大的方面来说,几十年来,文明国家意志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在文明礼貌方面不容乐观。

譬如,在语言文明方面,礼貌待人方面等,中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深州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

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搞、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文明礼貌的培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正因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结合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实践,我觉得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研究日趋重要和紧迫。

所以,要想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大局抓起。

根据我校学生流动性大,特殊群体占比重高的特点,学生文
明礼貌习惯培养需从大局抓起:言传:学期初,制定一学期周期性文明礼貌的训练重点,要求班主任老师利用文明礼仪课、班队活动进行理论教育。

身教:老师们在业余以身作则,作画表率作用。

同事,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关于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园文明星星评比“等。

做好资料的争论工作。

二、从细节入手。

俗话“细节决定成败“。

注重特殊群体文明礼貌的细节教育,
促进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寻找校园内的不雅之处,学生的点滴不文明现象和行为。

要求值周老师利用现代化设备(照相机,摄像机)记录学生点滴不良习惯(如:讲方言、脏话,同学之间吵架等)。

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

对学生习惯、行为养成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抱我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兼顾道理字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房租春夏评价主体的局限性,文明每周一张的学生日常行为卡和每月一期的家校联系表,上有学生自评、教师评、家长对学习的建议等内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拥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孩子,就是祖国的希望。

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耐心的引导,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不然无法落实学生的文明和利用。

所以,让我们全社会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