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控制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1章 绪论

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 信号转换和处理包括电压匹配、极性转换、脉冲整形等,对 于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而言,必须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或数 字信号变换为可用于计算机运算的数字量。数据处理的另一 个重要作用是去伪存真,即从带有随机扰动的信号中筛选出 反映被测量的真实信号,去掉随机的扰动信号,以满足控制 系统的需要。 •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是信号滤波,模拟控制系统常采用模拟 器件构成的滤波电路,而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往往采用模拟 滤波电路和计算机软件数字滤波相结合的方法。
GD2 4gJ ;
n——转子的机械转速(r/min),
60 m n . 2
第1章 绪论
•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就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对于直 线电动机来说就是控制速度和位移。由式(1-1)和式(1-2) 可知,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 磁转矩Te,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 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 为了有效地控制电磁转矩,充分利用电机铁心,在一定的电 流作用下进可能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以加快系统的过渡过 程,必须在控制转矩的同时也控制磁通(或磁链)。因为当 磁通(或磁链)很小时,即使电枢电流(或交流电机定子电 流的转矩分量)很大,实际转矩仍然很小。何况由于物理条 件限制,电枢电流(或定子电流)总是有限的。因此,磁链 控制与转矩控制同样重要,不可偏废。通常在基速(额定转 速)以下采用恒磁通(或磁链)控制,而在基速以上采用弱 磁控制。
第1章 绪论
• 1.2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直流电动机电力拖动与交流电动机电力拖动在19世纪中叶先后诞 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1890年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利用尼古拉· 特斯拉的专利研制出第一台交流 同步电机;1898年第一台异步电动机诞生),在20世纪前半叶, 约占整个电力拖动容量80%的不可调速拖动系统采用交流电动机, 只有20%的高性能可调速拖动系统采用直流电动机。20世纪后半 叶,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带动了带动了新一代的交流调速 系统的兴起与发展,逐步打破了直流调速系统一统高性能拖动天 下的格局。进入21世纪后,用交流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 成为不争的事实。 • 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简单,转矩易于控制。其换向器与电刷

Simotion_D_V4.0_快速入门

Simotion_D_V4.0_快速入门

Simotion D V4.0 快速入门之Simotion D 组态及调试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运动控制部2007.3第一章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概述现在许多机械制造领域中都有这样的一种趋势:机械运动越来越复杂,对速度及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往这些运动任务是由机械元件以及若干电子装置来完成的(例如:输出凸轮控制器、位控及多轴模块),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功能变化或是有额外的功能需求都将需要更换元件、采用新的结构、配置、参数设置及甚至重新编程。

同时用于元件更换的库存量也将增加。

针对这种趋势和需求西门子公司推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SIMOTION 运动控制系统:•由一个系统来完成所有的运动控制任务•适用于具有许多运动部件的机器SIMOTION 提供了最佳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从简单的速度轴控制到复杂的多轴电子凸轮插补•从几个轴的同步运行到上百根轴的高精度的角同步关注的领域:•纺织•印刷•橡胶塑料•包装•金属压机•连续物料加工其他第二章 Simotion 运动控制系统硬件概述作为运动控制系统,SIMOTION 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定位、同步等)以及工艺控制(压力、温度控制等)集中在同一个系统中。

SIMOTION 提供了三种硬件平台:• 控制器平台,SIMOTION C ; • 驱动器平台,SIMOTION D ; • PC 平台,SIMOTION P 。

同一个控制程序可以在任意一种平台上运行。

其中,SIMOTION D 是基于SINAMICS S120驱动平台的驱动系统,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极其紧凑同时具有强大控制功能驱动控制系统。

SIMOTION D 具有若干种规格,具有不同的性能,其中SIMOTION D435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应用。

它带有两个具有时钟同步的PROFIBUS 接口以及两个以太网口。

同样,SIMOTION D435也通过DRIVE-CLiQ 接口与SINAMICS S120的其它模块进行数据交换。

运动控制技术高职教材

运动控制技术高职教材

运动控制技术是高职教材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运动控制技术,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各种机械运动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技术在生产和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数控机床、机器人到自动化生产线,运动控制技术都是实现高效、精准和智能化的关键。

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运动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职教材中,运动控制技术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控制基础知识:介绍运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运动控制器:介绍运动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器。

3. 运动控制算法:介绍各种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算法。

4. 电机及其控制:介绍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控制系统,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机和控制系统。

5. 系统集成与优化:介绍如何将各个部分集成在一起,实现整个系统的协调运行,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运动控制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门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主要研究内容 动作发展是探讨因年龄变化而引起 的动作行为变化,如研究不同年龄 被试的投篮动作,跨度可由学龄前 到低、中、高年级乃至老年人。
24
25
第四节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的研究
对动作技能的控制与学习研究最初主要起源于两个领域:一 是侧重于与运动相关的神经过程研究的神经生理学,但很少 涉及对运动本身的研究;二是侧重于高水平技能研究的运动 心理学,但很少涉及神经机制的研究。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 历程中,两个领域在各自不同水平上开展着自己的研究,相 互影响并不多,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大研究领域开 始走到一起,促进了动作技能研究的迅猛发展。
26
一、早期研究
运动领域的研究
✓1823年,Bessel人差方程式,探讨技能控制。 ✓Fuller等(1892)测验了个体力量知觉能力的差异问题 ✓Judd(1908)研究了飞镖学习中的技能迁移绩效问题(水下靶 目标) ✓Woodworth(1899)揭开了肢体间的迁移现象。 ✓Bryan等(1897,1899)对收发莫尔斯电码技能的研究发现了 高原现象。 ✓Gilbreth (1909)等在这一阶段研究了关于书写技能的熟练程 度、关于获得最大运动学习的各种练习方法以及是否可以将技 能进行分解练习等,各种技能研究更加强调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性。
✓Adams(1968)对动作学习过程中感觉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理论 性论述;Henry和他的学生对动作程序产生了兴趣(Henry & Rogers,1960);Posner(1969)研究了注意和动作控制问题; Pew(1966)考查了练习与自动化现象。
35
✓Henry在60年代对动作行为的 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Henry 和他的学生对动作控制过程中 的程序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号 称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领域的 研究教父。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一章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概述
33
Paul M. Fitts (1912-1965)
34
✓在战后末期,对动作行为研究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人数开始减 少,但对运动技能研究逐渐感兴趣的体育教师的数量却快速增 加。
✓但Henry始终对动作行为研究兴趣不减,受过心理学教育,在 伯克利大学体育部工作。组建了体育运动心理学北美协会 (NASPSPA)和加拿大心理动作学习与运动心理学家协会。
• 目前在我国,已经与其它学科逐步分离,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20
运动行为(motor behavior)包含三个子领域
运动科学 Kinesiology
生物力学 Biomecha
nics
运动医学 Sports
medicine
动作行为
锻炼生理学
……
Motor
Exercise
Behavior
physiology
✓这一时期,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技术也愈来愈 复杂,对人们有效操作机械的能力要求提高。战后不久即出现 了人因工程或人类工效学。虽然这种思想始于军队,但现在却 出现在汽车设计(Lee, 2008)、生产装配线和工作空间的组织 等领域。
32
这一时期英国的成果
✓Craik(1948)等人提出了动作的信息加工理论 ✓ Wiener(1948)提出了《控制论》 ✓Shannon等(1949)的《通信中的数学理论》提出了信息加 工的重要规律,该理论后来引发了一系列对动作系统的信息 加工容量和局限性的研究。 ✓Fitts(1954)提出了关于运动时机特征—运动时间、运动长 度和准确性间的著名Fitts定律。 ✓《研究季刊》和《实验心理学杂志》刊发了大量有关动作 行为的研究成果
✓Adams(1968)对动作学习过程中感觉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理论 性论述;Henry和他的学生对动作程序产生了兴趣(Henry & Rogers,1960);Posner(1969)研究了注意和动作控制问题; Pew(1966)考查了练习与自动化现象。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解析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解析

第一章1.简述运动技能的四个特征(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操作目标;(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和/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4)为了实现技能的操作目标,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2.在金泰尔的分类法中,动作技能分类的两个纬度分别是什么?(1)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①调节条件②尝试间变化(2)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①身体定向②操纵3.在金泰尔的分类系统中调节条件是指什么?调节条件是指技能操作中必然存在并影响操作者运动特征的环境背景。

第二章1.什么是操作结果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测量的方法举出三至四个运动教学中运动技能测量的例子。

(1)操作结果测量:指为了说明动作技能操作结果而进行测量。

(2)操作过程测量:为了说明在动作操作过程中运动控制系统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

差异:①操作结果测量没有提供产生操作结果前肢体或身体行为的任何信息;②没有关于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系统的活动信息;举例:操作结果测量:①一英里跑或打一个字所用的时间;②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动作开始的时间;③垂直纵跳的高度;操作过程测量:①动作过程中肢体经过的高度;②动作过程中肢体运动速度;③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模式;2.简述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及区别。

(1)简单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者做出单一反应动作,这时所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每个信号需要特定的反应形式,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选择反应时。

(3)辨别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但被试者只需对其中的一个做出反应,对其他信号不做反应,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辨别反应时。

区别:①从刺激信号的数量来判断是不是简单反应时;②从做出的反应的信号数量来判断是不是辨别反应时。

3.将反应时分段的含义是什么?(1)在刺激信号发出和肌肉活动开始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这个间隔便是反应时的第一部分,称为前动作时(pre-motor time);(2)第二部分是从肌肉活动增加到外显肢体动作真正开始之间的时距,称为动作时(motor time)。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第一章:运动控制系统概述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1.3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1.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2.1 控制器2.2 执行器2.3 传感器2.4 驱动器2.5 运动控制器与执行器的接口第三章:运动控制算法3.1 PID控制算法3.2 模糊控制算法3.3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3.4 自适应控制算法3.5 预测控制算法第四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4.1 动态性能评估4.2 静态性能评估4.3 稳态性能评估4.4 鲁棒性评估4.5 节能性能评估第五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5.1 运动控制5.2 数控机床运动控制5.3 电动汽车运动控制5.4 无人机运动控制5.5 生物医学运动控制第六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6.1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6.2 运动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6.3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应用6.4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际案例6.5 建模与仿真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7.1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7.2 故障诊断算法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3 容错控制策略及其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7.4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可靠性方面的作用7.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第八章: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调整8.1 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8.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8.3 系统调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4 优化与调整在提高运动控制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8.5 运动控制系统优化与调整的实际案例第九章: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9.1 运动控制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9.2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9.3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9.4 运动控制系统在电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9.5 运动控制系统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第十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运动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运动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3 我国运动控制系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0.4 运动控制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挑战10.5 面向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教育与人才培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应用领域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IMOTION D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

SIMOTION D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
集成在 SCOUT 中的 STARTER 主要能实现以下功能: 硬件组态和识别(电子铭牌) 驱动参数的设置 电机动态特性的调试 故障诊断 驱动器项目的下装和上载
而作为控制系统的工程工具,SCOUT 除了能实现以上功能外,还能进行以下工作: • 轴控制参数的设定 包括轴的机械参数、回零点方式及运动性能参数的设定。 • 控制程序编辑 包括运动控制、逻辑控制以及工艺控制。运动控制任务的图形化编程运动控制图 (MCC) 可以以流程图的方式对机器程序顺序进行图形化编程。程序也可以用LAD及FBD编程。 对于复杂的逻辑控制、数学运算及运动控制还可以用ST结构化编程语言进行编程。这 三种编程方式均集成在SIMOTION SCOUT软件中。
SIMOTION 特别关注其 SCOUT 工程开发系统的用户友好性。 运动控制、逻辑控制与工艺控制 的工程开发,以及驱动器的组态与调试,均是由一个系统完成的。 实际上所有任务的处理均 可用图形方式完成,包括组态、编程、测试及调试。 友好的用户提示信息,实用的帮助功 能,自动的检查功能简化了任务的完成过程,特别适合于第一次编制运动控制程序的用户。 SCOUT 的所有工具均被集成在一起,并具有统一的形式。
SIMOTION D 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
SIMOTION D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Commissioning Getting Start
快速入门
Edition 03/ 20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 SIMOTION D 运动控制系统项目的建立、系统调试及运动控制程序的编写。 关键词 SIMOTION D 运动控制系统、项目建立、调试、编程 Key words SIMOTION D Motion Control System、Create Project、Program

第1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5版

第1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5版

1.4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是一个必然存 在的不可控扰动输入。
归纳出几种典型的生产机械负载转 矩特性,实际负载可能是多个典型 负载的组合,应根据实际负载的具 体情况加以分析。
恒转矩负载
负载转矩的大小 恒定,称作恒转 矩负载
a)位能性恒 转矩负载
b) 反抗性恒转 矩负载
TL 常数
1.3 运动控制系统转矩控制规律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式
d
( J m
dt
)
Te
TL
Dm
Km
dm
dt
m
1.3 运动控制系统转矩控制规律
当J为常数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 运动方程式
J
d m
dt
Te
TL
Dm
K m
d m
dt
m
1.3 运动控制系统转矩控制规律
忽略阻尼转矩和扭转弹性转矩,运 动控制系统的简化运动方比。
1.2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交流调速系统 交流电动机(尤其是笼型感应电
动机)结构简单 交流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具有非
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性质,比直流电 动机复杂得多。
交流调速系统
基于稳态模型的交流调速系统 转速开环的变压变频调速 转速闭环的转差频率控制系统
内容提要
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运动控制系统转矩控制规律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现代运动控制技术
电机学、电力电子 技术、微电子技 术、计算机控制 技术、控制理论、 信号检测与处理 技术等多门学科 相互交叉的综合 性学科 。
图1-1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
1.1 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图1-3 恒转矩负载

第1章 电力拖动运动控制基础解读

第1章  电力拖动运动控制基础解读

0 (a)恒转矩
Te
Te
图1-8 调速方式与负载类型的恰当配合
它的特性配合如图1-9所示。为使电动机在最高转速nmax时 能满足负载的需要,应使TM|n=nmax=TL,但在其它转速下电 机总有不同程度的浪费(TM>TL,PM>PL) . 可以证明,在最低转速nmin时,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将是 实际功率的D(调速范围)倍。
Te
为了使电动机在最高转速时能满足负载的需要,则 TM|nmax=TL|nmax,但在其它转速下电动机都有浪费(TM>TL, PM>PL),转速越低,浪费的越多。
可以看出风机类负载与两种调速方式的配合 都是不好的。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组成框图
1.4.1 模拟检测技术 1 直流测速发电机 •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 在模拟系统中采用 的较多。 • 需要注意的是中间 部分线性较好,但 在低速端和高速端 它的实际输出偏离 理想特性,如图112所示。
n +n +TL n +n +TL
-n -TL
0
TL
0
-n +TL
TL
图1-1 反抗性恒转矩负载特性
图1-2位能性恒转矩负载特性
它的特点:负载转矩基本上与转速的平 方成正比.
TL Kn
式中 K—比例常数。
2
(1-2)
属于风机类负载的生产设备有通风机、水 泵、油泵等。风机类负载也属于反抗性负载。
实际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可能是几种典型特性 的组合。例如在拖动位能负载的机械中,除了位能 转矩TLW 以外,传动机构和轴承中还产生摩擦转矩 TL0,因此实际负载转矩应为
TL TL0 TLW

Simotion_D_V4.0_快速入门

Simotion_D_V4.0_快速入门
图 326
21
第七章 Simotion D 运动控制程序
1. 位置轴的点动、绝对定位及相对定位演示程序
任务:使用 LAD 梯形图编程方式,用系统提供的 PLCopen 功能块编写“位置轴的点动、绝对定 位及相对定位”,用 Simotion D435 演示装置来完成。 程序分配如下: “MoveAxis”程序控制单元中包含有以下几个控制程序:
针对这种趋势和需求西门子公司推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SIMOTION 运动控制系统:
• 由一个系统来完成所有的运动控制任务 • 适用于具有许多运动部件的机器 SIMOTION 提供了最佳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 • 从简单的速度轴控制到复杂的多轴电子凸轮插补 • 从几个轴的同步运行到上百根轴的高精度的角同步 关注的领域: • 纺织 • 印刷 • 橡胶塑料 • 包装 • 金属压机 • 连续物料加工 其他
包括运动控制、逻辑控制以及工艺控制。运动控制任务的图形化编程运动控制图 (MCC) 可以以流程图的方式对机器程序顺序进行图形化编程。程序细节可以由LAD及FBD编程, 对于复杂的逻辑控制、数学运算及运动控制还可以用ST结构化编程语言进行编程。这三 种编程方式均可以集成在SIMOTION 系统中。 • 凸轮曲线设定
10
图 305A 6.编译并下载 simotionD 组态。 要想与集成的 Sinamics 联机,必须先下载组态。
图 306 出现提示,选择“NO”,并关闭硬件组态对话框。
11
图 307 通常上述工作完成后需对 SimotionD 集成的 CU320 进行速度环的优化,详细步骤请参照 “SINAMICS_120”的相关手册。
1. SIMOTION D 介绍:
安装技术 通常控制轴数 驱动连接器 分布式外设 集成 I/O PROFIBUS 接口 Ethernet 接口 PROFINET 接口 DRIVE-CLiQ 接口

simotiond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simotiondsystem

simotiond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simotiondsystem

SIMOTION D系统组态及调试入门 SIMOTION D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Commissioning Getting Start摘要:本文介绍了SIMOTION D 运动控制系统项目的建立、系统调试及运动控制程序的编写。

关键词:SIMOTION D 运动控制系统、项目建立、调试、编程Key words:SIMOTION D Motion Control System、Create Project、Program目录第一章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4)第二章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硬件概述 (5)1.SIMOTION D介绍: (5)2. SIMOTION D435硬件结构图 (7)第三章工具软件SCOUT 4.0.2 (7)1. SCOUT软件介绍 (7)2. 系统要求 (9)3. 软件安装注意事项 (9)第四章创建新项目 (10)第五章 Simotion D 轴(Axis)配置 (16)第六章使用“Control panel”调试轴 (24)第七章 Simotion D运动控制程序 (27)第一章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概述在许多机械制造领域中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原则,特别是那些依赖于运动控制的机器。

机械运动越来越复杂,对速度及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往这些运动任务是由机械元件以及若干电子装置来完成的(例如:输出凸轮控制器、位控及多轴模块)。

这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功能变化或是有额外的功能需求都将意味着更换元件、采用新的结构、配置、参数设置及编程。

同时用于元件更换的库存量也将增加。

唯一能够取代这些独立元件的方法是使用一种功能全面的自动化系统,它必须能够提供针对不同控制任务的解决方案,这就是:SIMOTION 运动控制系统:•由一个系统来完成所有的运动控制任务•适用于具有许多运动部件的机器SIMOTION 提供了最佳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从简单的速度轴控制到复杂的多轴电子凸轮插补•从几个轴的同步运行到上百根轴的高精度的角同步关注的领域:•纺织•印刷•橡胶塑料•包装•金属压机•Converting•其他第二章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硬件概述作为运动控制系统,SIMOTION 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定位、同步等)以及工艺控制(压力、温度控制等)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随堂练习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随堂练习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随堂练习第一章绪论·1.1 运动控制系统组成制的是A、双极性;B、单极性C、受限单极性;D、受限双极性参考答案:C3.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性能优于V-M系统的原因是 ;A、使用了不可控整流电路B、整流电路采用了二极管C、电磁时间常数小D、开关电路滞后时间短参考答案:D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2 稳态调速性能指标和直流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1.系统的静态速降△ned一定时,静差率S越小,则;A 调速范围D越小B 额定转速ned越大C 调速范围D越大D 额定转速ned越大参考答案:A2.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则静差率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确定参考答案:A3.电机的调速范围D可以由以下哪一项表示 ;A. B. C. D.参考答案:C4.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则静差率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确定参考答案:A5.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A.抗扰性 B.稳定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参考答案:B6.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的是指 ;A、超调量B、调速范围和静差率C、动态降落D、加减速参考答案:B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2.3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异步电动机由电网供电并以电动状态以拖动负载运行时,说法正确的是A从电网输入馈入电功率, 轴上输入机械功率B从电网输入馈出电功率, 轴上输出机械功率C从电网输入馈入电功率, 轴上输出机械功率D从电网输入馈出电功率, 轴上输入机械功率参考答案:C2.异步电机运行时其转子相电动势和频率分别为A,f1 B, sf1 C, sf1 D, f1参考答案:B3.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时,转子电流 Ir 会在外接电阻上产生一个交流电压,这一交流电压与转子电流的关系是A频率相同,相位相同 B频率相同,相位不同C频率不同,相位相同 D频率不同,相位不同参考答案:A第七章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7.2绕线型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1.在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附加交流电动势调速的关键就是在转子侧串入的电源要满足A可变频以及不变幅B不变频以及可变幅C可变频以及可变幅D不变频以及不变幅参考答案:C2.绕线异步电机稳定运行时,必有A B C D参考答案:A3.在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β角可以增加电动机转速 B减小β角可以减低电动机转速C调节β角不能实现平滑调速Dβ角的变化与电动机转速无关参考答案:B第七章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7.3 串级调速的机械特性3.对于同步电动机,不失速要满足的条件是A 转矩角B 转矩角C 转差频率vs<vsmaxD 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第八章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8.2 他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1.同步电机他控变频调速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结构简单 B 同时多台调速 C 根本上消除失步 D价格低廉参考答案:C2.大功率同步电动机的转速系统,为了保证同步电动机顺利起动,可采用A 恒压频比控制B 调整定子电压C 调整转子电流 D调整定子电源频率参考答案:A第八章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8.3 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1.对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正确的是A 电动机是直流电动机B 系统中的直流电动机通过巧妙设计取消了电刷C 电动机的转子采用瓦型磁钢D 电动机的定子采用瓦型磁钢参考答案:C2.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之所以能从根本上杜绝失步现象,是因为根据转子位置直接控制变频装置的;A 输出电压或电流的频率B 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幅值C 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相位D 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C3.自控变频同步电动机的组成不包括A 转子位置检测器BQB 速度传感器C 控制器D 逆变器UI参考答案:B。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运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控制机械和电子设备的运动,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1. 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制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2. 执行器:用于对被控制物体进行控制,例如电机、液压缸等。

3. 控制器:用于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对被控制物体进行控制。

4. 供电系统:为控制器和执行器提供电源供应,保证运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三章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针对具体的控制对象进行定制化设计。

下面讨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重要方面。

1. 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的类型根据被控制物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控制机械臂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2. 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算法是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根据被控制物体的特点和控制目标进行设计。

例如在机械臂的控制中,可以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

3. 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一般有单片机、PLC或者工控机等。

在选择控制器时,需要根据控制的任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控制器。

例如在小规模控制任务中可以使用单片机,但在复杂控制任务中需要使用工控机。

4.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尽可能的降低故障率。

例如可以采用备件系统来解决某些关键部件故障的处理。

第四章运动控制系统的实现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的硬件搭建系统的硬件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供电系统等。

在搭建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硬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 控制算法的编写控制算法的编写一般使用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控制电路
+
+
Us
ton Ud
VT Us
_
VD
M M
_
O
T
a)原理图 b)电压波形图
t
图1-5 直流斩波器-电动机系统的原理图和电压波形
PWM变换器的作用是:用PWM调制 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 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系列, 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 调节电机转速。 。
(1)触发脉冲相位控制;
(2)电流脉动及其波形的连续与断续;
(3)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4)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机械特性; (5)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和 传递函数。
1.2.1 触发脉冲相位控制
T VT uVT u2 ud R id L
可控整流电路中, 调节触发装置 GT 输出脉冲的相位, 即可很方便地改变 输出平均电压 Ud 的数值。
ud
O 0
Uc
O 0
Uc1
1
1
2
2
t t
O 0
图1-14 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的失控时间
Ts 值的选取
1、按最大失控时间Tsmax
2、按统计平均值 Ts = Tsmax /2
表1-2 各种整流电路的失控时间(f =50Hz)
整流电路形式 单相半波 单相桥式(全波) 三相半波 三相桥式、六相半波 最大失控时间 Tsmax (ms) 平均失控时间 Ts(ms) 20 10 6.67 3.33 10 5 3.33 1.67
1. 直流斩波器的基本结构
u
控制电路
+
+
Us
ton Ud
VT Us
_
VD
M M
_
O
T
a)原理图 b)电压波形图
t
图1-5 直流斩波器-电动机系统的原理图和电压波形
2. 斩波器的基本控制原理
直流电源电压
Us 保持不变
保持通断周期T不变
改变周期中导通时间的长短,从而
改变输出平均电压
2. 斩波器的基本控制原理
式中: — 一个电流脉波的导通角。
arctg
L
R
(4)V-M系统 机械特性
断续区的特性: 软; 非线性
图1-11 完整的V-M系统机械特性
(5)V-M系统机械特性的特点
当电流连续时,特性比较硬; 断续段:特性很软,而且呈显著的非
线性
1.2.5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系数和 传递函数 实际的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都是非线性 的,但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近似的看成线 性环节。
(1-9)
式中 Ce = KeN —电机在额定磁通下的电动势系数。
(1)电流连续情况
改变控制角,得 n 一族平行直线,这和 电动机本身的机械特 性很相似。
△n较大
O IL
△n = Id R / Ce


Id
图1-10 电流连续时V-M系统的机械特性
(2)电流断续情况
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方程
n π π 2U 2 cos[sin( ) sin( )e ctg ] 6 6 Ce (1 e ctg )
电势方程
U

E

E K En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
转矩方程
T KTΦ I a
机械运动方程 GD 2 dn T T L
dt
T TL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
机械特性方程
Ra U n Ia K EΦ K EΦ
Ra U n T 2 K EΦ KT K EΦ
直流调速方法
根据直流电机机械方程
•V-M系统主电路的输出
ud
ua ub uc ud Ud E
ud
ua
ub
uc
ud Ud E
O

t
O

t
id
ic
ia
ib
ic
id
ic ia ib ic
O
t
O
t
a)电流连续
b)电流断续
图1-9 V-M系统的电流波形
1.2.3 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脉动电流会产生脉动的转矩,对生产机械不 利,同时也增加电机的发热。为了避免或减轻 这种影响,须采用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主要 是:
(4)传递函数的近似简化
Ws ( s) K s e
Ts s
Ks Ks Ts s 1 2 2 1 3 3 e 1 Ts s Ts s Ts s 2! 3!
Ks Ws ( s ) 1 Ts s
(6)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动态结构
Uc(s)
Ks e
Ts s
Ud0(s)
检测
闭环控制
可控直流电源有以下三种 旋转变流机组——用交流电动机和直流发 电机组成机组,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 静止式可控整流器——用静止式的可控整 流器,以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 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用恒定 直流电源或不控整流电源供电,利用电力 电子开关器件斩波或进行脉宽调制,以产 生可变的平均电压。
1 T b1 a1 VT c1
LP
2 c2 b2 a2 L
M M
并联多重联结的12脉波整流电路
小结ຫໍສະໝຸດ 电流断续是一种不希望的现象

电流断续在轻载时容易出现

对应措施是:加电抗器,多相整流、多重化技术
1.2.4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机械特性
当电流连续时,V-M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为
1 n (U d 0 I d R) Ce

•PWM系统的优点
(1)主电路线路简单,需用的功率器件少; (2)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 电机损耗小; (3)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 可达1:10000左右; (4)若与快速响应的电机配合,则系统频带 宽,动态响应快;
PWM系统的优点(续)
(5)功率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 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当时,开关损耗 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较高; (6)直流电源采用不控整流,电网功率因 数高。
U IR n K e
式中 n — 转速(r/min); U — 电枢电压(V); I — 电枢电流(A); R — 电枢回路总电阻( ); — 励磁磁通(Wb); Ke — 由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动势常数。 (1-1)
由式(1-1)可以看出,有三种方法调 节电动机的转速: (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U;
I
三种调速方法的特点 * 调压调速:调速平滑、范围大、性能好 * 串电阻调速只能有级调速,能量损耗大 * 磁通只能减弱,调速范围小(只能在基 速(即电机额定转速)以上作小范围的弱 磁升速)。 因此,自动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往往 以调压调速为主。
第1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本章着重讨论基本的闭环控制系 统及其分析与设计方法。
VT的作用
接通和断开电源 VD的作用 续流.和直流电动机的电感一起,在 VT断开时保持电动机电流连续
3. 输出电压计算
电动机得到的平均电压为 ton U d U s U s T
式中 T — ton — — 其中 f
(1-2)
晶闸管的开关周期; 开通时间; 占空比, = ton/T = ton f 为开关频率。
本章提要
1.1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 1.2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V-M系统)的主要问题
1.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
1.4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1.5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
1.0 直流调速系统结构
给定
控制器 可控直 流电源
转速
电动机
开环控制
给定 控制器 可控直 流电源 转速 电动机
设置平波电抗器; 增加整流电路相数; 采用多重化技术。

(1)平波电抗器的设置与计算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U2 L 2.87 I d min
(1-6)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U2 L 1.46 I d min
U2 L 0.693 I d min
(1-7)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1-8)
(2)多重化整流电路
a)
u1
u2 b)
0 O ug
t 1

2
t
c)
0 O ud + +
t
d)
0 O id
t
e) 0 O uVT f)

t
0 O
t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等效电路
主电路等效电阻 R = Rrec + Ra + RL 主电路总电感L


R + L
平均电压Ud0
Id E
+
Ud0
_
_
图1-7 V-M系统主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Uc(s)
Ks Ts s 1
(b) 近似的
Ud0(s)
(a) 准确的
图1-15 晶闸管触发与整流装置动态结构图
返回目录
1.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本节提要
(1)PWM变换器的电压控制;
(2)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3)PWM控制与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4)电能回馈与泵升电压的限制。
1. 直流斩波器的基本结构

• V-M系统的缺点
单向导电: 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 难。 元件较易损坏: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V/dt与 di/dt 都比较敏感,若超过允许值会在很短 的时间内损坏器件。 波形畸变 谐波影响电气和无线电设备运行。降低电网 功率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