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系列: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
高中区域地理试题的瓶颈分析及对策
高中地区地理试题的瓶颈剖析及对策高中地区地理试题的瓶颈剖析及对策地区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区地理是地理高考的钟情点。
高考把地理空间思想能力的考察作为考察的主导方向,把地理表述能力作为能力考察的压轴大餐。
而考生在地区定位的主导投入与表现地理思想过程的终端产出双方面,是解决地区地理试题的两根软肋,成为限制地理高分红绩的“瓶颈”要素。
本文旨在剖析地区定位能力及地理表述能力存在弱势的原由及应付策略。
一、地区地理试题的“瓶颈”要素剖析第一,地理考生广泛感觉地区定位是走进地理高考的入场券,成为地区地理试题拿分的“瓶颈”要素。
主要原由有以下两点:1、缺少地区地点的观点。
平常学习忽视对详细地理事物的空间地点定位,地理事物的识记,恰似空这楼阁,这样地理事物的识记就不坚固。
如05 年全国高考文综(一)卷的第5、6 两题,因为缺少局部地区地点观点,不可以依照题干中的亚洲两个国家和经纬度,判断出甲乙两国分别是西亚西部和东部地域的国家,也就没法对其海陆地点和自然特点进行判断。
2、对地区地理事物的识记,缺少自然地理知识基础。
地第1页/共3页间地点的角度,剖析主要的地形、天气等要素,丰富该地理事物的自然地理知识。
这样识记的地理事物,即有了承载平台,又有了“着生的土壤”,鲜活的地理事物就储存于大脑之中。
其次,综合题中的问答题,即对地理表述能力的考察,是学生登上高分榜的“瓶颈”要素。
这种题要修业生一定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经过信息提取、加工和整合,经过自己组织语言文字,达成对题目的有效作答,而考生常常在以下三方面存在不足:1、对图表资料的信息提取能力低。
地区地理试题一般都给出必定的图表资料,要求考生能正确提取与答题相关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作为对试题进行剖析、比较、判断、推理的依照。
而考生又存在两个不到位:一是有效信息挖掘不到位,二是问题对接不到位,没法进行通畅的正向和逆向思想。
2、信息加工和整合能力低。
信息加工就是对提取的信息搭建知识联系,进行正向或逆向推理,革故鼎新。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知识掌握困难与克服方法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知识掌握困难与克服方法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高三学生来说,常常面临知识掌握困难。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克服地理学科的学习难题,本文将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知识掌握困难,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克服方法。
一、地理学科常见的知识掌握困难1.1 地图判断与分析能力不足地理学科中,地图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表达工具。
然而,许多高三学生在地图的判断与分析能力上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理解地图中的符号,难以识别地图上的地形、气候和人文要素等内容。
1.2 地貌和地质现象理解困难地貌和地质现象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高三学生常常在理解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时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地质力量对地表造成的影响,也无法准确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及其地理意义。
1.3 阅读和理解地理文献困难地理学科的文献阅读是高三学生常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地理文献通常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叙述,难以理解和掌握。
这使得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地理文献时感到困惑。
二、克服地理学科知识掌握困难的方法2.1 强化地图技能训练为了克服地图判断与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高三学生可以加强地图技能训练。
可以通过阅读地图阐释材料,参加地图解读比赛以及练习解答地图题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图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软件和在线地图资源进行模拟练习,提高地图使用的熟练度。
2.2 多角度学习地貌和地质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貌和地质现象,高三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观看地理纪录片、参观地质公园等方式,了解实地情况。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的科学解释和案例分析,培养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3 学习阅读地理文献的技巧为了提高阅读和理解地理文献的能力,高三学生可以学习一些阅读技巧。
可以从文献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入手,获取整个文献的基本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捕捉关键词、查找专业术语的定义以及分析图表等方式,提高对地理文献的理解能力。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答题的瓶颈与突破-4页word资料
例谈高考地理试题答题的瓶颈与突破《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四方面能力考核要求: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这四方面能力要求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为基础,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考生作答过程的本质是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与设问之间联系的过程。
能否全面准确地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全面作答。
下面就以2011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第36题第(1)问为例简要分析(试题略):气候特征的作答过程是将图7和气候特征两要素建立联系的过程。
从气温曲线中获取信息――最低气温22摄氏度左右;从降水柱状图中获取信息――最低月降水量200毫米左右,从而得出“全年高温多雨”的结论。
其本质是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行图文转换的过程。
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解答此问更能说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研究参考答案发现:每个评分要点在材料中都有相应体现,只需要简单归纳,甚至原文摘录即可。
(见下表)综上,材料承载信息与作答要点呈对应关系。
能否全面、正确地获取有效信息,建立其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是正确作答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作答的开始,并从开始就决定了作答要点的全面与否。
从某种意义上讲“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决定该题作答的成败。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欠缺或不足越来越成为学生答题的瓶颈。
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1.培养良好的作答习惯题干设问一般分成三部分:“答什么”、“怎么答”、“从哪答”。
“答什么”决定作答内容,“怎么答”决定作答的繁简,“从哪答”决定作答的角度,是思维的起点。
如:2011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卷第43题“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原因”是作答内容、“简要分析”是作答方式、“阅读图文资料”是思维的起点,是答案要点的隐含地。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三):突破量化运算18类瓶颈1.空间距离运算⑴原理: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 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第一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依旧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运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运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2.时刻换算和运算(1)地点时运算①运算公式某地地点时=已知地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点时=已知地点时±4分钟/1°×经度差某地地点时=已知地点时±4秒/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假如所求地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运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运算地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运算。
③案例:当120°Ε地点时为12点时,60°W的地点时是多少?运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运算(12-180/15=0)。
(2)区时换算①换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理论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假如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例谈地理“中、高档”试题解答的瓶颈突破
・投影 某学 生学案 , 并评讲 解题 思路 , 以及 对 于题
干与 图文信 息的利 用情 况 ; ・其他 同学根 据其信 息 的 圈划以及讲 解 ,评 价其 对信息的利 用情况 ; ・教 师点评 与评讲 , 并投 影优 秀学生的答案。 通过不 断暴露学 生的解题 思维过 程 ,帮助其建 立
解 题 技 巧
颈 突破 例谈地理 “ 中 、 高 档" 试题解答的 瓶
●刘 平 / 江 苏 省 溧 阳市 光 华 高级 中 学 ( 2 1 3 3 0 0)
一
、
暴 露 学 生解 题 过 程 , 培 养 良好 审题 习惯
不 能科 学 审题从而 获取全 面准确 的有效 信息 是做 题 的大忌 , 这也成 为部分学生提 高成绩 的一 大瓶颈 。 虽
成图 2 , 从 而 出现答 题偏差 , 正确的应该是 图 1 。
正确而规 范 的解题 思路 , 长此 以往 , 可突破答题 “ 模式 ”
的瓶颈 , 遇 到一 些稍难 的题 目就不会无从下手 。
二、 加强 图 表解读 训 练 , 提 升 图表分 析 能 力
1 . 注重理解《 考 纲》 直接要 求的图表 资料
1教 材 图 1 . 2 3 )
; 星 轰宵 2 0 1 3 年第1 1 期
笔者所带 班级这 道题 的得分率 只有 2 1 %,选错 的
同学 中有 4 5 %选 择 C ,究其 原 因是没有 注 意到题 干中 的关键信息 , 即8 O 。 N纬线与晨 昏线相切于 A地( 8 0 。 N, 9 0 。 E) , 而仅 以为相 切于 A所 在 的纬线 , 将 光照 图想 象
纲》 直接 要求 的图表资料 的理解 。例如 , 2 0 1 3 年考 纲 中 有关地 球运动 的地理 意义对应 的考点与重 点 图表 的关
高考地理仍然是文综瓶颈学法指导
高考地理仍然是文综瓶颈1.文综命题求稳,平实致用,不出错,不超纲,不偏不怪,但有新意。
2.强调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3.试卷设计难度0.55~0.6,地理依然是瓶颈。
4.调整地理主观题型,适度重视论证表达能力考查。
5.尽量把政史地融合好一些,跨学科试题讲求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锁定学科特征和答题思路。
6.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体现地理学科价值,人地关系是主线。
7.着眼能力覆盖,重在知识抽样。
8.科学评卷,尝试人文关怀,扩大高分层。
后阶段复习备考建议1.明确一个大方向: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突出“主干”———各类等值线图和经纬网地图的阅读分析应用;日照图及相关的无图题的分析判断与计算;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区位选择与分析;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把握三个原则:依托教材抓重点,求宽度;研究考纲抓难点,求深度;结合实际抓热点,求思路。
增加考点:国际标准时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锋面气旋,洋流的成因,等深线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注意:考生要高度重视增加的考点,慎重对待删减的考点,具体分析改写的考点。
3.考生应该掌握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均衡发展问题: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地缘与领土问题:台湾问题;三农问题:国土整治;资源问题:能源、铁矿、水资源;世界区域:东北亚、地中海沿岸、大洋洲、美国、南非;中国区域: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成渝经济圈、东北地区、台湾岛和海南岛。
4.抓住三个根本:自然地理重原理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文地理重方法思路和案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区域地理重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何突破地理学科的瓶颈问题
如何突破地理学习瓶颈一、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与高考的要求许多学生认为地理难学也难考,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感,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不当,概括起来主要有:1.学习方法上的错误——死记硬背地理学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解、论证、推理、综合、运用等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长期以来,许多人误认为地理属于社会科学,受此影响,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这是许多学生学习地理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不好、考不好也就成为必然。
2.地理思想上的误区——“地”“理”分离新课标强调“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实际上就是一些重要的地理思想和地理技能,如“地”与“理”的有机结合。
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地”与“理”人为的分割开来,表现为机械地记地名、概念、术语,不能有意识地用所学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具体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不能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等,这也导致了学习的高耗低效。
3.空间概念上的缺陷——有“地”无“位”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不能根据地理图像准确地区域定位与区域分析是许多同学畏惧地理的主因。
4.解题方法上的机械——随机难变高考试题所引用的资料及创立的情景基本上来自教材之外,是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且大多是以文字、地图、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考生只有将各种信息综合提取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对此许多同学多不能随机应变,不是表现为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就是表现为手慌脚乱、胡乱应付,高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
二、“瓶颈”的突破1、构建主干知识系统,整合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就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相对集中和系统化的特点,如地球运动的意义、气候与洋流、区位分析与评价、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
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瓶颈及突破策略
合才能成为地理” 。地理教学就是要讲 明地理事象
分 布 的道 理 。遗憾 的是 长期 以来许 多 学生学 习地 理 时注重 “ ” 而忽 视 “ ” 有 “ ” “ ” 为 一 种 地 , 理 , 地 无 理 成
在解答此 问题的过程中 , 我发现有些学生 只是 对三因素进行罗列 , 并不能讲清原 因; 也有部分学生 不知从何方面人手去思考、 回答 , 尽管让其中一部分 同学回答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时 , 有些能回答出。
探 究这 种现象 发生 的原 因 , 我认 为 , 因为 学生在 学 是 习该 问题 的过程 中仅 注意影 响太 阳辐 射量 三 因素 的
普遍现象。因此学生学习的是照搬书本 的固定地理 知识 , 当然要把这些死知识灵活运用到解答地理试
题 中 , 相 当困难 。如 平 常有 些 学 生 对教 材 上 影 响 就 农 业 的区位 因素几 乎 能倒 背 如 流 , 在考 试 中却 分 但
析不出影响宁夏平原的农业生产因素。这就是心中
于一 旦在新 情 境 中考 查 该 问题 时 , 生不 知 道 调 动 学 运用 该方 面 的相 关 知识 去 思 考 解 决 实 际 的地 理 问 题 。如在下 题 中 :
・
南、 西北两个方位可 以判断, 甲城 市比乙城纬度高, 甲城太阳辐射量较少 ; 其次从天气 阴晴来说 , 甲城位
为扭转这种有地无理的现象结果若从它们的相关性来说太阳辐射量与纬度呈教师应重点强化过程的教学注重地理知识的生成负相关纬度越低太阳辐射量越多与地势呈正性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多体味其中之理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理要让学生明白然环境中地理事相关地势越高太阳辐射量越多与晴朗天数呈物形成及发展变化规律之理明人类认识改造世界正相关晴朗天数越多太阳辐射量越多晓在比较两地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寡时不能从单一的做事之理明人地关系认知中的可持续发展之理
高三地理课程的难点攻关
高三地理课程的难点攻关一、理解地球与地图:突破认知局限在高三地理课程中,理解和掌握地球与地图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学生通常对于如何将一个立体而巨大的地球表现在二维平面上感到困惑。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们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比例尺下的世界地图和国际时区分布等信息,加深对真实地球形态以及纬经线等基本概念。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班级或校园内利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确定自己所处位置的纬度,并将结果绘制在已有世界经纬网上。
这样能够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加深对于纬度和经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同时,借助虚拟技术(如谷歌地球)、沙盘模型等工具,让学生亲身感受海拔、气候变化、板块运动等与地址有联系成因和过程。
通过这些视觉化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动态性。
二、全球气候与天气分析:应对新课标要求新课标下高三地理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掌握,对于各个自然区带来影响的因素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分析。
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激发兴趣:引入近年来有关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热点话题,增加学生参与度和主动性。
例如,通过看视频报道或讨论科技与环境相关信息,激发他们探索空间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联系以及其背后原因。
2. 多媒体辅助:结合云图、卫星图像以及数字设备上众多软件工具(如模拟/预测软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纵观多时段(如季节、年度周期等)内事物变化规律。
也可结合台风路径图或大城市未来一周温度走势表进行小组分享,培养同学们分析推断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在适当时间安排班级户外天气观测与记录活动,了解各种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与课堂讲授所学理论联系起来。
此外,在城市旅游或农田参观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收集操作该地区与环境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归纳总结。
三、人口与城市:深化对全球人口问题的理解高三地理中,人口与城市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冲刺,14种题型大突破,高三考生提分必看
高考地理冲刺14种必考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大突破目录比较型选择题 (1)材料型选择题 (6)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 (14)地图解读型选择题 (22)计算型选择题 (30)区域定位型选择题 (37)组合型选择题 (44)比较类综合题 (51)辩证评价类综合题 (62)地理事象判断类综合题 (73)对策措施类综合题 (84)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97)意义作用类综合题 (108)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121)比较型选择题......1.「题型分析」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探究地理事物异同产生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比较内容有: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水系、土壤和植被、经济以及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特征。
2.「典题例证」甲图是我国喀什经济特区位置图,乙图是我国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位置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深圳特区相比,喀什特区建设的突出优势是()A.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B.地处西北边陲,水陆交通便利C.气候适宜,地价较低D.石油、太阳能等能源丰富(2)喀什市与珠海市布局石化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A.国内石油供应充足B.工业基础较好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D.铁路运输便利【解析】第(1)题,与深圳特区相比,喀什地处西北边疆,陆上邻国较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太阳能等能源丰富。
第(2)题,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进口大国,A项错误;喀什工业落后,B项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化产品需求量大,C项正确;珠海没有铁路连接,D项错误。
【答案】(1)D(2)C3.「技巧点拨」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善于运用比较法进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比较。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挖掘试题题干及图文材料所包含的地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地理事物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根据题意进行答题。
【点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地理事物。
(2024年高考真题)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江苏省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山体格局B.水系结构C.农田分布D.村落布局2.该景观处于()A.石芽为主的时期B.石林为主的时期C.峰林为主的时期D.残丘为主的时期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 B.12:00 C.18:00 D.24:005.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B.C.D.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
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千线位置移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气压降低B.气温降低C.风向转变D.风速减小7.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稳定不变B.不断增强C.逐渐减弱D.波动变化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
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沉积层理清晰B.砾石大小混杂C.颗粒形状规整D.物质分选良好9.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暗河交织B.地形封闭C.面积狭小D.土壤肥沃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面积大小B.形态特征C.容量多少D.水体性质11.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畜牧业B.园艺业C.都市农业D.灌溉农业12.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金属冶炼B.生态旅游C.船舶制造D.盐湖化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
高中地理锁定区域地理 突破得分瓶颈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锁定区域地理突破得分瓶颈X 茜高考既然是“综合”能力测试,就要突出“综合”的特色,区域地理的考查也日益走向综合。
综合题中涉及“中国地理”的试题,其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加强,如2000年某某卷中“中国长江中游地区”与“美国五大湖地区”的比较,要求通过比较,对长江中游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试题要求考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区域比较的办法,分析五大湖地区汽车工业发展的条件,并能举一反三,对长江中游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有机渗透与综合,要求考生区域观察的视野更开阔,具备更高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安排冲刺阶段的地理复习以提高效率呢?我们建议锁定区域综合性试题,突破得分的瓶颈。
区域综合性试题一直是影响地理得分的瓶颈所在,如何在短期内突破这个瓶颈呢?我们认为,分析区域综合性试题的设问规律、掌握解题钥匙、精选例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指要]一、区域综合性试题一般通过以下方面的联系进行综合设问1. 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设问如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气候影响河流汛期,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塑造地形,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在区域内就形成了特定的自然带。
2. 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设问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使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便利的交通又促使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专门化。
3.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综合设问特定的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等。
4. 本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综合设问各区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统一于“地球村”这个大家庭之中。
训练中必须把中国与其他至少三个区域联系起来思考。
如中国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联系美国西部、中亚地区、北非地区等。
如何突破高考地理复习的“瓶颈”---谈自然地理备考的有效策略
如何突破高考地理复习的“瓶颈”---谈自然地理备考的有效策略高考地理复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板块的知识。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往往是考查的重点,且分数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
自然地理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较多,而且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密切、环环相扣,网络体系庞杂,理论性强。
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自然地理是最难学的,也是考试中最没把握、最容易丢分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
自然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综合判断、论证以及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考试能力测试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同时,难度较大的试题在自然地理的比例也较高,它也成为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考点有两个:一是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成因;另一个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
分析近几年高考自然地理试题,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水运动及陆地水体的运动与转化、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陆地自然带、区域自然特征分析等几个方面及其派生知识点上。
考生必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力争用联系的观点突破地理高频考点和难点。
如何突破自然地理“瓶颈”,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熟悉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是掌握地理规律的关键,也是正确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
建立自然地理知识结构首先要掌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既要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复习时要掌握地理概念的从属关系和演变联系,在复习中如果不对地理概念进行辨析区别,对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后续知识就会产生障碍。
学生在高考中如果不能正确运用概念,就无法解答相关的问题。
2.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自然地理是以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内容,揭示基本的地理过程,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传达自然环境是生存和发展之本的观念。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几个瓶颈性问题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几个瓶颈性问题作者:张舒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高三地理复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果,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分析高三地理复习中存在的瓶颈性问题,探索突破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进而更好地完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
关键词:地理复习;瓶颈性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6一、对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教师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
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提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地理思维和能力上的飞越。
2.学生的复习方法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静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地理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疏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
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高中地理复习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
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影响高三地理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升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
高中地理考分如何突破瓶颈
高中地理考分如何突破瓶颈当高中的地理成绩陷入瓶颈时,许多学生面临着焦虑和困惑。
地理这门学科不仅涉及丰富的知识体系,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突破成绩瓶颈,需要系统的策略和科学的方法,以确保能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首先,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地理知识点繁多,涉及地图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回顾过去的考试成绩、错题集以及课堂笔记,找出自己在地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是否是对某些地理概念不够理解?是否在地理图表的解读上存在困难?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其次,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
地理学科的内容复杂而系统,单纯的记忆往往效果有限。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知识框架图,帮助自己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将地理知识分为几个主要板块,比如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经济等,逐一攻克,每一个板块都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原理。
系统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考试中。
加强对地理图表的练习也是突破瓶颈的重要一环。
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包括图表分析题、地图解读题等。
这些题型考察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各种地理图表的解读技巧,例如等高线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
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掌握图表中常见的标记和符号含义,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提升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时事新闻、地理类纪录片等途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例如,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研究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等。
这种实际应用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好课堂资源也是突破瓶颈的重要策略。
高三地理刷题突破学习瓶颈
高三地理刷题突破学习瓶颈高三地理的学习,就像是走在一条复杂的迷宫中,每一个关卡都藏着各式各样的挑战。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许多学生陷入了瓶颈,感觉自己在刷题的过程中仿佛在原地踏步。
此时,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优化刷题的方法,让学习不仅高效而且充满成效。
首先,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复习策略至关重要。
传统的刷题方式往往以单纯做题为主,这种方法可能会让你陷入机械的重复,无法有效突破知识点的障碍。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尝试将刷题与知识梳理相结合。
例如,先将错题进行总结,再结合教材和笔记逐一进行深入解析,这样能让你对考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注重复习的深度与广度。
在高三的地理复习中,时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将每天的复习任务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题型。
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同时避免了盲目刷题的情况。
每周可以进行一次模拟测试,将自己的进步情况可视化,帮助自己找到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
另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调整心态。
高三的学习压力大,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疲惫。
此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来提升自信心,并在完成目标后给予自己一些奖励,帮助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合理的休息和放松也是必要的,它能帮助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避免过度疲劳。
在地理学习中,除了刷题,还应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运用。
地理不仅仅是记忆和做题,它还涉及到实际的应用能力。
例如,了解地理现象如何影响实际生活、如何通过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通过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你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最后,借助于各种学习资源也是突破瓶颈的有效方法。
除了课堂教材,市场上还有大量的辅导书籍和在线学习资源。
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辅助学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地理的网络课程、视频讲解以及各种模拟题和习题集,这些都能为你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强化选择题审题能力突破地理高考瓶颈
强化选择题审题能力突破地理高考瓶颈陈群莹【摘要】选择题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学生做选择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审题能力不强,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的选择题审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可以主要从一审题干、二审选项、三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地理选择题审题干审选项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审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地理学科应试能力的所在。
选择题具有考核辨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功能,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学生做选择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审题能力不强,因此在高考备考中,培养选择题审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为例,探讨了如何强化学生的选择题审题能力,从而突破地理高考瓶颈。
一、细审题干1.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标记重点符号例题1: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A.新疆、山东、北京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D.广东、浙江、上海题干“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关键词为“人口净迁入”和“最多”。
2.明确题干要求,分析解题条件(1)明示条件:题干中明确有的解题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⑥(2)暗示条件:题干提供的材料隐含的解题条件例题3: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人口增长最快”隐藏的条件是“0~14岁比例最高”。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例如: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A.食品工业B.纺织工业C.煤炭工业D.石油化学工业“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为题干的多重条件。
(4)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解好问答题 突破地理学科高考瓶颈
是 不把 握 主 旨不 看题 。整体 感 知 中要抓 住 文 中诸 如首 括 句 、中心句 、抒情 句 、结 尾句等句 子 ,理清 行文 的思路 和
脉络 ,体会作 者隐含在字 里行 间的思想感情 ,联系 现实生
实 战 演练 ,全真模 拟 ,强化考 生 训练 ,一方 面指 导考 生
点 ,课下要进 行及时 的分类整 理 ,养成 良好的摘抄 习惯 。
二是 重视理解 ,把握 主 旨。 引导学生对文 言文重点篇 目内
答 题方法 ,尤其 今年实施 网上阅卷 ,要 求学生平 时做到涂 卡 均匀 、格式正 确 、字迹 工整规范 ,确定 不改答案 后在答 题 ,培养考生 良好 的答题 习惯 ;另一方 面培养考生 良好 的 心理 素质 ,即平 时重视考试像 中考一样 ,那么 中考 就像 平 时一样 ;经常 和考 生沟通 ,做 好考前思想 动员工作 ,让 考 生不萎 靡 、抖精 神 ;不松懈 、持 以恒 ;不 紧张 、好 心情 ;
解好 问答题 突破 地理 学科 高考瓶 颈
● 镇 赉 县第 三 中学 丁卫 东 陈 晓辉
高考 地 理学 科 问答 题 要求 考 生通 过 严密 思 考 ,综 合
分析 ,把正 确结 论 和思 维 过 程用 文 字简 明扼 要 地表 达 出 来 ,考核 学生 的知识 存量及提 取 ,分析 与归纳 ,应用与 表
四是提纲训 练法 。增加训 练密度 ,节 约训练时 间 ,既可培 养学生 的快 速思 维能力 ,又可收到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二、全真模 拟 ,以考促学 ,提升应试心态
视 积 累 ,夯 实基 础 。引 导 学生 在课 堂做好 记 录 ,画好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系列: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1.空间距离计算⑴原理:地球大圆弧,经线圈赤道晨昏线为地球最大圆,大圆弧上才有两地最短距离.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 km.2.时间换算和计算(1)地方时计算①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秒/1′×经度差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2)区时换算①换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理论时区数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小于7.5舍不小于7.5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②计算区时的分三个步骤:确定两地的时区并确定两地的时区数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东加西减;代人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某人乘坐的飞机于当地时间5月8日14点从北京起飞时,纽约(74°W)的区时是多少?计算过程:起飞时是东八区14点,纽约的时区数是74÷15,西五区;两地时区差是8+5=13;东八区在西五区的东面;计算:14-(8+5)=1.(3)日期计算①日期变化原因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且每隔15个经度就相差1小时。
全球有360个经度,同一个地方在绕地球一周后就相差24个小时,即1天。
为消除这种日期上的差异,国际上规定以180°经线为日界线。
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另外一条日界线---子夜线:地方时为24点或O点的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自然分界线,是由于昼夜的更替而引起的。
②注意的问题a.日界线两侧的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快24个小时,即快1天。
b.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有三个弯。
c.子夜线两侧的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东侧的日期比西侧的日期早(快)1天。
d.子夜线是自然存在的,地方时为24点或O点,说24点时为昨天,O点时则为今天。
③两个日期所占比例的计算在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即法定日界线;另一条则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子夜线。
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合为一条,便是180°经线。
因为日界线是新的一天的起点,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就等于新一天已经转过的时角,也就是说,从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O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的就是旧的一天。
因此,已知地球上某点的地方时,可以求算此刻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如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在地球上今日与昨日的地区范围各占一半。
假若直射经线不是180°而是120°E,那么可以推出180°经线地方时为16时,则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大于旧的一天的范围。
规律:a.18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是新的一天范围。
b.180°经线地方时为0/24,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c.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则全球新旧日期各占一半。
d.180°经线地方时为几小时,则全球新的一天占几小时。
有关日期界线的易混点:把0时所在的经线与0°经线混淆;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混淆;把0时所在的经线和国际日期分界线东西两侧的日期混淆.可以运用线段图示法区分之.③案例:若120°E刚好是t日和t+1日的分界线,则t +1占的范围是。
计算过程:根据题意知:120°E地方时是0时,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0+6时。
t+1是新的一天,占有的范围与180°经线地方时相同,为6时,相当于地球范围的1/4.如下图: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1)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间距)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之差。
同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异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
(2)计算步骤:直射点的纬度(δ)和当地纬度(φ)是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的两个变量。
根据公式,知道或间接知道其中的两个变量,可以求知另一个变量。
(3)案例:已知北京位于40°N,冬至日和夏至日其下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计算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23°26ˊS,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ˊN.则两个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90° -(40°+23°26ˊ)=26°24ˊ; 90° -(40°-23°26ˊ)=73°26ˊ.(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①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θL楼间距;H前一楼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α=90o-Hα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③案例:30 oN某地,要在60米高的楼北面建一新楼,为全年都能受到阳光照射,最好的楼间距是_______.9月23日安装在楼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应该调节为_____.计算过程:θ=90 o-(30+23o26ˊ)=36 o24ˊ;L=HCotθ=60Cot36 o24ˊ=60×0.7=42米H=90 o-(0 o+30 o)=60 oα=90o-H=30 o4.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1)计算公式①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②昼长=(12一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一12)×2=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③夜长=日出时间×2=(24一日落时间)×2④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纬度的夜长(2)案例:某地北京时间6:40日出,19:40日落,求该地的昼长、日出、日落与经度。
计算过程:昼长:19:40-6:40=13;日出:13=(12一日出时间)×2;日出时间=12-6.5=5.5 日落:13=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3+-5.5=18.5 经度:6:40-5:30=1:10;1:10=17o30ˊ;120oE-17o30ˊ=102 o30ˊ5.太阳直射点的确定计算: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6.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公式:坡度计算:相对高度/水平距离相对高度计算:两点的海拔相减水库储水面积计算: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高度,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陡崖处相对高度计算:(n-1)d≤H<(n+1)d(2)案例:计算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a b两点减的坡度;c 陡崖的相对高度;此处修筑大坝海拔高110米,水库的容量大约是多少?计算过程:①图示区域最高海拔在600-700,最低在0-100,交叉相减,最大高差接近700米;②a b两点图距1cm,相对高差200-400,坡度在201900 ---201900之间;③大坝一定在图中峡谷处,100米围成的范围大致是1.5cm宽---2cm长,面积约为750×1000=750000平方米④c处陡崖是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100米,则相对高度H为(3-1)100≤H&l t;(3+1)100 ,即200≤H<4007.气温垂直递减率及其计算(1)原理:对流层气温递减率为0.6℃(2)案例:当Ts稳定在-8℃时,地面气温要上升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此时时间是.计算过程:设地面温带为X时逆温消失,T比地面低3000n×0.6=18℃,则T=X-18 ℃已知Ts=-8℃,T>Ts时逆温消失, X-18>℃-8 ℃X>10℃8.经纬度坐标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