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

合集下载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二首•送瘟神》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

解放前,疫区遍及江南12个省、市的350个县,患者IOOO万人,受感染威胁的人口达1亿以上。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不顾人民的疾苦,致使血吸虫病愈演愈烈。

解放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

1955年冬,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和“限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还亲自到湖北疫区视察,在杭州亲自制定规划。

作品原文: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

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

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

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

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

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

党组织、科学家、人们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作品注释:1、余江县:在江西。

2、华佗:三国时名医。

3、薜荔(bi11):亦称木莲、鬼馒头。

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描写了送瘟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疾病的憎恶之情,以及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全诗共分两首,每首四句,七言律诗的形式。

以下是《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全文:衔瘟疫龙蛇解封,蛟龙终遣上天行。

三秤嬉游摇日月,二目摆回挥云霞。

魑魅穷追扫无留,羊车随转转无休。

顾影楼台一片妖,玛珪隐隐暗传谣。

整整老庄三十载,称功麒麟更不赊。

前朝割尽无肝胆,更改姓名历万䐃。

乾坤遗愿明光宫,寄去庭中剩四两。

何必下品求上凡,行在神州无处躲。

光天效法心如水,世上皆重民事务。

暗醉六龙混胎盗,草青斗柄乱天晞。

评说高官揽二珠,沉痾怕瘟正无术。

人展雄图非止一,须知魁首刺徐骨。

此诗以咏史的手法,展现了唐朝时期对瘟疫的畏惧和抗争。

首句“衔瘟疫龙蛇解封”,以豪迈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瘟疫的厌恶之情。

接着,描述了瘟神的形态和行动:“三秤嬉游摇日月,二目摆回挥云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瘟神的凶狠和威猛。

第二首以“整整老庄三十载”为首句,揭示了历史上长期与瘟疫斗争的情景。

然后,通过描写人民艰难历程和魑魅追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瘟疫的愤慨。

诗人呼吁高官应该投入到解决瘟疫问题上来,指出治疗瘟疫的关键是改变政权,并指出瘟病与瘟疫之间的相似之处。

通过揭露瘟疫的严重性,以及对政府应对瘟疫的不满,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刘禹锡对瘟疫的憎恶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以其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王鼎《训子诗》七律二首全文

王鼎《训子诗》七律二首全文

王鼎《训子诗》七律二首全文
王鼎的《训子诗》七律二首的全文如下:
训子诗其一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啼花又笑,柳烟竹雾水初涨。

少年莫负好时光,老来无成空自伤。

若使青春虚度过,到老空留悔断肠。

训子诗其二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两首诗都是王鼎用来训诫儿子的,强调了读书求学的重要性、勤劳节俭的品德、家庭和睦
的伦理,以及待人接物的原则。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全诗以送疫病神的形式,结合时世风貌对瘟疫的描述,并表达了人们对疫情流行的忧虑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感慨和独特的写意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珍贵作品之一。

下面将针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广为人知,尤其是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更是传颂千古。

白居易的诗歌大多写实情,真情流露。

他的诗风恬淡自然,浪漫清新,对现实生活有犀利而深刻的观察,所以他的作品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诗题,“七律二首·送瘟神”中,“七律”是词牌名,“七律二首”是诗的篇幅,“送瘟神”是诗的主题。

瘟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能够引发瘟疫,导致生灵涂炭。

白居易在诗中以送别瘟疫的形式,表达了对疫情的担忧和对生命的珍视。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疫情流行的景象,描绘了瘟疫带来的恐怖和痛苦:“狂风吹散清明雨,夜雨流成恶浊河。

欲借神仙东问瘟,拟随和鬼西游。

”这里反复使用了“狂风”、“清明雨”、“夜雨”等词语,描绘了疫情肆虐时的凄凉景象。

接着诗人又写到:“愁患应无日不至,疮痍亦底无时无。

”表现了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诗的后半部分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展现了对瘟疫的忧虑和对生命的珍视。

诗人写到:“沙羡平芜错落处,田园年景已分离。

后土安排新垡堤,人间素练新衣。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间的景象已然改变,而通过“素练新衣”这样悠远的意象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和祈求。

最终,诗人以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瘟疫的担忧表达了对疫情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切思考。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意境。

整首诗以豪放大气、恬淡清新的笔墨,将诗人对瘟疫的深切关怀和对生命的珍视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描绘疫情流行的景象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疫情的忧虑和对生命的珍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感澎湃,令人感慨不已。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作者以七律的形式表达了对瘟神离开的欢庆心情和对人间苦难的思考。

以下是全文的中文翻译,共2000字:送瘟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维扬相遇忽惊尘,白酒红衣尚颇新。

归车伪葬天台藟,卧龙难致武王臣。

先帝昔在青云边,造物司炉传火焚。

听铃一声响万家,暮花疏影宿荷芹。

杨枝结翠红英敏,尽处高随彩鳞新。

传瘟秘药馀芳旧,天念依微让翰苑。

疫氛积斗归洪涛,岁月深长问夏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泣竞亡魂万古别,五马乘风变雾白。

抗疑僭竞滥开言,辱国伤民逆景眠。

群雄尚能论细玉,从子未解讲贤母。

共以忧民揆奸,慎大庙羞惧贤方。

苦志报我南行泪,暮花疏影宿年年。

惜哉鬼盗僵疫苗,惟有忘忧长颈鹤。

诗中首先描绘了白天的景象,日落黄昏时黄河流入大海,然而作者并不满足,希望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接着,诗人描述了从扬州的相遇,可以感受到瘟疫离开的喜悦,但也提到了天台山上的坟墓,暗示了瘟神的威力和人类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宋先帝的时代,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瘟疫的恐惧,以及疾病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然后,他又提到了疫氛积聚成洪流,岁月深长,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在诗的结尾,作者再次表达了对逝去的灵魂的哀悼,写道他们化作白雾。

整首诗以唐诗七律的形式写就,行云流水的抒发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象征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瘟神离去的欢庆和对人间苦难的深思。

这首诗既有文人的情怀,又有深层次的思考,使人在欣赏中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律诗。

此诗以辛弃疾的独特视角,写了人们对瘟疫的畏惧和对病痛的痛苦。

以下是《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全文。

夫瘟神者,沉湎累卵,脑后似秧山。

君能袭其首,衔其脊去矣!当此之时,夕阳如血,盛岁如俎。

一掷百万,坐吟荷锄。

北风侵夜,梧桐摇落,兀兀坐守。

青天有时脚稳,能驾龙难驾乌。

淮王朝起,因吝有虞之傲。

河山虽广,一派烟波万里。

稚子奉瘟神,束手送归去矣!渡头乞活,禀缘腾辉,席卷青冥。

正是英雄殁,思从海上沉。

征尘又葬,鸿泪雁行,何处安宁?与恨同霖雨,掩泪写送君诗。

此诗描绘了人们对瘟疫的恐惧和苦难。

诗人将瘟神形容为一个庞然大物,如山一般挺立,使人们闻风丧胆。

此时天色昏暗,似乎夕阳因瘟神的存在而变成血色。

人们不得不举家迁徙,甚至损失百万财产。

有些人守在家中,顶风冒雪,但痛苦仍然无法避免。

青天偶尔出现,但只有英雄才能乘坐飞龙,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

这种情况下,诗人感叹朝廷过于吝啬,没有给予人民足够的保护。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切换了视角,将目光转向普通百姓。

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献祭给瘟神,希望能够得到生存的机会。

人们过渡河流的地方,祈求活命,但最终还是得接受瘟疫的命运。

诗人用“束手送归”形容人们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走。

英雄们死去,只能思念他们沉入海底。

征尘再次扬起,鸿雁泪如泉涌,没有安宁的地方可以去。

诗人在最后表示自己的悲伤和无奈,泪水滑落在诗中,成为最后的送别。

整首诗以豪放的诗风,抒发了诗人对瘟疫的忌惮和对痛苦的体验。

通过捕捉当时人们对疫情的焦虑和无奈,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并使读者对那个时代和其中的苦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送瘟神金谷园前一夕春,目断鸡声欲晓新。

小楼日上辽城树,寒苔连翠忽悠悠。

门前几度油幢低,吹散尘生长以下。

轻轻乘骑游尘间,回首天涯云水依。

夜色连陵动客心,白河悲啼到应瘟。

楼台上尽飞神鬼,帐殿中无主人。

湿雾和风铺晓晴,秋声眒切,半兽念愁人。

不知何处怨离合,恐见长安空暗尘。

这首诗以送瘟神为题材,描绘了瘟疫流行时的景象和人们的苦难。

诗中通过描写景色和情感的句子,展示了作者对瘟疫的深深忧虑和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之情。

诗人以金谷园为背景,夜晚的宁静与晨曦的渐渐到来交相辉映,这是一幅宁静又静谧的夜晚景象。

这样的夜晚却被鸡鸣的声音打破,鸡的叫声预示着新一天的到来,也似乎在默示着灾难的降临。

接着,诗人回忆起辽城中的小楼和苍翠的树木,寒苔连翠,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丝微光,但它又是如此微小、模糊。

这种微弱的光芒,象征着希望的存在,尽管渺茫,但依然能够引领人们前进。

诗人在描写瘟疫的严重程度时,用了几度油幢低的词语。

油幢在古代被用来驱恶瘟疫的象征物,低垂下来的油幢,显示了瘟疫的猖獗和人们的无奈。

随后,尘生长以下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瘟疫的肆虐程度。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白河的悲啼,将瘟疫的可怕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

楼台上飞舞的神鬼、帐殿中的无人,表达了瘟疫对人们的摧残和城市的荒芜,景象之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对长安城的忧虑和担忧。

他用长安城的空暗尘来形容无尽的苦痛和瘟疫所带来的灾难。

这样的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之情,也表达了对长安这个帝国中心的担忧之情。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篇七言律诗,描绘了明王朝时期的民众在面临瘟疫肆虐时的困境和对瘟神的赶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下面是《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全文。

瘟神当道且勇强,不把刀枪下种刀。

停杯酒至鞭且慢,留得昌黎逞眼夫。

痛饮寒云欲拍胸,来去匆匆无踪迹。

磔恶悬放何草,烽丛烧没半山头。

掀天性革还含恨,扑地遥惊上帝悲。

藏宝案前泪如雨,玉山词里心似灰。

冻销以后论英物,人世不身空暇归。

神之窍穴何分定,地有梧天空日黔。

夫子丹灶报天员,天将夜光大悲观。

日月仙人参属下,星辰慧草共平权。

举首银河近黄泉,海音寻野天涯源。

广陵欲衅回青字符,蜃地擎天山野菌。

宇宙为公南北帝,百川归海万泽云。

生涯莫负歌且咏,天开阜灵又九春。

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瘟疫肆虐时的情景,揭示了人们面对瘟神的无奈和束缚。

诗中描述了瘟神强大的形象,以及人们无法阻挡瘟疫蔓延的困境。

诗人以“痛饮寒云欲拍胸”来形容瘟疫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焦虑。

而“藏宝案前泪如雨,玉山词里心似灰”则表达了人们对瘟疫所带来的灾难的深深痛恨和无奈。

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诗人以“神之窍穴何分定,地有梧天空日黔”来描述瘟神被赶走后,人们恢复生活正常的期盼。

诗中出现了一系列象征吉祥和希望的意象,如“海音寻野天涯源”、“宇宙为公南北帝”等,表现出人们追求和平和幸福的愿望。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比喻手法,通过描写瘟疫蔓延和对抗瘟神的过程,表达了明朝时期人们对瘟疫的恐惧和抗争的决心,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明代文学家刘景复创作的一首七律。

全诗以婉转优美的词藻表达了对瘟神的厌恶和愤怒之情,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瘟疫的憎恶和对人民安康的期望。

下面是《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全文:朝岁揖,暮岁讽,昔时人事已何穷。

发明一气根中疫,片纸胡言亦误中。

东方风雨西方霜,匝地荒凉处处同。

应诏麻衣购黄字,儒无孝子过童孱。

飜然风雨陈汤武,不复遗臣夺志丧。

天高神远山川远,未眠戍楼不失望。

乡看烟雨出陵軱,作诗苦乐一持久。

世人或贤或不肖,赐给皆当哀乞恤。

著此罘罳无益言,瘟神历来真戏言。

且共扁舟洞霄汉,三万六千尺回车。

彼皆郡守且都尉,更有病温愈自奇。

他日高楼人自唱,涎吐金黄赤血污。

全诗运用了七律的形式,结构严密,典雅华丽。

诗人在描绘时序上面采用了“朝岁揖,暮岁讽”的手法,展示了岁月年迈的无力和对不公平的抱怨之情。

诗人将瘟疫比喻为“瘟神”,通过交插描写东方风雨和西方霜的手法,来表达瘟疫肆虐时的可怕和残酷。

诗人在表达对瘟神的愤怒之情时,使用了讽刺的手法,将瘟疫与诗文颠倒,并嘲讽瘟神的不公和残忍。

整首诗以厉害瘟疫来形容方才所出现的乱世,以丰富的词藻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瘟疫的憎恶和厌恶之情。

通过运用反讽的手法,突出了与神仙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瘟神的愤怒和对神仙的追求。

作者希望通过此诗来表达人心中对瘟疫的恶感,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要求和期盼。

诗中运用的词藻优美,意境深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呼吁,使该诗在明代文坛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它既是对瘟疫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平安稳定的期盼,同样也是作者对瘟疫的愤怒和憎恶之情的抒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首以文化、自然、社会现象等为题材的警世之作,通过对瘟疫的形象描写和手法运用,更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起了人们对疫情与命运的思考和警惕。

整首诗情感真挚、妙词巧妙,被誉为刘景复的代表作之一。

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诗歌小结

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诗歌小结

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诗歌小结“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以其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定决心和伟大力量。

这首诗开篇即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

春风吹拂着千万条杨柳,六亿神州大地的人民都如同古代的圣君舜尧一般伟大。

这里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更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高尚品质。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落花化作红雨,随着人们的心意翻起波浪,青山也有意化为桥梁。

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与人民的意愿相呼应,为人民的事业助力。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则生动地描绘了人民群众在广阔的天地间,挥舞银锄,改造山河的壮阔场景。

五岭山脉连着天际,银锄纷纷落下;三河地区大地震动,铁臂挥舞不停。

展现出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和无穷力量。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以一种胜利的姿态,向瘟神发问,你要去往何处?最终只能在纸船明烛的火光中被烧尽。

这既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也预示着战胜疾病的必然结局。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在艺术手法上,毛泽东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民的力量紧密结合,使诗歌充满了感染力。

同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从思想内涵上讲,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战胜困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精神。

它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当今时代,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健康和幸福生活。

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要团结一心,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十首最好的七律古诗

十首最好的七律古诗

十首最好的七律古诗本文是七律专题,分享10首富有诗情画意的七律给朋友们欣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点评:无需多言的伟大作品,将天地万物之萧瑟、苦闷、悲愤、衰病之态写到了极致。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名气实在是太大。

说实话,写的也是真好。

3、《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点评:貌似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其实相信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反复吟咏,总会被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4、《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点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5、《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点评:同是吟咏诸葛亮,李商隐的《筹笔驿》其实也不遑多让,但老杜更悲凄感人,末联犹催人泪下。

6、《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点评:全诗无一句不经典。

关于送瘟神二首全文及介绍 送瘟神二首是什么

关于送瘟神二首全文及介绍 送瘟神二首是什么

关于送瘟神二首全文及介绍送瘟神二首是什么1958年7月1日,毛泽东满怀深情,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

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在中国,曾经有一种流传久远的灾难。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就发现有血吸虫卵。

1949年,渡江战役时,许多北方籍战士感染血吸虫病,导致大规模非战斗性减员。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死亡,妇女不能生育。

毛泽东对此忧心如焚:“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

是可忍,孰不可忍?”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

1951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自此,一场史无前例、历时数年的人民防疫战争,在南方诸省展开。

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毛泽东读到这篇“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

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送瘟神》的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绿水青山枉自多”,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 《七律二首·送瘟神》

朝读夕诵:《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诗中表达了对瘟疫流行的忧虑和对人民的祝福。

本文将围绕这篇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展开,探讨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内容和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49年,当时唐代国力衰退,社会动荡,疫病流行,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通过对瘟疫的描绘和对人民的祝福,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呼吁人们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来谈谈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七律二首·送瘟神》以瘟疫为主题,描绘了病魔肆虐的情景,表达了对病疫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中所展现的场景,如瘟疫传播的恐怖、百姓的疾苦、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沉重之感。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诗人依然显示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精神,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之情。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点特色:首先是形式严谨,结构完整。

整首诗以七律的形式构成,每句七字,共七律十四句。

其次是用典丰富,意境深远。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如紫萼紧随黄鹂后”,“白蒿翠柏无颜色”,“深秋风竹声一时”。

这些意象生动,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是表达真挚,情感真诚。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来谈谈《七律二首·送瘟神》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但疾病和灾难依然无法完全消除。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诗中汲取一些启示:一是坚定信念,保持乐观。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

二是团结合作,共度难关。

读书七律三首

读书七律三首

读书七律三首
读书七律(一)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为谁春。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七律(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读书七律(三)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