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兰

合集下载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39)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39)

2021年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39一、单选题(共30题)1.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A:明清传奇B:元杂剧C:清代地方戏的兴起D: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答案】:B【解析】:B选项,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

故排除。

C选项,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

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

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

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故排除。

D选项,京剧的第一个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形成后不久,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繁盛期,时间在清同治、光绪年间。

当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并在此时引起了宫廷官方的喜爱。

宫内优厚的物质条件促进了它艺术上的成熟。

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B项。

2.交响诗和交响曲的主要区别是()。

A:乐器的数量B:乐器的种类C:篇幅的大小D:乐章的数量【答案】:D【解析】:D选项,交响诗是由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首创,旨在描述一个诗意的画面,把交响乐诗意化、情景化。

所以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贯穿始终,而交响曲一般情况下有4个乐章,每个乐章风格也不一样,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乐派代表作曲家,被人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规定了交响曲四乐章的程式化结构。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碣石调·幽兰》与文字谱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碣石调·幽兰》与文字谱

我国现存最古⽼的曲谱—《碣⽯调·幽兰》与⽂字谱⽂/刘再⽣我国究竟从何时起有了本民族独特的记谱形式,⽬前尚缺乏明确的资料记载。

或者说,商周之世依靠盲⼈为乐官、乐师、乐⼯记忆、传授并演奏⾳乐,应是尚⽆记谱法产⽣与使⽤的时代。

今⽂学家认为,周代“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乐经》,则有可能是附于《诗经》的⼀种乐谱,可惜早已失传,⼤致亡于秦始皇焚书之时。

《汉书•艺⽂志》的书⽬部分,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之后,另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篇⽬;在“周谣歌诗”七⼗五篇之后,⼜有“周谣歌诗声曲折”七⼗五篇的记载。

古歌章皆有辞有声,辞者其歌诗也,⽽有别于“歌诗”的“声曲折”,应是当时的乐谱。

清末王先谦(1842-1917)在《汉书补注》中解释“声曲折”以为“即歌声之谱,唐⽈乐府,今⽈板眼”。

清代邹汉勋(1805—1853)也说“曲折即乐歌抑扬往复之节”(《读书偶识》),都认为它是⽤⼀定⽅式记谱的乐谱。

但其记谱的具体模式究竟如何,却难以推断。

《中国⾳乐词典》做如是解释:“即曲调,或依据曲调的⾼低上下⽽绘制的⼀种乐谱。

……这⼀类乐谱的实物,在我国现有的史料中,见于‘道藏’的有明代以前的《⽟⾳法事》;⽽藏、蒙喇嘛教中有使⽤⾄今的曲折谱,⼤略有僧、俗两派……”即认为这种乐谱是⽤曲折的线条画成的“曲线谱”。

《⽟⾳法事》谱由于将“声曲折”解释为“曲线谱”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推理,学术界有⼈认为,“曲折形象的'声曲折'在汉代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汉时乐章,声是声,词是词,两者并不相混,这可以从《汉书·艺⽂志》中“歌诗”与“声曲折”篇⽬的分别记写中得以证实。

正如萧涤⾮先⽣所说:“《乐府诗集》(卷⼗九)云:’凡古乐录,皆⼤字是词,细字是声,声词合写,故致然尔。

汉⼈记声之法是否亦⽤⽂字,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之类,不可得⽽知。

据《汉书•乐志》所载,则六朝以前似即已⽤⽂字。

幽兰的诗句

幽兰的诗句

幽兰的诗句关于幽兰的古诗关于幽兰的古诗:1、东晋·陶渊明《幽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2、唐·崔涂《幽兰》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3、唐·韩伯庸幽兰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

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

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

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

为什么不能生产和分割?人们拥有美丽,却没有受到时间的眷顾。

关注中国,空载诗人。

光阴向晚,岁月将终。

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

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

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

岂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

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

空牵戏蝶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

既生幽径,且任荣枯。

幂轻烟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

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

这几个月我老公来了,他老了就会期待,就会在野榛里看到。

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

生虽失处,用乃有因。

枝条嫩而既丽,光色发而犹新。

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

则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

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

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上苑。

4、唐·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5、陈毅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由来/《幽兰》是唐人手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该谱为六朝时丘明(493~590年)所传,现藏于日本。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却无人重用他,归途见兰花盛开于幽谷,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兰花与野草丛生在一起,遂弹琴作《幽兰》曲。

《幽兰》又名《猗兰》,相传是孔子所作。

蔡邕《琴操》云:“《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

中国历代名琴师大全

中国历代名琴师大全

中国历代名琴师大全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

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

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

目盲,精于审音调律,对于音感极为敏感。

明、清琴谱中说《阳春》、《白雪》等琴曲是他的作品。

伯牙:先秦琴师。

《吕氏春秋》记载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为钟子期领悟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老师成连带他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的功夫,于是创作出《水仙操》。

现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源于这些传说的作品。

雍门周:战国琴师。

善鼓琴,尝为孟尝君鼓琴。

后世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

桓谭:东汉琴家。

任掌乐大夫。

所著《新论》,常论及音乐。

并著《琴道》,介绍有关琴及琴曲的事迹。

蔡邕:汉末琴家。

他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

现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传为他的作品。

蔡琰:汉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儿。

汉末,她被虏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

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

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她的作品。

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竹林七贤之一。

作有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他的《琴赋》生动地描绘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史料价值。

,此外,《玄默》、《孤馆遇神》等琴曲也传为他的作品。

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精于琴道。

现存琴曲《酒狂》传说是他的作品。

有音乐论文《乐论》传世。

阮咸:魏晋琴家,竹林七贤之一。

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

刘琨:晋代琴家。

创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是最早以胡笳声编为琴曲的作品。

贺若弼:隋代琴师。

创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换玉》等。

古琴谱 碣石调·幽兰

古琴谱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曲谱简介《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

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

原谱未署作者姓名,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原曲名后注明:“一名《猗兰》”,所以有人认为《猗兰操》即《幽兰》。

吴文光于1979年据《古逸丛书》所刊唐人手抄卷子本文字谱打谱。

乐曲共分四段,旋律越出五声音阶范式,别具一番意趣。

据蔡邕的《琴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却得不到诸侯的赏识,在从卫国返回晋国途中,见幽谷中茂盛的芳兰与杂草为伍,触发怀才不遇之情感,遂写下这首琴曲,但是否真为孔子所作,颇令人怀疑。

此曲短小精悍,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引子,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

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碣石调.幽兰》相传为孔子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

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日久之时。

时人感叹夫子是一只凤凰,只可惜遭逢于乱世,夫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

他制法度、定礼乐、振兴文教,希望谋求一官半职,来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却得不到重用。

汉蔡邕《琴操》云:孔子周游列国,皆不得重用,归途中见兰花盛开于幽谷,于是感慨地说: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

于是创作《幽兰》一曲,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感慨。

兰花是一种非常清雅、高贵的植物,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

然而识者谓为旷世奇珍,不识者目之为野处杂草。

虽然如此,兰花却能够宠辱不惊,依然故我。

纵使无缘兼济天下,也能保有生机盎然的一线命脉,雅洁高贵,不同凡俗。

《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隐士丘明。

丘明先生是会稽人,梁朝末年隐居在九嶷山,擅长弹奏楚地曲调,尤其是《幽兰》一曲更是精妙绝伦。

古琴名曲简介

古琴名曲简介

古琴名曲简介古琴曲《鹿鸣》《鹿鸣》,古代歌曲、琴曲。

词见{诗经。

小雅}首篇。

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

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

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

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苟勖用为行礼诗。

唐韩愈:"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

"(《送杨少尹序》),宋朱熹:"此谱乃赵彦肃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

"(《仪礼经传通解》)明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

现存琴曲与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目有无联系,尚待研究。

古琴曲《广陵散》《广陵散》,琴曲。

又名广棱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

明代宋濂跋《太古遗音》则谓:"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

"这些,从正反两面说明此曲对统治者表现了一定的反抗性。

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

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

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

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

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

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

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

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调"为本曲所独有。

古琴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琴曲。

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晋代的"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用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

另有急促曲调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各段多以共同曲调作结。

古琴曲《乌夜啼》《乌夜啼》,琴曲。

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

梅兰竹菊最佳十首古诗

梅兰竹菊最佳十首古诗

梅兰竹菊最佳十首古诗1.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哇塞,你看这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多坚韧啊!就像那在困境中依然努力的人一样,难道不是吗?2. 《墨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嘿,这墨梅的清气简直要溢出来了,不就像那些低调却有内涵的人嘛!3.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哎呀呀,这竹子的顽强劲儿,不就和咱生活中那些不服输的人一样吗?4. 《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你想想看,没有竹子得多无趣啊,这竹子可是能增添好多高雅呢!5.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哇哦,这菊花在秋天可真是独特的存在呀,其他花都没了它还在开,多厉害!6. 《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菊花开得如此霸气,简直像那战场上英勇的战士,不是吗?7. 《兰》李峤——“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这兰花的香气和姿态,是不是让人感觉特别优雅呢?8. 《题画兰》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哎呀,兰花在那山顶上静静地散发着香,多有韵味啊!9.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寒菊的高傲,就像那些有骨气的人一样,让人敬佩不已呢!10.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霜都来了菊还开着,多顽强啊,真的是让人不得不爱呀!我觉得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高雅、顽强和淡然。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3、《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4、《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5、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三分损益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1、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音乐史复习提纲

音乐史复习提纲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答案简答题:一.简述儒家学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答: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礼记·乐记》说:“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乐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这是音乐“美”的基础。

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主张“礼”“乐”并重“乐”与“礼”与“刑”“政”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提倡乐通伦理儒家认为乐为“德之华”,乐“通伦理”,同时儒家又认定良知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美好的道德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表现,“德者情之端也”,又说“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

君子作乐用来陶情养性,教化万民,移风易俗,当然就是本乎情性的最自然的事。

二.简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答:这是一篇思想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

它采用魏晋时期风行的清谈辩难的形式,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代表嵇康本人)二者之间八个回合的问答辩难,提出了“声无哀乐”的主要观点。

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它足客观存在若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

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躁”、“静”的反应。

同时,它又具有和谐的特征,能感染人;有“平和”的精神,能引导人。

围绕着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等论题,《声无哀乐论》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讨论。

三.瓦肆”与“勾栏”对我国说唱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答: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是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市”、“勾栏”,原先流散在城乡的民间杂乐艺人集中到这里卖艺谋生。

这些相对固定的场地为发展市民阶层喜好的通俗音乐艺术,创造了必要的演出环境和发展条件。

艺术歌曲和以说唱故事人物为其特点的表演艺术,此时期发展最为迅速。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28)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28)

2021年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8一、单选题(共30题)1.图3是哪部舞剧的剧照?()A:《鱼美人》B:《红色娘子军》C:《五朵金花》D:《小刀会》【答案】:B【解析】:知识点:中国音乐史中歌剧与舞剧的创作。

图片展示的内容是著名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场景。

A项:《鱼美人》,中国传统舞剧。

由苏联舞蹈家彼·安·古谢夫和他的学生们集体编导,吴祖强、杜鸣心作曲, 1959 年首演于北京。

这是借鉴古典芭蕾的结构形式表现中国神话故事的一次尝试,该剧广泛吸收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素材。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一部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王苏娅、朱一锦等主演,于 2005 年 9 月 28 日在匈牙利上映。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舞剧《小刀会》是上海歌剧舞剧院 1956 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全剧以“起义”“胜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前进”等场次展现了“小刀会”起义的历史风貌。

与题干不符,排除。

2.作有《日落西山》音乐作品的是()。

A:瞿希贤B:谭盾C:张曙D:谷建芬【答案】:C【解析】:C选项:他的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

他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一定影响。

张曙在1933年以后写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还我山河》、《洪波曲》、《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打豺狼》有广泛影响。

在抗日歌咏运动中,他演唱的冼星海的歌曲《莫提起》、《茫茫的西伯利亚》以及他自己的作品,浑厚有力,真挚感人,给人留以深刻印象。

中国音乐琴派划分和历代琴论琴谱整理

中国音乐琴派划分和历代琴论琴谱整理

中国音乐琴派划分和历代琴论琴谱整理中国音乐上下三千年,从远古至唐末,直接的声音材料(乐谱)极为贫乏。

古琴是中国乐器中保留有较多声响资料的乐器之一,古琴音乐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弹奏法、指法等等体系,故历有琴道或琴学之称。

是欲了解中国古代及传统的音乐风貌,古琴是一不可多得的乐器。

为了追求和表现高逸、深远的意境,琴乐强调"音至于远,境入希夷"的境界。

这种境界恰与"俗乐"的繁声促调对立。

相反地,琴乐以清远古淡为美,因而琴乐的特色往往是"曲淡节稀声不多"的。

一:中国琴派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大多在文人,即较高文化层次中流传,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在表现意境、讲究韵味、追求古朴典雅、清渺溃远的精神境界方面有独到之处。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虞山派和广陵派始称"琴派"开始,琴派就得到了发展,各个琴派之间主要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上有差别。

而同一地区的琴人,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演奏风格十分相近,这样,琴曲有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而流传下来的琴派也多以地区划分来命名如: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

吴越地区先后还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

现在进行简单的介绍:1:浙派南宋著名琴派。

奠基者为郭楚望。

其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

经刘志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

毛、徐两人在杨瓒的主持下编纂《紫霞洞琴谱》。

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

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2:虞山派明代琴派。

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

"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陈爱桐即其中之一。

碣石调幽兰 指法

碣石调幽兰 指法

碣石调幽兰指法
《碣石调·幽兰》是中国古代琴曲之一,其指法如下:
1.勾:用拇指尖或指腹轻轻勾起琴弦,使其发声。

2.抹: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或指甲,在琴弦上轻轻一抹,使其发声。

3.挑: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或指甲,在琴弦上轻轻一点,使其发声。

4.劈: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或指甲,在琴弦上斜斜地一劈,使其发声。

5.撮: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或指甲,夹住琴弦,使其发声。

6.按:用指尖或指腹,按住琴弦,使其发声。

7.扫: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或指甲,沿着琴弦快速地一扫,使其发声。

以上是《碣石调·幽兰》常用的指法,需要根据曲目的特点和演奏者的技巧来灵活运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指法的准确性和力度的掌握,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19)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答案解析(19)

2021年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9一、单选题(共30题)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古代哪一位音乐家技艺的描述?()A:韩娥唱歌B:伯牙操琴C:高渐离击筑D:苏祗婆弹胡琵琶【答案】:A【解析】:知识点:音乐历史中的典故。

题干中所说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的是春秋早期韩国的一位歌者韩娥,她的演唱善于表达情感,使听者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

故A项当选。

B项:伯牙操琴的典故对应的音乐作品是古琴曲《流水》。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并没有与之对应的音乐典故。

与题干不符,排除。

2.下面谱例出自哪一个戏曲剧目?()A:豫剧《花木兰》B:黄梅戏《天仙配》C:昆曲《牡丹亭》D:越剧《红楼梦》【答案】:C【解析】:知识点:对戏曲作品选段的了解。

该谱例呈现的是著名昆曲作品《牡丹亭》中杜丽娘的选段,采用了《步步娇》的曲牌。

A项:豫剧《花木兰》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黄梅戏《天仙配》讲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昆曲《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越剧《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与题干不符,排除。

3.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的音乐理论家是()。

A:卡尔·西肖尔B:洛威尔·梅森C:菲利普·海登D:梅布尔·格连【答案】:A【解析】:B选项:洛威尔梅森被誉为”美国音乐教育之父”4.下面谱例出自古典主义时期的《小夜曲》,其作曲家是()。

A.J. A:巴赫B:贝多芬C:格鲁克D:莫扎特【答案】:D【解析】:知识点:莫扎特的《小夜曲》片段。

谱例中是莫扎特的《G 大调弦乐小夜曲》片段,D项当选。

A项:J.C.巴赫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贝多芬是古典时期作曲家,未曾创作过《小夜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格鲁克也是古典时期作曲家,未曾创作过《小夜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

[转载]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原⽂地址: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作者:陈昀的艺术世界古今重要琴论琴谱著作简介琴谱:《碣⽯调幽兰》:现存最早的琴曲谱。

原件在⽇本。

系唐代⼿抄的卷⼦,仍保持早期的⽂字谱记写⽅式,具有很⾼的史料价值。

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南朝梁代的丘明。

曲名前冠以调名,为琴曲之仅见。

据推断应该是⽤碣⽯调表现《幽兰》的内容。

《⽩⽯道⼈歌曲》:词曲专集。

宋代姜夔撰。

内有琴歌《古怨》⼀⾸,旁缀减字谱,为现存最早的减字谱琴谱。

《神奇秘谱》:琴谱。

编者朱权。

明洪熙⼄巳年(1425)成书。

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

全书共三卷。

上卷《太古神品》收⼗六曲,如:《⼴陵散》、《流⽔》、《阳春》、《酒狂》等,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

中、下卷《霞外神品》收三⼗四曲,如:《梅花三弄》、《长清》、《⽩雪》、《⼤胡笳》、《离骚》等,均属历史悠久的古代作品。

还有南宋浙派名家的作品《潇湘⽔云》、《樵歌》等。

所有琴曲都有解题,提供了史料,为研究古代⾳乐作品的重要⽂献。

《浙⾳释字琴谱》:明代琴谱。

南昌龚经编释。

成书于1491年前。

原书残,现存三⼗九曲。

每曲逐⾳配有⽂字,⼤多难以演唱。

个别为传统琴歌,如⼋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风宣⽞品》:明代琴谱。

朱厚爝辑于嘉靖⼗⼋年。

共⼗卷。

⾸卷为指法、调式等⽂字六⼗⼆则,⼿势图⼀百五⼗四幅,⽂字多取⾃《太⾳⼤全集》。

收曲⼀百零⼀⾸,包括三⼗⼆⾸琴歌。

《西麓堂琴统》:明代琴谱。

编者汪芝。

成书于嘉靖⼄⾣年。

共⼆⼗五卷。

前五卷辑录南宋徐理的《琴统》和其他⼈的论⽂、杂说。

后⼆⼗卷收录⾃宋代的琴曲⼀百七⼗曲,其中有《⼴陵散》的两种版本,以及外调琴曲⼀百多种等,多为其他谱集所未收。

为明代收曲最多⽽且独具特点的谱集。

《三教同声琴谱》:明代琴谱。

编者张德新。

明万历壬⾠年成书。

收四曲,均有词。

其中《释谈章》为⾸次刊传之佛教曲;另两⾸《明德引》、《孔圣经》为儒教曲,还有⼀⾸《清净经》为道教曲。

《碣石调幽兰》全文-古籍

《碣石调幽兰》全文-古籍

碣石调幽兰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公元49459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文字琴曲谱。

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

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

南北朝时流行碣石舞,碣石调可能是当时碣石舞曲调。

“幽兰”有多种传本,据《琴操》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因得不到重用,在自卫返鲁途中,看到山谷中兰花盛开却与杂草为伍,不禁触景生情,产生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因而创作出琴曲《猗兰》。

后世多将此意附会于《幽兰》一曲,实则《幽兰》、《猗兰》音乐上并无相似之处,乃是两首不同的琴曲。

《碣石调•幽兰》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特征,谱序中指出“声微而志远”,格调幽怨、压抑。

白居易有诗云:“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碣石调幽兰》曲调清丽委婉。

其谱序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谱中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

《碣石调幽兰》以文字记写音阶及操缦手法,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至二十四字不等,共四千九百五十四字,以「耶卧」、「住」、「抑」、「末」、「蹴」、「蹙」、「唈」、「复泛」、「仰泛」、「互泛」、「放」等字记左法指法,「掌」、「半扶」、「打」、「摘」、「劈」、「却转」、「转指」、「龊」、「历」、「发刺」、「齐撮」等写右手指法,「纵容」、「节」代表共法,以「豆」代表徽位,「取声」、「附弦」等记明弦位、徽数,是手法谱一种,谱后所注:「此曲速度不宜快弹,而应缓缓弹奏,说明对兰花的描写不应以其外形取悦于人,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心理状态」,则为表现提示。

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南北朝诗人鲍照曾写过同名琴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是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原卷子谱只序说是梁桢明三年丘公明所传,未叙曲情。

关于兰花的古诗句

关于兰花的古诗句

1.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 ——《诗经·卫风·淇奥》2.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 ——刘禹锡《与元八卜居》3.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 ——张九龄《感遇四首》4.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张九龄《感遇四首》5.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杜甫《绝句》6. "兰亭丝竹送清杯,兰舟载酒醉玉颓。

" ——李商隐《兰亭即事》7.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 ——陆游《兰》8.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 ——陆游《兰》9.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屈原《九歌·少司命》10.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11. "兰亭旧事无人记,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2. "兰桡桂棹浮溪水,玉壶冰水浸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13. "兰楫桂舟下广津,素手把芙蓉。

" ——李清照《如梦令》14. "兰亭醉后谁扶我,自把花枝插满头。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5. "兰陵王破阵乐,一曲为君歌。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6.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李白《客中行》17.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屈原《九歌·少司命》18. "兰亭旧事无人记,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9. "兰桡桂棹浮溪水,玉壶冰水浸梅花。

弹拨乐器--古琴-

弹拨乐器--古琴-
• 清初: 徐常遇创立广陵派(广陵即扬州),其演 奏风格与虞山派相近。 代表曲目《樵歌》、《龙翔操》、《梅花 三弄》《平沙落雁》
琴家吴景略
• 1906-1987 • 生于江苏常熟 • 20岁开始学习古琴 • 1939年任今虞琴社领导人。 • 擅长演奏《潇湘水云》、
《胡笳十八拍》 • 1953年,吴景略被聘为中央
• 发掘已经绝响的古谱《广陵 散》、《幽兰》
古琴曲《流水》
•最早传谱见于明代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 (1425年)。 •战国时代,钟子期与余伯牙(琴家)的故事。 •管平湖演奏。 •表现了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汇成汪洋 大海的自然界的壮丽景象。
琴家——张子谦
• 1899-1991,江苏 • 1922年到天津中孚银行工
•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 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 生动写照。
•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 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 操琴弦歌之声不绝。
古琴的前身——十弦琴
弹拨乐器—— 古琴
•原称“琴”、“七弦琴”,唐代开始被 称为 “古琴”。 •最初为五弦、周代为七弦。 •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 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至今。
• 中国古琴学会行政 会长、中国民族管 弦乐学会古琴专业 委员会副会长。
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 讯研究员。 • 1980年担任北京古琴研究会 会长。
琴家——管平湖
• 1897-1967,江苏苏州人,出 生与北京。
• 演奏运指稳重刚健,刹有神 韵,风格苍劲古朴,刚柔相 济,处理乐曲富于深刻的哲 理性。
• 建国前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 学校任教
• 建国后于1952年受聘到民族 音乐研究所专门从事古琴研 究,并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古琴。

浅析隋唐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浅析隋唐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浅析隋唐时期‎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摘要;从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空前壮大, 在其音乐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外‎来的音乐文化‎,同时也对其他‎国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隋唐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汉时期张赛‎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横贯亚‎洲的中西陆路‎交通, 开辟了一条被‎中外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线‎,从魏晋到隋唐‎,“丝绸之路”从陆路逐渐扩‎展到海路, 到唐时期, 已经有了多条‎畅通的国际交‎通线。

陆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朝鲜半岛等地‎海路可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印度, 可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 还有三条线路‎可达日本另外‎,还初步开辟了‎到达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陆、海“丝绸之路”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兴旺岁月‎,成为沟通了古‎代人类之间文‎明交的纽带, 使当时中国和‎外国、外族的音乐, 畅通无阻的沿‎着这重要渠道‎,进行中外音乐‎文化的广阔交‎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崩离析‎、动荡不安的时‎代,“礼崩乐坏, 其来自久” , 不惟古乐失传‎,就连兴盛一世‎的汉乐府也凋‎零不堪。

正当中原音乐‎处于衰微之时‎,各种“胡乐”涌人中原, 至隋唐形成了‎“七部乐”、“九部乐”和“十步乐” , 呈现出繁荣的‎景况。

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辉煌时‎期,考其因由, 很大程度上与‎其周边外来文‎化的交流有关‎。

由于外来音乐‎的传人, 给中国古典音‎乐注人了新的‎血液, 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隋唐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

由于政治相对‎稳定、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加深与‎融合,统治阶级在音‎乐上开明的政‎策,促使了国内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融合。

同时丝绸之路‎为中国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开‎启了方便之门‎,唐代的中国更‎是成为亚洲各‎国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调,音diào)是汉族古琴名曲。

该曲琴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

《碣石调幽兰》相传为孔子所作,是汉族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

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

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

全谱通过详细的文字记述琴乐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来记录琴曲。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万世师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日久之时。

时人感叹夫子是一只凤凰,只可惜遭逢于乱世,夫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

他制法度、定礼乐、振兴文教,希望谋求一官半职,来施展自己的抱负,然而却得不到重用。

汉蔡邕《琴操》云:孔子周游列国,皆不得重用,归途中见兰花盛开于幽谷,于是感慨地说:兰花原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杂处,犹如贤德之人与鄙夫为伍一样。

于是创作《幽兰》一曲,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感慨。

兰花是一种非常清雅、高贵的植物,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

然而识者谓为旷世奇珍,不识者目之为野处杂草。

虽然如此,兰花却能够宠辱不惊,依然故我。

纵使无缘兼济天下,也能保有生机盎然的一线命脉,雅洁高贵,不同凡俗。

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辞海》作陈、隋间)的丘明(494~590)。

曲名之前冠以调名,此标题为琴曲中仅见,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

丘明先生是会稽人,梁朝末年隐居在九嶷山,擅长弹奏楚地曲调,尤其是《幽兰》一曲更是精妙绝伦。

这首传世古曲,得到后世之人无限喜爱,白居易在聆听此曲后,曾留下「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名句。

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舞。

现存琴谱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

此曲的曲调十分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

谱序中说:「其声微而志远。

」谱末小注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

」琴曲的开端是深沉忧伤的。

二、三段音色变化对比较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

末尾以清澈的泛音演奏,明朗豁达,透过兰花性格,象征光明将临。

虽然作者有着生不逢时的抑郁伤感,但却哀而不伤,如入宁静致远无人之境,消归于内心无限的平和与安详。

静夜细品,别有一番典雅清净、悠远旷达的意境。

孔子能够成为伟立千载的大德宗师,他的胸襟气魄,是无限远大的。

纵使屡挫屡败,却仍能道心弥坚,愈挫愈勇,这无不缘于孔老夫子哀生民之多艰的无尽悲怀。

清代末年,影印本传回中国国内,近代琴家杨时百等曾试行打谱。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家协会及民族音乐研究所组织琴家对此进行打谱,并有数位琴家可弹奏此曲。

并已试译为减字谱及现代乐谱(数种版本)。

明清以来刊行的一些琴谱收有《幽兰》或《倚兰》,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不同,当为另外传谱。

这首传世古曲,得到后世之人无限喜爱,白居易在聆听此曲后,曾留下"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名句。

该曲出唐卷,908年之前。

此谱是古琴之曲谱,用"文字谱"写。

由于长久流传,曲谱中个别字已经损坏,因此无法给出准确字词之处用问号代替。

另外,由于该曲谱的特殊性,外行读起来可能会有生涩、不知所云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