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第十章 皮亚杰理论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 以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 初生儿仅仅具有几个简单的 遗传图式,如吮吸的图式, 所以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 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之所 以能产生迁移,也是因为在 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 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 去。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十四页,共九十一页。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皮亚杰理论中的许多概念直接来源于生物学,如同 化、顺应等。此外,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也取 自于生物学。在当代理论生物学中存在着渐成论 (epigenesis)和预成论(preformationalism)两种观点的 对立。渐成论强调胚胎的发育是基因模型和环境作 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预成论则认为胚胎发育是基 因模型预先决定的,环境不起作用。皮亚杰吸收了 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 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生物的机能和结 构与认知的机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构” (siomorphism)的关系。
本次您浏览到是第九页,共九十一页。
⑸. 在心理学方面,皮亚杰更多
地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他
在《结构主义》一书中认为结构
具有三个特点:整体性、转换性 和自律性。认为整体对它的部分 在逻辑上有优先的重要性,整体 性的结构规定着各个成分之间的 联系及其意义,孤立的成分是没 有意义的。这一观点明显体现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
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论 述道:“人的认识的发展,不仅 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 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 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志,它既是认识发展的 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 件。” 换言之,发展从根本上说, 是从较低水平的图式不断建构更 高水平的新图式,从而使认知结 构不断完善的过程。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学科,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儿童智力的定义、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智力发展的阶段以及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
一、儿童智力的定义1.1 儿童智力的概念儿童智力是指儿童在认知、思维、语言、记忆、创造力等方面展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
1.2 智力的多元性儿童智力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包括情商、社交能力、艺术天赋等多个方面。
1.3 智力的可塑性儿童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和环境的影响而得以发展和提高的。
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2.1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重要素质的形成。
2.2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儿童智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基础,智力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对未来成就的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与个体未来的学业成就、职业发展等密切相关,智力的提升将为儿童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儿童智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智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由家族遗传决定。
3.2 环境因素儿童成长环境对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都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3.3 教育因素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适宜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智力发展的阶段4.1 感知运动阶段在0-2岁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4.2 前操作阶段在2-7岁的阶段,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和记忆力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思维活动。
4.3 具体操作阶段在7-11岁的阶段,儿童逐渐具备具体的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4.4 形式操作阶段在11岁之后的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
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
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第十章皮亚杰理论
Jean Piaget
但是皮亚杰不同意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验论,皮亚 杰认为虽然格式塔心理学探讨了认识的结构因素 (知觉的先天组织原则),但那是“没有发生的 结构”,而行为主义只强调后天经验的积累,不 考虑内部结构的因素,因此是“没有结构的发 生”,皮亚杰要把结构和发生结合起来,探讨的 是在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结构”。即建构 论的结构。
皮亚杰为什么要以适应来解释智慧的本质呢?其 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进化 论得到广泛传播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注重意 识的适应功能和意识对人类适应环境的意义和价 值。
皮亚杰接受了适应的观 点,认为不仅存在着生 理水平上的适应,在心 理水平上和在认识水平 上也存在着有机体对环 境的适应,有机体通过 同化与顺应,使认识与 环境协调一致。正是在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 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发 展和提高。
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认知结构中存在着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在 儿童发展的早期,这些子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 矛盾冲突。例如,儿童可能产生两个意义完全 相反的判断,但是却意识不到这两个判断之间 的矛盾。随着儿童认识的发展,他们会意识到 这两个判断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两个子 系统之间的不平衡。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就是 一种平衡过程。
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 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 此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独立过程,共同 完成着个体的适应。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同样, 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同化和顺应 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 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 程的产物。
第二个原因是受到生物学的启示。皮亚杰的研究 是从生物学开始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给了 皮亚杰以重要的启发。皮亚杰观察到,动物为了 适应生存的环境,可以导致形体的改变,以这种 观点解释认识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根据变化的条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便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客观条件保持一致。在 这里,无论是动物形体的改变还是儿童认知结构 的改变,都是在环境的作用下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所以,皮亚杰借用了生物学的这一术语来说明智 慧的本质。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吗?向自闭症儿童家长推荐这一理论,希望家长们能客观地理解我们的孩子。
您也可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对照了解您孩子现有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提出干预训练的基点。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
也就是说婴儿仅*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分为六个分阶段。
从刚出生时婴儿仅有的诸如吸吮、哭叫、视听等反射性动作开始,随着大脑及机体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到此阶段结束时,婴儿渐渐形成了随意有组织的活动。
下面简介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引言:儿童智力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能力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
一、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1. 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主要依靠感官来获取信息。
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发展出感知和认知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周围的世界。
例如,他们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和大小,逐渐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记忆与学习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提高。
在早期,他们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获取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记忆和学习策略,快速学习和记忆新知识。
3. 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发展语言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能够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语言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执行功能的发展执行功能是指儿童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所需要的一系列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执行功能逐渐发展成熟,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任务和解决问题。
二、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智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例如,父母的智力水平和遗传基因可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刺激,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相反,贫困、缺乏教育资源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儿童智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因素社交因素也对儿童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互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同时,良好的社交关系和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有助于儿童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探索。
儿童智力发展的各个阶段
儿童智力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儿童的智力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一起来看看吧!儿童智力发展的各个阶段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
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
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
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1有)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
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
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
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
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
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用也已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月~9月)从41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而发展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儿童智力的定义、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儿童智力的定义智力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思维、问题解决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期,儿童智力水平逐渐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智力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儿童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四个阶段。
1. 婴儿期(出生至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智力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反应。
他们能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逐渐认识和区分事物,并开始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系。
2. 幼儿期(2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智力开始迅速发展。
他们逐渐具备了语言能力,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他们开始发展出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3. 学龄前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更加明显。
他们开始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学会阅读、写字、计算等基本技能。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4. 学龄期(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智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1. 遗传因素:智力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的智力水平对子女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潜能,但并不决定其最终智力水平的发展。
2. 环境因素: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
浅谈发展心理学儿童智力的发展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儿童智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方法、评估手段和应用前景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儿童智力的发展。
一、儿童智力的定义1.1 智力的概念和特点: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思维、学习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儿童智力的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
1.2 智力的维度:智力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等。
每一个维度都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3 智力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儿童智力的发展既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刺激和教育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潜力,而环境因素则对潜力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智力的影响因素2.1 遗传因素:儿童的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智力水平的遗传率约为50%至70%。
2.2 环境因素:儿童的智力发展也受到环境刺激和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等都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3 学习方法和经验:儿童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来提高智力水平。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适当的学习经验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儿童智力的培养方法3.1 启示式教育:启示式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2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一种通过游戏来培养儿童智力的方法。
适当的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强调培养儿童多方面的智力和才干。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四、儿童智力的评估手段4.1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是评估儿童智力水平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智力测验包括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等。
幼儿智力结构发展特点
幼儿智力结构发展特点一、智力发展的概念智力是指,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来处理日常信息、进行判断和洞察分析的能力。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宽泛的领域:1.心理功能发展,包括认知与认知过程,主要是想象力、表达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2.心理过程发展,涉及主观信念、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更多内容。
1.认知能力发展认知思维是人们行使智力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子女认知能力的第一步。
幼儿认知思维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简单的认知阶段和发展的认知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18个月的宝宝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它们有视觉和听觉的能力,能够认识几何图形,认识颜色,识别身体部位,开始关注动物等;(2)简单认知阶段:18-36个月,宝宝可以开始接受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识别水果、动物、器具;(3)发展认知阶段:36-72个月,宝宝可以完成更多复杂的任务:辨识颜色、记住图像、按顺序记住数字、识别具体的字母等。
2.情绪行为发展情绪行为发展也是婴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说的情绪行为,可以归纳为乐观积极的情绪和悲观消极的情绪。
婴幼儿发展的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父母等成长环境,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迁移阶段:18-36个月,宝宝开始学习控制情绪,建立正确的情绪社交能力,逐渐辨别情绪,更多的表现出正常的情绪反应,逐渐乐观;(3)构建阶段:48-72个月,宝宝已经掌握了分辨能力,开始认知自己情绪,并可以情绪调节,逐渐完善自我情绪表达系统。
三、总结幼儿智力发展是婴幼儿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发展和情绪行为发展。
每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课件完整版
的事物上运用,却不能在思维当中运用。 但因果关系常常只是被他们当作为一种解释,而不具有客观性的意义。
他们也缺少思维、表象和语言方面的能力。 他们在表象性的认识中,在主体内部协调及客体之间的外部协调方面有了进步,能学会初步的推理,也能够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了。 ”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的,不会互相影响。
• 一项实验中,要求儿童按照顺序排列十几 根长短差别不大的木棍。由于长短差别不
大,必须要仔细作比较。处在这一阶段前
期的儿童能够在两根或三根的范围里作比
较,但没有能力将所有十几根木棍协调成
按长短排列的整个序列。本阶段后期的儿 童则可以能将它们排成一个序列了,但需
要经过多次地尝试、修正的活动才能达到
目的。另外,他们对因果关系也有了一定 的认识。
• 与前运算阶段比较,儿童仍然是在现实中 对客体进行作用。但目前这个阶段的活动 已有了运算的结构性质,在认知能力上产 生了质的进步。但是具体运算能力也有明 显的局限性。这一阶段中的儿童表现出来 的运算还无法脱离客体,在头脑中独立进 行,常常要依靠物体、图形等,并喜欢动 手操作。这正是他们的学习特征。
能按步骤的先后顺序处理或认识事物,缺少 在中国,处于本阶段后期的儿童进入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在活动上会进行模仿,会开展象征性的游戏。
• 从出生到2 岁以后,即婴儿期,称为感觉 运动阶段。一开始,婴儿对主、客体是不 加区分的。“婴儿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 的身体关联起来,好象自己的身体就是宇 宙的中心一样。”他们可做的各种活动, 互相之间也缺乏协调,似乎是孤立、无关 的,不会互相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会逐步地产生因果关系的初步认识,其中 包括了一定的客体的认识,空间和时间的 认识。
智力发展
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科学家布卢姆曾就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关键期问题,对近千人进行了跟踪观察。
他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一个重要的假设: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他提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尽管人们对布卢姆的这个假设还有争议,但是对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的论点,看法都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
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育心理学的另一角度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它是儿童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
按心理学理论把人生初期划分为6个阶段:0~1岁为乳儿期,l~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7~12岁为童年期。
两次角色转换即经历了从婴儿到幼儿,从幼儿到儿童的转换。
两次环境转变即从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以个体生活的家庭到纪律约束的以集体生活为主的幼儿园;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校班级。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好多小学生看上去活泼、顽皮、聪明、智力也正常,但就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适应上述两次环境转变和角色转换。
已经是小学生了却仍是幼儿的心理,已经在学校正规班级了却还像在自己家一样贪玩任性。
正如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重要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才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实的确如此,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别强,最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这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容易又牢固。
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跟踪孩子的身体成长很容易,但跟踪他或她的智力发育并不那么容易。
儿童早期的智力发展其实也有几个阶段,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增加,孩子的记忆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会逐步增加,尤其是他们的推理和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好的磨练和发展。
一个孩子的认知和智力发展的特点具有某些活动和模式,通过这些模式我们能认识到,并通过一些外部的东西加以引导。
一般这是0至2岁的发展时期,孩子会特别留意外部的一些活动,或者是重复的进行某一种动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各个感官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两岁的时候,孩子对于一切的基本运动都会非常熟练。
而在这一时期孩子的性格也会慢慢开始塑造。
这种早期儿童智力发育阶段持续2至7岁,并以儿童的下列发展为标志。
从2岁到4岁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阶段。
然而他或她的讲话并不会合乎逻辑。
而孩子可以回忆和谈论目前不在眼前的物体。
从四岁到七岁的年龄的孩子会逐渐掌握谈话的技巧。
会使得谈话更有意义,孩子能够识别和使用简单的逻辑。
7至12岁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快速阶段,其中的具体表现为能够理解逻辑模式并使用它们,能对要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孩子现在能够理解类别,并且还能够逻辑和正确地解决问题。
12岁及以上是孩子智力的稳固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整体智力发育基本已经完成,在这个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孩子能够开始理解和思考抽象概念。
逻辑和演绎推理变得对儿童易于理解。
复杂的逻辑和抽象序列变得容易让孩子思考并应用于问题解决。
第十儿童智力的发展完整版PPT资料
塞斯顿认为各种智力活动系分属各群,每群有一共同的基本
因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基本因素所决定。塞斯顿 把智力活动最后分为七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七种基本智能, 即数字,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被试对言语意义 理解的能力;空间,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 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如数立方图;词汇流畅性,令被试按 照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语词,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 女孩名字;推理,或归纳,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演绎和归 纳都有;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知觉速度,即正确与迅 速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各种基本智能之间 有显著的相关,他虽然强调“群因”,但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测验项目的选择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智 操作即我们思维的方法,可以细分为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幅合性思维、评价。
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
力的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一般因素G,一个是特殊因素S.
他遇到一个新的环境,能够用新的反应去适应新的环境。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桑戴克说:“智力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能力。 效度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容效度,一是结构效度,一是准则关联效度。 内容即我们思维的东西,可以细分为图形、符号、语意、行为。 乙能力=A+B+C+D+H+I+J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史多达说:“智力是从事艰难、复杂、抽象、敏捷和创造性活动以及集中精力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二、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 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 的被试所获得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 件对所有的被试都必须是同样的。在测验实施 时,应运用标准化的材料、相同的时间限制、 遵照测验指导语,以确保测验条件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因素论
群因素论是塞斯顿在1938年提出来的,它介于 二因素论和多因素论之间。
多因素论
桑戴克反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反对G因素的存在。他 认为一个人的智力,由许多分子组成。各种智力测验之间的 相关是由于各种能力之间有共同元素。共同元素越多,则相 关越高,反则反之。例如:
甲能力=A+B+C+D+E+F+G 乙能力=A+B+C+D+H+I+J
丙能力=D+E+F+G+K+L+M
(三)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主张此说者认为智力是学习的能力,智力高的人能够 学习较难的材料,学起来既容易又迅速,且成绩也好。 反则反之。所以说智力的高下和学习能力的高下成比例。 白根汉说:“智力就是学习能力。”
汉蒙说:“智力就是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综合的观点
史多达说:“智力是从事艰难、复杂、抽象、敏捷 和创造性活动以及集中精力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韦克斯勒说:“智力是一个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 地思维和有效的处理周围环境汇合的或整体的能量。” 又说:“我认为智力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不同的 能力,包括非智力的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十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教育学院 李晓华
第一节 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一)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主张此说者认为智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如判断能 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记忆力。智力高的 人能够判断正确、推理敏捷,理解力、创造力和记忆力也 强,因为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纳说:“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 环境的能力。”又说:“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 —这是智力的三种要素。”
第二节 智力的一般理论
二因素论
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的 技术提出 智力的二因素论,这可以认为是因素分析的开始。
斯皮尔曼认为人类的智力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一般 因素G,一个是特殊因素S.G因素是每一智慧活动所共同具有的, 就是说各种智慧活动都有G因素的存在,只是有的智慧活动需要 G因素多,有的较少.假如一种智力活动的G因素多,另一种智力 活动G因素少,则它们的相关较低.假如两种智慧活动所需要的G 因素分量都较多,它们的相关就较高.S因素则因智慧活动的不同 而异, G因素和S因素合并起来就构成一个人的智慧活动的总 体,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征.根据这种说法,各种智慧活动 都有一个共同的一般因素,同时,又有其本身的一些特殊因素S. 而一般因素G乃是智力测验的主体.
吴天敏说:“智力是脑神经活动的针对性、广阔性、 深入性和灵活性在任何一项神经活动和由它引起并与它相 互作用的意识性的心理活动中的协调反映。”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它使得个体与环境 取得不断的平衡,而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便是个体 对现实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逼近化和完善化的。也就是说 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是通过动作和运算来实现的。
推孟说:“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与抽象思维能力成正 比。”
(二)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由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适应观 点的重视,认为智力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愈高的 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愈强。他遇到一个新的环境,能够用新 的反应去适应新的环境。 斯腾说:“普通智力就是有机体对于新环境充分适 应的能力。” 桑戴克说:“智力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能力。”定 常模是指某一个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上 的平均分数。
四、测验的信度 测验的信度是指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验 实施两次后所得分数的一致性。或者同一组被 试经过一次测验,而后用一个等同形式的测验 再测一次,两次得分的一致性。
信度的种类有三种。一种是稳定系数,一种是 等值系数,一种是内在一致性系数。
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德提出,智力是由120个因素组成并按照三个维度分 类的,它们是:操作、产品和内容。操作即我们思维的方法, 可以细分为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幅合性思维、评价。内 容即我们思维的东西,可以细分为图形、符号、语意、行为。 产品即把某种操作应用于某种内容的结果,可以细分为单元 (一个单词、数字或概念)、类别(一系列有关的单元)、关 系(单元与类别之间的关系)、系统(用逻辑方法组成的概 念)、转换(改变、包括对安排、组织和意义的修改)、蕴涵 (从已知的信息中观察某些结果)。每一个维度中,任何一个 项目之间可以迭代结合,因此,可以得到456=120个因素。每 一个体的智力是这些智能的独特的组合。
第三节 智力测验
一、测验项目的选择 测验项目的选择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智 力的理论。
二、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 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为了使不同 的被试所获得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 件对所有的被试都必须是同样的。在测验实施 时,应运用标准化的材料、相同的时间限制、 遵照测验指导语,以确保测验条件的一致性。
塞斯顿认为各种智力活动系分属各群,每群有一共同的基本 因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基本因素所决定。塞斯顿 把智力活动最后分为七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七种基本智能, 即数字,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被试对言语意义 理解的能力;空间,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 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如数立方图;词汇流畅性,令被试按 照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语词,如在指定的时间内写出尽可能多的 女孩名字;推理,或归纳,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演绎和归 纳都有;记忆,测出迅速强记的能力;知觉速度,即正确与迅 速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各种基本智能之间 有显著的相关,他虽然强调“群因”,但承认一般因素的存在。 因此,现在又称为“群因——一般因素理论”。
五、测验的效度 如果一个测验真正能准确地测量到它所 欲测量的东西,这个测验就谓之有效,或者说 这个测验效度高。
效度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容效度,一是结构效 度,一是准则关联效度。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一个编制好的测 验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指标。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一、比内——西蒙量表 二、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S——B量表) 三、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四、婴儿的智力测验 a、格赛尔发展程序表 b、贝利婴儿发展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