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专题练习(九)(含答案与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九)
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4分)
包裹与行囊
艾苓
他私下跟我说:“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就开个幼儿园,我一定带着孩子们好好玩。
”
我说:“太好了。
”
我是男孩母亲,特别希望男生投身教师行列,让男孩躲开点儿脂粉气。
我正畅想未来的幼儿园园长如何改变男童面貌,他接着说,上学以后,该洗的衣物他一直打包寄回家,母亲洗完再寄回来。
我摇摇头,不好说什么。
见我摇头,他龇牙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大一是班长,大二是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大三有望成为学生会主席。
大二学期末有了新情况。
绥化学院尝试实习支教,2007年秋季开学,第一批实习生进驻各县区乡村中小学。
我在校园遇到他,他说已经报名,正在接受岗前培训,是去是留还有些犹豫。
我说:“换了我,我会下去锻炼,得到的东西肯定更多。
”
他下去了,去的地方是乡中学。
鼎盛时期,那所中学学生超千,现在不足五百。
这些年教师队伍老化,有些孩子到城里读书,有的孩子辍学了。
校方分派他当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
走马上任第一天,他还在睡梦中,听见窗外叽叽喳喳,抬眼望去,窗户上挤了一群小脑瓜,他睡意全无。
听说从城里来了新老师,天还没大亮,学生就到齐了,近的几里路,远的几十里。
从那以后,他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半准时进教室。
两个班七十三个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他最先准备的授课计划全被打乱。
课余时间,他教这些学生汉语拼音,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帮基础差的。
一个月后,在五校联合模拟测试中,他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因此获得了校长颁发的三十元奖金。
有一次,他正激情满怀讲流沙河的诗作《理想》,一个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要出外头去。
”
他问“为什么?”
学生低下头,不做声。
他接着讲课
学生再次举手:“老师,我要出外头去!”
他问:“为什么?你怎么了?”
学生还是不肯说。
课堂被频频打断,他有些不快。
正要批评学生几句,下课铃响了,那个男生冲出教室。
回到办公室说起此事,同事哈哈大笑,跟他讲,“出外头”是方言,意思是上厕所,他耽误了人家孩子。
他每天也要“出外头”,学校公厕离宿舍挺远。
到了冬天,天黑得早,黑灯瞎火,寒风刺骨,这个过程很是艰辛。
乡中学一共去了四个支教生,两男两女,他们得自己做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傻眼。
好在用电饭锅焖饭他还会,凭这点功底他当起了厨子,一来二去学会炒菜,成为大厨。
以前,公寓离图书馆只有几百米,他很少去。
支教那段时间,乡下离学校百里之遥,每次回乡下,他都要背几本图书馆的藏书。
学生以为他会一直陪着他们,课上读书课下踢球,离别想必艰难,很多实习生讲到这里就激动。
他没说细节,只是嘱咐学生:“不论发生了什么事,你们都要继续读书,一定要读下去。
”
实习归来,我没问他收获多少,那应该是一个大大的行囊。
我也没问,该洗的衣物是不是还往家里寄,没必要问了。
毕业后,他在长春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学校条件相当好。
两年以后,在人人网上相遇,他跟我说:“想去吉林孤儿学校当老师。
学校在郊区,条件也不好,但那里更需要我。
”
我问:“你父母的意见呢?”
“他们不同意我的想法,后来尊重了我。
他们有哥哥照顾,我现在无牵无挂,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
“这个做法有点儿傻。
”
“母亲也这么说。
”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选择。
”
“我原来就是个理想主义者。
”
几年不见,不知道他的计划是否如愿。
有这个想法,已经让我刮目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他从班长到学生会副主席,前途无量,所以对去不去支教这个问题的犹豫,就使得人物更加真实,有血有肉。
B.小说中的“我”希望自己儿子的老师是男老师,反映了小学男教师的缺失。
C.从“包裹”到“行囊”,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追求虚荣,乐于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主义者的成长,积极向上,给人希望。
D.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他”的故事,一是因为“我”是他的老师,亲眼看到了他的变化;二是第一人称更让人觉得亲切。
E.正是支教的经历,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使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去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喜欢的事。
2.试分析小说中的“他”这一人物形象。
(4分)
3.文中的“他”说自己“我原来就是个理想主义者”,你同意吗?结合小说谈谈你对理想主义的看法。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4分)
精确的婚姻学
【美】欧·亨利
“我对于女人的欺骗手段从来就没有很大的信心。
即使在问心无愧的骗局里,要她们搭伙同谋也是靠不住的。
”
“这句话说得对。
”我说。
“干吗不呢?”杰夫说,“她们自有男人来替她们营私舞弊,或是卖命干活。
她们办事本来也不算差,但是一旦感情冲动,或者虚荣心抬了头,就不行了。
有一次我和安迪在凯罗略施小计,搞了一个婚姻介绍所,就是找那个寡妇帮的忙。
当时我们约莫有六千元,指望在两个月内翻它一番。
我们既然没有领到新泽西州的执照,我们的生意至多也只能做两个月。
我们拟了一则广告,内容是这样的:
美貌妩媚寡妇有意再醮。
现年三十二岁,喜欢家庭生活,有现款三千元和乡间值钱产业。
应征者贫富不论,然性情必须温良。
因微贱之人多具美德。
若有忠实可靠,善于管理产业,并能审慎投资者,年龄较大或相貌一般均不计较。
来信详尽为要。
我们拼凑出这篇文学作品之后,我说:‘可是那位太太在哪儿呢?’
安迪不耐烦地、冷冷地瞟了我一眼。
‘我以为你早就把你那门行业里的现实主义观念抛在脑后了呢。
为什么要一位太太?华尔街出售大量掺水的股票,难道你指望在里面找到一条人鱼吗?征婚广告跟一位太太有什么相干?’‘安迪,你知道我的规矩,在我所有违反法律条文的买卖中,出售的货色必须实有其物,看得见,拿得出。
要实现这个计划,我们必须拿出一个货真价实的妩媚的寡妇,或者相当的人,至于美貌不美貌,与清单内描述相不相符,那倒没有多大关系。
’
‘可是你打算去哪儿弄一个愿意浪费时间的寡妇,来搞这种没有婚姻的婚姻介绍的把戏呢?’
‘我心目中倒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我想我们不妨找她来帮忙。
’
‘特罗特太太非常适合我们广告上的条件,只不过在美貌、年龄和财产方面也许有点出入。
她看来还有可取之处,对付得过去。
’
我说明了来意之后,她问道:‘你们做的生意规矩吗?’
‘安迪和我早就合计过啦,在我们这个毫无公道的广阔的国家里,至少有三千人看了我们的广告,想博得你的青睐和你那有名无实的金钱财产。
’
我和安迪,准备教训教训那批社会的蟊贼,真想组织一个“大德万福幸灾乐祸婚姻介绍所”,好不容易才没有这么做。
这一来,你该明白了吧?
你的工作其实是个挂名美差,什么事都不用干。
来往信件和业务方面的事都由安迪和我一手包办。
于是我把特罗特太太安置在一个公寓里,公寓的地址跟我和安迪下榻的地方既不近得引人起疑,也不远得呼应不灵。
我们用她的名义在银行里存了两千元,把存折交给了她,如果有谁对这个婚姻产生怀疑时,可以拿出来给他看看。
我知道特罗特太太诚实可靠,把钱存在她名下绝对没有问题。
事务所给每个应征者去了一封回信,同时通知应征者,随信附来两元。
这个计划的简单美妙之处就在于此,,约莫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想办法筹了钱寄来。
快满三个月的时候,我们收入五千多元,认为可以收场了。
已经有许多人对我们表示不满。
再则许多求婚的人一直去找她,她似乎不大高兴。
我们决定歇业。
我到她的公寓里去,把最后一星期的薪水付给她,向她告别,同时取回那两千元的存折。
我到那里时,发现她哭得像是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呀,你怎么啦?是有人欺侮了你,还是想家啦?’
‘都不是,我深深地爱上了一个人,没有他,我简直活不下去了。
’
‘那你就嫁给他好啦。
’
‘他是见到广告之后来找我的,他要我把那两千块钱给了他,才肯同我结婚。
他叫威廉·威尔金森。
’说罢,她又动情地痛哭起来。
‘我们送你两千元也是办得到的,因为我们从那些向你求婚的冤大头身上捞了五千多元。
可是,我得跟安迪商量。
’
我回到旅馆,把这件事向安迪和盘托出。
‘我一直预料会发生这一类的事。
’他说。
我说:‘让一个女人因为我们的缘故而伤心,可不是愉快的事。
’
‘这次我迁就你一下。
到她那儿去,叫她把银行里的两千元提出来,交给她的心上人。
’
我跳了起来,同安迪足足握了五分钟手,再去她那儿通知她,她高兴得又哭了起来,哭得同伤心时一般厉害。
‘在我们动身之前,你愿不愿意去她那儿,同她见面?’
‘啊,我想不必啦。
我们还是快点赶那班火车吧。
’
我正把我们的资本像往常那样,装进贴身的褡裢时,安迪掏出一卷大额钞票,让我收在一起。
这是什么钱?
‘就是特罗特太太的那两千块钱。
’他说。
‘怎么会到你手里来的?’
‘她自己给我的。
’他说,‘这一个多月来,我每星期有三个晚上要去她那儿。
’
‘那个威廉·威尔金森就是你吗?’
‘正是。
’他回答道。
(选自《欧·亨利小说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三段中“她们办事本来也不算差,但是一旦感情冲动,或者虚荣心抬了头,就不行了”,为后文特罗特太太爱上安迪做了铺垫,极力讽刺了寡妇与安迪。
B.本文多次进行了情节的暗示,如“在我所有违反法律条文的买卖中”,表明安迪是一名惯犯。
C.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安迪不耐烦地、冷冷地瞟了我一眼”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安迪对不能实现事情的不屑之情。
D.小说中,“我”给了特罗特太太两千元,从而引出了后文安迪掏出一卷大额钞票给“我”,“我”产生惊讶,这一安排使文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E.小说以“精确的婚姻学”为题,既是因为“婚姻”是本文的线索,又因为这是作者对这些行为的讪笑。
5.这篇小说全文都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6.“欧·亨利式”结尾似已成为小说创作的一个专有名词,试从全文的角度分析该结局的特点,并说明你对其的看法或感想。
(6分)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九)
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
答案
1.DE
2.①有理想,渴望献身教育事业;②能吃苦,能钻研;③从一个寄包裹回家洗衣物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3.(观点一)同意。
想开个幼儿园,陪孩子好好玩;放弃学生会主席的荣誉前途,下乡支教;在艰苦的支教环境中更加坚定教育理想。
(观点二)不同意。
他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在经历放弃学生会主席,下乡支教后。
乡下的艰苦,使他由一个爱幻想,没长大的孩子快速成长,使他开始坚定理想,最终他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
4.AD
5.①加快了文章叙事的节奏,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选取了个性化的语言,有利于彰显小说里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我”与安迪、寡妇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③充分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有力地讽刺了“我”与安迪。
④有利于为后文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行文,有利于增强小说的现实批判意蕴。
6.特点:本文结局耐人寻味,虽是在意料之外,但从前文多次伏笔便可知结局又是在情理之中的。
本文结局峰回路转,将小说主旨立马推到批判现实的高度。
本文通过写“我”的投机取巧,安迪的城府之深,应征人的功利虚伪,寡妇的善良顺受,批判了社会这些萎靡的社会风气。
看法:我认为“欧·亨利式”结尾有发人深省的韵味,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人们去沉思自己的做法是对是错,有没有人性与道德。
感想:不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从而去牺牲别人的利益,利用他人的善良行骗。
我们应该重新唤醒人性,不做有昧良心的事。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九)
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
解析
1.解析D项表现力不足,以“我”的口吻写更亲切,而不是因为“我”是老师。
E项他本身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支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理想主义。
2~3.略。
4.解析A项“极力讽刺了寡妇”不能从文中体现,文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安迪的虚伪与重心机。
D项中“我”将两千元给特罗特太太并没有引出之后的因果,而是形成对比关系,使情节更加陡转。
5~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