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继承与借鉴”的追问与反思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
谈民族演唱借鉴之我见彭雨薇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民歌的演唱方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当时的歌唱家的主要风格,来研究民歌演唱对西洋发声方法的借鉴。
中国民歌演唱从最初单一的运用真声演唱,经过一代代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家不懈的研究创新,开创了如今借鉴西洋美声中科学的演唱方法而形成的“新民歌”。
通过具体分析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来研究民歌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歌美声方法借鉴一、民歌演唱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艺术演唱、曲艺演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和西洋唱法的演唱等。
1传统的民歌多是由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艺术发展而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民歌通过不断吸收西洋方法,在歌唱的题材、演唱方法、演唱内容中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形成今天以新民歌、新歌剧为代表的全新的民族演唱。
民歌的理论研究随着对西洋方法的借鉴也在不断的完善、进步。
从最初的追求自然、单纯,使用真声,经过吸收西洋传统唱法的发声技巧,将演唱风格从民歌型的传统唱法逐渐过渡到声音更柔、更科学的演唱风格。
1.李小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08 P1二、民歌对美声唱法借鉴的意义中国的民族演唱发展至今与其自身不断地吸取养份是分不开的,借鉴、继承、学习、提高是民族唱法始终要做的功课。
其中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是民歌演唱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中西方演唱艺术的不断互相借鉴和结合,我国民歌演唱在演唱技巧、训练方法、演唱曲目范围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
我国的民歌始终都是歌唱界关注的对象之一,是民歌更好的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基础。
今天的民歌是借鉴发展的结果,我们要把这种借鉴、继承、发展不断深化,把中国民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民歌的发展是在对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继承、吸收、研究、创新的过程中成长的,所以对西洋唱法的借鉴研究也会让我们的民歌演唱艺术走的更远、更长。
三、美声唱法借鉴的具体分析3.1呼吸方法的分析最初传统民歌的气息是出于丹田或者从脐间出,有“夫气者,音之帅也。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一、历史传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
在古代,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已经有着相当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川剧、黄梅戏等,这些地方戏曲艺术都是我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这些地方戏曲艺术在舞台表演、音乐曲调、歌词内容等方面,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民族审美取向的特色。
在古代,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以传统的戏曲形式为主,演出形式多样,有的是单独表演,有的是结合舞蹈表演。
在音乐曲调方面,多采用民间调子或古代音乐形式,比较富有民俗风情。
歌词内容方面,多以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为主题,抒发着人们的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特色表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审美取向上有着独特的特色表现。
民族声乐艺术在表演形式上,喜欢抒发真情实感,讲究感情真挚、自然真实,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音乐曲调方面,注重抒情的旋律,多以抒发情感和反映民族生活为主题。
在歌词内容方面,词曲结合,注重抒发个人感情和民族精神,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音乐技巧、唱腔和表演形式上,也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
音乐技巧方面,多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表现,更注重情感的传达和表达。
唱腔方面,多强调音色、音准和情感的质感,更注重个性的表现和个性的传达。
表演形式上,多强调情感的真实和动作的生动,更注重形象的栩栩如生和形象的形神兼备。
三、现代创新在当今社会,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审美取向上也在不断进行现代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观念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进行现代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需求。
在音乐曲调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吸纳外来音乐元素和新颖音乐元素,使得它的音乐曲调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在歌词内容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吸纳外来文化元素和新颖文化元素,使得它的歌词内容更加时尚化和个性化。
在表演形式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融合外来舞蹈元素和新颖舞蹈元素,使得它的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和艺术化。
声乐反思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前言声乐,作为一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抒发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我国,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我深知自己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与不足。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声乐学习经历,谈谈我对声乐的反思与感悟。
二、声乐学习中的反思1. 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技巧对于歌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呼吸、发声、咬字、共鸣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和提升。
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技巧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歌唱效果不佳。
为此,我深刻反思自己在声乐技巧方面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
2. 声乐情感的表达声乐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感表达。
在演唱过程中,我们要将歌曲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声音中,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然而,在起初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不够深入,情感表达不够到位。
为此,我通过多听、多唱、多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声乐作品的鉴赏声乐作品丰富多彩,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鉴赏作品的重要性。
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我拓宽了自己的音乐视野,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4. 声乐实践与舞台表现声乐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在参加各类声乐比赛和演出时,我深刻体会到舞台表现力对歌唱效果的影响。
为此,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舞台素养,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三、声乐感悟1. 声乐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坚持不懈地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声乐学习需要全面提高声乐学习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还包括音乐素养、审美能力、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的提高。
我们要全面发展,才能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3. 声乐学习需要学会欣赏声乐艺术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
国内声乐艺术发展反思
国内声乐艺术发展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国内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声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以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是任何事业发展的关键,而在声乐艺术方面,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现有的音乐院校和声乐教育体系中加强声乐方面的专业培训,建立更加系统的声乐艺术培训课程,并且强化对声乐表演和技巧的训练,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声乐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声乐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艺术创新和创作不足除了对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外,我们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声乐艺术方面进行艺术创新和创作,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也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厚度的声乐作品,在国内外推广和传播。
三、现场表演的质量需求在声乐艺术发展中,现场表演质量的问题也需要重视。
我们需要在保障音乐舞台设备的基础上,加强演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高演出监督和管理水平,并充分发挥音乐节、文化节等活动的推动作用,多渠道地推动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四、文化传承价值的挖掘与发掘声乐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的价值自然是无法忽视的。
我们需要在声乐艺术发展中,加强对声乐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的挖掘和发掘,重视声乐艺术的历史文化悠久性,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的声乐文化,让声乐文化的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
总之,国内声乐艺术的发展需求不仅是技术上的提高,更需要思考和重视声乐作为文化传承的方式和载体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希望在不断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持续发展,让中国声乐艺术在世界文化的视野中发光发热,成为世界文艺舞台上的璀璨明珠。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民族声乐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其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也需要从审美取向的角
度上重新审视民族声乐艺术,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中,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
其中,民族声乐艺术
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
歌曲中所表达的情
感和思想都源于民族文化中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等方面的独特理解和认知,它既富有民族
特色,又具有深刻的人类普遍性。
此外,我们也需要从审美的角度来培养和传承民族声乐艺术。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不
能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技术的普及,更要关注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互动。
因为音乐是一
种艺术语言,它的表达方式不仅需要技法的运用,更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艺术感的体验。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学习者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
感共鸣,使他们在欣赏民族声乐艺术时,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
在保护和传承民族声乐艺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
活力和动力。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民族声乐艺术一定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
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体现了时代和文化的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民族声乐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一直与祭祀、礼仪、战争、文官、儒家思想等诸多方面密切联系,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代表性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较多,如雅乐、儒乐、宫廷乐、民间音乐等等。
而在这众多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中,民族声乐艺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是社会仪式和礼节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演出节目,也是广大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民族声乐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人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图腾。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太过商业化、低俗化等问题。
这些不良的现象可能会使民族声乐艺术失去传统韵味和文化内蕴,甚至有可能扭曲传统的审美观念。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引导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商业化和文化内涵的统一,保持审美观念的高度统一。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当代青年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认知和接受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我们看到的是大批年轻人追逐西方的流行和时尚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妙。
这种情况是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的。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它回归到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中,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民族声乐艺术带来的丰富情感和精神净化。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审美取向,让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现代性和时尚感。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和接受度,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我们国家的声乐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声乐艺术流派,展现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音乐市场的发展,一些民族声乐艺术的特色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迎合大众口味的流行曲目。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演变及传承问题。
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演变主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背景有关。
在早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西南地区的傣族声乐艺术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而闻名,而东北地区的满族歌曲则以豪放、慷慨的风格著称。
这种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代表了不同民族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音乐在中国迅速兴起,国内乐迷开始接触到更多西方音乐风格。
这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求更流行、现代化的音乐风格,而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则渐渐被忽视。
音乐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变化。
随着商业化的音乐产业的兴起,市场需求成为影响音乐类型的主导力量。
一些商业化的音乐制作公司更加注重商业价值,更容易接纳流行曲风,而为了迎合市场,一些民族声乐艺术家也开始转向流行音乐。
尽管民族声乐艺术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不能忽视它的传统价值和文化内涵。
民族声乐艺术不仅反映了各个民族的情感和文化,更是我们民族的独特艺术遗产。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在保持传统价值的基础上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我们需要从教育和宣传角度加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学校可以开设民族声乐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传授技巧和艺术理论。
政府部门和艺术机构应该加大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宣传力度,推动艺术家更好地创作和演绎。
我们也应该积极寻求与时俱进的艺术表达方式。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特色。
这种审美取向不仅显示了我国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古代,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自然的怀抱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面对天地间的自然景观和生命活动,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曲目。
这些作品常常以物我相融、自然包容的审美情感来观照世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审美取向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对自然界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怀。
这种审美取向无疑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特色,也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对美的独特追求与表达。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展现了对深刻情感与情感表达的关注。
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常常是一种强调和突出的审美追求。
在作品的创作和演唱中,艺术家们常常力求将内心深沉的情感与生活的真实体验融入通过声音、旋律和歌词来表达出来。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家乡与祖国的眷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都在情感的表达上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诠释。
这种审美取向既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是我国人民对美的深刻追求和挖掘。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和理解这种审美取向,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延续。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声乐艺术如何传承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古代民族的劳动和生活情境。
在古代,民族声乐艺术是陶冶人们的情操和熔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声乐的传承曾经受到了挑战和冲击。
随着现代音乐的涌入和流行文化的传播,一些民族声乐艺术传统逐渐式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一些专业音乐学院和民间艺术团体纷纷成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声乐艺术人才;一些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音乐家和学者积极投身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和传承。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工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些著名的音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声动中国》等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宣传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触到民族声乐艺术。
一些新型的音乐剧、歌剧和流行曲目中融入了民族声乐元素,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些民间艺术团体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民族声乐艺术,使其在各地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受到现代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传统声乐艺术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环境的恶化;由于传统声乐艺术的学习和传承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磨练,迫使一些爱好者望而却步,导致了声乐艺术传承的困境。
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对民族声乐艺术的支持和保护,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摘要】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是保持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而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创新则将民族声乐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演唱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目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未来,民族声乐传统与现代将更加融合,演唱方法的发展也将持续向前推进。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持续发展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对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继承、发展、传统、创新、技巧训练、现状、趋势、传统与现代结合、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民族声乐的定义民族声乐是指由各个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民族情感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声乐形式。
它不同于西方的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而是融合了民族文化、传统乐器和特定唱法的演唱形式。
民族声乐通常以民族语言演唱,通过歌曲传达民族的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
这种声乐形式反映了特定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民族声乐包括不同地区的歌曲、戏曲唱腔以及独特的传统民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声乐传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这些歌曲多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代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民族声乐在演唱时通常注重发音、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扎实的声乐技巧。
通过民族声乐演唱,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民族声乐在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重要性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民族声乐传统的灵魂和核心。
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表达,是民族歌曲传承和演唱的基础。
通过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歌手们可以更好地传达民族情感和精神,让听众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审美特点、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探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渊源。
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国古代的音乐传统、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在古代,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多以歌颂家国情怀、赞美自然风光、抒发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逐渐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审美特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以其自身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众多音乐爱好者。
它注重声音的清亮、音质的纯净,讲究音调的跌宕起伏和音乐旋律的悠扬优美。
在演唱艺术方面,民族声乐更注重高低音的处理,旋律的跌宕起伏和音乐情感的表达,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表演艺术方面,民族声乐更讲究歌者的形体配合、动作舞蹈和服饰道具的搭配,以营造出各具特色的音乐情境。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交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民族声乐艺术逐渐融入当代音乐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审美取向。
在演唱艺术方面,民族声乐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丰富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正在拓展新的表现领域,走向国际化的舞台,受到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我们来谈一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未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将继续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音乐作品。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音乐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将会更加多元化、国际化,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方法在不同的民族音乐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魅力。
在当代社会,随着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也经历了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从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特点、继承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当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特点1. 多样性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有着各自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色,如川剧的变脸、京剧的唱腔、西藏的喉音等,都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代表。
每一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2. 口头传承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主要基于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师徒传承和家学渐进是其主要特点。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具有较高的传承性和历史性,同时也使得每一位传承者都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
3. 带有宗教色彩在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中,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常常带有宗教色彩,例如藏族的颂经、蒙古族的呼麦等。
这些宗教性的演唱方法有着其独特的宗教仪式意义,使得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具有神秘感和仪式感。
2. 现代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一些传统的演唱方法开始融入到现代音乐中,成为了一些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川剧的变脸被引入到了一些音乐节目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3. 多元化并存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声乐演唱方法并存于当下,并形成了多层次的声乐文化。
三、当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1. 现状分析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些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在各类文艺表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
浅谈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借鉴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谈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借鉴许鑫(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和戏曲唱腔的对比、剖析、和论述,诠释了二者既有相同的共性特点,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借鉴(唱腔、艺术风格、表现形式、运气原理、美学精神等方面),最后提出要取其精华,抛弃糟粕,兼收并蓄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和戏剧唱腔,对于民族声乐戏曲唱腔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族声乐;戏曲唱腔;艺术特色;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086-01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文化底蕴,并借鉴和吸收西洋唱法的长处,取其精华,为我所使我们的民族声乐得到更快发展,早日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之中,独树一帜,发扬光大!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如果说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基础雄厚,力量强大,影响越来越广的声乐学派”的话,那么滋养着旺盛生命力的歌唱艺术的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而直接作用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是民族的情感,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审美。
(一)民族声乐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民族声乐艺术都对人的精神起着一种感发、净心、升华、激励、向上的作用。
然而,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还需要专业的音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继续做出艰苦的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但为中国民族服务,而且能进入世界艺术之林,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关于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目前分为二种观点:一是以传统声乐艺术为基础,吸取借鉴西洋唱法的长处,使歌唱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以西洋唱法为基础,结合处理中国歌曲的字音特点,使其具有民族语言韵味。
前者是民族声乐唱法的基本定位,而后者则是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歌唱艺术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关系的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应该落在继承优秀传统声乐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唱方法的长处,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音乐理论民歌声乐教育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审美来表现民族的音乐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在“继承”和“借鉴”的天平上已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很多歌手盲目地“借鉴”和模仿,从而形成了中西混杂、非中非西的演唱模式,民族声乐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虽然不断运动,但却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广泛而深刻的,笔者以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阻碍着民族声乐的民族性发展自“学堂乐歌”始,欧洲音乐在音乐教育和城市音乐文化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在音乐教育中,几乎都是沿用欧洲的音乐教育体系,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根本得不到重视。
重彼必轻此,对欧洲音乐体系的推崇使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逐渐被边缘化。
七十多年前,著名音乐家王光祈先生指出:“中国虽万事落后于他人之后,但音乐理论一项,由于在历史上倍受重视,学者辈出,成绩卓著,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毫无愧色。
”:中国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理论固然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如都有7个基本音级、12个律位,节奏节拍亦有相似之处,但是在许多传统特色突出的地方,西方音乐理论是无法体现的。
譬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各种乐谱对演唱和演奏者留有的余地比西方古典音乐要大得多,“死曲活唱”、“死谱活奏”、“框格在曲,色泽在唱”、“移步不换形”等说法都表明中国传统音乐中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于西方音乐的“按谱演唱”给演唱和演奏者发挥艺术才能、展现艺术个性、表现艺术情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
浅谈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扬
浅谈民族声乐的继承与发扬论文导读:当前发展中的中国声乐艺术已经形成了两大基本部类,即民族声乐艺术和美声声乐艺术。
但在声乐界说来,民族声乐往往具体指综合继承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三种唱法的特点与精华,并在这些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
随着时代的推进,从20世纪初期开始,新文化运动刺激了西方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而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美声声乐艺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是任何现代化的过程绝不是技术层面变迁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美声声乐艺术,传统,现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中国的远古就有了原始的声乐文化形态。
一般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他所依据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生产发展水平总体上是一致的,一代有一代的文化艺术风貌。
当前发展中的中国声乐艺术已经形成了两大基本部类,即民族声乐艺术和美声声乐艺术。
民族声乐艺术广义说来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所指的是中国数百种戏曲、曲艺艺术和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的唱法。
但在声乐界说来,民族声乐往往具体指综合继承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三种唱法的特点与精华,并在这些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
千百年来,作为传统声乐艺术主要的部分,戏曲声腔、曲艺声腔、民歌等艺术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随着时代的推进,从20世纪初期开始,新文化运动刺激了西方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而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美声声乐艺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与美声声乐艺术相互交流的共存局面。
但是在与舶来品美声声乐艺术发展相比之下,民族声乐的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前景令人担忧。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正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作品要与时俱进民歌,作为一种古老的真正属于人民群众自己的艺术形式,历经数百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方法,通过不断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完善。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体现在对传统技巧的传承上。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技巧和发声方法。
多数民族声乐都有特定的发声部位,如蒙古族的“喉音”和壮族的“长调”。
这些发声技巧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民族音乐的精髓。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就是要传承这些传统技法,使其得以延续并发挥出更大的艺术价值。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体现在对现代技巧的吸收和创新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的变革,民族声乐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的演唱需求。
在传统的喉音唱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气流的控制和咬字的技巧,使得唱腔更加流畅且能够清晰传达歌曲的意境。
民族声乐也吸收了一些西方音乐的技巧,如发声的放松和舞台表演的技巧等,使得演唱更加自由和表达力更强。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还体现在对不同地域风格的整合上。
中国地域广阔,各民族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吸收不同地域风格的特点,并进行整合创新。
内蒙古的呼麦和四川的变调唱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形成独特的声乐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推进。
只有不断培养具有扎实的声乐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的人才,才能使民族声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为学习民族声乐的人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机会,从而推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传统技巧的传承、对现代技巧的吸收和创新、对地域风格的整合以及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推进,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一、传承首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是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依靠先人留下的遗产,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使民族声乐得以延续下来。
而在传承中,不仅仅是歌曲本身,更是其中的音乐表达方式、文化意蕴、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保护。
其次,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传承需要注重学科建设。
各高校应对民族声乐做出积极的学科规划,明确课程设置,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通过提升专业水平,从基础训练和技能提升方面保证了传承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民间传承者也应该加强培训,将民答民问、交流经验的方式推广,促进传承。
最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传承还需要加强社会支持。
正如一句话所说:“传统是精神之脊梁。
”保护和传承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是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必要条件,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支持和关注。
二、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更加注重实践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民族声乐也不断发展着,适应了新时代、新生活、新需求的演唱方式在不断涌现。
首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需要注重时代价值。
在时代变革中,民族声乐应该紧密围绕新时代的价值观,发掘、挖掘新的表演元素。
如以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传统民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这种方式不仅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也提升了古老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需要注重艺术创新。
民族声乐的表演形式可以通过创新和变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例如,有一些新的表演形式,如舞台剧、音乐剧等,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表演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表演方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最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国际化发展。
这种方式包括了其他文化艺术的吸收,以及对外交流,使得民族声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这对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重视有关各方面的建设,包括文化传承、学科建设、专业培训、社会支持等方面,以及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和新的需求。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是指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形式,如中国的京剧、评剧、黄梅戏、苗族山歌、蒙古族呼麦等。
这些声乐形式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融,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浅谈民族声乐演唱方法。
一、传承1. 传统技艺的继承民族声乐的演唱技艺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是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因此,其传承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为此,在传承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寻找传承者。
传承者是最重要的环节,必须是技艺精湛、具备传统文化意识和责任心的人,这样才有可能将传统演唱技艺真正传承下来。
(2)口传心授。
传承应注重口耳相传,不仅教会传统演唱技艺,更为重要的是将自己在音乐、文化等方面的看法理解传给继承者。
(3)创新传承。
传统技艺不可靠复制,需要在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才能使传统技艺得以活化和继承。
2. 教育体制的建设传承不仅需要口传心授,还需要教育体系的支撑。
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声乐教育环境,鼓励民间和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民族声乐课程,创设专业的民族声乐学院或中心,建立专门的文化教育基金,为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文化支持。
二、发展1. 艺术内容的拓展传统的民族声乐形式一定要保持其传统特点,但在此基础上也要不断拓展其艺术表现内容。
包括在剧情的创新、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视觉重构等方面不断自我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批判精神,具有时代的感召力和表现力。
2. 设备技术的升级在演唱的技术手段方面,传统的民族声乐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传统的音乐工具,对于一些声音效果的表现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演唱方法上,应该注重使用音响设备和其他现代科技设备,将传统的演唱技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之更具现代性和科技性,增强艺术表现力。
3. 国际化意识与合作发展在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全球化的大背景,把握国际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 代 继 承 , 势 必 使 民族 声 乐走 向 窄化 或 异 化
中 国 民族 声 乐 发展 的 万 向 必 额在 末承 中
国优 秀 侍统 咒化 艺书 精 髓 的 基 础 上 ,借 鍪与 吸 收 世 界 厦 各 民旌 优 秀 歌 唱 艺 术 之 精 华 , 才 能不 断丰 富和 发展 我 国 民撬 声 乐 艺术 。
术 的 必 然 选 择 但是 怎 样 在 继 承 与 借鉴 中择 善 而 从 如
正 确 性 与 科 学 性 是毋 庸 置 疑 的 至 今 仍 被 作 为 民 族 声 乐 的
法则。
我 国古 典 声 乐理 论 渊 源 于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语 辞 精 炼 文 风 简 洁 言 简 意 赅 有 着 高 度 的 概 括 力 比如 气 息
关于民族声乐艺术 “ 继承与借鉴” 的追 问与反思
文 \ 方 露娜
摘 要 :振兴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离不开各 民族的音乐 化的发展和繁 荣 H中
华 文 化 为 母 语 的教 育体 系更 离不 开 各 民 族音 乐 疋化 的 侍 承 与 发展 。 继 承 与 借 鉴 在 化 演 进 过 程 中 意 义 不 同 、 但 又是 辩 证 统 一 相 辅 相 成 的 继承 是 借 鉴的 依 托 , 如 果 借 鉴
使 国 人 感 到 骄 傲 和 自豪 。
从广 义 讲 民族 唱 法 应该 包 括 戏 益 曲艺 民间 唱 法 。 我 国 古代 戏 曲声 乐 理 论 著 作 繁 多 散 见 于 历代 史 书 中有 关
任 何 一 个 民 族 的 歌 唱 艺 术 无不 是 根 据 自 己民 族 语《 府 杂 录 》 中 就 利 用 医 乐
何 在 继 往 开 来 中 有扬 有 弃 7 守 本 知 变 的基 础 是 什 么 怎 样
合 理 的 借 鉴 , 民族 唱法 美 的 涵 义 是 什 么 中 国特 色 的 唱法 分 类是 否 合理 科 学 , 我 们 面 临 着 诸 多 选 择 和 问 题 其 中 不 乏 迷 惘 和 困惑 本 文从 民族 声 乐 的艺 术特 征
腔 虽 数 转 听 者 仍 知 为即 此
1
必 一 唱而 形 神毕 出。 隔 垣 听之
中国 的 民 族 声 乐 艺 术 渊 源 流长 它在 我 们 祖 先 丰 富 的
色 气 象 及 举 止 瞻顾 宛 然 如 见 才 是 曲 之尽 境
等 可 谓
社 会 生 活 中 产 生 又 随 着 时 代 的 变迁 和 推 移 不 断 的 发展 和 创 新 从 多 姿 多 彩 的 民 间歌 曲到 风 靡 南 北 的 说 唱 音 乐 再 到 具 有 世 界 三 大 古 老 戏剧 艺 术 美称 之 一 的 中 国 京 剧 和
欧 洲 西 洋 声 乐 发 声 方 法 中 所 重 视 的 呼 吸 发 声 共 鸣 咬 字 表 演 风 格 等 问 题 在 唐 代 的 《乐府 杂 录》 代 的 《梦 溪笔 谈 》 宋 元代 的 《中原 音 韵 》 明 代 的 《太和 正
声 乐 艺 术 的文 字 更 是 灿 若 繁 星 。 传 统 唱 论 是 中 国古 代 文 化 中 具 有 独 特 美 学 价 值 的 理 论 遗 产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美 学 思
想
规律 行 腔 来 达 意 的 声 乐 教 育家 王 品 素 教 授 认 为 民 族 声 乐 就 是 扎 根 在 民 族语 言 基 础 上 的 符 合 民 族 欣 赏 习惯 的 富 有 民 族 风 格 的 歌 唱 。 中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魅 力 在 干 中 国 语 言 的博 大 精 深 古 代 歌 唱 家们 从 长 期 的 实 践 中 总 结 出许 多 宝贵 的歌 唱 经 验 及语 言 的吐 字 行 腔 规 律 。 早 在 元 代 的 燕 南 芝庵 《 论 》 中 就 提 出 了 唱 字 真 句 笃 依腔 贴 调
发 展 现 状 厦 继 承 借 鉴 保 护 弘 扬 等 方 面 谈 谈 自 己 的 看 法
一
出 音 必纯
点
句 韵 必清
凡 出字 之 后 必始 终 一 字 则
字 阐 明 了 腔 随 字 行 的 观 其 人之 装 束 形 容 颜
,
民族声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主要特征 民 族 传 统 声 乐理 论 博 大精 深
关键词 :民旗声乐 继承与借鉴 民族特 色 艺术个性
中 国 民族 声乐 艺 术 在 几 千 年 的 历 史 传承 中得 到 了不 断
等 方 面 有 着 独 特 的 审美 标 准 。 经 过 干 百 年 的 实 践 检验 其
发 展 和 完 善 凝 聚 了 中 国 民 族 声 乐 的 鲜 明 特 征 。 自 2 o世 纪 8o年 代 以来 民族 声 乐受 到 了外 来 文 化 的极 大 影 响 与 冲 击 同 时也 从 开 阔的 视 野 中 认 识 到 了 自 身的 审 美 特 征 和 历 史 局 限 。 无 疑 继 承 与 借 鉴 发 展 与 改革 是 民族 声 乐 艺
学 科 学 将 之 总 结 出 来
声 则 发
善 歌 者 必 先 调 其 气
气 动
但 得 妙 喉 响润 发 于 丹 田者 自能 持 久 等 。
比 如 吐字 问题 徐 大 椿 在 《乐府 传 声 》 中详 尽 论 述 了 五 音 四 呼 四声 以厦 归 韵 收声 之法 提 出
其 他 戏 曲 可 谓 五 彩 缤 纷 。 其 发 展 的深 度 和 广 度 无 一 不
是 中 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韵 味 的 美 学 理 想 。 我 国 民 族 歌 唱 艺 术 理 论 内涵 十 分 丰 富 实 践 性 很 强
是 指 导 我 国 民族 歌 唱艺 术 发 展 的 理论 基 础 被我 国各 个 时 期 的 艺 术 家 所 认可 并 不 断 补 充 和 完 善 因 而 有 着 明显 的继 承 性和完整性。 2 辛 .腔 韵 调 是 民族 声 乐 艺 术 风 格 的 根 本 属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