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富人阶层

合集下载

冯学荣: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财富”

冯学荣: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财富”

人类发明文字是为了利用文字,但是在生活中,我常常发现有反过来的现象:人们有时候会被文字困住、掉进自己创造的文字陷阱中爬不出来,今天我谈一个典型例子,即人们常说的“社会财富”。

我们从各种媒体上经常听到以下这类说法,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美国80%的社会财富被10%的富人霸占,很不公平”这种类似的话语常常被各路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用来煽动仇富思想,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仔细琢磨它,你会逐渐发现:这句话实际上是一个逻辑陷阱。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逻辑链条是怎样展开的:逻辑链条第一环:美国的财富是属于“社会”的逻辑链条第二环:属于“社会”的财富当然应该均分逻辑链条第三环:但美国10%的富人霸占了80%的财富逻辑链条第四环:所以美国社会很不公平我相信读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应该马上悟到了。

陷阱在哪里呢?陷阱就在于这个逻辑链条的第一环:美国的财富是属于“社会”的。

显然,这个逻辑链条的第一环就已经错了。

美国的财富是属于美国“社会”的吗?不对,美国的财富并不属于“社会”,它属于一个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美国国民,在美国的土地上,每一套房子,每一家公司,每一辆车,每一个农场,银行里的每一笔存款,一切一切的财富,都属于一个个具体的国民,说得更明白一点,在美国,只有“人”的财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会财富”。

所谓“社会财富”,是无聊文艺青年所臆想出来的一个概念、是一个典型的文字陷阱和语言逻辑的误区。

唯一与“社会财富”沾得上一点边的,是政府收上来的税款,但是这里所谈的“社会财富”指的是“10%的富人”所占有的那“80%”,可想而知,这里显然不是指的税款,为免离题,以下不谈。

也就是说,美国只有“人”的财富,不存在“社会”的财富,所以“美国80%的社会财富被10%的富人霸占”这种说法根本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这句话所蕴含的逻辑链条第一环就已经错了。

John在加州有三处房产,但他的房产是他自己创造的财富,并不是“社会”的财富,如果John不上班挣钱,那么这三处房产不会存在,它们不会无中生有。

有感于中国70%财富在0.4%人手中

有感于中国70%财富在0.4%人手中

有感于中国70%财富在0.4%人手中据6月19日《人民政协报》报道,中国财富的“集中度”问题在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讨论会上受到常委和委员的热切关注。

政协委员蔡继明说,“我国在社会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

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

另据中新社的报道,由《香格里拉》杂志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实业家的理想生活”的调查报告6月15日出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61个城市中的近800名身家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接受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差距过大”得到八成受访者认同。

有专家认为,这一结果直接说明,作为一个对经济生活有直接影响的阶层,他们对贫富差距的观点与公众仍能保持一致。

同时,被调查和随访中,近六成实业家认为目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上流社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巨大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更多的老百姓,社会财富在以几何增长的速度向少数人集中,导致了极大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状态,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等社会撕裂式的群体事件增多的重要原因。

改开之初,邓小平曾经把改革开放定性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被大量拿来,“效率优先”被放到了不容置疑的不适当的位置。

新中国探索和形成的许多社会主义原则被抛弃和颠覆,如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点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做到,出现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私有化和贫富差距。

中国财富及收入分布不均程度逐年升高并达到危险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007年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

从1993到200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407扩大到接近0.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悬殊的国家之一。

史蒂夫韦恩瓜分中国赌徒

史蒂夫韦恩瓜分中国赌徒

Forbes 史蒂夫?韦恩:瓜分中国赌徒‏群| 2012/6/28 答复▼答复全部答复转发删除垃圾邮件标记为未读标记为已读取消订阅删除来自发件人的所有内容打印邮件查看邮件来源显示邮件历史记录隐藏邮件历史记录显示详细信息隐藏详细信息Yifan Zhang 计划清理收件人:Yifan Zhang发件人:pkuers@ 代表Yifan Zhang (yifanzhang2008@)发送时间:2012年6月28日11:50:12收件人:Yifan Zhang (yifanzhang2008@)坐在Vegas的Mirage里面刚好读到这篇文章.. 无论是红树林还是米高梅三亚, 都是做好了准备可以开赌场的./HTML/2012-6-27/5OMDM2XzQ2MTE5OQ.html福布斯中文网Donald Frazier 2012-06-27 04:01:09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对赌场大亨、亿万富翁韦恩(SteveWynn)来说,今天是个大日子。

他刚乘飞机从美国来到澳门,在旗下豪华的永利澳门度假村(Wynn Macau resort)接待我时,他没像平常那样身穿定做的西服,而是穿着皱巴巴的牛仔裤。

他很兴奋,因为之前在拍卖会上用1,270万美元拍下的4尊清朝花瓶已经安全抵达。

这些花瓶将被安置到赌场大厅里,木工、电工和安全专家正忙碌地为花瓶架设华丽的供坛。

韦恩说:“自18世纪起,这些花瓶一直流落海外,如今它们重返故里了。

”韦恩因具备艺术收藏家的鉴赏力而闻名,但这些花瓶为他追求中国政府的青睐(以及所有可能带来的好处)赢得了筹码。

如今他经营着澳门最气派的赌场,这家装潢极尽奢华的赌场吸引了来澳门的豪赌客中的最大份额,获利颇丰。

豪赌客大都来自于中国大陆。

而且他随时都可能获得新的牌照,在远离闹市的金光大道(CotaiStrip)建设第2个赌场。

韦恩的永利度假村(Wynn Resorts)的总部位于拉斯维加斯,他始终保持着对公司的严密控制。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

关于当今中国的利益集团问题(之一)导言: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发生重大历史变革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重大社会变革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激烈争斗。

对于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由中国共产党自觉自主进行的、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整个社会大变革,则是人类社会演进史中一段非常特殊的历程,特殊就特殊在这是既得利益集团发动的旨在从根本上保护自己而又不得不针对自己进行的改革,这一漫长的改革实在是非常艰难、痛苦,却又成就“非凡”。

那么,到底如何观察和认识不同利益集团在中国改革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呢?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GEDA)财经分析师、记者郭哲日前特别约请到了著名专家毛寿龙教授,并与之就此问题进行了访谈。

(毛寿龙教授简介: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GEDA:毛教授,关于利益集团这个话题,现在人们谈论的是比较多了。

最早研究利益集团的应该是美国,早在十八世纪,美国的一些政治学家就注意到美国社会中出现了利益集团,并开始研究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但到底什么是利益集团?他们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现在人们也还是有很大分歧。

被称为研究利益集团“第一个最重要的美国理论家”的詹姆斯·麦迪逊对利益集团作出了这样的论述:为某种共同的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把他们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公民的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您是否同意他的这种观点?毛寿龙:我并不怎么赞同这个观点,它有很强的倾向性,把利益集团完全定义为损人利己的。

应当认识到,维权型的利益集团、维护公共利益型的利益集团和瓜分型的利益集团是不一样的,这与产权有关系,与政治经济状态有关系。

中国正在走向两极分化吗

中国正在走向两极分化吗

中国正在走向两极分化吗导读:本文中国正在走向两极分化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近年来,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于是许多人纷纷议论:中国正在走向两极分化!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一、我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及成因据社会学家保守地估计,目前我国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500多万户,约占全国总户数的2%;个人家庭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也约有100万户。

而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有6500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

国家统计局1994年统计表明:全国约占城镇居民总数5%的125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其收入低于全国城镇居民月人均160元的基本消费水平。

这1000多万人尽管节衣缩食,仍然收不抵支,许多人甚至连新鲜蔬菜也不敢多买一点。

在收入分配差距比较中,国际上常用五等份的测量方法,就是按收入水平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计算各个1/5人口层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有关资料计算表明:在城镇,1994年20%的最高收入的家庭占了全部收入的44.46%,而20%的最低收入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6.04%;在农村,1994年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8.79%,最贫穷的20%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59%。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贫富差距都是相当大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拉开了贫富差距呢?主要有以下几点:1.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政策不配套,导致分配秩序紊乱。

例如,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一些行业、企业和单位仍在滥发工资、奖金、津贴;有的国有企业滥发职工股;实行国有民营时,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化国有资产为个人所有;把公有住房低价卖给个人;有的事业单位乱收费;一些管理部门或个人瓜分、截留土地出租收益;等等。

2.对非法暴富行为打击不力。

在我国现有富翁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靠勤劳致富、合法经营致富,而是靠违法乱纪暴富起来的。

近年来,我国侵犯财产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比率急剧上升,贪污、受贿层出不穷,偷税、漏税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精英阶层分析

中国精英阶层分析

中国精英阶层分析中国精英阶层分析──强势群体、弱视群体、中产阶级一、形成了部委及地方官僚与财阀相勾结的“诸候经济”势力。

二、出现了直接为民营或外资提供全程服务的买办官僚。

三、由官员、企业名流和知识精英联合形成的权贵资本主义。

体制已培育出一个自我繁殖,自我发展的利益集团,它是以侵害人民利益为生存基础的。

利益格局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它以牺牲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

来维护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

“诸候经济”剥夺了广大农民的剩余和工人饭碗,买办官僚大肆削弱了民营经济,权贵资本垄断专营利益上死死咬住,使民营经济、个体经济、草根族、在一个“坏市场”上苦苦挣扎。

利益集团的出现:代表权力资本4500万中央、地方官员,代表经济资本440万企业精英,代表知识资本700万知识分子,其中至少主流代表已形成特殊利益集团。

一个倾向於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团和阶级联盟已日渐成熟。

假若垄断资本、买办资本、国际资本与精英联手,能产生出一个新兴强大的资产阶级,那是中国一大幸事。

而权贵集团的成熟,利用过渡期混乱的经济形势,秘密拆分国有资产,那就是中国的灾难。

胡鞍钢警告说,中国的行政性垄断,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最大的制度性瓶颈。

胡认为,中国由於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和高度国有化,在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形成了行政性垄断。

这种垄断带来的直接後果,就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电力、通讯、铁路、民航等。

利用行政性垄断造就的特殊利益集团具有五大明显特徵,其具体包括:1、既得利益集团具有自利动机,谋求本行业、本部门、本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全社会财富或人民福利最大化;2、它属於分利集团,借助政治资源并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经济资源的瓜分和占有。

尽管其从业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很小,但占有的各种经济资源非常巨大;3、既得利益集团有排他性,排斥其他利益集团参与竞争,妨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强化其垄断地位;4、它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能制造所谓的“政府失效”。

贫富的十大悬殊重点

贫富的十大悬殊重点

06. 穷人走亲戚、富人交朋友
这没什么不好,问题是亲戚聚在一起的时候多是唠唠家长里短,打打麻将,完全是消磨时间。富人善于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为干番事业做准备。不要觉得富人的人际交往太功利,功利心人人都有,亲戚之间也是互相攀比,穷亲戚和富亲戚间挺难相处的,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对穷人攀富贵没什么好鄙夷的,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已。你要想富,就要跟富人走近些,别总有“仇富”心理。
09. 穷人精于算计、富人精于工计
穷人天天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自然如此。穷人更喜欢算计得与失,正是由于太在乎一时的得失,所以难成大事。富人精于工计,一本名为《管道的故事》的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对好朋友给村子供水,开始时每天用扁担挑水,得到低廉的报酬。后来其中一个人建议修一条管道从河里往村子里引水,结果因为成本高而遭到同伴的反对——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异。建议引水的人会组织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做事,这样能持续稳定地获利。而那个反对的同伴总是计较一时的得失,缺乏共赢的思想。富人是拥有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的人。
05. 穷人消磨时间、富人利用时间
穷人觉得时间不值钱,甚至不知道怎么打发。富人感觉时间就是金钱,因为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穷人也有看起来很忙的时候,但往往是由于不善管理时间。富人也有休闲的时候,但在休闲中也没停止思考事业发展,或在为了下一步的行动养精蓄锐。当你太闲或者太忙的时候,都不正常,需要做出改变了。富人善于利用别人的时间赚钱,让他人执行自己的想法,而把精力投入到未来的发展中。
08. 穷人说得多、富人做的多
有的穷人喜欢抱怨当下,有的穷人喜欢畅谈未来,无论是那一种,都是只说不做。于是前者继续抱怨却没有任何改变;后者继续畅想却没任何行动。富人则是做了再说,他们知道抱怨是没用的,再好的规划也只是规划,不行动就等于零。即使是前方有困难、有风险、有未知的东西,他们也要勇敢的迈出去,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等待中和抱怨中消磨斗志和失去机会。

历史口诀——精选推荐

历史口诀——精选推荐

历史⼝诀⾼中历史知识⼝诀吴松林第⼀部分中国古代史第⼀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重要制度1、井⽥制商周统治举措新,井⽥制度初盛⾏⼟地所有制⼟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似井产品分配⼟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奴⾪被迫集体耕,⽆偿劳作度残命2、分封制西周地⼴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内容王族功⾂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分封对象:王族功⾂与古代帝王后代)地⽅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守⼟镇疆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权利:可在领地内再分封)影响⼟地⼈民遭⽠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弊端:容易形成地⽅割据,造成国家分裂)巩固统治拓疆⼟,华夏民族初奠基(加强了周天⼦的统治,扩⼤了统治区域,为华夏民族形成奠定了基础)第⼀节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1、统⼀原因秦王⼀统多原因,经济发展⽤贤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秦国任⽤贤能)民族融合奠基础,民⼼思安反战争(各民族初步融合,饱受战争之苦的⼈民要求统⼀)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国⼒的兴盛)2、意义统⼀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民喜盈盈(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民安定,各民族融合交流)3、集权措施秦王嬴政都咸阳,中央集权举措新政治⽅⾯嬴政⾃称始皇帝,总揽⼤权权⾄尊(皇位世袭,皇权⾄上,皇帝独尊)中央中央三公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丞相、御史⼤夫,太尉三公,军国⼤权操纵在皇帝之⼿,体现了家天下特点)地⽅地⽅推⾏郡县制,县乡⾥亭辖⾏政(36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县令县长直接由皇帝任免)经济⽅⾯⼟地私有纳⽥税,统⼀货币度量衡统⼀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筑长城⽂化⽅⾯统⼀⽂字为⼩篆,旋后⾪书⼜流⾏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影响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巩固统⼀多民族,积极作⽤要肯定加强统治严酷刑,⽭盾激化民抗争第⼆节两汉政治制度郡国并⾏制汉⾼祖汉初郡国两并⾏,⾼祖分封图永存王国割据后反叛,侯国收税⾪属郡汉武帝王国势⼤胁帝君,武帝颁⾏“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继位,其余⼦弟分割部分⼟地为列侯)分割王国多列侯,归郡管辖权归君(诸侯王权越来越⼩,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察举制1、西汉中央集权秦汉兴,选官制度汉⾰新皇帝征召与察举,岁举⼈才重贤能杰出⼈才遭重⽤,武帝繁盛有原因2、东汉东汉察举重孝廉,选拔⼈才有变更乡举⾥选重声望,门第望族多公卿官僚集团多豪强,世家地主渐形成第三节隋唐制度的⾰新⼀、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源先秦,秦汉确⽴后变更内容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颁诏令门下审核是否⾏,尚书六部⾏政令吏户礼部兵刑⼯,各司其责责职明(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评价三省六部分⼯明,相互监督效率增(职责明确,提⾼效率,协商政务,集思⼴益)相权三分品级低,加强皇权为核⼼(相权三分,相互牵制)中央统治得加强,官僚体系趋完整古代官制⼤变更,历代沿⽤影响深2、科举制科举制度隋初兴,唐朝完善并继承内容贞观进⼠明经科,则天科举三创新⾸创武举与殿试,“⾃荐”制度重贤能开元⾼官初主考,考查诗赋诗兴盛评价重创⼠族控仕途,抑制门阀利国君(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将选拔⼈才权利收归中央)统治基础渐扩⼤,庶族地主得参政(扩⼤了官吏⼈才来源)读书仕途联系紧,官员素质⼤提升(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提⾼了官员⽂化素质,促进了重学风⽓)选拔⼈才君作主,历代沿⽤影响深(为历朝所沿⽤,影响深远)第⼀节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和中期改⾰⼀、北宋初期的中央集权1、背景唐末藩镇显野⼼,废唐五代⼗国兴后周⼤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都东京2、中央集权措施前朝为鉴图国安,中央集权举措新控制军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控制禁军三统领精壮之⼠⼊禁军,拱卫京师为重⼼枢密将帅互牵制,统兵调兵两分明北宋实⾏更戍法,兵⾛将留为特征控制中央君权相权为⽭盾,相权三分权归君调兵权归枢密使,参政知事掌⾏政执掌财权三司使,赋税转运到京城控制地⽅地⽅知州为⽂⾂,通判监督⼜署名北宋各路转运使,赋税⼤部送京城评价北宋集权举措新,正反作⽤两分明积极⽅⾯政治藩镇割据喜铲除,维护统⼀国安定经济国泰民安促⽣产,经济发展好环境局限⽅⾯政治机构重叠多冗员,⾏政效率低⽔平军事将不识兵难指挥,军队“积弱”难取胜经济地⽅财政多困难,国家财政亦“积贫”⼆、王安⽯变法(1069)青苗法仲春贷⾕给农民,夏秋偿还息⼆成农民免受⾼利贷,政府收⼊⼜⼤增募役法权贵农民皆复役,以钱代役多富⼈政府收取免役钱,农民⽣产负担轻农⽥⽔利法政府⿎励兴⽔利,开垦荒地⼤盛⾏⽅⽥均税法丈量⼟地重施⾏,按征⽥税较公平权贵⽥地亦征税,国家⽥赋收⼊增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贱买贵卖物价稳限制商⼈稳市场,商品交流收⼊增军事措施对付辽夏平抗争,医治“积弱”在强军保甲法农户⼗家为⼀保,保丁作战⼜农耕将兵法禁军将官初固定,充实边防强军训教育措施选贤⽤能防“冗官”,提⾼素质为新政评价积极⽅⾯北宋新政多成就,积贫积弱有变更军事实⼒亦增强,击败西夏民⼼振开垦荒地修⽔利,财政收⼊亦渐增失败因素变法失败多原因,⽤⼈不当害百姓新政触犯⼤官僚,反对变法法废停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明初太祖废丞相,殿阁学⼠为顾问清初仿明设内阁,六部分⼯与协作成祖时期内阁成,职权⼤⼩依皇帝军国机要议政决,权超内阁与六部六部分理全国事,君主专制空强化康熙始设南书房,三⾜⿍⽴初形成中期学⼠有票拟,地位提⾼职不变中枢机构⼀分三,最终集权于皇帝⽆权决策⽆属官,终为专制之产物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传圣意军机特点简速密,君主专制达顶峰中国近代政治史鸦⽚战争:第⼆次鸦⽚战争:⼀⼋四零战争起,中国近代由此进英法真贪婪,“修约”起事端⼀⼋四⼆中妥协,《南京条约》初签订⼀⼋五六年,对清⼜宣战割地⾹港主权丧,赔款两千⼀百万开战四年整,《天津条约》签开放通商五⼝岸,关税双⽅去“协定”“换约”蓄寻衅,⽕烧圆明园《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割地⾹港岛公使驻北京,开岸⼗个整赔款两千⼀舰船长江岸,外⼈内地⾏开放五⼝岸赔款给英法,我民负担重税款双⽅协影响:政治:中国主权遭破坏双半社会初形成经济:⾃然经济始解体商品经济有发展思想:知识分⼦眼界开学习西⽅新思潮总体:近代进程有促进屈辱开端由此起甲午中⽇战争(1894-1895)⼀、背景1、⽇本⽅⾯明治维新⽇强盛,市场狭⼩民抗争对外侵略转危机,“⼤陆政策”早制定2、列强⽅⾯英美侵华需帮⼿,列强纵容助⽇本德法乘机夺权益,俄国“中⽴”存戒⼼3、清朝⽅⾯清朝腐败望调停,“万寿庆典”求和平避战求和定国策,消极抵抗败局定4、直接原因近邻朝鲜兴义军,清军赴朝⽇增兵胜负因素甲午战败多原因,封建落后为根本主观避战求和望调停,将领溃逃乱军⼼客观⽇本先进久备战,⽇军残暴装备新《马关条约》割地台澎辽赔款两亿⾼开⼝有四处设⼚内税消条约影响政治⽅⾯割让领⼟给⽇本,中国主权不完整刺激列强来⽠分,民族危机渐加深经济⽅⾯巨额赔款民负增,便利列强经济侵开设⼯⼚输资本,民族⼯业遇敌⼈内地⼝岸通航运,列强势⼒内地伸总体⽅⾯分割世界输资本,社会性质⼜加深戊戌变法(1898年)⼀、背景1、政治因素甲午战后遭⽠分,民族危亡终来临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去抗争经济因素戊戌变法多原因,民资发展为根本民资发展民资壮⼤初登台,阶级基础已奠定发展因素民资发展两原因,列强侵略双⾯刃(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列强侵略压迫)⾃然经济⼜分解,民族危机达峰顶(⾃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危机⼤⼤加深)清朝政策亦变更,民间设⼚财税增(请政府放松对民间办⼚的限制)理论因素维新思想早产⽣,代表王韬郑观应早期维新思想发展⼯商⼜商战,倡导西学学校兴君主⽴宪废旧制,民资利益全反映思想宣传康梁宣传⽅式频,万⽊草堂说维新著书办学东西思想巧结合,著书“⼆考”新理论封建理论遭冲击,维新思想⼊⼈⼼《变法通议》梁启超,宣传变法为⽣存上书办报“公车上书”反⽇本,爱国救亡运动兴《中外纪闻》强学会,报馆学会似春笋两派论战封建势⼒反维新,两派论战⼤辩论君主⽴宪要变法,倡导西学利维新西⽅思想⼴传播,思想解放民觉醒⼆、概况(1898、6、11-9、21)1、举措政治官民上书机构精,旗⼈寄⽣特权禁⼯商保护⼯商奖发明,改⾰财政设邮政军事精练陆军裁绿营,实⾏征兵添海军⽂化新式学堂废⼋股,译书报馆留学⽣2、评价进步性百⽇维新影响深,维新志⼠得参政民资发展倡西学,封建官僚⼀度惊局限性政治主张未施⾏,策略妥协未可论3、失败原因主观⽅⾯变法失败多原因,民资局限为根本脱离民众靠帝君,基础薄弱事难成客观⽅⾯⼈事任免由慈禧,直⾪总督控京津各省官员反变法,世凯出卖祸降临太后政变害六君,封建势⼤根基深4、教训阶级时代局限性,改良之路难通⾏三、影响1、性质民资上层来领导,改⾰运动最典型2、功绩政治上逐步改变封建制,君主⽴宪⽬标明经济上资本主义要发展,与时俱进要肯定对外上国难当头图存亡,激发国⼈爱国⼼思想上倡导西学兴民权,思想启蒙促觉醒⼋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丑条约》政治反帝组织被查禁,反帝官吏受严惩(1901)经济赔款四点五亿两,修订商约利船⾏军事⼤沽⾄京拆炮台,驻兵雄关到北京外交六部为⾸外务部,东交民巷驻外军2、条约影响政治上扶植⼯具为⼤清,列强侵华代理⼈经济上赔款勒索括⼈民,经济凋谢民贫困(赔款⽩银4.5亿两,加重了⼈民负担)军事上禁⽌反帝⼜驻兵,列强控制压⼈民(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具)外交上使馆外务控清廷,策划侵华⼤本营总体条约签订新标志,社会性质终确定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亥⾰命的爆发(1905-1911)⼀、清朝统治空前孤⽴(1905-1911)1、背景世纪之交多风云,列强⽠分⼋国侵扶植清朝为⼯具,统治危机清新政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练新军,派⼈留洋学堂兴清朝新政激⽭盾,增加捐说民抗争2、“预备⽴宪”(1905-1911)原因⽇本东京政党兴,民主⾰命有精进三民主义反封建,清朝⽴宪反⾰命概况出洋考察五⼤⾂,清帝下诏仿宪政皇帝独裁⽆民权,宪法⼤纲为钦定预备⽴宪⼠绅欢,海外康梁空欢欣预备⽴宪公会兴,⽴宪派别终形成责任内阁多满⼈,独裁专制欺骗⼈影响各派离⼼清孤⽴,参加⾰命反清廷⼆、武昌起义及其影响(1911)1、有利条件双⼗武昌起义兴,起义条件早奠定阶级上武汉民资⼒量强,知识分⼦聚群英群众上武汉列强侵略早,双重压榨民抗争组织上湖北地区多组织,新军参加反清廷2、起义影响湖北独⽴建政府,“中华民国”国号新各省独⽴如席卷,清朝⽡解势喜⼈⽴宪官僚掌军政,⾰命成功危机存新⽂化运动(1915-1919)⼀、背景1、经济因素⼀战民资新跃进,民资壮⼤⼜抗争民主政治要实现,思想解放是根本2、思想因素新式学堂留学兴,启蒙思想⼜动进西⽅思想传中华,民主共和深民⼼3、政治因素⾟亥失败列强侵,扶植⼯具战乱兴4、直接因素封建思想根基深,尊孔复古逆流兴宣传儒学图复辟,知识分⼦难容忍⼆、概况(1915-1919)1、兴起上海创办《新青年》,抨击尊孔反帝君民主科学新⼝号,运动中⼼转北京兼容并包招贤能,北京⼤学聚群英2、前期内容(1915-1917)三⼤提倡三反对,⽂化运动内容新提倡民主科学民主科学两先⽣,反对封建治病症提倡新道德⼝号打倒孔家店,揭批礼教说狂⼈提倡新⽂学⽂学⾰命有两⽂,形式⾃由内容新3、新发展⼗⽉⾰命传中国,思想宣传有变更(1918-1919)⼤钊⽂章说⾰命,社会主义旗帜明三、影响1、性质前期民资反封建,后期马列旗飘扬2、功绩封建思想受重创,⼈民思想⼤解放传播西学⾃然科学得发展,民主科学初弘扬宣传马列社会主义新思想,中国⾰命新⽅向五四运动初动员,运动功绩永难忘五四爱国运动(1919、5-6)⼀、背景1、政治因素列强侵略⼀战侵华数⽇本,⼈民反帝⾼潮兴(国际:⼀战期间⽇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盾加剧)封建统治军阀统治危机深,独裁混战民难忍卖国列强代理⼈,阶级⽭盾为根本(国内:北洋政府腐败统治引起⼈民不满,阶级⽭盾激化)2、阶级因素民族⼯业⼜发展,⼯⼈壮⼤罢⼯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产阶级队伍壮⼤)3、思想因素民主科学新⽂化,思想解放民觉醒(新⽂化运动发展,促进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觉醒)⼗⽉⾰命传中华,指明⾰命道路新(⼗⽉⾰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4、直接因素巴黎列强欺国⼈,正义要求全否定(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废除特权不承认,激发国⼈爱国⼼⼆、概况1、第⼀阶段五四北京起风云,学⽣游⾏⼝号频(前期运动中⼼北京,学⽣为主⼒军)(1919、5) 废除特权拒签约,内除国贼主权争(⼝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烧曹宅总罢课,全国学⽣皆响应(⽕烧赵家楼,学⽣罢课)2、第⼆阶段上海声援罢⼯兴,运动中⼼转沪城(后期运动中⼼上海,⼯⼈为主⼒)(1919、6) ⼯⼈阶级初登台,五四运动初获胜(⼯⼈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罢免国贼释学⽣,和约拒签民欢欣(最终结果:罢免曹陆章三⼈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影响1、性质五四反帝反封建,⾰命彻底超前⼈(是⼀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2、各阶层作⽤爱国学⽣为先锋,⼯⼈阶级主⼒军(知识分⼦领导,学⽣为先锋,⼯⼈为主⼒)知识分⼦来领导,席卷全国各阶层3、思想⽅⾯启导觉悟促团结,席卷全国⼀百城(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民团结)促进马列⼴传播,中共成⽴有理论(促进了马列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打下理论基础)4、⾰命范畴中国⾰命⽅向新,世界⼯运⼀部分(⾰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与⽅向)五四⼯⼈领导新,民主⾰命新⾥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1921 7)⼀、中国共产党的诞⽣1、条件阶级基础中共成⽴多原因,阶级基础早奠定(⼯⼈阶级作为独⽴政治⼒量登上历史舞台)民资发展多⼯⼈,五四登台领导新组织基础早期组织沪⾸建,中外建⽴纷纷兴长沙武汉京济南,⼴州巴黎与东京(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奠定了组织基础)思想基础五四马列传播频,宣传马列到基层(⼗⽉⾰命后⼀批先进的知识分⼦开始接受马列主义)马列⼯运相结合,成⽴政党顺民⼼国际指导国际代表来中华,政党成⽴有促进(共产国际的帮助)2、成⽴中共⼀⼤定纲领,名称中共说⾰命(1921年中共⼀⼤在上海召开)(1921、7) 共产主义为⽬标,成⽴机构有核⼼(任务⽬标:推翻资产阶级,建⽴⽆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任务亦确定,组织⼯⼈领⼯运(中⼼任务:领导⼯⼈运动)3.意义中共诞⽣意义深,⾰命⾯貌焕然新(中国⾰命⾯貌焕然⼀新)性质⼯⼈阶级新政党,领导⼈民闹⾰命(⼯⼈阶级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命)领导新中国⾰命新统领代表中华各阶层理论新马列主义来指导,新型政党为⼈民(以马列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标新共产主义为⽬标,领导⼈民奔光明(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标)⼆、“⼆⼤”制定民主⾰命纲领(1922)1、政治因素战后列强⼜侵华,扶植军阀再⽠分军阀混战民难忍,两⼤统治压⼈民2、制定中共“⼆⼤”沪举⾏,分析国情定纲领分析国情社会⾰命两性质,对象动⼒两分明制定纲领共产主义为⾼纲,反帝反封低纲领加⼊国际加⼊国际为⽀部,⼆⼤召开意义深3、意义民主⾰命定纲领,中国⾰命⽅向明2、教训封建列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命阶级要联合,统⼀战线须建成第⼀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背景1、必要性列强封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2、可能性统⼀战线能建成,有利条件略说明⼆、国民党“⼀⼤”(1924、1)1、内容⼆四“⼀⼤”初举⾏,改组问题共讨论组织合作公布宣⾔定纲领,合作局⾯喜形成个⼈⾝份全⼊党,党内合作同⾰命三民主义与时俱进新三民,反帝侵略民平等⼀般平民有民权,节制资本地平均联俄联共助农⼯,三⼤政策为核⼼2、纲领异同国共民⾰⽬标明,纲领异同略说明相似处两党合作有基础,纲领相似反帝封三民主义低纲领,任务相近共抗争不同处两党纲领有区别,阶级不同为根本⼈民民主分⽥地,共产主义要实⾏3、意义国共合作统战兴,开展国民⼤⾰命三、黄埔军校的建⽴(1924、5)1、⽬的国民⾰命武装兴,黄埔军校为⾰命2、特征政教军训皆重要,培养爱国新精神3、作⽤建⽴军队有基础,军⼈摇篮育贤能国民⾰命的发展(1926、7-1927、3)⼀、背景1.组织条件北伐条件已奠定,国共合作齐抗争2.群众基础五卅运动群奋起,思想宣传民觉醒3.后⽅基地⼴东根地⼜巩固,建⽴国民⾰命军4.军阀分化⽟祥政变后⾰命,军阀分化利⼈民5.直接因素国民⾰命敌⼈惊,直奉勾结反⾰命国民政府受威胁,主动北伐兴战争⼆、概况(1926、7-1927、3)1、北伐进军北伐战争反帝封,统⼀中国除三⼈解放南⽅攻克两湖战两桥,占领武昌灭吴军南北合击占南昌,进军闽浙取沪宁国民政府迁武汉,南⽅解放北兴军进军中原五原誓师冯⽟祥,进军中原似风云武汉派兵攻河南,郑州会师败奉军南京派军亦北进,占领徐州势喜⼈三、北伐胜利因素1、政治⽅⾯北伐胜利多原因,国共合作为根本2、军事⽅⾯集中兵⼒各击破,将⼠英勇党先锋3、民⼼⽅⾯⼯农⽀持助战争,军阀分化利⾰命第⼀节“⼯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927-1931)⼀、⼯农武装起义1、背景中外镇压⼤⾰命,阶级关系⼤变更蒋汪政变民资叛,挽救⾰命起义兴2、概况⼋⼀南昌起义兴,周贺朱叶刘统领南昌起义南下受挫分两路,转战湘南海陆丰(1927、8) 打响反抗第⼀枪,⼈民军队初诞⽣⼋七会议中共政策⼤变更,⼋七会议纠右倾(1927、8) 武装反抗国民党,⼟地⾰命总⽅针决定秋收兴起义,武装夺权思想新思想组织⼤整顿,挽救⾰命⽅向明秋收起义湘赣秋收闹⾰命,旗号⼯农⾰命军(1927、9) 进攻长沙初受挫,⽂家决定转乡村三湾改编党领导,进军井冈根地兴3、意义中共领导三起义,独⽴领导局⾯新⼈民军队初创建,城转农村根地兴⼆、“⼯农武装割据”(1927-1930)1、实践上秋收余部到井冈,领导⼯农闹⾰命井冈星⽕⼟地⾰命游击战,⼯农⾰命政权兴朱⽑会师建红军,星⽕燎原遍各省农村根地⼗多省,⾰命武装⼗万⼈2、理论上总结⾰命有三⽂,⾰命道路详说明⾰命道路农村根地围城市,夺取城市获全胜道路依据科学理论源国情,社会性质是根本北伐战争民觉醒,⾰命形势向前进必要条件是红军,重要条件党统领割据理论马列国情巧结合,⼯农割据思想新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1936)⼀、背景1、客观因素⽇本侵华步步深,三⼗年代兴战争⽇本侵华占领东北进华北,民族⽭盾渐上升国府妥协国府对⽇不抵抗,反共政策未变更攘外必须先安内,“围剿”红军反⾰命2、主观因素中共统治有王明,排挤朱⽑⾏左倾反围剿失败五反“围剿”离国情,推⾏“城市中⼼论”强⾏暴动遭巨损,冒险主义“守国门”“短促突击”拼消耗,中央苏区陷险境3、直接因素红军锐减根地少,战略转移去长征⼆、概况(1934、10-1936、10)1、路线红军长征启赣闽,冲破封锁多牺牲强渡乌江占遵义,召开会议救⾰命四渡⾚⽔破“追剿”,⾦沙渡江甩敌⼈⼤渡河上夺泸定,跨越雪⼭草地⾏陕北会师吴起镇,三⼤主⼒聚会宁2、遵义会议(35、1) 遵义会议纠左倾,组织军事⼤调整内容选举润之为常委,正确主张得肯定意义组织上遵义会议影响深,中共确⽴新核⼼⽅式上独⽴⾃主定⼤计,中共成熟民欢欣政治上挽救⾰命挽救党,中国⾰命⼜前进三、长征意义1.政治上红军不怕去远征,粉碎“围剿”败敌⼈2.军事上千难万险若等闲,红军三万精华存3.思想上长征宣传⼜播种,⼈民跟党闹⾰命抗⽇民族统⼀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1936)⼀、背景1、⽇本侵华华北事变⽇⼜侵,威胁平津签协定策划五省图⾃治,民族危机⼜加深⼆、概况(1935-1936)1、中共政策变化民族危机已加深,中共政策⼤变更⼋⼀宣⾔“⼋⼀宣⾔”喜发表,⼀致抗⽇内战停⽡窑堡会议陕北聚会⽡窑堡,抗⽇统战定⽅针中⽇⽭盾已上升,统战团结各阶层抗⽇统战党领导,抗⽇救亡⾼潮兴长征北上陕⽢宁,宣传统战民觉醒西安事变(1936、12)张杨爱国停内战,联共抗⽇顺民⼼中共和解新主张,民族利益为根本意义联共抗⽇蒋承认,事变和解影响深顺应民⼼中华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显决⼼中共意诚中共和解新主张,团结抗⽇意诚恳扭转时局合作抗⽇揭序幕,扭转时局抗战兴抗战爆发及防御阶段(1937、7-1938、10)⼀、⽇本发动全⾯侵华战争(1937、7)1、战争原因⽇本侵华多原因,“⼤陆政策”早制定东⽅会议图满蒙,三⼗年代侵华频⼴⽥内阁定国策,夺占东亚⼜南侵国民经济军事化,战争动员⼜扩军2、七七事变七七事变轰宛平,卢沟桥畔枪声声(1937、7) 国府妥协⽇增兵,占领北平和天津侵华事变⼋⼀三,⽇侵上海趋南京(1937、8) 速战速决初受挫,南京屠城有铁证⼆、第⼆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38年秋)抗⽇统战七⼋通电说合作,筑成统战新长城正式形成国府宣⾔抗暴政,两党谈判改红军西北主⼒为⼋路,南⽅改编新四军合作宣⾔⼜公布,抗⽇统战终形成三、国府正⾯战场的抗战(1937、8-1938、10)政策⾃卫宣⾔初发表,⽚⾯抗战为特征四⼤会战淞沪国府进⾏四会战,淞沪会战挫⽇军太原太原会战鏖战激,合作抗⽇最典型⼋路⾸捷平型关,雁门阳明败⽇军徐州与武汉国军⼤胜台⼉庄,武汉战后态势新影响⽚⾯抗战影响深,丧师失地迁都城迟缓⽇侵挫速战,有利中共根地兴四、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1937年秋-1938年秋)政策洛川会议定⽅针,全⾯抗战路线兴动员全民各阶层,⼈民战争定能胜开辟敌后挺进敌后游击战,抗⽇根地初兴盛中共坚持抗战和抗⽇战争的胜利(1939-1945)⼀、中国抗战主战场(1938年秋-1945、8)1、百团⼤战⽇本侵华变⽅针,汪伪投降势严峻1940年秋冬国府妥协⼜反共,百团⼤战图振兴华北地区败⽇伪,威望提⾼信⼼增⼟地政策⼟地政策亦变更,双减双交剥削轻联合地主来抗⽇,提⾼农民积极性三、抗⽇战争的胜利(1945、8-9)中共“七⼤”中外战争势喜⼈,“七⼤”报告说前程政治上联合政府要建⽴,反对独裁要和平军事上发动群众壮⼒量,领导⼈民败⽇本解放全国各阶层,独⽴民主建新民思想上确⽴⽑泽东思想,中国⾰命有指针组织上选举中央委员会,争取⾰命获全胜战略反攻苏军击败关东军,对⽇声明反攻令 (1945、8) 军民出击败⽇本,⽇本投降抗战胜胜利因素内因抗战胜利多原因,合作抗⽇为根本国府会战歼⽇军,中共抗⽇主⼒军外因苏美出兵败⽇本,华侨友⼈⽴功勋功绩作⽤对内百年反帝获全胜,中华民族初振兴⾰命胜利奠基础,增强民族⾃信⼼对外牵制⽇本动全局,⼆次⼤战⼀部分⼆战胜利作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升争取和平民主的⽃争和内战的爆发(1945、8-1947、6)⼀、抗战胜利后形势特点1、国际形势⼆战胜利格局新,国际⼒量⼤变更社会主义成阵营,民解运动蓬勃兴殖民体系渐⽡解,军事经济美强盛全球扩张图霸权,扶蒋反共国策定2、国内形势战后⽭盾有变更,阶级⽭盾⼜上升美蒋东进抢果实,独裁反共定⽅针⼆、和平民主⽃争的成果(1945、8-1946、1)1、《双⼗协定》国府独裁反和平,准备内战谈判兴重庆谈判和平民主与团结,中共⼝号受欢迎⽑周谈判赴重庆,国共双⼗签协定协定内容避免内战建国新,结束“训政”施“宪政”政协会议要召开,民主⾃由有保证根地政权与军队,国共协议未达成2、政协会议政协会议渝举⾏,政权军队⼤争论政协协议多党合作民抗争,政协决议利⼈民。

中国为什么尚未共同富裕【精选推荐】

中国为什么尚未共同富裕【精选推荐】

中国为什么尚未共同富裕【精选推荐】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中,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在同时,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已经开始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而且通过抑制需求,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

正因为如此,调整利益格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从收入到消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

在中国改革的最初阶段上,曾经存在过一个短期的“平等化效应”。

首先,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其中农民和城市中无正式职业者状况的改善最为明显。

其次,是社会中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农村显现出活力和生计,小城镇出现了繁荣。

这样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此前的再分配体制中,社会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国家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度“匮乏”。

而在从社会边缘开始发端,以市场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会具有一种财富增长和资源扩散的效应。

在总体平等化效应之下,局部性的收入差距甚至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这种差距和分化主要表现在:为了强化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在新的就业政策和经济体制框架下,允许城市居民进行个体经营,部分本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成为最早的致富者,同时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三是早期“官倒”的出现,一些人利用价格的“双轨制”谋取暴利。

但总起来说,当时出现的初步贫富分化,主要是体现在狭义的收入上。

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社会舆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主要是针对脑体倒挂,个体、私营业主收入过高,承包、承租者和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

家族信托-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家族信托-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在2012年的中国富豪榜上,一半的上榜者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的长子、长女平均年龄超过35岁。以此推算,未来5~10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族传承。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与家族企业第一代强烈的家族传承意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有接班意愿的企业主子女不到20%。
功能
避税、企业管理
相关法规
根据现行《信托法》,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将其财产所有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管理信托财产,并在指定情况下由受益人获得收益。而家族信托是指个人作为委托人,以家庭财富的管理、传承和保护为目的的信托,受益人一般为本家庭成员。
家族信托_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家族信托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最早出现在长达25年经济繁荣期(1982年到2007年,被称为美国第二个镀金年代)后的美国。家族信托,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富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富人如果离婚分家产、意外死亡或被人追债,这笔钱都将独立存在,不受影响。 家族信托能够更好地帮助高净值人群规划“财富传承”,也逐渐被中国富豪认可。
在经历了长达 25 年的经济繁荣时期后(被称为美国的第二个镀金年代),许多州的法律也变得更灵活,设立和运营家族信托也变得更加容易——富人因此更容易实现其财富规划和传承的目标。在中国香港及欧美发达地区,以个人名义设立的信托占据信托市场的70%左右。
管理方法
家族信托的管理期一般都在30年以上。与国内最常见的集合信托不同,家族信托是为高净值客户专门定制的产品,不设置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没有规定好的投资项目,而是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去配置投资产品。此类信托可设置其他受益人,可中途变更受益人,也可限制受益人的权利。

法学经典作业

法学经典作业

《法学经典》作业题(供参考)一、柏拉图认为城帮正义和个人正义是什么关系?答: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谈论了正义。

关于正义的起源,柏拉图借格劳孔之口说出正义的本质是最好的和最坏的折衷。

做不正义之事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有害,如果大家都做不正义之事,那么在自己得益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损害,而在这种利害之间很难做出平衡,所以少做不正义之事,是一定程度的趋利避害。

这里,正义成为一种契约,它以法的形式呈现,为了是维护整个群体的利益,人们遵纪守法是维护正义的方式。

关于正义是什么,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正义分为城邦的正义和公民的正义。

城邦的正义是大的正义,公民的正义是小的正义,两者间是一种相互维系的关系。

正义是善的理念的体现,是灵魂追求的极致。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分别存在于人的大脑,胸腔,胃中,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关系。

个人的正义是用理智控制激情,用理智压制欲望,实现三者的和谐。

由小及大,一个城邦也应该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部分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理智,激情,欲望。

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德性是智慧,他们负责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分配,武士的德性是勇敢,他们保护城邦不被侵犯,维护城邦内部的秩序,劳动者的德性是节制,他们应懂得控制欲望,辛勤劳动,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个城邦就能实现正义。

二、为什么中产阶级执政的共和政体是实际可行的最好的政体?答:优良政体的理想模式—共和政体。

亚里士多德关于共和政体的主张是在分析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这两种极端的政体形式后得出的,他认为这两种政体都是偏颇而有失正义的,而凡是包含较多要素的总是比较完善的政体,所以那些混合多种政体要素的思想应该是比较切合于事理的。

共和制就是这样的政体。

所谓“混合”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不同社会集团的力量及其正义原则的混合,通过这种混合使得城邦各阶级的要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的正义原则在城邦政治生活中都能有所体现,最终达到各阶级力量平衡,减少政治冲突和动荡的目的;二是不同权力机构间政治原则的混合,这意味着不能把全部的权力集中到一个单独的机构手中。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给拉丁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概况:-时间:19 世纪初。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结果: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也宣布独立。

-意义:-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印度民族大起义-背景:-英国对印度的残酷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工业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概况:-时间:1857—1859 年。

-领导人:章西女王。

-结果:起义最终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唤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先声。

二、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封闭落后,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政院。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推行西方的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上: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消极: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1861 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2021年重新辩论马尔萨斯理论

2021年重新辩论马尔萨斯理论

对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1766-1834)理论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富于争议的两个原理提出一些新的评论,一个是他的人口原理,见其《人口原理》(1798年初版,1803年再版),另一个是他的地租论和生产过剩可能性论,出自其《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初版,1836年再版)。

前一著作使马尔萨斯赢得了人口理论家的名声,同时也招来了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人说他是现代人口理论奠基者,有人说他是反人类的恶魔;他在地租和生产过剩可能性问题上所展现的维护土地贵族利益的立场则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对我们来说,从理论和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恰如其分地评价马尔萨斯的这些观点始终是非常必要和有积极意义的。

评析《人口原理》(初版)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英国和整个欧洲社会大变革的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实现使英国社会经济得到飞快发展,资本积累和财富积聚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又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迅速恶化,失业和贫困成为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也促使英国劳动群众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日益高涨。

维护和反对现存制度的思想斗争日益尖锐化,在英国出现了葛德文(1756~1836)等人主张社会改革的著作,而马尔萨斯则以其对立面的姿态登上了英国思想界的舞台。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人口对未来社会进步的影响;兼评戈德文先生、康多塞先生和其他作者的理论》最初是匿名发表的,其观点是在与他的父亲讨论中逐步形成的。

1793年戈德文的《政治正义》问世,抱有理想主义的父亲对戈德文关于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思想表示赞同,而儿子则持激烈反对的态度。

在父亲的建议下马尔萨斯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书,公之于众。

《人口原理》初版引起的轰动使作者深受鼓舞,他决心收集更多资料,扩大研究范围,于1798年访问了瑞典、挪威、芬兰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1802年又访问了法国和瑞士,并于1803年出了第二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1.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B.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C.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D.铁农具并未完全取代青铜农具2.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

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安西都护府②宣政院③理藩院B.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3.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每人腰系一宽大腰带,全悬小铃,俾其行时铃声远闻。

彼等竭力奔走一切道路,止于相距三哩之别铺,别铺闻铃声,立命别一铺卒系铃以待……百日路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此诚伟举也。

”这反映()A.元朝负责传递公文的急递铺B.秦朝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C.清朝迅速机密的奏折制D.印加帝国用于传递命令情报的道路系统4. 亚里士多德写道:“(斯巴达的)君主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以上材料表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A.包含一定程度民主因素B.君主的权力正逐渐下降C.长老院被平民阶层掌控D.优于雅典城邦的民主制5. 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双马镫实物(下图);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认为:“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马镫……欧洲就不会有骑士时代。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该金属双马镫可作为实物史料为北燕的建国提供证明B.马镫的发明使印欧人开始进入欧洲、印度的广大地区C.马镫的传入,为欧洲大规模建立骑士军队提供了可能D.在该文物主人生活的时期,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6. 万有引力定律使天地间的一切运动都变得可以领悟和预见,于是17—18世纪西欧出现一股狂潮:贵族和各界富人购置望远镜、捕捉蝴蝶、或者兴建家庭实验室,历史学家们搜集证据以弄清支配民族兴衰的法则,研究政治的学者则对各种政体进行比较鉴别,以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政治制度。

没有“纯粹的”经济学研究

没有“纯粹的”经济学研究

作为富有人文精神 、关注弱势群体 的经 济学家 ,缪尔达尔批评 “ 一般 的”社会科学家和 专业的经济
学家无 法写 出和 说 出普 通人 能够 理解 的东 西 。这些 专家 只 在圈 内写作 和互 相交 谈 ,削弱 了社 会科 学 知识 的
重要性 。“ 想要影响实际政策选择 的经济学家最终必须是让普通人 而不是让经 济学家 中他 的同行信服” 。
由于贫困造成 的生理与心理后果和穷人无法施展 自己的才智 ,不平等将致使增长放慢。越公平则增长 越快。因此,需要扭转这一趋势 ,创造更大的平等 ,作为加速发展的一个条件 。缪尔达尔还指出,消费增 长可以促使生产力增长,因此在发展 中国家消费增长实际上就是投资增长。同样 ,实行收入再分配的福利 国家将刺激需求水平上升和增长速度加快。 18 94年,缪尔达尔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被世界银行邀请 ,对他 的早期思想进行 回顾 和评价。 此时此刻 , 缪尔达尔对 1 5年来 (99~ 94 16 18 )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极大地失望 ,他认为这些国家 的实际情
收稿 甘期 :2 0 . 06 1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 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 部经济 贸易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师 ,经济学博
北京 ,107 。 000
维普资讯
名书推介 B o e m ed to okR c m n a in o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没 有 “ 粹 的 ” 经 济学 研究 纯
焦 建 国
《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 困问题研究》 的作者足瑞典经济学家 冈纳 ・ 缪尔达尔 (88—19 ) 19 92 ,
他的类似著作还有 《 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 困大纲》 ,这两本著作是他经过 1 5年时间的实地考察 写成 的。《 亚洲的戏剧》 于 16 98年出版二卷本 ,经过塞思 ・ 金整理 、他本人审定于 17 年出版 了一卷本 91

古代有钱人怎么过?细看明代富民阶层与社会资源占有及分配流向

古代有钱人怎么过?细看明代富民阶层与社会资源占有及分配流向

古代有钱人怎么过?细看明代富民阶层与社会资源占有及分配流向明王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从明朝建立到灭亡,国家基于社会资源的占有及配置所作出的政策调整,都紧紧围绕着这个基础。

财政收入与资源分配一对相辅相成的是国家对社会的调控手段,财政收入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一、明代晚期的社会资源占有及分配流向明代晚期,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社会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合理,万历年间的张居中改革也是昙花一现。

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空前加大了,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全面地占据社会财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了社会动乱的因子,这种占有加剧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一)、加大社会资源占有的主要原因1.辽东满洲和国内农民战争的双重压力“国家经费,莫大于禄饷。

”万历以后,因对辽东用兵,以及为了应付农民战争,造成军费浩繁且连年增加,便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田赋加派。

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到十二年(1639)二月,山东等地遭到了清军的严重蹂躏。

当清兵深入内陆,京师戒严的时候,朝廷中就有人提出要训练边兵。

因为训练边兵而加的饷银,是谓练饷。

2.朝政腐败带来的财政压力空前加剧万历中,三大征(宁夏、朝鲜、播州三次用兵)接踵而至,两宫(乾清宫、坤宁宫)、三殿(皇极殿、建极殿、中极殿)相继火灾,需要兴建,再加上皇室生活日益奢糜,各级官僚贪得无厌,“民财耗之于国家者十之三,耗之于官吏胥役者十之八。

”造成晚明财政崩溃。

3.人口压力明代中期,社会资源更多地进入市场进行调节,经济相对稳定,但这也造成了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总消费量加大,相对人口容量就减少。

在明王朝相对静止的中国传统社会,由一定资源条件支持的人口容量越小,社会经济承载力越低。

一旦人口总量超出人口容量,便出现了人口过剩。

这样,官僚特权阶级和缙绅地主肯定要兼并社会财富,造成资源分配的越来越不合理。

(二)、占有方式晚明,政府通过对田赋和工商业等社会财富进行了式“杀鸡取卵”的占有,以维持王朝的生命,而这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最可怕的局面:贫穷被世袭

最可怕的局面:贫穷被世袭

最可怕的局面:贫穷被世袭最可怕的局面:贫穷被世袭洪辉把崛起的中国富豪们划分为六大梯队:第一梯队,产生于1978至1985年,多以城市个体户、待业青年和农村专业户等为主体。

主要通过产品的投机倒把,当倒爷,在流通领域赚取贸易差价。

这些人属于城乡边缘人群,大都文化程度低,人文素质差,但敢想敢做,号称胆商。

这一梯队的富豪大都不与权贵结合,他们独闯天下。

第二梯队,产生于1985年至80年代末。

这些人利用价格双轨制,通过价格差而暴富,称之为价商。

其成员开始由一般民众向下海官员转变,由低文化向高文化过渡,而且也开始由民间商人向官商发展。

打上了官商勾结的烙印,开了权力与资本结合的恶例,既诱使资本贿赂权力,也刺激权力向资本渗透。

第三梯队,产生于1987至1992年。

他们主要是搞土地投机,为了卖而买,旨在赚取土地差价,起源于经济开发区热潮。

土地由公到私的转移不是通过公平、公开的招标,而是没有规则的行政划拨。

这批地商,权贵色彩更浓。

第四梯队,是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他们借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化公为私。

1998年后的第二次改制浪潮,把员工所持股份,全部收回,集中由者控制,资本与劳动截然分离。

大批国有企业一次性拍卖,例如山东诸城,两年间就把九成半的国有及集体企业卖掉。

这些产商制造了赢家通吃、输家皆失的零和局面。

直接伤害了数以亿计的职工,导致成千上万国有企业倒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不仅穷人更加仇恨富人,富人也日益感受到内心的恐惧和财产的威胁。

第五梯队,从90年代开始的股市狂潮中,以股份制改造为名,瓜分国有资产。

有些地方甚至在成立股份公司之时,就送给当地政府官员权力股,从中得到政府的廉价土地和物资。

许多股商,一夜暴富后,又一夜破产。

但他们大都利用银行借钱下蛋。

在房地产开发中,一旦银行贷款到位,往往抽逃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就成为滚动开发的第一桶金。

第六梯队,从90年代后期开始。

以高科技为淘金对象,这批智商,利用富有创意的理念来吸引风险,然后逐渐上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是一个超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一个完全的家庭,又是由主与奴、夫与妇、
父与子这三项基本要素组成。…………

在各行业中,凡是不靠时运而着重技术的一定是最有本领的行业;凡是对人体最有损害 的一定是最鄙贱的行业;凡是使用体力最多的一定是最劳苦的行业;凡是最缺乏善德的
一定是最可耻的行业。而垄断则是获得暴利的一项通则。以家喻国,父子关系类似君王
《政治学》主要内容

《政治学》成书于BC326年,亚里士多德自称是“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 本是吕克昂哲学学校内部传授的讲稿。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 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1965 年8月出版。 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 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 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 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 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卷四 政体的分类研究 1 政体研究绪论 2 君主政体的品种 3 平民政体的品种 4 寡头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品种 5 论混合政体 卷五 政体的变革与保全 1 政体变革的原因 2 政体保全的方法 卷六 论平民政体和一般政体的建置 1 平民政体的建置 2 一般政体的建置 卷七 论理想城邦 1 论至善和幸福生活 2 理想城邦的勾画 卷八 论公民教育

腐败: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精)

腐败: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精)

腐败: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腐败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时代的恶瘤,但腐败绝不是某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而是历史的沉疴。

因此,腐败也是一个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它称为“腐败文化”。

从历史的纵向来看,腐败文化的主体几乎都是朝廷命官,他们无人不读圣贤之书,无官不讲修齐治平,却又几乎是无官不招权纳贿,无官不贪赃枉法;从横向方面考察,除官吏阶层的腐败外,富人有富人的“腐败”,穷人也有穷人的“腐败”;对于腐败几乎是无人不恨,然而腐败却又是那么“深入人心”。

回顾历史,涛声依旧,尽管腐败之恶罄竹难书,而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它又是一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文化,这是其它文化所不具备的一个显著特征。

腐败文化的这种相悖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是一种事实上难判是非、至今仍有很强生命力的文化.灰色文化的“经典”:“你腐败,我放心”“你腐败,我放心”虽是个不恭的话题,但它确实是个无奈的客观存在。

作为封建帝王无不有猜忌之心,臣下阴蓄异志、非分僭越常常是他们的心病。

精明的大臣尤其是洞悉帝王心理的权臣们知道,欲释君臣之嫌,要么“渔隐”于江湖之远而忧乐天下,或者“朝隐”于庙堂之高而避祸司马门;要么玩权丧志专事声色犬马,享尽人欲,努力做到“我腐败,你放心”。

由于****主义之网愈编愈密,渔隐或者朝隐在历史上已属鲜见,而后者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载太祖时,赵韩王普为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

时两浙钱亻叔,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

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

上曰:“此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韩王皇恐,……上笑曰:“但取之,无疑。

”赵普是北宋开国元勋,权倾朝野,却贪婪好利。

这十瓶“海物”被他全部用来在东京兴建府第。

钱是宋朝要消灭的吴越末代国君,一个交战国送来大量“礼金”,赵普接受敌国的行贿,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然而宋太祖对不期而遇的人赃俱获,不过一笑了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