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

合集下载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中国古代史(旧人教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中国古代史(旧人教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史料记载,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农业与黄河流域可以相媲美。

但是到战国时期,我国南北经济差距拉大。

你认为下列因素中最主要的应该是( ) A .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B .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 C .北方铁器得到大力推广 D .北方劳动力资源比南方丰富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3.下列文化成果中,不能体现出秦汉文化所具有的统一王朝气势恢弘特点的是( )4.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 A .废除了人头税 B .以田亩数计征C .赋税折银两征收D .按照财产交纳5.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 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了( ) A.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 天命论,生知论C. 天下为主,君为客D. 工商皆民生之本B .公元前3世纪晚期修建的长城A .湖北随州全套编钟C .陕西临潼兵马俑D .《史记》书影6.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7.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只能站着,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变化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日益森严C.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君臣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8.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

阶段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与鼎盛——宋元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①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②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①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权力很大;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宣政院统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监察体制(1)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2)元代: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

任职回避制度中国古代的任职回避制度,从东汉时代建立,南北朝时普遍推行,唐宋时期日趋严密,一直沿用到清末。

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大一样,总体可概括为两大类:(一)地区回避,即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

3.中央集权的发展(1)行政区划:①宋代:设置路—州—县三级制;②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2)地方制度(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

中央政令直达郡县,直线行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

元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是总理全国政务,管理“腹里”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

其余地方设行省,是分区统治。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1)“三冗”⎩⎪⎨⎪⎧①分化事权形成“冗官”。

②“养兵”政策造成“冗兵”。

③“冗官”“冗兵”和岁币造成“冗费”。

(2)“两积”⎩⎪⎨⎪⎧①三冗造成财政危机,导致积贫。

②军队战斗力下降,对外战争连年失败,导致积弱。

(3)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措施(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精选-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文档

精选-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文档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士人阶层的价值取向,宋代小说反映的是市民阶层 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 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宋代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体现为士人阶层的不 断壮大,排除B项; 印刷术只能影响宋代小说的推广范围和市场供应量,不能影响小说的 主题,排除C项。
微专题2 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 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 经济方面 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 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 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题过程 (1)审读题干:①时空:魏晋至唐宋; ②主旨:士族地位变化。 (2)注意问法:“材料表明”,考查由材料中现象推理实质,需要综合 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3)解决问题:从魏晋门阀等级森严到唐代打击“旧士族”,再到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表面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化的发展趋 向,背后折射的是门阀士族衰落的历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_宋元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_宋元时期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答案
考向5 宋元时期的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学
2.原因 (1)继承:小农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思想上儒家思想仍居主导地位, 这就要求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和思想的统一。 (2)发展:经济上农业技术在南方得到进一步推广,经济重心南移,商品 经济相对发达,思想上理学思想形成,成为官方哲学,这就要求进一步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南宋山河破碎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 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热考命题聚焦
考向1 宋代以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2017· 北京顺义调研)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
专题二 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 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 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 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商人地位的变化: 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
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6)生产关系的变化: 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09高考真题宋元部分

09高考真题宋元部分

1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答案:D 汉代以后,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逐渐开发并不断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答案:C 党项源出西北的羌族,排除A项;契丹建立政权是在936年,而宋建立于960年,排除B项;北宋与西夏是君臣之国,排除D项。

辽和西夏建国后,都仿照宋朝文字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C项正确。

3.(2009年浙江文综14)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

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答案:D 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项,联系王安石变法时的市易法可知,D选项更符合题意。

5.(2009年浙江文综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

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0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

0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

0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四)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争雄,所以“非攻”主张只是小生产者的美好愿望,而不可能是各国的需要。

2.改革,就是要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要求的成分,以下历史现象的出现与改革成败密切相关的是①周朝的强盛②齐桓公称霸③秦朝的灭亡④隋朝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①②④分别是周文王任用姜尚的改革,齐桓公作用管仲的改革和北周武帝的改革导致的结果。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其暴政,而不是其改革措施。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南北经济趋向平衡②创制出白瓷,为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③张扬个性和对异域文化的认可④诗歌完成向七言诗的过渡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经济文化基本史实。

4.对下列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昭君出塞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A、分别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和贞观年间B、前者迫于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C、分别促进北部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D、都促成中原王朝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该地区【答案】C【解析】昭君出塞在汉元帝时,A项错误;昭君出塞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B项说法错误。

D项不符合二者。

5.清朝雍正帝的政绩有①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③设置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④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地区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④是乾隆时的事实。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四)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四)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四)一、选择题13.到淳安千岛湖旅游,一般都会走走状元桥,知道淳安历史上有一位“三元宰相”商辂。

他是明代近三百科举考试中唯一的“三元及第”者。

杭州为了纪念他,在位于中山中路西侧,建起了“三元坊”。

其中,“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这里的三元指A.状元、榜眼、探花B.秀才、举人、进士C.解元、会元、状元D.乡试、会试、殿试14.浙江某地因施工发现一个古墓,其出土文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考古人员整理,向社会公开展示的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唐三彩②青铜镜③烟叶残渣④活字印刷品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15.《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

”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

“和”字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A.下棋平局B.音律和谐C.人际关系和谐D.战事休止16.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史学大师钱穆原来一直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一部书,下列选项中最能够直接帮助他解开这一难题的是A.《史记》和《汉书》的记载B.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C.梁启超的历史学著作D.银雀山同时出土的兵法竹简17.《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①西方文化的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引起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⑤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18.《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到:“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19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

这反映出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B.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C.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对西方的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9.汤姆同学惊奇的发现:欧洲的有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特征宋元时期 (960 ~ 1368 年 ) 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 8 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 ) 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 二 ) 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1(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 ) 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 二 ) 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旧人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旧人教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目的是()A.削弱朝中大将兵权B.加强皇权C.防止藩镇割据D.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这是南宋初时的一首著名诗歌,该诗主要()A.反映了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反映了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C.讽刺了最高当局的腐败,甘愿据守江南一隅D.表达了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3.“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4.宋神宗在位期间,陕西的一位读书人进京赶考。

这位读书人的经历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在赴京赶考之前,他先是在秋天参加了乡试,第二年春天又参加了省试B.到了京城,参加了殿试,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的范围C.考试完毕,主考官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加以密封D.科考后,他被皇帝直接录取,被人们称作“天子门生”5.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6.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7.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宋元时期旧人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宋元时期旧人教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5)第五单元宋元时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回答1~6题。

1.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文臣任知州②行保甲法③编练禁军④置转运使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3.“王沔,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4.北宋规定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其中最能体现保障人权的措施是()A.文官任知州 B.设通判监督知州C.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D.各路设转运使5.唐朝时期,考生一旦考取,对主考官感恩戴德,双方容易结成宗派关系。

为改变这一现象北宋王朝的举措是()A.实行糊名法 B.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C.殿试成为定制 D.禁军驻守京师和地方6.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的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以下不属于这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此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出现了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回答7~11题。

7.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其中直接威胁其政权的有()①土地兼并②冗官、冗兵、冗费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辽、西夏的威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严格整顿吏治 B.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重新丈量土地,增加税源9.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背景相同 B.改革措施相同C.性质相同 D.结果相同10.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4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4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展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中央集权的强化二君主专制的加强1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朝:(1)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3.监察体制(1)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2)元代:人命重案由监察御史复按。

三科举制的完善1.措施(1)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2)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3)大大增加录取名额。

(4)实行糊名和誊录防止徇私舞弊。

2.作用(1)积极性: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局限性:科举取士名额不断扩大,致使官僚集团急速膨胀,形成冗官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四王安石变法(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内容(1)历史作用①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结局:失败。

[知识拓展] 官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

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

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

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

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

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

[知识拓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四 宋元文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单元四 宋元文明

才能、政绩、 才能、政绩、地域
地方行政机构,长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 地方行政机构, 官由君主任命, 官由君主任命,官 构,行政长官直接 吏只有俸禄, 吏只有俸禄,没有 对中书省负责 封地
于中 诸侯相对独立,权力世 诸侯相对独立, 并拥有封地, 央关 袭,并拥有封地,易发 展为割据势力 系 扩大西周的势力范围, 评价 扩大西周的势力范围,加
第四单元 宋元文明
单元特征
宋元时期(907-1368),一般包括五代、辽、 一般包括五代、 宋元时期 一般包括五代 元时期。 宋、夏、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耕文明进一步全方位发展, 这一时期的农耕文明进一步全方位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加强,商品经济繁 荣,经济重心南移,民族政权由并立走向统一, 经济重心南移,民族政权由并立走向统一, 民族融合加深,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转化, 民族融合加深,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转化, 儒家思想推陈出新,科技发达并领先世界, 儒家思想推陈出新,科技发达并领先世界,宋 词元曲各领风骚, 词元曲各领风骚,中华文明在东方乃至世界范 围依然保持着领跑者的荣耀。 围依然保持着领跑者的荣耀。
论证探讨问题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 比较项 不同 世界本源
外在的“ 外在的“理”
程朱理学陆ຫໍສະໝຸດ 心学内在的“理”, 内在的“ 认为本心是“ 认为本心是“理” “发明本心”:进 发明本心” 发明本心 行内心反省来求 “理” 主观唯心主义
求理途径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相同 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继承孔孟的 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仁”“礼“思想,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礼 思想,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影响:用儒学的”三纲五常“ 影响:用儒学的”三纲五常“来约束社会和人的自 然 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纲领,统治者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统统收归中央,又派文臣任知州,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彻底扭转了中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膨胀而造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分权制衡”中央官制方面,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从而将相权一分为三。

地方官制方面,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点常平司和安抚使司,分掌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权,互不统属,彼此监督。

各州设知州,统领一州军、民之政,另设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并对宋朝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官、职、差遣”制度。

官即官名,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荣誉衔,并无实际职掌;差遣才是官员所担任的实际职务,故亦称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等属于此类。

一般官员则在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冠以“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提举常平等,以示差遣。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中央集权。

[拓]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

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

皇帝利用两者之间的异同,直接控制军权和行政权。

另外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

这些措施使得军、政、财三权分立,互不统属,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第9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第9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第9讲宋元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某某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地区会稽县曹娥会稽县三界余姚县石堰山阴县钱清盐额(石) 16 586 29 323 64 376 6 635 由此可推知,当时( )A.商业税率比较低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商品经济占主导D.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解析:选D 上表中国家每年从会稽县曹娥、三界,余姚县石堰都能征购大量的盐额,而从山阴县钱清收取的盐额非常的少,据此可知,曹娥、三界、石堰成为产盐的特色手工业市镇,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税率,排除A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无反映,排除B 项;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导,排除C项。

2.(2019届某某某某三模)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

这反映了( )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地方官担任,主管官由中央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这说明官府控制榷场贸易,故选C项;从材料看不出边境贸易繁荣与否,排除A项;榷场是宋金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重农抑商”是针对国内的经济政策,排除B 项;南宋对外贸易发达,排除D项。

3.(2019届某某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六)下图是某某九日山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某某郡守偕市舶官员13次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

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突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B.内河航运严重不畅C.重农抑商观念开始动摇D.商贸环境较为宽松解析:选D 在宋时,某某是中国第一大港,有频繁的海外贸易,材料中“番船”是西洋的商船,官员多次为其“祈风”,说明当时商业贸易环境比较宽松,贸易繁荣,故选D项;闭关锁国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排除A项;从“某某”“番船”可以判断是宋朝海外贸易,不能说明内河航运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农业政策的变动,对外贸易的繁荣是商业发展推动的,不能说明重农抑商观念开始动摇,排除C项。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4):政治文明史(新课标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4):政治文明史(新课标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测试(4):政治文明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下列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图1 图2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2、下列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

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3、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岛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中法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中4、太平天国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

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5、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6、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向西方学习由“重其器”转为“重其制”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王朝完全成为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8、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明确体现“人民主权”学说的民主政治文件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 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右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的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1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实现共产主义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八七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主要体现在()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宋元时期(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目的是()A.削弱朝中大将兵权B.加强皇权C.防止藩镇割据D.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这是南宋初时的一首著名诗歌,该诗主要()A.反映了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反映了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C.讽刺了最高当局的腐败,甘愿据守江南一隅D.表达了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3.“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4.宋神宗在位期间,陕西的一位读书人进京赶考。

这位读书人的经历中,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在赴京赶考之前,他先是在秋天参加了乡试,第二年春天又参加了省试B.到了京城,参加了殿试,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的范围C.考试完毕,主考官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加以密封D.科考后,他被皇帝直接录取,被人们称作“天子门生”5.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6.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7.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8.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9.据《辽史•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

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A.实行蕃汉分治政策B.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0.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北宋实现局部统一后B.澶渊之盟后C.东京保卫战后D.宋金和议后11.山海关某段长城的残垣断壁旁边有一座石庙,导游说这是宋代人为纪念秦朝孟姜女在这里哭倒长城而建,残垣断壁就是哭倒的长城的遗迹。

下列有关石庙真伪的议论最有说服力的是()A.不大可能,因为孟姜女的故事是虚构的,石庙不可能为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而建B.完全可能,不管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关键是有哭倒的长城的遗迹的确存在C.不大可能,因为秦长城根本不过山海关,山海关在宋代为契丹占据D.完全可能,因为宋代的长城通过山海关,人们就认为孟姜女是在这里哭倒长城的12.陆游在《诉衷情》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词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

当时与汉民族矛盾尖锐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13.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

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金人游骑已及郊畿。

”该榜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北方畜牧业向南扩展B.宋金联盟友好交往C.金军兵临东京D.金兵进攻临安取租而已。

”此材料蕴含的正确信息是()①契丹人进入了中原地区②开始采用封建剥削方式③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④反映了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07年12月21日,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终于重见天日。

作为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上保存的6至8万件文物让世人充满期待。

据此回答15—16题。

15.对“南海一号”的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

“南海一号”反映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历史活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6.“南海一号”发掘出的文物及沉船本身蕴涵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①再现当时瓷都的繁华②再现时人的日常生活③再现当时高超的造船技术④船中瓷器大部分是白瓷⑤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7.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揭示的是()A.《授时历》名称的由来B.《授时历》名称的含义C.《授时历》是最先进的历法D.《授时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18.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民不聊生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C.政治黑暗,宦官专权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1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减少财政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21.岳飞记得人民尊敬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A.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中原人民的利益 B.岳飞忠君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22.绍兴和议与澶渊之盟的相似之处是两宋都()A.割让土地B.屈辱称臣C.贡纳岁币D.战败议和23.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A.陕西B.云南C.河北D.河南2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表明()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向地主征收重税C.政府纵容土地兼并D.政府加强对人民的搜刮25.下列占据外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其先后顺序应为()①突厥②回纥③匈奴④契丹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8分,第29题10分,共4小题50分)26.(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的国家管理技术。

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

——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昔金人草居野外,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柏杨《宋史•陈亮》材料三金帝国汉化太深的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

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

……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征兆,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1)据材料一,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两则材料表明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什么趋势?(2分)有什么意义?(1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必然性。

(3分)(4)材料三表明了怎样的观点?(1分)是否正确?(1分)说明你的理由。

(2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1200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3600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疾深自犹。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横,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1)材料一反映了哪朝的什么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3分)(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3分)(4)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更张以救之”的?(1分)(5)王安石的“更张”更深化,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6)“更张”的结局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28.(8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课本“宋金对峙图”(图略)(1)指出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是在哪一年?当时在位的南宋君主是谁?“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怎样划分。

(3分)材料二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

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2)据材料指出秦朝和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1分)(3)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

(2分)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中外历史新编》材料二为什么像伽俐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是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在15世纪以前的中国一直比欧洲先进,对自然界的知识比欧洲人多,能够更有效的把这些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的转变呢?——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1)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2)归纳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说明。

(至少两例)(4分)(3)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成果突出,但却未在中国引起“哥白尼式”的天文学革命,把中国带入近代社会,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从地方上行政权、财权的弱化来思考其目的。

2.C 繁华享乐的背后是腐化。

3.B 从通判的职能思考。

4.B B项内容从明朝开始。

5.A 政府得利息,农民可渡过青黄不接时。

6.B 归纳材料,联系课本。

7.D 范仲淹庆历新政获得百姓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