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的意义
地震属性的含义
操作
属性
频率-碳氢化合物(烃类)检测
CSA
CSA
谱属性
谱属性
谱属性
谱属性
主频率(Dominant Frequency)
计算瞬时频率(Computed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中心频率(Central Frequceny)
主频率(Dominant Frequency)
低斜面(Low Slope)
平均能量Average Magnitude:这个属性计算定义数据体内每一道平均绝对振幅值。这个属性可以用作烃类检测和通过异常振幅和背景值的比来显示地质特征。
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是测量在时窗内(时间或深度)的反射率。在时窗内最大正极数并且它是用来正极振幅直接探测烃类显示,如“亮点”。
最小振幅Minimum Amplitude:与最大振幅相反,如“暗点”。
平均振幅Mean Amplitude:这个算法是测量道斜线。正或负斜线可能指示亮点的存在。岩性的横向变化或含气砂岩容易导致的中值振幅改变,地层层序的变化往往也在中值振幅的变化上有反映。
弧长(Arc Length):是测量反射异常,反射关系的横向变化。它是地层层序的指示,可用于区别同是高振幅特征,但有高频,低频之分的地层情况,在砂、泥岩互层中可识别富砂或富泥的地层。同时,对流体的聚集性质改变比较敏感,尤其是含气储层。
最大能量Maximum Magnitude:可以很直接烃类显示,岩性的变化及在探测小断层和隐藏河道很有用,也可以帮助亮点分析,纹理分析和查找薄层。
门槛值Threshold value:通过用户定义孔隙度值或者流体变化是很有用分析地震数据体中的振幅值。显示大于或等于用于定义的值的百分率。
五行与地震了解五行理论在地震中的应用
五行与地震了解五行理论在地震中的应用五行与地震:了解五行理论在地震中的应用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方法。
其中,五行理论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之一,也逐渐被应用在地震研究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五行理论在地震中的应用。
一、五行理论概述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根据对自然观察和思考总结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
每个元素都有相应的属性和特点,它们之间相克相生,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
二、五行理论与地震2.1 地震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地震与五行属性进行关联。
地震的产生往往涉及到多种因素,如地壳运动、板块活动等。
其中,金、水、木等元素与地震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金代表金属力量,可以与地壳运动有关;水代表流动,可以与板块活动相联系;木代表生长,可以与地震前的地壳变动有关。
2.2 五行相克与地震预测五行理论中,相克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方式。
在地震预测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相克关系来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地区。
例如,如果某地区水元素过盛,与相克关系中的金元素相冲,那么这个地区可能面临着地壳运动的风险。
2.3 五行相生与地震防御五行理论中,相生关系是指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在地震防御中,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相生关系来采取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例如,火元素可以促进土元素的生成和壮大,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火元素相关的方法,如加热土壤,提高其抗震能力。
三、五行理论在地震中的挑战与展望在实际应用中,五行理论在地震研究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五行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和理解其与地震之间的关系。
其次,地震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依靠五行理论进行预测和防御是不够的。
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以提高地震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五行理论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地震属性在天然气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在天然气水合物识别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可以用来帮助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因为它有助
于收集和评估地层厚度、结构和岩性等参数。
地震是指一种地壳内的热释电波,它在形成
和传播中可以准确观察到地质矿物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属性以及地表以下的地质信息。
首先,根据震源动力学研究,地震可以探测地层的厚度、密度、弹性模量和地质结构,因此可以找出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位置。
其次,采用地震电磁探测法,可以检测到地表以
下的含油气地层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与分布。
此外,采用地震多普勒测量,则可以获
得更细粒度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和探测信息,从而改善对地层地质参数的估计,为有效开
发勘探准备更加全面。
此外,地震也可以用来评估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即通过考察目标区域的地质结构
特征和参数,根据地形、深度和已发现的气体资源来估计气体潜力规模。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4.地震属性分类
• 地震属性内容十分丰富,多达百种。 • 从计算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频率、 相位和振幅类属性。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相干 体(差异性)和波形聚类(相似 性)。 • 从地震属性的拾取方式可分为: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
5.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PAL 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 振幅值。
专题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一、地震属性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四、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和应用 五、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数值关系分析 六、应用实例
1.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的定义
•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与地震波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征有关的具 体参数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xr (t) ixi (t)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arctan(xr (t) xi (t))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d (t)
dt
瞬时振幅计算公式: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属性是描述和衡量地震的一些参数和特征,对于了解地震的性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地震属性有震级、震源深度、震源机制、震源距离和烈度等。
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地震属性的意义。
首先是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的震源破裂面积和破裂时释放的能量,反映地震破坏力的大小。
矩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振幅的分布,计算地震矩并转换为震级,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地震能量。
震级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确定地震预警和防护措施的需求。
其次是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指发生地震的地下位置,并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不同震源深度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地表震感和破坏范围。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0-70公里,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中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70-300公里,地震波经过一定的路径传播,能量损失较大,对地表影响较小;深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大于300公里,能量损失更大,对地表几乎没有明显影响。
因此,了解震源深度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带来的破坏程度。
接下来是震源机制。
震源机制是描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和发生地震的力学特征,常用的有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正断层。
具体的震源机制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和滑动方向等。
震源机制可以指示地震波扩散方向和强度,对于地震危害评估和断层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地震破坏的方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然后是震源距离。
震源距离是指震源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通常以赤道上其中一点为参照。
震源距离对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有显著影响。
随着震源距离的增加,地震波能量逐渐减弱,对地表造成的破坏也会减轻。
了解震源距离可以用来估算地震对不同观测点的影响范围,指导地震灾害防护工作。
最后是烈度。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表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有麦氏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
麦氏烈度用地震引起的物理现象和人们感受到的震感,与地震波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刻画。
地震属性含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 (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
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在±180°之间。
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
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综述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一、 瞬时属性 19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
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
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
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º时的时域振动振幅。
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180o ,180o ]。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
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
其计算式为))t ((Cos γ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
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
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
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石油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和确定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地点、规模、构造等信息的活动。
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来揭示地下构造和油气运移规律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
一、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背景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最常用的非地质方法之一。
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数据,来确定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是对地震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解释的方法,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地下信息。
二、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原理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基于地震波与地下介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预处理: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质量控制、去噪和正常化等处理,以确保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特征提取:在地震数据中提取出与地下介质性质相关的各种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等。
3. 特征分析:通过对地震数据中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频谱分析、滤波等处理,得到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相关信息。
4. 属性解释:将特征分析得到的信息与地质模型相结合,进行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解释,可以通过绘制等值线、剖面图等方式展示解释结果。
三、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解析: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揭示地下断层、褶皱等构造信息,为构造解析和盆地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2. 岩石性质评价: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用于评价地下岩石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地应力、饱和度等,进而估算油气储量和开发潜力。
3. 油气运移规律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下含油气层的分布、流动性质等,为油气运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4. 油气藏预测:通过对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油气藏区,从而指导勘探远景评价和钻探工程的布置。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研究地震震源的性质、地震波传播的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波通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介质的响应过程。
本文将从地震属性的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对地震学研究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全面了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震属性是指与地震波传播性质有关的物理量或特征。
地震学研究中常用的地震属性包括地震波振幅、频率谱、速度和极性等。
这些地震属性可以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进而揭示地震震源机制、地壳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获取地震属性信息。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有包络函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频域方法则是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谱的分析,获得地震属性。
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谱比法等。
这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地震波的特征参数,从而揭示地震事件的本质特征。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震源的机制。
地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震源的矩张量、震中距依赖性以及非正常破裂机制等信息,从而推断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应变状况,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
其次,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壳介质的性质。
地壳介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会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和散射特性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地质构造、介质类型以及岩性等地质参数。
这对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震属性分析还可以研究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过程和相位变化。
地震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和散射,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这些过程,并通过反演方法还原地震源处的能量分布以及介质的方向性响应。
这对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 o、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甞震、曰 轴^ 一 w特^ 识h 连此含hf 11n 怕X 17不。
乂匕曰「指口H 宀佰e 纤S T (ha s MH 潮。
^^花h 瞬百嘗 1相^为储心 大提疋;、MK O带带;I 尖界^ M 集频别|X蚩聚^!显烃边变w(t)Qt)')dt瞬时 频率 (Instaneous Freque ncy ) INSTFR EQ (缩写) ,于^实点 当是的伯,正交道 (QuadratureTrace) 希尔伯特变换(Hilb ertTransf orm ) QUADRA TR (缩写)视极性(Appa rent Polari ty ) APPAPO LA (缩写)f(t)的90°相移h(t)=】*f (t)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onse Resp位值 Phase ) RESPPHAS (缩在曆香具I 应。
地震属性的含义
带宽BandWidth
频率相关属性
*说明:谱属性(Spectral Attribute)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e)轨迹属性类(Local Attribute)
检测
操作
属性
直接碳氢化合物(烃类)检测
CSA
CSA
CSA
CSA
CSA
CSA
CSA
CSA
CSA
CSA
反射强度(Reflection Magnitudes):反映了岩性差异、地层连续、地层空间、孔隙度的变化。
反(负)二阶微商变换(Negative of Second Derivative):显著地提升了连续性,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层位解释。
道积分(Integrated Seismic Trace):能起到伪波阻抗剖面的作用.并不是说用它替代反演,它可以起到快速指示孔隙度变化的作用.
弧长(Arc Length)
带宽+带宽(斜线)Bandwidth+Bandwidth (Bias,Debias)
余弦相关性(频率索引)Cosine Correlation (Frequency Indexed)
余弦相关性(iso索引)Cosine Correlation (Iso.Indexed)
下半周持续时间Lower Loop Duration
体反射谱(Volume Reflection Spectrum)
水平和垂直岩性变化
CSA
CSA
CSA
CSA
谱分解
谱分解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轨迹属性类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2、沿层地震属性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
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
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
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
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地震属性参数的特征意义,其中如下所述:目前可以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近百种属性,大致可分为瞬时类参数(如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等)、相关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类参数、层序统计类参数、混沌参数、突变参数等,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用于帮助识别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地层调谐效应。
第1,振幅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均方根振幅、平均绝对振幅、最大峰值振幅、平均峰值振幅、最大谷值峰值、绝对振幅能量、振幅总量、平均能量、能量总体、平均振幅、平均反射强度、平均瞬时频率、平均瞬时相位等,主要地质意义是反映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性的礁体、地层调谐效应、气体、流体的特征、地层序列、裂缝等第2 ,瞬时类参数。
主要属性为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等。
主要地质意义反映岩性、地层层序变化、不整合、断层、流体的变化、储层的孔隙率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等第3 ,(频、能)谱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有效带宽、弧线长度、平均零交叉点频率、主频序列、主频峰值等。
主要地质意义反映裂缝发育带、含气吸收区、调协效应、岩性或吸收引起的子波变化等第4 ,层序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能量半衰时、正负样点比例、波峰数、波谷数。
主要地质意义可识别岩性地层变化、含油气性、刻划地层层序特征、突出某种振幅异常等。
第5 ,相关统计类。
主要属性为平均信噪比、相关长度、相关分量等。
它的主要地质意义是可帮助识别断层、尖灭、数据品质、杂乱反射等。
地震学研究的意义和挑战
地震学研究的意义和挑战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地震学的研究及应用涵盖了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其他学科。
它在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意义与挑战也日趋复杂。
一、地震学的意义1.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规律地震学通过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并对地球现象进行研究及预测。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受到介质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及方向,地震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构造、物态和变化。
2.地震灾害的预测与防控地震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预测地震,并帮助人们降低地震风险。
地震发生前,往往会伴随着小震或微震,这些信号意味着地壳的活动已经正在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些预兆的观测及其解释,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降低重大地震带来的损失。
3.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地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接口问题。
地震学家了解了岩石、沉积物和水等物质的地震和地震波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可以评估和管理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震学面临的挑战1.地震预测与准确性地震预测是地震研究的难点,现有方法仅能确定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地震发生的危险区域,无法确定时间和强度。
如何探索其规律,提高预测精度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
2.地震气候与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动力学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震学家的预测和研究。
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地壳发生的热胀冷缩效应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容易变化,从而带来新的挑战。
3.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地震学研究离不开高技术装备和快速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更加精细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是地震学家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经之路。
总之,地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其研究及应用岌岌可危,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地震属性 简介
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 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 在±180°之间。瞬时相位是 不连续的,从+ 180°到- 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 波形 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然而, 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 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 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 厚度的信息
瞬时频率 ( Instaneous Frequency ) INSTFREQ ( 缩 写)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 值振幅值。
同上
时窗长度可以选择,还可以 选连续度处理和非连续度处 理。另外还有相干系数的平 均、均方、中值等选项。 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不 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层 位的二维 数 据作 相似 性 预 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 界测和图象增强。还可以 沿层解释的层位作相似性分 析
波阻抗
它 将 地 震 资 料、 测 井 数 据 、 地质 解 释 相 结 合 ,利 用 测 井 资 料 具有 较 高 的 垂 向 分辨 用于储集层的研究, 率 和 地 震 剖 面有 识别砂体的分布特征 较 好 的 横 向 连续 和范围 性 的 特 点 , 将地 震剖面“转换成” 波阻抗剖面
(17) 、弧长(Arc Length) 弧长是作为地震道的波形长度来定义的,它是在时窗内对所有地震道的变化范 围的比例测量。假想,用道的波形样式绘制地震道曲线,然后想象一根绳子放在地 震道上跟着每个波形波动。地震道的弧长就是当绳子伸展开的总长度。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时主要从振幅属性及其延伸属性出发,分析属性的变化特征,然后与钻井和地质进行标定,赋予属性地质意义。
为了将已知井上的岩性信息,在整个工区进行有效的外推,需要优选出在该区对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反映敏感的属性,我们通过两个层次来完成这一个工作。
振幅信息与地层的反射系数相关,均方根振幅用于显示孤立或极值振幅异常,用来追踪岩性变化。
瞬时频率与地层频率特征相关,并与沉积物颗粒粗细及密度有关。
从共振角度分析,沉积物颗粒较粗时共振频率相对较低,沉积物颗粒细时共振频率高。
此外,瞬时频率也与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相关,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薄层研究的成功实例比较多。
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对岩性变化相对敏感的地震属性,这部分工作在属性提取时已完成,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时间派生的属性有利于对构造的细节进行解释;振幅和频率派生的属性用于解决地层和储层特征;一般认为振幅是最稳健和有价值的属性;频率属性更有利于揭示地层的细节;混合属性包含振幅和频率的因素,因此更有利于地震特征的测量;同时在对所提取的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地震属性的提取;第二个层次是使用数学和信息学的方法优选属性。
“地震属性和井数据采样伪相关在独立的井数据较少或者参加考虑的独立的地震属性过多时产生的概率较大”(CYNTHIA T. KALKOMEY),由于对于该区已知的独立井信息多数情况下较少,勉强满足统计分析的样本要求,单纯使用相关分析方法产生伪相关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在经过第一个层次的筛选之后,采用数据相关和信息优化组合方法进行属性优选。
目前属性种类很多,属性软件也非常多,这里转列landmark软件中的PAL属性,供大家参考选择使用: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Slope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的斜率:突出砂岩/泥岩分布的突变点;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Number of Thoughs 波谷数:可以有效的识别薄层,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地震带的现实意义
地震带的现实意义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位于板块边界附近。
地震带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带的分布有助于预测地震通过对地震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和规律,从而为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震的发生。
虽然目前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仍然有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将逐步提高,为人类应对地震灾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 地震带的分布有助于防灾减灾地震带的分布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地震带附近的地区,由于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因此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这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3. 地震带的分布有助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地震带通常位于地壳构造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
然而,地震活动的频繁也给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地震带进行资源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地震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地震带的分布也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此外,地震带的分布还与火山活动、地热资源等密切相关,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地震带的分布有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地震带的分布跨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使得各国在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等方面需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地震研究成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可以共同开发和利用地震带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总之,地震带的分布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 地震带的分布有助于科学研究地震带是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地震带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重要问题。
地震的意义与措施
地震的意义与措施大港二中七年四班李俐俐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
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意义是地球上经常发生地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震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会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房屋倒塌,也有可能造成山崩、地陷等各种自然灾害,也会给人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发生地震时,我们要自我保护。
首先地震发生时,最重要是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特别是不要恐慌,因为恐慌才是最大的危险。
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原因死亡的并不算太多。
危机发生时,多数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生本能促使,仓惶跳楼、拥挤践踏死亡去不少。
不是地震本身造成了伤害,而是惊慌失措的践踏等制造了二次伤害。
地震时,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
在学校中,老师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
要沉着的指挥学生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避免学生惊慌失措。
专家认为,地震发生时,若能在十二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危险者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这称为十二秒自救机会。
震后如被压在废墟下,周围漆黑一片,空间小,一定不要惊慌。
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在不利的环境下,要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与胸前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捂住口鼻。
可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可用砖头、棍子等支撑残垣断壁。
如果找不到脱离危险的通道,可用石头敲击能发声的物体。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没听见求救声,就要想办法维持生命,水和食物要节约,尽量寻找食物或水源,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汇总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 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 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 、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 ,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 x 、y 、t 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 、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属性名称( BCM定义同义词) 反 射 强 度 ( Reflection Strength )振 幅 包 络( Amplitude Envelope ) At()22瞬 时 振 f(t ) h (t)幅( Instaneous Amplitude ) REFLSTAN ( 缩 写)瞬时相位 ( InstaneousPhase)tan1 h(t)(t )f (t )INSTPHAS ( 缩写)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属性的意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
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在±180°之间。
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
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
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
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
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
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
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
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
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
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
由于流体含量或岩性引起的横向变化,在具有相似的振幅响应时,用来区分有利和不利带
属性特征:强调反射界面的主相位特征。
与瞬时相位的应用相同
7、属性名称:响应频率(Response Frequency)RESPFREQ(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与气藏聚集有关的可能区带
属性特征:相应频率在区域上更具可解释性。
与瞬时频率的应用相同
8、属性名称:反射强度交流分量(Perigram)PERIGRAM(缩写)
定义:消除了反射强度中的均值(直流分量)部分后的偏差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
与反射强度的应用相同,但更适合于分析和处理,因为它有正负
属性特征:这种显示使能量最大值的定位比在地震剖面上更明显、更清晰
9、属性名称:相位余弦(cosine of Phase),瞬时相位余弦(cosine of Instaneous Phase)道归一化(Normalized Trace)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与瞬时相位的应用相同,但克服了相位反转的跳断,可用于数据加强处理
属性特征:它在正值和负值之间平滑地振荡。
它可能影响地震显示中同相轴的外观,更便于用传统的彩色图进行分析
10、属性名称:反射强度交流分量′相位余弦(Perigram′ cosine of Phase)GRPXPERI(缩写)
定义:当Perigram>0时,反射强度交流分量与相位余弦的乘积;否则为0
在解释中的应用:强振幅、连续相位成图,用于振幅异常分析,与反射强度应用相同
属性特征:将实际资料分离成振幅(Perigram)和相位(cosine of phase)两部分,消除小于振幅能量一半的数据
11、属性名称:相干体
定义:计算相邻地震道的互相关系数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断层、裂缝带、河道和砂体边界等
属性特征:时窗长度可以选择,还可以选连续度处理和非连续度处理。
另外还有相干系数的平均、均方、中值等选项。
12、属性名称:相似体
定义:计算相邻地震道的相似系数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断层、裂缝带、河道和砂体边界等
属性特征:不但可以对三维体数据作不连续分析,还可以对基于层位的二维数据作相似性预测,以及倾角、方位角,边界检测和图象增强。
还可以沿层解释的层位作相似性分析
13、属性名称:波阻抗
定义:它将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地质解释相结合,利用测井资料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和地震剖面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的特点,将地震剖面“转换成”波阻抗剖面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储集层的研究,识别砂体的分布特征和范围
属性特征: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连接对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储层特征进行描述
14、属性名称:道积分
定义:对地震道进行积分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砂体、岩性尖灭点等
属性特征:相对对数波阻抗
15、属性名称:倾角倾向数据体
定义:计算同相轴的倾角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尖灭点、不整合、了解地层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