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含义

地震属性含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 (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

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在±180°之间。

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

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

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振幅统计类属性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不整合面、地层调协效应和地层层序变化。

反映反射波强弱。

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再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适合于地层的砂泥岩百分比含量分析,也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适于地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分析,地震相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最大波峰振幅= 125最大波峰振幅是分析时窗内的最大正振幅,最适合绘制层序内或沿着特定的反射体上的振幅异常图;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气体和流体的聚集,不整合,或是调谐效应而引起的。

适于沿某一层面进行储层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4.平均波峰振幅(Average Peak Amplitude)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适合研究某一层的岩性变化,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一、瞬时属性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u(t) = x(t) • iy(t),则1. 瞬时实振幅IReAmp ( In sta nta neous Amplitude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

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

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

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IQuadAmp (I nst. Quadrature Amplitude)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

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t)二Atan(y(t).x(t)),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180o,180°]。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

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CIP ( Cos ine of In st. Phase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

其计算式为Cos( (t))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

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

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IFreq (I nst. Freque ney)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 (t) dt (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

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

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地震属性地质含义

地震属性地质含义

2.地震波振幅或能量属性
(1)记录能量ACF(0); (2)最大振幅值Amax; (3)整波形能量ENZ; (4)波形正半周能量EN; (5)波形正半周平均振幅AVA。 上面5个属性反映了目标层内波阻抗、地层厚度、 岩石成分、地层压力、孔隙度及含流体成分的变 化。可用来识别振幅异常或用于层序特征分析; 也可用来追踪地层学特征,如三角洲、河道、各 种扇或特殊岩性体;还可用于识别岩性变化、不 整合、气体以及流体的聚集等。
6.信噪比属性 信噪比也经常取作有效波平均 振幅Aq与干扰的均方振幅之比:
η=
Aq En
T 2
K 1 Aq = ∑ ∑ f k (t ) 2 ⎧⎡ K ⎫ K ⎤ 1 ⎪ 2 ⎪ Eq = ∑ ⎨⎢ ∑ f k (t )⎥ − ∑ f k (t )⎬ TK ( K − 1) T ⎣ k =1 k =1 ⎦ ⎪ ⎩ ⎭ t =− ⎪ 2
3.地震波波形属性
(1)时窗内波峰数; (2)整波形面积SGT,Z; (3)波形正半周面积SGT; 上面3个属性反映了目标层内波阻抗的 变化规律、沉积层序、地层层理特 征、古代剥蚀面、古构造特征、沉 积过程及其连续性、沉积盆地的大 小等。
4.地震记录自相关函数的属性 在一般情况下,自相关函数主极值幅度代表着记录段的 能量;主极值宽度与记录的视周期有关,频率低的信 号,主极值宽度大;频率高的信号,主极值宽度窄;旁 极值的幅值和面积表示地震记录的重复性及延续时间 的长短。当反射层具有薄互层结构,反射记录出现干涉 现象时,自相关函数幅值和面积增大。这类属性有: (1)自相关函数第一零值点位置τ1; (2)自相关函数第二零值点位置τ2; (3)自相关函数极小值振幅与主极值振幅之比 ACF(min)/ACF(0); (4)自相关函数旁极值面积与总面积之比S234/St。 上面4个属性反映了沉积条件的稳定性、地层分界面的光 滑度。

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
瞬时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或者说是相位的导数。实际 计算时,先算出瞬时频率道,然后计算时窗内的平均值。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 息 。可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 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
4、Slope of Reflection Strength 反射强度斜度
Chen认为地震属性是从地震数据体中产 生几何学的、运动学的、动力学或统计学 特征的具体测量。某些地震属性对于特定 的地震数比其他的更敏感;某些地震属性 更能揭示不易检测到的异常,甚至某些地 震属性可以用于直接的油气检测。
勿庸置疑,地震属性与地下岩石物性及 充填的流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 同的构造特征、不同岩性、不同地层及不 同流体配置都会影响到它们的关系。
3、Energy Half-Time 半能量时间(?)
4、Slope at Energy Half-Time 半能量时间处的斜率 这个属性比半能 量时间更敏感
半能量时间点
5、Ratio of Positive to Negative Sample 正负样点比例
正负样点数发生变化, 代表地层可能发生了变 化。
3、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峰值振幅 4、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
5、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谷值振幅 6、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谷值振幅
7、Maxmium Absolute Amplitude 最大绝对振幅 8、Total Absolute Amplitude 绝对振幅总量
9、Total Amplitude 振幅总量 10、Average Energy 平均能量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如:交会分析,回归分析,地质统计分析等
6
6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2.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剖面的彩色显示(Balch,1971;Anstey,1972)
Balch的成果被称为一个用颜色进行地震资料分析的时代的开始。 Anstey代表了把颜色和属性引入地震世界的里程碑。 亮点技术(Anstey,1972) 包括超强振幅、平点、频率损失、反射时间下弯、时间阴影、 极性倒转、暗点、低频阴影、Q 属性,…… 复地震道分析技术(Taner,1976)
振 幅 类
瞬 时 类
频 谱 类
层 序 类
非 线 性 类
21
21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用于隐蔽型油气藏研究的具体属性参数表
(五大类46个属性参数)
22
22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振幅类属 瞬时类属 性 性
反映了岩石波 阻抗差、地层 厚度、岩石成 分、地层压力、 孔隙度及含流 体成分的变化。 基于小波变换 的实部与虚部 提取。 某一道能量在 给定时刻的稳 定性、平滑性 和极性变化的 一种度量。 给定时刻信号 的复能量密度 函数(即功率 )的初始瞬间 中心频率(均 值)的一种度 量。
能 量
比 率
17
17
根据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的地震属性分类(Quincy Chen)

瞬时真振幅 瞬时振幅积分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相位 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时相 位的余弦


视极性


瞬时振幅

①瞬时振幅对声阻抗中的变化敏感,所以对岩性、孔隙度、烃和薄层调谐也很敏感 ②瞬时相位对追踪反射层连续性很有用处,所以可以用来探测不整合、断层和地层的横向变化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地震属性文字部分

4.地震属性分类
• 地震属性内容十分丰富,多达百种。 • 从计算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单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频率、 相位和振幅类属性。 另一类是多道计算的地震属性。如相干 体(差异性)和波形聚类(相似 性)。 • 从地震属性的拾取方式可分为: 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
5.沿层和层间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PAL 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 振幅值。
专题4: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一、地震属性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三、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四、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和应用 五、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数值关系分析 六、应用实例
1.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的定义
•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与地震波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征有关的具 体参数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xr (t) ixi (t)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arctan(xr (t) xi (t))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d (t)
dt
瞬时振幅计算公式: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5、振幅峰态
用途: 识别振幅异常或刻画地层层序特征 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二、复数道概念
复数道,包括实分量(传统的地震道)和虚分量(正交道) F(t)=f(t)+ih(t) f(t) 实地震道 h(t) 正交道 i -1开方 利用希尔伯特变换, 实地震道f(t)可以转换成正交道h(t)
用途: 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或沿特定反射 异常的平面展布
振幅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4、平均峰值振幅
时窗内所有的峰值(正值)加起来;然后用总数除以窗口内的正样点数
用途:识别岩性、含气砂岩和地层变化等沉积造成的地震异;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用途: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的振幅变化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1、总 能 量
对每一道,计算指定时窗内振幅的平方之和
12、平均振幅
对每一道,在时窗内把所有振幅的相加,除以时窗内的非零样 点值的样点数。如时窗太大,建议时窗小一点(20到100ms)
4、反射强度的斜率
• PAL把每道转换成反射强度,然后在时窗内,做一个与反射强度匹配的 最小平方回归曲线。曲线的斜率即为反射强度的斜率。如反射强度向下 增加,斜率为正;如反射强度向下减小,斜率为负。 • 应用 反射强度斜率对画出主要垂直地层的趋势很有用。如,海进和海退序列 可以产生高振幅砂岩相和低振幅页岩相之间的垂直梯度。这些垂直变化 在反射强度斜率中非常明显,反射强度斜率属性,可以提供砂岩和页岩 的横向位置。同样,反射强度斜率对储层流体的变化也有反应。通过平 面图可以确定气和油的横向位置。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指的是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到处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

其中没有任何其他类型数据的介入。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地震属性分类。

Quincy Chen等以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将地震属性分为:振幅、频率、相位、能量、波形、衰减、相关和比率等八大类,每一大类包含几至二十几类不等。

从地震属性的基本定义看,它是表征地震波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特征的物理量,有这明确的物理意义。

地震资料属性介绍

地震资料属性介绍

(7)、最大绝对值振幅 (Maximum Absolute Amplitude) 计算每道的最大绝对值振幅的求取方法是,首先在分析时窗内计算出波峰和波 谷的值,得出最大的波峰或波谷值,然后,PAL 画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波峰 或波谷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绝对值振幅值。
PAL 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 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 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 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 振幅值。
34.94
(13)、振幅的平方差 (Variance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平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每个振幅值减去平 均值累加,总数除以非零采样点数得到的。
(14)、振幅的立方差 (Skew in Amplitude) 对于每一道的振幅的立方差的求取方法是,对分析时窗内的所有采样点求取平 均值,然后减去每道的平均值,计算差值的立方,求出这些值的总和,除以采样点 数就可得到。
6.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
单道计算地震属性理论
复数地震道公式:
x(t) xr (t) ixi (t)
瞬时相位计算公式:
(t) arctan(xr (t) xi (t))
瞬时频率计算公式:
f (t) d (t)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属性是描述和衡量地震的一些参数和特征,对于了解地震的性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地震属性有震级、震源深度、震源机制、震源距离和烈度等。

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地震属性的意义。

首先是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的震源破裂面积和破裂时释放的能量,反映地震破坏力的大小。

矩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振幅的分布,计算地震矩并转换为震级,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地震能量。

震级可以用来评估地震对人类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确定地震预警和防护措施的需求。

其次是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指发生地震的地下位置,并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不同震源深度的地震具有不同的地表震感和破坏范围。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0-70公里,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小,对地表造成明显的破坏;中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在70-300公里,地震波经过一定的路径传播,能量损失较大,对地表影响较小;深源地震震源深度通常大于300公里,能量损失更大,对地表几乎没有明显影响。

因此,了解震源深度有助于评估地震可能带来的破坏程度。

接下来是震源机制。

震源机制是描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和发生地震的力学特征,常用的有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正断层。

具体的震源机制参数包括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和滑动方向等。

震源机制可以指示地震波扩散方向和强度,对于地震危害评估和断层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类型的震源机制,地震破坏的方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然后是震源距离。

震源距离是指震源与观测点的水平距离,通常以赤道上其中一点为参照。

震源距离对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有显著影响。

随着震源距离的增加,地震波能量逐渐减弱,对地表造成的破坏也会减轻。

了解震源距离可以用来估算地震对不同观测点的影响范围,指导地震灾害防护工作。

最后是烈度。

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表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有麦氏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

麦氏烈度用地震引起的物理现象和人们感受到的震感,与地震波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刻画。

地震属性含义

地震属性含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 (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

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

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

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

它的值总在±180°之间。

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

值域为(-fw, + fw)。

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

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研究地震震源的性质、地震波传播的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波通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介质的响应过程。

本文将从地震属性的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对地震学研究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全面了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震属性是指与地震波传播性质有关的物理量或特征。

地震学研究中常用的地震属性包括地震波振幅、频率谱、速度和极性等。

这些地震属性可以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进而揭示地震震源机制、地壳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获取地震属性信息。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有包络函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频域方法则是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谱的分析,获得地震属性。

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谱比法等。

这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地震波的特征参数,从而揭示地震事件的本质特征。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震源的机制。

地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震源的矩张量、震中距依赖性以及非正常破裂机制等信息,从而推断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应变状况,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

其次,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壳介质的性质。

地壳介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会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和散射特性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地质构造、介质类型以及岩性等地质参数。

这对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震属性分析还可以研究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过程和相位变化。

地震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和散射,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这些过程,并通过反演方法还原地震源处的能量分布以及介质的方向性响应。

这对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完整版地震属性原理

完整版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振幅统计类属性能反应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种类的礁体、不整合面、地层调协效应和地层层序变化。

反应反射波强弱。

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剖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辨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辨别火成岩等特别岩性。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均匀值再开平方。

因为振幅值在均匀前平方了,所以,它对特别大的振幅特别敏感。

合适于地层的砂泥岩百分比含量剖析,也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剖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辨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辨别火成岩等特别岩性。

√2.均匀绝对值振幅( 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均匀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适于地层的岩性变化趋向剖析,地震相剖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剖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辨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辨别火成岩等特别岩性。

3.最大波峰振幅( 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关于每一道,PAL 在剖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巧经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获得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合适曲线而且沿这一曲线确立出最大值。

最大波峰振幅 = 125最大波峰振幅是剖析时窗内的最大正振幅,最合适绘制层序内或沿着特定的反射体上的振幅异样图;这些异样可能是因为气体和流体的齐集,不整合,或是调谐效应而惹起的。

适于沿某一层面进行储层剖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剖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辨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辨别火成岩等特别岩性。

4.均匀波峰振幅(Average Peak Amplitude)均匀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剖析时窗里的全部正振幅值相加,获得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获得的。

合适研究某一层的岩性变化,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剖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辨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辨别火成岩等特别岩性。

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
时窗将丢失频率信息。对于小时窗,建议使 用振幅统计而不是谱统计
用途:弧长用于区别高振幅/高频率和高振幅/
低频率之间,以及低振幅/高频率和低振幅/低 频率之间的同相轴。可用于区别同是高振幅 特征,但频率变化的地层情况 在砂泥岩互层中可识别富砂地层,表现为窄 频带,高弧线长度和总绝对振幅值
三、谱 统 计
三、谱 统 计
主频序列(F1,F2,F3)时窗Top Chalk(碳酸岩)反射层顶部至向反射层顶部下60ms。
F1
F2
F3
对每一输入道,估计分析窗内单个主频分量的能量谱。峰值谱频率 类似于主频序列,它是估计能量谱的3个最主要的频率分量。通常认为 ,峰值谱频率给出任意指定道的最大谱分量的主频序列(F1,F2或F3 ) 时窗:时窗内最大谱分量的估计,如窗口太大,结果趋近于反映所有 数据的主频。通常,窗口设定包含目的层段即可。
用途:岩性和气藏识别比其它频率属 性更稳定,在信噪比低的地区更有用
6、峰值频率到最大频率的斜率
PAL确定从频谱中峰值频率,到设定界限值下降最大频率的斜率。如斜 率很高,高频被快速吸收,如斜率很低,不会出现频率被吸收的现象。
下例中,从峰值到最大 频率的谱斜率的提取, 在Top Chalk(碳酸岩) 反射层顶部下边40ms的 窗口内进行。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13、振幅方差:
时窗太大,可能失去地质意义。建议时窗小 一点(20到100ms)。
14、振幅变形:
用途:识别岩性或含气砂岩变化 区分连续沉积和杂乱反射 适用于刻画层序地层内的振幅变化
一、地 震 属 性
一、Amplitude Statistics(振幅统计)
量化频率吸收衰减效应 用于描述频率衰减的快慢; 可用于识别含气层下面的阴影带

地震属性含义

地震属性含义

常见地震属性含义响应相位•由反射强度波瓣附近的瞬时相位导出。

•对地震子波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视极性•定义为反射强度的极性。

•用来检查沿反射层位极性横向变化。

常与反射强度联合使用波谷振幅最大值•时窗内记录波谷振幅的最大值。

•用来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

绝对振幅积分•时窗内记录振幅绝对值之和。

•表征层序和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绝对振幅积分•时窗内记录振幅绝对值之和。

•表征层序和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优势频率估计•使用自相关的FFT和时窗平滑函数,以测量时窗内的采样点的优势频率。

为了获得稳定的频谱,对这个属性和其它谱特性计算,至少要取8-12个采样点。

•因为子波频率在空间相当稳定,这个属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岩性和流体变化引起的。

•烃类常引起高频成分的衰减。

优势频率的降低,表示存在含气砂体。

这个属性常用来表征有意义区段的横向变化中心频率估计•时窗内峰值频率的统计量度。

它对时窗内的反射率灵敏。

•除非资料不好,这个频率接近或追随优势频率,因而它可表示像含气砂体类的吸收异常。

不奇怪,它的数值可以比子波预期值高或低许多。

有限带宽能量•在用户指定的一个高截频和低截频之间的能量。

•与低频带宽能量一起用来检测天然气和裂隙,特别是对薄储层很好。

功率谱的对称性•它描述谱的分布和相对中心频率的对称形态。

•由于高频衰减而引起的对称谱形态与周围地区比发生变化,用于检验天然气异常。

指定带宽能量•在低截频和由用户指定的特定的频率边界间包含的能量。

衰减灵敏频率宽度•有进也称为烃类灵敏带宽。

定义为有限频带宽度内的能量除以频谱优势频率。

•油气聚集经常引起高频衰减而产生这个频带宽度的变化。

用于延三维(4D)较好。

响应频率•由反射强度波瓣附近的瞬时频率导出。

•对地震子波在时间和空间中主频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

KLPC1相关值•多道第一主元素分量及互相关矩阵时移量。

KLPC是主元素分析法,或称为导自Karhunen&Love的K—L变换。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

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空间位置,即(x、y、t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反射强度交流分量相位余弦(Perigram cosine of Phase)GRPXPERI(缩写)2、沿层地震属性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

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

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

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和用途

各种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和用途

各种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和用途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时主要从振幅属性及其延伸属性出发,分析属性的变化特征,然后与钻井和地质进行标定,赋予属性地质意义。

--------------------------------------------------------------------------------------------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可以有效的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Average Instantaneous Phase 平均瞬时相位:由于相位的横向变化可能与地层中的流体成分变化相关,因此该属性可以检测油气的分布。

同时还可以识别由于调谐效应引起的振幅异常,为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Absorption 能量吸收属性:以滑动摩擦形式出现的内摩擦和孔隙流体之间的粘滞损失可能是波动能量转换为热能最重要的形式,其中在高渗透率岩石中,孔隙流体的粘滞损失更严重。

因此认为吸收类的属性可以作为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Slope Reflection Strength 反射强度的斜率:分析垂直地层的变化趋势,识别流体成分在垂直方向的变化;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Percent Greater Than Threshold 大于门槛值的百分比:区分进积/退积层序,该属性有助于分析主要的沉积趋势,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对层序或沿反射轴进行振幅异常成图;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Energy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区分进积/退积层序,该属性的横向变化指示地层或由于流体成分、不整合、岩性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Effective Bandwidth 有效带宽:识别复合/单反射的变化区域,该属性高值指示相对尖锐的反射振幅和复杂的反射,低值指示各项同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Negative Magnitude 剖面负极值的平均值: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一、 瞬时属性 19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

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

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

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º时的时域振动振幅。

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180o ,180o ]。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

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

其计算式为))t ((Cos γ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

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

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

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

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6. 平滑频率(振幅平均的瞬时频率) RStWtFreq (Reflection Strength WeightedFrequency)定义为包络加权平均意义下的频率。

亦可采用简单的时间平均得到平滑的频率,也可用中值滤波的频率。

可反映岩相的粗 细变化,含油气变化及地层旋回的分析。

7. 瞬时加速度(瞬时频率斜率)IAcc (Inst. Acceleration) (Slope of Inst. Frequency) 定义为瞬时频率的变化率。

表示衰减率和吸收速率。

因为油、气、水饱和度会引起反射波衰减的不同,可预测储集层流体边界。

8. 薄层指示器 ThnBedID (Thin Bed Indicator)通过瞬时频率的摆动来获得一些局部信息,这些摆动指示了相邻反射同相轴的变化,就是通过瞬时频率与光滑后的瞬时频率的差异来反映薄互层信息的。

9. 瞬时带宽 IBand (Inst. Band width)在所取时窗数据内频率分布范围的统计量。

受子波、反射系数影响。

由于在空间上与各种噪声相比,地震子波和频率带宽更稳定,这种属性显示了强/弱、多次波/混响区域。

弱混响产生小的带宽。

10. 瞬时主频IDomFreq ( Inst. Dominant Frequency)瞬时主频等于瞬时频率与瞬时带宽的几何平均值。

即:DF =22Ib If式中:If 表示瞬时频率;Ib 表示瞬时带宽地震波的主频常常来自非常稳定的空间,其变化是由于局部岩性和流体变化而引起的,而且碳氢化物又常常引起高频成份衰减。

可预测地层中油气引起的高频成分衰减、岩石粒度;粗、细、地层的旋回性等均可预测。

同时该属性常用于对特定地区的横向异常的追踪。

11. 反射强度 RSt (Reflection Strength)定义为[x 2(t)+y 2(t)]1/2,也称瞬时振幅、瞬时包络。

为复数地震道的绝对值。

用来识别亮点/暗点/平点。

可确定储层中流体成份、岩性、地层的横向变化。

但垂直分辩率降低了。

12. 光滑反射强度(中值滤波反射强度)或光滑滤波反射强度Perigram (Flattened Reflection Strength ) ( Median-filter Energy Reflection Strength)定义为反射强度的时间域中值滤波能量。

可以加强反射强度峰值异常。

对亮点、暗点、平点的确定及储层、岩性的预测都有很好的效果。

13. 光滑滤波反射强度与相位余弦之积 Prgt *CIP ( Perigram Multiple Cosine of Inst. Phase)从反射强度中减去dc/平均分量能得到滤波反射强度。

这种复振幅是为增强峰/谷振幅,尤其零相位数据效果更好。

因加强了峰/谷振幅,并把所有谷振幅反转成视峰振幅,分析振幅异常很有用。

对同相轴质量有所提高,以便对地震资料更细微的解释。

14. 包络的斜率(反射强度斜率)SlpRSt (Slope of Reflection Strength)即反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用来表示垂直地层层序和储层中流体成份的垂直变化,及相关的响应效应、尖灭、不整合的预测。

15. 包络的二阶导数SecDRSt (Second Derivative of Reflection Strength (Envelop)) 是包络的二阶导数。

在地震带宽内显示的是反射界面。

指示同相轴的粗、细、岩性的剧烈变化、沉积环境的剧烈变化,也能很好地表示旋回。

16. 品质因子 RelQ ( Relative Quality Factor)可用功率谱比法得到或归一化后的最大振幅包络得到。

但功率谱比法因为高频成份的损失,其结果不稳定,为此采用修正的谱比法,用以克服高频缺失带来的不稳定性。

品质因子是对岩性非常敏感的参数,因此可用于油藏不均匀性、孔隙度、饱和度、砂体等研究提供工具。

同时用波阻抗指示Q 的局部变化,若用压力和S 波的Q 值可得到流体含量;指示层内的相对吸收特征即不均匀性。

17. 相对层厚度ThkStrat ( Thickness of Stratigraphic)即用光滑后的反射强度取相邻峰值之间的差值表示相对厚度。

可沿横向追踪,求取相对稳定地层的厚度。

18. 层平均品质因子QMnStrat (Strata Mean Quality Factor) 定义为:∑=Qn Q 1平 在已知品质因子基础上进一步求得某层平均品质因子。

可提高反射波质量,对层追踪中一些不规则数据可以消除,与品质因子联用对油藏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19. 平均吸收系数MnAbspt (Mean of Absorption Coefficient)为时窗和振幅方面的属性。

用于指示层内相对吸收特性,即不均匀性的分析。

是反射波时窗和振幅的特征值。

是地震资料岩性解释、储层预测常用的定量参数。

二、子波属性6种20. 视极性AppPolar (Apparent Polarity)定义为反射强度的极性。

用来检查沿反射层位极性横向变化。

常与反射强度联用。

用于亮点、暗点、平点的确定,提高层位标定质量,地震解释质量等。

21. 响应相位RespPhase ( Response Phase)实际响应属性反映的是两个最大包络之间的属性。

由反射强度波瓣周围的瞬时相位导出。

是子波特征的某种表达。

表示子波性质。

用于分析子波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

亦用于砂岩含油气水边界的确定。

22. 响应频率RespFreq ( Response Frequency)与响应相位类似的频率属性。

由反射强度波瓣周围的瞬时频率导出。

对地震子波在时间和空间中主频变化的另一种追踪方法。

是反映包络峰值的瞬时频率。

可以反映岩相变化范围,确定含油、气、水/砂岩的分界及岩相的粗、细和地层旋回。

23. 响应带宽RespBand (Response Bandwith)是瞬时带宽的包络响应。

是指爆炸点到接收点之间接收到的频率范围。

对地层横向追踪中确定异常带。

三、时窗及振幅属性13种24. 平均振动能量AvgVibEn ( Average Vibration Energy)定义为在时间域内时窗中所有采样点的平均能量(振幅平方)。

为反射波时窗和振幅特征值。

用来分析有意义的区段/层位的振幅异常,是检测亮点或暗点的关键属性。

是地震资料岩性解释、储层预测常用的定量参数之一。

25. 平均记录长度变化(振幅算术平均)ArmMean (Arithmetic Mean of Sanples)定义为平均地震道波形的长度。

是综合了振幅和频率特性的联合属性。

与其它振幅、频率属性联用,以区分强振幅/高频率、强振幅/低频率、弱振幅/高频率、弱振幅/低频率特征,用于分析岩性、储层特征。

26. 最大波峰振幅MaxPkAmp (Maximum Peak Amplitude)反映道在时窗间隔内波峰振幅的极值。

即信号的最大值。

用来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与地层的波阻抗差异、岩性、速度、厚度及孔隙度有关。

27. 最大波谷振幅MaxTrouAmp (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定义为道在时窗间隔内波谷振幅的最大值,即信号的最小值。

用来确定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振幅异常。

与围岩的速度。

厚度、岩性有关。

28. 绝对振幅积分IntAbsAmp ( Integrated Absolute Amplitude)定义为道在时窗间隔内特征记录所有振幅绝对值之和。

反映信号的总体反射强度。

用于地层的岩性、速度等方面的预测。

29. 绝对振幅组合CompAbsAmp ( Composite Absolute Amplitude)定义为时窗内记录波峰振幅和波谷振幅绝对值之和。

多用来表征在有意义的区段上,由于岩性和烃类聚集的变化引起的横向变化。

30. 均方根振幅RMSAmp ( 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定义为时间窗内时间域能量之和(振幅的平方)的平方根。

可以确定孤立的或极值振幅异常。

用来追踪像三角洲、河道砂、含气砂体等的岩性变化。

31. 振幅斜率AmpSlp (Amplitude Slope)定义为时窗间隔内道记录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率的平均,记录能量总趋势的量度。

可以测量道能量的总趋势。

表示垂直地层层序和储层中流体成份的变化,用于小区间内确定有利的趋势。

32. 振幅峰态Ampkurt (Amplitude Kurtosis)定义为时窗间隔内振幅的四次幂之和。

它是一个显示振幅值大小起伏相对摆动量的量度。

用来确定地震记录相对平稳(波的到达相当少)的数据部分。

反映反射层厚度变化及地层结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