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之死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蝜蝂传》原文、译文及教学设计

《蝜蝂传》原文、译文及教学设计

《蝜蝂传》原文、译文及教学设计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生怕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蝜蝂传》译文蝜蝂是一种宠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特别劳累也不停顿。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假如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爱往高处爬,用完了它的力气也不愿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宝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遥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假如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每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竭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承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形状看起来浩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蝜蝂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虫的特点及以虫写人、人虫类比的独特艺术构思2、理解寓言挖苦惟利是图、贪欲成性者的`深刻主题3、学习寓议于叙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以人写虫的构思和主题教学难点:寓议于叙的技巧教学进程:一、以一小故事导入有一个人,叫阿富。

他特别贪心,平常无论见到什么,只要有可能,总是什么都想占为己有。

他也特别吝啬,什么破的旧的东西,都不情愿丢掉,实在用不着就堆在房间的角落里。

渐渐的,房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有人见了,就对他说:“那些没用的东西就丢掉吧,你看房间都满了,再不清理掉,很快你就连睡的地方都没有了。

”阿富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渐渐地,果真房间都满了,连床上都堆满了东西,他真得连睡的地方都没了,可还是舍不得丢。

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

柳宗元《蝜蝂传》及译文《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文章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

全文前后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用语精警,立意深刻。

作品原文蝜蝂传1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2,卬其首负之3。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4。

其背甚涩5,物积因不散6,卒踬仆不能起7。

人或怜之8,为去其负9。

苟能行10,又持取如故11。

又好上高12,极其力不已13,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14,遇货不避15,以厚其室16,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17,黜弃之18,迁徙之19,亦以病矣20。

苟能起,又不艾21。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22,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23,不知戒24。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25,其名人也26,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1-2] 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蝜蝂(fù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辄(zhé):立即,就。

辄持取:就去抓取。

卬(áng):同“昂”,仰,抬头。

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困,疲乏。

剧,很,非常。

涩:不光滑。

因:因而。

卒:最后,最终。

踬仆(zhì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或:有人,有时。

去:除去,拿掉。

负: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

苟:只要,如果。

故:原来。

好(hào):喜爱。

上高:爬高。

已:停止。

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

嗜,贪,喜好。

货:这里泛指财物。

厚:动词,增加。

室:家。

怠(dài):通“殆”,松懈。

踬:跌倒,这里是垮台失败的意思。

黜(chù)弃:罢官。

迁徙:这里指贬斥放逐,流放。

以:通“已”,已经。

病:疲惫。

不艾(yì):不停止。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

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蝜蝂传原文翻译+赏析柳宗元这篇文章《蝜蝂传》是诗人柳宗元所写的,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一些贪财以及追求名利的人。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赏析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

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蝜蝂之死

蝜蝂之死

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ang二声)其首负之。

背益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其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2注释1.蝜蝂(fú bǎn):一种黑颜色擅长背负的小虫。

2.辄:总是。

3.卬(áng):通“昂”,抬头向上。

4.困剧:非常劳累;疲乏至极。

5.涩:不光滑6.踬仆(zhì 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仆,向前倒下,跌倒。

7.负:作动词,背着。

8.上缘:往高处爬。

9. 嗜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10.累:负担。

11.怠:通“殆”,危险。

12.黜弃:罢官。

13.迁徙:这里指贬诉、放逐。

14.病:疲惫。

15.艾:停止,悔改。

16.益:更加。

17.卒:终于。

18.缘:爬。

19.已:停。

20.苟:如果21.故;原先3译文蝜蝂(fù bǎn)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早先一样抓取东西。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直到(从高处)摔下死在地上。

5寓意讽刺了那些一错再错,就是要往绝路上走的愚蠢的人。

6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得到,那么身上的负荷就会越来越重,行走就会越来越艰难,一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但前进不了半步,还会被负荷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无法再前进。

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既要有所索取又要有所放弃,有些人一错再错,就是要往绝路上走,多么像蝜蝂啊!。

蝢蝂之死的文言文翻译

蝢蝂之死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蝘蝣者,生于夏之末,逝于秋之初。

其生也,朝生暮死,无足观者。

然其生之短暂,亦有其妙处,令人感叹不已。

蝘蝣之生,虽短,然其生命之光,却不失精彩。

其身轻如羽,翩翩起舞,似仙子般飘逸。

其行也,轻盈如风,悠然自得,无拘无束。

虽无长命之福,却有逍遥之乐。

一日,蝘蝣见一池塘,水中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蝘蝣心动,遂翩然飞入池中。

其时,微风拂面,阳光明媚,蝘蝣心生喜悦。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风雨将至。

忽见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狂风骤起。

蝘蝣慌忙飞起,躲避风雨。

然而,风雨之势,如猛兽般凶猛,蝘蝣无力抵挡。

无奈之下,蝘蝣只得躲于荷叶之下,祈求风雨稍息。

风雨肆虐,池水波涛汹涌。

蝘蝣在荷叶下,惊恐不安。

忽见荷叶随风摇摆,摇摇欲坠。

蝘蝣心中一紧,心想:“吾命休矣!”果然,不一会儿,荷叶被风雨摧毁,蝘蝣被卷入水中。

蝘蝣在水中挣扎,力不从心。

其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更加猛烈。

蝘蝣奋力挣扎,终是无法逃脱风雨的侵袭。

不久,蝘蝣体力耗尽,沉入水底,与世长辞。

蝘蝣之死,令人感慨。

其生虽短,然其生命之光,却永远闪耀。

蝘蝣之死,亦有其妙处。

其在风雨中挣扎,犹如英雄般悲壮。

其生命虽短暂,却充满勇气与坚持。

人生如蝘蝣,短暂而珍贵。

我们应珍惜时光,把握生命。

在风雨中,我们要勇敢面对,不屈不挠。

即使生命短暂,也要活得精彩,犹如蝘蝣般,留下永恒的光辉。

蝘蝣之死,警示我们:生命短暂,珍惜当下。

我们要勇敢追求梦想,努力实现价值。

在风雨中,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短暂的生命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蝘蝣之死,亦是一种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顺应自然。

在风雨中,我们要保持乐观,坚定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蝘蝣之死,令人深思。

它让我们明白:生命有限,时光宝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在风雨中,我们要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蝂者,昆虫之小者,其形似蝇,其性喜附于草木之间。

春日,草木茂盛,蝂乃乘其盛,依附其上,如蚁聚土,如蜂筑巢,不知老之将至。

夏日,烈日炎炎,草木凋零,蝂仍不离其左右,犹如恋栈之犬,不舍其主。

秋日,草木渐衰,蝂亦不思归去,仍附于其上,如婴儿依恋母怀。

冬日,草木尽枯,蝂尚不欲离,犹如痴儿恋母,痴而不觉。

蝂之生也,虽小而勇,虽微而强。

其附草木,如鸟之附木,如鱼之附水。

草木虽枯,蝂仍附之,不知生死,不知忧喜。

其性坚毅,其志不移,可谓昆虫之杰也。

然而,蝂之死,非其志之不坚,非其性之不强,而因自取也。

蝂之生,不知休息,不知止足,不知生死。

其附草木,如蚁聚土,如蜂筑巢,不知其力之竭,不知其命之危。

春去秋来,草木更替,蝂亦随之,不知其力之不支,不知其命之将尽。

一日,蝂附于一大树之上,其力已竭,其命将终。

而此时,蝂尚不知悔,尚欲附于他树。

于是,蝂振其翅,尽力飞翔,欲寻他树而附之。

然而,其力已尽,其命已绝,遂堕于地,不得其所。

蝂之死,其死也,非因疾病,非因天灾,非因人祸,而因自取也。

蝂之生,不知休息,不知止足,不知生死。

其附草木,如蚁聚土,如蜂筑巢,不知其力之竭,不知其命之危。

是以,蝂之死,乃其自取之祸,非他人所能害也。

夫蝂之死,虽为昆虫之小,然其生也,其死也,皆有其故。

吾观其生,而知其死,故为之叹。

蝂之死,其死也,非因外物,而因自取也。

故吾曰:蝂之死,盖有以也。

夫知止足,则寿;不知止足,则死。

蝂之死,其死也,乃不知止足之祸也。

噫!蝂之死,其死也,乃自取之祸也。

人生在世,亦当如蝂之生,勤且劳,然亦当知止足,以免自取之祸。

蝂之死,虽为昆虫之小,然其教训,亦足以警世人也。

虫负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虫负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蝂者,虫之小者也,其行也负其重。

遇物则附,未尝一日去也。

其死也,亦附于木,未尝一日去也。

余尝游于山林之间,见一蝂虫负其重,行于途。

余异之,遂随其后。

蝂虫不知余之随之,亦不觉其重之累身。

行未远,遇一巨石,蝂虫不能越。

余欲助之,而蝂虫固不之顾。

余叹曰:“此虫之性,固若是乎?负重而行,不知其累,虽遇险阻,亦不回头。

”俄而,蝂虫跌于地,不能起。

余趋而视之,见其背已重负,不能动。

余曰:“此虫之死,其必因于重也。

”遂扶之起,复行于途。

蝂虫虽能行,然其背已重,行动益艰。

又行未远,遇一深谷。

蝂虫不能越,余又欲助之。

蝂虫曰:“吾负此重,固知不能越此谷。

然吾志在行,非为越谷也。

虽死,吾志不懈。

”余愀然曰:“虫犹如此,吾辈岂可自馁?”未几,蝂虫复跌,不能起。

余抚之曰:“虫也,负重而行,不知其困,至死而不悔。

吾辈宜师其志,勿以重自馁。

”言讫,蝂虫遂死。

余哀之,乃作文以纪之。

译文:蝂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昆虫,它的行动总是背负着重物。

遇到物体就附着在上面,从未有一天离开过。

它死亡的时候,也是附着在树木上,从未有一天离开过。

我曾经在山林之间游历,看到一只蝂虫背负着重物,在路上行走。

我感到很奇怪,于是跟随在它的后面。

蝂虫并不知道我在跟随它,也不觉得身上的重物给它带来了负担。

走了不久,遇到一块巨石,蝂虫无法越过。

我想帮助它,但蝂虫根本不理会我。

我叹息说:“这种昆虫的性格,果然是这样吗?背负着重物行走,不知道它的沉重,即使遇到险阻,也不回头。

”不久,蝂虫跌倒在地,无法起身。

我快步走过去看它,看到它的背部已经背负着重物,无法动弹。

我说:“这只蝂虫的死亡,一定是由于它的重负。

”于是扶它起来,继续前行。

蝂虫虽然能够行走,但是它的背部已经负担过重,行动更加艰难。

又走了不久,遇到一条深谷。

蝂虫无法越过,我又想帮助它。

蝂虫说:“我背负着这个重物,固然知道无法越过这条深谷。

然而我的志向在于行走,并不是为了越过这条谷。

即使死去,我的志向也不会懈怠。

中国古代寓言三年级电子版书页码

中国古代寓言三年级电子版书页码

中国古代寓言三年级电子版书页码八哥学舌/001拔苗助长/003枕麋而毙/005杯弓蛇影/007扁鹊说病/009卞庄子刺虎/011伯乐怜马/013不龟手药/015不禽不兽/017不识车轭/019长竿入城/021草木皆兵/023措大吃饭/025打草惊蛇/026单者易折/028对牛弹琴/030多言何益/032东施效颦/033蝜蝂之死/035蛤蟆夜哭/037更渡一遭/039公输刻凤/041狗猛酒酸/043古琴高价/045害群之马/047关尹子教射/049邯郸学步/051何待来年/053涸辙之鱼/054后羿射箭/056画鬼容易画犬马难/058黄粱美梦/060 击邻家之子/062 棘刺母猴/064 纪昌学射箭/066 匠石运斤/068 金钩桂饵/070 井底之蛙/072 可笑的南歧人/074 孔雀爱尾/076 狼狈为奸/078 乐不思蜀/080 黎丘老丈/082 利令智昏/084 良狗捕鼠/086 鲁侯养鸟/088 马价十倍/090 猫的名字/092 猫头鹰搬家/094 猫祝鼠寿/095 大王降祸/097 墨鱼自蔽/099 南辕北辙/100 歧路亡羊/102 杞人忧天/104 起死回生/106 千金买首/108黔之驴/110强取人衣/112 曲高和寡/114 曲突徙薪/116 猱搔虎痒/118 三人成虎/120 深夜钻火/122 生木造屋/124狮猫斗大鼠/126食蛇/128恃胜失备/129 蜀鄙二僧/131 太阳的比喻/133 螳螂捕蛇/135 挖井得一人/137 外科医生/139 五十步笑百步/141 喜获宝珠/144 小吏烹鱼/146写万字/148心不在马/150 兄弟争雁/152 薛谭学歌/154 掩耳盗钟/156 夜郎自大/158 一叶障目/160 疑人窃斧/162 弈秋诲弈/164 郢书燕说/166 永某氏之鼠/168 迂儒救火/170 愚公移山/172。

《蝜蝂传》文言文翻译

《蝜蝂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蝜蝂者,虫也,善负小虫。

行遇物,则附其背,背重,不能胜,遂负之。

又好上高,极之。

至其死也,未尝有能知者。

译文:蝜蝂,是一种虫子,擅长背负小虫。

它在行走时遇到物体,就会附着在它的背上,背负的东西越重,它越无法承受,于是便承担起这个重负。

它还喜欢往高处爬,直到达到极限。

直至它死去,也没有人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

蝜蝂这种虫子,生活习性奇特。

它背负着比自己重的东西,却不知疲倦。

或许,它认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一种追求更高目标的信念。

然而,这种信念却使它在生死关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虫子为喻,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在这篇《蝜蝂传》中,以蝜蝂为喻,讽刺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盲目追求高位的人。

他认为,这些人如同蝜蝂一般,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最终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地向上爬,背负着种种压力,却不知何时会跌入深渊。

柳宗元在这篇文章中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盲目追求高位,否则,终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蝜蝂这种虫子,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何意义,但它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人类是否应该向蝜蝂学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要勇往直前。

总之,《蝜蝂传》通过讲述蝜蝂的故事,揭示了人生哲理。

它告诫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地追求梦想,同时,也要学会适时放下,以免陷入无尽的困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下是《蝜蝂传》全文的文言文:蝜蝂者,虫也,善负小虫。

行遇物,则附其背,背重,不能胜,遂负之。

又好上高,极之。

至其死也,未尝有能知者。

盖其负之也重,仰而不能复,遂至死而不悟。

其行也缓,而不能速,故至死而不已。

其志也坚,而不能移,故至死而不变。

噫!其负之也重,而不知其负之;其行也缓,而不知其缓;其志也坚,而不知其坚。

蝜蝂传第一段的论证方法

蝜蝂传第一段的论证方法

蝜蝂传第一段的论证方法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

这两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
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虽然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

蝜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蝜蝂之死文言文翻译

蝜蝂之死文言文翻译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突遇货不避,以薄其室,无人知晓为己辛苦也,惟恐其不内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徒之,亦以病矣。

所当起至,又不艾。

日吕振中其位,大其禄,而贪取哉甚,以近似于危坠,Agnant之丧生,无人知晓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肢哀夫!译文蝜蝂就是一种擅于腰东西的小虫。

它在跳跃中碰到东西,就捕捉过来,捶打头背著它们。

背负着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倦劳累也不暂停。

它的腰很坚硬,因而物体沉积不能堆放,最终被压过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心疼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跳跃,就似的原先一样捕捉物体。

它又讨厌往高处爬到,耗尽了它的力气也不暂停,直到滑落至地上摔落。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品酒这是一篇寓言小品,通过描写小虫蝜蝂善负物、喜爬高的.特性,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嘲讽了追求名位、贪婪成性的丑行。

文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把握住蝜蝂仁义正数物,晴往上爬两个特性;第二部分嘲讽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

这两部分分别夹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进行议论,两部分相互对应,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格,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阐明出。

短文翻译

短文翻译

1.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2.孔子到楚国去,走到一处树林子里,看见一位驼背老人拿了一个竿子在粘蝉,一下就一只,好象是在拾取一样。

孔子很奇怪,就问驼背老人:“你的技术怎么这样精巧?你有什么法则吗?”驼背老人说:“我是有法则呢。

每年到了五六月,我就开始准备捕蝉,练我的本领。

我手里举着竿子,竿子顶端迭着球丸,如果能够迭上两个不落下来,那么我捕蝉时只有十分之二三的失误;如果迭上三个不落下来,捕蝉时只有十分之一的失误;如果迭上五个不落下来,那么捕蝉的时候就好象拾取那样容易了。

我的身子站在那里,好象是木桩钉住了一样;我的胳膊举起来,就好象是枯木的枝杈。

虽然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可是我的心目中却只有蝉翼。

我捕蝉的时候头不回顾,目不侧视,万事万物都比不上我这蝉翼要紧。

这样还有什么捕捉不到的呢?”听了这一番话,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子说:“用心专一不纷扰,作起事来就好象有神明帮助一样,这位驼背老人就是这样的啊!”3.惠子(惠施)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心里很难过。

他和庄子也算是多年的朋友了,便急急忙忙向庄家走赶去,想对庄子表示一下哀悼之情。

可是当他到达庄家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却使他大为惊讶。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面前放着一只瓦盆。

庄子就用那根木棍一边有节奏地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惠子先是发愣发呆,继而渐渐生出不满,最后愤愤不平了。

他怒气冲冲地走到庄子面前,庄子略略抬头看了他一眼,依旧敲盆、唱歌。

惠子忍不住了:“庄子!尊夫人跟你一齐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养育子女,操持家务。

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做太过分吗!”庄子听了,这才缓缓地站起身。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1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1

(1)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柳宗元《蝜蝂传》)(2)一头赫赫有名的驴子,被牵到左右两份含有燕麦的饲料面前,但最后竟不得不活活饿死了。

因为它无法打破指向相反、强烈程度相等的两个欲望之间的平衡,因此就下不了到底吃哪一份燕麦的决心(法布尔的《昆虫记》)蝜蝂之死理解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其实驴子只要拉下脸来把两份燕麦全部吃掉就不至于饿死,可是驴子很爱面子,宁可饿死也不愿意丢份儿,在驴的眼睛里,面子和麦子同样重要。

面对逻辑所设的圈套,它似乎已作出了自己的反应,那就是:二者都想吃。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读《马未都说收藏》,对他的一段经历感触颇深。

有一次马老到上海一位大户人家看藏品。

在他几次三番软磨硬泡的要求下,主人终于答应,可以让他从自己传家的两件宝贝中选择其中的一件。

这可以说是马先生精诚所至的结果了。

但这却让马老犯了难,两件几乎同样珍贵的瓷器,要舍一取一,对于爱之如命的马老来说是难以抉择的。

他拿起“官窑”(和“哥窑”同为宋代五大名窑,是专供宫廷的瓷器)舍不得“哥窑”,拿起“哥窑”舍不得“官窑”,很受一番难为的。

马老由此得出感慨:“人生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能不能选择,而是善于放弃;当你发现生命中的矛盾冲突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放弃一个,这样的人生才能迈出一步。

蝜蝂传文言文翻译

蝜蝂传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蝜蝂者,其性喜负重。

行则抱枝,缘木而上,未尝知止。

有问之者,曰:“子何为而然?”对曰:“吾性如此,非吾所能改也。

”问者不悦,曰:“吾闻之,草木有本,水泉有源,非吾所能移也。

子何为而必负此重?”蝜蝂曰:“吾虽不能改吾性,然吾志士也,必欲有所作为。

今负此重,盖欲有所致也。

子不见夫飞鸟乎?翱翔于天,翱翔于地,未尝知足。

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以负此重,冀有所致,非吾所能改也。

”问者默然,不复言。

蝜蝂遂负重而行,日积月累,重愈甚。

有识者曰:“蝜蝂之性,不可变也。

虽欲有所致,亦将不能矣。

”蝜蝂不听,曰:“吾志未酬,何敢自馁?吾闻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吾虽不能成仁,然吾志士之心,不可夺也。

”居数年,蝜蝂果不能至其所欲至之地。

日复一日,重益增,行益难。

问者复过而问之,蝜蝂答曰:“吾志未已,虽重难,吾志不渝。

吾闻之,志士仁人,不因难而改其节。

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岂可因难而退乎?”问者叹曰:“蝜蝂之志,诚可嘉也。

然吾窃以为,志士仁人,当知进退。

子何不量力而行,而必至于此?”蝜蝂笑曰:“吾性既如此,岂可量力而行?吾志士也,必欲有所作为。

虽至死无悔,亦吾志也。

”问者无以应,遂去。

蝜蝂负重而行,虽至老死,未尝有悔。

世之君子,闻之者莫不叹其志。

《蝜蝂传》文言文翻译:从前,有一种名叫蝜蝂的昆虫,它的习性是喜欢背负重物。

行走时,它会抱着树枝,沿着树木向上爬,从不懂得停止。

有人问它:“你为什么这样做?”它回答说:“我的习性就是这样,不是我能够改变的。

”问的人不高兴,说:“我听说,草木有自己的根本,水泉有自己的源头,不是我能移动的。

你为什么一定要背负这个重物?”蝜蝂说:“我虽然不能改变我的习性,但是我是一个有志之士,必定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背负这个重物,大概是为了有所成就。

你没看见那些飞鸟吗?在天空中翱翔,在地上飞翔,从不满足。

我虽然不能达到那个地步,但心里向往它。

所以背负这个重物,希望有所成就,这不是我能改变的。

柳宗元《蝜蝂传》译文

柳宗元《蝜蝂传》译文

柳宗元《蝜蝂传》译文柳宗元《蝜蝂传》译文《传》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也,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译文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

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

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

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

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

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

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

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

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小虫一样。

这也太可悲了!。

蝜蝂传

蝜蝂传

蝜蝂傳[1]【作者介紹】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題解】這是一篇諷刺性寓言小品,作於永州,確切時間不詳。

文章借小蟲蝜蝂言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

文雖短小,卻像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

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於思考社會人生問題,寫貪官污吏的貪婪成性入木三分。

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

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原文】蝜蝂者善負小蟲也[2]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3]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4]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僕不能起[5]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6]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7]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9]苟能起又不艾[10]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11]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12]亦足哀夫[13]【校勘】[1] 蝜蝂:《爾雅》作負版。

[2] 卬其首負之:《唐宋名家叢集•柳宗元集》吳新鼎點校,“卬”亦作“仰”。

[3] 物積因不散:《唐宋名家叢集•柳宗元集》吳新鼎點校,“因”一作“固”。

[4] 觀前之死亡:《唐宋名家叢集•柳宗元集》吳新鼎點校,一本有“曾”。

[5] 亦足哀夫:《唐宋名家叢集•柳宗元集》吳新鼎點校,“哀”一作“悲”。

【注釋】[1] 蝜蝂(fùbǎn):一種小爬蟲。

傳:顧炎武《日知錄•古人不為人立傳》:“列傳之名始於太史公,蓋史體也。

不當作史之職,無為人立傳者,故有碑、有誌、有狀而無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默小品
蝜蝂之死
普光泉
人物男,一好心的牧羊人
一小虫,名叫蝜蝂
一小羊羔
时间当代。

地点山路上
[幕启。

舞台上,一个50岁左右的牧羊人,头戴草帽,手持一鞭,做赶羊状;一个男孩子——全身装束为一条小虫模样——饰蝜蝂;一个小女孩为一只小羊羔模样——饰小羊羔牧羊人(回头唤落后的一只小羊羔)咩,咩……羊群都上前去了,你快点啊,跑不动了?……
小羊羔(手指小虫——蝜蝂)不是我不想跑,我怕踩到他……
牧羊人(弯腰,低下头看蝜蝂)哦,原来是蝜蝂啊,昨天也在这里遇到你。

唉,怎么又背那么多!太累了,拿下一下吧!
[牧羊人边说边蹬下来,认真地取下蝜蝂背上的一些东西……
蝜蝂(做反抗状)不!我喜欢背。

牧羊人啊呀!为你好啊,累怀了怎么办!
蝜蝂没事,我的背很粗糙,背起不会落,我也不怕累。

牧羊人唉,瞧你那德行!
蝜蝂(把牧羊人取下的东西捡起来,加载背上)我就喜欢背。

牧羊人(可怜蝜蝂)还是取下一些吧!
[牧羊人再次取下蝜蝂背上的一些东西……可是蝜蝂再一次捡了背上。

蝜蝂(停留一会儿,得意地)别光说我了,其实,你们人类也是一样,许多人都包袱都背得愈来愈重,而且喜欢往高处爬。

牧羊人(若有所思)嗯……
蝜蝂我是背着爬给你们看。

[蝜蝂背了许多东西,居然也没有落下了。

蝜蝂往前走,遇到树,顺着树干爬上去。

愈来愈高……
牧羊人危险,小心!
[蝜蝂充耳不闻,继续往上爬。

逐渐到树的半腰。

蝜蝂(舒畅地回答)高处,看得远……
[牧羊人、小羊羔均无可奈何,站在树旁看。

终于,蝜蝂自高处跌下,摔死。

牧羊人(长叹一声)唉……人,也是这样!
小羊羔(伤心地哭)呜……呜……呜……
[落幕。

(取材柳宗元的《蝜蝂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