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思考作者:詹敏来源:《商情》2013年第18期一、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把握两个关键点(一)“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民生问题。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习近平同志在常委会见面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二)“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四个加快形成”。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委领导是核心,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重要力量,法制保障是保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这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
在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中,要求政府扮演好服务的角色,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这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
十八大报告将“民生”和“社会管理”并重,强调社会建设既要关注“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关注“名声”,畅通和规范利益表达渠道,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引言民生问题是指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
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只有发展才能够提供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和服务保障。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来探讨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够提供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
因此,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基本生计来源,要优先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通过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要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工业产能和竞争力,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人民提供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农村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公路、铁路、水利等建设,提高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三、教育改革与民生保障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民生改善的关键。
只有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才能够保障人民接受良好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领域属于社会公共领域,在资源配置上容易出现不均衡。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保证教育经费的可持续增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则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则作者:文生辉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4期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意义重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必需,是扩大内需之必须,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必须。
从全局、长远和根本上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保障民生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收入分配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孙中山对于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同上书,第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同上书,第835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这一重大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之必需。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正当性依据来源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了中国的民族富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给力,投入大幅增加,今年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民生成绩单仍然亮眼:新增就业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
就我省而言,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相关度过低。
要让我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们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
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将受到很大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将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
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和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和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它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1. 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这包括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如食品、住房、医疗和教育等,以及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让人民享受到公平、公正和有尊严的生活。
2. 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当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维护时,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
相反,如果民生得不到保障,社会中可能出现不满、不平等和不稳定的因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构成威胁。
3. 社会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创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人民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时,社会将迈向更加繁荣和进步的方向。
4. 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管理,确保人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保护环境
和生态系统,以保证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当民生得到保障,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时,才能实现长期的社会繁荣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和意义涉及人民福祉、社会稳定、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这是一个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而努力的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从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社会。
如何认识“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重点”
不仅包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 而且包括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多种要求。因为人民生 活的这些“需要”是动态的, 所以表述为“要求日益增长”。
从人们的需要分类分化来看
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进入新时代,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难以准确表达民 生需要的增长, 所以十九大报告明确表达为“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 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 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07
06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 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 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1978-2002年是第二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阵春风, 开创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局 面, 人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 为民生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把经济建设和民生事业放在了首位。党的十 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作为最根本的目标。 “八七”扶贫攻坚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 向,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为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做出 了贡献;农民工进城、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外资企业等发展拓 宽了人民的就业渠道。五险一金、下岗职工再就业、低保等政 策的实施在效率优先的同时保证了公平。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 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0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极为紧密。
社会建设的成效,直接体现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宗旨。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按照这一精神的要求,我县要继续落实好已有的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完成既定民生任务。
要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养老等问题,加快完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人民群众中去,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加强社会建设,离不开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要围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体系,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毛中特论文 论如何更好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论如何更好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摘要: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本文在探讨我国民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如何更好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途径。
关键字:保障民生社会建设问题途径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性问题,同时是关系坚持党的宗旨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问题。
改善民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坚持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就是坚持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道路。
二、当前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人的民生分布极不均衡,具体地说,在民生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安全问题安全包括生产安全、金融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等。
(二)失业问题公共就业压力大,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慢,保持了30年的高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7%,但是并没有带来就业的春天。
这是目前政府压力最大的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的极其特殊问题。
(三)教育发展失衡基层教育方面公共资金投入太少,早在03年发达国家公共教育资金投入的比例已经占GDP的5.54%,世界平均为4.7%,而我们到现在也未达到当年GDP总量的4%,只有百分之三点几。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仅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四)社会基本保障覆盖率低在社会保障的五大领域,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现在覆盖率最高的要算养老保险,但即使最高的也没有达到2亿人。
与我们7.6亿的从业人员相比,这个覆盖比率是非常低的。
三、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途径(一)、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
申论范文: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申论范文:保障和改善民生永久在路上引言:改善民生是任何一个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辨析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辨析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则民生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需求。
二、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需要因地制宜。
具体而言,在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同时,在贫困地区还应该加大扶贫力度,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三、全面覆盖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全面覆盖,不仅要关注城市居民的生活,也要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
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
只有全面覆盖,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四、分类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分类施策。
具体而言,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采取不同措施。
比如,在教育方面可以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在医疗方面可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补贴;在住房方面可以对首次购房者提供优惠政策等等。
五、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们享受到长期稳定的福利。
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六、统筹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统筹兼顾各个领域。
具体而言,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时应该同时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七、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量力而行。
具体而言,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收支状况,不能过度消耗国家资源。
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量力而行,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
八、加强监督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强监督。
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考研政治中毛中特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已经进入11月份冲刺复习阶段,考生们大部分都把复习重心转移到政治上。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毛中特答题必背知识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
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服务效率。
2. 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例如公园、广场、体育馆等。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1. 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2. 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例如全球信息站办理行政事务、全球信息站购物等。
三、加强行业监管,提升服务质量1. 加大对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服务行业的行为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2. 加强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督,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四、深化改革,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1. 不断深化服务业改革,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2. 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五、培养服务人才,提升服务水平1. 加大对服务人才培训的投入,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2. 建立健全服务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优秀的服务人员,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六、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1. 加大对服务行业的宣传力度,树立“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
2. 增强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七、加大投入,改善民生保障1.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2. 推出更加普惠的民生政策,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服务水平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13日,在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代市长唐良智再次提出,建设“幸福武汉”将成为未来5年武汉市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引发与会代表热烈讨论。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从3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跨越,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成功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
然而,武汉“幸福感”远跟不上GDP 增长,在中国19个副省级里排名倒数第五。
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成为影响民众“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两会”期间,关于建设“幸福武汉”的思路引发了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何为幸福城市,幸福之城该如何打造?不少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武汉市人大代表彭开勤认为,幸福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希望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公平、和谐、有安全感的城市。
近日,一份关于武汉市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吸引近四万名民众参与。
结果显示,收入增长、出行畅通和住房改善成为民众最迫切得到提升的方面。
因此,武汉市政协委员施平认为,幸福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武汉要依据城市实际情况,编制一个幸福指数,这样才能反映出市民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感。
武汉市代市长唐良智提出,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就应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更有尊严。
他表示,未来五年,武汉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创新,打造汉派文化精品,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本次两会上“幸福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词。
民众的城市幸福感指哪些内容?如何提高大家的幸福感以及幸福指数呢?我们今天就来畅谈一下“幸福的感觉在哪里”。
网上一份关于武汉市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吸引近四万名市民参与。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任务。
一个国家的治理目标应该是为人民谋福祉,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满足人民对于基本权益的需求,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增强公民的信任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
其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社会将更加平稳和谐。
相反,如果人民的生活困境得不到解决,社会不公现象加剧,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局面的发生。
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
只有当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才能带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服务,可以培养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各国内部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各国可以借鉴彼此的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综上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包括:为国家治理提供基
本任务、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履行国际责任。
只有不断加强民生工作,才能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推动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 ◎ 吴 红 乔 ( 共 三 门峡 市 委 党 校 教 师 中 河 南 三 门峡 )
提 要 :十七 届五 中全 会 的一 大 的张 扬 和满 足 ,追求 美 好幸 福 生活 方 式 转 变 就 是 解 决 难 题 的 唯 一 途
亮点 是 改 变 以 往 的G P 绩 观 ,把 的手 段 就是 “ D政 以发 展 为硬道 理 ”, 径 , 《 议 》的 核心 是两 个 字—— 建 保 障和 改善 民生 作 为我 党 的一 个重 这个 硬 道理 的本 质在 当今要 求 就 是 “ 转型 ”,从 原 来 的出 口导 向型 的
分析 。
配
是 公平 正义 。在 以科 学 发展 为 主题 的增 长 方式 ,这 就 是 要加 快形 成 消 们 以往 所 忽 略 的。 《 建议 》 提 出科 新局 面 。 《 建议 》中 改变 了 “ 三架
关键 词 : 民生 ; 民富; 收入 分 中 ,还 包 括着 公 平正 义 ,这 到是 人 费 、投 资 、出 口协 调拉 动 经济 增长 在十 七届 五 中全会 上 , “ 保 学 发展 要 落脚 到促 进社 会 公平 正 义 马车 ”的排序 ,把 消费放 到 了第 一 障和 改善 民生 ”成 了一个 热词 。全 上 ,这 无 疑开 阔 了人们 的视野 。因 位 。原来 我们 出 口导 向型 的增长 方 会提 出 的制定 “ 二五 ”规 划 指导 为 发展 只是 绝对 量 的增 加 ,更 多地 式 和投 资拉动 型 的增 长方 式 已经走 十 思想 、工 作重 点和 发展 目标 中,都 体现 在 生产 力领 域 中 ,而 公平 正义 到 尽 头 。所 以 “ ‘ 二五 ’规划 提 十 突 出强 调 了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的 重 的价 值观 的实现 ,实 际上 是更 加合 出未来 五年 里 的十 大任 务 中,第 一 要 性 , 并 提 出 了 多 方 面 的 明 确 要 理地 分 配社 会财 富,体 现着 生 产关 个就 是 扩大 内需 战略 ,关 键 是要扩 求 。这 也 是十二 五规 划 与此 前 的规 系 的和谐 ,所 以 同样 是人 们 所追 求 大 消 费 。 《 议 》提 出 了 “ 立扩 建 建 划 的 本 质 差 别 , 过 去 的 规 划 追 求 的核 心价 值 理念 。社 会 公平 正义 比 大 消 费需求 的长效 机制 ” ,扩 大消
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改善和保障民生作者:吴德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2期摘要党的建设包括自身建设和党的领导两个方面。
“站位全局、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导航标,在党建工作中,只有始终坚持“抓党建、强服务、促发展、谋民生”,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党建工作群众民生作者简介:吴德建,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62-02党的建设包括自身建设和党的领导两个方面。
党的自身建设重点研究党的建设的方针、目标、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等。
党的领导重点研究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职能、领导原则、领导方法等。
一、党建的目标“站位全局、服务中心”是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导航标。
各级基层党组织始终牢牢抓住这个主题,把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作为党建的生命线,形成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就明确了党建的目标、方法、过程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好、工作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二、民生的定义广义上的民生非常宽泛,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从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指导党的行动的重要准则。
党的本质要求是指党所承担的根本职能和历史使命,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就是要求党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发展,为人民谋解决困难和问题。
这意味着,党必须始终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人民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必须建立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和机制,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人民的关切和诉求。
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廉洁自律和执政能力,规范执政行为,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使党的执政更加清廉、透明、公正。
同时,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
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另外,党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党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规范执政行为,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正义。
此外,党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际关系和平发展。
党必须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制度和国家统一的基本方向,推进和平统一进程。
总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准则,是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任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依然是硬道理。
离开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但我们今天所要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的发展,要防止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更要防止跌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陷阱。
所以说,千道理、万道理,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大道理。
从当前的发展阶段看,这个大道理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要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第二个要点是,要围绕人们生活消费的新变化调整生产、发展经济,努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产品,特别是注意适应中等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消费的快速增长;第三个要点是,要解决好在买方市场和商品充裕条件下新的结构性短缺,这些新的结构性短缺往往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难以单纯依赖市场满足供给,必须辅之以社会政策,比如蓝天白云、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比如低收入者的住房,等等;第四个要点是,改善民生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不切实际地给老百姓画饼,要防止福利民粹主义绑架民意,要倡导艰苦奋斗,倡导共建共治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解决民生问题要以保基本为主,并与补短板结合起来,突出解决一些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更多要做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保基本主要涉及的是六大民生领域:在收入和消费方面,要推动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在教育方面,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提高农村青年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促进形成新的人口红利,要适应科技创新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就业方面,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解决好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去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调控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特别是适应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人民健康方面,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为人民提供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在社会安全方面,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平安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风伦 ( 右二 )在花贡镇调研有机茶种植 。 ( 作者供图)
变 警示 录 》一 文给 予 我 的启
示 ,可 以 用九 个 字来 概括 :
的生活 状 况 ,真 正使 老 百姓 能 住得 起 房 、看得 起 病 、上
听 民声 、化民怨 、解 民 。只有把民
对矿 区 、库 区 、工区 的征地 拆迁等一 些事关老百 姓生存和发 展的 问题 不妥 善处置 ,群 众就会有 意见 ,就会产 生 矛 盾 纠纷 。其 次 要 有管 用 的措 施 、
具体 的行动 ,不能一带而过 、避 重就 轻。如果真的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
得起学 ,基本 生活需要得 到保 障 。急
麓
一层行 ・ 当代视线
【 思考 】
关键 点是 保 障和 改 善 民生
听 民声、化民怨、解 民忧 。只有把 民生 问题解决好 ,社 会 才 能 和谐 稳 定 。
■ 文 /许 风 伦
社 会管 理 ,就 是对 人 的 服 务和 管理 ,说到 底 是做 群
众 的 工作 。只有始 终 坚持 以
生问题解 决好 ,社会 才能和谐稳定 。 如 何 听 民 声 ? 纪 检 监 察 系 统 的 “ 三访 ”活动给我们 开了一个好 头。 各级 领 导干 部 尤 其 是 县 乡一 级 的 干 部 ,必须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到农
家小院 听民声 ,到田间地头听 民声 ,
民 之所 急 ,想 民 之所 想 ,忧 民 之 所 忧 ,为民解 难事 、办 实事 ,让每 个家
群 众 利益 为 重 、以 人民 群 众
期盼 为念 ,着 力解 决好 人 民 最 关 心 最直 接最 现 实 的利 益
问题 ,才能 不 断开 创社 会 管
理 的新局面 。 《 痛定 思 痛 中浴 火 重 在 生—— 从 瓮 安 之乱 到 瓮安 之
损 害群 众利 益 的 问题 ,积 极 探 索有效 的利 益补 偿机 制 , 要特 别 改 善经 济发 展 不平 衡
决 ,再难 的问题都 能够化解 ,我们才 能 够始终保持社 会管理 的主动性 、创
造性 ,并在改 革发展过程 中不断夯 实
加 快农村水 、电 、路 、通讯 等基础设 施建 设 ,引 导 群 众发 展 增 收 致 富产 业 ,着力 丰富 群众文化 生活 ,治理好 环境脏 、乱 、差的 问题 ,提 高群众 的
生 活质 量 ,让 人民 群 众 的生 活越 过 越好 。在 当前 ,要 特 别 警惕 只 顾经 济 发展 而忽 视
人 为 本 、执 政 为民 ,全 心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始 终 以 人 民
群 众 利益 的问题 ,做 到 任 何 情 况 下都 不 能 以牺牲 群 众 利
益 为 代价 而 求得 一 时 的经 济 发 展 ,要 特 别解 决 好 资源 开 发 、土地 征 用 、城 市 拆迁 中
护老百 姓的说话权 利。只有这样 ,我
大多数群众的认 同和拥护 。
只要让老百姓 感到生活在这 个地
们听 到的民声 才最 真实 ,据 此做 出的 判断 决策才最科学 ,党和政府 的群众
基础也 才最稳固 。 如 何化民怨 ?首先要 直面现实 ,
最 关心 、最直接 、最现 实 的温饱 、住 房 、医疗 、社保 、就业 、子女 上学等 切 身 利 益 问 题 ,多为 人 民群 众办 事 实 ,维护和发 展好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
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 ,要建 立公 平 、
合理 的社会政策体 系 ,完 善群 众基本 利 益保障机 制 ,这是抓好源 头治理 、 夯 实社会和 谐稳 定基础 的重要保证 。 在 制定社会政 策的过程 中 ,一定要公
开透明 ,充 分征 求群众 意见 ,赢得 绝
畅 通群 众诉 求表达 的渠道 ,用真诚保
庭 的生 活水 准都能够 随着经济 的发展
得 到相 应 的提 升 ,共 享经 济 发 展 成 果 ,才是以民生为本的关 键。
在 工作实践 中我还深深体会 到 ,
到棚 户区里和低保 户家里听 民声 ,到 水库移 民和城镇 拆迁户家里 听民声 , 到 空巢老人和 留守儿童家里 听民声 。 要 亲 自揭锅盖 、摸炕头 、看 粮仓 ,要
益 ,多使人民群 众得实惠 。同时 ,要
方 有幸福想 着老百姓 ,用心地
去 为老百姓办事情 ,任何 时候都跟老
百 姓站在一起 ,再大的 困难 都能够解
找 准群 众关切 点。一般而 言 ,民怨较 多 、较集中 的地方 ,常常 是工作 的薄
弱 点和 难 点 ,也 是最 难 啃 的 “ 硬骨
头”。 对教育 、医疗等一些关系干家
万户 、关 系子 孙后代 的问题 不关心 、
根 基 、充实血脉 、壮 大力量 。 ( 作者系
黔西南州晴隆县委 书记 责任编辑/ 张玲 玉 )
不回应 ,群众就 会有怨气 、有怨 言 ; 2 4
) )短 信 《 省工伤 ) 贵州 保险条 :- 02 月1l 例》1T 1  ̄. 年3 起施行,《 例》 -' - 2 E 条 规定职工
用真诚打开 老百姓 的话 匣子 ,用真诚
哪怕解决—件 , 都会赢得群众的赞扬 。 相反 ,如果对 已经存在的、群众反映强 烈的问题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就很难
得到群 众认可。所以,对群众提出的有 关诉求 ,能 当场处理 的 ,当面 回复群
众 ;暂不能 处理的 ,一定给 群众作好 讲 解说明 ,并积极争取 尽快 解决 ;不 能处理 的,充分给予疏导解释。 如 何 解 民 忧 ?就 是 要 抓 住 群 众
在工作 中发 生事故 ,用人单位先行垫付 医疗费用。
当 贵 2191 下 第 3 代 州 01 1月 1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