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中医内科共63页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肺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症-咳 嗽咯痰
中医内科学-胸痹

查 要
病症鉴别

悬饮
脾胃系疾病——以
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
胃脘痛
真心痛
中医内科学-胸痹
胸痹与胃脘痛
病变 疼痛部位 脏腑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诊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查 要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症-心
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定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特点
主症:胸痛、胸闷
概 性质:闷痛、隐痛、窒息感等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致 心肾阴虚,水亏火炎 炼液为痰 实
心阳虚衰,阳虚外寒 寒痰凝络
中医内科学-胸痹
胸痹
概 概病诊辨预结临 述 述因查证防语证
程度:轻---胸闷、短气、隐痛;
中---明显胸痛;

重---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时间:阵发性、短暂、反复发作。
放射感 诱因
向左肩背、 劳累、 左上臂内 饱餐、 侧放射 受寒、

中医内科学之胸痹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胸痹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胸痹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胸痹概述 02. 胸痹辨证论治 03. 胸痹预防与调护 04. 胸痹现代研究
1 胸痹概述
胸痹定义
01
胸痹是中医内 科学的一个重 要概念,指胸 部闷痛、憋气 等症状。
02
胸痹的病因包 括气滞、血瘀、 痰阻、寒邪等。
03
胸痹的症状包 括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心 悸等。
02
气短:呼吸困难, 气短,活动后加

03
心悸:心悸,心 慌,心跳不规律
04
冷汗:出冷汗, 面色苍白,四肢
发冷
05
头晕:头晕,头 痛,视物模糊
06
恶心呕吐: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
07
失眠:失眠,多 梦,易惊醒
08
乏力:乏力,疲 倦,精神不振
09
便秘:便秘,大 便干结,排便困

10
水肿:下肢水肿, 颜面水肿,眼睑
水肿
2 胸痹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包括病因、病机、病 位、病性、病势等
2
病因辨证:辨证要点 包括外感六淫、内伤 七情、饮食劳倦等
3
病机辨证:辨证要点 包括气血津液、脏腑 经络、阴阳气血等
4
病位辨证:辨证要点 包括心、肺、肝、脾、 肾等
5
病性辨证:辨证要点 包括寒、热、虚、实、 表、里等
饮食调理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持水分平衡:多喝 水,避免脱水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 瘦肉、豆腐、鸡蛋等
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 免情绪波动过大
学会自我调节,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概 述

文 献 摘 要
概 述
★ 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正式提 出“胸痹”的名称。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
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治疗胸痹“宣痹通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 ( 心绞痛、
★代 表 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 ★常 用 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 ★加 减:失笑散;丹栀逍遥散;当归芦荟丸。
痰 浊 闭 阻 证
★证 候:胸闷痰多气短,肢重肥胖,倦怠乏力,吐涎,
辨 证 论 治
舌胖有齿痕,苔腻或滑,脉滑,阴雨天发作。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 ★治 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
诊 查 要 点
发作特点 诱发因素
胸痹
胃 脘 痛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操劳
诊 查 要 点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感受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以上。
相关检查:ECG、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中医内科学— —胸痹
胸痹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述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

厥阴俞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主治心悸、心痛等
症。
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 ,主治心悸、心痛、失眠等症

神门穴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 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心悸
、失眠等症。
针灸治疗胸痹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手法
采用毫针刺法,根据病情选择补泻手法,如提插、捻转等。
注意事项
避免在胸痹发作时进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病情;针灸治疗时应选择专业医师操作,避 免误伤经络。
03
中药治疗胸痹的方法
气滞血瘀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详细描述
针对气滞血瘀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以疏 肝理气、活血化瘀。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治疗
总结词
豁痰开窍,宣痹通阳
详细描述
针对痰浊闭阻型胸痹,中药治疗以豁痰开窍、宣痹通阳为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 汤等,以祛痰化浊、宣痹通阳。
针灸治疗胸痹的疗效评估
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心悸、心痛等症 状的缓解程度来评估疗效。
心电图改善情况
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改善程 度来评估疗效。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通过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 况来评估疗效。
复发率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来 评估疗效。
05
其他疗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胸痹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可以 缓解胸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 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
环境与气候

中医内科学--第9章胸痹

中医内科学--第9章胸痹

阴寒之邪乘虚
素体阳衰,胸阳不振
寒凝气滞 血行不畅
心脉痹阻
情志失调,损伤肝脾
•忧思伤脾 运化失司 津液不得输布 聚而成痰
•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肝郁气滞 (气郁化火灼津)
气滞血瘀
血行不畅
心脉痹阻
痰瘀交阻
病因病机
饮食不当,脾胃受损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运化失健 聚湿成痰
痰阻脉络 心脉痹阻 年迈体虚,心肾亏虚 年过半百 肾阳虚 不能鼓动五脏之阳 心阳不振 肾气渐衰 肾阴虚 不能鼓动五脏之阴 心阴亏虚
气血运行不畅 心脉痹阻
病因病机
小结:
☻共同病机:心脉痹阻。主要病理基础为胸阳不振。 ☻病理因素:寒、痰、气、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为心脾肝肾及气血阴阳亏
虚,实为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由于本病多见于
中老年,机体日渐衰退之时,故一般认为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
☻病变脏腑:心(病位)、肝、脾、肾。
胸痹
温州市中医院 呼吸科刘刚
一、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胸 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 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 者则胸部满闷而痛;严重者心(胸) 痛彻背,背痛彻心(胸)。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1.“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
2.《金匮要略》认为胸痹病机以阳微阴弦 为主 。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1)年龄:中老年多发。 (2)部位:左侧胸膺 、膻中。 (3)症状: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 (4)放射:肩、背、前臂、咽、胃脘、中、小指。 (5)时间:突发、短暂,一般小于15分钟,很少 超过30分钟。 (6)伴证:心悸、气短、自汗、喘促、面色苍白、 脉结代。 (7)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症状
01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迟。
治法
02
温通心阳,散寒宣痹。
方药

03
栝蒌薤白白酒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03
胸痹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 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 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 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 善心肌缺血。
症状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心 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痰浊闭阻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症状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 痰多气短,舌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
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寒凝心脉型胸痹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胸痹
目录
• 胸痹概述 • 胸痹的中医辨证论治 • 胸痹的西医治疗 • 胸痹的中医特色疗法 • 胸痹的日常护理与调养
01
胸痹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 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发病原因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其他手术
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 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 血。
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 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 手术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冠 状动脉上,以绕过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段,改善心肌供血。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19
感谢聆听!
症状: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
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意 点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滋水养阴,以降虚火;人参、炙甘草、
茯苓益助心气;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养心安
神;丹参、当归、芍药、阿胶滋养心血而通心脉。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
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
金理气止痛。
12
辨证论治
气滞心胸证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
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
或薄腻,脉细弦。
证也是),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㿠白,易汗出,舌质淡红,
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麦
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辨证论治
心肾阴虚证
辨证论治
心肾阳虚证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气阴两虚证也是),自汗,
面色㿠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
白或腻,脉沉细迟。
注 意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代子温补真阳,肉桂振奋心阳,炙甘
草益气复脉,熟地、山萸肉、仙灵脾、补骨脂温养肾气。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中医内科_胸痹

中医内科_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其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汗出肢冷等。

西医的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出现胸痛,均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胸痹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疼痛,突然发作或发作有时为特点。

疼痛可呈闷痛、隐痛、刺痛、灼痛等不同,有的可引及咽、臂、心窝等部位。

∙本证以卒然发作,或发作有时,经久不愈,且常兼见胸闷、气短、心悸等症。

∙七情、气候变化、饮食劳倦等因素,可诱发本证。

∙心电图等检查,常可见异常变化。

胸痹治疗的辨证分析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

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

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

实证宜用化瘀、通阳、豁痰等法,以治标为主;虚证当以补气、养阴、益肾而扶正为主。

但临证所见,多虚实挟杂,故常需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

胸痹治疗的辨证论治心血瘀阻型【证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降香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

水煎服。

2.中成药(1)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

(2)速效救心丸,1~3丸含服。

(3)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痛时服。

(4)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l~2次,肌肉注射;或用4~8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本品亦适用以下各型。

3.单方验方(1)冠心Ⅱ号方(北京西苑医院验方)处方: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15克,降香12克。

水煎服。

(2)活血养心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处方:丹参30克,川芎lO克,红花15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胸痹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内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疾病。

胸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胸部刺痛、心前区疼痛等。

中医内科通过对患者的详细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胸痹的病因,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对于胸痹的病因分析主要是从气、血两个方面出发。

中医认为胸痹是由痰湿、痰火、气滞、血瘀等不同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运行。

因此,中医内科治疗胸痹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病本”。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气功等,这些疗法都是相对应的,具体选择依据患者病情和体质。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常规用来治疗胸痹病人的一种方法,中药中有许多单味或复方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胸痹,比如桂枝、羌活、白芷等。

中药治疗胸痹的药物方剂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前方才有效。

针灸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无创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人体的一些穴位,来达到改善气血循环的目的。

按摩和气功也是治疗胸痹的有效方法,因为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气功可以使人体内部的血液得到足够的充分运输。

这些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安全,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自行进行。

中医内科针对不同的胸痹病因,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痰湿引起的胸痹,主要是要平喘化痰,可以用桔梗、藿香、厚朴等中药来治疗;如果是痰火太旺引起的胸痹,则需要用枳实、黄芩、竹叶等中药进行调理。

如果胸痹是因气滞引起的,治疗方法则是需要行气活血,可以用木香、川芎、丹参等中药来治疗;如果是血瘀引起的胸痹,治疗方法就要采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例如桃红、红花、山楂等。

总之,胸痹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内科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通过对患者的详细检查和病因分析,确定胸痹的病因,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胸痹的目的。

虽然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和患者的合作,但其治疗效果是显著且长效的,也比较安全,变更适合患者长期使用。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名词解释中医内科
胸痹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常见的病症,也被称为胸闷、胸痛等。

胸痹主要指的是一种疼痛或不适感,出现在胸部,通常与心脏、肺部或胸部其他器官的病变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胸痹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情志内伤是指长期的情绪压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胸部的血液和气的运行。

饮食不当包括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都会使胸部的气机调节失衡。

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能由于气滞、血瘀等原因造成胸部的气血循环不畅,导致胸痹的发生。

根据胸痹的病情表现,中医内科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气滞型、痰瘀型、心火上炎型等。

每种类型的胸痹病机和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常见的胸痹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

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针灸、推拿、中药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内科还强调预防胸痹的发生。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寒凉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维护胸部的气血运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期的情绪压抑,对预防胸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胸痹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不当、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同时也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如果出现胸痹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中医内科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胸痹

中医内科学-胸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本病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
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 顾同治。 ❖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 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 脉治法; ❖ 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 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 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精品课件
概述
❖ 《金匮要略》对胸痹证治的认识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 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 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 酒汤等九张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 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痰浊闭阻证加减变化: ❖ 若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清化痰
热而理气活血; ❖ 如痰热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加海浮石、海蛤壳、
生地、麦冬、龟板、玉竹; ❖ 大便干结加桃仁、大黄。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 寒凝心脉证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 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 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 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 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

中医内科学__第2章第二节胸痹

中医内科学__第2章第二节胸痹
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 舌脉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病机:阳气虚衰,气机痹阻,心脉瘀滞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 参附汤:大补元气,温补心阳 右归饮: 温肾助阳,补益精气
五、中医适宜技术
(一)单方验方
1.胸痹气滞心脉证:延胡索、莪术(或郁金)、香附 各等份,研末吞服,每次3-5g,每日3次 2.胸痹气滞血瘀证:三棱、莪术粉等份,和匀吞服 ,每次3g,每日3次 3.胸痹心脉瘀阻证: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 (2:1:1和匀)吞服,每次3g,每日3次; 4.胸痹痰阻血瘀证:柴胡15g,枳实15g,黄芩15g ,大黄10g,半夏10g,白芍20g,丹参20g,茯苓 20g,陈皮2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
(二)中成药
1.胸痹寒凝血淤证:苏合香丸、麝香保心丸、冠心 苏合滴丸(胶重、软胶囊) 2.气滞血瘀者:用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3.气虚血瘀者,可选用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 4.阴虚血瘀者,可选用滋心阴口服液、复方血栓通 胶囊 5.肾虚血瘀者,可选用保心片、参附强心丸 6.心阳不振者:可选用参桂胶囊、芪防强心胶囊
2.病史
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劳累过度、 抑郁怒、暴饮暴食史,也有无明显诱 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3.相关检查
(1)心电图是必备的常规检査,
(2)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运动踏板 试验,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价。
(3)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心脏冠状动造影等 检查是确诊心肌疾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五、患者, 男, 60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诊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 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 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 近半年来,胸部刺痛不移,发作更频, 含服硝酸甘油已经无效,常觉心中郁闷, 两胁胀痛,夜寝不安,胸痛发作较频, 舌质紫暗,脉沉涩。

中医内科学 胸痹

中医内科学 胸痹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涤痰汤:二陈汤+胆南星、竹茹、人参、菖蒲、大枣、枳实 痰浊郁而化热者,用黄连温胆汤加郁金,以清化痰热而理气活血。
4.寒凝心脉证 卒然心桶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
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 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证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息乏力,声息低微 ,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 或结代。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两者皆能补益心气。生脉散 长于益心气,敛心阴 适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耗者;人参养营汤补气 养血,安神宁心,适用于胸闷气短,头昏神疲等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大补元气,通经利脉;肉桂温通心阳 ;麦冬、玉竹滋养心阴;五味子收敛心气;丹参、当归养血活血。 方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3.情志失调:主要在于长期忧郁恼思,肝气不畅,气 滞血瘀,或气不布津,聚液成痰,胸阳不振,心脉痹 阻,发为胸痹。 4.寒邪内侵:寒主收引,寒邪既可以损耗阳气,又可 以使脉络凝滞,发为本病。如《素问·调经论》中指 出寒气如果长时间积聚于胸中而不排出,可以损耗阳 气,导致血液运行缓慢,血液运行缓慢则又可导致流 畅不通的病变。 5.劳倦内伤:长期劳倦损伤心脾之阳气,气血乏源, 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或心肾阳微,胸阳不振, 阴寒内盛,发为胸痹。
心系病证
胸痹
胸痹指病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能平卧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困难 ,重者胸痛,严重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
胸痹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大体相当于西医学所 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如心肌 炎、心肌病、慢性肺气肿等,如果出现胸闷、心痛 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亦可参考治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