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册教案(表格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docx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主备实施教师教学目标——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审批:周次份数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辅备授课时间知识与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技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与方法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度与价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教学重点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过程,提出有关问题并回预习要求答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课时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设计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下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下册的内容,包括数字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等。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数学题目,并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数字的读写和认识-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运算-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2. 几何图形-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如圆、方形、三角形等-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辨认- 几何图形的简单变换,如旋转和翻折3.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钟的认识和读时- 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段的概念- 长度的比较和测量,如米、厘米和分米教学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简单和有效,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具体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元化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步骤第一课: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并进行认读。

2. 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利用游戏和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第二课:几何图形1. 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让学生进行辨认和分类。

2. 利用图形卡片等教具,进行几何图形的辨认练习。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变换练习。

第三课:时间和长度的测量1. 通过时钟模型,让学生理解时钟的构造和读时方法。

2.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练习。

3. 使用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学习长度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数字、几何图形和测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数学题目的能力。

3.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训练。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下册2.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时钟模型、长度测量工具等3. 游戏和活动材料:游戏板、骰子、计时器等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的内容。
想一想:1.全班共有( )人。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练习
巩固
总结
延伸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二、目标导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
思考:1、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参加故事大赛的名单?
2、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3、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学期全册表格式教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学期全册表格式教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第二学期全册表格式教学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第二学期全册表格式教学第1课:收集数据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第1课备课者:数学教研组1。

分析教材内容,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目标: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够使用统计表的数据提问和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案。

情感目标:通过对周边现实生活中相关案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本课中,学生观看课件的情境主题,根据事物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出现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形式: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过程,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同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统计过程,发展统计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自制课件VI.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师指导问题:学生们,你们进入学校时应该穿我们的校服。

你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默认学生行为33~5名学生补充和总结老师:有些学生喜欢这种颜色,有些学生不喜欢。

如果我们学校想为一年级新生订购校服,有以下四种颜色,x | 1 C | o | m老师指导:张三喜欢红色,所以学校决定将校服改成红色。

怎么样?你怎么看?你刚才说的是根据你的喜好建一个服装厂,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这不能代表学校对选择校服的大讨论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备课人里调查,通过备课人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8新版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
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
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 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
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 2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 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 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 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目录1.第一单元:十以内的加减法–加法口诀表–减法口诀表2.第二单元:二位数的认识–十位数与个位数–补数计算3.第三单元:数字排列–十以内数字排列–十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4.第四单元:认识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5.第五单元:时间和日历–时钟读法–一天的时间第一单元:十以内的加减法加法口诀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 123456789 10 112 23456789 10 11 123 3456789 10 11 12 134 456789 10 11 12 13 145 56789 10 11 12 13 14 156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8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减法口诀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 1 0 -1 -2 -3 -4 -5 -6 -7 -8 -92 2 1 0 -1 -2 -3 -4 -5 -6 -7 -83 3 2 1 0 -1 -2 -3 -4 -5 -6 -74 4 3 2 1 0 -1 -2 -3 -4 -5 -65 5 4 3 2 1 0 -1 -2 -3 -4 -56 6 5 4 3 2 1 0 -1 -2 -3 -47 7 6 5 4 3 2 1 0 -1 -2 -38 8 7 6 5 4 3 2 1 0 -1 -29 9 8 7 6 5 4 3 2 1 0 -1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第二单元:二位数的认识十位数与个位数•十位数:数字“5”在数字“56”中表示的是多少?•个位数:数字“6”在数字“56”中表示的是多少?补数计算•如果有一个数是56,那么它的补数是多少?第三单元:数字排列十以内数字排列•请将以下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8,5,1十位数与个位数的比较•在数字“45”和“53”中,十位数的大小关系如何呢?第四单元:认识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它的面积是多少?•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4cm,它的面积是多少?第五单元:时间和日历时钟读法•现在时钟上的指针分别指向3和9,现在是几点钟?一天的时间•请根据以下日程安排,填写一天的时间表:–8:00-8:30 早上起床–9:00-10:00 课堂学习–12:00-12:30 午餐时间–18:00-19:00 做作业–20:00-21:00 晚间活动以上内容为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表格形式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

[精选]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

单元简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与评估(二)完成第39页做一做:1、分析题意2、第44页第7题3、第44页第8题4、第44页第6题2、16 □ 5 □第五单元检测与评估第六单元检测与评估第45—46节。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二展开学习1出示表格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一除数3计算并填表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教对答案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 21~25 26~30 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2、 练习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二年级数学教案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
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教学后记
课时设计记录表
课题
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主备人
备注
时间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
学生基础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间休设计:认识尺子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巩固反馈
1、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
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册教案(表格版)
课时设计记录表
课题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
主备人
备注
时间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法
复习导入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学生用手指尖的距离和两手掌之间的距离比划比划。
新授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合作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导学内容(详细具体的预习内容)
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直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
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2、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教师个别指导。
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