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3-1

合集下载

第13题-2018年浙江高考物理高考题型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 Word版含解析

第13题-2018年浙江高考物理高考题型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 Word版含解析

2018浙江学考选考复习备考分题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第13题1、【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是具有更高平台的消防车,具有一定质量的伸缩臂能够在5min内使承载4人的登高平台(人连同平台的总质量为400kg)上升60m到达灭火位置,此后,在登高平台上的消防员用水炮灭火,已知水炮的出水量为3m3/min,水离开炮口时的速率为20m/s,则用于()A.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104WB.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4×104WC. 水炮工作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2.4×106WD. 伸缩臂抬升登高平台的发动机输出功率约为800w【答案】B2、【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图中给出某一通关游戏的示意图,安装在轨道AB上可上下移动的弹射器,能水平射出速度大小可调节的弹丸,弹丸射出口在B点的正上方,竖直面内的半圆弧BCD的半径为R=2.0m,直径BD水平且与轨道AB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孔P和圆心O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º,游戏要求弹丸垂直于P点圆弧切线方向射入小孔P就能进入下一关.为了能通关,弹射器离B点的高度和弹丸射出的初速度分别是(不计空气阻力)A. B.C. D.【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平抛运动【解析】由题意可知弹丸从p点射出时的速度方向就是半径OP的方向.即与水平方向成37度夹角,由平抛运动规律h=0.15,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带有电荷量也为q的小球B固定在O点正下方绝缘柱上,其中O点与小球A的间距为,O点与小球B的间距为,当小球A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30°,带电小球A、B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则A.AB间库仑力大小B.AB间库仑力大小C.细线拉力D.细线拉力【答案】B【解析】A的受力如图所示,几何三角形OAB与力三角形相似,对于变成比例,则,由余弦定律,则,故B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
近几年全国I卷3-4,3-5考点分布
• 选修3-4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机械振动、 机械波、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试题立意及 情境设计凸显对重点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 查,试题难易程度中等,考生较易得分。
2、题型
选择题(第14题——21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实验题(第22题——23题,共2小题,15分) 计算题(第24题——25题,共2小题,32分) 选考题(第33题——34题,共2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共15 分)
三、考点分析
全国I卷选择题历年考点分布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的高频考点如下:
全国I卷实验题历年考点分布
• 由上表可知,实验题中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呈 现,但“力+电”的模式基本不变,且电学题分值 较高,这可能是电学实验便于命题所致。 • 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的梯度呈 现问题,分值分散,旨在有效区分不同层次考生 能力水平的高低。
全国I卷计算题历年考点分布
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计算题基本上 是“一力一电” 的模式,文字信息量大, 物理情境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与 社会的紧密联系,过程复杂,对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保证适当的难 度与必要的区分度,一般涉及2个物理过 程,研究对象为1个或2个,具有较强的选 拔功能。
1、考试内容
模块 必考内容 模块 选考内容
物理1 物理2 3-1 3-2 3-5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电场、电路、磁场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精校解析版】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精校解析版】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Ⅱ)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等于拉力所做的功B.小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3.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

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A.5×109kg/m3B.5×1012kg/m3C.5×1015kg/m3D.5×1018kg/m34.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A.1×1014Hz B.8×1014HzC.2×1015Hz D.8×1015Hz5.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物理部分13.在核反应方程 4 14 172 He + 7N 8O + X 中,X 表示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粒子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0.60 mv B.0.30 mC.0.20 mP Q D.0.15 m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 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2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第1 页(共8 页)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 a 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b a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 b 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

2018高考物理三轮复习,14个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2018高考物理三轮复习,14个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2018高考物理三轮复习,14个大题万能答题模板2018高考物理三轮复习,很多题目的解答都是有套路的,小编整理出14个高考物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题型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3.1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3.1
第十三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光 电磁波与相对论
第十三章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简谐运动(Ⅰ )
第1讲 机械振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2-
2015
2014 2013 新课标卷 Ⅱ ,T34(1)
2012
2011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 图象(Ⅱ ) 单摆、单摆的周期公 式、受迫振动和共振 (Ⅰ )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Ⅰ )
新课标 卷,T34
新课标 卷,T34
第十三章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第1讲 机械振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3-
2015 新课标卷 Ⅰ ,T34(2); 新课标卷 Ⅱ ,T34(2)
2014 新课标卷 Ⅰ ,T34(1); 新课标卷 Ⅱ ,T34(1)
2013
2012 2011
横波的图象(Ⅱ )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 应(Ⅰ )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Ⅱ )
第十三章
第1讲 机械振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8-
【提示】回复力的两点注意: (1)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它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2)公式F=-kx中的k指的是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它由振动系统自身决定,不一定是 弹簧的劲度系数。
第十三章
名称 项目
新课标卷 Ⅰ ,T34(1)
第十三章
第1讲 机械振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4-
考情分析 2015 考纲要求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 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电 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 波谱(Ⅰ)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 系、质能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 式(Ⅰ) 1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13力学实验教案

推荐K12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13力学实验教案

专题十三力学实验—————————————[核心要点回扣]————————————一、误差与有效数字1.误差(1)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是偶然误差的来源.(2)从数的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 5为三位有效数字.二、基本仪器的使用1.长度测量类仪器(1)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毫米,估读一位.(2)游标卡尺的读数:(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2.时间测量类仪器(1)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为Δt=0.02×5 s=0.1 s.(2)频闪照相机:用等时间间隔获取图象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3)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时间.三、两类力学实验1.验证性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探究性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3.两种实验过程的比较:1.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为了简单而明显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将数据填写在适当的表格中,即为列表法.2.平均值法:把在同一状态下测定的同一个物理量的若干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3.作图法: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值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包围的面积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考点1 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对应学生用书第66页)■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1考:2013年Ⅰ卷·T 22(1) [考情分析]1.以实验填空的形式考察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2.考察以基础题为主,考察频次略低.3.易误认为螺旋测微器无须估读,而游标卡尺需要估读而出错. 4.注意区分三类游标卡尺的精度.1.(游标卡尺的读数)(2013·Ⅰ卷T 22(1))测量d 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13­1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图13­1【解析】 d =0.9 cm +12×0.05 mm=0.9 cm +0.060 cm =0.960 cm. 【答案】 0.960■释疑难·类题通法…………………………………………………………………·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估读,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为3位,同时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刻度是否露出,如第1题中图丁半刻度线露出,图甲、乙、丙没露出.2.游标卡尺不估读,以毫米为单位,10分度卡尺,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卡尺,小数点后有2位.3.注意题目要求的单位是否为mm,若不是则要先以mm为单位读数,然后再转变为题目要求的单位.第1、2题中毫米和厘米各半.■对考向·高效速练…………………………………………………………………..·专题十三力学实验物理·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考向1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2016·成都检测)用螺旋测微器测不同规格的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3­2所示.由图可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图甲________mm 图乙________cm图丙________mm 图丁________cm.甲乙丙丁图13­2【解析】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值=固定刻度值+可动刻度×0.01 mm,读出甲、乙、丙、丁四图的读数值分别是10.002(1~3) mm、0.536 5(4~6) cm、9.205(4~6) mm、0.570 0 cm【答案】10.002 0.536 5 9.205 0.570 0考向2 游标卡尺的读数2.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定四个不同规格金属杆的直径,示数如图13­3甲、乙、丙、丁所示,则该金属杆直径分别为甲图:________mm 乙图:________cm丙图:________cm 丁图:________mm.【导学号:19624155】甲乙丙丁图13­3【解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游标卡尺的读数值=主尺整毫米数值+对齐格数×精度(mm),读出甲、乙、丙、丁四图的读数值分别是甲图:d=4 mm+10×0.02 mm=4.20 mm乙图:d=12 mm+4×0.05 mm=12.20 mm=1.220 cm丙图:d=11 mm+5×0.1 mm=11.5 mm=1.15 cm丁图:d=5 mm+5×0.05 mm=5.25 mm.【答案】 4.20 1.220 1.15 5.25考点2 力学基本实验(对应学生用书第67页)■品真题·感悟高考……………………………………………………………·[考题统计] 五年3考:2017年Ⅲ卷T222016年Ⅰ卷T22、Ⅱ卷T22[考情分析]1.“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理念.2.考查实验的灵魂—原理是重中之重.3.拘泥于教材实验,死记硬背不知变通是常见错误.4.注重物理规律在实验仪器和操作中的实现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弹簧”“橡皮条”类实验)(2017·Ⅲ卷T22)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13­4(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13­4(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由题给测力计示数可知,读数为4.0 N.(2)作图,F2长度为28 mm,F1长度为21 mm,平行四边形如图,量出合力长度约为20mm,大小代表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上投影长度,其比值就是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答案】 (1)4.0 (2)(ⅰ)如图所示 (ⅱ)4.0 0.053.(“纸带”类实验)(2016·Ⅰ卷T 22)某同学用图13­5(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a) (b)图13­5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 【解析】 (1)重物匀加速下落时,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 B =s 1+s 22T =12f (s 1+s 2)v C =s 2+s 32T =12f (s 2+s 3)由s 3-s 1=2aT 2得a =f 2s 3-s 1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mg =ma根据以上各式,化简得f =-k gs 3-s 1代入数据可得f ≈40 Hz.【答案】 (1)12f (s 1+s 2) 12f (s 2+s 3) 12f 2(s 3-s 1) (2)40(2016·Ⅱ卷T 22)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选填“M ”或“L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解析】 (1)实验时首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出弹簧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2)物块脱离弹簧后将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M 纸带可知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v =xt =+-22×0.02m/s≈1.29 m/s.比较M 、L 两纸带,物块脱离弹簧后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M 的比L 的大,则M 纸带对应的那次实验中物块在脱离弹簧后的速度大,即M 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答案】 (1)④①③② (2)1.29 M■释疑难·类题通法…………………………………………………………………·纸带的三大应用1.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便于测量和计算,一般每五个点(或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这样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 =0.1 s. 2.求瞬时速度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13­6所示,求纸带上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 的两段位移x n 和x n +1,则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图13­63.求加速度(1)利用a =ΔxT2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Δx =x n +1-x n =aT 2求加速度a .(2)逐差法:图13­7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2(3)两段法:把图13­7中x 1、x 2、x 3、x 4、x 5、x 6分成时间相等(均为3T )的两大段,则由x Ⅱ-x Ⅰ=aT 2得:(x 4+x 5+x 6)-(x 1+x 2+x 3)=a (3T )2,解出的a 与上面逐差法结果相等,但要简单得多. (4)图象法: ①由v n =x n +x n +12T,求出相应点的速度. ②确定各计数点的坐标值(v 1,T )、(v 2,2T )、…(v n ,nT ). ③画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纸带”类实验3.(2017·肇庆市二模)小张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如图13­8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先打开电源后释放重物,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几条纸带并选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取出若干计数点,其中每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分别用 s 1、s 2、s 3、s 4、s 5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f .图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用f 表示),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________(用f 、s 2、s 5表示),计数点5的速度公式是v 5=________(用f 、s 4、s 5表示).【导学号:19624156】图13­8【解析】 由于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 ,故打下的两个点间的时间为1f,又因为每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故图中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5f;如果用f 、s 2、s 5表示加速度,则s 5-s 2=g ×(5-2)T 2=3g ×⎝ ⎛⎭⎪⎫5f 2,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s 5-s 275f 2;则点4的瞬时速度为v 4=s 4+s 52T,又因为v 5=v 4+gT ,故代入解之得v 5=(3s 5-s 4)f /10.【答案】 5f s 5-s 275f 2 (3s 5-s 4)f /10(2017·绵阳市模拟)一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用细线一端挂空砝码盘,另一端与小车相连,将木板适当倾斜,使小车在木板上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B.每次改变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之后,应重新平衡摩擦力C.应让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远大于小车及里面钩码的总质量D.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2)乙图为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A点到B、C、D、E的距离如图乙,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平衡摩擦力后,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出小车的加速度a.以砝码的重力F为横坐标,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得如图丙的a­F图象,则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解析】(1)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A错误.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错误.应让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及里面钩码的总质量,故C错误.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及里面钩码的总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故D正确.(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 3-x 1=2a 1T 2x 4-x 2=2a 2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12(a 1+a 2)=x 4+x 3-x 2-x 14T 2 =0.229-0.090 2-0.090 20.04m/s 2=1.2 m/s 2. (3)当F =0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答案】 (1)D (2)1.2 (3)平衡摩擦力过度考向2 “弹簧”“橡皮条”类实验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3­9甲所示.所悬挂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的恒定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作出弹簧的长度(x )随钩码个数(n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图13­9(1)图线与x 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2)图线BC 段偏离了直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缺点在于________.【解析】 (1)图线与x 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钩码个数n =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因此随着所挂钩码的改变,图象应为一条倾斜直线,图线BC 段偏离了直线,说明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不成正比关系,因此其原因为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3)当弹簧竖直放置时,弹簧实际自身有重力,会对弹簧产生拉力,因此改为水平放置时可以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但是此时弹簧与桌面、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却不可避免,成为它的缺点.【答案】 见解析1.(2017·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Ⅲ))某同学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测力计,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用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G,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至水平,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由实验作出F A和F B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丙所示),得到的结果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填“乙”或“丙”).(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下列解决办法可行的是________.A.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B.减小重物M的质量C.将A更换成量程较小的弹簧测力计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方向【解析】(1)由题图知,弹簧测力计A的最小刻度值为0.2 N,读数为5.8 N.解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重力的方向有偏差,但悬挂重物的线应该竖直向下,故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验事实.(2)本实验中,需要保证单个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3)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己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故C不可行.【答案】(1)5.8 甲(2)B (3)ABD2.(2016·武汉二模)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测力计:③找出②中为F O 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中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甲所示,由图线可知与横轴的交点l0=10.0 cm.甲乙(2)橡皮筋的长度l=OA+OB=13.60 cm,由图甲可得F=1.80 N,所以F OA=F OB=F=1.80 N.(3)利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图示,然后做以F OA和F O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乙.(4)F O O′的作用效果和F OA、F 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 OA、F 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只要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如图甲所示10.0(9.8、9.9、10.1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如图乙所示(4)F O O′考点3 力学创新实验(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品真题·感悟高考……………………………………………………………·[考题统计] 五年9考:2017年Ⅰ卷T22、Ⅱ卷T222016年Ⅲ卷T232015年Ⅰ卷T22、Ⅱ卷T222014年Ⅰ卷T22、Ⅱ卷T232013年Ⅰ卷T22、Ⅱ卷T22[考情分析]1.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验.2.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3.(1)不分析试题的情景,生搬硬套教材实验和应用实验结论是常见错误.(2)进行实验时要注重实验的细节,结合实验的器材和数据以及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实验原理的设计与创新)(2017·Ⅰ卷T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13­10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13­11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13­10图13­11(1)由图13­11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13­11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13­11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题眼点拨] ①“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说明小车在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②“每30 s内共滴下46个水滴”说明30 s内共有46-1=45个滴水时间间隔.【解析】(1)小车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减小,滴水计时器滴下水滴的间距逐渐变小,因此小车从右向左运动.(2)滴水的时间间隔T =3045s≈0.67 s 小车运动到A 点位置时的瞬时速度v A =x n +x n +12T =+2×0.67 m/s≈0.19 m/s根据逐差法,共有5组数据,舍去中间的一组数据,则加速度a =x 4+x 5-x 1-x 26T 2=+83-150-6×0.672 m/s 2≈-0.037 m/s 2因此加速度的大小为0.037 m/s 2.【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75.(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与拓展)(2015·Ⅰ卷T 2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 =0.20 m).(a) (b)图13­12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13­12(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 ;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 值如下表所示(4)__________N ;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导学号:19624157】【解析】 (2)题图(b)中托盘秤的示数为1.40 kg.(4)小车经过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为m =1.80+1.75+1.85+1.75+1.905kg =1.81 kg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 F =(m -1.00)g =(1.81-1.00)×9.80 N≈7.9 N由题意可知小车的质量为m ′=(1.40-1.00) kg =0.40 kg对小车,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 ′g =m ′v 2R解得v ≈1.4 m/s.【答案】 (2) 1.40 (4) 7.9 1.41.(2013·Ⅱ卷T 22)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小球的质量m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 .弹簧的压缩量ΔxE .弹簧原长l 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________.(3)图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 ­Δx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 的表达式可知,E p 与Δx 的______次方成正比.【解析】 (1)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12mv 20,要求得v 0需利用平抛知识,s =v 0t ,h =12gt 2.根据s 、h 、g ,求得v 0=s g 2h ,因此,需测量小球质量m 、桌面高度h 及落地水平距离s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12mv 20=mgs 24h. (3)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E k =12mv 20=mgs 24h. 即s =2hE p mg,根据题给的直线关系可知,s 与Δx 成正比,而E p 与s 2成正比,故E p 应为Δx 的2次方成正比,则s ∝2h mg Δx ,s ­Δx 图线的斜率正比于h mg ,如果h 不变,m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将会减小;如果m 不变,h 增加,则s ­Δx 图线的斜率会增大.【答案】 (1)ABC (2)mgs 24h(3)减小 增大 22.(2015·Ⅱ卷T 2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a)(b)(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打C 点时物块的速度v =_______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高度C .斜面的倾角【解析】 (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0.13 cm ,由a =Δx T 2得a =0.13×10-22m/s 2=3.25 m/s 2,其中C 点速度v =x BD t BD =+-22×0.02 m/s≈1.79 m/s.(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即a =g sin θ-μg cos θ得μ=g sin θ-a g cos θ,所以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θ.【答案】 (1)3.25 1.79 (2)C■熟技巧·类题通法…………………………………………………………………·力学实验的三个常见创新思路1.实验器材的等效替换是高考创新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在测量物体的速度时常涉及实验器材的等效替换,如利用光电门替代纸带来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速度,还有利用闪光照相机等替代打点计时器.2.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这是一种实验结论的外延,从近几年的力学实验来看,通过实验结论求动摩擦因数是实验设置的一个热点,且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伴随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出现,二是伴随着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出现.3.有一些实验题虽然在试题的情境上进行了创新,但其使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处理方法仍然不变,因此,对于创新型实验的处理,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其从新情境中抽取出来,发现与常规实验的相同之处,然后运用熟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实验原理的设计与创新5.[2017·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Ⅰ)]实验小组的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量角器中心O 点和细线的一个端点重合,并且固定好;细线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当小球静止不动时,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细线重合,在小球所在位置安装一个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13­13所示.本实验需要测的物理量有:小球的直径d ,细线长度。

高考全国乙卷:《物理》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乙卷:《物理》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乙卷物理科目·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省甘肃、青海、蒙古、山西省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高考全国乙卷:2018年《物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2.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A3.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 ,bc=3cm ,ca=4cm 。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 、b 的连线。

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a 、b 的电荷同号,B .a 、b 的电荷异号,C .a 、b 的电荷同号,169k =169k =6427k =D .a 、b 的电荷异号, 答案:D4.如图,导体轨道OPQS 固定,其中PQS 是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心,O 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 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 转动的金属杆、M 端位于PQS 上,OM 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现使OM 从OQ 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 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A .B .C .D .2 答案:B5.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132波粒二象性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132波粒二象性

图象名称
图线形状
最大初动能 Ek 与入射 光频率 ν 的关系 图线
由图线直接(间接) 得到的物理量
①极限频率:图线与 ν 轴交 点的横坐标 νc ②逸出功:图线与 Ek 轴交点 的纵坐标的值 W0=|-E|=E ③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 k=h
图象名称
颜色相同、强度不同 的光,光电流与电压 的关系
加深理解 光电效应的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 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 比. 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
2018高三一轮总复习
物理
提高效率 ·创造未来 ·铸就辉煌
必考部分 原子物理学/13章
第十三章 原子物理
第2节 波粒二象性


抓知识点 1


抓重难点 2
3 抓易错点
4 课时跟踪检测
1
抓知识点 用心研读 领悟细微深处
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 电子 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 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A.U=heν-We C.U=2hν-W
B.U=2he ν-We D.U=52heν-We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nhν=W+12mv2(n=2,3,4…)① 在减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eU=0-12mv2② 联立①②得:U=nheν-We (n=2,3,4…),选项 B 正确. 答案:B
重难点 2 光电效应的图象分析
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 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 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13年-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综物理卷大题题12题比较

13年-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综物理卷大题题12题比较

13年-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综物理卷大题题12题比较1.(19分)(2013年)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

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

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

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

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所有电阻。

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20分)(2014年)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0,OB=3OA/2,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正电,电荷量为q。

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ΔOAB所在平面平行。

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将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点的动能是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 点时的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3.(20分)(2015年)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

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2018年物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物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6.00分)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

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A.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O并放出一个粒子B.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P并放出一个粒子C.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Be并放出一个粒子D.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He并放出一个粒子2.(6.00分)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圆面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3.(6.00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M、a N,速度大小分别为v M、v N,电势能分别为E PM、E 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v M<v N,a M<a N B.v M<v N,φM<φNC.φM<φN,E PM<E PN D.a M<a N,E PM<E PN4.(6.00分)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

利用该发电机(内阻可忽略)通过理想变压器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路如图所示,理想交流电流表A、理想交流电压表V的读数分别为I、U,R消耗的功率为P.若发电机线圈的转速变为原来的,则()A.R消耗的功率变为P B.电压表V的读数变为UC.电流表A的读数变为2I D.通过R的交变电流频率不变5.(6.00分)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谱线Hα、Hβ、Hγ和Hδ,都是氢原子中电子从量子数n>2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发出的光,它们在真空中的波长由长到短,可以判定()A.Hα对应的前后能级之差最小B.同一介质对Hα的折射率最大C.同一介质中Hδ的传播速度最大D.用Hγ照射某一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Hβ也一定能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考点及分值分布

5分 10 分
选修 3-4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18年高考物理各教材分值占比
33.64% 26.36%
12.73%
8.18%
5.45%
13.64% 13.64%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5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 3-2

20
万统 等势面 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
6分
必修 2
6分
选修 3-1

22
力学

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 游标卡尺的读数
必修 1 5分
选修 3-1
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23
电学

R-t 图像的读数 电阻箱的读数
10 分
选修 3-1
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
必修 1
24
力学


受力分析
6分
电荷电性的判断
电量的比值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t
欧姆定律 I E
6分
R
必修 1 必修 2
必修 1 选修 3-1
选修 3-1 选修 3-2
电荷量 q It
18
力学+能量

19

电磁学
力做功W Fs 动能定理W合 Ek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互感现象
电流的磁效应
6分
必修 2
6分
201820182018年全国卷年全国卷年全国卷ii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考点与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型题型题型题号题号题号模块模块模块考点考点考点分值分值分值对应书本对应书本对应书本14?14?14?力学力学力学运动学运动学运动学动能表达式动能表达式动能表达式22mvmvmvee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axaxaxvv必修必修必修1?必修必修必修2?15?15?15?动力学动力学动力学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mamamafffxfxfx图像图像图像必修必修必修1?必修必修必修2?16?16?16?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库仑定律库仑定律库仑定律22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电荷电性的判断电荷电性的判断电荷电性的判断电量的比值关系电量的比值关系电量的比值关系必修必修必修1?选修选修选修31?31?31?17?17?17?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tdfdfdf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欧姆定律rr电荷量电荷量电荷量tt选修选修选修31?31?31?选修选修选修32?32?32?18?18?18?力学力学力学能量能量能量力做功力做功力做功fsfsfsww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动能定理kk必修必修必修2?19?19?19?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互感现象互感现象互感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选修选修选修32?32?32?20?20?20?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双星系统双星系统双星系统必修必修必修2?21?21?21?电磁学电磁学电磁学等势面等势面等势面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动能和电势能的转化选修选修选修31?31?31?实实22?22?22?力学力学力学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必修必修必修1?选修选修选修31?31?31?23?23?23?电学电学电学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rtrtrt图像的读数图像的读数图像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电阻箱的读数101010分分选修选修选修31?31?31?24?24?24?力学力学力学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机械能的理解及计算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动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全国卷Ⅲ)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 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B 正确。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5【答案】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C 正确。

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 .1:2 B .2:1 C .1:2 D .2:116【答案】D 02,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 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 =I 2RT =2U RT ,可知在一个周期T 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 方∶Q 正= u 02∶(02u )2=2∶1,选项D 正确。

2018年 全国统一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 全国统一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顶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2.(6分)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3.(6分)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4.(6分)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

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

OM是有一定电阻。

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

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

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A.B.C.D.25.(6分)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

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018年高考物理(人教版)考前冲刺练习:匀强电场

2018年高考物理(人教版)考前冲刺练习:匀强电场

匀强电场1.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点。

由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点.现将板向右平移到点,则由点静止释放的电子A.运动到点返回B.运动到和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点返回D.穿过点2.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3.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

在两极板间有一个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 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

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A.θ增大,E增大B.θ增大,E p不变C.θ减小,E p增大D.θ减小,E不变4.如图所示,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G为静电计。

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下列操作可使指针张开角度增大一些的是A.保持开关S闭合,将R上的滑片向右移动B.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介开一些C.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靠近一些D.断开开关S后,将A、B两极板分开一些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PQ两板加一恒定电源,Q板上有两小孔A、B。

一带电粒子从小孔A以一定的初速度射入平行板P和Q之间的真空区域,经偏转后打在Q板上如图所示的位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该粒子能从Q 板上的小孔B 射出,下列操作中可能实现的是(不计粒子重力)A.保持开关S闭合,适当下移P极板B.保持开关S闭合,适当上移P极板C.先断开开关S,再适当下移P极板D.先断开开关S,再适当上移P极板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理想二极管(正向通电时可以理解为短路,反向通电时可理解为断路)连接,电源正极接地。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押题专练!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押题专练!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押题专练!专题1.3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

已知小球两次经过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 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TA-T B g2B.T2A-T2B g2C.T2A-T2B g4D.T2A-T2B g8答案 D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A、B两点离最高点的高度分别为hA =12g⎝⎛⎭⎪⎫T A22=18gT2A,h B =12g⎝⎛⎭⎪⎫T B22=18gT2B,A、B两点间的距离Δh=h A-h B =T2A-T2B g8,故D正确。

2.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挂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答案 B3.(多选)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上抛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答案AC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

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

设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v12=v22=v32B.v1t1=v2t2=v3t3C.s1-s2=s2-s3 D.s1t21=s2t22=s3t23答案 D解析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知A、C错误;由s=1 2at2和v=at知,a=2st2=vt,小球下滑的加速度相同,而B不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式,故只有D正确。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下面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速论即宇宙定律与背景无关,任何定律在宇宙里面都是一样的。

以下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知识点,请大家认真掌握。

1. 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由图象可以作出下列判断:(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具有某一速度在哪一时刻如图7—1所示,0=t时刻速度为v。

速度2vv=则在2t时刻。

(2)求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如图7—1,在1t~2t时间内速度变化量12vvv(3)判断运动方向。

若速度为正值(横轴以上)表示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若速度为负则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如图7—2所示,20t--时间内速度为正,虽然速度大小改变,运动方向没变,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在21tt--时间内速度减小但位移还是增大的。

32tt--时间内速度为负与2t 前运动方向相反,位移减小。

(4)可判断运动性质tv--图象是倾斜的,变速运动、倾斜的直线则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见图1207t----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tt--则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2tt--是负向匀加速运动。

(5)比较速度变化快慢。

tv--图象若是直线则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图象与t轴角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

见图7—2,10t--速度图象与横轴夹角比21tt--图象与横轴夹角小,10t--时间内速度增加得慢21tt--时间内速度减小得快。

(6)求位移,速度图象与横轴或两轴所围面积就是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在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横轴以下位移为负。

两物体相遇时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不是图象的交点。

以上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要点: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想了解更多相关学习资料,敬请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3-3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3-3

光密
光疏
8. 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
(1)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 AO 对应的出射光线 O′B,确定出 O′点,画出折射光线 OO′,然后测量出角 i sin i 和 r,根据 n= 计算玻璃的折射率. sin r
• (2) 实验步骤: • ① 将白纸用图钉按在绘图板上. • ② 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
• 典题演示1 (2016·南通、扬州、泰州三模) 如图所示,有一四棱镜ABCD,∠B=∠C= 90°,∠D=75°.某同学想测量其折射率, 他用激光笔从BC面上的P点射入一束激光, 从Q点射出时与AD面的夹角为30°,Q点到 BC面垂线的垂足为E,P、Q两点到E点的距 离分别为a、a,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求: 6 【答案】 • (1) 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n. 2
对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全反射条件:(1)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 入射角 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 C 表示式: 由折射定律知, 光由某介质射向真空(或 1 空气)时,若刚好发生全反射,则 n= . sin C
• 典题演示2 (2015·南通、连云港、扬州、淮 安二模)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玻璃砖半径R= 18 cm,可绕其圆心O在纸面内转动,M为一 根光标尺,开始时玻璃砖的直径PQ与光标尺 平行.一束激光从玻璃砖左侧垂直于PQ射到 O点,在M上留下一光点O1.保持入射光方向 不变,使玻璃砖绕O点逆时针缓慢转动,光点 在标尺上移动,最终在距离O1点h=32 cm处 消失.已知O、O1间的距离l=24 cm,光在 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求:
光的色散
• 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 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色组成的 光谱.注意:(1) 我们把射出棱镜的光线与入 射光线方向的夹角叫光通过棱镜的偏向 角.实验表明,白光色散时,红光的偏向角 c 由于介质中的光速 v=n, 故折射率大 最小,紫光的偏向角最大.这说明玻璃对不 的光速小,各种色光在介质中的光速依次 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为 v <v <„<v ,即红光的速度最大, 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依次为n紫>„>玻璃砖的折射率n. • 【答案】 1.67 • (2) 光点消失后,光从射入玻璃砖到射出过程 经历的时间t. • 【答案】 2×10-9 s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3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3

x2 A.t2>t1,v2= v1 x1 x1 C.t2=t1,v2= v1 x2
x1 B.t2>t1,v2= v1 x2 x2 D.t2=t1,v2= v1 x1
解析
由于两次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大小、方向均
不变,则船垂直于岸的分速度 v⊥不变,设河宽为 d,则渡河 d x1 x2 时间 t= ,与水速无关,所以 t1=t2;根据 t1= ,t2= 可 v1 v2 v⊥ x2 得 v2= v1,故选 D 项。 x1
5.质量为 1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互 相垂直方向上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 3 N C.质点的初速度为 5 m/s D.2 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 7 m/s
解析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沿 y 轴正方向,初速度为 4 m/s,合外力方向沿 x 轴正方向,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 力方向垂直,选项 A 正确,选项 C 错误;由图甲斜率知物 体运动的加速度 a=1.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质点所受 的合外力为 1.5 N,选项 B 错误;2 s 末质点沿 x 轴方向分速 度为 3 m/s, 沿 y 轴方向分速度为 4 m/s, 合速度大小为 5 m/s, 选项 D 错误。
D.v2=0
解析
轻环上升过程中其速度 v1 可分解为两个分速度
第1步 狂刷小题· 练基础
一、基础与经典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必定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解析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但速
度方向必定变化,A 项正确。速度变化的运动可能是速度 大小在变,也可能是速度方向在变化,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B 项错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 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 项错误。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可 能是变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D 项到达对岸,即船的合速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考试理综物理试题物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重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C.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在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基础上引进了量子观点D.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且γ射线的波长最短2.如图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圆弧b 分别表示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当B 的速度变为0时,A 恰好追上B ,则A 的加速度为A. m/s²B. 2m/s²C. m/s 2D. πm/s 23.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 h 高处的 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停在水平地面上的 B 点(斜面和水平面之间有小圆弧平滑连接).要使物体能原路返回,在 B 点需给物体的瞬时冲量最小应是( )A. 2mB. mC.D. 4m4.如图甲所示的“火灾报警系统”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0:1,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电压,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0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 1为滑动变阻器。

当通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某值时,报警器将报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 的示数为20VB. R 0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A 的示数减小C. R 0处出现火警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D. 要使报警器的临界温度升高,可将R 1的滑片P 适当向下移动5.极地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轨道可视为圆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J· 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 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 不连续的 , 因此电子 的可能轨道也是 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 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n=1)叫 基态 ,其他能量较高的 状态(n≥2)叫 激发态 。 。
3.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 2E1 n (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 (n=1,2,3,…),其
(3)核式结构模型的局限性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 α 粒子散 射实验现象,但不能解释原子光谱是特征光谱和原子的稳 定性。
板块二 考点细研· 悟法培优
考点
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光谱
自主练透
α 粒子散射实验 (1)α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2)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 ①核外电子不会使 α 粒子的速度发生明显改变。 ②汤姆孙模型不能解释 α 粒子的大角度散射。 ③绝大多数 α 粒子沿直线穿过金箔, 说明原子中绝大部 分是空的; 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 反映了原子内部 集中存在着对 α 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极少数 α 粒子甚至 被“撞了回来”,反映了个别 α 粒子正对着质量比 α 粒子 大得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吸收光谱的暗线是连续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
质吸收后产生的。太阳光的吸收光谱应是太阳内部发出的 强光经较低温度的太阳大气层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太阳大气 层的元素吸收而产生的,故选 C。
4.[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 1.61~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 n 的低能级的 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可判断 n 为( )
2.[原子的核式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不正 确的是(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向心力为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 10
-10
m
解析
卢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具有核式
结构,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集中在很小的空间, 而且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选项 A、C 说法 正确;在核式结构模型中,原子核处于原子中心,电子绕原 子核做圆周运动, 向心力是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库仑引力, 选 项 B 正确;原子直径大约为 10 原子直径,大约为 10
-15 -10
m,原子核的直径远小于
m,选项 D 错误。
3.[光谱分析]太阳的连续谱中有许多暗线,它们对应 着某些元素的特征谱线, 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是由于 ( A.太阳表面大气层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D.太阳内部存在着相应的元素 )
解析
中 E1 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 E1=
-13.6 eV


2 n r1 (n=1,2,3,…),其 (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
中 r1 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 r1=0.53×10
10
m。
双基夯实 一、思维辨析 1.α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 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 ) 2.氢原子由能量为 En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 子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hν=En。( × ) 3.氢原子光谱是线状的,不连续的,波长只能是分立 的值。( √ ) 4.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核是可再分的。( × )
2.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 的 波长 (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 亮线 ,这样的光 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 光带 , 这样的光谱 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 1 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 λ = 数。 (4)光谱分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 特征谱线 ,可用 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灵敏度很高。
高考一轮总复习
必考部分
第13章 原子结构 原子核
第1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1
氢原子光谱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
(2)α 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 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
1 1 R22-n2

, (n =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 1,n 为量子
知识点 2 1.玻尔理论
氢原子的能级பைடு நூலகம்构、能级公式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 的能量状态中, 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 稳定 的, 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 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 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 差决定,即 hν= Em-En 。(h 是普朗克常量,h=6.63×10
二、对点激活 1.[α 粒子散射实验]在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金 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 两个 α 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 入射的 α 粒子只有靠近金箔
原子核时在其斥力作用下发生大角度偏转, 图 A、 D 中出现 引力情况,这是不可能的,图 B 中其中一个 α 粒子的径迹 不对,只有选项 C 正确。
A.1
B. 2
C.3
D. 4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若 n=1,则由高能级向低能
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 E= E2- E1= 10.2 eV;若 n=2,则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 最小能量为 E=E3-E2=1.89 eV;若 n=3,则释放光子的 最大能量为 E=1.51 eV。由此可知,选项 B 正确。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 向前进,但有 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极少数 α 粒
验发现 子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 90° , 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 来。如图所示。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原子全部的 正电荷 和几乎全部 质量 都集中在核里,带 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