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提供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内容提供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型发展
作者:谢炜
来源:《新阅读》2018年第04期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知识消费、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方式相应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学术,产生了新的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包括数字人文、新计算社会学、可视化学术、关键词学术、远距离阅读等。
新技术也推动了学术评价的变化,2017年9月,《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发布,学者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原创作品,根据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将可能被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论文。
新技术对学术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上,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学术专业数据库立项超过20个,从国家和学术研究机构角度对数据库的认识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数据库建设需求也是越来越多。
学术出版社在数字时代的新定位
那么,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如何相应变化?如何通过融合发展推动出版社数字化转型?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曾说:学术出版的本质是为学术创新服务,是整个出版领域提高公众对出版认识度的关键因素。
学术出版具有注册登记、质量控制、生产传播和永久保存四大功能。
学术成果只有通过学术出版才能成为学术评价的资格,学术出版通过学术出版规范保障学术成果的质量,并对学术研究进一步规范,通过学术出版生产传播,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又有变化。
学术出版社在数字时代可定位为学术资源整合者、价值发现者、成果推广者、学术评价及规范者、专业知识服务者等五大角色。
探索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之路
制定战略规划和整体框架。
根据定位及高端学术出版机构的社科文献出版社在融合发展上探索多年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基础上,首先明确了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整体框架。
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化与数字出版工作的决定》《数字出版战略规划(2015—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关于推动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战略规划文件,为融合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任务、路径及保障政策。
2018年进入到融合发展全面转型期。
“智慧型出版社”是推动融合发展整体的技术架构和思路,包括“智慧出版”和“智慧学术”两大板块,全面提升编辑出版效率,向学术界和用户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最终形成面对用户和学者的完整知识服务链条和生态。
进行组织架构变革,做好融合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
社科文献出版社在社级层面组建数字项目评审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市场营销委员会三大委员会,统筹融合发展及数字项目的选题、内容、技术和营销工作。
数字项目评审委员会专项负责数字项目、数字学术平台项目及融合项目选题的评审,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负责提供技术评审、技术支持、技术验收等相关事项,市场营销委员会整合社里营销力量,主要提供全面的市场营销服务,推动数字产品市场销
售。
组织架构变革的核心是让编辑业务部门将融合发展项目成为主业的一部分,出版社将编辑部门、数字部门、国际部门统称为内容部门,在考核和激励上重新设计,共同推动融合发展。
在融合发展的职能部门设计方面,成立融合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数字项目、融合发展项目,发挥数字总编室职能;加强信息中心职能,为融合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数据服务和支撑。
皮书数据库成为出版社最成熟的产品和平台。
在产品建设上,目前已经有近20万篇的报告和30多亿字的内容,皮书数据库从2009年建设至今,已经从光盘电子书到专业数据库,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智库报告发布、传播出版和服务平台。
皮书数据库为智库提供快速发布成果、产品化的通道,快速搭建专家交流平台,为智库报告提供评价服务,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定制化智库报告服务、扩大智库的国际影响力等多项功能。
通过皮书智库的海外销售推广合作,去年海外形成几百万的销售收入,全球30多家学术机构和重点图书馆使用我们的皮书数据库。
皮书数据库还提供智库专家及人才库支持,有300多个皮书课题组,有将近5万个皮书报告撰写作者,对智库研究和人才培养也提供相关服务。
皮书数据库已经成为智库知识服务的经典案例。
产品建设思路:整合内容资源,用新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价值提升,提供更加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
以核心内容资源、优势内容資源、成规模的内容资源,结合社会热点及用户需求,共建设有四大产品线,十三个数据库产品。
包括皮书数据库、中国减贫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一带一路数据库、国际组织数据库、集刊数据库、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等。
产品建设整合成产品线,并对接相应的编辑内容部门,未来的思路是每个编辑部门都有相应专业领域的数据库产品和知识服务平台。
例如中华法律古籍基本库就是由编辑部门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提出建设的专题学术数据库,核心在于整合内容资源,用新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价值提升,提供更加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
打造专业学术科研平台。
社科文献出版社还探索了新的融合发展路径,就是立足于内容资源和学术资源,与学术机构、学者共同打造专业学术科研平台,这是未来专业出版机构新的增长点和知识服务新热点。
目前的成功案例有: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湖北大学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宁夏大学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数据库等。
通过自己的资源、技术以及营销力量,为学术机构提供一整套学术科研的平台支持,达成合作意向的有二十几家学术科研机构,预计在两年之内完成50家学术科研支持平台。
“智慧学术”建设中的一个重点是打造学者服务平台,出版社通过打造学者ID (SSAPID),对接了国际的相关渠道,比如说ORCID、DOI,使学者及其作品能够在全球学术界得到推广和展示。
社科文献出版社是国内第一家与ORCID(国际学者唯一标识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出版社。
为学者提供投约稿平台、写作模板、预出版、OA开发出版、学术评价及成果国际认证体系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智慧学术”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提供特色学术服务,包括多语种人文社科学术服务、数据出版服务、学术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服务、学术知识组织体系与知识图谱构建服务等。
如人文社科多语学术服务平台,是出版社与新译科技公司共同打造的,它们提供自动的机器翻译平台,
能够提供全球多语种的学术信息,提供自动翻译服务,由编辑筛选自动进入数据库,这一点是为整个学术研究提升效率,未来会提供给相关的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这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国际组织库和全球治理库,全球抓取的信息自动翻译的结果,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学术组织体系和知识图谱建设上,出版社以一带一路数据库作为案例,搭建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知识组织体系,为专业知识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设计特色岗位体系和薪酬体系,建立考核激励体制。
推进出版社整体数字化转型,难点在于考核激励政策。
如何调动编辑部门积极性,这是行业性难题。
社里设计了数字出版、数字营销、技术人才特色岗位体系和薪酬体系,为编辑部门主动参与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设计了一整套的核算机制,鼓励编辑部门参与。
关注用户,关注市场。
做知识服务一定要关注用户,关注市场,要重视整个数据库市场。
专业出版社有很多数据库,真正的数据库市场是怎样的?需要出版社各位同行共同参与、共同研究。
目前数据库市场现状对出版社来说不容乐观。
各个数据库资源存在交叉反复,数据库针对性不强,对不同高校的不同需求没有针对性。
学术性不强,很多用户需求不同,数据库厂商重技术、轻管理,内容资源做得不好,核心资源并没有。
传统学术出版社在知识服务里面的市场空间,也是未来的方向。
建议各个出版社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产品营销体系,社科文献出版社建立了数据库整体营销体系,包括客户管理、定价、代理商、合同管理、宣传等。
目前每年数据库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
融合发展的三个要点
融合发展除产品建设、学术服务以外,还要重视以下三点:
一是做好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好数字化转型,才能有可能推动融合发展。
通过信息化转型,推动出版社管理转型,因为大家都知道做融合发展、数字出版最头痛的就是跨部门合作,通过信息化建设以项目制的方式在线推动相关资源整合,在出版社形成了比较好的案例。
二是关注市场,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
三是技术。
技术一直是出版社的痛,是自己建技术公司还是外包,还是一部分掌控?笔者认为出版社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人员,把核心技术框架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整个人才结构来讲是重点要求,出版社要有比较强的技术人才。
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是可以外包的,如果可行的话考虑建设自己的技术公司。
出版社已经不再是出书卖书,更重要的是转型为知识服务,出版社已经成为知识资源整合、知识资源评价、知识资源的推广整体平台,希望继续加深加大与各领域的合作步伐,共创出版社知识服务美好未来。
(作者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