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导学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复习专题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明确目标高效学习】1.了解断句概念,掌握断句方法;2.通过练习讨论,学会灵活运用。

【知识讲解断句步骤】【小组合作方法总结】请同学们分工完成四大法宝的探寻之旅,为以下探险地点的句子断句。

【课堂闯关勇夺宝典】【闯关一】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

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

余爱小饮,不喜多菜。

芸①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

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

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

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

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

(节选自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以下选项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B.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C.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D.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闯关二】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①,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

篆所至之囚系满狱。

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

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

(节选自《崔篆平反》)【注释】①王莽改制: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闯关三】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①,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中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

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

三、【学习方法】自学、归纳总结四、:【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皆口腹自役。

()2、遂见用于小邑。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复驾言兮焉求?()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7、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8、童子何知?()9、南冥者,天池也。

()10、《齐谐》者,志怪者也。

()1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3、之二虫又何知?()14、奚以知其然也?()15、而彼且奚适也?()16、彼且恶乎待哉!()1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8、实为狼狈。

()19、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0、而刘夙婴疾病。

()21、具以表闻。

()22、翱翔蓬蒿之间。

()23、农人告余以春及。

()二)【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的句式,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三)【真题再现】1.(11年四川卷)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11年湖北卷)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4分)四)【知识梳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内容,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极其标志。

㈠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导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之《狼》

导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之《狼》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导学《狼》蒲松龄二.课文内容理解。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三.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叫《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1《文言文两则》姓名: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一、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在课本上标注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想深入了解的问题。

2.搜集有关文言文和孔子孟子的资料。

3、拓展阅读《精卫填海》★方法步骤课前自由预习,能和同伴互助解决的问题就同伴讨论解决。

(完成好的小组加1颗星)。

二、激情导入1.了解文言文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导入文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法指导三、检查预习▲学习目标:汇报交流预习收获,互相帮助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梳理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

★方法步骤1、小组内互相交流预习收获和能解决的问题;2、梳理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能提出较高质量问题的小组和同学奖励1颗星,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加1颗星)。

过程1、指名读课文2、老师范读3、学生自读、齐读4、理解课题三、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加1颗星)。

※先独立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一)默读课文,思考:思考:1、结合注释,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1号到4号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三).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三、精讲点拨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的朗读。

四、巩固拓展▲学习目标: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环节三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1.请你谈谈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学习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法
指导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愠(yùn)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ɡ)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ɡ)
笃志(dǔ) 逝者如斯夫(fú)三省(xǐnɡ)
2.词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结合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领悟文章所传达的做人要讲诚信、有礼貌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期”“舍”“去”“乃”“尊君”“家君”等。

(2)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2、难点(1)感受古代文化中对于诚信和礼仪的重视,并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2)学习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自主学习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四、知识链接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该书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言文常识(1)文言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2)文言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不能充当主要成分,只起语法作用。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矣”“焉”等。

五、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课堂学习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朋友约定时间见面,如果朋友迟到了,你会怎么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约定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小组交流,互相解决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教师答疑解惑。

九年纪下册文言文 导学案

九年纪下册文言文  导学案

九年纪下册文言文《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课型:反馈课班级:_____ 学习小组: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编号一、《公输》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②请说.之:③知而不争.:④不可谓知类..:⑤吾义固不杀人:⑥将以攻宋:2.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3.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4.(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9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2)于墨子之守圉.有余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素养目标1.识记《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智慧。

◎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知识链接钟家少年巧答文帝钟毓和钟会从小就有美名。

当他们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他们两人,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叫你的两个儿子来。

”于是钟毓和钟会来朝见魏文帝。

钟毓的脸上有汗水,魏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情境预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古代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导学建议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司马光砸缸”“王冕画画”“曹植作诗”的视频,让学生开阔眼界,融入情景之中。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生活和风气。

全书语言简练,词意隽永。

鲁迅称其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俄而雪骤.()(2)即公大兄无奕.女()(3)未若柳絮.因风起()(4)白雪纷纷何所似.()2.解释下列词语。

(1)内集:(2)俄而:(3)欣然:(4)拟:(5)儿女:(6)骤:(7)因:(8)未若:3.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讲述的故事。

【答案】1.(1)zhòu(2)yì(3)xù(4)sì2.(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不久,一会儿。

文言文复习二导学案

文言文复习二导学案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二)导学案编写孙海华审核孟巧玲班级姓名学号【请同学们课前自行复习《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一.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沿溯( )阻绝素湍( )绿潭绝巘( )多生怪柏飞漱( )其间水中藻()荇()交横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互相轩()邈()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者(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者( ) 急湍甚箭(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翻译下列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4.写江流气势磅礴、急的句子。

5.写听觉感受的:6.写山奇的句子:7.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8.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两句诗。

9.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的感受。

(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倾吐了作者的感情。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一、实词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君子博学而日.乎己()(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金就.砺则利()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3、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

(1) 輮以为轮()(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蚓无爪牙之利()(5)用心一也。

()4、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活用类型并释义。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用心一也()(7)輮使之然也()(8)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11)故木受绳则直()二、虚词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2)吾尝跂而望矣()(3)而见者远()(4) 蟹六跪而二螯()(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之(1)青,取之于蓝()(2)不如须臾之所学()(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 . 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善假于物也()三、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送东阳马生序》古文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古文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11课】
⑰【叱咄】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
⑳【俟】等待。
㉑【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㉒【穷冬】深冬,隆冬。穷,极。
㉓【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㉔【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㉕【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支,同“肢”。
㉖【媵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㉗【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汤,热水。沃,浇。
㊸【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㊹【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㊺【县官】这里指朝廷。
㊻【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㊼【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㊽【遗】给予,赠送。
㊾【馁】饥饿。
㊿【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①【流辈】同辈。
②【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㉘【和】暖。
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
㉚【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㉛【缨】系帽的带子。
㉜【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㉝【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㉞【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⑬无鲜肥滋味之享: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⑭主人日再食: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每天。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 。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省略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省略句。
⑤撰长书以(之)为挚:省略句。
五、重点子翻译: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初中文言文导学

初中文言文导学
一 、 诵读 为先 ,培养语 感 诵读是语 文学科最 突出的特点 ,文 言 文 阅读 也须如 此 。 文言 文 的诵 读 ,学 生 须做 到正 确、 流畅。 古人 云 :“ 书读百 遍 , 其 义 自见 。 ” 通 过 诵 读 ,学 生 不 仅 能 正 确 认 识 、 理 解 汉 字 ,还 能 正 确 断句 。 倘 若 学 生 连 节奏 都读 不 准 ,那 么 正 确理 解 文言语 句 的含 义 ,提 高语 文能力的 目标 必 定 会落 空 。 因 此 ,诵 读对 提高 文言 文 的阅读 能 力来讲 ,至 关 重 要 。 学 生 只 有 多读 文 言 文 逐 , 步 培 养 文 言 语 感 , 才 能 真正 走 进 文言 文 。 这 样 ,他们 拿到 文言 语段 时 , 才不 会 老虎吃 天— — 无 处 下 爪 。 久而 久 之 ,通 过诵 读 ,就 可 正 确 断 句 更 , 好 地 理 解 文 意 。 诵 读 的 方 式 很 多 ,我 们 可 以通 过 自 读 、 小组读 、 集体读 、 交替读 、 指名 读 等 多种 形 式 达 到 诵 读 的 目 的 。 这样做 ,学 生 不 但 不 会 感 到枯燥 ,还 能激起 学 生 朗 读 的兴 趣 ,为正 确疏通 文意铺好路。 二 、 课本为主 。夯实基础 文言 文考查 多 以课外 为主 ,那 么 课 本上 的文言文 , 我们是 不 是 就应放手 呢 ? 相 反 ,我 们 更 要 以课 本 为 主 做 , 到精 读细读 ,全面 把 握 。 课本上 的文 言 文都 是 编 者精 选 的 ,是 适 合 中学 生 阅读 的 文 章 , 它们 就像是 提 高文言 文 阅读 水 平 的 一 块 敲 门砖 ,只 有真 正 掌握 了 课 内文言 文 ,我们 才能更 好地 完成课 外语 段 的 阅 读 。 常用 文言 实词 、 虚 词 的用 法都包 含 在课 本上 ,增 、 删 、 调 、 留 、 换 这 五 宇 翻 译 的 方 法 , 也 只 有 通 过 课 内 练 习 学 , 生 才 能 真 正 掌 握 , 运 用 自如 。 如 果 课 内 文 言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初中文言文常用词溯源导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追溯文言文中常用词的词源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并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常用词的词源和演变过程,以及相关的导学建议:之:词源:甲骨文中的“之”字像一个人脚离开地面的形状,表示行走、前往之意。

演变:后来引申为代词、助词等用法。

导学建议:通过图示展示“之”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从实词到虚词的转变。

者:词源:甲骨文中的“者”字像人跪坐之形,表示人的存在或事物的主人。

演变:后来引申为表示人、事、物的代词或助词。

导学建议:通过对比甲骨文和现代汉字“者”的字形,让学生感受其字义的演变。

以:词源:甲骨文中的“以”字像人手提物的形状,表示携带、用以之意。

演变:后来引申为介词、连词等用法。

导学建议:通过动作演示和图示结合,展示“以”字的原始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于:词源:甲骨文中的“于”字像人张口之形,表示发声、歌唱之意。

演变:后来引申为介词、助词等用法。

导学建议:通过比较甲骨文和现代汉字“于”的字形,让学生感受其字义的演变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溯源导学:1.图文结合: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文言词汇的原始字形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动作演示:对于一些与动作相关的词汇,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原始含义。

3.语境应用:将文言词汇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言词汇的演变规律和用法特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溯源导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意识。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 郦道元

初中文言文阅读三峡 郦道元

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 衬托出江流之
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 急,表现出江
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 水一泻千里之
快。
势。
续表
原文·译文·注释
词句赏析
【注释】襄:冲上、漫上。陵:山陵。沿: ⑥江水虽然湍急,但
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隔断。或: 有回旋的清波,潭深
3.体裁: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 文集。
思想 描绘了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展示了祖国山河雄伟秀丽的景象, 内容 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
同情。
续表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再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 问题 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研读 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 雄伟,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 ,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 峡山高、岭
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 连、峡窄的
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特点。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续表
原文·译文·注释
词句赏析
【注释】初:刚。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 ⑪间接表达
凄寒。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 了景物带给人
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们的感伤情绪,
绝:停止。
更突出了秋天
第4段:写秋天的肃杀、凄凉、冷落。
的凄凉冷落。
三、字词归纳

初中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初中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续表 ①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管理) 词类活用 ②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③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
四、内容写法
1.出处: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盂子及其 弟子共同编著的,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长于言辞, 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 文学常识 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施 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管___理__百__姓__不__能__靠__疆__域__的__边__界__,__巩___固__国__防__不__能__靠__山__河__的__险__要__,__震__慑___ _天__下__不__能__靠__武__器__的__锐__利__。 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施_行__仁__政__的__君__主__,__帮__助__支__持__他__的__人__多__,__不__施__行__仁__政__的__君__主__,__帮__助___ _支_持__他__的__人__少__。___ 5.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所__以__能__行__仁__政__的__君__主__不__战__则__已__,__战__就__一__定__能__胜__利__。___
续表 词句赏析
续表
原文·译文·注释
词句赏析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④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
<zd>
</zd>
<zd>
</zd>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④。得道者 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课题:文言文两则姓名:班级:等级:编号:002【目标导学】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文言翻译:掌握重要字词的意思,不借助资料书翻译全文。

3.情感升华: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第一课时《学弈》补充与纠错【主题一】文学常识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它出自于《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2.作者与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4.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主要思想: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鱼与我所也》中提出了人应舍生取义,有羞耻之心的观点。

【主题二】自言自探1.为加点的字词注音弈.秋诲.惟.鸿鹄..援.缴.俱.弗.矣.与.曰.《学弈》课文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学案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学案

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一、重点1. 知识与技能:掌握高考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要求既能够推断其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难点(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5)固定句式。

一、整体感知要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 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也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 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文章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做到整体把握文意。

二、重点研读1. 重点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一是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但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是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点拨
• 1、学生是带着“不平衡”进入课堂的,我们要把学生的 这种“不平衡”当做最珍贵的教学资源。 • 所以解答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是,具体的点拨 却未必一定要由我们来完成。尤其要表扬那些通过自己思 考推理解决问题的学生,并让他们再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 程(充分照顾他们的情感心理需求)。 • 2、勾连旧知,巩固旧知,比较新知(在原有“支架”上 搭建一点小支架),应该是点拨的一大任务。 • 3、补充完善注释(知其然,更要知其为何然,如“盖钉 板上下弥束”),搞清解释来龙去脉,尽量不让学生死背。 • 4、引导学生品味“文化”(这个是目前课堂最缺失的), 有担当的语文老师应该挤出一点时间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隧 道,感受古人气息,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人格历练。其 手段是营造氛围,引导想象、诵读、感悟,例“八月秋 高”“山回路转”——发于语,凝于蕴。)
文言文导学具体实施策略
• • • • • 以教学过程为例,分三个阶段: 1、课前导学“助”读。 2、课堂导学“点拨”。 3、课后导学“延伸”。 下面试图用两个理论解释“导学”的一些 具体策略。
“支架式教学”理论和皮亚杰的平衡理 论
• 建构主义学者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 结构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 循环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因此,必须注 意到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知识基点。 • 支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先为学生搭建 “脚手架”,让学生有学习支点,学习到 一定时机,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学 习任务,并试图总结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 然后运用到未知内容的学习中。
课后延伸
• 1、众所周知,及时巩固很重要。我们更要 运用查默测手段帮助学生把握好巩固时机。 • 2、精选习题,尤其是与课文相关或者字词 解释有相通相关之处的文章。 • 3、引导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并做好佳作展 示活动。
“导”的两大方向
• 1、学习心理、学习情感方面的“导”。 • 2、教学方面:知识内容 • 学习技能 • 这两方面的“导”。 • (我们研讨的重点是后者,但是: 以上两方面是互相促进的,缺一不可。目 前绝大多数教师过重的关注了后者,而忽 略了后者。二者并重,事半功倍。)
文言文教学应重在“导”
• 1、现状:讲的多 • 背的多 • 重知识(翻译),轻文化(凝含 于其中的精神、思想、智慧等)。 • (我承认考试的压力,但是我们语文老师 除了应付考试,还应该有所坚持,有所担 当,最起码如。”
课前助读
• 1、课前“导”的常见两种方式:①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 预习,这个已经成为主流。②导学案助读,也很常见。 (形式差异而已) • 2、助学工具:首先是已有知识框架,其次是书下注释或 教辅资料,还有语感、推理能力等。 • 3、方式:起点是平衡(不学当然永远平衡)——教师设 定学习目标(如理清文章大意,基本那个逐句翻译等)— —学生暂不结合注释利用已有知识逐字逐句推敲意思(产 生不平衡---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这么做,或者不做 或者直接抄,这就是开头所说学习心理和情感上的“导” 了)——利用注释工具书尽力弄明白其中一部分内容(新 的平衡)——剩余部分仍不会的或者自己推理出来但是存 疑的做好标记(更新的不平衡)带入课堂。
开场小故事
不会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一句话: “舟已行矣,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是什么压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 1、“人只有在放松在状态下才是最有创造 灵感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此话 未必全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过度的紧 张肯定是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 发挥的) • 2、“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进行了 自我压制。” • ——自信的心态、不过分紧张的心情是文 言文导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导的 首要任务。
• 1、只有使得学生意识到这种“不平衡”, 才能够促发学生党内部学习动机,从而进 入自主学习状态。而不断的循环过程就是 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 发现(最好是自主发现这种不平衡),并 帮助他们达到新的平衡。 • 2、学生原有知识支架,是学生进入这种循 环的基石。支架的不断丰富进而促进新的 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