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治棉铃虫初见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防治棉铃虫初见成效
棉铃虫是我市(北京市)棉花主要害虫,为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为主,无公害防治棉铃虫已初见成效。
1.调整棉花种植结构,控制棉铃虫危害
2001年我市棉花生产调整的目标是:品种调新,品质调优,产量调高,效益调高;扩大优质棉生产,扩大制种田面积;实现棉花抗虫基因抗虫,减轻棉铃虫危害。
我市2001年抗虫棉种植面积达6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75%。抗虫棉抗虫效果较为明显,据8月3日调查,皖杂40非抗虫棉百株残虫8.5头,抗虫棉中29百株残虫0.6头,实现了棉花抗虫基因抗虫。
棉花制种是我市一项特色产业。进入7月份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成期,通过人为的、频繁的剥花、授粉、田间管理等农事活动,发现卵粒和幼虫及时抹去带出田外,有效地减轻了棉铃虫危害。
2.综合防治是控制危害的根本途径
2.1 耕翻土地,拾取越冬蛹近几年冬暖现象明显,棉铃虫冻害死亡率极低。我市马铃薯种植早春整地,拾取越冬蛹是农业防治的一项措施。
2.2 棉田外防治棉铃虫棉田外防治是减少棉田药剂防治,保护天敌的一条途径。近年来我市小麦实行“一喷三防”,在穗期防治麦蚜,5月中下旬,对一代棉铃虫在麦田危害,有一定控制作用。
2.3 低毒农药、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防治已基本扭转了过去依靠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的局面。2001年继续扩大了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如NPV多角体病毒、Bt等生物农药使用面积逐渐扩大,使棉铃虫防治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准确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棉铃虫发生期、发生量、防治适期、防治措施等都是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定的。2001年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仍是依据田间调查、发育进度历期的推算而进行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再辅以黑光灯诱蛾验证确定卵高峰日的出现日,更为准确。2001年共发布棉铃虫《病虫情报》3期800份,准确率100%。同时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指导,有效地开展了棉铃虫无公害防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