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医执业针灸笔记 文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与脏腑器官联系:大肠、肺;下齿、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L 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三)本经腧穴1、商阳 (Shāngyáng,LI1)(大肠经井穴)[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

[取法] 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阳食指外侧取”[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甲沟炎、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2、三间 (大肠经输穴)[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

“三间握拳节后当”[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③嗜睡(《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④手背肿痛、手指握固。

[操作] 直刺 0.3~0.5寸。

3、合谷 (大肠经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1。

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2。

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

“合谷虎口歧骨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识拓展]镇痛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阈不同程度提高,40~50 min达最高点。

[操作] 直刺0。

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手太阳小肠经(一)经脉循行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

(斜络于颧)与脏腑器官联系: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二)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 S I 十九手小肠,少泽听宫起止详,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

1、少泽(Shàozé,SI1)(小肠经井穴)[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

1寸。

[取法]“少泽小指尺甲角”[功能]增液通乳,清热利窍[主治]①疾患:乳痈,乳少,为“通乳经验效穴”;②高热、昏迷、中暑、癫狂等热病、神志病;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④小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操作]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实验研究]对产后20天以内产妇针刺少泽,结合血液化验,发现血中生乳素升高,收乳素降低。

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时机的选择是满月内,越早越好。

2、后溪 (Hu某ī,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定位]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取法]“后溪握拳节后取”[主治]①痛证:头项强痛、落枕、肘臂痛及手指挛急,腰脊痛,尤其急性腰扭伤。

②神志病:尤癔病。

癫狂痫、惊厥、痴呆。

③督脉病:“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④头面、五官病。

[操作] 直刺0。

5~1。

0寸。

3、养老(Yǎnglǎo,SI6)(小肠经郄穴)[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养老转手髁空藏”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按捺在尺骨小头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壁,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

[主治]① 耳聋眼花、目视不明;头痛,面痛等;② 肩背臂肘疼痛,项强,急、慢性腰痛。

针灸笔记(六)

针灸笔记(六)

针灸笔记(六)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倪海厦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二十三条,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十九、五脏排毒法练功要在空气好的地方。

练功做对了,头会瞑眩。

不要太过,例如嘘三到五次就好。

肺在音为商,发呬(si)声,嘴唇留点缝隙,牙齿闭起来,舌头顶在齿间发呬,同时两手交叉举手,脚尖着地,当没有气时,提谷道,发出无声的呬。

脾在音为宫,发呼声,双手按左肋脾脏的位置,嘴变圆形,吹气发“呼”声,呼到后来煤气了,提肛,发最后一声无声的呼。

心在音为徵,发呵声,双脚离墙三寸左右,一脚前一脚后,调息放松,吸气用后面肩胛骨中间的3-7椎去撞墙,撞上时大力把气吐出,同时发呵音。

不要撞头。

肾在音为羽,发吹声,双脚一脚前一脚后,用双手压背后肾脏,吸一口气,用手按肾脏弓背发吹声,气尽后,提肛发无声的吹。

肝在音为角,发嘘声,手摸肝脏位置,自然的吸气,放松,发嘘音,气尽后,提肛发无声的嘘。

二十、五脏六腑(这里直接抄录了些针灸大成的原文)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传导之官,身上的规矩节度由肺管,肺脏法象天幕。

气之本,肺藏魄,其华在毛,肺主皮毛,阴中之少阴,通秋气,西方白色,开窍在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起音商,其数九,其臭(气味)腥,其液涕(鼻涕)。

在天为燥,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干支为辛寅。

肺经多气少血。

肺气从左到右。

秋天脉在皮毛上,浮脉,脉居右寸。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呼吸吐气为肺脏在管。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白肠。

2015中医执业针灸笔记 文

2015中医执业针灸笔记  文

中医针灸五输原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五络穴歌膀胱飞扬肾大钟,脾络公孙胃丰隆,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通里心,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先俞后募):脏:肺肺俞中府,心包厥阴俞膻中,心心俞巨阙,肝肝俞期门,脾脾俞章门,肾肾俞京门。

腑:胃胃俞中脘,胆胆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极,大肠大肠俞天枢,三焦三焦俞石门,小肠小肠俞关元。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简易: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心募巨阙肺中腑,心包膻中肾京门,肝募期门脾章门,小肠关元焦石门,大肠天枢胃中脘,膀胱中极胆日月。

八脉交会穴:四肢部有八个腧穴通于奇经八脉,称--。

(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照海--列缺)。

八脉交会穴表: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缝,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

三一文库()〔针灸科跟师笔记〕*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工作跟师笔记*篇二: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浅谈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巷道卫生院中医馆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针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疗法之一,历史悠久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作为一位针灸科的学生,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笔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学到的一些重要知识和技巧。

首先,了解人体穴位定位是学习针灸的关键。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师傅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经验,认识到正确找寻穴位的重要性。

每个穴位都有独特的解剖位置,能够与相应的组织或器官相联系。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确保准确找到穴位是十分关键的。

通过反复观察和模拟实践,我渐渐掌握了一些常见穴位的定位,并了解到定位的准确性对于针灸疗效的影响。

其次,针灸的针刺技巧也是学习针灸的重要一环。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到不同穴位需要使用不同的针刺技巧。

例如,局部穴位可以使用直刺法,即直接将针尖垂直刺入皮肤中。

而对于深部穴位,需要使用缓刺法,即缓慢地将针插入皮肤深层。

此外,还有旋刺法、浅刺法等不同的技巧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正确的针刺技巧不仅能提高疗效,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

除了穴位定位和针刺技巧,针灸的操作规范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保持操作规范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

在进行针刺时,需要使用无菌针具,并确保操作手法轻柔稳定,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术前术后的卫生消毒、休息和饮食的安排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另外,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也是学习针灸的重要内容。

针灸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针灸治疗。

了解适应证和禁忌证,可以帮助针灸师避免在不适当的情况下施行针灸。

例如,孕妇、心脏病患者、出血倾向患者等都属于禁忌证范畴,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针灸治疗。

另外,对于一些具体的病症,针灸治疗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慢性颈肩腰腿痛、内科疾病等。

针灸汇总:治症部分笔记文字

针灸汇总:治症部分笔记文字

针灸汇总:治症部分笔记文字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人会患病,有两种原因。

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络感受到,传到经上,再传到腑上,最后到脏,由外到内;另一种是由内而外,情志上的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会造成人生病,还有来自饮食。

整个经络学的重心在脏和腑。

把肾脏固好,会由肾脏来决定寿命。

肾是主先天,十二正经全部的根都来自肾衰竭脏。

我们有十二正经,每条经上都有络,经与经之间还有络彼此联系。

络有十五个,十二经各有一个络,再加上任脉的络鸩尾,督脉的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由大包统领诸络,合为十五大络。

前面的络到鸩尾,后面络到第十一椎。

下针的地方在第十椎下,就是扎在第十一椎上方。

前后横过来的是横膈。

心脏在横膈的上方。

中医认为,心气止于膈,心气最多到膈。

当心气有郁结的时候,扎天突、巨阙、关元,扎完后心气会集中到第十椎下,再在第十椎下针,因为第十椎后面,正是心气终止的地方,所以郁气会从这散掉。

手太阴的别络是列缺穴;手少阴的别络是通里穴;厥阴的别络是内关;手太阳的络是支正穴;手阳明的络偏历穴;手少阳的络是外关;足太阳的络是飞扬;足少阳的络是光明;阳明的络是丰隆穴;足太阴脾经是公孙;足少阴的别络是大钟穴;肝经的络是蠡沟穴;任脉的别络是屏翳,就是鸩尾;督脉的络之长强;脾之大络,合为十五络。

奇经八脉督脉,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

督脉的脉气,源头在曲骨。

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的时候是走督脉,沿着脊椎骨里面;正面的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是它的表。

所以督脉和任脉是相辅相成的。

任是诸阴之海,所有的阴,通通可以管。

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胞是女人的子宫,或者男人的精宫(在膀胱和小肠的中间袋状的缝隙)。

冲脉是公孙在管,督脉是后溪在管,任脉是列缺在管。

由于冲脉沿两边上来,直接包到心脏,经过胃、心、肺,所以胃有问题,气喘、咳嗽,心痛、心绞痛,都可以在冲脉上治。

冲脉是公孙穴在管,它跟肾经有同样的穴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内外妇儿针灸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内外妇儿针灸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一)实证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二)虚证1.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一)外感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宿痰伏肺→诱因、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一)发作期1.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减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二)缓解期1.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喘即气喘、喘急,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一)实喘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

中医执业针灸学笔记一、针灸学基础理论。

1. 经络系统。

- 十二经脉。

- 名称: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 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

- 奇经八脉。

- 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其中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2. 腧穴总论。

- 腧穴的分类。

-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

-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 腧穴的主治特点。

-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等穴均能治疗眼疾。

-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病证,还能治疗头面部病证。

- 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穴可止泻又可通便;内关穴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可提高心率。

二、经络腧穴各论。

1. 手太阴肺经。

-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说起针灸,这可真是一门神奇的学问。

还记得我第一次真正接触针灸,那场景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阳光不算太明媚的上午,我因为长期的伏案工作,肩颈疼痛得厉害,朋友看我这副难受的样子,强烈推荐我去试试针灸。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那些细长的针要扎进身体里,想想都觉得有点害怕。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那家小小的针灸诊所。

诊所的布置很简单,几张木质的治疗床,墙上挂着人体经络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中药味。

给我看病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看上去很有经验的样子。

老中医先是让我坐下,仔细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开始给我把脉。

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能从我的脉象中看出我身体里所有的问题。

接着,他让我躺在治疗床上,开始给我检查肩颈部位。

他的手指在我的肩膀和脖子上轻轻按压,每按到一个痛点,我都会忍不住“嘶”一声。

“小姑娘,你这肩颈的问题可不小啊,经络都堵得厉害。

”老中医一边说着,一边准备起了针灸用的针。

我看着他手里那一排细长的针,心里直发毛。

“医生,这……这会不会很疼啊?”我弱弱地问了一句。

老中医笑了笑说:“别害怕,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没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老中医就迅速地在我的肩膀上扎了几针。

说也奇怪,并没有想象中那种尖锐的刺痛,只是有一种微微的酸胀感。

然后,他又在我的脖子上扎了几针。

我躺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眼睛紧紧地盯着天花板,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一切快点结束。

扎完针后,老中医又在针尾上插上了艾条,点燃了艾绒。

不一会儿,我就感觉到一股温热的力量从针的部位渗透进来,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有一股暖流在我的身体里流淌,慢慢舒缓着我紧绷的肌肉和经络。

在针灸的过程中,老中医一直和我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

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针灸的知识,说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还说,针灸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我一边听着老中医的讲解,一边感受着身体的变化。

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 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 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笔记1.我跟你们说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可不容易呢!这笔记就像是攀登高峰的绳索。

就像我朋友小李,他一开始备考的时候那是一头雾水啊,后来看了前辈的考试笔记,就像是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盏明灯。

那笔记里详细记录了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什么阴阳五行啦,就像一张地图,指引着你在中医知识的迷宫里前行。

你要是想顺利通过考试,能没有这样的笔记吗?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啊,那是一场考验知识和耐心的战斗。

笔记呢,就是战斗中的武器库。

我认识的一个师兄,他备考的时候笔记做得超级详细。

每一个病症的辩证论治,就像一个个被精心排列的棋子。

比如说感冒这个病症,分了好多证型,他的笔记里把每个证型对应的症状、治法、方剂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笔记要是拿在手里,就像握着一把打开宝藏的钥匙,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的钥匙吗?3.嗨,想考中医执业医师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考试笔记就像垫脚石一样重要。

我自己当初备考的时候,就到处找好的笔记。

那些关于中药的笔记可太有用了。

就像记忆中药的功效,有些药的功效特别多,笔记里把它们编成了有趣的口诀,就像把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串成了项链。

你看那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口诀一念,轻松就记住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笔记,你得多走多少弯路啊!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知识啊,浩瀚得像星空一样。

笔记呢,就是那星空里的繁星。

我有个同学小张,他的笔记特别有条理。

在针灸学部分,他把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写得明明白白。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花园里,每个花朵(穴位)的位置、作用都被标记好了。

看着他的笔记学习,就像在星空中找到了最亮的星星来指引方向。

你难道不想自己的知识星空也被这样点亮吗?5.哎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可不能小瞧了。

这时候笔记就像一个百宝箱啊。

我在备考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方剂的配伍意义。

后来看了一位学姐的笔记,她在笔记里把每个方剂里药物配伍的意义都详细解释了。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械,每个零件(药物)的作用都被剖析清楚。

针灸医籍笔记

针灸医籍笔记

针灸医籍笔记我呀,一直对针灸这门古老又神奇的医术特别着迷。

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绝世高手,能用一根银针打通人体的奇经八脉一样,针灸在我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我刚开始接触针灸医籍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藏堆里,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每一本医籍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师,等着我去挖掘它的智慧。

我翻开那些泛黄的书页,仿佛能看到古代的医者们在我面前忙碌,他们拿着细细的银针,神情专注地在病人身上找穴位,那认真的模样就像工匠雕琢最精致的艺术品。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医籍里记载着一个特别的病例。

说是一个人总是头痛欲裂,看了好多大夫都没治好。

这时候来了一位针灸大夫,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他在病人头上轻轻扎了几针,没过多久,那人的头痛就像一阵烟似的消散了。

我当时就想,这针灸到底有什么魔力呢?难道那些穴位就是人体里隐藏的小机关,只要找到并刺激它们,就能让身体的毛病像被赶跑的小怪兽一样消失不见?我在学习这些医籍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常常凑在一起讨论。

有个朋友就说:“你看这医籍里写的穴位,密密麻麻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咱们啥时候能全搞明白啊?”我就回他:“怕啥呀,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来呗。

”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分享自己的理解。

有时候为了一个穴位的作用争得面红耳赤,就像两只斗架的小公鸡。

在针灸医籍里,不仅有治病的方法,还有很多关于养生的智慧呢。

这就好比一本生活的秘籍,告诉你怎么让身体这部机器更好地运转。

比如说,它会告诉你哪个季节适合扎哪些穴位来调养身体。

这就像农民伯伯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一样,是顺应自然的智慧。

我觉得针灸医籍就像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

虽然有时候里面的内容高深莫测,就像一团迷雾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就像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里寻找宝藏一样,总会发现它的价值。

这些医籍里承载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古代医者们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我认为针灸医籍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不管是对专业的针灸医生,还是像我这样的针灸爱好者来说,深入研读它们,就像是跟古代的智者对话,能让我们在针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能让这门神奇的医术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工作跟师笔记篇二: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浅谈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巷道卫生院中医馆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针灸笔记(二)

针灸笔记(二)

针灸笔记(二)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关键字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一、针灸火罐的使用时机、禁忌:针:针为用针刺入,气至后方有效(以针引气)。

气血大虚、重病、失血过多、没有元气时、房事后、时机不好、运动后、大汗后、酒后、体力不足,均不针。

灸:灸为点燃艾绒熏,艾性向下找水(水在身体内的状态是气化状态,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灸也是引气,用热性引气,气走六寸,血开始走,针灸是否就是行气导引气血?这也间接说明了气功的功效)。

针力不足可用灸,寒时灸比针好。

灸只灸单数。

灸为阳,取阳数。

一般热证不用灸法。

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可灸。

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症。

灸的种类:隔盐灸、隔姜灸、米粒灸(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隔蒜灸(肺病)。

火罐:吸脓、吸淤血,活血化瘀,放血由黑变淡。

乳中、多汗的地方、头部不上火罐。

孕妇怀孕时不针下腹部。

孕妇关元下针、落胎。

石门禁针,犯之绝子,石门下半寸为奇穴:绝孕穴---犯之绝子。

神阙禁针。

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肩井,孕期合谷可泄不可补,补之落胎;三阴交可补不可泄,孕妇昆仑禁针,落胎,可用在产后胎盘不出。

鸠尾禁灸、不可重击。

檀中禁针。

脊中禁灸。

灵台禁针。

风府、哑门禁灸。

脉附近的穴位,要切脉下针。

脉上禁灸。

五里禁针。

巨骨禁针。

头围禁灸。

乳中禁针禁灸。

漏谷禁灸。

吐血不下本穴---例如胃出血不下足三里。

风池下针方向,对着对侧颧骨的方向下针。

针肩井后一定要在对侧足三里下针,导引。

针的禁忌:不可喝酒、辣椒不可以、辛辣的不要吃、麻油不要用。

针结束后72小时后可以。

针灸笔记(四)

针灸笔记(四)

针灸笔记(四)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倪海厦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二十三条,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十一、身体正常的状态:手掌是粉红的,手掌为上焦的颜色,很多的白(肺)加一点的红(心)。

手脚掌心是温热的,头面身体是凉的。

一觉到天亮每天早起有大便。

正常的胃口,不超量,也不厌食。

十二、八纲辨证: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辩证施治。

实:有东西在里面;虚:没有东西在里面。

经络四肢的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新病为实,久病为虚。

凡是紧绷的都是实,虚证很松弛。

脸颊赤红是心实,脸颊苍白没有血色,是心虚。

心脏跳动太快太强为实症,太弱为虚证。

手掌过热为实,打哈欠,频尿为虚。

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

心实则心痛,虚则头项强痛。

连续不停的讲同样的话是虚证。

肺虚:气虚,上气不接下气,有气无力,面色苍白、呼吸短促、不渴。

肺实:热咳、浓痰、面赤、皮肤干、口渴、燥渴。

任何偶发的是虚证,实证是持续的。

阴是有形的,营养都是阴,阳是无形的。

督脉为阳、任脉为阴。

男人前阴背阳、女人前阳背阴。

脏为阴、腑为阳。

淡侧、亮侧是阳,黑侧、暗侧是阴。

小便的颜色白为寒、黄为热;寒是比较清淡、苍白;热是燥热、鲜红;比较痛的大部分是热症,月经痛是寒症;隐隐作痛,按到比较舒服是寒;切脉时,寒脉比较沉,热脉比较洪大比较速,假热脉速但不口渴;多动是热症,过静是寒症。

便秘,几天不大便没有感觉是寒症,一天不大便肚胀、、绞痛难过是热症。

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下利或便秘,大便出来是浓臭的,便秘又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均为热证。

寒症也下利,但吃什么排什么,食物不消化,舌苔是白的,病人脸色是白的,不口渴,倦怠,声音无力均为寒症。

针灸笔记(三)

针灸笔记(三)

针灸笔记(三)下文均为观看倪海厦先生人纪针灸视频后的分类整理笔记(视频可在B站观看,搜索倪海厦即可,大概36个小时吧),红色文字为本人的疑问,是重新看了一遍后记录的,之前发的针灸笔记(一)是自己记忆里的东西,自己脑子笨记的好少,每看一遍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东西~~~该视频教材为针灸大成,由倪海厦先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大概200页文字的讲解内容,我笔记摘录了大概15页,二十三条,分次发来看看吧~~~是非自辩~~~八、五行脏腑运行:木生火生土生金生水生木为相生顺序,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克木为相克顺序;相生相克相互供应相互制衡维持平衡;阴阳为表里关系。

心不断的跳动,产生热,心象火,热向上,肺像天空,天是寒冷的,肺主肃降,将热和血集中在中间顺大动脉向下导引给小肠,余热供给手掌,人体心下横隔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阻隔食物沼气上升,随着肺的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挤压肝脏的血液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个血有力量来蠕动。

身体饮用的水份会在小肠的上口气化,分布全身(是进入三焦油网了吧?),流出来是汗,排出来是小便,只有混杂在食物里面的水会进入小肠,小肠接收心脏的热和血,会产生一样的速度、温度,相当于第二个心脏,热的小肠将内部的食物煮烂吸收消化。

营养交给脾脏,脾脏分送给各个脏器(脾统血,是通过血么?还是三焦油网?脾有心包大络,联络全身经络)---红色的苦的交给心脏入血、白色的辛味的交给肺脏入皮毛、黑色的咸味的交给肾脏入骨、青色的酸味的交给肝脏入筋、黄色的甜味的留给自己入肌肉。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和水进入大肠,大肠在小肠周围,让小肠的热向下走,供热给脚,小肠的温度使大肠内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气化,进入肺脏(这中间是通过什么传输的?三焦油网么?),成为津液(阴金生阴水),这个津液是冷水,这个津液往上供给口就不会口渴,口水吞下后会进入肾脏,往下交给肾脏,肾脏因为小肠在前面,小肠的热量使肾脏中的津液蒸发,热水进入命门,顺督脉供给脑部滋养,水汽很热,会烧坏脑袋,所以有脖子来冷却,风经过风府、风池、风门来冷却热气,冬天时缩脖会热一些,冷却出问题,就会发烧,扁桃腺是人体的防卫系统,拿掉后高烧会头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遍复习群主文整理群号37193489 还想考过的开始拼命复习吧!今天是8月4号!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

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

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

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

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

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十五络穴歌》膀胱飞扬肾大钟,脾络公孙胃丰隆,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通里心,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

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经络生理功能:联络脏腑沟通肢窍,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的病理变化:传注病邪,反映病候。

经穴学说的临床应用:按经选穴,分经辨证。

与牙相连的经脉:大肠,胃与舌相连的经脉: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与目内眦相连的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至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与耳相连的经脉:除手阳明之外的阳经都是与巅顶相连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出巅入络脑,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与巅,督脉上巅。

直上头顶的有:膀胱经,肝经,督脉与阴器相连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过阴器,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中极之输。

循行经过胃的经脉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冲脉环绕口唇的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任脉、冲脉会于巅顶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厥阴肝经、阳维脉、阳跷脉与心相连的经脉: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直接连于目系的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与舌直接相连的经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

络于舌本的经脉为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入耳中的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称: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

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痠痛阿氏穴,急救刺水沟。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主要部分。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作为针灸施术部位,始见于孙思邈的《千金方》;来源于内经的“以痛为腧”。

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针炙摘要特定穴: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称特定穴。

五输原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五络穴歌膀胱飞扬肾大钟,脾络公孙胃丰隆,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通里心,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先俞后募):脏:肺肺俞中府,心包厥阴俞膻中,心心俞巨阙,肝肝俞期门,脾脾俞章门,肾肾俞京门。

腑:胃胃俞中脘,胆胆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极,大肠大肠俞天枢,三焦三焦俞石门,小肠小肠俞关元。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简易: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心募巨阙肺中腑,心包膻中肾京门,肝募期门脾章门,小肠关元焦石门,大肠天枢胃中脘,膀胱中极胆日月。

八脉交会穴:四肢部有八个腧穴通于奇经八脉,称--。

(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照海--列缺)。

八脉交会穴表: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缝,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表: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歌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郗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16;大多肘膝关节下;(本经脏腑顽固性急性疾患);阴经郗穴治疗血症,阳经郗穴治疗痛症。

十六郄穴表:手太阴肺经孔最,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阴心经阴郄,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太阴脾经地机,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阴肾经水泉,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阴维脉筑宾,阳维脉阳交,阴跷脉交信,阳跷脉跗阳。

十六郄穴歌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郄养老心小肠,郄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相,交信跗阳阴阳跷,筑宾阳交维阴阳。

下合穴: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是腑不是经);小肠下巨虚,三焦委阳,大肠上巨虚,膀胱委中,胆阳陵泉,胃足三里。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二井穴治疗特点:十二井穴主心下满,常用针刺放血用以开窍醒神清热作用。

少商:手太阴肺经神志病、发热病、局部麻木、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⒈神志病⒉咽喉肿痛(内热)。

厉兑:足阳明胃经神志病、热病。

隐白:足太阴脾经止血:便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神志病。

少冲:手少阴心经神志病。

少泽:手太阳小肠经⒈神志病、热病⒉少乳以及乳房胀痛。

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纠正胎位,治疗胎位不正。

涌泉:足少阴肾经⒈最痛的穴位,有很好的降压作用⒉十二井穴中开窍醒神作用最强⒊上病取下。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神志病、热病。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热病、昏厥、舌强不语、痄腮。

足窍阴:足少阳胆经神志病、热病。

大敦:足厥阴肝经⒈开窍醒神⒉善于治疗疝气。

腧穴定位方法: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取穴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分类:固定的标志,活动的标志。

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迹、指(趾)甲、乳头、肚脐等。

骨度分寸: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

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9寸。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

胸腹胁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寸。

剑胸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寸。

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 寸。

两乳头之间8 寸。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寸。

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寸。

肘横纹(平肘尖)到腕掌(背)侧横纹12 寸。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18寸。

髌尖(膝中)至内踝尖15 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3寸。

髌底至髌尖2 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 寸。

臀沟至腘横纹14寸。

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16寸。

内踝尖至足底3寸。

12寸:前发迹正中至后发迹正中,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9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岐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脐相平的腧穴:肓俞,带脉,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